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菜的制作教案
初中生物泡菜实验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泡菜实验教案设计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泡菜的制作过程,了解泡菜发酵的原理。
实验材料:白萝卜、胡萝卜、淀粉、盐、辣椒粉、姜、大蒜、糖、醋、密封瓶、空瓶、一
次性手套、实验台布、刀、切菜板、搅拌勺、宽口漏斗、量杯、酱油勺、红茶袋。
实验步骤:
1. 准备材料:洗净白萝卜和胡萝卜,切成细条状,备用。
2. 制作腌料:将淀粉、盐、辣椒粉、姜、大蒜、糖、醋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备用。
3. 将白萝卜和胡萝卜均匀分布在密封瓶中,倒入腌料,将瓶口用保鲜膜密封。
4. 放置在室温下24小时,观察泡菜的发酵过程。
5. 实验结束后,用一次性手套将泡菜取出并分装到空瓶中。
实验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在腌制过程中,泡菜的味道由初期的酸辣逐渐变为鲜美可口,这是由盐和糖的腌制作用以及发酵过程中细菌的作用所导致的。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
解了泡菜的制作过程,同时也认识到了发酵在食品加工中的重要性。
实验延伸:学生可以尝试不同配料和不同比例的调味料,观察不同条件下泡菜发酵的情况,探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
注意事项:实验中使用刀具时要小心操作,注意保持实验台面整洁,并在实验结束后及时
清洁干净各种工具材料。
《制作泡菜》教案

温度 影响。
3、发酵操作
3.1 泡菜坛的选择标准是 引起蔬菜腐烂。
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好,否则容易
3.2 腌制时要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 〖思考 3〗导致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 10天后亚硝酸盐含量开始降低。
。
〖思考 1〗含抗生素牛奶不能生产酸奶的原因是抗生素杀死乳酸菌。
2、实验设计 2.1泡菜的制作 ①将新鲜蔬菜预先处理成条状或片状。
②泡菜盐水按清水和盐为 4∶ 1质量比配制煮沸冷却备用。
③预处理的新鲜蔬菜装至半坛时放入
蒜瓣、生姜、香辛料 等佐料, 并继续装至八成满。
④倒入配制好的盐水,使盐水 浸没全部菜料 。 ⑤盖上泡菜坛盖子,并用 水 密封发酵。发酵时间受到 〖思考 2〗泡菜坛内的 “白膜 ”是怎样形成的?
《制作泡菜》教案
★课题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的原理 (二 )过程与方法 乳酸菌发酵与细胞呼吸的联系;测定亚硝酸盐时的化学操作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劳动人民在时间中利用微生物进行泡菜制作的技能;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 定,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维护身体健康
★课题重点
制作泡菜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泡菜不但味美,而且还可以提高人的食欲。泡菜是怎样制作的?
(二 )进行新课
1、基础知识 1.1 制作泡菜所用微生物是乳酸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降糖分 解为乳酸。
1.2 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生产酸奶的是乳酸杆菌
如何制作泡菜高中生物教案

如何制作泡菜高中生物教案
实验目标: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泡菜发酵的原理和过程。
实验材料:
白菜、盐、蒜、姜、辣椒、糖、酱油、灭菌玻璃罐、搅拌勺、保鲜膜。
实验步骤:
1. 将白菜洗净切成小块,放入盆中,加入适量的盐搅拌均匀,腌制30分钟。
2. 在另一个容器中,将蒜、姜、辣椒切碎,加入适量的糖、酱油调成调味料。
3. 将腌制好的白菜捞出,稍微挤掉多余的水分,与调味料混合均匀。
4. 将混合好的白菜放入灭菌玻璃罐中,用搅拌勺压实。
5. 将玻璃罐口覆盖保鲜膜,放置在阴凉通风处,每天搅拌一次,观察泡菜的发酵过程。
实验结果:
1. 随着时间的推移,泡菜会逐渐发酵产生气泡,表面也会有一层泡沫。
2. 泡菜的味道会变得酸、辛,泡菜变得更加香脆可口。
实验讨论:
1. 泡菜的发酵过程中,细菌会分解白菜中的碳水化合物,产生有机酸和气体。
2. 泡菜中的有机酸有助于消化吸收,增进食欲,对身体有益。
3. 在发酵的过程中,泡菜中的维生素、蛋白质也会发生变化,增加其营养价值。
实验延伸:
1. 可以尝试用不同的调味料制作泡菜,观察其味道和质地的差异。
2. 可以设计不同的条件下进行泡菜制作实验,比如温度、湿度等因素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劳动课教案泡菜

劳动课教案泡菜教案标题:劳动课教案-制作泡菜教案目标:1. 学生了解泡菜的制作过程和相关知识。
2. 学生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学生了解食物的保存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1. 泡菜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2. 学生动手实践制作泡菜的能力。
3. 学生了解食物保存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泡菜的发酵过程和原理。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泡菜制作所需材料:白菜、盐、辣椒粉、葱、姜、蒜等。
2. 制作泡菜的工具:刀、切菜板、容器等。
3. 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引入泡菜的概念,让学生分享对泡菜的了解和喜好。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泡菜能够保存得很久而不变质?Step 2: 知识讲解(10分钟)1. 通过PPT或黑板,简要介绍泡菜的历史和发酵原理。
2. 解释泡菜的制作过程和所需材料。
Step 3: 实践操作(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份材料。
2. 指导学生正确地切割白菜,并加入适量的盐搅拌均匀。
3. 学生根据个人口味,添加适量的辣椒粉、葱、姜、蒜等。
4. 将调制好的泡菜放入容器中,用力压实。
5. 将容器密封,放置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发酵。
Step 4: 总结讨论(10分钟)1. 学生观察和记录泡菜的发酵过程。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泡菜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气泡?Step 5: 拓展延伸(5分钟)1. 让学生思考其他食物的保存方法,如腌制、晒干等。
2. 学生可以自行搜索了解其他传统食物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教学反思:1. 在实践操作环节,需要确保学生正确使用刀具,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对于制作泡菜的发酵过程和原理,可以适当增加案例或实验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让他们亲身体验制作过程。
高中生物选修一泡菜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一泡菜教案主题:探究泡菜的发酵过程教学目标:1. 了解泡菜的历史背景及制作方法;2. 理解泡菜发酵的原理;3. 能够描述泡菜的发酵过程;4. 学会制作简单的泡菜。
教学重点:1. 泡菜的制作方法;2. 泡菜发酵的原理。
教学难点:1. 泡菜发酵过程中细菌的作用;2. 控制泡菜发酵过程中温度、时间等因素。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泡菜制作材料:白萝卜、胡萝卜、盐、辣椒粉等;3. 实验器材:密封容器、温度计等。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介绍泡菜的历史背景及在韩国文化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泡菜的兴趣。
二、讲解泡菜的制作方法(10分钟)1. 简要介绍泡菜的制作原料和步骤;2. 说明泡菜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三、介绍泡菜发酵的原理(15分钟)1. 讲解泡菜发酵的原理及细菌的作用;2. 分析泡菜发酵过程中温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四、实验操作(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泡菜制作实验;2.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的卫生和安全。
五、总结与讨论(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泡菜;2. 学生讨论泡菜发酵过程中的问题和体会。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在家中制作一份泡菜,并写下制作过程和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泡菜的历史和制作方法,还深入探讨了泡菜发酵的原理。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对泡菜的发酵过程有了更直观的理解,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需要重点解释泡菜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作用,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泡菜的发酵过程。
初中生物泡菜实验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泡菜实验教案设计一、实验目的:1. 了解泡菜的制作过程和发酵原理。
2. 掌握发酵的条件和发酵物质的作用。
3. 观察泡菜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探究发酵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材料:黄瓜、盐、生姜、大蒜、辣椒、糖、盐水、密封玻璃瓶。
三、实验步骤:1. 准备泡菜所需材料并清洗干净。
2. 将黄瓜切成薄片或条状。
3. 在另一个容器中将盐、糖、辣椒粉混合成泡菜调味料。
4. 将辣椒粉、生姜和大蒜加入泡菜调味料中,拌匀。
5. 将黄瓜放入密封玻璃瓶中,倒入盐水,再加入泡菜调味料。
6. 将玻璃瓶密封,放置在阴凉通风处进行发酵。
7. 每天观察泡菜的变化,记录泡菜表面的气泡和气味。
8. 观察泡菜的变化和口感,尝试泡菜的不同发酵时间和温度。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制作泡菜时要注意卫生,工具和容器要清洗干净。
2. 在发酵过程中,要密封玻璃瓶,避免细菌的污染。
3. 实验操作要注意安全,刀具使用要小心,防止伤到手指。
4. 发酵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的发酵条件。
五、实验结果:1. 观察泡菜发酵的过程,记录泡菜的外观和气味变化。
2. 比较不同条件下制作的泡菜的差异,总结发酵影响因素和发酵原理。
六、实验延伸:1. 尝试用不同的调味料和配料制作泡菜,比较不同口味的泡菜。
2. 观察其他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了解不同的发酵原理和条件。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掌握泡菜的制作方法和发酵原理,了解发酵的影响因素和作用,培养科学实验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希望学生在实验中能够动手操作,积极思考,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泡菜制作生物初中教案

泡菜制作生物初中教案课程类型:生物实验课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泡菜制作的原理和过程。
2. 掌握微生物发酵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泡菜制作的原理和过程。
2. 微生物发酵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泡菜制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玻璃棒、漏斗、烧杯、称量器、量筒等。
2. 实验材料:新鲜白菜、盐、白酒、辣椒等。
3. 实验试剂:无菌水、氢氧化钠溶液、硫酸溶液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吃到各种发酵食品,比如酸奶、豆腐等,那么你们知道发酵是如何发生的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微生物可以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质,产生酸、气体等物质,从而改变食品的味道、口感等。
二、讲解泡菜制作的原理和过程(10分钟)1. 教师讲解泡菜制作的原理:白菜在盐水中发酵,产生乳酸菌,乳酸菌分解白菜中的糖分,产生乳酸,从而使白菜具有酸味。
2. 教师讲解泡菜制作的过程:准备白菜、盐、白酒等材料,将白菜切成块状,加入盐水中浸泡,加入白酒进行发酵。
三、学生分组实验,制作泡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材料。
2. 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泡菜制作实验。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四、实验结果观察和分析(10分钟)1.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记录泡菜的变化过程。
2. 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学生总结泡菜制作的过程和原理。
2. 教师提出问题:除了泡菜,还有哪些食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制作的?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了泡菜制作的原理和过程,掌握了微生物发酵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分组合作,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初中制作泡菜的教案

初中制作泡菜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泡菜的制作原理和过程;2. 学会制作泡菜的基本方法;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重点:1. 泡菜的制作原理;2. 泡菜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1. 泡菜的发酵过程;2. 泡菜的保存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准备制作泡菜的原料和工具;2. 提前让学生了解泡菜的制作原理和过程;3. 准备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泡菜的制作原理和过程;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发酵来制作泡菜。
二、制作泡菜的准备工作(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准备制作泡菜所需的原料和工具;2. 引导学生了解各种原料的作用和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
三、制作泡菜的过程(10分钟)1. 让学生按照指定的步骤进行泡菜的制作;2.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泡菜的制作过程;3. 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泡菜的发酵过程(5分钟)1. 让学生了解泡菜的发酵过程;2.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泡菜的发酵过程;3. 解答学生在发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泡菜的保存方法(5分钟)1. 让学生了解泡菜的保存方法;2.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保存方法;3. 解答学生在保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制作泡菜的过程和经验;2. 引导学生反思制作泡菜的注意事项;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尝试制作不同种类的泡菜;2. 引导学生研究不同种类的泡菜的制作方法和特点;3. 组织学生进行泡菜的品鉴活动。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泡菜的制作和发酵过程,解答学生的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提醒学生注意制作过程中的卫生和操作规范。
在教学延伸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3 制作泡菜并检验亚硝酸盐含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的原理。
能力目标:掌握制作泡菜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食品安全,注重身体健康。
【教学重点】制作泡菜
【教学难点】泡菜制作流程中防止杂菌污染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课题背景入手,介绍泡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腌制食品,它鲜嫩清脆,可以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与吸收。
但是泡菜含亚硝酸盐具有致癌作用危害身体健康,所以腌制食品少吃,多吃新鲜蔬菜。
展示几张诱人可口的泡菜照片,激发学生的兴趣,询问泡菜是怎样腌制的呢?
引入课题:泡菜的制作
【展示学习目标】
了解乳酸菌发酵的原理;掌握泡菜的制作方法。
【讲解新课】
阅读“乳酸菌发酵”,完成基础知识学习。
首先介绍泡菜制作主要参与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从细胞结构、繁殖方式、代谢类型、用途、分布等几个方面介绍。
思考题:1.你能说出乳酸菌与酵母菌不同吗?
2.含有抗生素的牛奶能不能发酵成酸奶?为什么?
过渡句:同学们,你们吃过的泡菜都有哪些呀?
泡菜的材料:各种蔬菜均可,一般用红萝卜、姜、柿子椒、豇豆、芹菜等;白酒,冰糖,泡菜盐以及其他调味品。
泡菜坛的选择: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好。
介绍泡菜坛优劣的检验方法,也可以选择玻璃材质的。
制作过程:(1)原料处理:新鲜,洗净,晾干,切条或片状。
(2)盐水配制: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1,选择井水或泉水,将盐水煮沸冷却。
询问:煮沸何目的?冷却何目的?
(3)装坛:泡菜坛洗净,并用热水洗坛内壁两次;蔬菜混合均匀,装入泡菜坛内,装至半坛时放入蒜瓣、生姜及其他香辛料,继续装至八成满,再慢慢注入配好的盐水,使盐水没过全部菜料,盖好坛盖。
如果加一些已经腌制过的泡菜汁更好,相当于接种已经扩增的发酵菌,可减少腌制时间。
(4)封坛发酵: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何目的?要注意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并保持洁净。
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
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
从乳酸的含量、泡菜的风味品质来看,在初期发酵的末期和中期发酵阶段,泡菜的乳酸含量为0.4%~0.8%,风味品质最好,腌制1周左右即可开坛食用。
也可随时加入新鲜蔬菜,不断取用。
思考题:1.加入白酒有什么作用?
2.用水封闭坛口起什么作用?不封闭有什么结果?
3.为什么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怎么形成的?
4.为什么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新鲜蔬菜,不吃存放时间过长、变质的蔬菜?
【课堂小结】小结泡菜的制作过程
强调注意事项:1.整个过程不能有油;2.整个过程尽量不要有生水,包括以后夹菜筷子也尽量不要沾生水;3.盐要用腌制盐;4.坛子要放在
阴凉干燥处。
5.注意坛子的密封,盖子要盖好,坛沿里要加适量水,最好加纯净水。
【课堂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介绍的内容为日常生活中人们喜爱的泡菜食品,引入主题,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维护身体健康。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自己喜欢的泡菜,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从而顺利进入本课题的研究。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层层设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并且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助等形式得出答案。
但是限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本实验可能无法在短期内使学生获得形象的认识。
重庆市潼南第一中学校
黄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