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水文学》习题册全解

合集下载

工程水文学题库及题解(全)

工程水文学题库及题解(全)

工程水文学题库及题解宋星原雒文生赵英林魏文秋张利平编著内容提要本书分为题库、题解和考研试题三大部分,题库中的题目按工程水文学基本内容分为概念题和计算题两大题型,概念题又划分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和问答题四类题型,题目中有易、中、难三个难度档次,分别考核不同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层次。

题库中有的题目在于了解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有的则是了解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学科前沿知识的理解程度,所有的题目都给出了解题过程和结果,以便于学习和理解。

为了便于学生报考研究生的参考,本书还选编了武汉大学以及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近年来的考研试题及题解。

本书涵盖了工程水文学基本内容,可作为高等院校水利水电类、土木工程类和环境工程类各专业本科生的辅助教材,尤其适用于立志报考研究生的同学使用,也可供上述专业的成人教育、函授教育、网络学院的学生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和参考。

前言为使考试规范化,保证教师按教学大纲教学、学生按教学大纲学习,全面、系统和有重点地掌握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994年11月,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文试题库编写组编印了《工程水文学试题库》,并在我校工程水文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在前期题库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又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为本书的出版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及实践,对原有的资料进行了编辑与加工,重新修改并补充了大量题目,对所有题目给出了解题过程,以便于读者学习。

本书题量大、内容新颖,并配有全部题解及近年考研试题。

书中难、中、易题型有机结合,有益于学生深刻理解工程水文学的基本理论、提高分析与解决有关工程水文学问题的能力。

同时,本书的出版对高校教师出题组卷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本书分为题库、题解和考研试题三大部分,题库中的题目覆盖了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水文统计、年径流及年输沙量分析与计算、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流域产汇流计算、水文预报等工程水文学的基本内容。

工程水文学1 2章习题含答案

工程水文学1 2章习题含答案

工程水文学1 2章习题含答案工程水文学1-2章习题含答案1.为什么我国的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答案】因为降水就是水文循环过程中运送的水汽在适度的条件下构成的,而这些水汽主要源自海洋的冷却,在向内陆的运送中,距离海洋愈近,水汽愈充沛,构成降水的条件愈不利,所以降水充沛;水汽运送途中,随着不断的降水,气流中的水汽不断增加,构成降水的条件愈来愈有利,并使西北内陆的降水量也就逐渐增加。

2.为什么我国夏季常常发生大洪水?【答案】我国处在北半球温带地区,附近洋面夏季拒绝接受太阳辐射量小,冷却强度低,大量的水汽随其疲软的东南气流自海洋飞过源源不断地输出我国社会各界地区,且夏季降水的天气系统,例如台风雨、锋面雨等特别活跃,常常构成高强度、小范围、短历时的大暴雨,从而引起大洪水及空难事件洪水。

3.使水资源具有可再生性的原因,是由于自然界的所引起(b)a、径流b、水循环c、蒸发d、降水4.自然界中,在海陆间的水循环称为(c)a、内陆水循环b、小循环c、大循环d、水文循环5.时段的长短对水量平衡计算没有影响,对吗?【答案】不对。

时段越短,水量均衡方程这中的蓄水变量相对其他各项将愈小,当时段很长时,甚至可以忽略不及,例如多年平均值水量均衡那样。

【思考题】1.如何确认河流某一选定断面掌控的流域面积?(1)收集选定断面以上河流所在地区的地形图;(2)在地形图上画出来地面集水区的分水线;(3)用求积仪量出地面分水线包围的面积,即流域面积。

2.实际上,从哪些方面判别一个流域是否为闭合流域?(1)流域在非岩溶地区,没有暗河、天坑;(2)径流系数小于1;(3)出口断面能下切至岩层。

3.毁林垦荒为什么可以激化下游的洪水灾害?(1)毁林开荒使山区的植被受到破坏,暴雨时将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下游河道淤塞,排水不畅;(2)外露的坡地,下渗高,暴雨时产生地面径流小,汇流速度快,将并使洪峰大大升高。

4.围垦湖泊,为什么会使洪水加剧?填海造地湖泊,主要并使湖泊的蓄水容积大大增大;同时,被围垦的土地,还要大量排渍,使河流洪水显著加剧。

工程水文学第四版教材习题

工程水文学第四版教材习题

工程水文学第四版教材习题习题2-1 某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F=8200km2,测得多年平均流量Q/ =,多年平均降雨量mm1403sm=,问该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P1050平均径流深、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多年平均径流模数各为多少?2-2 某流域6月上中旬降雨量稀少,6月21日发生一场暴雨洪水,实测得流域面平均雨量P1 = 190.1mm,相应的径流深R1 = 86.3mm;6月25日又有一次暴雨过程,流域面平均降雨量P2= 160.2mm,径流深R2= 135.8mm。

试计算这两次暴雨洪水的径流系数,并分析两者不同的主要原因。

2-3 某流域集水面积1600km2,多年平均降水量1150mm,多年平均流量26.5m3/s。

问该流域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是多少?若在流域出口断面修建一座水库,水库平均水面面积35 km2,当地蒸发器实测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210mm,蒸发器折算系数0.87。

问建库后该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有何变化,变化量多少?习题4-1 某流域1981年5月一次暴雨的逐时段雨量及净雨深见表4-12,已分析得流域稳定下渗率f c=0.4mm/h,试划分地面、地下净雨。

表4-12 开峰峪水文站以上流域降雨及径流资料4-2 某流域1992年6月发生一次暴雨,实测降雨和流量资料见表4-13。

该次洪水的地面径流终止点在27日1时。

试分析该次暴雨的初损量及平均后损率,并计算地面净雨过程。

表4-13 某水文站一次实测降雨及洪水过程资料4-3某流域面积881km2,一次实测洪水过程见表4-14。

根据产流方案,求得本次洪水的地面净雨历时为两个时段,净雨量分别为14.5mm和9.3mm。

(1)试用分析法推求本次洪水的单位线;(2)将所求的单位线转换为6h单位线;(3)根据所求的单位线及表4-15的净雨过程推算流域出口断面的地面径流过程线。

表4-14 单位线分析4-4 利用表4-14资料推求瞬时单位线的参数n 、K ,并转化为6h 单位线,并根据表4-15的资料推求流域出口断面的地面径流流量过程线。

工程水文学题库及题解答案部分

工程水文学题库及题解答案部分
50
5.[d] 11.[d] 17.[c] 23.[a] 29.[a] 35.[d] 41.[d] 47.[a] 53.[b] 59.[b] 65.[b] 71.[d]
6.[d] 12.[c] 18.[b] 24.[b]
30.[c] 36.[d] 42.[c] 48.[c] 54.[c] 60.[d] 66.[a]
32.答土壤下渗各阶段的特点大体是: 第一阶段称渗润阶段:降雨初期,主要受分子力作用,干燥土壤吸附力极大,从而造成初期下渗率 很大,当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分子持水量,土粒分子吸力消失,这一阶段结束; 第二阶段称渗漏阶段:下渗水分在毛管力和重力作用下,沿土壤空隙向下运动,并逐步填充土壤空 隙,直至土层的全部空隙为水充满而饱和,此时毛管力消失,下渗率很快减少,进入下一阶段; 第三阶段称渗透阶段:土壤饱和后,水分在重力作用下按达西渗流定律稳定向下流动,下渗率基本 为常量 fc,称稳定下渗阶段。 33.答:水面蒸发强度完全受控于当时当地的气象条件,如温度、风、湿度等;土壤蒸发强度除了受 气象因素影响外,还受土壤含水量的重要影响,如土壤含水量大于田间持水量时,土壤蒸发基本受控于 气象条件,蒸发按蒸发能力进行;土壤含水量减小到田间持水量以后,土壤蒸发基本上与土壤含水量、 土壤蒸发能力成正比。 34.答:这是由于一方面大流域的河网汇流时间较长,另一方面在涨洪汇集过程中河网和河岸蓄积了 很多的水量,退水时需从河网、河岸消退流出(称调蓄作用),这样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35.答:某闭合流域的年水量平衡方程式为:
268640036510001000150068第四章水文统计一概念题一填空题1事物在发展变化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2事物在发展变化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现象3某一事件在总体中的出现机会4某一事件在样本中的出现机会7正态分布正偏态分布负偏态分布8大于等于10均值x和均方差110112均值x离势系数c1410152016事件的平均重现间隔时间即平均间隔多少时间出现一次17大于等于这样的洪水在很长时期内平均一百年出现一次18小于等于这样的年径流量在很长时期内平均10年出现一次19洪水或暴雨超过和等于其设计值的出现机会供水或供电得到保证的程度20000121误差抽样误差22频率分布来估计总体的概率分布23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样本与总体有差别所引起的误差24样本系列越长其平均抽样的误差就越小251在经验频率曲线上读取三点计算偏度系数s2由s查有关表格计算参数值26偏态系数c6927皮尔逊型分布28变缓29中部上抬两端下降30下降31认为样本的经验分布与其总体分布相一致32完全相关零相关统计相关33完全相关零相关统计相关34插补延长系列35残余误差平方和即最小36将曲线回归转换成线性回归37两变量在物理成因上确有联系38倚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相关密切程度39x四问答题1答

工程水文课后习题解

工程水文课后习题解

7-1 某水文站实测及延长后的年最大流量资料如下表7-10所示,又调查1888年历史洪水的洪峰流量为6100m 3/s ,是1888年到规划时(1958年)期间的首大洪水,1935实测流量4909m 3/s 为次大洪水,试推求p=0.1%的设计洪峰流量(按同一样本法计算经验频率,按矩法初估统计参数)。

表 7-10 某水文站实测及插补延长的历年最大洪峰流量解:由P M =M/(N+1) 及 Pm=P M.a +(1- P M.a )×1+--l n lm 得到个流量的经验频率如第5栏所示根据上表中第4栏中洪峰流量,且由表可知N=71 、n=28 、l=1按 ⎪⎭⎫⎝⎛--+=∑∑+a n l i i x l n a N x N Q 111()⎪⎪⎭⎫ ⎝⎛--+-+=∑∑+n l i a j Q x l N a N Q x N QCv 121-111得 85.0/11853==Cv sm Q7-2 已经求得某水文站p=1%的洪峰流量、一日洪量及七日洪量分别为:Q m ,1%=2790m 3/s, W 1d,1%=1.20亿m 3,W 3d,1%=1.97亿m 3及W 7d ,1%=2.55亿m 3,并根据选择典型洪水的原则,选该站1969年7月一次洪水位典型,如下表所示,试按同频率放大法求该站p=1%的设计洪水过程线。

解:(1)、由W 1d,1%=1.20亿m 3,W 3d,1%=1.97亿m 3及W 7m ,1%=2.55亿m 3可得 W 1d,1%=1.2×10^9÷60÷60=33333 [m 3/s]h W 3d,1%=1.97×10^9÷60÷60=54722 [m 3/s]hW 7d ,1%=2.55×10^9÷60÷60=70833 [m 3/s]h 从表中可知典型洪水洪峰流量Q 典=2180 m 3/s (2)、取一日的起止时间为5、4、00—6、4、00 三日的起止时间为5、0、00—8、0、00 七日的起止时间为4、0、00—11、0、00 (3)、由表中数据,根据梯形面积公式可得W 1d,典=29385 [m 3/s]h W 3d,典=40790 [m 3/s]h W 7d ,典=59266 [m 3/s]h(4)、计算各段的放大倍数: K Q =2790/2180=1.280 K W1=33333/29385=1.134 K W3-1=(54722-33333)/(40790-29385)=1.875 K W7-3=(70833-54722)/(59266-40790)=1.323(5)、把放大倍数按时间填入表中第三栏,与对应的典型洪水流量相乘,得放大流量 第(四)栏时间 日、时 Q m 3/s 放大倍数 放大流量 m 3/s 均匀流量m 3/s 时间 日、时 Qm 3/s 放大倍数 m 3/s 放大流量 m 3/s 均匀流量 m 3/s 一 二 三 四 五 一 二 三四五4、0 80 1.323106106 7、0230 1.875 431 431 4、12 70 1.323 93 937、52501.875 469 469 5、0 120 1.875/ 1.323 225/ 159 220 7、16 163 1.875 306 306 5、42601.134/ 295/330 7、19 1591.875 298 298。

工程水文学习题答案9

工程水文学习题答案9

⼯程⽔⽂学习题答案9第九章⽔⽂预报⼀、概念题㈠填空题 1.=0,>0, <0 2.展开,扭曲 3.短,长 4.最短5.⼀次洪⽔中河段上、下站同位相的⽔位,河段上下站同⼀时刻的对应⽔位6.使槽蓄曲线成为单⼀线的组合流量,即下上)(Q x 1xQ Q '?+=7.流量⽐重因⼦x,河段发⽣稳定流下的传播时间k 8.洪⽔波在河段中的传播时间 9.逆时针绳套曲线 10.短期预报,中长期预报 11.位相相同的⽔位 12.q Q Q t +Δ?上上,13.137.21m,71.43m,17h,69.78m 14.3121t 3t 2t Q Q Q τ?τ+τ?τ+++,上,上上,15.()()Q k Q x 1xQ k ′=?+下上,⽰储流量,河段传播时间,楔蓄系数(或流量⽐重因素),上断⾯流量,下断⾯流量16.零,⼀个时段 t Δ17.S=KQ,地下汇流时间18.流凌开始⽇期预报,封冻⽇期预报,开河⽇期预报19.随时应⽤作业预报过程中获得的最新信息对原洪⽔预报⽅案的计算结果进⾏修正,然后发布预报 20.先演后合,先合后演21.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确定性系数 22.状态⽅程,观测⽅程㈡选择题 1.[d]2. [c]3. [b]4. [a]5. [d]6. [b]7. [c]8. [b] 9. [a] 10.[d] 11.[b] 12.[c]13.[a]14.[a]15.[c]16.[b]17.[b]18.[d]㈢判断题 1.[T] 2.[F] 3.[F] 4.[T] 5.[T] 6.[T]7.[F] 8.[F]㈣问答题1.答:⽔⽂预报⽅案是根据实测资料建⽴的,它反映了⼀个流域或河段的⽔⽂变化规律。

因此,可依当前已出现的⼀些⽔⽂⽓象情况,如降⾬、⽔位、流量等,按⽔⽂预报⽅案进⾏作业预报,得知预见期内的⽔⽂变化。

显然,预报⽅案是作业预报的基础,⽽作业预报⼜是对预报⽅案的应⽤及检验。

2.答:河道洪⽔波在运动中发⽣变形,内因是洪⽔波存在附加⽐降,使洪⽔传播中发⽣展开和扭曲;外因是河槽的调蓄和区间暴⾬径流的影响。

工程水文学第四版课后习题3-1答案

工程水文学第四版课后习题3-1答案

工程水文学(第四版)课后习题3-1答案
3-1某河某站横断面如图3-19所示,试根据图中所给测流资料计算该站流量和断面平均流速。

图中测线水深h1=2.0m,h2=1.8m,h3=0.5m,V0.2,V0.6,V0.8分别表示测线在0.2h,0.8h,0.6h处的测点流速,α左、α右分别表示左右岸的岸边系数。

这里不好画图,我就把每个值都写出来,对照一下就行
左岸起起点距测后每段河宽b1=20m,b2=10m,b3=15m,b4=5m;α左=0.9,α右=0.5;V0.2=1.2m/s,V0.6=0.8m/s,V0.8=1m/s;
h3至右岸的A4面域为死水位。

解:(1)垂线平均流速的计算
V m1=(V0.2+V0.6)/2=(1.2+0.8)/2=1.0m/s
V m2=V0.8=1.0m/s
(2)部分面积的计算
死水位面积不计算
A1=2.0*20/2=20㎡
A2=((2.0+1.8)*10)/2=19㎡
A3=((1.8+0.5)*15)/2=17.25㎡
(3)部分面积平均流速的计算
V1=V m1*α左=1.0*0.9=0.9m/s
V2=(V m1+Vm2)/2=1.0m/s
V3= V m1*α右=0.5m/s
(4)断面流量的计算
Q=V*A,分别带入计算即可
Q=q1+q2+q3=0.9*20+1*19+0.5*17.25=36.625m³/s (5)断面平均流速的计算
A=A1+A2+A3=20+19+17.25=56.25㎡
V=Q/A=45.625/56.25=0.811m/s
注意:此题需要看懂题中条件,要细心读题,熟练运用计算公式。

工程水文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工程水文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2-3?某流域集水面积1600k㎡,多年平均降水量1150mm,多年平均流量26.5m3/s。

问该流域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是多少?若在流域出口断面修建一座水库,水库平均水面面积35?k㎡,当地蒸发器实测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210mm,蒸发器折算系数0.87。

问建库后该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有何变化,变化量多少?
解:
(1)计算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建库前,流域蒸发基本等于陆面蒸发,故:
多年平均径流深
=26.5*365*86400/1000*1600=522.3m
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
=1150-522.3=627.7mm
(蒸发的公式是
,式中F1、F2为水域面积、陆域面积,E1、E2为相应的水域蒸发量、陆域蒸发量。


(2)修建水库后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1600-35)*627.7+35*0.87*1210]*1/1600=637.0mm
(3)则多年平均径流深为
=1150-637=513mm
(4)多年平均径流量W2
(亿m3)
W
2=1000F*R=1000*1600*513=8.21
(亿m3)
W
1=Q*T=26.5*365*86400=8.36
,W2-W1=8.21-8.36=-0.15(亿m3)
W
1>W2
所以建库后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减少,减少了了0.15亿m3。

答:略。

公示不是很好画,按书上的公式比对套上就行,书中将蒸发量写为E,径流深写为R,降水量写为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水文学》习题康艳巨娟丽编专业班级:学号:姓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9月前言为了学生能全面、系统和有重点地掌握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编者编写了本习题集。

本习题集中的习题主要来源于武汉大学水电学院编写的《工程水文学题库及题解》一书,同时还采用了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工程学院的部分习题,本书第三章的习题引用了陕西省宝鸡水文局千阳水文站和益门镇水文站的实测资料,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衷心地感谢!本课程作业的具体要求如下:习题作业前,应阅读习题中涉及的有关基本理论和方法;严肃、认真、仔细、按时完成作业,达到“分析正确,计算无误、图幅美观,字迹端正”,作业中的曲线图严格按照工程制图要求进行绘制,文字说明和计算数据书写应工整;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应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要求统一用A4白纸书写作业;作业经教师批改,认真改正错误之处;作业要妥为保存,待课程学习结束后,作业装订成册,以留毕业参加实际工作参考使用;切忌随手乱涂乱划,以作为期末考查的依据。

编者2011年9月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流域径流形成过程 (2)第三章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 (7)第四章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 (12)第五章水文预报 (22)第六章水文统计 (25)第七章设计年径流分析 (31)第八章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37)第九章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43)第一章绪论学习本章的意义:学习本章的目的,主要了解什么是工程水文学?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在国民经济建设,尤其在水利水电建设中有哪些重要作用?希望能结合某一工程实例进行学习。

本章内容主要有:水文学与工程水文学,水资源,水文变化基本规律与计算方法。

本章内容:水文学与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及作用,水文变化基本规律及基本研究方法。

一、填空题1.水文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的变化规律,预测、预报的变化情势的一门水利学科。

2.工程水文学的内容,根据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基本可分为两个方法:和。

3.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可分:、和。

4.根据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水文计算的基本方法可分为、和。

二、选择题1.水文现象的发生[ ]。

a、完全是偶然性的b、完全是必然性的c、完全是随机性的d、既有必然性也有随机性2.水文分析与计算,是预计水文变量在[ ]的概率分布情况。

a、任一时期内b、预见期内c、未来很长很长的时期内d、某一时刻3.水文预报,是预计某一水文变量在[ ]的大小和时程变化。

a、任一时期内b、预见期内c、以前很长的时期内d、某一时刻4.水资源是一种[ ]。

a、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b、再生资源c、非再生资源d、无限的资源5.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具有偶然性,因此,它的发生和变化[ ]。

a、杂乱无章b、具有统计规律c、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d、没有任何规律6.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是有成因的,因此,其变化[ ]。

a、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b、具有完全的统计规律c、具有成因规律d、没有任何规律三、简答题1.工程水文学与水文学有何联系?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2.工程水文学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有何作用?第二章流域径流形成过程学习本章的意义:本章主要学习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如流域、河流、降雨、蒸发、下渗、径流;再是最基本的水文学原理,如水文循环、区域与流域水量平衡、流域径流的形成过程;三是掌握水文要素的定量计算方法,如流域面积、河流长度、河流坡降、蒸发量、径流量、径流深等,为后面学习水文分析计算及水文预报打下坚实基础。

学好本章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章的内容:自然界水文循环及水资源;河流与流域及其对水文变化的影响;降水成因、分类与计算;蒸发分类与计算;下渗过程与计算;径流及其形成的基本概念与定量描述方法;流域水量平衡原理与计算。

一、填空题1.地球上的水以态、态、态三种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和中。

2.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循环和循环。

3.水文循环的外因是,内因。

4.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有、、和。

5.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于某一区域、某一时段的水量平衡方程可表述为。

6.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五段。

7.河流某一断面的集水区域称为。

8.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在垂直方向彼此相重合,且在流域出口河床下切较深的流域,称流域;否则,称流域。

9.自河源沿主流至河流某一断面的距离称该断面以上的。

10.河长的落差称为。

11.流域平均单位面积内的河流总长度称为。

12.在闭合流域中,流域蓄水变量的多年平均值近似为。

13.按暖湿空气抬升而形成动力冷却的原因,降雨可分为雨、雨、雨和雨。

14.计算流域平均雨深的方法通常有、和。

15.观测水面蒸发,我国水文和气象部门一般采用的水面蒸发器类:、、和。

16.流域的总蒸发包括:蒸发、蒸发和蒸散发。

17.包气带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水分最大量称为。

18.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干燥土壤的下渗率f随时间t呈变化,称为曲线。

19.降雨初期的损失包括、、、和等。

20.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可分为过程和过程。

21.河川径流的成分包括、和。

22.某一时段的降雨量P与形成的径流深R,则R与P之比值称为。

二、选择题l.使水资源具有再生性的是因为自然界的[ ]。

a、径流 b 水文循环c、蒸发d、降水2.自然界中,海陆间的水文循环称为[ ]。

a、内陆水循环b、小循环 c 大循环d、海洋水循环3.山区河流的水面比降一般比平原河流的水面比降[ ]。

a、相当b、小c、平缓d、大4.甲乙两流域,除甲的流域坡度大于乙的外,其它的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都一样,则甲流域出口断面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 ]。

a、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c、洪峰流量大、蜂现时间早d、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5.甲流域为羽状水系,乙流域为扇状水系,其它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均相同,对相同的短历时暴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甲流域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 ]。

a、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c、洪峰流量大、蜂现时间晚d、洪蜂流量大、峰现时间早6.某流域有两次暴雨,除暴雨中心前者在上游,后者在下游外,其它情况都一样,则前者在流域出口断面形成的洪峰流量比后者的[ ]。

a、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b、洪蜂流量小、峰现时间早c、洪峰流量大、蜂现时间早d、洪蜂流量小、峰现时间晚7.甲、乙两流域除流域植被率甲大于乙外,其它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均相同,对相同降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甲流域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 ]。

a、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大b、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大c、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小d、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小8.甲乙两流域除河网密度甲大于乙的外,其它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均相同,对相同降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甲流域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 ]。

a、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小b、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小c、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大d、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大9.某流域两次暴雨,除降雨强度前者小于后者外,其它情况均相同,则前者形成的洪峰流量比后者的[ ]。

a、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大b、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小c、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小d、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大10.对于较干燥的土壤,在充分供水条件下,下渗的物理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它们依次为[ ]。

a、渗透阶段—渗润阶段—渗漏阶段b、渗漏阶段—渗润阶段—渗透阶段c、渗润阶段—渗漏阶段—渗透阶段 d 渗润阶段—渗透阶段—渗漏阶段11.土壤稳定下渗阶段,降水补给地下径流的水分主要是[ ]。

a、毛管水 b 重力水c、薄膜水d、吸着水12.下渗容量(能力)曲线,是指[ ]。

a、降雨期间的土壤下渗过程线b、干燥的土壤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过程线c、充分湿润后的土壤在降雨期间的下渗过程线d、土壤的下渗累积过程线13.决定土壤稳定入渗率f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

a、降雨强度b、降雨初期的土壤含水量c、降雨历时 d 土壤特性14.降雨期间,包气带土壤蓄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之后,其下渗能力为[ ]。

a、降雨强度b、后损期的平均下渗率 c 稳定下渗率d、初损期的下渗率15.形成地面径流的必要条件是[ ]。

a、雨强等于下渗能力b、雨强大于下渗能力c、雨强小于下渗能力d、雨强小于、等于下渗能力16.流域汇流过程主要包括[ ]。

a、坡面漫流和坡地汇流b、河网汇流和河槽集流c 坡地汇流和河网汇流d、坡面漫流和坡面汇流17.一次流域降雨的净雨深形成的洪水,在数量上应该[ ]。

a 等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b、大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c、小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d、大于、等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18.河网汇流速度与坡面汇流速度相比,一般[ ]。

a、前者较小 b 前者较大c、二者相等d、无法肯定19.某流域的一场洪水中,地面径流的消退速度与地下径流的相比,其情况是[ ]。

a、前者小于后者b、前者大于后者c、前者小于等于后者d、二者相等20.某闭合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50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50mm,则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 ]。

a、450mm b 500mm c、950mm d、1400mm21.某流域面积为500km2,多年平均流量为7.5m3/s,换算成多年平均径流深为[ ]。

a、887.7mmb、500mmc、473mmd、8052mm22.某流域面积为1000km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mm,多年平均流量为15m3/s,该流域多年平均的径流系数为[ ]。

a、0.55 b 0.45 c、0.65 d、0.6823.已知某流域,一次历时3h的降雨,降雨强度均大于上层土壤人渗能力4.0mm/h,下层土壤入渗能力为2.5mm/h,不考虑其它损失,则此次降雨所产生的壤中流(表层流)净雨为[ ]。

a、2.0mmb、6.0mmc、4.5mmd、7.5mm24.某闭合流域的面积为1000km 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576mm,则多年平均流量为[ ]。

a、150m3/s b l 5 m3/s c、74 m3/s d、18m m3/s25.某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00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00mm,则该流域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为[ ]。

a、0.47b、0.50c、0.65d、0.3526.水量平衡方程式P-R-E=∆W(其中P、R、E、∆W分别为某一时段的流域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和蓄水变量),适用于[ ]。

a、非闭合流域任意时段情况b、非闭合流域多年平均情况c、闭合流域多年平均情况d、闭合流域任意时段情况27.流域中的湖泊围垦后,流域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一般比围垦前[ ]。

a、增大b、减少c、不变d、不肯定28.流域中大量毁林开荒后,流域的洪水流量一般比毁林开荒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