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的形式与提示语》

合集下载

对话中提示语以及标点的运用

对话中提示语以及标点的运用
小猴子:不够不够!太少太少!
猴妈妈:三天吃九个,够不够?
小猴子:够了,够了!谢谢妈妈!
谁来读一读?评价朗读,为什么这样读。(教师相机板书词语)
谁来演一演?大家留心观察,他们对话的时候是怎样的表情和动作。
2、写一写
(1)要求:给对话加上恰当的提示语和标点符号。写在作文稿纸上,注意提示 语位置的变化。
(2)、动笔写作。温馨提示:
1、提示语在前面,
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 :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以后
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 ”
谁能把这句话改为提示语在后面的。改得非常正确!掌声送给他!
2、提示语在后面
瞧你,这两天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妈妈轻轻地
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
提高一点难度,谁再把这句话改为提示语在中间的。完全正确,掌声送给他!
提示语在前,这时用冒号。
提示语在后,这时用句号。
提示语出现在两次分段陈述的引语之间,这时用逗号。
课件出示:
请记住:
提示语的位置不同,它后面的标点符号也不同。
9、对照板书小结:学到这里,我们来回顾一下,人物对话描写中,一般每句话
包括三部分:提示语+人物所说的话+标点符号。其中提示语有三种表达方式, 根据需要,有时放在语言的前面,有时放在语言的后面,有时放在两个分段陈述 的语言中间。提示语的位置不同,它后面的标点也要随机变化。提示语要写好人 物的动作、语调、心理、神态等细节,这样的文章就更具体生动了。
师:以上这些同学被评为我们班的小作家, 每人奖励有一枚贴纸。别用羡慕的眼 光看别人,每个小朋友都有写作的天赋,只要你认真学习和练笔,一样可以被评 为小作家。
二、导入新课:

对话怎么写

对话怎么写

◎叶凡对话怎么写语言是人物性格、思想感情的直接表露。

语言描写,就是描写人物讲的话,这是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

因此,写人物必须重视语言描写。

写好人物语言,必须掌握人物语言描写的四种常用表达方法。

第一种:提示语在说话内容前,提示语后接冒号。

两处对话描写语句均采用“提(提示语)前引(引语)后”的形式,有强调提示语内容之意。

片段中,分别强调了话语是徐明明“边退边说”和“我”“得意”地说的。

第二种:提示语在说话内容后,提示语后面用句号。

“引前提后”式对话描写有强调人物语言之意,多用于人物接话很快的对话中,也可用在先闻其声后见其人的描写中。

例子中,母我气得哭了起来。

他们见状,愣了一下。

徐明明边退边说:“哇,她掉‘金豆豆’了。

形势不妙,我们溜吧!”于是他们一哄而散。

我却得意地抬起头来:“哼,这群胆大包天的调皮分子,其实也有胆小如鼠的时候。

”我急忙丢下书包,向内屋跑去。

“是锋儿回来了吧?我昨天晚上梦见你,你今天就回来了!”我一进内屋,母亲正艰难地从床上坐了起来。

“妈……”我不知说什么才好。

“那双棉鞋合脚吗?脚没冻着吧?”没等我坐下,母亲就急切地问。

亲的前一句话是在“我”还没有见到她本人时就开始说了,后一句话将话语前置,通过强调其话语突出表现她对“我”的关心。

第三种:提示语在说话内容中间,提示语后用逗号。

“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

”奶奶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提示语中间话两边”的形式,常用来表明人物在说话中有了停顿后,听话者这才注意起说话人的相关情况(如说话时的动作、神态、音量等),然后又接着听其言。

第四种:在清楚地知道双方的对话人是谁的前提下,常用省略提示语的做法。

——小刚和小明的悄悄话,我听得很清楚。

“昨天你在哪儿?”“我在动物园玩。

你可别告诉别人!”以上就是对话描写的四种基本形式。

为了追求对话描写形式的灵活化,我们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地选用(一般是综合运用)。

语言描写不是单纯的、机械的表达,写人物语言时还要写出人物说话的表情神态。

说话的三种形式与标点的用法(整合好用)

说话的三种形式与标点的用法(整合好用)
3、“你知道吗?”提桑示娜语在说中 ,“咱们的邻居西蒙 死了。”
1小明兴高采烈地说 老师 我们班得了第 一名
2 老师 我们班得了第一名 小明兴高采烈地 说
3老师 小明兴高采烈地说 我们班得了第一 名
提示语在前面,冒号引号紧相连; 提示语在后面,后面画个小圆圈; 提示语在中间,画个逗点在后面。
填一填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
说。 没有提示语(说话人),省去冒号,只打引号。

。”
提示语(说话人)在后,“说”后点句号。

。”xx说。
例三:
“最好是我第一个飞到月球上,”第 三个孩子说,“那样,我在全国就出名了。”
提示语(说话人)在中说 “
。”
知识小结:
提示语在前,“说”后点冒号; 提示语在中,“说”后点逗号; 提示语在后,“说”后点句号; 没有提示语,只打双引号。
提示语分段
• 李小明说:“哎呀,对不起,对不起。”大姐姐说:“没关
系”。李小明接着说:“你看,你的衣服……”大姐姐说:“不 要紧,我回家洗洗就行了。”“还是我给你洗吧。”李小明说。 大姐姐说:“不用了,快去忙你的”。说完,大姐姐走了。
• • 李小明充满歉意地说:“哎呀!对不起,对不起!”
“没有关系。”大姐姐温和地说。 “你看,”李小明手指着大姐姐的脏衣服说,“你的衣服……” “不要紧,我回家洗洗就行了。”大姐姐摆摆手笑着说。 李小明不好意思地说:“还是我给你洗吧。” “不用了。”大姐姐低头捡起水盆递给李小明说,“快去忙你的 吧。”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可哪儿能钓到这么大的鱼 呀!”儿子大声抗议。
范例:抢电视
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又开始了,我们家抢电视大战也开始了。原因 是家里有个奥运迷的妈妈,还有一个要看动画片的我。 “四年才那么一回!平时都是你在看!轮也轮到我了!”老妈理直气壮 地宣布不平等条约。“那是因为你本来就不爱看电视,”我不服气地说 ,“知道得几块金牌就好了嘛!不用关注过程,再说奥运关你什么事呀 !你又不是教练。”只见妈妈瞪了我一眼,转头继续看精彩赛事。

对话中的提示语

对话中的提示语
• “这是什么?”父亲伸手拿起我的诗。(提示语在后)
• 母亲上前说道:“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 了……”(提示语在前)
•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提示语在后)
•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对话中在场的相 关人物的交代)
•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提示语在后)
• 例:“那双棉鞋合脚吗?脚没冻着吧?”没等我坐下,母亲就急切地问。
写提示语要注意些什么呢?
一、对话提示语一定要与对话内容一致,与当时语境相符。
• 例1:她兴奋地说:“我奶奶去世了”。
• 二、写提示语要自然流露,恰到好处,不能过分夸张,矫 揉造作,不然效果将适得其反。• 例2:丽源自悲痛欲绝地说:“这语文次又没考好”。
提示语有三种形式:
• 第一种:提示语在前,使用冒号和双引号: • 例:我却得意地抬起头来:“哼,这群胆大包天的调皮分子,其实也有胆
小如鼠的时候。”
• 第二种:提示语在中间,使用逗号和双引号:
• 例:“班长,我一个人扫这么大块地方,来不及的。”周玲委屈地嘟囔道, “她们仨才擦一块黑板……”
• 第三种:提示语在后面,使用句号和双引号:
• 即:“怎么说话的”。
运用提示语有什么好处呢?
• 对话一,没有提示语: • 妈妈说:还不快去写作业?又要找打啊?
• 孩子说:就差一点就写完了,烦不烦。 妈妈说:烦我了,是不是?花我钱的时候烦不烦啊?
• 对话二,有提示语:
• 妈妈拿起鸡毛掸,生气地指着孩子:“还不快去写作业?又要找打啊?” • 孩子不耐烦地应道:“就差一点就写完了,烦不烦。” • “烦我了,是不是?花我钱的时候烦不烦啊?” 妈妈提着孩子的耳朵说。

三年级英语下册5单元对话

三年级英语下册5单元对话

三年级英语下册5单元对话
摘要:
I.对话背景与角色
- 对话发生在两个三年级学生A和B之间。

II.对话内容
- A向B问好,并询问B的状态。

- B回答自己很好,并反问A的状态。

- A回答自己也很好的。

- B回应说很好。

III.对话主题
- 对话主题是日常问候和状态询问。

正文:
在三年级英语下册的第五单元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简短的对话,由两个三年级的学生A和B展开。

这个对话充满了日常英语交流的元素,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

在对话的一开始,A向B问好,用到了"Hi"这个词,然后询问B的状态,这个问题用到了"How are you?"这个常见的问候语。

B则用"I"m fine, thank you."这个回答表示自己很好,并且表示感谢。

接着,B反问A的状态,用到了"And you?"这个提问方式。

A则用"I"m fine too."这个回答表示自己同样很好。

最后,B再次回应A,用到了"That"s good."这个表达,表示对A状态的肯定。

整个对话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日常的问候和状态询问,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非常实用的。

日常对话表达

日常对话表达

日常对话表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日常对话成为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无论是在工作场合还是社交场合,流畅地进行日常对话都是相当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日常对话表达,帮助您提升对话能力。

1. 问候与介绍在日常对话中,问候是表达关心与友好的重要方式。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问候与介绍的表达方式:- 早上好!/ 下午好!/ 晚上好!- 用于不同时间段的问候- 你好吗?- 表达关心对方的身体或心情状况- 很高兴见到你!- 用于初次见面时的自我介绍2. 询问与回答在进行日常对话时,经常需要询问一些信息或者回答他人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询问与回答的表达方式:- 你是哪国人?- 用于询问对方的国籍- 你的生日是什么时候?- 用于询问对方的生日- 我是中国人。

- 用于回答自己的国籍- 我的生日是九月一号。

- 用于回答自己的生日3. 表达喜好与不喜好在日常对话中,表达自己的喜好与不喜好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并且让自己更加舒适。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表达方式:- 我喜欢吃意大利菜。

- 用于表达对意大利菜的喜好- 我不喜欢跳舞。

- 用于表达对跳舞的不喜好- 我最喜欢的颜色是蓝色。

- 用于表达对蓝色的喜爱程度4. 邀请与应答在日常对话中,邀请他人参加活动或者进行某项行动是常见的交流方式。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邀请与应答的表达方式:- 你愿意和我一起去看电影吗?- 用于邀请他人看电影- 当然愿意!- 用于积极应答邀请- 不好意思,我有其他安排。

- 用于礼貌地拒绝邀请5. 表达意见与建议在进行日常对话时,我们经常需要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者给予他人建议。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表达方式:- 我认为这个主意很棒。

- 用于表达对某个主意的赞同- 我建议你多休息一下。

- 用于给予他人生活或工作上的建议- 对我来说,这个决定并不容易。

- 用于表达对某个决定的困惑6. 道歉与原谅在进行日常对话时,难免会出现一些误会或者差错,这时候道歉与原谅的表达就显得尤为重要。

提行式对话4种形式例句

提行式对话4种形式例句

提行式对话4种形式例句1、拉车式(提示语在前)例如:爸爸说:“下午去公园野餐,你赶紧准备一下吧。

”班长大声喊道:“老师来啦,快坐好!”提示语在前,引语在后,引号之前用冒号,这是最常见的对话描写形式,用来突出人物身份、动作、神态、心理等特点。

课文例句:棉花姑娘说:“请你帮我捉害虫吧!”燕子说:“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

”棉花姑娘惊奇地问:“你们是谁呀?”——节选自课文《棉花姑娘》2、推车式(提示语在后)例如:“下午去公园野餐,你赶紧准备一下吧。

”爸爸说。

“老师来啦,快坐好!”班长大声喊道。

把引语放到前面,提示语放到后面,用来强调人物说话的内容,或者运用到接话很快的对话中,或者突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的效果。

这也是常见的对话形式。

课文例句:“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节选自课文《陶罐和铁罐》3、挑担式(提示语插在中间)例如:“下午去公园野餐,”爸爸说,“你赶紧准备一下吧。

”“老师来啦,”班长大声喊道,“快坐好!”这种形式也很常出现,一般有三种情况:①需要插入说话人的动作、表情等;②人物说的话比较长,前面的说话内容必须与别人的话紧密相接,提示语放在最后又相隔太远;③同一个人说的话,在意思上前后有转折。

课文例句:“你好!”妈妈向我点了点头,“请问我可以住在那个三角形的鸟窝里吗?” ——《我变成了一棵树》“跳蚤怎么会是猫呢?”尾巴说,“我这只猫特别乖,我天天骑着它满地跑。

”——《尾巴它有一只猫》“哎呀!”我叫起来,“坏了!”——《剃头大师》使用这种形式的对话一定要注意话分两部分,所以“说”后面的标点是逗号。

4、省略式(无提示语,仅有说话内容)每个人的对话内容一般单独成行,这种写法较少见。

一般用在熟知人物身份,在只有两个人的场景中,容易了解对话内容的情况下使用,但要慎重运用,避免读者产生误解。

例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小说《船长》中有这样一段话。

初中英语知识点归纳基本对话表达方式

初中英语知识点归纳基本对话表达方式

初中英语知识点归纳基本对话表达方式英语是一门国际语言,掌握好基本的对话表达方式对于学习英语非常重要。

下面将对初中英语知识点进行归纳,介绍基本的对话表达方式。

1. 问候与介绍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常常需要向他人问候或者介绍自己。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基本句型:- 问候:- Hi/Hello!(嗨/你好!)- How are you?(你好吗?)- 自我介绍:- My name is…(我的名字是...)- I'm from…(我来自...)2. 询问与回答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会经常需要询问一些问题并回答一些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句型:- 询问:- What's your name?(你叫什么名字?)- Where are you from?(你来自哪里?)- How old are you?(你多大了?)- 回答:- My name is...(我的名字是...)- I am from...(我来自...)- I am...years old.(我...岁了。

)3. 请求与允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请求别人帮助或者寻求许可。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句型:- 请求:- Can you help me?(你能帮我吗?)- Could you please...?(你能...吗?)- 允许:- Sure/Certainly.(当然可以。

)- Of course.(当然可以。

)4. 邀请与应答在社交场合,我们常常需要邀请别人参加活动或者应答邀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句型:- Would you like to...?(你愿意...吗?)- Do you want to...?(你想...吗?)- 应答:- Yes, I'd love to.(是的,我愿意。

)- Sorry, I can't.(抱歉,我不能。

)5. 表达喜好与不喜好在交流中,我们常常需要表达自己的喜好或者不喜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句型:- 喜欢:- I like...(我喜欢...)- I love...(我爱...)- 不喜欢:- I don't like...(我不喜欢...)- I hate...(我讨厌...)6. 感谢与道歉在与他人交往中,我们常常需要表达感谢或者道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话的形式与提示语》主讲:黄冈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吴晓珍一、知识点概述我们学习了“不可轻视的标点符号”。

在这里我想和同学们介绍一件发生在生活中的真实事例:有一天,退休在家的刘大伯收到了儿子从上海回到武汉的短信:“船已行二日即到”。

他左看右看,怎么也弄不明白儿子短信的意思,于是拿去问邻居。

三位邻居看了这条短信后分别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三种看法都言之有理可又各不相同。

甲的理解是:船已行二日,马上到武汉;乙的理解是:船已行,二号那天就到武汉;丙的理解是:船已行,两天后就到武汉。

看!同样一则短信竟然有三种不同的理解,原因全在于中间缺少了必要的停顿和标点符号。

可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一定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这次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对话的形式与提示语”。

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离不开人物的语言描写,语言描写即对话常见的有四种形式,从提示语的使用中可以充分表现出来。

二、重难点知识归纳与讲解提示语的位置变化决定了对话的四种形式。

第一,提示语在前。

例如: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

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这可叫我冒火了,于是我就说:“朋友,你对一个陌生人可别单凭穿着来判断他的身份吧。

这套衣服的钱我完全出得起,我不过是不愿意叫你们为难,怕你们换不开一张大钞票罢了。

”——《金钱的魔力》第二,提示语在后。

例如:“你们应当自己去弄个明白。

十年以后,让咱们再在这个地方,在这口小井旁边相见吧。

假如到那时候你们还不知道幸福是什么,我就告诉你们。

”说完,姑娘突然不见了,正像她突然来到一样。

——《幸福是什么》第三,提示语在中间。

例如:“不行,太少啦。

”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

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金色的鱼钩》第四,在不言而喻的情况下,可以省略提示语,只是连续写对话的内容。

例如:重庆临江门外,一个德国人开设的诊所里,医生沃克端坐在桌后。

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你叫什么名字?”“刘大川。

”“年龄?”“24岁。

”“什么病?”“土匪打伤了眼睛。

”——《军魂》以上对话描写,大多省去了提示语,因为我们一读人物的语言,就知道是谁说的话。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四种不同形式的对话,提示语出现在不同的位置,标点符号也有相应的变化。

提示语在前时,用冒号表示;提示语在后时,直接用句号;提示语在中间的,使用的是逗号。

没有出现提示语,直接把对话的内容用引号表示出来就行了。

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不同的环境说不同的话。

仔细观察人物说话时的神情、语气、姿态等,并通过提示语准确、形象地反映出来。

作文时,灵活地运用提示语,能增强语言的生动性,使文章语句更加连贯,更加流畅。

我们再来读一段作文:李文华悄悄地走到何志勇的背后,突然大声问:“干什么去?”何志勇吓了一跳,回过头来一看,见是自己的好朋友,就美美地说:“看电影去。

”“什么电影?”李文华眼馋了,忙拉着何志勇的手问。

“《蜘蛛侠3》,可有趣呢!”何志勇歪着脑袋,眨眨眼睛,有意把声音放低说。

“带我一起去吧。

”李文华一下搂住何志勇的脖子,摇晃着央求说,“我也去看这个电影。

”“行啊!”何志勇伸手在李文华的鼻子上按了一下说,“算你来得巧,我这里正多着一张票呢。

”“真的?太好啦!”李文华一听,推开何志勇,张开双臂跳了起来。

上面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两个小学生为看电影的事而进行的一段对话,可我们读着读着,眼前就会出现两个天真可爱的小男孩和他们嬉戏的动人场面。

甚至可以清楚的知道他俩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

“言为心声”,引例不仅仅是十分具体而又切合实际地写出了人物的语言(对话),更主要的是作者把人物说话时的表情、神态、动作、心情等都在提示语中作了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的描写,而且这些提示语位置也在不断地变换。

因而使所写的人物显得非常逼真形象,情态尽现,极为生动感人,使得人们一旦阅读,注意力便被吸引过去,不由自主地为之激动、欢笑和拍手叫好。

我们再仔细体会一下“悄悄地”、“突然大声”、“吓了一跳”、“美美地”、“眼馋了”、“忙拉着”、“歪着”、“眨眨”、“有意”、“一把搂住”、“摇晃着央求”、“按了一下”、“推开”、“张开”、“跳”等词语,不是觉得这些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情动作等提示语和它们或前或中或后的位置变换,有效地配合着人物的语言,推动着故事情节,使人物的语言,特别是使人物形象和文章更加增添了感人的魅力吗?我们了解了对话的四种形式,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提示语的使用。

从提示语的内容看:1、有的提示语中出现了带有提示作用的词语。

如:说、道、喊、答……如《草船借箭》的第二自然段周瑜和诸葛亮关于造箭的对话,就一口气用了十个“说”或“问”,“问”与“答”之间,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2、有的提示语可以是对说话的内容的解释。

如:“你怎么能撒谎呢?”妈妈发怒了,“从小爱撒谎,长大了不就成为骗子吗?”——《第一次撒谎》这里的提示语“妈妈发怒了”,表明了妈妈说话时的态度和心情,是对说话内容的解释。

3、为了使语句连贯,可以把提示语跟后面的内容连起来叙述。

如:“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从小就懂得体贴父母。

”妈妈满心欢喜地把我抱在怀里。

——《第一次撒谎》这里没有明显的提示语,而是将妈妈的语言和动作连起来叙述,语句显得那么连贯流畅。

经典题型1相传有一天,两个财主来了雅兴,他们也在茶馆里玩起棋来。

正好江南才子徐文长来到茶馆,两个财主一嘀咕,把徐文长叫到身边。

他们说,如果徐文长能猜中他俩这三局棋的输赢,当场给他请一桌酒,如果猜不中,就让徐文长反请他俩一席酒。

徐文长明知他俩不怀好意,却不慌不忙地说:“我肯定能猜准,你俩下棋吧,我把结果写出来。

”于是,徐文长当场挥毫写下了这么四个字:你赢他输结果下完三局棋,三局结果都不同,徐文长却用这一句话全猜中了。

财主只得乖乖地为徐文长请了一席酒。

你能说出徐文长所写的四个字的奥秘吗?名师一点通江南才子徐文长本身就是一个智慧的人物,这个小故事表现的就是他利用语言的表达巧斗财主的机智。

尽管“你赢他输”只有短短的四个字,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把三种不同的棋局囊括其中。

比如第一局是财主甲赢了,他可以指着甲说:“你赢,他输。

”第二局是财主乙赢了,他又可以指着乙说:“你赢,他输。

”假如是平局,则可以分别指着甲与乙分别说:“你赢?”“他输?”经典题型2在下面这段话的空格处加上标点。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

我望着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名师一点通这是同学们课堂所学过的课文中的一段话,但在对话中提示语出现在不同的位置,因此加标点时要小心对待。

还要提醒注意的是,对话中句末的标点符号要加在反引号的里面。

这段话中的提示语共有两种出现形式,一种是提示语在前,另一种是提示语在中间。

四次说话所加的标点符号分别是——①:“,,。

”②“?”,,,。

③“,,。

”。

④“,”,,“,,。

”经典题型3我们看看下面这么一则流传很广的笑话:作家雨果受到警察的检查登记,警察问他:姓名雨果干什么的写东西的以什么谋生笔杆子于是,警察在登记本上写道:姓名:雨果。

职业:笔杆贩子。

请你给这则笑话中缺少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并简明地指出这位警察错在哪里。

名师一点通这则笑话中的对话大多都省略了提示语,但我们能清楚地感觉到是那位进行检查登记的警察和作家雨果的对话,对话采取的是一问一答的方式,只需加上引号、问号、句号就行了。

具体的答案是:“姓名?”“雨果。

”“干什么的?”“写东西的。

”“以什么谋生?”“笔杆子。

”这则笑话中那位检查登记的警察的确无知,他混淆了以笔杆为工具的写作劳动与做贩卖笔杆子生意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经典题型4读下面这段话,在括号里为对话加上合适的提示语。

觉慧不作声了。

他脸上的表情变化得很快,这表现出他的内心斗争是怎样地激烈。

他皱紧眉头,然后微微地张开口加重语气地():“我是青年。

”他又():“我是青年!”过后他又():“我是青年?”又():“我是青年。

”最后():“我是青年,不错,我是青年!”——《家》名师一点通这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家》中的一段原话,描写的是五四时期青年觉慧觉悟的过程,由于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相距的年代久远,要填写出这五处提示语的难度非常大。

不过,我们要细细地揣摩,这段话中反复出现的“我是青年”这句话,它真实具体而又细腻深刻地反映了一个要走出封建家庭的青年内心的矛盾与斗争。

觉慧五次说“我是青年”这句话,作者所用的五种不同的提示语,分别表现的是陈述的、激愤的、怀疑的、领悟的、坚定的语气,只有多读几遍,才可能比较准确地加以填写。

原文所用的提示语分别是:自语道、愤愤地说、怀疑似的慢声说、领悟似的说、用坚决的声音说。

经典题型5读下面这则小幽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该怎样教育小强呢?试把老师的话写出来。

老师:小强,你给花浇浇水。

小强:你也有一双手,自己不会浇吗?老师:你这是怎么说话呀?小强:哎呀,错了错了,我还以为在家里呢!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师一点通细读这则小幽默,通过小强自己说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小强是个在学校和在家里表现完全不同的孩子,在学校他也知道要对老师有礼貌,能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可是在家里,他肯定不懂得尊重家长,更不能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是个娇惯、懒惰的小皇帝式的孩子。

针对小强的缺点,老师应该对他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教育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小强要注意在家里尊重家长,二是教育小强在家里也要努力养成劳动的习惯。

老师可以这样说:小强,你知道错了吗?以后在家里也要尊重自己的家长啊!在家里自己能做好的劳动也要勤动手啊!- 返回-同步测试1、给下面这段话的空格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你不知道。

”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读下面这段话,在括号里加上合适的提示语。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鲁肃():“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