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青藏地区》教案一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标 知识⽬标: 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积、⼈⼝和民族等基本情况。

2、了解青藏地区的⼭脉、盆地、河流、湖泊的分布。

3、了解青藏地区的公路和青藏铁路的分布。

4、了解青藏地区的农牧业⽣产特点及主要农作物和牲畜。

5、了解青藏地区交通条件的变化及青藏铁路的修建。

6、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法。

能⼒⽬标:培养学⽣读图填图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标:教育学⽣保护珍稀野⽣动物、保护⽣态环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青藏⾼原⾃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农牧业⽣产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统⼀关系。

教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新课] 由歌曲《青藏⾼原》引⼊新课 [展⽰学习⽬标,指导学法] 1、学⽣朗读学习⽬标。

2、指导学⽣结合教材解析学习⽬标,即知识要点:青藏地区的范围,地形、⽓候、河流、植被、⾃然资源等⾃然地理特征,⼈⼝、民族,农业情况、能源矿产、交通等知识点,要求以记忆为主,理解为辅;技能与能⼒要求:了解学习区域地理的⽅法和步骤。

3、教师进⾏学法指导: ①结合课本第87页图4-21“青藏地区”图,完成第87页活动题1-6,了解本区的基本情况。

②先通读课本相关内容及教材中所配的各种图表,对⼀些重要的知识划起来;再结合教材完成学习资料中的导学练习。

③要求:思考青藏地区地形、⽓候、河流、植被、⼯农业、交通等各种地理事物的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联系? [学⽣⾃学,教师巡视指导](13分钟左右) 学⽣按要求进⾏⾃学,完成导学练习。

教师巡视,督促个别学⽣进⾏⾃学,指导有困难的学⽣,了解学⽣在预习情况,为下⼀环节的精讲做好准备。

对⼀些速度快的学⽣,特别是对⼀些有进步的学⽣进⾏必要的表扬与⿎励,催促⼀些较慢的学⽣抓紧时间。

布置⼀些已完成任务的学⽣思考:青藏地区地形、⽓候、河流、植被、⼯农业、交通等各种地理事物的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联系? [教师精讲](18分钟左右) 1、结合板图,让学⽣指出本区的位置和范围,特别是本区重要的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9.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9.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9.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9.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这一课,主要介绍了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发展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特殊自然环境,掌握青藏高原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认识青藏地区的农业发展及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人教版地理教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初步了解,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

但青藏地区作为一个特殊的地理单元,其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和农业发展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探索和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及其农业发展情况;掌握青藏高原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认识青藏地区农业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青藏地区特殊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对国家地理资源的尊重和爱护。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农业发展情况。

2.难点:青藏高原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之间的关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结合板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青藏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农业场景图片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及其农业发展情况。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青藏高原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分析青藏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_33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_33

5 分 即 问 即 能合作

完成填
IRS 即时 图,正确
评量 率高。
行政区。
2、展示青藏地区地形图,引导学生看图例说出青藏地区 地形特征。 3. 小组合作填图 教师推送青藏地区空白图, 小组合作填出一些重要地形地 形 正确表 图)学生 达出自 10 将 合 作 己的想 分 成 果 递 法。 交
1. 提出问题:通过设计青藏地区旅游攻略,提出“在哪里?” “带什么?” “怎么去?” 系列问题,让孩子带着身边的问题去学习,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合作交流:采取 TBL 团队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异质分组,培养学生的合 作交流,分享表达,归纳总结的能力。
3. 归纳总结:利用智慧课堂的 IRS 反馈功能和作品观摩功能,实现人人互 动,及时反馈,掌握结果,及时了解课堂学习情况。
倒计时 功能
IRS 即时 评量统 计哪些 需要讲
计分板 功能
三、人人互动,即时反馈 1、辨真假(判断题)
5 分 IRS 即时 学生能 评量统 应用本 计检测 节课所 学生掌 学知识 握情况, 完成练 并决定 习提升, 哪些要 并正确 讲,哪些 率高。 不要讲
提升练 通过砸金蛋游戏的方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 习 2、选择题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一、 教学理念与方法简介 本节课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教会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以青藏地区
旅游攻略为主线,依次掌握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科学运用智慧教室,实践生本理念,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成效。
运用 TBL团队合作学习模式,促进个人积极思考,小组合作,智慧碰撞生成学习 成果。
下面分别从教材、 教法、科技等三方面, 来说明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 融合理念。 ( 一) 教材说明

人教版八下地理9.1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

人教版八下地理9.1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

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界线,指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青藏地区地形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

4.运用图片及文字资料,分析高寒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懂得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读图法、谈论法、导学法教学过程:导入:伟大祖国疆域辽阔,山川秀丽。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北方地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豪迈;南方地区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西北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青藏地区,领略它的风采。

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些图片。

教师:神奇的雪域高原、独特的民族风情,让人心驰神往;天高地寒、旅游遥远,又让人望而却步。

下面,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

请同学们大声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教师:带着学习目标,开始青藏地区的学习。

一、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教师: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完成学习单中任务一“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相应内容。

(强调重点内容在教材中勾画)学生:完成学习单,识记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图。

教师:地形地势:问题:请找出青藏地区主要的山脉和地形区。

并归纳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气候高寒:问题(1)比较同纬度的成都和拉萨两地年平均气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拉萨气温年变化有何特点?(3)青藏地区主要气候类型及特点?河流发源地:问题:请找出发源于青藏地区的河流。

并分析青藏地区为什么成为我国主要的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影响:服饰、景观、动物等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了青藏地区那些自然环境?并概括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设计意图:通过读图观察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掌握其“因高而寒”,即“高寒”这一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服饰、河流等的影响,体会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第九章第一节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江西省九江市九江田中余春玲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青藏地区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界线,找
出青藏地区的范围,并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组成。

2、掌握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组成。

3、用事例说明青藏地区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了解青藏地区受高寒的影响,农牧
业和生活的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高寒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及生活的影响。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歌曲青藏高原及反映青藏地区风土人情的图片。

请学生找不同,找到你认为与我们这不同的现象并且记录下来,等会与同学们分享。

板书设计。

第五章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1课时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

第五章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1课时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因。

3.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2.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了解祖国的热情和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西北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比较法、启发引导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打开大屏幕,显示图5.4(课本第4页)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与同学们一块儿复习四大区域划分界线及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青藏地区的地势及地理位置。

今天我们来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

板书: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讲授新课]读图5.4:西北地区的地形。

同学们从图中找出本区的主要地形及位置,然后提问。

大家已经知道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那么来自海洋的水汽容易到达这里吗?(很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形图),用亮线分别显示中国主要东西方向的山脉。

想一想:这样的走向对来自海洋的东南湿润气流有何影响?(阻挡气流)总结:深居内陆,距海遥远的地理位置加上东西向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使湿润的海洋气流很难到达这里。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1.这里的降水情况如何?(稀少)2.气候有何特点?(干旱为主)3.河流分布多少?(河流稀少)4.河流多为内流河还是外流河?(内流河。

教师提示、点拨学生从气候、地形方面找原因)3、4两题目要通过大屏幕显示中国河流分布图,把推理结果在现实中得到印证。

板书: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活动1:(课本第12页活动1)这个题目,学生很快即可完成。

通过提问,看有无问题,适当点评。

承转:我们知道本区降水稀少,所以气候干旱,那么本区各地干旱程度一样吗?学生看图、思考,教师点拨:降水有东西差异(东部多,西部少),干旱程度也应是西部较东部地区更为干燥。

初中地理《青藏地区-区域特征》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青藏地区-区域特征》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青藏地区-区域特征》优质教案、教学设计第九章第1 节《青藏地区-区域特征》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运⽤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3.举例说明区域内⾃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进⽽相互影响。

⼆、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运⽤地图描述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以及各类地形区的名称、分布;运⽤资料,说明⾼寒是青藏地区显著的⾃然特征;说出青藏地区⾃然条件对畜牧业的影响;说出青藏地区主要农业区分布特点及原因;在教学中提⾼学⽣读图、析图的能⼒;在探究过程中提⾼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2.过程与⽅法问题引领,⾃主探究,⼩组合作,层层推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学⽣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建设边疆的雄⼼壮志。

三、学⽣分析通过前⾯三个地理区域的学习,学⽣已经掌握了区域地理学习的⼀般⽅法,构建起区域地理学习的知识框架结构,具有⼀定的读图、析图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对于青藏这个有着神秘美丽的景⾊、淳朴热情的藏族同胞充满兴趣浓厚,也为本节的学习起到了的很好的促进作⽤。

四、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共设置两个⽬题:“世界屋脊”和“⾼寒农牧业”。

第⼀个框题“世界屋脊”,⾸先通过阅读分层设⾊地形图,认识到青藏地区的“⾼”这⼀主要⾃然环境特征。

由7 ⽉平均⽓温等值线图得出青藏地区夏季的“凉”,进⽽得出⽓候的“寒”,由此了解本区是众多⼤江⼤河的发源地。

第⼆个框题“⾼寒农牧区”,主要介绍在⾼寒的⾃然环境下,青藏地区农牧业所具有的突出特征——⾼寒牧区和河⾕农业区⽐较发达。

教材侧重分析青藏地区“⾼寒”的⾃然环境特征及其对居民⽣产发展的影响,是本课所学习的重点。

五、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青藏地区主要的⾃然地理特征;2.了解青藏地区其主要畜种、农作物及主要农业区,说明⾃然特征对⽣产、⽣活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情景导⼊】欣赏“天路”歌曲,看到哪些美丽的景⾊?青藏地区以其美丽神秘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英国著名探险家、旅游家贝尔也踏上了青藏之路,他需要⼀名导游为其介绍青藏地区的风⼟⼈情、美丽景⾊,看看要想成为他的导游,要满⾜哪些条件?出⽰“导游标准”,明确学习⽬标。

人教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青藏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课件

人教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青藏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课件
西藏南部雅鲁藏 布江谷地
高寒的种植业
雅鲁藏布江河谷农业
湟水河谷农业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 。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降水较少, 主要依靠河流水、高山冰雪融水等水源发 展的农业 。
青藏地区:河谷农业。
高山地区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山 地低,气温较高,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 可作为灌溉水源,土壤比较肥沃,是山区 适宜耕作的地区 。
1.结合青藏地区气候特点,说说青稞为什么 种植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
青藏地区气候为高原气候,地形 以高原山地为主,河谷海拔较低,温 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好。多平原,地 表平坦,土壤较肥沃,水源充足灌溉 便利 。
三、资源与工业
1、丰富的太阳能、地热和水能资源
思考:青藏地区地高天寒,为什么有丰富的太阳能和 地热资源?
帐篷
碉房
骑牦牛、骑马
高原之舟—牦牛
水量丰富,仅次于长江和珠江,水能蕴 藏量仅次于长江。
气候
• 冬寒夏凉
• 太阳辐射强
• 年温差小, 日温差大
• 降水分配不 均,干湿季 明显。降水 量自东南向 西北递减。
植被
高山草原,荒 漠广布
本区人口以藏族为主,藏族人民多信藏传佛 教(俗称喇嘛教)上图为布达拉宫
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
思考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Nhomakorabea人教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地理课件
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世界屋脊
成因: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隆起
73°E
青藏地区的位置
104°E 40°N
横断山脉
27 °N
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祁莲山以南,喜马拉 雅山以北。
青藏地区的范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青藏地区》教案一学生:发言并说明理由。

重点: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学生: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是“高”和“寒”
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

比较结果:拉萨比成都气温低。

主要原因:海拔高,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C,这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

出示本节学习目标:
1.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以“高”和“寒”为特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由此而形成的其他地理特征。

2.明确青藏地区主要的牧区分布。

教师: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你认为本节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出示“青藏地区景观”图,即青藏高原边缘的高山和山地冰川特写。

从这两个图可看出什么?
出示“青藏地区地形”图、“拉萨的气温年内变化”和“成都的气温年内变化”图进行比较:同纬度的拉萨和成都两地气温变化的差异
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进入主动状态,学会总结学习经验,以备自学
可欣赏课本编写的妙处所在
这里要教会学生读气温变化图的方法
学生:想了解一下资源状况。

学生发言进行信息交流。

1.青藏地区水资源丰富,是我国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2.青藏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拉萨因晴天多、阳光灿烂,被称为“日光城”。

3.青藏地区地热资源丰富,羊八井有我国最大的地热蒸汽田,已建成地热发电站。

本地区气候寒冷干燥,降水少,为什么水资源丰富,并成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本区气候寒冷,太阳能资源为什么丰富?
学生讨论
草原牧场、山地牧场、高寒牧场。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结果。

承转:
以上我们了解了青藏地区高寒的气候。

同学们,你们还想了解本区哪些方面的情况?
好。

那我要问一问,谁知道青藏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根据你所知道的具体介绍一下
教师:你们知道有这些资源,说明平时注意了知识的积累,
很好。

那么别的同学有什么疑问吗?
教师参与讨论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
出示“主要牧区”图,让学生说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藏牧区有什么不同之处。

承转:你能根据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资助了解青藏地区的畜牧业和农业概况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