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综合历年真题
专题26 学科综合类试题-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1期)(解析版)

专题26学科综合类试题1.(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实验小组用图1装置探究稀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否反应,测得数据如图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烧杯中只能盛放稀氢氧化钠溶液B.图2不能证明反应是放热反应C.60s时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D.实验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反应【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温度先上升后下降,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放热。
A、烧杯中放稀氢氧化钠溶液还是稀盐酸,不影响对反应温度的升高,A错误,不符合题意;B、图2温度升高,能证明反应放热,B错误,不符合题意;C、60s是反应温度达到最高点以后的时间,不确定反应是加到恰好完全反应就停止滴加,还是一直滴加注射器中溶液;若恰好完全反应就停止滴加,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若是一直滴加注射器中溶液,60s时溶液中除了氯化钠,还有注射器中溶液的溶质;C错误,不符合题意;D、实验反应放热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2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如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点对应的物质一定是金刚石B.B点对应的物质与C点对应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C.D点对应的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D.E点对应的物质可能是K2CO3【答案】A【解析】A、A点对应的物质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不一定是金刚石,也可能是石墨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B、B点对应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碳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为一氧化碳;C点对应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碳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为二氧化碳;B点对应的物质与C点对应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C、D点对应的物质属于酸,碳元素显+4价,对应的物质是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全国高考化学铁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附详细答案

【分析】
A是一种常见金属,F是一种红褐色沉淀,由转化关系可知F为Fe(OH)3,A为Fe,Fe与氧气反应生成B为Fe3O4,四氧化三铁与盐酸反应得到氯化亚铁与氯化铁,故Fe与盐酸反应得到X为氢气、C为FeCl2,可推知E为Fe(OH)2、D为FeCl3,G为Fe2O3。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A为Fe,C为FeCl2,F为Fe(OH)3,G为Fe2O3,故答案为:Fe;FeCl2;Fe(OH)3;Fe2O3;
(2)检验FeCl3中阳离子的方法为:取D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证明含Fe3+;
(3)保存FeCl2溶液时要加固体Fe的原因是:防止Fe2+被O2氧化;
(4)①B→C的离子方程式:Fe3O4+8H+═Fe2++2Fe3++4H2O;
②C→D的离子方程式:2Fe2++Cl2═2Fe2++2Cl−;
(3)保存C溶液时要加固体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转化的离子方程式:
①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已知A是一种常见金属,F是一种红褐色沉淀,试根据图中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C、F、G的化学式:A_________,C________,F________,G_________。
(2)检验D中阳离子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保存C溶液时要加固体A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附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附答案一、高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1.某兴趣小组的学生根据Mg与CO2反应原理推测钠也能在CO2中燃烧,为了确定其产物并进行试验论证,某同学设计了下列装置进行试验(已知PdCl2能被CO还原为Pd),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装置2中应盛放__________溶液.(2)为了使反应随开随用,随关随停,上图方框内应选用_____装置(填上图字母代号).(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完好并装好药品后,在点燃酒精灯前,应先进行1装置的操作,待装置______(填数字编号)中出现_______________现象时,再点燃酒精灯.(4)①若装置6中有黑色沉淀(Pd)生成,装置4中残留固体(只有一种物质)加盐酸后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②若装置6中溶液无明显现象,装置4中残留固体(有两种物质)加盐酸后有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答案】饱和碳酸氢钠 C 5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2Na+2CO2Na2CO3+CO4Na+3CO22Na2CO3+C【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可知二氧化碳中可能含有HCl气体,所以应除去HCl,则装置B中盛放的溶液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答案为:饱和碳酸氢钠;(2)为了使反应随开随用,随关随停,上图方框内应选用C装置,因为C装置可以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起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作用;答案为:C;(3)因为该实验是验证二氧化碳与Na的反应,所以应排除空气中的氧气,所以先通入二氧化碳使5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再点燃酒精灯;答案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5;(4)①若装置6中有黑色沉淀(Pd)生成,装置4中残留固体(只有一种物质)加盐酸后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说明该固体是碳酸钠,则Na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CO和碳酸钠,化学方程式是2Na+2CO2Na2CO3+CO;答案为: 2Na+2CO2Na2CO3+CO;②若装置6中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无CO生成,装置4中残留固体(有两种物质)加盐酸后有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则一种固体为碳酸钠,另一种是C单质,化学方程式是4Na+3CO22Na2CO3+C。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附详细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附详细答案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一次实验探究中发现,向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时,溶液褪色先慢后快,即反应速率由小变大。
小组成员为此“异常”现象展开讨论,猜想造成这种现象的最可能原因有两种,并为此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验证。
猜想Ⅰ:此反应过程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猜想Ⅱ:……。
(实验目的)探究草酸与高锰酸钾反应的速率变化“异常”原因(实验用品)仪器:试管、胶头滴管、量筒、药匙、玻璃棒等;试剂:0.1mol/L H2C2O4溶液、0.05mol/L KMnO4(硫酸酸化)溶液等。
请你根据该兴趣小组的实验探究设计思路,补充完整所缺内容。
(1)草酸(H2C2O4,弱酸)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要完成对猜想Ⅰ的实验验证,至少还需要一种实验仪器是(3)猜想Ⅱ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要设计实验验证猜想Ⅱ,进行该实验还要补充一种试剂及一种仪器,分别是(4)基于猜想Ⅱ成立,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请完成以下实验记录表内容。
【答案】(1)5H2C2O4+2MnO42—+6H+=10CO2↑+2Mn2++8H2O(2)温度计(3)生成的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加快反应速率;MnSO4(s)和秒表(4)基于猜想Ⅱ成立,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请完成以下实验记录表内容。
(加入试剂时只要A试管与B试管所加的0.1mol/L H2C2O4溶液、0.05mol/L 酸性KMnO4体积相等即给分。
)【解析】试题分析:猜想II: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而草酸与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5H2C2O4+2MnO4-+6H+=10CO2↑+2 Mn2++8H2O,溶液褪色先慢后快,即反应速率由小变大,反应物是溶液,无气体,故不能是反应物的浓度和压强对反应速率产生的影响,则只能是生成的产物又做了此反应的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故答案为生成的Mn2+在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1)草酸中的碳元素被在酸性条件下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CO2,高锰酸根能被还原为Mn2+,根据得失电子数守恒来配平可得离子方程式为:5H2C2O4+2MnO4-+6H+=10CO2↑+2 Mn2++8H2O;(2)由于猜想I是认为可能是由于反应放热导致体系温度升高而加快了反应速率,故应测量反应前和反应开始后一段时间的温度变化,则还缺少温度计;(3)猜想II是认为生成的Mn2+在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由于Cl-也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为了避免Cl-的干扰,故应补充MnSO4固体,通过测量溶液褪色的时间的长短来验证猜想,则还需的仪器是秒表;(4)要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猜想Ⅱ,则实验B和实验A的试剂的选择应除了MnSO4固体不同,其他均应相同,故试管B内加入的试剂是在试管A试剂的基础上多加了MnSO4(s),由于结论是猜想II成立,则试管B的褪色时间应该比试管A的更快,故答案为2.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俗称保险粉,是工业上重要的还原性漂白剂,也是重要的食品抗氧化剂。
全国高考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

全国高考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一、高中化学硫及其化合物1.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15亿多元,为了有效控制酸雨,目前国务院已批准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等法规。
(1)现有雨水样品1份,每隔一段时间测定该雨水样品的pH所得数据如下:测试时间/h01234雨水的pH 4.75 4.62 4.56 4.55 4.54分析数据,回答以下问题:①雨水样品呈酸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如果将刚取样的上述雨水和自来水(含有氯气)混合,pH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测定雨水样品时,每隔一定时间测定一次pH,发现pH逐渐变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举一例说明这种雨水将给环境中的生物或非生物造成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
【答案】SO2+H2O H2SO3变小 2H2SO3+O2==2H2SO4酸雨可腐蚀金属、建筑物,破坏植物,污染湖泊导致大量鱼类及水生生物死亡(任选1例,其它合理答案均可)【解析】【分析】正常雨水中,CO2+H2O H2CO3,由于碳酸显酸性,所以正常雨水显酸性,且pH大约为5.6。
当雨水中溶入一定量SO2后,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从而使雨水的酸性增强,pH 减小。
当pH<5.6,雨水这就成为酸雨。
在酸雨中,H2SO3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硫酸,导致酸性增强,pH减小。
【详解】(1)①雨水样品呈酸性,主要是SO2溶于水并与水反应,原因是SO2+H2O H2SO3。
答案为:SO2+H2O H2SO3;②如果将刚取样的上述雨水和自来水(含有氯气)混合,则会发生反应H2SO3+Cl2+H2O==H2SO4+2HCl,pH将变小。
答案为:变小;(2)测定雨水样品时,每隔一定时间测定一次pH,发现pH逐渐变小,主要是H2SO3被空气中O2氧化所致,其原因可能是2H2SO3+O2==2H2SO4。
全国高考化学氯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含详细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氯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含详细答案一、高中化学氯及其化合物1.KClO3和浓盐酸在不同温度下反应,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其变化可表示为反应1:2KClO3+4HCl(浓)=2KCl+Cl2↑+2ClO2↑+2H2O反应2:KClO3+6HCl(浓)=KCl+3Cl2↑+3H2O(1)已知反应1的还原产物为黄绿色的二氧化氯,该反应中被还原的是_________(填化学式),产生0.1mol Cl2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
(2)反应2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
(3)上述反应中浓盐酸表现的性质是(填写编号):反应1中为_________,反应2中为_________。
①只有还原性②还原性和酸性③只有氧化性④氧化性和酸性(4)将少量氯气通入NaBr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Br-=2Cl-+Br2。
将少量氯气通入FeBr2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Fe2+=2Cl-+2Fe3+,将少量氯气通入FeI2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I-=2Cl-+I2,这个事实说明上述反应中具有还原性粒子I-、Br-、Cl-、Fe2+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标况下,将22.4LCl2通入2L0.5 mol/L的FeBr2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标况下,将22.4LCl2通入2 L0.5mol/L的FeI2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答案】KClO3 0.2mol 5:1 ②② I->Fe2+>Br->Cl- 2Cl2+2Fe2++2Br-=2Fe3++4Cl-+Br2 Cl2+2I-=2Cl-+I2【解析】【分析】(1)同一元素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遵循:高高低低规律。
(2)同一元素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产物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律是:可相聚,不相交。
(3)根据HCl中Cl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的特点分析;(4)分析每个反应中还原剂、还原产物,利用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分析比较物质还原性的强弱,当同一溶液有多种还原性微粒时,还原性强的先发生反应;然后根据通入Cl2的物质的量与物质还原性强弱反应先后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全国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及答案解析

全国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及答案解析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1.在实验室里,用足量的浓盐酸与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反应(不加热),来制取氯气。
反应:2KMnO 4+16HCl=2KCl+2MnCl 2+5Cl 2↑+8H 2O(1)“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情况________ 。
(2)若生成2.24L 标准状况时的氯气,请计算(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①理论上需要多少克KMnO 4参加反应?________。
②被氧化的HCl 的物质的量为多少?________。
【答案】 6.32g 0.2 mol【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化合价升降数目等于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数目分析,标出电子转移情况;(2)先计算Cl 2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方程式中KMnO 4、HCl 与Cl 2之间的反应转化关系计算。
【详解】(1)在该反应中,Mn 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KMnO 4中的+7价变为反应后MnCl 2中的+2价,化合价降低,得到5个电子,Cl 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HCl 中的-1价变为反应后Cl 2中的0价,化合价升高,失去2个电子,电子得失最小公倍数是10,所以KMnO 4、MnCl 2前的系数是2,HCl 前的系数是10,Cl 2前的系数是5,根据原子守恒,KCl 的系数是2,这样反应中有6个Cl 原子未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所有Cl 原子都是由HCl 提供,因此HCl 前的系数为10+6=16,结合H 原子反应前后相等,可知H 2O 的系数是8,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为:;(2)在标准状态下, 2.24LCl 2的物质的量n(Cl 2)=m V 2.24L V 22.4L /mol=0.1mol 。
①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0.1molCl 2时,参与反应的KMnO 4的物质的量为0.1mol×25=0.04mol ,则参与反应的KMnO 4的质量m(KMnO 4)=0.04mol×158g/mol=6.32g ; ②由反应化学方程式可知,HCl 被氧化后生成Cl 2,因此根据Cl 元素守恒可知:被氧化的HCl 的物质的量n(HCl)氧化=0.1mol×2=0.2mol 。
2023年高考新课标理综化学真题(纯答案版)

第1页/共2页
参考答案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
理科综合化学学科
1.C
2.B
3.A
4.C
5.C
6.D
7.B
8.(1)Na 2CrO 4
(2)Fe 2O 3 (3)SiO 2-
3
(4) ①. 不能形成
44MgNH PO 沉淀 ②. 不能形成3MgSiO 沉淀 (5)C (6)2Cr 2O 2-
7+3S 2O 2-5+10H +=4Cr 3++6SO 2-
4+5H 2O
9.(1)油 (2) ①. 球形冷凝管 ②. a
(3)防暴沸 (4) ①. FeCl 2 ②. 可行 ③. 空气可以将还原产物FeCl 2又氧化为FeCl 3,FeCl 3可循环参与反应
(5)溶解安息香,防止安息香析出
(6)a (7)b
10.(1)45-
(2) ①. (ⅱ) ②. 在化学反应中,最大的能垒为速率控制步骤,而断开化学键的步骤都属于能垒,由于N N ≡的键能比H-H 键的大很多,因此,在上述反应机理中,速率控制步骤为(ⅱ)
(3)3A 307.82785610N ⨯⨯
(4) ①. 123P P P << ②. 合成氨的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压强越大平衡时氨的摩尔分数越大 ③. 图4 ④. 33.33% ⑤. 1432
11.(1)3-甲基苯酚(间甲基苯酚)
(2)2 (3) ①. 氨基 ②. 羟基
(4)取代反应 (5)
−−→(6)+H2OΔ
+HCl+N2↑
(7)①. 9 ②.
第2页/共2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1
一、1、A.PbO2,B.O2,C.PbO,D.Cl2,E.PbCl3-,F.PbI2 PbO2△ PbO+O2 PbO2+5HCl(浓)=PbCl3-+Cl2↑+H++2H2O PbCl3-+2I-=PbI2↓+3Cl-
3、肽键中心 C 作 sp2 杂化,中心 N 作 sp2 杂化,O-C-N 组成∏34,故 C-N 具有部分双键性质,不可自由旋转, 且六个原子基本上共平面。 4、(1)电负性 P<N,原子半径 P>N。两因素均使 PF3 的 P 的孤对电子比 NF3 中 N 的孤对电子更易配出;
பைடு நூலகம்
二、计算题:
1、通过计算,说明 Ag 可否从饱和 H2S 溶液中置换出氢。实际上把 Ag 片投入到饱和 H2S 溶液中,可观察到
什么现象?(已知:H2S(aq)的 Ka1=1.3×10-7,Ka2=7.1×10-15,Ag2S 的 Ksp=2.0×10-49,ΦθAg+/Ag=0.7996v)
2、在酸性介质中,Co3+(aq)氧化性很强;而在过量氨水中,土黄色的[Co(NH3)6]2+却被空气中的氧气逐步氧
化为淡红棕色的[Co(NH3)6]3+,使 Co3+稳定化:
4[Co(NH3)6]2++O2+2H2O=4[Co(NH3)6]3++4OH-
试求该反应在 298K 的平衡常数。
(已知:ΦθCo3+/Co2+=1.82v,ΦθO2/OH-=0.401v,K 稳 Co(NH3)62+=1.28×105,K 稳 Co(NH3)63+=1.60×1035)
(2)更重要的是,P 为第三周期的元素,其空的 3d 轨道可接受过渡金属 M 反馈的电子,形成 d-d 反馈π键,且σ成键与反馈π成键协同: 5、由机理一:v=k3[N2O2][O2],K=[N2O2]/[NO]2→
[N2O2]=K[NO]2→ v=k3K[NO]2[O2]=k[NO]2[O2] 式中,k=k3K 由机理二:v=k3[NO3][NO],K=[NO3]/[NO][O2]→ [NO3]=K[NO][O2]→ v=k3K[NO]2[O2]=k[NO]2[O2] 式中,k=k3K 两机理均可推出同一速率方程。但机理二中,NO+O2=NO3 为“快步骤”,显然不合理,因为(1)氮 的最高氧化态为+5,而+6 氧化态是不可能存在的;(2)NO3 结构不合理。所以,机理一正确,机理二不正 确。
2
复旦大学 2018 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化学综合 考试时间: 月 日
(注:特别提醒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直接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无效!)
———————————————————————————————
一、问答题 1、 PCl5 是白色固体,加热到 160℃不经液态阶段就变成蒸气,经测定在 180℃时、其蒸气密度(折合成标 准状况)为 9.3g/L,分子无极性,分子中键长为 204pm 和 211pm 两种,加热至 250℃时,测得压力为计算 值的两倍,在加压于 148℃液化,形成一种能导电的熔体,测的 P-Cl 的键长为 198pm 和 206pm 两种,(P,Cl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1.0,35.5) (1) 在 180℃,PCl5 蒸气中存在什么分子?为什么?此温度下,PCl5 具有什么样的分子式?画出其结构, 说明其中心原子杂化态。 (2) 加热到 250℃时,PCl5 蒸气中存在什么分子?为什么?写出分子式,画出立体结构。 (3) PCl5 在加压下,于 148℃液化,PCl5 熔体为什么能导电?为什么会有两种键长?画出起结构(指出 结构式中 P-Cl 键长,说明原因)。 (4) PBr5 气态分子结构与 PCl5 相似,它的熔体也能导电,但实验测定,P-Br 只有一种键长,试解释之。 2、一氧化氮是美国《科学》杂志 1992 年选出的明星分子,因为在大气中,NO 是有害气体,它破坏臭氧层, 造成酸雨,污染环境,但在受控制的小剂量情况下,对人体极有益的,因为它能容易地穿过生物膜,氧化 外来有害物质,它作用于大脑血管,免疫系统,肝脏,肺,子宫,末梢神经等,起到调节血压,抵抗微生 物入侵,促进消化作用等。
复旦大学 2019 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化学综合 考试时间: 月 日
(注:特别提醒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直接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无效!)
———————————————————————————————
一、问答题 1、 某棕色固体 A,受热时放出无色无臭气体 B 及残余物 C,C 是黄色固体。A 与浓盐酸作用,产生一种气 体 D,D 可使湿润石蕊试纸褪色;A 与浓盐酸作用的另一产物 E 的溶液与 KI 溶液反应,生成黄色沉淀 F,问 A、B、C、D、E、F 各是什么物质,并写出有关反应式。 2、 请画出下列物种的结构式,并指出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XeO3,(HBO3)3,(BN)3,P2O74-,四硼酸钠的阴 离子,[Cu(NH3)4]SO4 的配阳离子。 3、 蛋白质由多肽链组成,多肽链的基本单元如图所示。已知其中的 C-N 键长为 132pm,C-O 而键长为 124pm. 通常键长:C—N 148pm, C=N 127pm, C—N 143pm, C=O 120pm 根据“杂化轨道理论”,讨论多肽链基本单元中中心的 C 和 N 原子的杂化成键过程,解释肽键 6 个原子基 本共平面以及室温下蛋白质可以维持稳定构象的原因。 4、 为什么 PF3 可以与过渡金属形成许多配合物,而 NF3 几乎不具有这样的性质? 5、 实验测出反应 2NO+O→2NO 的速率方程为 V=k[NO]2[O2],有人提出以下反应机理: 机理一:2NOk1<=>k2N2O2(快步骤) N2O2+O2k3→2NO2(慢步骤) 机理二:NO+O2k1<=>k2NO3(快步骤) NO3+NOk3→2NO2(慢步骤) 试分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