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生产与管理复习题

合集下载

作物生产复习题答案

作物生产复习题答案

作物生产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作物生产中,以下哪项不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A. 氮B. 磷C. 钾D. 铜答案:D2. 作物生产中,哪种灌溉方式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水资源?A. 漫灌B. 滴灌C. 喷灌D. 渗灌答案:B3. 以下哪种病害属于真菌性病害?A. 病毒病B. 细菌性病害C. 真菌性病害D. 寄生性病害答案:C4. 作物轮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增加作物产量B. 减少病虫害C. 改善土壤结构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以下哪种方法可以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A. 增加光照时间B. 提高二氧化碳浓度C. 增加水分供应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6. 作物生长所需的三大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氮、磷、钾7. 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原则包括预防为主、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综合治理、科学防治8. 作物生长的三个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充足的光照9. 作物的播种密度应该根据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来确定。

答案:作物种类、土壤肥力、气候条件10. 作物的成熟期是指作物从播种到________的时间。

答案:收获三、简答题11. 简述作物生产中合理施肥的重要性。

答案:合理施肥对于作物生产至关重要。

它不仅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能减少土壤退化和环境污染。

合理施肥包括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施肥量和施肥时间,以满足作物生长的养分需求,同时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12. 描述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本策略。

答案: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本策略包括:监测和识别病虫害,采取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多种防治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利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原理,提高作物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以及通过农业技术措施,如轮作、深翻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024年经济师考试农业经济(初级)专业知识和实务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经济师考试农业经济(初级)专业知识和实务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经济师考试农业经济专业知识和实务(初级)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1、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保证作物生长周期内的水分需求,采取的一种非自然降水补充灌溉方式被称为:A. 自然灌溉B. 地下水灌溉C. 表面灌溉D. 人工灌溉2、农业生态系统中,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并有助于减少化肥使用量的生物措施是:A. 化学肥料施用B. 生物固氮C. 农药喷洒D. 深耕翻土3、在农业经济中,以下哪项不属于生产要素?A、土地B、资本C、劳动力D、企业家精神4、农业经济中的“规模经济”是指:A、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成本不断下降的现象B、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收益不断上升的现象C、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成本不断上升的现象D、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收益不断下降的现象5、衡量一个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是()。

A、农作物种植面积B、农业总产值C、农产品出口量D、农业劳动生产率6、在农业政策制定中,()是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的经济发展目标,采取的一系列激励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总称。

A、农业补贴政策B、农业科技创新政策C、农业支持保护政策D、农业国际贸易政策7、根据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下列关于承包地期限的说法错误的是:A、承包土地的期限为三十年B、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C、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D、承包地期限可以适当上调,但不得超过原期限的百分之三十8、农业生产中,下列哪种现象是指零碎地、不规则地利用土地,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使用效率低下的情况?A、土地平整化B、土地连片化C、土地零散化D、土地多样化9、在农业生产中,以下哪项不是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A. 耕地资源B. 农业科技水平C. 市场需求D. 农业劳动力 10、以下哪项不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A.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B.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C.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D. 减少农业投入,降低成本11、下列哪种作物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A、小麦B、大豆C、玉米D、水稻12、在以下选项中,哪种生产方式最符合可持续农业的原则?A、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B、实施精确农业,减少资源消耗C、大规模单一种植D、过度放牧13、农业生产资料中,属于商品形态的是()。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复习题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复习题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复习题一、填空题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推广、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等环节;1、农业产业的功能是:DA.产品贡献、要素贡献B.要素贡献、市场贡献C.市场贡献、外汇贡献D.要素贡献、市场贡献、产品贡献、外汇贡献2.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业主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同对企业债务负连带无限清偿责任的企业称为 BA.个人业主制企业B.合伙制企业C.公司制企业D.集团公司3.建国以来,根据土地产权制度的变动,我国农业经营组织大致经历的三个阶段是: AA.从农户经营——高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人民公社——农户家庭经营B.从农户经营——人民公社,人民公社——高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农户家庭经营C.从农户经营——高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农户家庭经营,农户家庭经营——人民公社D.从农户经营——高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农户家庭经营,农户家庭经营——人民公社4.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土地属国家或集体所有,农户只有:A.经营、使用权B.经营C.使用权D.所有权5.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类型,按照合作的经济环节可分为A.生产合作经济组织和消费合作经济组织;B.综合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C.协会型合作经济组织和企业型合作经济组织;D.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性合作经济组织;6.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包括三个要件,其中基础是A.主导产业×B.支柱产业基础C.骨干企业关键D.商品基地依托7.农业公司的产权制度的基础是p124A.公司经营权B.公司法人财产权C.法人治理机构的权力D.法人治理机构的责任p8.种植业生产计划,不包括下面哪一项p154A.作物种植计划B.阶段作业计划C.技术措施计划D.空间安排计划9.下列不属于物资储备定额;p220A.经常储备定额B.保险储备定额C.季节性储备定额D.物资消耗定额10.有些公司主要是一些大型企业集团进入农业领域而形成的,既有农产品的生产一般是专用原料,也有加工,并实现了与国际国内市场对接,这类公司属于: p116A.农业生产型公司B.农产品加工型公司C.农业服务型公司D.复合型农业公司11.构成现代企业管理的全部内涵是:p20A.经营B.管理C.“经营”+“管理”D.“经营”+“决策”12.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属于:p23A.宏观经济管理B.中观经济管理C.区域经济管理D.微观经济管理13.现阶段我国农业基础经营层次主要以为经营单位;A.农户家庭B.专业组C.专业队D.农民的其他劳动组织14、我国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按照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我国农业企业的经营形式是:p40A.单一的集体经营形式B.由单一的集体经营形式转变为家庭经营与集体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联合经营和国际化经营等多种形式;C.由单一的集体经营形式转变为家庭经营形式;D.由单一的集体经营形式转变为集体经营形式;15.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类型,按照合作的范围可分为:A.生产合作经济组织和消费合作经济组织;B.综合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C.协会型合作经济组织和企业型合作经济组织;D.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性合作经济组织;16.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包括三个要件,其中关键是A.主导产业B.支柱产业C.骨干企业D.商品基地17.农业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的组成部分,不包括A.股东会B.董事会C.经理人员D.职工代表大会18.林业生产具有综合效益,不包括下面哪一项A.经济效益B.生态效益C.环境效益D.社会效益19.土地资源的经济特征不包括 p214A.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B.供给的稀缺性C.位置的固定性D.土地利用中土地用途和地价变动滞缓性20.农户与农业关联企业即龙头企业以长期合同的形式,取代双方的市场交易,规制双方经济行为,克服或减少交易中机会主义行为;这种公司组织属于: p118A.契约合同型农业公司组织B.合作服务主导型农业公司组织C.垂直一体化的农业公司组织21.我国现行的农业经营组织包括:A 分散的农户、国营农场、农业企业经营组织B 分散的农户、国营农场经营组织C 国营农场、农业企业以及新型农业经营组织D 分散的农户、国营农场、农业企业以及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答案:D22.改革和完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手段包括A.财政政策B.信贷政策C.税收优惠政策D.明确相关法律责任23.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类型,按照合作的经济环节可分为A 生产合作经济组织和消费合作经济组织;B 综合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C 协会型合作经济组织和企业型合作经济组织;D 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性合作经济组织;答案:A24.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类型,按照组织的性质可以分为A 生产合作经济组织和消费合作经济组织;B 综合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C 协会型合作经济组织和企业型合作经济组织;D 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性合作经济组织;答案:C25.农业生产高度社会化的主要标志A.生产专业化B.布局区域化C.经营一体化D.服务社会化26.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其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的基本形式是A.龙头企业+基地+农户B.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C.龙头企业+农户D.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农户27.垂直一体化的农业公司组织,不包括下面哪一种A.股份合作企业+农户B.反租倒包或承租反包C.公司+基地+农户D.社区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答案:C28.产权的核心和基础是A.所有权B.支配权.C 使用权 D.受益权答案:A29.农业公司的产权制度的基础是A.公司经营权B.公司法人财产权C.法人治理机构的权力D.法人治理机构的责任答案:B30.农业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的组成部分,不包括A.股东会B.董事会C.经理人员D.职工代表大会答案:D31.“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属于农业公司的管理创新中的A.理念创新B.组织创新C.人力发展创新D.技术创新答案:C32.种植业生产的基础A.水B.土地C.空气D.资金答案:B32.种植业生产的空间布局的主要原则和出发点A.因地制宜,因作物制宜B.集中连片种植C.减少田间运输量D.节约上下工时间33.渔业生产计划包括A.更新造林计划、幼林抚育计划、捕捞计划B.捕捞计划、养殖计划、成林抚育计划C.幼林抚育计划、养殖计划、鱼苗生产计划D.捕捞计划、养殖计划、鱼苗生产计划答案:D34.畜禽产品的性质A.仅仅是生产资料B.仅仅是消费资料C.既是生产资料又是消费资料D.既不是生产资料又不是消费资料答案:C三、多项选择题1.农业的一般特征包括:A.土地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B.农业的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不一致C.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大D.农业具有空间扩散性和独特的产权反应E.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2.下列属于农业的负外部性的是:A.形成农业景观B.保持C.水土流失D.野生动物栖息地丧失E.农业化学品污染3.农业产业化的特点包括A生产专业化 B布局区域化 C经营一体化 D服务社会化 E管理集团化4.农户家庭经营的特征包括A.相关主体的同一性B.追求目标的单一性C.经营决策的分散性D.监督管理的特殊性5.合作经济运行机制包括A.决策机制B.竞争机制C.动力机制D.约束机制与发展机制E.风险机制6.我国农业产业组织形式创新的目标主要有A.合理的经济效益目标B.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目标C.良好的社会效益目标D.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E.农业产值目标7.我国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按照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下列关于我国农业企业的经营形式表述不准确的是A.单一的集体经营形式B.由单一的集体经营形式转变为家庭经营与集体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联合经营和国际化经营等多种形式;C.由单一的集体经营形式转变为家庭经营形式;D.由单一的集体经营形式转变为集体经营形式;8.林业生产具有综合效益,主要包括A.经济效益B.生态效益C.环境效益D.社会效益9.土地资源的经济特征主要包括A.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B.供给的稀缺性C.位置的固定性D.土地利用中土地用途和地价变动滞缓性10. 农业企业经营战略的层次包括A.公司层面战略B.业务单位战略C.运营战略D.长期战略11.农业具有多功能性,即农业除了具有提供食物和纤维等多种商品的功能外,还具有如下功能:A.环境功能B.粮食安全功能C.社会功能D.经济功能E.传承功能12、市场机制在农业的某些方面常常表现失灵,导致市场在农业中失灵的主要原因在于:A.农业的弱质性和波动性B.农业的外部性C.农业基础设施的公共物品性D.农业的不稳定性13.农业合作经济的功能主要有ABCEA.发挥协作优势B.优化要素组合C.提高竞争能力D.增加自然风险减轻……E.提高管理水平14.企业内部制度管理制度包括A.劳动用工制度 B.财务会计制度 C.人事分配制度 D.管理工作制度15.农业企业创新的动力有A.竞争压力要求 B.规模经济要求 C.企业文化推动 D.企业家要求16.垂直一体化的农业公司组织,包括下面A.股份合作企业+农户B.反租倒包或承租反包C.公司+基地+农户D.社区股份合作经济组织17.下列不是农业公司的产权制度的基础;A.公司经营权B.公司法人财产权C.法人治理机构的权力D.法人治理机构的责任18.对农业企业经营战略的影响的宏观环境包括A.经济环境B.政治法律环境C.社会文化环境D.科技环境E.顾客19.我国农业产业组织形式创新的目标主要有A.合理的经济效益目标B.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目标C.良好的社会效益目标D.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E.农业产值目标20.农业产业化的特点包括:A生产专业化 B布局区域化 C经营一体化 D服务社会化 E管理企业化21.种植业生产计划,包括下面A.作物种植计划B.阶段作业计划C.技术措施计划D.空间安排计划四、判断对错1.农业生产的对象是生物体,获得的是动植物产品;2.农业的本质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的生命力,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力转化为生物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一种生产经济活动;3.狭义的农业又称为“小农业”,仅指种植业或作物栽培业;4.广义农业又称为“大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5.农业的最基本特征是农业的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互交织;6.农业的性质要求农业经济组织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一定的分散性;7.双层经营制度本身存在高昂的交易费用运作成本;8.分散的小规模的农户组织难以直接进入市场,获取潜在“外部利益”9.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必须把企业经营放在战略地位;10.农业企业经营与企业管理的关系实质上是两种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对内和对外管理活动的关系;11.经营管理的自然属性主要体现在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职能上,经营管理的社会属性主要体现在维护和调节社会生产关系的职能上;12.农业经济管理属于农业经济的宏观管理,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属于农业经济的微观管理;五、简答题1.什么是农业企业.农业企业具有哪些特征p182.简述农业合作经济的重要性p823.简述产权制度的主要功能p1244.农业产业组织形式创新的原则p515.简述种植业生产的特点p1526.如何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p47.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特征p4510.简述畜牧业生产的特点p16511.什么是农业经营制度如何理解农业经营制度的内涵p2912.现阶段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有哪些特征p3313.现阶段我国存在着哪些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形式p5214.合作经济的本质是什么p7415.合作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为什么合作社要坚持这些基本原则p7616.我国现阶段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困难有哪些,解决的途径是什么17.什么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它有哪些基本特征p104 p10718.农业产业化经营运行机制的含义是什么p10819.应如何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20.什么是公司化农业公司化农业与农业公司的关系如何p11621.农业公司的组织类型主要有哪些试比较其异同p115六、论述题1.分析我国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功效与问题p612.论述我国现阶段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政策重点p97 p983.论述我国现阶段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性p35。

农业种植技术试题及答案

农业种植技术试题及答案

姓名成绩2013年成人学校测试卷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大白菜根系主要分布在浅土层,多利用浅土层中养分和水分,而利用深土层中养分和水分的能力____ 。

栽培上在促进浅土层根系发达的同时,尽可能加深根系的分布。

2.当结球甘蓝的外叶增长到一定数量,早熟品种15~20片,中熟品种20~30片,晚熟品种30片以上时即开始____。

3.萝卜和胡萝卜为____类中最重要的两种蔬菜。

4.大蒜从花芽开始____到采收蒜薹,约需40天。

蒜薹的伸长和增重前期较缓慢,甩缨以后生长速度加快直至采收,日增长量达4厘米以上。

5.韭菜在生产过程中,围绕“培根壮秧”这一中心,合理解决收割与____,前茬与后茬,当年与来年的关系,才能使植株健壮不衰,连年高产。

6.芹菜种子的发芽必须有充足的____ ,适宜的____ 和光照、一定的氧气等条件。

7.北方地区茄子周年栽培可以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

8.菜豆和豇豆按其生长习性均可分为____种、半蔓生种和____种。

9.马铃薯块茎休眠期是从________时开始。

休眠期一般在____-个月。

10.芽菜类多在保护地或其它有设施的环境里生产,一般以____法为主。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结球甘蓝为( )生植物。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2.食用部分为根的蔬菜是( )。

A.马铃薯 B.莲 C.萝卜 D.荸荠3.如果大蒜植株既未满足抽薹对低温的需求,也缺乏足够的营养物质供给鳞芽的分化,这样不仅不抽薹,也不能形成鳞芽,而形成( )。

A.无薹多瓣蒜 B.独头蒜C.独头蒜及无薹多瓣蒜 D.独头蒜及有薹多瓣蒜4.“茄子没脖,黄瓜露坨”的农谚指的是( )。

A.茄子要浅栽,黄瓜要浅栽 B.茄子要深栽,黄瓜要浅栽C.茄子要浅栽,黄瓜要深栽 D.茄子要深栽,黄瓜要深栽5.番茄的果实成熟期是指果实表现出该品种果实特有的( )的时期。

A.大小和风味 B.重量和风味C.颜色和风味 D.颜色和重量6.黄瓜单位面积产量是由( )决定的。

耕作复习题

耕作复习题

1、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包括作物布局,熟制,种植方式,轮作与连作。

2、作物布局:作物布局主要决策种植什么作物,各种多少,种在哪里等问题。

3、间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的种植方式。

4、复种: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5、土地当量比:是指同一农田中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间混作时的产量或收益与各个作物单作时的产量或收益之比率。

6、休闲:休闲是耕地在可种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的方式。

7、耕层构造:是指耕层内各个层次中矿物质、有机质与总孔隙之间以及总孔隙中毛管空隙之间的比例关系。

8、初级耕作:是指入土较深、作用较强、能显著改变耕层物理性状、后效较长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包括翻耕、深松耕和旋耕。

9、次级耕作:是在基本耕作措施基础上采用的入土较浅,作用强度较小,旨在破碎土块、平整土地、消灭杂草,为作物创造良好的播种出苗和生产条件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

10、耕地保护:是指保护耕作数量和质量,合理规划和使用耕地,控制农田资源非目标性输出,防止农田土壤有机质及养分下降,防止侵蚀和污染,保证有较高质量的耕地面积,从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11、杂草:是指能够在人类试图维持某种植被状态的生境中不断自然延续其种族,并影响到这种人工植被状态维持的一类植物。

12、盐碱土:盐土、碱土以及各种盐化、碱化土壤一般统称为盐渍土或盐碱土。

13、农业改造措施:是指一般农业生产上可操作的用于降低土壤污染程度的技术措施,通常包括下述几种:1增施有机肥,2合理耕作,3改变农作形式14、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的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残体在不同分解阶段的产物、残留物及新合成的有机物质。

15、生物养地:就是利用生物及其遗体培养地力或改良土壤。

16、正茬: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在种植相同的作物。

农业经营与管理选择题汇总

农业经营与管理选择题汇总

农业经营与管理选择题专项复习资料《农业经营与管理》选择题()1.农业属于第几产业。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2.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最小的是A .第一产业B .第二产业C .第三产业D .工业()3.观为世界所公认的传统农业观.A.狭义的农业B.中义的农业C.广义的农业()4.在我国,长期占统治地位的一种传统农业观是A .狭义的农业B .中义的农业C .广义的农业D .飞鸟型农业()5.广义农业有代表性的表示方式—“十字形”农业是由。

提出的.A、1983年,李昌B、1982年,于光远C、1984年,夏振坤D、1996年,张慎()6.以下哪个不是农业生产的特点A.生产周期长.B.土地是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C.受自然条件影响小D.生产的空间范围分散.()7.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不同,人们对农业内涵的界定也有着不同的认识。

A.农业B.农业生产C.种植业D.养殖业()8.是中义农业内容的拓展与延伸,即农业不仅包括农、林、牧、副、渔等动植物生产,而且还包括其产前、产后的相关工商业活动,主张农、工、商综合经营,产、供、销一条龙发展。

A.狭义的农业B.中义的农业C.广义的农业()9.——实质上就是目前所提的农业产业化。

A.“十字形”农业B.飞鸟型农业C.三维立体农业D.三领域整体农业()10.的生产技术特点是:对自然依赖性强,精耕细作,使用粪肥、绿肥等有机肥。

A.原始农业B.传统农业C.现代农业()11.具有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农产品商品率高的经济特点。

A.原始农业B.传统农业C.现代农业()12.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 )。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都不是()13.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

.A、土地B、资金C、农业机械D、化肥、农药、种子()14.农业生产经营者应根据农业生产经营的。

2024学年6月份考试 农村经济管理 复习题

2024学年6月份考试 农村经济管理 复习题

农村经济管理期末复习题一、单选题1、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是:在稳定()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生产。

A、小麦B、大米C、粮食D、水果答案:C2、对农产品进行小规模加工或者制作的是()。

A、种植业B、渔业C、农副业D、观光农业答案:C3、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在广阔空间分布的土地,这决定了农业劳动具有()的特征。

A、季节性B、多样性C、分散性D、艰苦性答案:C4、()是综合反映农业生产技术与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A、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B、农产品商品率C、农业劳动生产率D、农民人均纯收入5、关于微信公众平台推广农业科技的优点描述错误的是()。

A、传播范围广B、曝光率高C、素材多样D、单向传播答案:D6、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对象是()和植物。

A、动物B、空气C、水D、土地答案:A7、我国规定的农村劳动力的年龄范围是()。

A、男性18-60岁、女性18-55岁B、男性16-59岁、女性16-54岁C、男性18-59岁、女性18-54岁D、男性16-60岁、女性16-55岁答案:B8、农民合作社组建遵循入社(),退社()的原则。

A、自由自愿B、自愿自由C、平等民主D、都不是答案:B9、以下哪项不是农业经营方式涉及的问题()A、劳动的组织方式B、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C、农业生产要素的协调方式D、农村集体领导选举方式10、农民家庭属于()。

A、生活消费单位B、生产经营单位C、二者都是D、二者都不是答案:C11、依托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创建的合作社,应当吸纳足够数量的农民成员参加()和监事会。

A、理事会B、股东会C、筹委会D、合作社答案:A12、在农业生产中,农民采用什么样的经营方式,不仅取决于农业生产的特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而且还取决于农业生产资料()的组合方式。

A、成本与价格B、所有权和使用权C、价值与使用价值D、数量与质量答案:B13、高层管理人员主要解决全局性的以及与外部环境有关的重大问题,大部分属于()。

工厂化育苗复习题

工厂化育苗复习题

工厂化育苗复习题工厂化育苗复习题工厂化育苗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设备,可以大规模高效地培育植物幼苗。

它不仅提高了育苗的成功率,还能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下面是一些关于工厂化育苗的复习题,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1. 工厂化育苗是指利用什么方法进行植物幼苗的培育?答:工厂化育苗是指利用人工环境控制和技术手段,如温室、设备、灌溉等,进行植物幼苗的培育。

2. 工厂化育苗相比传统育苗有哪些优势?答:工厂化育苗相比传统育苗有以下优势:- 可以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提供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促进幼苗生长;- 可以避免外界环境的不利因素,如病虫害、恶劣天气等,减少幼苗的损失;- 可以节约用水,通过灌溉系统进行精确供水,减少水的浪费;- 可以提高育苗的成功率和生产效益,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

3. 工厂化育苗中常用的培养基有哪些?答:工厂化育苗中常用的培养基有营养土壤、腐殖质、蛭石等。

这些培养基富含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能够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4. 工厂化育苗中常用的灌溉方式有哪些?答:工厂化育苗中常用的灌溉方式有喷灌、滴灌和浸灌。

喷灌是通过喷头将水雾化喷洒在幼苗上方,滴灌是通过滴头将水滴滴到幼苗根部,浸灌是将幼苗浸泡在水中。

5. 工厂化育苗中常用的光照方式有哪些?答:工厂化育苗中常用的光照方式有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

自然光照是利用自然阳光提供光照,人工光照是利用人工光源(如荧光灯、LED灯等)提供光照。

6. 工厂化育苗中常见的病虫害有哪些?如何防治?答:工厂化育苗中常见的病虫害有白粉病、霉菌病、蚜虫等。

防治方法包括:-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育苗环境清洁;- 定期检查幼苗,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 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 调整温湿度等环境因素,提高幼苗的抗病虫害能力。

7. 工厂化育苗中常见的育苗设备有哪些?答:工厂化育苗中常见的育苗设备有温室、育苗箱、灌溉系统、光照设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作物的分类与生长发育(掌握为主)农学(作物学)的特点、作物生产发展的目标、作物生产发展的途径(参见教材)作物的分类;作物的生长发育:作物的生长与发育概念、作物生育期和生育时期(可参见教材)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作物与环境条件(可参见教材)作物的生育期1同一作物的生育期长短因品种而异,有早中晚熟之分。

2作物生育期的长短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在气候条件中以光照温度所起的作用最大。

3栽培措施对生育期也有很大的影响。

作物的生育时期二、作物与环境条件•作物的生态环境:与作物生长发育相关的所有环境因子的总称。

(一)作物高产稳产是各项生活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作物的生态因子和生活因子作物的生态因子:构成作物生态环境的成分。

生态因子可分为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

非生物因子又可分作气候因子、土壤一地形因子。

生物因子通常分作植物因子、动物因子、微生物因子等✓蒸腾系数是指每形成l克干物质所消耗的水分的克数。

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在临界期内,若水分不足,对作物生长发育和最终产量影响最大。

素可代替其他生活因素。

第5章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掌握为主)作物的产量及其形成、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可参见教材)作物品质、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可参见教材)一、作物产量1、生物产量:作物在整个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有机物的总量,即整个植株(一般不包括根系)的干物质重量,称为生物产量。

2、经济产量:是指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的数量。

即生产上所说的产量3、经济系数一般,作物的经济产量仅是生物产量的一部分。

经济系数=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率二.作物产量的形成作物产量是作物生长期中利用光合器官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最后转化为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数量的过程。

作物产量因素的形成,是在整个生育过程中的不同生育时期依序而重叠进行的。

,在单位营养体上形成较多的生殖器官,以建成较大的潜在贮藏能力。

植株的营养器官不再增重,而逐渐减轻,大量的光合产物输向籽粒,以实现潜在的贮藏能力。

五、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即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主要有:1、选育高光合效率的品种2、提高作物群体的光能截获量3、降低呼吸消耗4、改善栽培环境和栽培技术(复种与间作、套作合理密植培育优良株型的群体改善肥水条件增加田间CO2的浓度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一、作物品质及其评价指标1、作物品质的概念2、作物品质的评价指标(1)形态指标(2)理化指标二、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一)遗传因素(二)环境因素(三)栽培技术(四)病虫害对作物品质的影响第6章农作制度与作物生产技术(掌握为主)农田种植制度(作物布局、种植模式)复种、四川主要复种方式;单作、间作、混作、套作;轮作、连作农田养地制度(农田培肥、土壤耕作)作物生产技术也包括农田立体种养)是农作制度的主体,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不同历史时段的农作制度,尽管涉及具体技术均有差别,但其共同点是:围绕农田持续增产和系统生产力的提高、注重农田用养结合、追求农作经济效益。

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作物结构是指作物种类、品种、面积及占有比例等,配置是指作物在区域或田块上的分布。

作物布局通常包括区域型布局和单位型布局2、作用:合理的作物布局是一种体现综合效益的战略方案,能综合平衡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资源以及科学技术等综合因素------;作物布局是农业生产布局的中心环节;合理作物布局是我国农业融入世界农业体系的需要。

作物布局的地位1.作物布局是农业生产布局的中心环节2.是农业区划和规划的主要依据3.是种植业较佳方案的体现作物布局的作用1.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2.解决各类作物争地、争温光水肥、争季节。

争畜力和机械的矛盾3.有利于复种、间套作和轮连作的合理安排4.有利于发挥作物的生产潜力,提高生产效率5.有利于恢复地力,维持农田生态平衡6.有利于促进林牧渔及其他生产部门的发展农业生产布局是指农(种植业)、林、牧、渔各部门生产的结构和在地域上的分布。

二.作物布局的原则1、社会需求是导向——作物布局的前提满足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与目的。

2.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是作物布局的基础3.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保障•经济效益决定作物布局方案的可行性•生产条件改善和经济发展促进作物布局不断调整三.作物布局设计1、明确对产品的需要2、调查环境条件(自然条件、生产条件、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条件)3、确定作物的生态适应性4、进行作物生态区和种植适宜区的划分5、确定作物生产基地和商品基地6、确定作物组成7、综合划分作物种植区划或配置8、进行可行性鉴定四川省作物布局的特点除部分高原和高山地区基本上为一年一熟、盆地部分田地为一年三熟外,主要为一年两熟,由一季大春作物和一季小春作物组成。

四川作物布局的共同特点:1、全年作物生产以大春为主,大小春兼顾。

2、大春粮食水田生产以水稻为主,中稻为主,旱地以玉米、小麦、甘薯等旱粮作物为主。

3、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全面发展,经济作物要因地制宜,适当集中。

油菜面积较大,除了在稻田种植外,近年在地里有所发展。

4、注意发展豆科、绿肥作物等,改善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

式。

(一)种植模式的类型(单作)和由多种作(多作)。

一熟制和多熟制。

由不同作物结构和种植熟制组合形成种植模式的4种基本类型:单作一熟型、单作多熟型、多作一熟型和多作多熟型。

1、单作一熟型单作一熟型是指一年内在同一块土地内只种收一季作物的种植方式,是由单一作物种类组成单一群体结构实行一年一熟制的种植模式。

2、单作多熟型单作多熟型指由单一作物种类组成单一群体结构,但一年之内种收二次以上作物的种植模式。

复种的代表符号为“-”。

3、多作一熟型多作一熟型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组成的复合群体结构,4.多作一熟的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 1)混作,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无规则地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期相近作物的种植方式。

其代表符号为“×”,如胡麻×芸芥、小麦×豌豆。

✓2)间作,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分带指间作作物成多行或占一定幅度的相间种植,构成带状间作。

带状间作作物可以分别进行管理,便于机械化或半机械化作业,与单行间作相比可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

其代表符号为“ l l ”,如玉米 l l 大豆。

两茬或两茬以上作物套作是多作多熟型的典型代表。

3)复种复种是指在一年内,在同一田地上顺序接茬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复种的方法包括直播复种、移栽复种、再生复种和套作复种,都是通过时间上的集约化种植,提高资源利用率。

轮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不同年际之间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种类作物或轮换不同种植模式的种植方式。

5)连作连作是指在同一块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连续使用同一种种植模式的种植方式第三节农田养地制度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是农作制度研究的主体内容,也是建立合理农作制度的总体原则。

培养地力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是增加肥力因素,主要靠农田培肥、农田灌溉来实现;二是改善肥力条件,主要由土壤耕作来完成。

两者关系紧密相连不可偏废。

一、农田培肥农田培肥途径,概括地说,全方位、多途径培肥农田的技术体系主要由生物途径、化学途径、物理途径和防护途径等4个方面组成二、土壤耕作1、土壤耕作的作用1)调整耕层三相比例,建立适宜的耕层构造耕层是指农业耕作经常作用的土层,也是作物根系分布的主要层次,通常厚度15—25厘米。

2)创造深厚的耕层,准备适宜的播床3)翻埋残茬和肥料,消灭杂草和病虫害4)改变地表形态,调控地表水热状况,保持水土,熟化土壤2、土壤耕作措施土壤耕作措施是指以相应的农具对土壤起特定作用的单项耕作作业。

可分为两类:基本耕作措施,指入土较深、对耕层土壤作用较强烈、能显著改善耕层物理性状、后效较长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包括翻耕、深松耕及旋耕。

表土耕作措施,是在基本耕作措施基础上采用的入土较浅,强度较小,旨在破碎土块,平整土地,消灭杂草,为作物创造良好的播种、出苗土壤环境的一种土壤耕作措施。

包括耙地、耱地、中耕、镇压、起垄和培土。

✓表土耕作的深度一般不超过10cm。

3、土壤耕作法土壤耕作法是指将若干土壤措施相互配套有序的用于土壤所组成的一种特定土壤耕作类型。

1)翻耕法是在翻耕的基本耕作措施基础上,辅以表土耕作措施整理土垡的一种耕作法。

2)深松耕法是以深松耕为基本耕作措施,并辅之以耙、耱、镇压、中耕等表土耕作措施共同组成的一种耕作法。

3)旋耕法是利用旋耕机旋转的刀片切削土壤、疏松耕层、破碎土块的一种耕作方法。

旋耕法集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措施为一体,也可称之谓一种“少耕法”。

4)覆盖耕作法----是指干旱半干旱条件下,耕作或播种后在地面上再覆盖一种人工覆盖物,有良好的蓄水保墒效果(如果仅靠耙耱后表层的干土层覆盖,则保墒效果极其有限) 。

5)少免耕法------免耕法是指作物播前不采用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直接在茬地上播种,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