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美国经济状况及前景预测
简析19世纪晚期美国格兰其运动

简析19世纪晚期美国格兰其运动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又称美国内战)结束,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扫除了障碍,对19世纪后期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1 19世纪晚期美国的工农业发展1861年《莫里尔关税法》的通过,结束了美国对外贸易一直实行的自由贸易政策。
南北战争结束后,联邦政府针对当时英国和欧洲保持长期高关税壁垒,对外施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维护国内工业发展;对内实行自由贸易,打破各州贸易关税壁垒,整合国内市场。
美国工业发展如同浪潮一般席卷全国,新兴的科学技术、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的能源、便捷的交通运输、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以及西部发达的畜牧业成为工业大发展的重要因素,美国开始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
1860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居第4位,还不足英国的一半。
到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已跃居世界首位,占世界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且工业增长率始终保持在4%~5%,其肉类加工、木材和钢铁的产量,煤、铁等各种矿藏的开采量都位于世界领先地位。
“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看,其年增长率为1.4%至1.7%;70年代人均产值531美元,到1900年已达到1 000美元。
”¨美国成为第一资本主义强国。
1862年,美国颁布《宅地法》,将西部广袤土地无偿分配给移民耕种,农田面积迅速扩大。
此一时期,由工业化带来的新型农业机械和农业生产科技在美国得到推广和普及。
“1866-1900年,全美国的耕地面积由4.07亿英亩增加到8.79亿英亩,农业机械和农具总值从2.46亿美元增加到7.50亿美元。
农业总产值从1860年的22亿美元增加到1900年的58亿美元。
” 2 农业革命使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到19世纪90年代末,美国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比l9世纪80年代初提高近了四分之一。
随着美同T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社会对农产品需求日益增大,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进程,并逐步形成了两部小麦、中部玉米、南部棉花和东部为多种经营带的专门农作物生产地带,美国农业由传统型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逐步向“美圉式农业道路”的现代化农业过渡。
FreeKaoYan《世界现代史》习题题目

华东师大精品课程《二十世纪世界史》思考题上册第一章:1、怎样理解20世纪初欧洲在世界上还占据着优势地位?2、20世纪初美国和日本的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3、20世纪初年的局部冲突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有什么关联?4、“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是怎样形成的?5、怎样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第二章:1、简述世界主要大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世界秩序的不同设想。
2、评述凡尔赛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利弊得失。
3、分析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利弊得失。
4、简评国际联盟成立的目的及其成败。
5、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赔偿问题的来龙去脉。
6、分析20年代国际关系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7、简析《洛加诺公约》。
第三章:1、分析列宁主义的产生背景及主要内容。
2、简述俄国1905年革命过程和影响。
3、简述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中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产生过程。
4、简论二月革命后俄国政治形势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5、简述《四月提纲》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6、分析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取得胜利的原因。
7、结合史实,分析共产国际对世界各国革命运动的影响。
第四章:1、简述苏俄“战时共产主义”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实施原因和历史评价。
2、论述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3、简述20年代苏联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争论。
4、分析苏联在实施工业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5、简述1927年苏联的粮食收购危机及其影响。
6、简述苏联实施农业全盘集体化的过程及教训。
7、试论20年代末苏联反布哈林斗争的实质及影响。
8、分析“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利弊得失。
第五章:1、比较德国十一月革命和俄国1917年革命的不同结局,分析其产生原因。
2、结合“魏玛宪法”,分析德国魏玛共和国在体制上的特点及其利弊得失。
3、简述英国第一届工党政府的内外政策。
4、分析法国“左翼联盟”政府内外政策的特点。
第六章:1、分析各国法西斯组织的共同特点。
美国“再工业化”的影响与前景分析

美国“再工业化”的影响与前景分析【摘要】本文以美国为研究对象,从制成品和高技术产品的角度分析“再工业化”战略对美国及世界整体经济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前景预测,进而得到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再工业化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品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因受生产成本和资源环境问题影响,将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向日本、韩国、中国等地转移,实体经济逐步空心化,国内经济重心转向金融创新和信贷消费,促成矛盾激化,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
在后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国政府推行“再工业化”战略,先后出台了”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制造业促进法案》、《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案》和“新能源战略”等政策,以制造业为重点,高技术产品为核心,以实现经济复苏、巩固经济霸主地位、占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制高点等目标。
一、美国“再工业化”的国内影响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近年来,作为美国制造业接收地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加之昂贵的运费,使美国制造业的向外转移不再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同时美元连续贬值和临近目标消费市场的地理优势,使美国本土吸引了更多投资者的注意。
在“再工业化”影响下,美国号召更多的制造业回流本土,加大对制造业的扶植力度,政府和私人对制造业的投资不断增加,对GDP的推动作用不断加强。
金融危机期间,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制造业相对于先进制造业衰退较快,所以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例扩大;而金融危机过后,在“再工业化”的影响下上升指日可待。
可以看出,先进制造业在金融危机期间抵御风险能力较强且后续增长实力强。
2、对就业水平的影响受“去工业化”政策的影响,美国制造业就业人口不断外流,就业比重持续下降。
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后,制造业开始复苏,就业形势开始好转。
从美国“再工业化”战略重点扶植制造业及与其他国家制造成本差距缩小来看,先前大规模转移至国外且科技含量较高的交通设备、机械和计算机及电子通讯等行业将部分回流至美国生产,而这些行业恰恰在制造业就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能为美国经济创造更多工作岗位,为降低失业率做出了巨大贡献。
美国农村贫困问题简析及启示

美国农村贫困问题简析及启示作者:陈霞李佳璐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5年第22期美国农村是美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美其他地区提供大部分的食物和能源,也是美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主要基地。
尽管农村在美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很多生活在农村的美国人却并未享受到美经济发展的成果,依然生活在贫困中,美国农村的贫困问题成为美经济乃至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美国农村贫困状况及主要特点2013年,美国农村有620万贫困人口,其中包括150万儿童。
按美国官方贫困标准衡量,2013年美国16.2%的农村人口属于贫困人群,14.3%的城市人口属于贫困人群。
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农村地区大学毕业生比例低于城市地区,仅为20.5%,而城市地区为34.1%;农村地区的平均收入也远低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成年人,年收入比城市工作人口低7300美元,农村地区的年均家庭收入为42881美元,城市家庭则为54042美元;农村地区单亲家庭比例也较城市地区高。
总体上,美国农村贫困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贫困代际相传。
农村地区的贫困大多都是代际相传,这就意味着如果这一代陷入贫困,那么以后的子孙也有很大可能继续贫困。
农村很多地区都在很长的时间里保持着较高的贫困率。
特别是美国农村有301个地区的贫困率都超过了20%,且30多年来都维持在这一水平。
二是呈现马太效应。
越是贫困地区的人群,受教育的程度越低,找工作的难度也很大,人均收入也非常低,从而导致他们难以脱贫。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贫困地区的人群难以摆脱贫困的厄运。
三是经济增长与减贫的关系变弱。
在美国,经济增长一直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减贫措施之一,但从20世纪80年代起,经济增长和减贫的关系逐渐变弱。
劳动力市场对减贫的直接影响增加。
农村地区在经济复苏期间,工作机会缺乏,经历了更为疲弱的就业增长。
四是儿童贫困问题突出。
贫困地区3岁儿童听到的单词要比富裕地区的同龄人少3000万个,而且很难获得良好的医疗服务和心理辅导。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分析及对磷化工行业的影响

P1专题: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分析及对磷化工行业的影响一、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简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经济形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洲经济形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本经济形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印度经济形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经济形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2012年全球化工行业发展需谨慎乐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简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一、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简述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态势受挫,西方经济同步放缓,风险因素显著增加:美国经济增速放缓明显,“低空飞翔”,失业率居高不下;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尽管欧盟峰会出台提振市场的重大举措,但隐忧重重,无彻底措施;日本经济灾后重建任重道远;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增速仍居高位,但面临挑战明显增多。
由于欧债危机解决前景尚不明朗,全球失业率高位徘徊、“通胀”压力不断增大等风险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形势难以乐观。
美国经济形势美国经济温和复苏,一季度GDP增长率为1.9%,较去年三四季度3.0%的增长率有所回落。
1-5月美国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8,1.3,2.5,2.8,2.2,平均值为2.12%。
劳动力市场复苏缓慢,但总体有所好转,预计到年底失业率为8.0%。
美国联邦政府财务报告简析——基于2011-2015财年联邦政府财务报告

2017年第 12期·总第 282期
美国联邦政府财务报告简析
———基于 2011—2015财年联邦政府财务报告
梅元清 孙乙侨 耿冯烁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江苏 南京 210088)
[摘 要] 在深入分析美国联邦政府各财务报表后发现,联邦政府的债务过高,2011—2015财年连续 5 年债务限额上限不断提高,这使得美国联邦政府长期资不抵债,净资产一直为负数。但是,联邦政府的预算 赤字和运营成本连续五年快速下降,使得联邦政府在减少运营成本方面成效显著,其收入总额在不断提升, 但由于总成本太高,导致这五年一直处于财政赤字的状态。从纵向来看,其财政赤字的数额在逐渐减小,美 国联邦政府存在发展成盈利的可能性。 [关键词] 美国联邦政府;财务报表;财务能力分析 [中图分类号] F813/8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12-0154-03
[作者简介]梅元清(1980-),男,汉族,江苏东台人,讲师,经管系实训实验室主任,财务管理专业秘书,博士研究 生,研究方向:政府会计、财务管理;孙乙侨(1989-),汉族,江苏徐州人,助教,悉尼大学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实 务;耿冯烁,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学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6年度高教重点课题(项目编号:B-b/2016/01/17);江苏省社科 应用研究精品工程 2017年度立项课题(项目编号:17SYC-064);东南大学成贤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发展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y330002)。
154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17年第 12期·总第 282期
美国经济衰退原因及前景预测

美国经济衰退原因及前景预测【摘要】美国经济当前面临着衰退的困境,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其中包括全球经济不景气、贸易摩擦升级、政治不确定性等因素。
这些问题导致了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
未来对于美国经济的前景也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预计经济衰退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随着各种政策的出台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经济也有可能会逐渐走出困境,展现出更好的发展前景。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更加注重提升经济的韧性和适应能力,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经济挑战。
【关键词】美国经济衰退,原因,前景预测,未来展望,现状分析1. 引言1.1 现状分析美国经济一直被认为是全球最为强劲的经济体之一,然而最近几年却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迹象。
从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逐渐复苏,但在近期却看到了一些经济数据的下滑。
就业率的增速放缓,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以及贸易战的不确定性都给人们带来了担忧。
美国的政府债务问题也是当前经济不稳定的一个因素。
随着政府开支的增加和税收政策的调整,美国政府债务规模已经达到了历史高位。
这不仅对国家财政稳定构成了挑战,也对未来的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美国经济还面临着一些结构性问题。
比如产业结构的转型,技术发展的加速等等,这些问题都给经济增长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
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影响,特别是在贸易领域。
美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应对各种挑战,稳住经济发展的脚步。
未来的展望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但只要把握住机遇,依靠自身的实力,相信美国经济一定会再次走上稳健增长的轨道。
2. 正文2.1 美国经济衰退的原因1. 贸易战和关税政策:近年来,美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出现了贸易摩擦和贸易战,导致全球贸易不稳定。
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也导致许多企业面临出口压力和成本增加,影响了经济增长。
2. 政治不确定性:政治分歧和政策不确定性是另一个导致经济衰退的原因。
简析美国财政赤字

简析美国财政赤字美国财政部与白宫预算管理办公室10月16日联合公布,美国9月份财政赤字466.1亿美元,为连续第12个月报告赤字,令2009财年累计赤字达到1.417万亿美元,约是2008财年4590亿美元的三倍,相当于美国GDP的10%,创二战以来最高纪录。
报告指出,赤字总额的24%投入了政府不良资产救助计划和《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
报告还显示,2009财年政府支出总额为3.52万亿美元,其中1538亿美元用于不良资产救助计划,956亿美元用于住房与经济恢复计划,支出占GDP比例由2008财年的20.6%升至24.8%;收入总额为2.1万亿美元,较2008财年2.5万亿美元大幅减少。
美国商务部11月1日公布报告,第三季度GDP环比增长3.5%,各方均认为美国的经济刺激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面对美国空前高涨的赤字,也对政府驱动的增长不可持续表示担忧,尤其是高额赤字为经济恢复和长期发展埋下隐患。
以下对美国高额赤字的形成原因及影响作简要分析,供参考。
一、美国巨额财政赤字的成因美国财政部和白宫预算管理办公室在10月16日发表的联合声明中称,“2009财年的赤字大部分是前任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的产物,本届政府上任时已经发生的严重衰退和金融危机又使赤字情况更加恶化”,同时称,“奥巴马政府实施的7000亿美元金融援助计划和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仅占上一财年赤字总额的24%”,将赤字飙升的主因归罪于布什政府。
但有专家认为奥巴马政府大手笔开支以及政府收入急剧下降才是赤字飞涨的主要原因,他们称,“相比2008财年,美国在2009财年的开支增长了18.2%,而税收收入却下降了16.6%,为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以来最高”。
二、各方对美国巨额财政赤字的反应和态度1、专家认为巨额财政赤字不可持续目前美国经济已摆脱崩溃危机走向复苏,美国政府的金融救援计划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也带来了巨额财政赤字。
经济分析师认为,为摆脱金融危机,2009财年赤字超高确有必要,但长期保持高水平赤字恐难以为继,尽管目前巨额赤字的负作用还不太显现,但会对美国经济造成长期影响,并可能导致严重通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美国经济状况及前景预测
一、2010年来美国的经济状况
(一)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状况
表格今年一季度美国GDP增长同比1.8%,而去年第四季度GDP增速为3.1%,环比下降40%以上,
从表格中可看出2010年来美国经济处于增长状态,但是GDP增长率下降。
(2011年一季度,经季节性调整后,按当年价格计算,美国GDP为37516亿美元,同比增长3.9%,环比增长0.9%,折年率增长1.8%)2011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3.9%是2010年三季度来连续第三次增长率下降。
(二)美国的失业就业状况
截至6月4日一周,美国全国领取失业救济的总人数为367.5万,比前一周修正后的数字减少2.1万。
这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下降表明就业市场正在改善,但是速度很慢。
经季节性调整,截至6月11日一周内,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比前一周减少1.6万,降至41.4万。
这是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在过去三周来的第二次下降,不过该数字已连续10周处于40万水平上方,不及年初的表现。
(三)美国目前存在通胀压力
2010年,美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较上年同比上涨6.9%,其中12月份当月同比上涨6.6%,环比上涨1.0%。
2010年,美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比上涨1.6%,其中12月份当月同比上涨1.5%,环比上涨0.5%。
分季度来看,一季度同比上涨2.4%,二季度上涨1.7%,三季度上涨1.2%,四季度上涨1.3%。
2011年5月美国生产者物价指数月率增长0.2%,预计增长0.1%。
美国5月消费者物价指数月率上升0.7%,升幅为05年9月来最大,美联储将在本月晚些时候的货币政策会议上继续维持5.25%的利率不变,且仍将视通胀为首要威胁。
(四)美国工业生产情况
工业生产是衡量制造业、矿业与公共事业的实质产出重要的经济指标,工作生产指数是反应一个国家经济周期变化的主要标志。
下图是美国从2010年9月到2011年5月的工业生产月率。
从上图可以发现美国的工业生产处于波动状态,这也说明美国复苏还处于震荡阶段,经济复苏不稳定。
(五)美国的进出口贸易状况
国际贸易用以衡量美国商品和服务进口与出口的差额。
下图是美国各月的国际贸易变化情况。
从上图可看出,美国都是处在贸易逆差,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
今年四月份较上月贸易逆差增加31.44亿美元,是2010年10月来首次大幅度增加。
(六)美国制造业经济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减慢
从上图表中看出中国制造业PMI指数2010年来位于临界点——50%以上的扩张区间,表明中
二、运用因素分析法对美国下半年经济发展进行预测
(一)条件分析
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的增长非常令人失望,第一季度经济实际增长1.8%,4月和5月也显得惨淡,所以我认为前半年美国经济的增长率将会保持在2%以下。
这就意味着下半年美国经济的增长必须翻倍,达到4%,才能完成2011年3%的预计增长率。
2011年5月美国非农就业人数仅增加5.4万人,远远低于2011年前三个月的平均22万人。
5月份,美国失业率重新上升至9.1%,新增就业岗位也远远低于此前几个月的平均水平。
由于高失业率造成家庭购买力疲软,加上目前制造业产出放缓,石油价格高企,房地产市场萧条,净投资不足,都没有对未来美国经济发展提供好的预示。
同时,因为奥巴马政府和国会存在分歧,将不会再有任何增加政府支出以刺激经济的项目。
(二)得出结论
面对着2011年上半年高失业率,家庭购买力疲软,
由于消费占GDP70%的权重,消费维持在2%左右的增速将大大降低经济二次探底(GDP增速由正转负)的风险。
我们预期2011年下半年,随着去库存的时间推移,房地产去库存会进入尾声阶段,房地产市场和相关投资会有所改善,假定房地产财富增长率为5%。
同时预期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仍为3%,据此推算,2011年下半年个人消费支出增长率为2.92%,由于它占GDP70%,拉动GDP增长率2个百分点。
消费增速在2011年下半年有所上升的可能性较大,加上房地产投资的逐渐回暖,这些刺激因素会推动GDP增长率略微加快至3%左右的水平。
因此,我们看好2011年下半年的美国经济。
我们预期2011年下半年,随着去库存的时间推移,房地产去库存会进入尾声阶段,房地产市场和相关投资会有所改善,假定房地产财富增长率为5%。
同时预期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仍为3%,据此推算,2011年下半年个人消费支出增长率为2.92%,由于它占GDP70%,拉动GDP 增长率2个百分点。
消费增速在2011年下半年有所上升的可能性较大,加上房地产投资的逐渐回暖,这些刺激因素会推动GDP增长率略微加快至3%左右的水平。
因此,我们看好2011年下半年的美国经济。
2011年第一季度美国国内消费增长2.1%,预计2011年下半年消费增长为2.95%。
美联储利率政策短期内可能还难以迅速调整,但今年6月可能退出二次量化宽松政策。
以此为契机,利率市场有望逐渐回复正常化。
市场的自我调整将比美联储政策更早地寻找到正确方向。
按照我们的分析,美国短期国债利率有可能最早在2011年下半年出现上扬——领先美联储首次加息半年时间。
经济学家表示,上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下降表明就业市场正在改善,但是速度很慢。
需要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才能刺激经济增长和提高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由于美国经济增长在最近几个月出现放缓,就业市场复苏也经历了许多波折。
5月份,美国失业率重新上升至9.1%,新增就业岗位也远远低于此前几个月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