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翻译赏析
唐朝诗人王翰诗词鉴赏-凉州词-楷书字帖

边塞诗,为《凉州词 二首》中第一首。此 诗是边地荒凉的环境 、紧张动荡的征戍生 活的写照,具有浓郁 的边地色彩和军营生
活风味。诗中叙写了 一次盛大的欢聚酒宴 ,描画出将士们开怀 痛饮、一醉方休的热 闹情景,表现了战士 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
旷达与奔放。全诗语 言明快、跳动跌宕, 凸显了盛唐边塞诗的 特色。
凉州词 王翰〔唐代〕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醉 卧沙场君莫笑,古来 征战几人回?
译文 : 酒筵上夜光杯中盛 满甘醇的葡萄美酒, 将要畅饮时,马上琵 琶也声声响起,仿佛 催人出征。如果醉卧
在沙场上,也请你不 要笑话,古来外出打 仗的能有几人能返回 家乡?
简析 : 《凉州词》是一首
小学
王翰《凉州词》原文及赏析

王翰《凉州词》原文及赏析
《凉州词》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解】:
1、夜光杯:一种白玉制成的杯子。
【韵译】: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
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
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评析】: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
”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
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
在学人领悟。
”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
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
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王翰《凉州词》原文及赏析】。
凉州词王瀚意思解释全文

《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翰的一首佳作,其全文如下: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首诗的译文如下: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
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外出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
“葡萄美酒夜光杯”,在唐代这个“无人不饮酒、无人无好酒”的朝代,琳琅满目的美酒,鼓乐齐鸣的筵席,开篇一句便点出了这是一个豪情畅饮的欢聚氛围,为全诗定下了兴奋昂扬的感情基调。
第二句“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的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在催人出征。
琵琶本是军中常见的乐器,后经乐工加花,乃成为多用的声乐曲。
多用做宴乐或唱奏中的伴奏。
此句可使我们联想到酒筵上的频频碰杯,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也有“一曲新词酒一杯”句,反映了宋朝盛行的“词酒”之风。
这里的“催”,是催促、催发之意。
因为要喝酒,所以马儿也精神起来;因为“欲饮”,所以才会为“琵琶马上催”留下余地。
此句把紧张与闲适两种情调统一并包含在这么一个小小的形象中,恰到好处。
第三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已道明了宴席的目的——送别。
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一个无可奈何的必然规律啊。
经历过战争的人都知道它的残酷性,“君莫笑”三字正与次句的“催”字紧凑衔接。
今日的醉卧沙场,正是为了留下明日的凯旋。
让人们莫笑——不是因为胆怯,不是因为挂念家人,而是希望得到最后的胜利。
在勇敢、刚毅的人看来,生死的荣辱只不过是早晚之隔。
不是吗?没有战死在沙场的人,总有一天会回到家乡的!短短的一首《凉州词》,传达出了战争的酸楚和残酷,同时也表现出了征人光明的希望和坚定的信念。
初中语文文言文王翰《凉州词》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王翰《凉州词》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赏析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使得边塞将士很难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
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兴奋的情绪,那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不难想象的。
这首诗正是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写照。
诗中的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乐器则是胡人用的琵琶;还有“沙场”、“征战”等等词语。
这一切都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边地色彩和军营生活的风味。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
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
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
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
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
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
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
“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
“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
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
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
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
《凉州词》的全诗翻译赏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①凉州词: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
凉州即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②夜光杯:西域献给周穆王的白玉杯,夜间有光。
③催:指催促欢饮。
④沙场:指战场。
译文:举起夜光杯,葡萄美酒多滋味;正当畅饮时,马上的琵琶把人催,将士说:即使醉卧沙场上,请君切莫笑痴狂;古往今来征战地,竟有几人回故乡?解释葡萄美酒倒满了华贵的酒杯,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的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在催促我上前作战。
在沙场上牺牲了请你不要哭泣悲伤,古往今来,奔赴沙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赏析:诗是咏边塞情景之名曲。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出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
”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
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
在学人领悟。
”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
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
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使得边塞将士很难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
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兴奋的情绪,那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不难想象的。
这首诗正是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写照。
诗中的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乐器则是胡人用的琵琶;还有“沙场”、“征战”等等词语。
这一切都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边地色彩和军营生活的风味。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
古诗《凉州词二首-其一》(作者王翰)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凉州词二首·其一王翰[唐代]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标签唐诗三百首、早教古诗100首、豪放、宴饮、边塞、战争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注释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这里指华贵而精美的酒杯。
欲:将要。
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君:你。
征战:打仗。
赏析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
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
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
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
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
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
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
“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
“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
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
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
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
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
《凉州词》----王翰古诗文赏析

凉州词赏析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解】:
1、凉州词:乐府曲名。
2、夜光杯:一种白玉制成的杯子。
3、沙场:战场。
【韵译】: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
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
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评析】: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
场面。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
"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
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
在学人领悟。
"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
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
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王翰《凉州词》的意思及赏析

王翰《凉州词》的意思及赏析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1,欲饮琵琶2马上催3。
醉卧沙场4君5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
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
2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乐器。
3催:催人出征。
4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5君:你。
甘醇的葡萄酒装满了华贵的夜光杯,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传来琵琶的促催声,仿佛在催促我上前作战,如果我醉倒在沙场上,请你不要见笑,自古以来,奔赴沙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豪迈之美】《凉州词》描写在艰苦荒凉的边塞举行的一次盛宴,描摹了边防将士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抒发了将士们的豪迈不羁之情。
第一句描写的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突出了一个“丽”字;第二句用“欲饮”两字,进一步极写热烈场面,随着宴外音乐的响起,气氛得到进一层的渲染;后两句写将士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诗中前后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悲壮但不悲观绝望,“醉卧沙场”更凸显示出了豪迈的气概。
【赏析】本首诗在遣词上采用了倒置的手法。
按照常理,正常的次序应该是“欲饮——夜光杯(中的)——葡萄美酒——琵琶——马上催”。
但诗人在作文组织材料时,故意将这几种一精一美的东西,即葡萄、美酒、夜光杯放在诗的第一句里面,从而使全诗在起首时就呈现出一种光芒四射的辉煌氛围,给读者造成一种先声夺人的感觉,为接下来抒发豪情奠定了基调。
我们在写文章时,不外乎是人、物、情,平铺直续会让人感觉平然无奇。
像本诗中情景的倒置,能够渲染一种别致的气氛,让情更自然的表现流露出来,会给文章添色不少。
【启示】诗人笔下的边防将士豪放、开朗,表现出了视死如归的勇气。
勇气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一习一惯。
在生活中,我们要敢作敢为,做错了事情,要敢于承认错误;遇到没有做过的,要敢于尝试;对于学一习一中的困难,要有勇气去面对;对于生活中的困苦,要有勇气去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翻译赏析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作者简介] 王翰(《旧唐书》作王瀚),唐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着名诗人。
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定工翰生卒年为公元687至726年,并未提出确切的材料依据。
据两唐书本传,王翰少年时豪健恃才,性格豪放,倜傥不羁,登进士第后,仍然每日以饮酒为事。
其登第的时间,《唐才子传》云为景云元年( 710年),徐松《登科记考》云为景云二年。
徐松所考,不为无理,今人傅璇琮先生《唐代诗人丛考·王翰考》以之为景云元年登第。
《旧唐书》本传中记载说:王翰登第后,"并州长史张惠贞奇其才,礼接甚厚,翰感之,撰乐词以叙情,于席上自唱自舞,神气豪迈。
张说镇并州,礼翰益至。
"张嘉贞任并州长史,在开元四年( 716年)至开元八年( 720年),这段时间,王翰未担任官职,居住本乡太原,
受到张嘉贞的礼遇。
张嘉贞入朝后,张说为并州长史。
张说开元八、九年为并州长史时,王翰曾举直言极谏、超拔群类等制科,又一度调为昌乐县尉。
开元九年( 721年)张说入朝为相,在张说荐引下,王翰即于本年或次年上半年入朝任秘书正字之职,又擢驾部员外郎。
张说当时不但在政治上居宰相之位,而且是一个有成就的诗人,在文坛上俨然是一宗主,尤重词学之士。
由于他的汲引,一批文人学土如张九龄、贺知章等常游其门,王翰也在其中,因此得与张九龄等名诗人交往。
王翰家资富饶,性格豪放不羁,以至后来还是"枥多名马,家有妓乐","发言立意,自比王侯。
颐指侪类,人多嫉之。
"因此张说罢相后,王翰便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
虽已遭逢如此,但他到仙州后,还是"日聚英豪,从禽击鼓,恣为欢赏".于是,又被贬为道州司马,未至道州而卒于途中。
卒年,据今人傅璇琮所考,约在开元中。
王翰仕途不得意,吃亏在他的豪放不羁的性格。
而他的这种性格,却有助于成为一个名诗人。
他的诗,感情奔放,词华流丽,为人所爱。
《凉州词》为历代传诵之作:"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
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当时着名学者徐坚与张说品论文坛人物,问张说今之后进,文词孰贤,张说有"王翰之文,有如琼林玉--"等语,知其文亦为时人所重。
杜华亦为当时学土,其母崔氏云:"吾闻孟母三迁。
吾今欲卜居,使汝与王翰为邻,足矣!"于此可见王翰当时才名。
令人惋惜的是,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
据《旧唐书》本传和《新唐书·艺文志》载,王翰有文集十卷,宋代已不传,晁公武、陈振孙二家都未着录。
令其诗载于《全唐诗》者,只有13首。
[注释] 凉州: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是戍边的要地。
葡萄美酒:是指西域盛产的葡萄酒。
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
催:催人出征。
卧:躺。
沙场:战场。
[译诗] 精美的酒杯中斟满了葡萄酒,战士们正在准备举杯开怀畅饮,琵琶声从远处传来,催促他们上马出发。
战士们喝醉了躺在战场上。
您可别见笑,自古以来当兵打仗,有几个能从战场上平平安安地回来啊! [赏析] 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使得边塞将士很难
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
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兴奋的情绪,那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不难想象的。
这首诗正是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写照。
诗中的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乐器则是胡人用的琵琶;还有"沙场"、"征战"等等词语。
这一切都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边地色彩和军营生活的风味。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
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
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
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
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
难以贯通。
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
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
"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
"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
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
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
"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
"(《岘佣说诗》)这话对我们颇有启发。
为什么"作悲伤语读便浅"呢?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
让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吧: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
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
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可
见这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
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
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
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赵其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