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作文 (3000字)

合集下载

介绍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作文

介绍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作文

介绍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作文
哎呀,说起藏族的雪顿节,那可真是个热闹非凡的日子!就在
那高原上,天空蓝得跟洗过一样,雪顿节这天,整个藏区都像是被
欢乐和祥和给包围了。

你看那藏族兄弟姐妹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藏袍,手里拿着经幡,一路唱着歌,跳着舞,向着圣地进发。

庆典上,那藏族舞蹈,真的就是高原上的雄鹰,自由又矫健。

舞者们跟着鼓点,转啊转,跳啊跳,把藏族人的热情和坚韧都展现出来了,看着
就让人热血沸腾!
再说说苗族的龙角舞吧,这可是个有特色的舞蹈!苗族过节的
时候,总会有那么几支舞龙队伍在寨子里穿来穿去。

那龙角,长长
得跟真的一样,阳光下闪着金光,好像龙真的下凡了似的。

舞者们
穿着苗族的华丽衣裳,手里抓着龙角,跟着鼓声跳啊跳,翻啊翻,
把龙的威严和活力都演活了。

维吾尔族节日作文

维吾尔族节日作文

维吾尔族节日作文篇⼀《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一场欢乐的盛宴》在我国的新疆,有一个特别热闹、充满欢乐氛围的节日,那就是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

这个节日就像一场盛大的、热情四溢的派对,能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深深感受到独特的民族风情。

记得我有一次去新疆,正好赶上古尔邦节。

刚到维吾尔族朋友家所在的村子,就被那热闹的场面震撼到了。

每家每户都在忙碌着,男人们穿着崭新的传统服饰,那些服饰颜色鲜艳又协调,带着独特的民族图案,就像一朵朵盛开在身上的鲜花。

他们把准备好的羊牵出来,那些羊养得肥肥壮壮的,羊毛白得像天上的云朵。

宰羊也是有讲究的,阿訇会先来诵经,然后男人们干净利落地开始处理羊肉,整个过程充满了敬重。

女人们也没闲着,在屋里的厨房里忙活着。

厨房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食材,新鲜的水果堆成了小山,有红彤彤的苹果、弯弯的香蕉、还有黄澄澄散发着浓郁果香的香梨。

她们正在做馕饼,那熟练的手法让人看着佩服。

只见她们先把面揉成适合的大小,然后用特制的工具把面饼做成中间薄边缘厚的形状,再在上面画上漂亮的花纹,最后贴到馕坑里面烘烤。

不一会儿,馕饼的香气就弥漫开来,那香气充斥着整个屋子,勾得我肚子里的馋虫直叫。

村子里到处都弥漫着烤肉的香味。

我看到几个年轻人在院子里架起了火炉,把切好的羊肉块用竹签串起来,撒上盐、孜然等调料。

那些调料一碰到火烤的羊肉,就发出滋滋的响声,就像在演奏一曲美食的交响乐。

我在旁边看着流口水,朋友看到了就笑着递给我一串刚烤好的羊肉串。

我咬下去一口,羊肉外焦里嫩,羊肉串的香味在嘴里面散开,那种美妙的味道根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古尔邦节还有个重要的习俗就是走亲访友互相赠送礼物。

人们带着宰好的羊肉、烤馕、水果等去到亲朋好友家。

大家见面后会热情地拥抱,互相道祝福的话。

整个村子里洋溢着欢笑、充满了和谐互助的氛围。

这就是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一个充满欢乐、饱含民族风情、增进人们感情的节日。

篇⼀《维吾尔族的开斋节:斋戒后的狂欢》维吾尔族的开斋节那也是相当有特色的。

关于回族节日丶习俗或活动的作文

关于回族节日丶习俗或活动的作文

关于回族节日丶习俗或活动的作文回族,是一个拥有独特魅力和丰富文化的民族。

今天,就让我来给您讲讲回族的节日、习俗和活动,保证让您大开眼界!先来说说回族的重要节日——开斋节。

这可是回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在开斋节前,回族朋友们可要经历一个月的斋戒呢!白天不能吃东西,太阳落山后才能进食。

这可真是对毅力的大考验!等到开斋节那天,大家都穿上漂亮的新衣,喜气洋洋地去清真寺参加会礼。

清真寺里热闹非凡,人们相互问候,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结束后,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美食,大家聚在一起,享受着欢乐的时光。

再讲讲回族的婚礼习俗,那也是相当有趣。

新郎去接新娘的时候,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进门的,新娘的闺蜜们会设置各种“关卡”,考考新郎的诚意。

比如说让新郎唱歌、回答问题,只有通过了考验,才能把美丽的新娘接走。

婚礼上,大家载歌载舞,欢乐的气氛能感染每一个人。

还有回族的葬礼习俗,那是非常讲究和庄重的。

回族人实行土葬,主张速葬、薄葬。

在葬礼上,亲人们会怀着悲痛和敬畏的心情,为逝者祈祷,希望他们能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安宁。

回族的活动也不少,比如他们擅长的武术。

回族的武术那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一招一式都充满了力量和技巧。

还有回族的花儿会,大家聚在一起唱着花儿,歌声悠扬,让人陶醉。

回族的节日、习俗和活动丰富多彩,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它们不仅是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希望大家都能多了解、多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让我们的大家庭更加和谐、美好!。

[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少数民族风俗

[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少数民族风俗

[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少数民族风俗少数民族风俗一:苗族的民风民俗作文三篇苗族的民风民俗作文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情。

不一样的风俗造就了来自不一样的节日风俗,今天我就带大家领略一下苗族的风土人情。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

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

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

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

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

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

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苗族人确实是尊老爱幼,真情实意,热情好客,非常注重礼节的。

苗族的民风民俗作文二:大家好,我是少数民族——苗族的小姑娘。

苗族这个字眼,相信大家都非常陌生。

今天,我就带大家走进我苗族,了解我们苗族的民风民俗吧。

苗族大约有740多万人口,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地。

苗族居住地带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在山岭之中,给人一种祥和的气氛。

苗族人还认为世上有鬼神,他们认为鬼有两个种类,一种为善鬼,也就是神,会给人带来幸福、好运。

而另一种则是恶鬼,他们认为,死去的人或动物的怨恨化做的恶鬼,会带来霉气、厄运、灾祸。

有些地方的苗族人认为盘瓠(一种神犬)或枫树枫木为他们的始祖,把它们当作祖先来崇拜。

很有意思吧!苗族人认为万物有灵,崇拜自然。

藏族的传统节日作文

藏族的传统节日作文

藏族的传统节日作文
藏族的传统节日,嗨起来!
雪顿节到了,拉萨的大街小巷都热闹得不行!大家穿着五颜六色的藏服,戴着漂亮的头饰,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就像开了个大派对!特别是布达拉宫那边,简直亮瞎了我的眼,金色屋顶在太阳下闪闪发光。

说到酥油花灯节,那就是咱们藏族人的手艺大比拼啦!那些花灯啊,做得跟真的一样,有动物的、花卉的,还有好多我都叫不出名字的图案。

晚上点亮了,整个村子都亮堂堂的,美极了!
望果节的时候,农田里忙得不亦乐乎。

大家拿着青稞穗,一边跳舞一边唱歌,庆祝丰收。

看着那些金黄的庄稼,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沐浴节?那简直是我们藏族的狂欢日!河水清得跟镜子一样,大家跳进去洗个澡,洗去一身的疲惫和烦恼。

嘿,别提多舒服了!
萨嘎达瓦节可是个祈福的好日子。

大家去寺庙里拜拜,祈求佛
祖保佑,希望来年都顺顺利利的。

那种虔诚和信仰,真的让人很感动。

家乡的风俗(新疆古尔邦节)作文

家乡的风俗(新疆古尔邦节)作文

家乡的风俗(新疆古尔邦节)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家乡的风俗(新疆古尔邦节)】你们知道新疆有一个很特别的节日吗?它就是古尔邦节!古尔邦节是维吾尔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在新疆过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夏季的6月22日或23日这一天就是古尔邦节哦。

古尔邦节的由来真是个有趣的故事。

从前,在新疆南部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很多维吾尔族的农民。

有一年,天气太干旱了,庄稼都快要死掉了。

正当村民们担心重重时,传来一个好消息,山谷里的一口古老的水井里涌出了清凉的泉水!这口井水不仅滋润了庄稼,也解了村民们的渴。

于是,村民们高兴极了,决定设立一个节日来庆祝这口救命的井水。

"古尔邦"在维语里就是"水井"的意思,这个节日因此而得名。

从那以后,每年的古尔邦节都会有许多精彩的庆祝活动。

人们会穿上节日的盛装,举行歌舞表演、赛马、摔跤等民俗体育活动。

节日期间最让我期待的就是美味的古尔邦饭啦!古尔邦饭是用肉、米、干果和香料熬制的一种特色大锅菜,非常香喷喷哦。

吃完古尔邦饭后,大家就会坐在户外,一边欣赏精彩的表演,一边分享着对泉水的感激之情。

我最喜欢古尔邦节的一个环节就是赛马比赛。

赛马在维吾尔族是一项十分光荣的运动,能骑好马是勇士们的必修课。

比赛之前,骑手们会精心打扮骏马,给它们戴上漂亮的马铃铛和丝绸绕腿。

骑手们也会穿上节日盛装,戴上鲜艳的礼帽。

一声口哨将响起,骑手和马儿就会腾空而起,在戈壁滚滚的黄沙中纵马狂奔!我和其他孩子们总是最兴奋地为心爱的骑手加油呐喊。

赛马结束后,获胜者会得到别人馈赠的骄马和财物作为奖励。

除了赛马,古尔邦节上还会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游戏呢。

我最拿手的是"抢肥羊"游戏,我跟小伙伴们总是抢着要为家人们赢得最肥美的那只羊。

还有套马铃、赛骆驼等精彩的表演项目。

晚上,大人们就会燃起篝火,围坐在火堆旁欢聚、歌舞。

我们孩子这时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些花样游戏了,比如藏猫猫、捉迷藏。

少数民族风俗作文

少数民族风俗作文

少数民族风俗作文关于少数民族风俗作文(精选8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少数民族风俗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少数民族风俗作文篇1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

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

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

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

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

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

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

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

比赛在澜沧江上举行。

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

泼水节源于印度,曾经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时间约在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初,距今有700年历史。

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增大,泼水节的习谷也日益广泛。

泼水节为傣历新年的庆祝活动,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

届时人们先至佛寺浴佛,然后互相泼水,用飞溅的水花表示真诚的祝福。

到处欢声笑语,充满了节日气氛。

泼水节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活动是划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

古尔邦节的习俗作文(精选10篇)

古尔邦节的习俗作文(精选10篇)

古尔邦节的习俗作文(精选10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

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尔邦节的习俗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尔邦节的习俗作文篇1“古尔邦”,阿拉伯语音译“尔德·古尔邦”,意为“牺牲”、“献身”,故亦称“宰牲节”、“忠孝节”。

大部地区的回族称为“小尔德”,一般在开斋节过后七十天举行。

回族为什么要宰牲过古尔邦节呢?人类的古代先知之——易卜拉欣夜间受到安拉的启示命他宰杀爱子伊斯玛仪献祭,考验他的信仰。

易卜拉欣把刀磨得闪闪发光,非常锋利。

并问他的儿子:“儿子啊,爸爸真的不忍心下手啊!你走吧。

”但是,他的儿子仪斯玛仪说:“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爸爸,我们是真主的仆人,来到这个世界只为拜万能至大的主。

”当伊斯玛仪侧卧后,易卜拉欣把刀架在儿子的喉头上。

这时他伤心痛哭,泪如溪流。

这时,安拉派天仙吉卜热依勒背来一只黑头羚羊作为祭献,代替了伊斯玛仪。

这时易卜拉欣拿起刀子,按住羊的喉头一宰,羊便倒了。

这就是“古尔邦”的来历。

其中那种对主的忠诚,以及孝敬父母的毅然决然,是后世人要学习的。

是全人类学习的楷模。

古尔邦节,还要举行一个隆重的宰牲典礼,这就是节日里,除了炸油香、馓子、会礼外,还要宰牛、羊、骆驼。

一般经济条件较好的,每人要宰一只羊,七人合宰一头牛或一峰骆驼。

宰牲时还有许多讲究,不允许宰不满两岁的小羊羔和不满三岁的小牛犊、骆驼,不宰眼瞎、腿瘸、缺耳、少尾的牲畜,要挑选体壮健美的宰。

所宰的肉要分成三份:一份自食,一份送亲友邻居,一份济贫施舍。

宰牲典礼举行后,家家户户又开始热闹起来,老人们一边煮肉,一边给孩子吩咐:吃完肉,骨头不能扔给狗嚼,要用黄土覆盖。

这在古尔邦节是一种讲究。

肉煮熟后,要削成片子,搭成份子;羊下水要烩成菜。

而后访亲问友,馈赠油香、菜,相互登门贺节。

有的还要请阿訇到家念经,吃油香,同时,还要去游坟,缅怀先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作文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作文(一)
桂林不仅山水风光、人文景观令人神往,而且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也令人迷恋。

壮、回、苗、瑶、侗等28个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8.5%左右,共有少数民族70多万人。

淳朴的民风、独特的地域文化,诸如农耕、游牧、节庆、服饰、饮食起居、婚丧、建筑、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构成了一幅浓郁而又色彩斑斓的民俗风情图画,为您的桂林之行增添情趣。

资源七月半河灯歌节:资源县农历七月半河灯歌节(七月十三日—十五日),历史悠久,是当地民间一年一度民族风俗传统节日。

每到七月半,以唱歌放灯寄托缅怀先人,消灾避祸的情思。

人们自发携灯,沿河漂放,夜幕下灯光辉煌,形成“万盏河灯漂资江”壮景。

节庆期间,地方特产、民间小吃琳琅满目,经贸洽谈,形势多样,有顶竹竿、舞狮、舞龙、大象拔河、斗鸡、斗羊、羊鸟等古朴的民间体育、娱乐活动。

“七月半”莅临资源县城可饱览桂北山区的乡土民情。

龙胜红衣节龙胜县:是多民族的自治县,红瑶是龙胜瑶族的一个支系。

红瑶妇女爱穿自己编织的红衣衫,故称红瑶,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或四月初八是泗水乡红瑶同胞的会期、亦称红瑶同胞一年一度的红衣节。

红衣节是龙胜红瑶同胞所特有的民族节庆日,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元朝期间,红瑶同胞在每年农历3月15这天,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肩担自己生产的土特产品,成群结对来到泪水街举行节日盛会,交换一年所需的生活用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用品,未婚青年则在这一天借机唱山歌、吹木叶,以优雅动听的情歌来相约幽会意中人。

红瑶同胞能歌善舞,民间体育活动顶竹杠、拉山拔河,打旗公等十分有趣。

红瑶妇妇女爱盘发,头发又黑又亮而且很长。

红瑶姑娘爱比美,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要有文化、善言善歌、心灵美。

因此,对山歌,跳长鼓舞,体育比赛,比长发,评寨花,使红衣节内容丰富、非常活跃。

一年一度的红衣节,举行于寨纳(泗水乡),或举行于龙脊山下。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红衣节已成为龙胜向外界展示自己的一个窗口,并发展成为瑶、苗、侗、壮等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

民间对歌阳朔居有汉、壮、瑶、苗等11个民族,各民族除有自己的习俗、节日外,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擅长对山歌。

不论>婚丧嫁娶,还是逢年过节,每每摆起歌台,一比高低,直至通宵达旦仍不肯散去。

这些山歌有谈情说爱的,有倾诉生离死别、崇尚忠孝的,也有谈古论今叙事的。

唱者少则三、五人,多则几十人,歌声或激越高昂,悠扬动听;或深沉委婉、如泣如诉;或轻呤浅唱、闲适潇洒??尤以壮乡高田的中秋节对歌、福利龙尾瑶民的“歌堂愿”会最富特色。

福利五月八节阳朔县福利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国农历每年的五月初八前后,由民间组织在福利镇上开展的民间文艺、体育及祭奠活动。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作文(二)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一个山川秀美、民风古朴的地方,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居住着全国近四分之一的苗族人口,近一半的侗族人口,中国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和最大的侗寨——肇兴千户侗寨都坐落于此。

走进黔东南,就好象进入了绿色世界,苗岭深处的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及剑河百里阔叶林,很少有人迹化自然的痕迹。

原始森林茫茫苍苍,珍禽异兽自由出没,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空气清新。

黔东南有舞阳河、清水江、都柳江;还有龙鳌河、高过河、杉木河、野洞河、八舟河等,全州境内大小河流2900多条,条条溪河清澈见底,这里有一个国家级六个省级风景名胜区。

来到黔东南,你回感觉到这不仅是空间的转移,而是时光在倒流,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积淀,使这里还保存着唐代发型、宋代服饰、明清建筑、魏晋遗风,居住在这里的苗族、侗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长期劳动和生活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

他们依山建寨,聚族而居,村村寨寨都木青竹翠,绿树成荫。

村寨来客,热情的苗侗人民都有用酒拦路、拦门的礼仪,最高的贵客到来,拦路酒达十二道之多。

穿着盛装的苗侗少女,用醇香的米酒和动人的歌声表示欢迎,相与同乐。

洒脱粗旷的小伙子吹起芦笙芒筒,迎客进寨。

黔东南是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的中心,有“百节之乡”的美称,民族传统节日数以百计,异彩纷呈,犹如一座活生生的民族风情博物馆。

黔东南是“芦笙的故乡”“歌舞的海洋”,芦笙与歌舞交相辉映,已成为闻名天下的民族特色,情丝万缕的芦笙金曲,悦耳动听的苗族飞歌、侗族大歌,精彩激烈的斗牛场面,风情别致的苗家吊脚楼,堪称民族工艺一绝的苗族银饰、挑花、刺绣、蜡染等,无不闪烁着东方文化的光芒。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作文(三)
壮族在八月十五这天,除了要赏月和吃月饼外,一项重要习俗活动就是“闹哥孩”,因为组织者和参与者都是女性,闹的对象是男性,所以叫“闹哥孩”,其实就是对歌,内容一般不涉及爱情,多是有关史实、社会一类的,尽兴方散。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畲族把这天视为走亲访友的好日子,而陪客唱歌又是畲族的独特习俗。

中秋歌节不但要陪客唱,还要集中到县城去对歌。

对歌的时候,男女各站一边,女的还特别喜欢挤在一起,不参加唱歌的妇女,也要和歌者挤在一起,以壮声势。

朝鲜族则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先请老人上架探月,然后点燃望月架,敲
长鼓、吹洞箫,一起合跳《农家乐舞》。

黎族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调声节”。

届时各集镇举行歌舞聚会,每村由一“调声头”(即领队)率领男女青年参加。

人员到齐后,大家互赠月饼、香糕、彩扇和背心,成群结队。

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饮米酒,开展盛大的对歌,未婚青年趁机寻找未来的伴侣。

每到中秋之夜,苗族全家团聚后,要到山林空地上载歌载舞,举行“跳月”活动。

男女青年在“跳月”中,相互寻找心上人,吐露爱慕之情。

台湾高山族同胞每到中秋之夜,都要穿起美丽的民族服饰,齐聚在日月潭边的月光下,男男女女玩起“托球舞”的游戏。

瑶族在中秋之日举行“舞火狗节”,舞火狗意在驱邪避邪。

是日,姑娘们叩拜完祖先,然后舞蹈,青年男子则在一旁燃放鞭炮。

待姑娘们玩够后,男女开始对歌。

按照当地习俗,姑娘必须参加三次以上的舞火狗活动,才能结婚。

虽然各民族的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向往,都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