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

合集下载

苏州园林的留园介绍

苏州园林的留园介绍

苏州园林的留园介绍
留园,坐落于苏州古城的东北角,北靠古城墙,东临沧浪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它是我国南方园林的杰出代表,又是苏州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

留园占地面积约四万平方米,其建筑面积近七千平方米。

它由四大部洲和五大庭院组成。

园内的建筑疏密得当,前厅后厦,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各厅、堂、楼、馆、室的形式和布局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浑然一体。

留园的美在于它在有限的面积内创造出了无限的空间,同时也把有限的空间不断地向外延伸、扩展。

留园以其空间布局巧妙合理而著称于世。

在它的几个主要景点中,处处都可欣赏到曲折幽深的空间。

园内所有建筑都有一个或长或短、或高或低、或远或近的厅、堂、楼、馆、室;所有的厅堂都有一个或大或小、或宽或窄的庭院;所有的庭院都有一个或大或小、或曲且直的走廊。

在留园各处庭园中,无论是建筑上还是空间上都注意到了光线与光影。

留园还把园林分为若干景区,这些景区又是相互联系又各具特点的。

—— 1 —1 —。

留园建筑特点分析

留园建筑特点分析
艺术价值
留园的建筑和园林景观设计独特,融合了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 展现了高超的艺术造诣,对现代园林设计仍具有启示意义。
社会影响
留园作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对促进 文化交流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留园的保护与传承
文物保护
留园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确保留园的建筑和园 林景观得到有效保护。
建筑装饰
门窗装饰
留园的门窗装饰精美,采用镂空、 浮雕、彩绘等多种工艺手法,图
案丰富多样,寓意深刻。
屋顶装饰
留园的屋顶装饰简洁大方,主要 包括脊饰、瓦当、滴水等部分, 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艺术性。
室内装饰
留园的室内装饰典雅别致,包括 家具、屏风、挂画等各个部分, 都体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和文化
内涵。04 留园的园林源自术留园建筑特点分析contents
目录
• 留园简介 • 留园简介 • 留园的建筑风格 • 留园的建筑元素 • 留园的园林艺术 • 留园的文化价值 • 总结与展望
01 留园简介
建筑风格
留园的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为主,采 用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形式,以轻巧 、通透、朴素为特点。
留园的建筑色彩以灰、白、黑为主, 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给人以清新自 然的感觉。
建筑结构
木结构体系
建筑尺度
留园的建筑结构采用传统的木结构体 系,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展现了 古代建筑的特色和技艺。
留园的建筑尺度适宜,根据不同功能 需求和景观需要,合理安排建筑的体 量和高度,使整体空间布局更加和谐。
建筑构造
留园的建筑构造精细复杂,包括斗拱、 梁架、柱础等各个部分,都体现了精 湛的建筑工艺。
园林更加生动、自然。

留园园林文学赏析

留园园林文学赏析

留园园林布局与特色
留园园林布局与特色
2. 建筑特色
留园中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传 统的木结构建筑,又有石桥、石 舫等特色建筑。这些建筑在形式 和功能上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增强了园林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此外,建筑上的雕刻和彩绘也是 留园的一大特色,寓意深远,为 园林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留园园林布局与特色
术的精髓
园中融合了山水、 建筑、植物等元素, 构成了一幅幅美丽
的画卷
同时,留园承载了 丰富的历史文化, 如明清时期的文人 墨客曾在此举办诗 会、文人雅集等活

2
1. 园林布局
留园的园林布局别具 一格,以建筑、山水 、植物等元素相互融 合,形成了多层次的 景观空间。园中以曲 径通幽的方式,引导 游人探寻美景。同时 ,留园的布局充分考 虑了风水学原理,使 整个园林呈现出和谐 、平衡的氛围
3. 山水意境
留园中的山水景观别具一格。园 中巧妙地利用地形和水源,营造 出了自然的山水画卷。游人可在 山水间游走,感受江南水乡的韵 味。同时,山石、水池、瀑布等 元素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的景 观效果
留园园林布局与特色
4. 植物配置
留园的植物配置丰富多样,既有四季常绿的乔木、灌木,又有季节性的花卉和植物。 这些植物不仅美化了园中的景色,还为游人提供了宜人的生态环境。同时,植物配置 还寓意着吉祥与祝福,如松、竹、梅代表"岁寒三友",寓意着坚韧不拔的品质3Leabharlann 留园园林文学价值A
留园作为中国 四大名园之一, 不仅具有极高 的艺术价值, 还承载了丰富
的文化内涵
B
在园林文学 方面,留园 以其独特的 魅力吸引了 无数文人墨 客的关注
C
游人在欣赏留 园美景的同时, 不禁会感叹古 人对美好生活 的追求和向往

苏州园林留园介绍

苏州园林留园介绍

苏州园林留园介绍
植物景观
留园的植物景观也是其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内种植了大量的古树名木、花卉和竹子 ,四季皆宜游览。春季的樱花和杜鹃,夏季 的荷花和睡莲,秋季的红叶和菊花,冬季的 松柏和腊梅,都为游客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享 受。这些植物不仅美化了园内的环境,也与 园内的建筑和山水相得益彰,营造出幽雅、 宁静的氛围
苏州园林留园介绍
历史传说
关于留园的历史传说也是园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传留园最初的主人是明代一位名叫 范成大的文人,他因得罪权贵被贬到苏州后,修建了这个园林作为隐居之所。在留园中, 范成大与许多文人雅士交流诗词歌赋,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迹。此外,关于留园还有 不少神秘的传说,如"牡丹仙子"、"留园夜宴"等,这些传说为留园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寻
苏州园林留园介绍
旅游信息
留园是苏州园林的重要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客可以在这里欣 赏到江南古典园林的建筑特色和造园艺术,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留 园还提供了导游讲解服务,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这座名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总之,苏州留园是一座集历史、文化、艺术和旅游于一体的名园。通过了解其历史沿革、 园林布局、建筑特色和文化价值等方面的信息,可以更好地欣赏这座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 和艺术价值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苏州留园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细节和特色。下面将进一步介绍 留园的植物景观和特色活动
苏州园林留园介绍
建筑特色
留园内的建筑景观包括表现淡泊处世之坦然的"小桃源(小蓬莱)",以及远翠阁、曲溪楼、 清风池馆等。这些建筑物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其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建筑艺 术方面,留园的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整个园林采用不规则布局形式,使建筑与 山、水、石相融合而呈天然之趣。此外,留园的云墙和建筑群将园林划分为中、东、北、 西四个不同的景区,这种划分方式突出了江南园林建筑的特色和造园艺术的高超技艺

留园

留园

楠木殿
• 楠木殿是对“五峰仙馆”的俗称,“五峰”源于李白的诗 楠木殿是对“五峰仙馆”的俗称, 五峰” 庐山东南五老峰,晴天削出金芙蓉” 句:“庐山东南五老峰,晴天削出金芙蓉”。楠木殿厅堂 面阔五间,中间用纱隔屏风隔出前后两厅。 面阔五间,中间用纱隔屏风隔出前后两厅。其中前厅约占 了整个建筑的三分之二的面积。正厅中间朝南设供桌、 了整个建筑的三分之二的面积。正厅中间朝南设供桌、天 然几、太师椅等家具,左右两边分设几、 然几、太师椅等家具,左右两边分设几、椅。众多家具将 正厅空间分隔成为明间、次间和梢间等空间系列, 正厅空间分隔成为明间、次间和梢间等空间系列,这样的 空间分布较一般的江南厅堂更加错综复杂,典雅繁美。 空间分布较一般的江南厅堂更加错综复杂,典雅繁美。仙 馆东西墙上分别设了一列开合非常大, 馆东西墙上分别设了一列开合非常大,但是装饰却简洁精 雅的窗户。 雅的窗户。这样的做法是要把窗户外的两个小庭院的风景 借鉴进来,拓展厅堂的视觉空间, 借鉴进来,拓展厅堂的视觉空间,保证建筑中有充分的光 线。所以我们走进五峰仙馆没有像以往走进其他老房子那 感觉阴暗、压抑甚至还有点阴森森, 样,感觉阴暗、压抑甚至还有点阴森森,相反感觉这个厅 堂宽敞明亮,宏丽而大气。五峰仙馆的建筑用材非常奢华, 堂宽敞明亮,宏丽而大气。五峰仙馆的建筑用材非常奢华, 梁柱全部采用楠木,中间也全部采用红木银杏纱隔屏风。 梁柱全部采用楠木,中间也全部采用红木银杏纱隔屏风。 使用如此贵重的木材可见五峰仙馆在留园中的地位非比寻 但是在抗战时,楠木殿成了日军的马棚, 常。但是在抗战时,楠木殿成了日军的马棚,饥饿的行军 把上好的楠木柱子啃得不成样子。 马,把上好的楠木柱子啃得不成样子。后来抗战胜利后修 葺园子时,不得不用水泥把楠木柱糊住,外面又刷上漆。 葺园子时,不得不用水泥把楠木柱糊住,外面又刷上漆。

(完整版)留园详解

(完整版)留园详解

二、留园景观总体分析
园中有湖石峰十二,其中冠云峰最为突出。从布局上看,留园分为中区、东区、北区和西 区四个主要部分,而以中区和东区为全园的精华所在。
留园西区
环境僻静,山阜为全园最高处,阜上植以青枫、银杏。富有山林野趣。
留园中区
水面、假山为主,建筑环绕四周,西北受阳侧放置山石,南厅北山,隔水相望。
主从与重点
留园,属于大型私家园林,其中部面积并不显著大于其它部分,且主要厅 堂又不在其内,景观内容充实而极富变化,为全院的中心。
渗透与层次
透过若干层次看某一对象,可增强其深远感。即使隔着一重网格看,也比 直接看要显得深远些。
蜿蜒曲折
中国园林自古以来崇尚的是“自然美”,讲究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 开”的艺术境界,园林以曲为美。
空间主体-----高潮迭起, 使人在期待和寻觅中突然发现所追寻
的目标而觉豁然开朗,精神一振。
空间收尾——形断意连, 造成一种回味,景断而 意不尽。
空间延续——诱导 性、延续性的景物, 增加层次性和递变性的心 理运动,进行情绪的濡染
空间开始,收定心情, 人从原来的初始
心态进人设定的情景
入口部分封闭、狭长、曲折、视野极度收缩; 至绿荫处豁然开朗,达到高潮; 过曲谿楼,西楼时再度收束;至五峰仙馆前院又稍开朗; 穿越石林小院视野又一次被压缩; 至冠云峰前院则顿觉开朗,至此,可经院的西、北回到中央部分,从而形成一个循环。
A.留园入口 N.留园西部 M.留园北部
B.门厅小院
C.门厅后通廊
D.古木交柯小院
F.窄巷
E.中部景区
G.五峰仙馆庭院
L.冠云峰前院
J.鸳鸯厅北
I.通往石林小院 H.东部小院
K.鸳鸯厅南

苏州园林的留园导游词

苏州园林的留园导游词

苏州园林的留园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苏州园林之一的留园,我是今天的导游,将会为大家介绍这座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园林。

留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被誉为中国最两者典型的园林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留园占地面积约为8万平方米,是一座设计精美、建筑独特的园林,也是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珍品。

下面,我将会带领大家参观留园,了解其设计与历史背景。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留园的历史背景。

留园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

它最早的主人是明代的官员留完庆,因此得名留园。

在历经多次的修葺与扩建后,留园逐渐成为一座集建筑、园林、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

1981年,留园被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于2001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接下来,我们向右转,进入留园的正门,这是一座古老而庄严的建筑。

门额上写有“留园”三个大字,此外还有灵凤、吐翎莲、双凤朝阳等图案,以及一些约山、鱼翁和蟠桃的雕刻。

门前是一片绿草茵茵的草坪,成为整个园林的绿色底色。

进入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雄伟壮观的中堂,中堂顶部是四根精美的木柱,上覆扇状檐板,构成一幅精美的图案。

中堂是游客进入留园的首要景点。

穿过中堂,我们来到了留园的主体区域——大樱桃园、重檐藻井、离山巧立、内水榭、香月楼等主要景点。

留园以水为主题,园内布局错落有致,采用了“曲水流觞、曲水流觞”的手法,以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水,每一个角度都能看到美景。

这也是留园独特之处。

首先,我带大家参观大樱桃园。

大樱桃园是留园的核心区域,它是一个以樱桃树为主要景观元素的特色园景。

这里有千年参天大樱树,在花期时,整个园内都弥漫着浓浓的樱花香气,美不胜收。

这里的小桥、流水、亭台,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这里,可以休闲漫步,欣赏美景,放松身心。

接下来,我们来到重檐藻井。

重檐藻井是留园的一座仿古建筑,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之作。

这是一座双层建筑,建筑上有古典的彩塑,屋顶上有精美的木雕,展现出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

留园

留园

留园折、迂回而富于变化。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

留园后庭湖面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

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厅、林泉耆硕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

池南涵碧山房与明瑟楼为留园的主要观景建筑。

留园内的建筑景观还有表现淡泊处世之坦然的“小桃源(小蓬莱)”以及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

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

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

建筑物约占园总面积四分之一。

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

留园三绝:冠云峰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齐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相传这块奇石还是宋末年花石纲中的遗物。

北宋末年,虽然北面战事吃紧,金兵压境,但宋徽宗却在东京城内大兴土木,建造“延福宫”、“万寿山”。

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奇花异石,夸口要搜罗天下珍品于宫廷之中。

徽宗祟宁四年特地在苏州设立了苏杭应奉局,专门负责搜罗名花奇石。

苏杭应奉局的主管叫朱缅,此人最善巴结上峰,自当上了此官后,有采办“花石纲”的大权在手,于是放开手脚,拼命在民间收刮。

只要民家有一石一木被他打听到并看中,立刻派兵、上门抢夺,谁敢反抗,即以对皇帝“大不恭’治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园“还我读书处”建筑艺术赏析“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

”——钱咏所还我读书斋为江苏留园内一处主要景点。

从前是书斋,建筑为楼房,坐西向东,二重,硬山造,面阔两间,室内有楼上楼,楼前为天井。

晋陶潜《读山海经》诗:“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刘氏时称“还读馆”,盛氏时称“还读我书斋”,解放后曾称“还我读书处”,现已恢复原名。

留园和北京颐和用、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用舍称为全国四大名园。

留园属私家园林。

明万历21年(1593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罢官归田,筑东西两园(西园现为苏州戒幢律寺寺庙花园)。

当时徐泰时聘请著名画家造园家周秉虑设计,在东园植花栽竹.凿池修亭,叠石筑山,建堂造接。

清乾隆59年(1794年)回归观察刘恕,经五年整修和扩建,气宇恢宏。

至光绪2年(1876年)为湖北布政使盛宣怀购得,又开拓东西两面,增褥建筑,经营十余载。

因前用主姓刘而世人称之刘园,遂取刘字谐音为留园],成为当时江南著名园林。

解放后,苏州市人民政府拨款精心整修留园,基本保留了原有的艺术风格。

留园结构严谨,布局合理,节奏明快。

垒园可分为中,东,西,北四部分。

景色各异,各具特色,能开能合,有主有从。

中部是明媚秀丽的湖光山色,东部为精美轩敞的庭园建筑,以冠云峰秀色突出主旋律,中部和东部是留园景色高潮部分。

西部以大假山为主,丘壑小溪,山野风睐扑面,北部虽具乡村气息,但久已湮没毁圮,现辟为盆景园,花石路径,僻静清幽。

四区景域以曲廊相连,廊长七百多米,随形而变,豌蜒曲折,使园景纵深奥妙变幻无穷。

留园中部景区是全园最精彩的区域,以水面假山为主,建筑沿四周布置,楼房轩阁之间以长廊联连,一派明媚秀丽的湖光山色。

中部建筑以“涵碧山房为主体,面阔三间,硬山造。

建筑空间处理为南北开敞,东西山墙作封闭处理。

涵碧山房轩敞高爽,陈设雅致。

南有小院,以粉墙为背衬,紫藤攀依,垒湖石牡丹花坛,地面用冰纹石拼砌,清寂之感油然面生。

山房北平台宽广,依临荷花水池,水面开阔,池水清碧,坐在乎台上,北望假山耸峙,可亭翼然。

山光水影相映争辉。

涵碧山房东的“绿荫轩为临水敞轩。

轩西有青枫古树婀娜多姿,轩南墙上嵌有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所书“华步小筑四字,下面立一花台,台中植天竺、竹技、立石笋、期石、墙上蔓有爬墙虎,构图意境深远,富有立体感。

将诗画园艺术熔于一体】。

涵碧山房向西往北直至东北角的“远翠阁是—条剐具特色的爬山曲廊,廊长面曲折,运用了占边的手法T”,除兰处紧贴云墙之外,其余皆脱空布置。

廊视山势高低环境需要,曲曲折折,高高低低,明暗交叉、逶迤延伸。

有时划出一个个露天小空间,置以树石花竹,有时空出水头,使廊跨越水上,别具妙趣。

特别是北部几折与墙相间的几个露天小空间,种植了不同品种的花木,叠垒不同形态的湖石,在整片白墙的映衬下,犹如一幅幅水彩画,清新,艳丽。

爬山廊间有“闻术樨香轩,轩在两部假山高处。

凭轩四真,中部景色尽收眼底。

站立阶前俯身池心,似身处高台下临深渊。

园中假山,分主副两山,主山偏北,东西横向展开,用湖石迭置,山峦起伏豌蜒,山南池边驳岸用水平结构岩层迭置,具有山势不高的平远山水意境。

副山紧贴西墙,用黄石迭置,显示竣峰高拔,节理分明。

主副二山的旁支余脉或凹或凸,并迭置配峰山脚。

在主山两靖收头处,与副山成接近垂直交汇之势,以峡润飞梁作造景过渡,用竖向岩层构成悬崖深峡,潺潺流水,曲折而下。

其间设高低不等的几座小石桥,贴水面过的平桥无栏无柱野趣横生,高架的石桀,人站在其上感到如濒危崖心惊胆颤。

整蓬假山采用主山横着客山馏的手法,达到“横看成岭馏成蜂的意境,使人恍若置身于自然山水之间。

东部景区主要是园主的住宅庭院。

“五蜂仙馆是园内最大的厅堂,顶,粟柱皆为捕木,俗称捕木厅。

馆名以李白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诗意题顿哪。

五峰仙馆建筑高深宏敞,装修精美,富有苏州民俗特色。

馆内二十二扇精美玲班的纱禚式屏风将室内空间分成前后两部分,南面宽敞明亮,北部较局促。

正中红本银杏屏门上刻有马锡藩所书《兰亭序》全文。

两旁纱槁上部窗心嵌有古铜器拓片,古朴太方,花鸟绢画,栩栩如生。

中夹堂及裙板上刻暗八仙、花兰、博古图案。

东西两边落地罩窗格上糖有花兰及帝王将相人物图案。

西懊I置一圆形大理石插座,题有雨后静观山意思,风前闲看月精神,仿佛一幅天然水墨画。

馆前院内叠湖石假山,是清嘉庆年问刘恕所收集,题名“青芝印月一云仙掌等十二座大型峭壁山,是苏州园林厅山中规模最大的一处,精巧异常,石峰高峻,青藤紫蔓缠绕悬挂于石山,山东西各有一洞,入东洞可以盘曲上山,西洞边有石径,沿石径也可登山,山上小路可通过西横,馆前踏垛,用天然石迭如山之余脉,颇富特色。

“从五峰仙馆往东有一组建筑小院,有“还我读书处、揖峰轩,“石林小屋和鹤所。

建筑面积不大,空间处理极佳,其问建筑空间逢逢相连,分不清是廊是亭是轩,处处通透幽深,步步曲折迂遇。

“揖峰轩前有湖石名独秀峰,秀美多姿。

轩后谩小天井,便于室内通风和采光,可更重要的是为室内提供精致的框景,即李渔所谓的“尺幅窗”,"心画"。

天井中点缀芭蕉竹石,以粉墙为画底,以窗漏或廊问为奁框,构成一幅幅立体小品册页咖,实墙的封闭感亦随之消失。

轩立面作不对称处理,轩托是“还我读书处”,环境幽雅淡静。

石栋小屋”布局以主庭院为中心,周围配以小院,空间划分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每个小院处理手法各具特色,通过各式窗框和门洞,将自然空间和建筑空间形成一气。

各小院以潮石作陪衬,布置树石花蕉等,坐在院内可达到窗窗见景面面入画的效应。

在其中漫游,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

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在脚下迁伸不尽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苏州名园以不同的形式、流派和风格,达到了统一和谐。

谈中国园林建筑的布局,离不开其规划布局,中国园林以山水为骨架,建筑为辅。

园林建筑的布局直接影响着园林的规划布局。

传统的园林建筑承担了居、息、游、赏等多种功能,在用地上常常占有较大的比例,而且园林中各种建筑形体如何与山水相结合,融为一体,是一个颇为讲究的问题,直接关系到自然风景园林特色的形成。

苏州园林具备良好的完美居住条件,具有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它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

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作为私家宅园,建筑较玲珑轻巧,色彩较朴素淡雅。

其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层示了苏州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反映了那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六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圃,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园林和庭院达到280余处。

造园技艺也趋于成熟,出现了一大批园林艺术家,使造园活动达到高潮。

作为苏州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姣姣者。

拙政园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也是苏州规模最大的古典园林。

它占地78亩(5.2公顷),最早建于明代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整体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各具特色,尤其是中部花园,疏朗典雅,精巧秀美,基本保持了明代园林朴素自然的风貌,为全园最精华处。

如果说拙政园是“以水为主”,那么狮子林则是“以石制胜”。

它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的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盛名于世。

狮子林不仅拥有国内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而且湖石假山出神入化,素有“假山王国”之称。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留园和沧浪亭。

留园以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精湛著称,庭院错落相连,层次丰富。

园中众多的太湖石峰形各异,引人入胜。

以严谨布局、高雅风格、丰富景观见长的留园,在苏州园林中的艺术成就颇为突出,其建筑综合运用了江南造园艺术,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变化,组合景观、高低布置恰到好处,营造了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有致、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建筑与园境相映成趣。

沧浪亭则是园外清流萦绕,园内古木参天,竹影婆娑,堂轩简朴,漏窗精美。

在众多的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城市山林的风格独树一帜。

在沧浪亭中,最讨我欢喜的莫过于用一墙之隔,使之成为内外廊,其中内廊观园内山林假石,外廊赏园外鱼水。

由此可见古人对建筑环境要求之深,更为今天可贵的启发。

总之,苏州园林创造了一个自然亲切的或居或游的大空间,人们身在其中,感觉建筑与园林之间都有良好的过渡与协调,充分体会到回归自然、享受田园风光的恬静和清新的美好感受。

这些都对我们今后的园林设计方面提供很好的借鉴。

郑迪艺术设计1103学号1109103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