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合集下载

【历史知识点】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和主要内容

【历史知识点】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和主要内容

【历史知识点】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和主要内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从此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从此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

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理论和实践。

1953年春,中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获得土地的农民有着极大的生产积极性,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

中国共产党当时认为只有组织起来互助合作,才能发展生产,共同富裕。

1953年,先后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到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决定逐步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采取合作化的形式和逐步过渡的步骤,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底参加手工业合作组织的人数已占全国手工业从业人数的91.7%,基本上完成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和实践。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中央统战部的调查,起草了《关于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意见》。9月,毛泽东同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座谈,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改 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道路。10月,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大会传 达了中共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在过渡时期总路 线指引下,到1954年底,主要的大型私营工业企业多数已经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转变为公 私合营企业。在商业方面,则在国家掌握一切重要货源的情况下,通过使私营商业执行经销 代销业务的方式向国家资本主义商业转变。1955年下半年,不少大中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 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趋势。11月,中共中央召集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负责人会议,加 强了对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领导。这时,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兴起,最后地断绝了资本主义和农 村的联系,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条件已经成熟。全行业公私合营,是国家资本 主义的最高形式,是使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步骤。
技术,便于进行农业的技术改革和基本建设,因而可能有效地逐步扩大农业的再生产。第四, 由于能够更多地节约劳动的时间和更多地节约出劳动力,所以能够更好地发展副业的生产事 业,并从而加强农民的经济地位。第五,由于实行一定的按劳分配制度,所以能够大大地鼓 励农民对于劳动和学习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六,农业生产合作社能够有力量保证贫农 和中农的团结,因而也就能够更有效地与农村中的资本主义活动和贫富分化的现象作斗争。 第七,农业生产合作社能够逐步地进行有计划的生产,因而也就能够在供、产、销方面更容 易地和国营的社会主义经济相结合,而便于逐步地纳入国家经济计划的轨道。在当时情况下, 初级农业合作社,在一些主要农作物的每亩产量上,比个体农民有所增加。据12个产稻谷 的主要省份统计,每亩稻谷多产10%;据9个产小麦的主要省份统计,每亩小麦多产7%; 据8个产大豆的主要省份统计,每亩大豆多产19%;据9个产棉花的主要省份统计,每亩棉 花多产26%。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任务:
(生产资料私有制
公有制)
农业合作社
手工业合作社
公私合营
①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 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 ②但分散经营使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 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1953~1956年底
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 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 走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 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赎买政策
我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 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的是赎买政 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 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 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 会主义改革的创举。
1956年北京人民庆祝公私合营.
天津盛锡福帽厂实行公私合营
上海部分工商业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天津 青年资 本家宣 誓积极 接受社 会主义 改造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 向毛泽东送喜报。
同仁堂的公私合营
同仁堂的商标
同仁堂的新貌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 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 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 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 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 初步阶段。
报名参加合作社。
1956年,毛泽东在看农民 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百分之90以上的 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 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三大改造的内容和重大历史意义

三大改造的内容和重大历史意义

三大改造的内容和重大历史意义三大改造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本文是本站小编精心收集的三大改造的意义,仅供参考!三大改造的内容和重大历史意义内容1、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2、①对个体农业、手工业通过走合作化道路的形式变私有制为公有制;②实施“赎买政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逐步变私有制为公有制.3、这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意义:1、标志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系形成;2、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3、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三大改造的内容和重大历史意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国家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因为它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但资本主义工商业又存在着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出现了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

为了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果断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中央统战部的调查,起草了《关于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意见》。

9月,毛泽东同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座谈,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道路。

10月,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大会传达了中共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

5课三大改造

5课三大改造
改造 (生产资料私有制 1、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 公有制

2、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 实行
赎买政策。逐步发展企业的 公 私合营。
4、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 1956年底 5、三大改造完成的重要意义: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 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 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在轰轰烈 烈地进行。这是某村在大会上选 出的模范生产小组
手工业的改造

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 我国对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似,主要采取 合作社的方法把个体所有制逐步改造成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到里1956年底, 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 产合作社。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
阅读本课并完成练习
1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政策是什么? 赎买政策 2、三大改造完成于哪一年?改造中存 在什么缺点? 1956年底
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
3、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 志是___。从此,我国进入___阶段。
三大改造的完成 社会主义初级
知识盘点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任务:
3、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
A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官僚资本 B农业具体化

C手工业合作化
D对资本家的资本实行赎买政策
4、国家对手工业的改造方式和下列哪个部门相似 ( ) A 畜牧业 B 农业 C银行业 D资本主义工商业
巩固练习

5、选择题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
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 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 性胜利。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 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
当代对三大改造的反思
• 随着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全国只有 国营和集体经济两种形式,商品经济也就全面变成 了产品经济,只剩下一个不完全的更让人消费品市 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二十多年,严重阻碍了我 国经济的发展。
同仁堂的公私合营
同仁堂是我国著名的名牌老店,创办于 1669年,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价实 而闻名好内外。新中国成立后,同仁堂一直受到 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业务有了很大的发展。 1954年,为了贯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 北京市地方工业局选择同仁堂 作为接受公私合营 的示范企业。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以大局为重, 顺应历史潮流,带头实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 的高度赞扬。公私合营后,同仁堂在生产、销售 规模和开发新药等方面都有进一步的发展,成为 我国最著名的医药企业之一。
•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统一指令性的计划,财政统收 统支,产品统销统购,物质统一调拨,劳动力统一 分配,工资物价统一管理的高度集中地经济体制。
• 埋没了一批人才。 • 为1958年“大跃进”的出现留下了隐患。
向合作化的要求 • 3 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
销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 4 当时国际形势有利于向社会主义过渡。
1954年
公私合营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 合营的高潮. 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为什么资本家会和平的接受改造?
• 1 资产阶级的性质 • 2 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 • 3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

能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原因:
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其次,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 线的关系。
再次,我国已经有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 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 在政治、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 最后,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工人 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
农 业 生 产 合 作 社
穷棒子精神
1952年秋,河北遵化王国范领导的合作社,23户 贫农,全社仅有一只驴,入社三条腿,还有一条腿是 别社的,农民家里是一穷二白,生产资料极为缺乏, 人们称这个社是“穷棒子社”但就是这么一个穷棒子 社,不依靠政府的财政,依靠自己的劳动,去离该村 35里的深山打柴,1952年冬季到1953年春季共打了400 多元的柴,帮助一些困难户解决了生活问题,还为社 里添置了1头牛,一只驴,30只羊,一辆铁轮车,还有 一些生产资料。到了1953年冬季,社里又添置了1头骡 子,5头牛,2只驴,65只羊,12只猪,1辆铁轮车,还 有喷雾器等生产工具。毛泽东听说后,豪情满怀地说: “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难道6万万穷棒子, 不能在几十年内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 穷棒子精神 的又富又强的国家吗?
青年资本家宣誓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 向毛泽东送喜报。
同仁堂的公私合营
全鸭席
总结
三 大 改 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 义工 商业 利用、限制、改造 公私合营 合作社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基 本 确 立
公有制
私有制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 2、会议通过了哪一部法律? 3、这部法律的内容有哪些呢?
无数年的土地梦终于实现了!!!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

新中国的三大改造自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我国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但在经济上,我国经济仍然以资本主义经济为主。

随着土地改革的成功,国内的主要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于是,我国决定进行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叫农业合作化运动。

土地改革后的中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中农化”。

在老解放区,由于种种原因又出现了土地买卖和两级分化的现象。

这些现象的出现极大影响了农村的发展与进步,于是从1951年12月开始,党和政府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全国范围内,在农村开展互助活动,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希望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理论和实践。

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

中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土改之后的农村,集体化的农业合作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的发展。

但是由于国家领导人的冒进,在政策上加速合作社的发展,于是在合作化运动高潮形势的推动下,各地不顾实际条件是否成熟都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侵犯了富裕中农的实际利益,引起了他们很大的抵触情绪。

同时,由于实行集体经济的原因,农村中又出现投机取巧、积极性不足的情况,又极力影响了农村的发展。

而对于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也是实行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改造采取合作化的形式和逐步过渡的步骤,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实行生产合作社,目的是帮助他们发展生产,解放生产力,发挥他们固有的生产经营灵活、产品多种多样、能够适应人民不同需要和市场千变万化的需要的优点,帮助他们克服规模细小、资金短缺、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及封建保守、行会观念、生产盲目、自发倾向等弱点,改变旧中国小生产被压迫、受剥削和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问题:
答案:
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相关阅读】
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国家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有必须的发展,因为它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但资本主义工商业又存在着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出现了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

为了把原先落后、混乱、畸形发展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果断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中央统战部的调查,起草了《关于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意见》。

9月,毛泽东同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座谈,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道路。

10月,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大会传达了中共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到1954年底,主要的大型私营工业企业多数已经透过公私合营的方式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

在商业方面,则在国家掌握一切重要货源的状况下,透过使私营商业执行经销代销业务的方式向国家资本主义商业转变。

1955年下半年,不少大中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全
行业公私合营的趋势。

11月,中共中央召集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负责人会议,加强了对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领导。

这时,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兴起,最后地断绝了资本主义和农村的联系,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条件已经成熟。

全行业公私合营,是国家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是使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有决定好处的重大步骤。

1956年1月10日,北京首先宣布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之后,上海、
天津、广州、武汉、西安、重庆、沈阳等大城市以及50多个中等城市相继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在1956年的第一季度末,全国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私营工业已到达99%,私营商业到达85%,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出一系列指示,对民族工商业者的选举权、工作和生活作了充分保障,使民族工商业者在不太勉强的状况下理解社会主义,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中,也存在着过急过快和过粗的问题。

同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还顺利地开展和完成了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

的胜利完成,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