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果树瀑布》第一课时教学记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上《黄果树瀑布》语文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黄果树瀑布》语文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黄果树瀑布》语文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黄果树瀑布》课堂实录1一、教学目标、要求设计: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是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详细的语言资料,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丽,以和大自然的无限生气对人的陶冶。

二、教学重点、难点设计:1.通过语言文字的感受,体味黄果树瀑布的宏伟壮丽。

2.深切体会感受,体味大自然无限生气对人的陶冶。

三、教学时间布置:2课时四、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课文。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能读会写。

3.理清课文内容,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感悟黄果树瀑布的有形之美。

教学过程设计:一、“杰作”引路,导入新课。

1.板书:杰作读一读2.说说它的意思,继而提问:你见过名人的杰作或者听过什么人的什么杰作吗?同学说一说3.师导入:是呀,名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叫做“杰作”,那我们生活其中的大自然鬼斧神工,也必有很多杰作吧。

今日我们就一同来认识一部!4.出示题目:17黄果树瀑布同学读题,留意“瀑”的发音为“p”过渡:这号称中国第一大瀑布究竟拥有什么魅力,能吸引那许很多多中外游客呢?就让我们一同进入课文去体味一番吧!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同学自读课文,要求:读到描写黄果树瀑布的声响、形态的词语要特别留心,这是课文的精髓。

2.检查同学的自读状况。

〔1〕读了课文后,哪些描写黄果树瀑布声响和形态的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不看书本说出其中的几个吗?〔2〕大屏幕上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词句,同学朗读,帮助积累。

3.引导:初读课文即给大家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我想假如再次听读一遍,那看到的、听到的,我们也必能看到听到。

〔板书:看听〕4.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通过评议初步指导同学了解课文感情。

5.过渡:听着同学们的朗读,看着精美的语言文字,我真感到激情在我胸中荡漾,瀑布在我血液中流淌,让我们随着的脚步,听一听黄果树瀑布对我们深情地呼喊,看一看黄果树瀑布给我们激情的震撼,好吗?6.同学们的回答声让我觉得,瀑布好像就在我的血脉中奔腾。

第17课《黄果树瀑布》第一课时教案精选

第17课《黄果树瀑布》第一课时教案精选

第17课《黄果树瀑布》第一课时教案精选《17、黄果树瀑布》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生动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4.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揣摩重点段落中的关键词句及短语,体会其表达效果,指导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让学生在感受黄果树瀑布壮美的基础上,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搜集有关瀑布的诗,黄果树瀑布和徐霞客的资料;2.教师搜集黄果树瀑布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老师想请位同学来背一背我们曾经学过的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叶圣陶爷爷也写了一首赞美瀑布的诗《瀑布》,我们一起来读读。

出示:《瀑布》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美丽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瀑布图片)这都是我们祖国的一些著名的、美丽的瀑布。

再来看这幅,(出示黄果树瀑布的图片),这一幅是我国最大的瀑布,也是亚洲最大的瀑布,是世界上最宽的瀑布——黄果树瀑布。

同学们想去看这美丽的黄果树瀑布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到黄果树瀑布去游览观赏一番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学们课前都查阅了黄果树瀑布的资料,那谁来说说你对它的了解呢?(学生互相交流所查资料)看来大家通过课前的预习,已经初步了解了黄果树瀑布的背景知识了。

那接下来大家就来看看老师找的一些关于黄果树瀑布的背景知识吧。

投影出示资料:黄果树瀑布高77.8米,宽101米。

黄果树瀑布位于中国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因季节而变化,冬天水小时,它妩媚秀丽,轻轻下泻;到了夏秋,水量大增,那撼天动地的磅礴气势,简直令人惊心动魄。

1999年被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

五年级语文上册《黄果树瀑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黄果树瀑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黄果树瀑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上册《黄果树瀑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孩子们,我们去旅游时见过瀑布吗?留给你怎样的印象?生交流瀑布以它雄伟的身姿,壮观的气势让无数的游客为之倾倒。

诗仙李白曾写过赞美瀑布的古诗——《望庐山瀑布》谁来读一读?谁来读出它的气势?好一个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但老师告诉大家,庐山瀑布还不是中国最大的瀑布,中国最大的瀑布是位于贵州省贵阳以西160公里的“黄果树瀑布”。

和老师一起来板书课题。

注意这个“瀑”字谁来读课题?——它不仅是中国第一,也是,多自豪,再读!有谁见过黄果树瀑布?——通过你的查阅资料,对黄果树瀑布有哪些了解?总结:黄果树瀑布是以它周围散步较广的黄果树而得名。

在贵州的一个小村庄里长者一种树,这个村子叫黄果树村,村前有一条白水河,流经一个断崖,形成的一道瀑布叫——黄果树瀑布。

它享有中华中华第一瀑的盛名,同时也是大瀑布。

二、读通读顺课文。

那么黄果树瀑布究竟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走一走,看一看。

1、老师来读课文,同学们边看边听边想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师范读生交流是呀,作者和大家的感受是一样的,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难读的字和句多读几遍,争取做到五个不,开始吧?生自由读指名读。

三、读词,初步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

既然读课文都能读通读顺,相信这些词也难不倒大家?喧嚣雷声轰鸣山回谷应訇然作响悬挂宽幅白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舒服灌满活力挟来生机完全沉醉第一行最难度,生字特别多,谁有信心读好?发现没,第一行的词都是写什么的?(声响)第二行谁来读?有一个词“宽幅白练”白练师什么?PPT出示白练的解释供学生选择第二行词写什么的?第三行谁来读?指导挟的读音。

这行词又是写什么的?这三行词语分别写了瀑布的声响、形态和作者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生合作读这篇课文正是以优美的文字描述了他在黄果树风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

四、初步学历移步换景的写法。

《黄果树瀑布》教案4篇

《黄果树瀑布》教案4篇

《黄果树瀑布》教案4篇《黄果树瀑布》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

1、品味酣畅的景物描写,感受作者强烈而独特的情感体验。

2、认识课文开头和结尾的表达作用。

3、培养对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品味文句,感受作者强烈而独特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难点。

个别抒写情感体验的句子。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预习要求。

诵读课文一遍,默读一遍。

标出自己认为值得品味和觉有疑难的语句,试做批注。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

学生观赏黄果树瀑布的图片,谈感受,引入课文。

(二)感知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讲评并作示范。

2、学生提出疑难语句,相互试行解读,教师做适当引导。

(三)阅读探究。

1、作者实地游览后,对黄果树瀑布产生了哪些独特的感受?(“阅读练习”二)理解:作者实地游览有两个惊喜的发现:瀑布是有声的、潮湿的;瀑布是立体的,可以抵达它的后面。

有声的瀑布令作者异常激动;潮湿的瀑布能把“我”淹没;立体的瀑布可与之亲密接触。

从文中描写可见,作者沉浸在喜悦、欢乐和激动之中,感受到瀑布那具体的、强烈的生命,产生对瀑布的亲近感和崇高感。

(可引导学生通过“抚摸”、“亲近”、“诞生”、“复活”等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浓墨重彩的夸张描写去体会。

)2、开头两段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写?(“阅读练习”一)理解:开头两段写自己看到黄果树的图片并不激动,看到旅游纪念品会产生无聊感。

因为这些统一制作的东西只是一种公共的概念,没有个人的、独特的体验,干瘪而空洞。

这样写与下文那有声有形有生命的、具体生动的、震撼人心的实景形成反差,突出了作者的独特感受。

3、结尾倒数第二段写了什么?这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发?(“阅读练习”四)理解:结尾写自己在没有到实地游览之前对黄果树瀑布没有什么感受,无话可说,又不愿落入千篇一律的俗套,所以不肯姑妄下笔。

我们应当学习作者这种不写千篇一律的陈词滥调,力求亲身体验,非写独特感受不肯下笔的写作态度和创新精神。

(四)揣摩品味。

5上17《黄果树瀑布》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5上17《黄果树瀑布》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黄果树瀑布》第一课时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果树瀑布》教学过程:一、感受美景,简介题意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关于黄果树瀑布的音像资料(播放音像资料)师:刚才看了这段音像资料,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1:多么响亮的瀑布声啊!生2:瀑布的声音震耳欲聋,我感觉太震撼了。

生3:黄果树瀑布太壮观了,我国有这样的美景,真是让人激动啊!生4:如果能到实地去看看就太幸福了。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是太好了,我相信一定会实现的。

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脚步来真实地感受一下黄果树瀑布吧!(教师介绍黄果树瀑布)师:祖国的瀑布有很多,你们还知道什么瀑布吗?生1:庐山瀑布。

生2:我还会说一句诗呢!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师:你们的知识面真丰富,不仅知道庐山瀑布还会吟诗,太了不起了。

生1:老师,老师,我还知道壶口瀑布呢。

听我爸爸说它的形状就像个大壶口,太神奇了。

师:说得真好,看来我们平时注意积累,生活中的语文还真不少。

师:大家看看课题中的“黄果树”和“瀑布”这两个词有什么关系啊?生:“黄果树”是个地方,这道瀑布就在黄果树小镇那里。

师:介绍得多清楚呀,你预习得真认真。

【学生对于黄果树瀑布的情况知之甚少,缺乏一些感性的认识,仅仅凭一些挂图的出示很难勾起学生听觉、视觉、心灵的交融,所以出示黄果树瀑布音像资料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切入主题节约时间。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补充更有利于养成课前预习、课外阅读的习惯。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师:同学们,黄果树瀑布到底是怎样的神奇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课文的录音(播放录音,学生欣赏)老师:现在,请大家自己读课文,注意把字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想一想,假如你是老师,就课文内容,你想给同学们提什么问题?老师:老师刚才提出了几个方面的要求?学生:两个方面。

老师:哪两个方面?谁来说说?学生:一个是把字词读正确,课文读通顺,一个是读完课文后要能提出问题。

小学二年级语文《黄果树瀑布》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6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黄果树瀑布》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6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黄果树瀑布》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6篇】《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写了“我们”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所闻、所见、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下面是本文范文为大伙儿带来的6篇《小学二年级语文《黄果树瀑布》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小学二年级语文《黄果树瀑布》原文篇一汽车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行驶。

拐过一个大弯后,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阵隆隆巨响。

爸爸说:“黄果树瀑布快到了。

”我们在公路旁下了车,忽然觉得蒙蒙细雨迎面扑来。

还没走到瀑布跟前,瀑布激起的水雾,已经飘落到身上了。

啊!瀑布,它从高高的峭壁上倾泻下来,势如排山倒海,跌落在深潭之中,水珠四溅,浪花翻滚,云雾弥漫,真是壮观!爸爸说:“这瀑布落差74米,宽81米,是中国的瀑布,在世界上也挺有名气呢!” 我们看过瀑布,跨过小桥,爬上山,钻进了藏在瀑布后的山洞。

这个山洞又深又长,洞内有几处洞窗向着瀑布敞开。

从这里往外看,瀑布好像一幅大窗帘悬在窗外,人们把这山洞叫做水帘洞。

从山洞出来,坐上汽车,太阳已经偏西了。

只见如烟如雾的天空添上了一弯色彩绚丽的长虹。

我被这美丽的景色迷住了,真舍不得离开。

小学二年级语文《黄果树瀑布》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感受瀑布形态声音的特点,感受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性情的陶冶。

3、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并由此理清文章脉络。

4、运用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借助专题学习网站,引导学生自主研读课文重点段落——瀑布的壮美和谷底时的感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揣摩重点段落中的关键词语及短语,体会其表达效果,品味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教学准备:搜索相关资料,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迁移导入1、师板书“瀑布”同学们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诗句呢?2、为什么这么多的文人墨客都被瀑布折服呢?我想这其中总有缘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果树瀑布,去寻找答案吧。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9(第一课时)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9(第一课时)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9(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第一步: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的哪里呢?出示地图。

设疑:黄果树瀑布虽然在一个小镇上,但是黄果树瀑布却以独特而优美的风景闻名于世。

你们想去黄果树瀑布欣赏他们的美景吗?第二步:请欣赏吧!图片(五六幅)+配说(黄果树瀑布虽然没有庐山瀑布那样长,但是它却有81米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远远望去,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走近瀑布,你会看到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黄果树小镇上,这可是奇景!这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真令人陶醉!)+音乐(高山流水)第三步:大家看得过瘾吗?还想看吗?过渡:那么,现在就请大家捧起课本,到文章中去感受黄果树瀑布的美景吧。

出示朗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再想想课文从哪些方面想我们介绍了黄果树瀑布。

二、自由读课文,老师下去指导一两位学生的朗读。

留意学生的不懂之处。

三、指名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理解新字词。

师小结:刚才有的同学手捧书本,紧盯课文;有的同学神情专注,十分陶醉;有的同学反复朗读,遇到不懂之处就画个问号。

这说明大家读书态度认真,方法正确,下面就让我们开火车交流交流我们的朗读。

相信文化小学五(2)班的同学一定个个是朗读高手。

(1)读第一自然段。

指导“杰作”的停顿。

(2)读第二自然段。

从字形上理解“嚣”。

“嘶”字你们读得真准!(3)读第三自然段。

“缝隙”的教学。

缝是多音字。

缝隙的意思理解方法:手指的缝隙。

门的缝隙。

课文中指的是树的缝隙。

这些缝隙都有一个特点——比较小。

难怪隙的右边是这样写的——老师板书。

指出上面的“小”没有钩。

理解“三叠”。

出示图片。

(4)读第四自然段学生可能问“银雨洒金街”是什么意思。

黄果树瀑布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黄果树瀑布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生:
沉醉的感觉要读出来。
师:
也是在情感方面提出的要求。
生:
要读得有活力一些。
师:
看来同学们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的有感情。请同学们再准备一下。
(这个环节设计的不错,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了自主阅读的理念。)
师:
生:
同学们读得兴致盎然
师:
看到同学们读得那么沉醉,那么投入,我都不忍心打断你们了,但比赛有比赛的规则。
让同学们试试读全文,尝试一个字不错地读下来,(通过刚才的朗读情况来看,这根本是不可能达成的任务,而老师却无法检测朗读的效果。)
生:
自由读全文。
师:
这次比赛谁赢了呢?
师:
这节课每个同学都是赢家,都有了进步,掌声鼓励一下自己
师:
文章读到这儿,我们完成了一半的任务,我们曾经学过哪些写景的文章。
生:
庐山瀑布泉城拉萨的天空
生:
他开头就说,是自然的杰作,以前只有在结尾的时候才有,还有写了感受。
师:
作者对黄果树的瀑布的喜爱可不是一般的喜爱。是超乎寻常的喜爱。你的发现很伟大(是
吗?真的是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
师:
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中去了。
师:
以前全是远看怎样?近看怎样?现在好像是一个导游,带我们身临其境,不能自拔。
师:
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路看,一路想,一路感觉,同学们发现了这篇文章最不一样的地方。
现在还要进行朗读比赛了。请同学们互相推荐。
生:
互相推荐。
师:
男女生各就各位,其余的同学对选手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生:
对男生说你们要加油,加油。要表现出男子汉的气质。
师:
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果树瀑布>第一课时教学记
<黄果树瀑布>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隶属于主题单元"祖国各地”.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从声音和形态两个方面阐述"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文章条理清晰,用词优美,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给人以视觉的享受.观看瀑布时的心理活动描写,带给读者一种现场感.
这样的美文如何教?
第一课时我的教学任务是:解决生字词,读通课文,找出文章中心句,知道本文采用走到哪写到哪的方法来结构的. 我的设计思路是:
从单元主题入手,由安徽的黄山,来到了贵州的黄果树瀑布.背诵<望庐山瀑布>.说说印象中的瀑布是什么样的?观察图片,说说见到的黄果树瀑布是什么样的?教师范读课文后,请同学用一句话说说作者眼里的黄果树瀑布是什么样的?体会"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所蕴含的感情!设置疑问:真是杰作?搁置此疑问解决生字词,包括课后的生字和文中阅读时有障碍的生字词。

重点体会“缝”的错落美,“隙”的两小对称!重拾关于“杰作”的疑问,孩子自渎课文,思考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瀑布的?交流后找出文中描写瀑布声音和形态的句子练读。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分别是站在什么位置观察的?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景区门口—透过缝隙----来到谷底----走上平台。

总结作者采用“走到哪写到哪的的方法”从声音和形态来写黄果树这部杰作的。

设置悬念,这部杰作到底有多精彩?下节课继续。

我的教学反思:
一、围绕“感受”,自然引入文本
课标说:“教学是教师、学生、教科书和编者之间的对话。

”黄果树瀑布,对于生活在平原的小孩子来说,除了特意去旅行,几乎是一个传奇。

在他们的脑海中,关于瀑布的形象来源于那首古诗,还有就是来自媒体的一鳞半爪的记忆。

唤起孩子阅读的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的大脑来一次强烈的冲击。

先从他的原始知识入手,古诗的背诵抑扬顿挫,韵味十足。

当要孩子说出对瀑布的印象时,“紫色的、壮观、雄伟”,抽象的,不准确的词语,象挤牙膏一样慢吞吞地被挤出来。

这正是我想象中的,我对他们的估计没有错。

当黄果树瀑布的视频被打开,光与影、声与色的强烈冲击,孩子们张圆了嘴。

从他们发光的瞳仁中,我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我让孩子再说说对黄果树瀑布的印象。

话匣子被打开了,“速度真快,快得有点让人担心站在它脚下的友人会不会有危险。

”“整个就像是一块白布一样。

”……我让孩子听我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看看黄果树瀑布给作者什么样的感受!大家很准地找到了第一句。

我让孩子反复咀嚼这句话,说说其中到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

机灵的张骥通过重读“真是”和“杰作”体会出这表达了作者对瀑布的喜爱、赞美之情!孩子们的集体朗读告诉我,他们对张骥的回答是认可的。

我逆道而驶:这真是一幅超出一般的作品吗?板书:杰作?引入课文第二部分的教学。

二、紧扣“美感”,自然体悟字形
由于是第一课时教学,我必须帮助孩子们解决生字词。

本课的生字不多。

我沿袭以前的办法,自学生字,采用全班交流的形式,给同学从字音、字形方面提个醒。

扮演老师的形式,孩子乐于发现,也乐于接受。

课标强调:“课堂用于写字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

”除了孩子用数空的办法和我一起写课题,我还找出两个有代表性的字:缝、隙,指导孩子练字。

我采用一观察、二寻因、三假设、四练习的办法来体会如何写美这两个字。

首先,我让孩子先观察“缝”是什么结构的字?孩子说是左右结构。

聚焦它的右部,让孩子再观察,它的走子底的写法有什么特点?孩子说出了它的起笔要比左右低点。

李潇潇居然说到是为了表现汉字的错落美。

我情不自禁地向她竖起大拇指。

接着,我说:你写一个走子底和左右一样高的与原来的字比比,哪个漂亮?孩子们异口同声书上的漂亮。

最后,我让他们再描红,临写。

绝大部分同学这个字写得很漂亮。

三、着眼“结构”,自然寻找线索
这是一片游记,作者围绕“杰作”二字,形声兼备,时形时声,如何掌握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也是课标强调的啊!我想从寻找文章行文的线索入手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在明白文章的主要写作内容后,我问孩子:“写《黄山奇松》,作者选择玉屏楼作为观察的点。

这篇文章作者是从哪些地方来观察瀑布的呢?”孩子们快速浏览课文,经过同学互补,老师完善,很快找出了从景区门口—透过缝隙----来到谷底----走上平台这样四个观察点。

四个观察点,就像一条红线一样将全文贯穿在一起。

这样的观察方法如何给它起名呢?我没有采用“移步换景”这样的说法,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概念,用概念的东西来教陌生的知识,有点“掩耳盗铃”或者“吃力不讨好”的意思,我干脆给它换个俗一点的名字:走到哪写到哪。

我还告诉孩子,这可是写景文章的一大法宝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