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卷(后附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的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天然气2.燃烧一张纸和撕碎一张纸作比较分析正确的是()。
A.前者没有产生新物质,后者产生了新物质B.前者发生了物理变化,后者发生了化学变化C.前者发生了化学变化,后者发生了物理变化3.烟花升空爆炸,主要发生了()。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没有变化4.下列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B.铁钉生锈C.用醋除去壶中水垢5.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留在杯中的液体()。
A.全部是白醋B.全部是水C.是含有新物质的液体6.用蜡烛加热白糖时,白糖发生了()。
A.只有物理变化B.只有化学变化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7.下列物质中,和水不是同一种物质构成的是()。
A.冰B.雪C.酒精8.淀粉遇到碘酒,会生成一种()的物质。
A.蓝色B.红色C.绿色D.黄色9.下列变化中,有一项与其他两项变化不同,这一项是()。
A.树叶颜色的变化B.火柴燃烧C.铁水变铁锭10.农闲时节,人们总要把锄头存放起来,下面几种方法中最好的是()。
A.把农具埋在土中B.把农具擦干净,涂上漆C.把农具擦干净,涂上油,挂在室内11.在家里最好用什么容器存放醋?()A.铝罐B.铁罐C.玻璃瓶12.用木条和木板制作成课桌,这是发生了()。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13.铁生锈后和原来相比较,体积()。
A.变大B.变小C.一样二、判断题1.动物、植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 )2.物质之间相互混合,都会发生明显变化。
( )3.汽车表面不同颜色的喷漆不仅仅是为了美观,还可以防锈。
( )4.二氧化碳气体和氧气的化学性质基本一样,都有助于燃烧。
( )5.我们喝的可乐和体内呼出的气体里都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 )6.我们的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
( )7.只有生物会变化,像岩石、房屋、马路这样的物体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题附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题Array(总分:100分时间:30分钟)2分,共26分。
世界是由构成的。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和,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
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的发生,比如、、、。
硫酸铜溶液是色的,和铁钉反应后铁钉表面有色物质附着,硫酸铜溶液会逐渐变浅。
根据的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写出两种淀粉含量较多的食物:、。
4分,共20分。
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发生的变化是(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不发生变化对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小苏打是蓝色的粉末B、白醋是白色的液体C、白醋是无色的液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
A、氧气B、水蒸气C、二氧化碳下列哪种环境下铁容易生锈( )。
A、缺水的沙漠B、潮湿的海边C、干燥的高原下列食物中淀粉含量较多的是( )。
A、白萝卜B、番薯C、肥肉,错的打“×”。
每小题3分,共30分。
物质变化有快有慢,但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发生变化。
( )因为我们摸不到看不到声音,所以声音不是物质。
( )光和火焰都是物质。
( )生产水泥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食物要经过许多化学变化,才能转化为我们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 )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 )17.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产生了新物质。
( )18.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 )19.咀嚼米饭5分钟感觉微甜,说明米饭本身的味道是甜的。
( )20.只要物质的颜色发生变化,就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 )四、科学探究:第21小题9分,第22小题10分,第23小题5分,共24分。
21.在下列空格中填写相应的内容:22.根据下表的记录情况,你能得出哪些结论?铁钉在不同的地方生锈情况记录表23.请用图表的形式归纳本单元的知识内容:【附加题】第24题12分,第25题3分,共15分。
24.实验设计:研究铁生锈的原因。
(1)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有关吗?(2)我们的假设:(3)实验方案:①。
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试题-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教科版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试题-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教科版含答案物质的变化一、填空题1、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和(),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
2、物质的化学变化伴随一些现象,比如()、()、()和()等。
3、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整个世界都是由()构成的。
4、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包括()、()和()等。
二、判断题1、有些物质会变化,而且变化速度也有快有慢,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发生变化。
()2、加热白糖的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3、因为我们摸不到看不到声音,所以声音不是物质。
()4、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人也是由物质构成的。
()5、物质一旦发生颜色的变化说明它发生了化学变化。
()6、馒头、面包遇到碘酒变成了蓝紫色,因为他们都含有淀粉。
()7、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就一定会生成新的物质。
()8、生产水泥的过程十分复杂,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9、给铁的表面进行电镀,可以有效的减缓铁生锈的速度。
()10、硫酸铜溶液和铁进行反应后,拿出铁后剩下的液体还是硫酸铜。
()11、生成气体的变化肯定是化学变化。
()12、铁生锈是一种物理变化。
()13、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14.物质的形状、状态、体积和位置的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 )15.二氧化碳气体能帮助蜡烛燃烧,使蜡烛的火焰越烧越旺。
( )16.化学变化不一定有气体产生,也不一定发光发热,只要有新的物质生成。
( )17、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
()18、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只要产生了新物质就属于化学变化。
()19、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
()三、选择题1、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会熔化成蜡烛油,这种变化属于()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小苏打和醋混合后留在杯中的液体是()A醋B小苏打和醋C新物质和反应剩余的小苏打或醋3、影响铁生锈的原因是()A空气B水C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4、下列哪种环境下铁容易生锈()A缺水的沙漠B潮湿的森林C干燥的高原5、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是()发明的。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测试卷 (含答案)

科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我们生活在由物质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
2.火柴燃烧和铁钉生锈这两种变化的重要相同点是:都产生了。
3.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变化。
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类变化我们称为变化。
4.米饭中有一种叫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
5.米饭、淀粉遇到碘酒,它们的发生了变化,该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变化。
7.铁生锈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水和空气的,会使铁生锈。
8.吃食物时,把食物磨碎属于变化;此外,食物进入体内后还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只有生物会变化,像岩石、房屋、马路这样的物体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 )2.我们喝的可口可乐饮料里含有二氧化碳气体,我们呼出的气体里也有二氧化碳。
( )3.物质是不灭的,只不过有时会转变成其他物质。
( )4.生产水泥的过程中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5.火药是古代的炼丹道士意外发明的。
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
( )6.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非常迅速,铁生锈的速度也非常迅速。
( )7.只要食物的颜色发生变化,就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 )8.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不会发生物理变化。
( )9.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产生了新物质。
( )10.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后,铁钉上产生的新物质是铁锈。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1.下列属于小苏打特点的是( )。
A.白色大颗粒B.粉末状颗粒C.无色液体2.( )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
A.氧气B.二氧化碳C.空气3.给铁表面涂上( ),可更有效防止铁生锈。
A.面粉B.油漆C.小苏打4.烟花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 )变化。
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世界是由________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________。
2.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利用物质的________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________;又如空气中________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会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可以用________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
沙和豆子的混合是物理变化。
6.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________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________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7.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________,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
8.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________。
9.铁生锈与水和________有关,在日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________的多少关系很大。
10.与硫酸铜溶液接触的铁钉表面会出现________物质,溶液颜色变浅,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为________色。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20分)1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空气.电.火.声音也是物质。
()12.水变成水蒸气是化学变化。
()13.生产水泥的过程,包含着一系列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4.在实验中,观察到“明显变化”比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更重要。
()15.胡萝卜、白萝卜、南瓜、菠菜、番茄,都是不含淀粉的食物。
()16.把易拉罐压扁.水结冰等都是物理变化。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科学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填空题(14 分)1.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化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
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用毛笔蘸米汤在白纸上写字,晾干后送给同学,同学想再看到白纸上写的字,可以向白纸喷洒__________。
3.我们吃米饭或馒头的时候,细细咀嚼后感到有些甜味,这是因为米饭和馒头中含有__________。
要检验这种物质是否存在,我们可以在米饭或馒头上滴上几滴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就证明这种物质存在。
4.铁锈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20分)1.在混合沙和豆子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 )。
A.沙子变小,黄豆没有变B.沙子和黄豆有了明显的变化C.沙子和黄豆都没有明显变化2.下列关于物质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是化学变化B.点燃的蜡烛只发生化学变化C.小苏打和白醋反应后的液体还是原来的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物3.下列不可用来盛放硫酸铜溶液的是( )。
A.陶瓷容器B.铁制容器C.玻璃容器4.下列哪个地方的房屋铁窗不容易生锈?( )。
A.干燥的沙漠B.潮湿的热带海边C.潮湿的沿海地区5.烧开水时有白色雾产生,这是( )。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都不是6.引起铁生锈的主要原因是( ) 。
A.与氧气接触B.与水接触C.与潮湿的空气接触7.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水变成水蒸气B.氢气燃烧C.煤燃烧8.下列变化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瓷碗破碎,干冰升华B.煤气燃烧,胆矾研碎C.氢气燃烧,菜刀生锈9.下列与其他两种变化不同的变化是( ) 。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测试卷(1)(含解析)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卷(1)(含解析)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选择题1 . 下列物质,涂在铁制品的表面,最容易使其生锈的是()A.油漆B.水C.食用油D.白醋2 . 过年时燃放的烟花,当它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没有变化3 . 下列成语或俗语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钻木取火B.积沙成塔C.百炼成钢4 .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B.木头燃烧C.面包发霉D.湿衣服晾干5 .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
A.发生物理变化B.发生化学变化C.没有变化6 . 如图所示,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倒向燃烧的蜡烛火焰,火焰会()。
A.立即熄灭B.缓慢熄灭C.不会熄灭D.燃烧更旺7 . 糖+水——糖水,属于。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变化、化学变化8 . 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生成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则火焰()A.会立即熄灭B.不会熄灭C.5分钟后熄灭9 . 马铃薯遇到碘酒会变色,这种变色的物质是()A.是马铃薯B.是碘酒C.既不是马铃薯也不是碘酒10 . 番薯遇到碘酒会变色,这种变色的物质是()A.碘酒B.番薯C.既不是碘酒,也不是番薯二、填空题11 . 钢铁制作的起重机非常容易生锈,所以外表经常要涂油漆。
给铁制品涂油漆预防生锈的科学原理是______。
12 . 如图所示,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匙醋,然后小心地倒人一匙小苏打。
我们看到有产生,并听到有________。
13 . 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但构成物体的物质___________没有改变。
14 . 因为食盐溶于水,沙不溶于水,所以可用________分离食盐和沙。
15 . 物质的变化(_______)。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科学(物质的变化)学校:班级:姓名:一、我会填。
(每题2分,共40分)1.世界是()构成的。
2.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o3.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产生了一种新物质,这种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o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这样的变化属于()变化。
5.二氧化碳具有()、()、()的特点。
6.铁生锈是一种()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7.通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我发现铁锈是()、()、()、()、不能被磁铁吸引、粗糙等特点。
8.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增大()倍。
9.用镜子夹住铁钉并将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铁钉,可以发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新物质附着,同时蓝色的硫酸铜液体颜色会(),这种变化属于()o10.把铁与()、()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二、选择题。
(每题3分,共15分)1.观察水中的微生物,一般要用()来观察。
A.肉眼B.放大镜C.光学显微镜D.电子显微镜2.加热白糖发生的变化是()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先是物理变化,随后是化学变化D.先是化学变化,随后是物理变化3.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常用方法是()A.放在嘴里品尝B.加热C.加入白醋D.加入碘酒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加热变成了水蒸气升入空中B,小女孩几年后变成了个大姑娘C.米磨成了粉D.烟花爆炸,在空中成了五颜六色的焰火5.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玻璃杯中,木条会()。
A.没有什么变化B.会熄灭C.燃烧的更旺D.会爆炸三、我会判断。
(每题3分,共30分)1.放大镜的倍数是与其凸起的程度和面积的大小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
案)
一、填空题。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构成的. 是在不断地发
生变化的。
2.我们吃米饭或馒头的时候.细细咀嚼后会感到有些甜味.这是
因为米饭和馒头中含有。
要检验这种物质是否存在.我们可以在米饭
或馒头上滴几滴 .如果 .就说明米饭或馒头中含有这种物质。
3.铁生锈的速度比小苏打和醋的反应速度要。
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的现象有、、和产生沉淀物。
5.硫酸铜溶液是色透明的液体.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钉表面会附着色的物质.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变化属于
变化。
二、判断题。
1.物质的变化有些是自然现象.有些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
( )
2.因为我们看不见也摸不到空气.所以空气不是物质。
( )
3.有些物质的变化很缓慢.而有些物质的变化很快。
( )
4.小苏打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它能在水中溶解。
( )
5.铁生锈是一种物理变化.因为铁生锈需要很长的时间。
( )
6.热胀冷缩现象是物理变化。
( )
三、选择题。
1.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化学变化
C.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2.打开可乐瓶.会有大量的气泡冒出.这些气泡中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空气 C.水蒸气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烂变质 B.水蒸发 C.酒精燃烧
4.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白醋和小苏打混合 B.玻璃破碎 C.火柴梗被折断
5.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不能看到的现象是( )。
A.接触硫酸铜溶液的铁钉表面变色
B.产生大量气泡
C.溶液的颜色变浅
6.把铁钉的一半浸入水中.另一半露在空气中.( )最容易生锈。
A.水中的一半 B.空气中的一半 C.空气和水的交界处
7.用白醋在白纸上写字.干后纸上无明显痕迹.再把红萝卜皮浸出的液体喷在白纸上.可见字迹。
这个变化属于(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无法确定
8.硫酸铜溶液不能用( )盛装。
A.玻璃容器 B.铁制容器 C.铜制容器
9.下列方法中.( )不能防止和减缓铁钉生锈。
A.将铁钉放人盐水中 B.在铁钉上抹油 C.在铁钉上刷油漆10.做泥塑或面塑时.物质发生的是(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无法确定
四、连线题。
将下列物质的变化与其主要伴随的现象用线连起来。
在面包上滴碘酒
物理变化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光、发热
把高锰酸钾放入水中
铁钉生锈产生气体
化学变化蜡烛燃烧
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颜色改变
水变成水蒸气
五、读图题。
如下图所示.在烧杯的底部放入一勺小苏打.将点燃的蜡烛置于烧杯内.用滴
管向烧杯中滴加白醋(白醋不会迸溅到蜡烛上).你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六、简答题。
1.小明看到电视里的钻石广告:“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所以小明认为坚硬的钻石是世界上永远不会发生变化的物质。
你认为小明的观点科学吗?请说
明理由。
2.某科技活动小组搞军事通讯游戏。
“司令员”用米汤在信纸上写上“偷袭阵地”
几个字。
米汤干了以后.字就看不见了。
“前沿阵地指挥员”收到信后.用棉
花蘸了一种液体涂上去.信纸上就出现了蓝色的字。
(1)这种液体可能是什么?
(2)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这种现象。
七、实验探究题。
1.探究马铃薯中是否含有淀粉。
用到的物品:水果刀、滴管、碘酒。
探究的方法:首先用水果刀将一个新鲜的马铃薯切开.再用滴管将碘酒滴到马铃薯的切面上.然后看切面上是否有蓝色出现.最后得出结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缺少的实验物品是。
(2)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3)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某科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这样一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甲试管:将铁钉放人一团湿的棉花球中.不封口;
乙试管:将铁钉放入经煮沸(赶走空气)并快速冷却.
再在水面加一层植物油的水中;
丙试管:将铁钉放入一团带干燥剂的干棉花中.用橡皮塞塞紧管口。
(1)这个实验想要研究的问题是:。
(2)甲试管中的铁钉能够和水、空气充分接触;乙试管中的铁钉只能和接触.因为
水面上的植物油能很好地防止溶解到水中。
(3)一个星期后观察发现.甲试管中的铁钉生锈比较严重.而乙试管和丙试管中的
铁钉基本上看不出生锈.这一实验现象说明了。
(4)通过上述对铁钉生锈原因的探究.生活中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防止铁制品
生锈呢?(写出2种方法)
参考答案
一、l.物质物质 2.淀粉碘酒出现蓝色物质(变色) 3.慢
4.改变颜色产生气体发光发热 5.蓝红化学
二、l.√2.× 3.√4.√5.× 6.√
三、l.C 2.A 3.B 4.A 5.B 6.C 7.B 8.B 9.A l0.B
四、
五、会看到蜡烛熄灭。
因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不支持燃烧.能使
蜡烛燃烧的火焰熄灭。
六、l.小明的观点不科学.因为世界上没有不会发生变化的物质。
2.(1)碘酒 (2)“司令员”用米汤在信纸上写字.米汤中含有淀粉.“前沿阵地指挥员”收到信后.用棉花蘸了一种液体涂上去.信纸上就出现了蓝
色的字.说明他用的是碘酒.因为碘酒遇到淀粉会生成蓝色的物质。
七、l.(1)马铃薯 (2)马铃薯切面变成蓝色。
(3)马铃薯中含有淀粉。
2.(1)铁钉生锈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2)水空气
(3)铁钉生锈与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有关
(4)电镀或在铁制品表面涂油漆等。
(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