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苏幕遮草》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
《苏幕遮》课后题

第二,这两句词炼字的功夫了得!“一一” 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 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简单的一个 “风”字,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 摇动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出来了。“举” 字是最为人所称道的,它把荷茎修长挺拔、 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风” 造成左右摇摆的力,“举”代表向上的力, 荷在风中“举”,具有动感,尤见精神。
苏幕遮测试题及答案

苏幕遮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苏幕遮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歌?A. 五言绝句B. 七言律诗C. 词D. 曲答案:C2. 下列哪一项不是苏幕遮的特点?A. 双调B. 长短句C. 押韵D. 无韵答案:D3. 苏幕遮的词牌名来源于何处?A. 地名B. 人名C. 物名D. 事件答案:A4. 苏幕遮的词牌名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 苏轼B. 苏武C. 苏秦D. 苏小小答案:B5. 苏幕遮的词格律是怎样的?A. 五言八句B. 七言八句C. 长短句D. 五言四句答案:C二、填空题6. 苏幕遮的词格律特点是______,______。
答案:双调,长短句7. 苏幕遮的词牌名与历史人物______有关。
答案:苏武8. 苏幕遮的词牌名来源于______。
答案:地名9. 苏幕遮的词牌名与______无关。
答案:事件10. 苏幕遮的词格律中,______和______是其主要特点。
答案:押韵,长短句三、简答题11. 请简述苏幕遮的词牌名的由来。
答案:苏幕遮的词牌名来源于苏武牧羊的故事,苏武是西汉时期的一位使者,因出使匈奴而被囚禁,他在异国他乡牧羊十九年,始终不屈不挠,最终得以返回汉朝。
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坚贞不屈,将他的名字用作了词牌名。
12. 请列举苏幕遮的几首著名作品,并简述其作者。
答案:苏幕遮的著名作品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
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李清照是南宋著名女词人。
四、论述题13. 论述苏幕遮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苏幕遮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词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影响。
它以其双调和长短句的特点,展现了词的韵律美和节奏感,为词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形式和内容。
苏幕遮的创作手法多样,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婉约词,也有表达壮志豪情的豪放词,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词的艺术表现力。
周邦彦《苏幕遮》宋词赏析最新8篇

周邦彦《苏幕遮》宋词赏析最新8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吧,诗句一般饱含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你知道什么样的诗句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8篇周邦彦《苏幕遮》宋词赏析,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是清真词中少数的例外。
词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引入故乡归梦,表达思乡之情,意思比较单纯。
上阕先写室内燎香消暑,继写屋檐鸟雀呼晴,再写室外风荷摇摆,词境活泼清新,结构意脉连贯自然,视点变换极具层次。
词中对荷花的传神描写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写荷之绝唱。
下阕再由眼前五月水面清圆,风荷凌举的景象联想到相似的故乡吴门的五月的风物,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相思之情淋漓尽致。
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段落极为分明。
一起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副清凉剂,两句写境静心也静。
三、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
“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叶上”句,清新而又美丽。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则动态可掬。
这三句,实是交互句法,配合得极为巧妙,而又音响动人。
大意是:清圆的荷叶,叶面上还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阳下逐渐地干了,一阵风来,荷叶儿一团团地舞动起来。
这像是电影的镜头一样,有时间性的景致,体现出荷叶的圆与青翠。
词句炼一“举”字,全词站立了起来,动景如生,描绘出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美与荷花的茎的力度美。
这几句构成了一幅恬淡、清丽的美景这样,再看“燎沉香,消溽暑”的时间,则该是一天的事,而从“鸟雀呼晴”起,则是晨光初兴的景物,然后再从屋边推到室外,荷塘一片新晴景色。
再看首二句,时间该是拖长了,夏日如年,以香消之,寂静可知,意义丰富而含蓄,为下阕久客思乡伏了一笔。
2018高考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5课含解析

2018高考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5课含解析第三单元第15课苏幕遮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燎原(liáo)禅让(shàn)湍急(tuān)歃血(shà)B.追溯(sù)溽暑(rǔ)混淆(xiáo)垂涎(xián)C.绦虫(tāo)赡养(shàn)偷窥(kuī)吮吸(shǔn)D.吁叹(xū)乳臭(xiù)徇私(xùn)舟楫(jí)【答案】B【解析】“溽”应读rù。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星宿溽暑拖沓袒护B.请贴厮杀宿舍燎原C.曲解欠收诬告忤逆D.销脏元霄臆造圆润【答案】A【解析】B项,“请贴”应为“请帖”。
C项,“欠收”应为“歉收”。
D项,“销脏”应为“销赃”,“元霄”应为“元宵”。
3.下列对《苏幕遮》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作者寄居长安时因思乡而作的。
B.这首词以写荷花为焦点,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将一个活泼清远的词境呈现在读者面前。
C.这首词下阕直抒胸臆,写出了家人对作者的思念。
D.作者面对着象征江南钱塘风色的荷花,勾起了自己对故乡、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答案】C4.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燎沉香,消溽暑溽:湿润、潮湿B.侵晓窥檐语侵晓:快天亮之时C.一一风荷举举:举起D.梦入芙蓉浦芙蓉浦:芙蓉镇的水【答案】D【解析】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
5.下面这些诗句里的荷花,你最喜欢哪一种?请说说理由,不超过60字。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答案】示例一我喜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的荷花。
因为走进这样的世界,绝对是一种视觉享受。
示例二我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的荷花,因为它不被外界的污浊所玷辱,勇于坚持自我。
苏幕遮高考试题及答案

苏幕遮高考试题及答案【正文】一、语文部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章内容略)1.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文章的背景是什么?(2)文章的主题是什么?(3)文章中提到的儿童故事书主要用于什么目的?(4)文章最后一个段落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2. 简答题:(1)简要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你对作者的观点有何看法?(3)文章中提到的“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指的是什么?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3. 请从文章中选择一段喜欢的语句,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达,并阐述为什么你喜欢这句话。
二、数学部分1. 解决下列数学题:(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5cm和8cm,夹角为60°,求第三边的长。
(2)若x是一个整数且满足方程2x - 7 = 5x + 1,请求解x的值。
(3)某球场一共有360个座位,其中A区比B区多60个座位,B 区比C区多80个座位,则A、B、C三个区域的座位数分别为多少?2. 已知函数$f(x)=2x^3-5x^2+3x+7$,求解下列问题:(1)求函数$f(x)$的导函数。
(2)求出函数$f(x)$的极值点及极值。
(3)画出函数$f(x)$的图像,并标注出极值点。
三、英语部分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短文内容略)1. 根据短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主人公为什么喜欢阅读?(3)主人公最后从书中学到了什么?2.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3. 从短文中找出一句你认为有意义的句子,用英语和自己的话重新表达,并解释你为什么觉得这句话有意义。
四、物理部分1. 用150个字以内的篇幅简要解释下面的物理概念:(1)对流(2)全反射(3)电磁波2. 选择题:(1)下列哪个材料是导体?A. 木材B. 玻璃C. 铝D. 橡胶(2)白炽灯和LED灯一样都是通过发光的方式照亮周围环境,但它们的发光原理不同。
下面哪个说法正确?A. 白炽灯通过电流使灯丝发热,产生可见光。
高中语文2019-2020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15课苏幕遮课后课时作业含解析中国古代诗歌[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语文2019-2020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15课苏幕遮课后课时作业含解析中国古代诗歌[新人教版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474a30b8e009581b6bd9eb65.png)
苏幕遮一、练基础1.下列对《苏慕遮》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先描写室内活动燎香消暑,继写词人听到鸟雀在屋檐下欢快的叫声,再写词人走到室外,看风荷摇摆的美景,词境活泼清新,结构意脉连贯自然,视点变换极具层次。
B.“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呼”字表现出小鸟在骤雨初晴后欢快的叫声和呼朋引伴的情态;“窥”字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
C.“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寥寥几笔,写尽荷的摇曳多姿和神清骨秀。
尤其是“举”字炼字精妙,将荷亭亭玉立的姿态、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D.下片虚实结合,“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实写自己客居异乡的境况;“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虚写自己的梦境,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答案 B解析B项,没有比喻,且“呼”并非描摹小鸟呼朋引伴的情态,“呼晴”是鸟雀在窗外欢呼着,庆祝天气由雨转晴。
二、练模拟2.(2019·江西省景德镇一中高二上期末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①杜甫幕府秋风日夜清,澹云疏雨过高城。
叶心朱实看时落,阶面青苔先自生。
复有楼台衔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
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②吾兼吏隐③名。
[注] ①本诗写于广德二年(764)。
严武在担任剑南节度使时,保举杜甫为节度使参谋,在幕府当值。
②肯信:肯否相信。
③吏隐:郑钦吏隐于蚁陂之阳,杨德周曰:“晋山涛,吏非吏,隐非隐。
公在幕府为吏,归草堂为隐,兼有其名也。
”(《汝南先贤传》)(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住诗题“院中晚晴”,写锦官城内秋雨初霁,幕府院中风清气爽,渲染了清新自然而又雅静的气氛。
B.颔联写院内晴后的景象,秋风吹,朱实落,青苔在疏落的秋雨过后更加青绿。
看似纯为写景,实则借景抒情。
C.颈联为远眺之景,楼台地势高耸而暮色渐起,响亮的钟鼓之声从远处传来。
采用了动静结合和远近结合的艺术手法。
梅尧臣《苏幕遮-露堤平》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梅尧臣《苏幕遮-露堤平》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苏幕遮-露堤平》露堤平,烟墅杳。
①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独有庾郎年最少。
②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③接长亭,迷远道。
④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⑤落尽梨花春又了。
⑥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释】①墅(shu署):别馆,供游乐休息的园林房屋。
②庾郎:即庾信,梁代文士,使魏被留,被迫仕于北朝。
这里借指一般离乡宦游的才子。
③窣(su苏):拂地。
春袍:即青袍,青色的章服,为宋时八、九品官员所著官服。
庾信《哀江南赋》:“青袍如草,白马如练。
”④亭:大道上供行人休息停留的地方。
此句典出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⑤堪怨句: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⑥梨花句:语出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
【译文】平直的大堤上布满沾着露水的野草,烟雾笼罩着的别墅朦胧而缥缈。
萋萋芳草卷地而来芜杂而深碧,凌晨的江天雨过初晴澄鲜而美好。
年轻的官员身穿拂地的青袍,那颜色与嫩绿的小草正相映照。
芳草连接着一个又一个的驿亭,渐渐地淹没了远去的官道。
可恨那游宦在外的公子王孙,竟把回家的日期早早忘掉。
眼见得满树的梨花凋谢净尽,春天的脚步匆忙而静悄。
满地里都是黄昏的夕照,四处的翠绿随着烟雾一同衰老。
【集评】宋·吴曾:“梅圣俞在欧阳公座,有以林逋《草》词‘金谷年年,乱生青草谁为主’为美者,圣俞因别为《苏幕遮》一阕。
欧公击节赏之”。
(《能改斋漫录》卷十七)清·沈雄:“梅圣俞有《苏幕遮》咏草词,与六一词咏草一首同妙”。
(《古今词话》)清·许昂霄:“前结用‘嫩色’,后结用‘翠色’,犯重。
”(《词综偶评》)【赏析】这首词咏春草,但是并不沾滞于物,而是写了与春草有关的两种人生内容。
一是身著青袍的年轻官员的得意,一是独守闺中的年轻思妇的失意,二者正好构成一对因果关系。
正因为咏物而不沾带于物,亦物亦人,这首词的意境显得很浑融,不见什么斧凿的痕迹。
《苏幕遮》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苏幕遮》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苏幕遮》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原文:苏幕遮·燎沈香周邦彦燎沈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苏幕遮·燎沈香字词解释:⑴燎(liáo):细焚。
⑵沈香:沈,现写作沉。
沈(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置水中则下沉,故又名沉水香,其香味可辟恶气。
⑶溽(rù)暑: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
沈约《休沐寄怀》诗:“临池清溽暑,开幌望高秋。
”溽,湿润潮湿。
⑷呼晴:唤晴。
旧有鸟鸣可占晴雨之说。
⑸侵晓:拂晓。
侵,渐近。
⑹宿雨:隔夜的雨。
⑺清圆:清润圆正。
⑻一一风荷举:意味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举,擎起。
司空图《王官二首》诗:“风荷似醉和花舞,沙鸟无情伴客闲。
”⑼吴门:古吴县城亦称吴门,即今之江苏苏州,此处以吴门泛指吴越一带。
作者是钱塘人,钱塘古属吴郡,故称之。
⑽久作长安旅:长年旅居在京城。
长安,借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旅:客居。
⑾楫(jí):划船用具,短桨。
⑿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
有溪涧可通的荷花塘。
词中指杭州西湖。
唐张宗昌《太平公主山亭侍宴》诗:“折桂芙蓉浦,吹萧明月湾。
” 浦,水湾、河流。
芙蓉,又叫“芙蕖”,荷花的别称。
苏幕遮·燎沈香翻译: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
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拂晓时分鸟儿东张西望的在屋檐下的“言语”。
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长久地客居长安。
五月,我故乡的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一叶扁舟,在我的梦中来到了过去的杭州西湖荷花塘。
苏幕遮·燎沈香阅读答案:试题:(1)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联系上下片的意象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炼字工夫了得,你认为哪个词用得最好,请简要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尧臣《苏幕遮|草》鉴赏试题答案及赏
析
梅尧臣《苏幕遮|草》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
苏幕遮|草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
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独有庾
郎年最少。
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
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
花春又了。
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1)这首词“翠色和烟老”中的“老”字用得极妙,请分析其妙在何处。
(2)宋代沈义父云:“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
”(《乐府指迷》)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将春草写得形神兼备。
试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并指出作者
借咏草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
(1)“老”字与上片的“嫩”字遥相呼应,在春草由“嫩”变“老”之中,暗寓伤春之意,而这恰好是词
人嗟老、倦游心情的真实写照。
(2)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用环境、形象、神态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兼备。
词的上片以绮
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
草有情却落入苍凉之境。
通过上下片的对照,抒发了作
者惜草、惜春的情怀,寄寓了个人的身世之感。
作品鉴赏
宋沈义父云:“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
”(《乐府指迷》)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用环境、形象、神态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俱备。
词中,上片以绮丽
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草
有情,却反落入苍凉之境。
上片起首两句写长堤上绿草平整、露光闪烁;远处
的别墅如烟绿草掩映下若隐若现。
接下来一句总写芳草
萋萋。
“雨后江天晓”,是用特定的最佳环境来点染春
草的精神,通过雨后万物澄澈、江天开阔的明媚物象,
活画出浓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为下文“少年”的出
场作铺垫。
“独有庾郎年最少”三句,由物及人,由景
入意。
“庾郎”本指庾信。
庾信是南朝梁代文士,使魏
被留,被迫仕于北朝。
庾信留魏时已经四十二岁,当然
不能算“年最少”,但他得名甚早,“年十五,侍梁东
宫讲读”(《庾开府集序》)。
这里借指一般离乡宦游的才子。
“窣地春袍”,指踏上仕途,穿起拂地的青色章服。
宋代六、七品服绿,八、九品服青。
刚释褐入仕的
年轻官员,一般都是穿青袍。
春袍、青袍,实为一物,
用这里主要是形容宦游少年的英俊风貌。
“嫩色宜相
照”,指嫩绿的草色与袍色互相辉映,显得十分相宜。
以上,作者描摹出春草的芊绵可爱,用遍地春草映衬出
臣游少年的春风得意。
词的下片转而抒写宦游少年春尽思归的情怀。
过片
二句化用李白《菩萨蛮》词末二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之意。
接下来两句,词人流露出对宦海浮沉的厌倦,用自怨自艾的语调表达了强烈的归思。
“落尽梨花
春又了”,化用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诗句:“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
”以自然界春色
的匆匆归去,暗示自己仕途上的春天正消逝。
结拍两句
渲染了残春的迟暮景象。
“老”字与上片“嫩”字遥相呼应。
于春草的由“嫩”变“老”之中,暗寓伤春之意,而这也正好是词
人嗟老、倦游心情的深刻写照。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七云:“梅圣俞欧阳公座,有以林逋词‘金谷年年,
乱生春色准为主’为美者,圣俞因别为《苏幕遮》一阕云云。
欧公击节赏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