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润陆《现代汉字学》-备课与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新版 自考 汉字学概论 知识点及课后题汇总(现代汉字学 第2版 杨润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版 自考 汉字学概论  知识点及课后题汇总(现代汉字学 第2版 杨润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汉字的性质和特点第一节文字的共性文字:文字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说“文字是作为社会记录和交际工具用的和语言日益适应的书写的符号体系。

”狭义的定义是“文字是记录和传播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能的文化工具。

”一、文字起源于图画(自源文字都起源于图画)1、发展的三个阶段:(1)图画:欣赏或巫术。

(2)文字画:文字的前身,用来记事或传递信息。

(3)图画文字:从文字画到图画文字,质的转变在于,浑然一体的图画逐步变成了与语言中的词相对应的独立的表意符号。

当这些表意符号借助假借的手段,能够完整地按语言中的词的顺序去记录实词和虚词的时候,成熟的文字体系就诞生了。

古埃及的圣书字、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以及中国商代的甲骨文,都是起源于图画的古老文字体系。

二、文字是记录和传播语言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文字是记录这种符号系统的符号系统,文字存在的首要理由就是记录和传播语言,把听觉符号变成视觉符号,使语言克服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得以广泛流传。

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三、文字既表音又表意语言就自身而言,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成、由词汇和语法所构成的符号系统。

语音是语言的形式,是能指;语义是语言的内容,是所指,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

传统认为,汉字有形、音、义三大要素,其实属于汉字本身的仅仅是“形”而已,而音和义都属于语言。

第二节汉字的个性一、从记录语言的切入点看汉字的性质1、表意文字:指的是仅仅根据意义构形的文字体系,字形与声音没有直接的联系。

从语义切入记录语言。

(汉字)2、表音文字:指的是根据语音构形的文字体系。

从语音切入记录语言。

3、意音文字(汉字):汉字记录汉语既与语义有联系,也与语音有联系,不仅从语义切入,也1部分以音节为单位由语音切入,而由意符和音符构成的形声字在汉字中的比重高达90%,所以有人称汉字为意音文字。

二、从记录语言单位的不同看汉字的性质1、音节文字:都是通过为音节制定符号来记录语言,如日本的假名。

《现代汉语》杨润陆、周一民北师大版(笔记)讲解

《现代汉语》杨润陆、周一民北师大版(笔记)讲解

现代汉语·笔记绪论Ⅰ.现代汉语引论一.语言和语言学1.语言的定义:人们发声器官发出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语音符号。

2.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1)口语是第一性的,是书面语得以产生的基础(2)书面语形成之后,反过来也会对口语的发展和规范起一定的影响作用。

3.语言符号的特点:规约性、系统性、生成性、能指性。

4.语言的本质:语言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社会现象。

(3和4 注意看书理解)5.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科学,是一门接近于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

6.语言类型: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综合语。

7.语系:九个;印欧语系、汉藏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

8.我国的语系:汉藏、阿尔泰、印欧、南岛、南亚。

二.汉语与汉语言文字学三.现代汉语的含义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重点)Ⅱ.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一.共同语和方言二.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的形成1.脉络:(1)书面语:唐宋以后的白话白话文运动————五四—双流合一(2)口语:金元以来的官话国语运动三.现代汉语方言概述1.闽、粤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最大,吴方言次之,客家、赣、湘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比闽、粤、吴方言小。

2.差别成因:主要是由于历史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而人口分布、移民迁徙、地理环境、异族接触又是形成的差异的主要原因。

3.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1)北方方言:北方话或官方方言;北京话代表;分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四个次方言。

(2)吴方言:上海话代表;(3)湘方言:长沙话代表(4)赣方言:南昌话(5)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代表(6)闽方言:闽南厦门话;闽东福州话(7)粤方言:广州话代表(白话)Ⅲ.现代汉语的特点和规范化一.现代汉语的特点(一)语音方面1.没有复辅音2.元音占优势3.声调作用大4.浊音数量少(二)词汇方面1.语素以单音节为主2.复合构词法占优势3.双音节词占优势4.私自词丰富(三)语法方面1.不以词的形态变化为主要语法形式是汉语同印欧语系区别最大的特点,可将汉语直接组装型语言或分析型语言。

00820汉字学概论现代汉字学

00820汉字学概论现代汉字学

00820汉字学概论现代汉字学名词解释1.音素文字——文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是语言中的音素(音位),这种文字是音素文字。

(2页)2.语素文字——文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是语言中的语素,这种文字是语素文字。

(2)3.字种数——字形虽然不同,如表示的是同一个语素,这样得到的字数是字种数。

(9)4.字频——字频就是汉字的使用频度,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经抽样取得的文字资料里,每一个汉字使用次数与抽样资料总字数的比例。

(33)5.通用字——书写现代汉语一般要用到的字,也是出版印刷、辞书编纂、信息处理等的用字。

(48)6.常用字——书写现代汉语经常要用到的字,也就是频度和使用度高的字。

(48)7.拥字量——在一个确定的汉字字符集中,每种笔画数有多少个汉字,这是该笔画数的拥字量。

8.笔画——构成汉字的线条,是汉字构形的最小单位。

9.笔形——指笔画的形状。

10.部件——也叫字根、字元、字素,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11.独体字——由一个基础部件构成的字是独体字。

12.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构成的字是合体字。

13.字符——分析汉字的内部结构,得到的基本构字单位是字符。

(92)14.记号——和整字在意义和读音上都没有练习的字符是记号。

(93)1.音素文字文字基本单位记录的是音素,这样的文字就是音素文字。

2.语素文字文字基本单位记录的是语素,这样的文字就是语素文字。

3.字种数根据记录语素的多少统计出来的字数就是字种数。

4.字频字频就是汉字的使用频度,是指在一定历史的历史时期内经抽样取得的文字资料中每个汉字使用次数与抽样资料总字数的比例。

5.通用字通用字就是书写现代汉语一般要用到的字,也就是出版印刷、辞书编撰、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用字。

1.拥字量:答:在一个确定的汉字字符集中,每一种笔画数拥有的汉字数量就是该笔画数的拥字量。

例如《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一画的汉字有“一、乙”两个,笔画数1的拥字量就是2。

2.部件答:部件是汉字外部结构分析得到的结构单位,由笔画组成,具有组配汉字功能,例如“种”由“禾、中”两个部件构成。

《汉字学概论》总复习专题资料汇总

《汉字学概论》总复习专题资料汇总

《汉字学概论》总复习专题资料《汉字学》课程教案第一章绪论(3学时)第一节汉字学(1学时)一、汉字在明白什么是文字学之前应首先明白什么是文字;同样,在弄清什么是汉字学之前也应该清楚什么是汉字。

“文字”连在一起使用,最早见于秦代的琅琊刻石:“同书文字。

”在现存文献中还找不到先秦连用的例子。

先秦一般称“文”、“书”、“名”等。

《左传·宣公十二年》:“夫文,止戈为武。

”《左传·昭公元年》:“夫文,皿虫为蛊。

”《左传》称文字为“文”。

《仪礼·聘礼》:“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

”称文字为“名”(“策”和“方”都是形状不同的竹木简)。

《周礼·春官·外史》:“掌达书名于四方。

”郑玄注:“古曰名,今曰字。

”《韩非子·五蠹》:“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谓之厶,背厶谓之公。

”《荀子·解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称文字为“书”。

许慎《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文。

”“字,乳也,从子在宀下,子亦声。

”“文”是一个象形字,甲金文都像人的正面形,中间画有交错花纹,表示在人的胸腹部纹身,汉字形体在不断演化,隶楷以后省略了交错花纹的部分。

“文”的本义是纹身之纹,纹是一个后起字。

“字”是会意兼形声字,房屋内有子出生,本义是生殖(乳也是生殖的意思)。

许慎《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按照许慎的意思,从描摹物体形状的图画演变来的象形字、抽象符号形成的指事字,形体结构是独体的,叫做文。

这是由文的纹饰引申为物象意义的。

其后由象形字、指事字互相组合,构加部分都作为形符的会意字,即所谓形相益;构加部分都作为声符的形声字,即所谓声相益。

这些合体结构的,叫做字。

这是由字的本义生殖引申为文字形体孳乳意义的。

并且以为“文”是仓颉初造汉字时的形体,“字”是后来“文”发展的结果。

杨润陆《现代汉字学》-备课与复习资料

杨润陆《现代汉字学》-备课与复习资料

杨润陆《现代汉字学》-备课与复习资料第一章汉字的性质和特点1.文字:文字是记录和传播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能的文化工具。

2.文字的共性:(1)文字起源于图画——世界上所有的自源文字都起源于图画。

古埃及的圣书字、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及中国商代的甲骨文都是起源于图画的古老文字体系。

(2)文字是记录和传播语言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文字是这种符号系统的符号系统。

文字的首要的存在理由就在于记录和传播语言,使语言克服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流传异地,流传久远。

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3)文字既表音又表意——语言就自身而言,它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成,由词汇和语法所构成的符号系统。

语音是语言的形式,语义是语言的内容,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

3.汉字的个性:分析汉字的性质需要贯彻“比较”和“根据文字记录语言的特点给文字分类”这两个原则。

(1)从记录语言的方法看汉字的性质:所谓表意文字,指的是仅仅根据意义构形的文字体系。

可以归纳出三种类型:第一种,来源于象形字(日、月、山、川)、指事字(一、二、上、下)的独体字以及会意字(取、逐、森、雀),是从意义入手记录语言的。

这些字的字形与意义有直接的联系,与语音没有直接的联系,读音是在意义的基础上确定的。

第二种,来源于表意字的假借字(其、或、我、求),这些字的字形与意义毫无关系,只是借来记录语音,并通过语音表示意义。

第三种,由意符(形旁)和音符(声旁)构成形声字(芳、旱、财、忆),既与意义有联系也与语音有联系。

既然汉字既表意又表音,而形声字在汉字中的比重高达90%,所以有人称汉字为意音文字。

(2)从记录语言单位的大小看汉字的性质:音节文字通过为音节制定符号来记录语言,音位文字(音素文字)通过为音位(音素)制定符号来记录语言。

汉字记录的不是音节或音位,而是词或者语素。

在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的是一个词,也是一个语素(成词语素)。

自学考试00535《现代汉语》要点整理笔记

自学考试00535《现代汉语》要点整理笔记

自学考试00535《现代汉语》要点整理笔记第一章绪论A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B中国十大方言区:1北方方言区(分为四个次方言: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2吴方言区(也叫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3湘方言区(又称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4赣方言区(又称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5客家方言区(又称客家话,以广东省梅县话为代表)6闽北方言区(以福州话为代表)7闽南方言区(以厦门话为代表)8粤方言区(也叫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9晋语方言区(以太原话为代表)10平话方言区(分布在广西中部地区)C现代汉语的特点:一、语音方面:1没有复辅音2音节中元音占优势,复元音构成的音节多3音节有声调。

二、词汇方面:1双音节词占优势2广泛采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三、语法方面: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主要手段(汉语属于孤立语)2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3有丰富的量词。

第二章语音(第一节)语音的性质A语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由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语音具有三方面的性质:物理性质、生理性质、社会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要素。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因而具有生理属性。

语音是一种社会现象,语音必须是人类发出的能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

社会属性主要表现在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还表现在语音的系统性上。

B语音四要素:一、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一般来说,儿童和女性的声带短而薄,所以发音比较高;而成年男性的声带长而厚,所以发音比较低。

汉语的几种声调主要就是由音高变化决定的。

二、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振幅大,声音就强。

发音体振幅的大小取决于发音时用力的大小。

音强有时可以用来区别意义,汉语中的轻声音节就是以音强作为主要特征来区别意义的。

现代汉字学

现代汉字学

现代汉字学1、文字是记录和传播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能的(文化工具)。

2、汉字文化向外传播的路线有三条,其中一条是中原向东,传播到了日本和朝鲜,产生了(谚文和假名)。

3、汉字简化的方针是:约定俗成。

4、识字教学的方法:分散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提前读写。

5、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通假,假借。

6、部件: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7、现代汉字:记录现代汉语的文字,是记录现代民族共同语的文字。

8、汉字的递减率:字的使用频率不同,越是常用字使用频率越高,越是罕用字使用频率越低。

9、现代汉字的结构系统:笔画和笔顺,部件和字形。

10、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11、现代汉字是记录现代汉语的规范用字。

依据汉语语法,语音,词汇的特点,汉语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上古期,中古期,近代期,现代期。

12、规范汉字指的是见于《简化字总表》的简化字和古今通用的传承字。

不规范的字指的是:繁体字,异体字,被废弃的二简方案中的简化字,以及乱造的不规范的简化字和错别字。

13、现代汉字的整理:一是整理异体字,二是整理印刷铅字字形,三是改换生僻地名用字。

14、地形结构的种类:左右,上下,内外(半包,三包,全包孕) 15、字符理论的提出与归类:一是意符,一是音符,一是记号。

这三类。

意符是指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音符指的是和文字所代表的词在声音上有联系的字符,记号指的是和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和声音上都没有联系的字符。

16、现代汉字的四种基本类型:表意,意音,记号,半记号字。

17、汉字的简化方法:一是用形声字来改换形声字,如(猫与貓,拥与擁,护与護);用形声字来改换会意字(窜与竄,桩与樁);用会意字改换形声字或会意字(笔宝灶尘茧)18、好的简体字:众尘灭灶茧、蚕从笔宝凭、体飞网伞籴粜。

不好的简化字:炉芦庐驴、头卫乐专农书。

19、滥竽充数:一种乐器,趋之若鹜:野鸭,鳞次栉比:鱼鳞和梳子。

汉字学复习资料.doc

汉字学复习资料.doc

汉字学复习资料简论.汉字,就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扩大汉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能的辅助工具。

汉字的旧称:书、名、文、字、文字。

汉字学及其旧称:“汉字学”原先只称“文字学”,更早的时候则只称“小学””包括音韵,文字,训诂。

汉字学的定义:汉字学是以汉字为研究对象,以探讨汉字的起源、性质、结构和发展规律,探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关系以及汉字之书写、正字法等为内容的一门学科。

汉字作文化学方面的价值:A.对原始游牧社会生活的反映。

B.纺织业发达,“丝绸之路”的反映C.很多跟感情思维意志有关的字都从“心”,反映古人的认识特点D.事物的发展变化。

学习与研究汉字学的意义:一、识读文献古籍的需要。

二、研究语言、文化的需要。

三汉字教学与改革的需要。

《烁文解字》简介:东汉许慎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

汉字的性质特征及起源和结构:(一)1从小篆到隶书的隶变是从古文字发展到现代汉字的分水岭。

语言的层级体系:音位一音节一语素一词一句子(音义结合的语言符号系列)(二)判断汉字起源的标准(两种标准):1.考古学界2.文字学界。

2建立汉字起源假说的材料:传世文献和传说;考古发掘出土资料;汉字以外的其它文字材料。

(三)汉字的结构:1.六书说(采用许慎的名称和班固的次序),四体二用,一三书说。

2.汉字结构分析举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即四体说)。

附: 许慎《说文解字》叙: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四体,是从共时的角度孤立地分析每一个汉字得出的不同结构类型;六书,是从历时的角度揭示汉字孳衍发展的不同方式.汉字发展变化的内部规律和汉字形体的历史变迁注:规律:简化,声化,规范化。

还有一种特殊的演变现象,就是讹变,指的是汉字中某些部件发生非正常的误解变异,而后将错就错形成的字体变化。

汉字的简化:1.形体的简化2.符号数量的精简。

汉字的声化趋势表现为:1.假借的普遍使用。

2.形声字的使用和大量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汉字的性质和特点1.文字:文字是记录和传播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能的文化工具。

2.文字的共性:(1)文字起源于图画——世界上所有的自源文字都起源于图画。

古埃及的圣书字、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及中国商代的甲骨文都是起源于图画的古老文字体系。

(2)文字是记录和传播语言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文字是这种符号系统的符号系统。

文字的首要的存在理由就在于记录和传播语言,使语言克服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流传异地,流传久远。

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3)文字既表音又表意——语言就自身而言,它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成,由词汇和语法所构成的符号系统。

语音是语言的形式,语义是语言的内容,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

3.汉字的个性:分析汉字的性质需要贯彻“比较”和“根据文字记录语言的特点给文字分类”这两个原则。

(1)从记录语言的方法看汉字的性质:所谓表意文字,指的是仅仅根据意义构形的文字体系。

可以归纳出三种类型:第一种,来源于象形字(日、月、山、川)、指事字(一、二、上、下)的独体字以及会意字(取、逐、森、雀),是从意义入手记录语言的。

这些字的字形与意义有直接的联系,与语音没有直接的联系,读音是在意义的基础上确定的。

第二种,来源于表意字的假借字(其、或、我、求),这些字的字形与意义毫无关系,只是借来记录语音,并通过语音表示意义。

第三种,由意符(形旁)和音符(声旁)构成形声字(芳、旱、财、忆),既与意义有联系也与语音有联系。

既然汉字既表意又表音,而形声字在汉字中的比重高达90%,所以有人称汉字为意音文字。

(2)从记录语言单位的大小看汉字的性质:音节文字通过为音节制定符号来记录语言,音位文字(音素文字)通过为音位(音素)制定符号来记录语言。

汉字记录的不是音节或音位,而是词或者语素。

在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的是一个词,也是一个语素(成词语素)。

在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优势,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的是一个语素,不见得是一个词。

所以现代汉字可以成为语素文字或语素——音节文字。

(3)从记录语言的文字的字符看汉字的性质: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不同在于为文字所制定的字符的性质不同,字符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即意符、音符、记号。

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在意义上和语音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

意符是构成汉字的最基本的符号。

汉隶变前的古汉字称为意符音符文字,隶变后的今文字和现代汉字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

4.汉字的特点:(1)汉字符号繁多,以语素定型,孤离性强:记录汉语所以需要这么多汉字,是因为汉字记录的是语素。

现代汉字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字记录一个语素,从书面上起到了分化多义音节的作用。

文字作为语言的书面形式,不可能把语言所传达的所有信息都记录下来,因而是语言的不完全信息。

对此做出相应补偿的是,文字可以不按句而按词或按语素出现,可以脱离一定的上下文和语境孤立地出现。

文字的这种特点被称为“孤离性”。

音位文字的孤离性体现在以词定型上,汉字的孤离性体现在以语素定型上。

(2)汉字是音义二维的语素文字:汉字基本上使用一个字记录一个语素,即用一个特定的形体记录一个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汉字的形体同时与音、义两方面发生联系。

这两种联系并不是等同的,汉字专字专用,与语义的联系具有特定性,与语音的联系不具有特定性。

因为汉字所记录的词义或语素义具有特定性,而汉字在记录汉语的时候,可以在书面上分别同音词或同音语素,所以说汉字与语义的联系具有特定性。

因为汉字与语义的联系具有特定性,与语音的联系不具有特定性,所以在存在民族共同语的前提下,不同方言地区的人可以用汉字来交流思想。

同样的道理,汉字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沟通古今。

(3)汉字构形具有理据,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春秋战国时期就把汉字构形的有理性用到识字教学中,称之为“六书”(汉代的文字学家分析小篆系统所得出来的六种造字、用字的条例)。

六书讲的是用汉字记录汉语的六种表词法。

汉字记录汉语的方法可以概括为4种:表形(象形字)、表义(指事字、会意字)、表音(假借字)、音意兼表(形声字)。

汉字在造字初期是依据它所记录的某一个词义来构形的,在字形和词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所以可以利用字形分析来了解词义。

在现代汉字中,形旁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提示,二是区别。

所谓提示,指的是形旁具有“见山之旁知山,见水之旁知水”的表义作用。

形声字形旁的区别性能突出地体现在声旁相同的同音字上。

大量的形声字是在假借的基础上通过加形旁或改形旁分化而成的。

汉字由假借到形声大大增强了汉字的表意的理据。

(4)汉字是方块形,结构复杂:现代汉字的构字单位分为笔画、部件、整字三级。

一个汉字,不论有多少笔画,多少部件,都要均衡的分布在方方正正的框架里,不能超越,所以,汉字又被称为“方块字”。

方块形的汉字以平面作为信息分布形式,字形结构复杂,各有各的模样,视觉分辨率高,有利于提高阅读的速度。

便于形成书法艺术。

(5)汉字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汉字文化造就了人们的语素意识和审美心理。

这种文化传统,是汉字走上拼音化道路的巨大障碍。

这些特点既是优点,又是缺点,优点和缺点是共生的。

比如:汉字符号繁多是特点,作为优点来说分辨性能好,作为缺点来说是难学难用。

汉字形声字多是特点,作为优点来说是强调形旁声旁尚有示义示音功能,作为缺点来说是强调形旁声旁的示义示音功能很弱。

方块汉字结构复杂是特点,作为优点来说是便于视读,并且形成了书法艺术,作为缺点来说是难于安排字序,检索困难。

第二章决定文字类型的内因和外因(1)语言的类型和特点:世界上的语言根据词的结构主要分成孤立语(汉语、苗语、越南语)、黏着语(日语、朝鲜语)、屈折语(俄语、德语、阿拉伯语、印第安语)。

根据语言的句法特点分为分析语(汉、英、法、保加利亚)和综合语(俄、德、印地)。

(2)文字的类型和特点:长期以来,人们通过对文字演变规律的探索,确认:“文字发展的特点(从总的历史方面来看)就是连续不断地向表示语言愈来愈小的要素过渡。

”《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名副其实的文字有三种主要类型:词符与音节并用的文字、音节文字和字母文字。

”(3)不同的语言类型对文字有不同的要求:文字由表意到表音的发展,是为了和语言相适应。

汉字由记录词到记录语素,形成世界上唯一成熟的语素文字体系,是和汉语由单音节词发展为双音词的趋势同步发展的结果。

2.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文字类型的要求:语言类型是决定文字类型发展的重要因素。

(1)文字的稳定性和演变性:表音文字并不是表词文字内部发展的结果,而是被其他民族借用和改造的结果。

文字既有稳定性,又具有演变性。

对于自源文字来说,由于有长期使用表词文字的习惯,社会基础广泛,文字的改革和变革往往采取累积的、渐进的方式,所以很难产生文字性质的突变和飞跃。

至于它源文字,相对来说,习惯势力所造成的保守性要小,历史负担要轻,所以除了吸收域外文字的成果之外,还有可能根据本国语言的特点以及社会需求来改造外来文字,创立自己的文字,使文字的发展产生飞跃。

(2)音素字母的产生:居住在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沿海北部的腓尼基人为了商业的需要,发明了字母—音符文字。

这种文字是辅音—音素文字。

3.汉字基本上和汉语相适应:(1)汉字是自源文字中唯一的语素文字:所有的自源文字的共同特点是字与词相对应。

汉字和音素文字记录的都是语言中的最小单位,不同的是汉字记录的是最小的语法单位和词汇单位,而音素文字记录的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2)汉字记录汉语的适应性:形声字以形旁表示意义范畴、声旁提示读音,满足了区别同音语素,准确记录语言的需要。

现代汉语是“单音词和双音词并重”的语言,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语素是一个音节,用一个汉字记录,语素、音节、汉字“三位一体”,充分说明了汉字记录汉语的适应性。

(3)汉语造词的灵活性源于汉字极端的孤离性。

(4)汉字区别性能好,适应了分辨同音语素的需要:汉语属于分析语,是一种有理据的语言,词义或参与构词的语素义正好由汉字来体现。

汉语用语素(汉字)造词方便,人们通过汉字(语素)了解词义也方便。

这些运用语素文字的方便之处,对初学汉字的困难有一定代偿作用。

(5)不断提高汉字规范化水平,使汉字更加适应汉语:汉字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对汉语既有适应的一面,又有不适应的一面,所谓不适应,通常指的是“一些口语常用词没有特定的汉字来表示(ber很的意思)。

一些常用的口语词写出来的却是生僻字(旮旯)。

汉字不便于表示轻声和儿化。

”第三章汉字文化的丰富内涵1.汉字的语言功能和文化功能:(1)汉字负载着丰富的文化典籍:以甲骨卜辞、钟鼎铭文为发端,汉字记录了3000多年来的世事沧桑。

《二十五史》史学著作,《尔雅》最早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最大的丛书,《孙子兵法》军事著作。

(2)汉字蕴含着并造就了丰富的文化:汉字除了一般的语言交际功能之外,还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汉字字形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二是汉字在使用过程中所造就的种种文化现象。

对联(单音节词易对仗)、字谜(字形能拆分)、拆字(有的依据字形,有的还要兼顾字义)、书法(隶书与小篆相比,具有质的变化。

隶书一方面通过变圆为方,变曲为直,调整省减线条结构等方法把小篆的线条变成了不同形态的笔画;另一方面通过同化、分化、简化、另构一体、改变偏旁部首的写法等方法打散、调整了小篆的字形结构。

隶变全面调整了汉字的构形,消除了古文字中遗留的象形因素,在符号化的进程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隶变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隶变以后,人们书写汉字不必拘守于具体物象,纯粹由笔画的曲、直、伸、缩来表现力和势,以结构的多样化和彼此呼应来布局谋篇,对书法艺术的追求有了更广阔的天地。

)楷书本称正书、真书,楷书由汉隶演变而来,结构与汉隶基本相同,只是稍有简省,主要区别在用笔与体势上。

草书,包括章草、今草、狂草。

汉隶的快写体就是草书。

当魏晋时出现的楷书快写被称为今草时,追称以前的为章草,狂草是在今草的基础上随意增减笔画,恣意连写而发展起来的。

2.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脊梁:文字体系的改革对于文化的传承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负面作用,至于这种负面作用的大小,决定于文字的负载功能的强弱。

不容否认,正是汉字和汉字文化,是生活在如此广阔疆域说着不同方言的汉族人民,由于文字的认同、文化的认同,形成了民族凝聚力,形成了促进国家统一的强大推动力。

第四章方兴未艾的语文现代化运动1.汉字文化圈的历史和现状:(1)历史:汉字文化向外传播的路线有三条。

一是从中原向南和西南(壮字和喃字),一是从中原向东(谚文和假名),一是从中原向北和西北。

(2)现状:汉字经过整理、规范,重新焕发了青春,特别是解决了汉字输入计算机的难题之后,人们重新看到了汉字的前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