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临床流行病学测量

合集下载

临床流行病学测量教学讲义PPT

临床流行病学测量教学讲义PPT
总结词
总结词
表示疾病给人类带来的各种损失的总和。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疾病负担是指疾病给人类带来的各种损失的总和,包括早死、失能、残疾、疼痛、苦闷等。它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疾病的危害程度,评估公共卫生措施的效果,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依据。通过对疾病负担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公共卫生政策提02
表示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
总结词
发病率是指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是衡量疾病发生频率的指标。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疾病的分布情况,评估预防措施的效果,以及制定相应的公共卫生策略。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表示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之和所占的比例。
临床流行病学测量教学讲义
目录
contents
临床流行病学概述临床流行病学测量指标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临床流行病学应用临床流行病学面临的挑战与展望临床流行病学案例分析
临床流行病学概述
01
临床流行病学是一门应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临床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因素及预防和控制的学科。
以病人为中心,关注疾病的自然史和临床实践,强调病因和疾病管理的证据基础,注重研究设计和统计分析。
详细描述
THANKS.
研究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包括样本量、随访时间和资源限制等。
研究设计
实施难度
伦理问题
保护受试者权益、隐私和安全,以及如何平衡研究利益和受试者权益。
法律问题
遵守法律法规、知识产权保护和合同协议等,以及如何处理涉及法律问题的数据和信息。
新技术
新兴技术和方法在临床流行病学中的应用,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

临床流行病学

临床流行病学

第一章绪论一. 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临床流行病学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临床医学领域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是采用近代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临床经济学及医学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临床医学问题(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等)的一门方法学。

二. 临床流行病学的学科发展和现状1. 国际临床流行病学网络的建立和发展1938年美国耶鲁大学John Paul 教授临床流行病学70年代末-80年代初现代临床流行病学1982年国际临床流行病学网络( international clinical epidemiology network, INCLEN) –培养高级临床流行病学人才INCLEN的第一期项目: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建立了5个国际临床流行病学资源和培训中心(clinical epidemiology resource and training center, CERTC); 在22个国家建立了临床流行病学单位(clinical epidemiology unit, CUT);出版发行<<临床流行病学杂志>>;每年召开一次国际学术会议.INCLEN的第二期项目:(90年代初至今)宗旨: 在最可靠的临床依据和有效使用卫生资源的基础上, 促进临床医学实践, 从而改善人民健康.2. 我国临床流行病学的建立和发展1980年, 在Rockefeller基金会资助下,有4位专家在英国接受了临床流行病学培训;1983年, 13所部属院校接受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即临床研究的设计、测量与评价(Design,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n clinical research, DME)培训项目在上海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和广州中医学院建立了3个国家级DME培训中心1989年,首届临床流行病学/DME学术会议,中国临床流行病学网(China clinical epidemiology network, CHINACLEN)1993年,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学会成立1997年,协和医科大学、湖南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成为INCLEN phase II的CEU 2006年6月,第九次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上海)2008年6月,第十次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北京)2010年7月,第十一次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烟台)2012年11月,第十二次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北京)2006年6月,第九次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上海)2008年6月,第十次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北京)2010年7月,第十一次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烟台)2012年11月,第十二次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北京)三. 临床流行病学的特点1. 多学科相结合的特点2. 研究对象群体的特点3. 方法学的特点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关系临床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是临床医学的基础课临床流行病学和传统流行病学的关系—流行病学的分支临床流行病学和医学研究的关系—研究临床医学的方法学四. 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探讨病因及危险因素;疾病诊断研究与评价;疗效分析与评价;疾病预后的研究与评价;临床决策分析;临床经济学评价;生命质量评价;循证医学.五. 临床流行病学的核心内容设计、测量与评价(DME)(一)设计(Design)包括的内容:确定科研目的和假设; 确定研究设计方案; 确定研究因素;确定研究对象; 确定效应指标; 确定资料分析方法;研究预期结果;经费预算; 质量控制.(二)测量(Measurement )用定量的方法来衡量和比较各种临床现象包括:•测量指标的选择测量方法的选择测量数据的质量控制(三)评价(Evaluation) 评价内容包括:1有效性研究结果的真实性(validity)、可靠性(reliability)、实用性(applicability)2经济学效率(economic efficiency)评价方法:不同的研究内容按照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行六. 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1)描述流行病学现况调查; 监测; 生态学研究(2)分析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2实验法实验流行病学现场试验; 临床试验3数理法理论流行病学数学模型; 方法论七. 临床流行病学的任务•研究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的疾病•培训高质量的医学人才•促进循证医学发展,提高临床医疗质量第二章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第一节临床科研选题与立题的原则和方法一. 如何确定临床研究的重点1. 明确研究目的,成立研究重点设定的专家小组临床科研是以临床病人为研究对象的医学科学研究,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 改善预后和探讨疾病病因的宏观研究.国家863 / 973计划, “十五”攻关,“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2. 分析健康状况•疾病别死因分析•疾病负担分析•对卫生服务系统的分析•对医学研究系统状况的分析3. 确定重点研究领域二. 选择与确定临床科研课题1. 选择科研课题前要清楚回答的问题:•研究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前人做的如何?•有什么成果或问题? (国内外)•你打算怎样进行研究?•创新性与可行性?•能否达到预期假设的目的?•研究结果的价值有多大?•成果推广的范围和程度?2. 选题和立题的步骤:第一步: 对拟研究的重点疾病的有关病因与发病因素是否清楚?第二步: 对拟研究的疾病有关早期的正确诊断是否满意?第三步: 是否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第四步: 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是否清楚?三. 立题研究的重要条件1. 充分地掌握研究课题的最新、最佳信息2. 研究的问题要明确具体3. 研究的设计方案和方法要科学可行4. 干预措施应有科学性和创新性5. 要考虑研究对象的来源和数量要求6. 研究的可行性报告7. 要预测研究的效果和效益8. 伦理问题9. 经济支持四. 立题研究的评价标准1. 研究的课题是否属于国家或地区确定的影响人群健康的重要问题?2. 研究课题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否确切?3. 是否掌握了研究课题所涉及的最新研究信息?4. 研究课题是否具有创新性?5. 研究课题执行时的可行性如何?6. 预期效果的估价7. 医德如何?课题的来源:1. 国家级课题•国家医学科技攻关项目•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2. 部、省级科研课题基金•卫生部医学科研基金•青年科学基金•省科委、卫生厅科研课题基金3. 委托课题4. 自选课题第二节临床科研设计的原则和方法•随机化原则对照原则盲法原则重复原则一、随机化原则随机化(randomization )是临床科研的重要方法和基本原则之一, 能最有效地控制误差.1. 随机化的形式: 随机抽样(random sampling);随机分组(random allocation)2. 随机化方法: 简单随机、系统随机、分层随机、整群随机二. 对照原则1. 设立对照组的意义:•通过对照去鉴别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的差异•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科学地评价药物疗效或措施效果•确定治疗的毒副反应的正确方法2. 对照的类型(1)按照对照的选择方法分:同期随机对照(concurrent randomized control)非随机同期对照( non-randomized concurrent control)(2) 按照对照的性质分:•有效对照(标准对照) (standard control)•安慰剂对照(placebo control)•空白对照(blank control)(3) 按照研究设计类型分:•自身对照(self control)•历史性对照(historical control)•交叉设计对照(cross-over design control)三. 盲法原则研究对象、试验执行者和资料分析者中的一个、两个或三个都不知晓实验分组和接受处理措施情况。

[流行病学]疾病的分布

[流行病学]疾病的分布

第一节 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患病率与发病率、病程的关系
发病率和患病率的 关系 ( Baker 1998)
影响因素
• 发病率
• 病程 •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P ID
第一节 疾病频率测量指标—发病指标
影响患病率升高因素
病程延长
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 新病例增加(即发病率增高) 病例迁入 健康者迁出 诊断水平提高 报告率提高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PYLL)
指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 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 失。
疾病负担测量的一个直接指标
人群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第一节 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残疾失能指标
心脏病、肿瘤等疾病的平均死亡年龄较高,潜在
3000 2000 1000 0 0-14 15-24 25-44 45-64 年龄(岁) 65+
系列1
2002年美国不同年龄段结核病发病率
发病率(1/100000人年)
10 8 6 4 2 0 0-14 15-24 25-44 45-64 年龄(岁) 65+ 系列1
第一节 疾病频率测量指标—发病指标
最长潜伏期之间受其传染而新发生某种疾病的比
例称续发病例(又称二代发病率)。
第一节 疾病频率测量指标—发病指标
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续发病例)占 家庭或某集体成员中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 百分率称续发率。
易感接触者中的新发病 例数 100% 暴露于一代病例的易感 接触者总人数
续发率
应将原发病例从分子及分母中去除
(二)罹患率(attack
适用
rate)
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临床流行病学案例库

临床流行病学案例库

第一章绪论【案例】患者,男性,29岁,因发热、乏力、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就诊于某医学中心。

体查发现:体温39.5℃,身体消瘦、淋巴结肿大。

实验室检查发现,外周血淋巴细胞水平下降。

既往体健,经过全面的健康检查发现该患者同时合并有上消化道白色念珠菌感染、泌尿道巨细胞病毒感染和肺部卡氏肺囊虫感染。

尽管使用了抗生素治疗,病人的病情未见好转。

临床医生面对该患者要考虑一系列复杂的问题:①解读临床资料(根据该病案资料,最可能的疾病是什么?)。

②解释疾病(为什么会患该病?其病因是什么?)。

③预测预后(病情是否严重?能否治愈?哪些是不良预后因素?)。

④治疗决策,疗效判断(有无特效治疗方法?如何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临床医生可以依据自己或同事的经验,以及查阅文献资料来回答这些问题。

但正确可靠的答案必须来自于对过去类似病例的研究结果,即来自于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证据。

第二章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案例】患者, 男性,62岁,3个月来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乏力以及体重持续下降等症状,于2008年7月18日就诊于某市一家3甲医院。

经检查,空腹血糖(FPG)12.0mol/l,餐后2h血糖(P2hPG)22.3mol/l, 尿糖(+++), 酮体(++)。

医生诊断为2型糖尿病。

该患者希望从医生那里得到关于最有效治疗的答案,即选用何种降糖药或治疗方案最有效?治疗方案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应该降到多少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医生可以通过查阅文献寻找有关2型糖尿病最佳治疗的答案,如果没有找到相关的一致意见,或者没有相关的研究结果,医生就要着手进行研究如可采用临床试验来解决此问题。

2008年6月7日,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第68届年会上公布了由20 个国家、11,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参加的、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糖尿病治疗研究——ADVANCE(Action in Diabetes and Vascular disease:PreterAx and DiamicroN MR Controlled Evaluation)。

临床流行病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南方医科大学

临床流行病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南方医科大学

临床流行病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南方医科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的关注对象为()。

参考答案:以医院为基础的患者及相应的患病群体2.“PICOST”中的T指的是()。

参考答案:时间因素3.临床研究设计的根基为()。

参考答案:优选的设计方案4.循证医学中证据评价以及证据应用的核心和关键在于下列哪几项的评价()。

参考答案: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临床重要性;研究成果的适用性5.临床科研方法学的核心为()。

参考答案:设计;测量;评价6.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的作用和价值有哪些()。

参考答案:促进了临床实践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升;为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学、催生高质量的成果;有助于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7.下列哪几项为临床流行病学及循证医学创始人David Sackett对循证医学实践者的要求()。

参考答案:必须将循证医学作为终身自我继续教育的途径,不断丰富和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要有高度的热情、责任感和进取精神;必须做踏实的临床基本训练,正确地收集病史、查体和检验,充分掌握患者的真实情况;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8.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就是循证医学()。

参考答案:错9.循证医学等同于系统评价/系统综述()。

参考答案:错10.循证医学不可忽视专家意见和医生经验()。

参考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以下属于病因治疗的是()。

参考答案:冠状动脉内搁放支架2.术前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难以诊断,术中采用盲目切除这一问题属于临床研究问题的哪个类型()。

参考答案:治疗和预防问题3.脐血 microRNA用于预报新生儿脑功能损伤的研究、母血 microRNA用于预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研究、血清 microRNA用于预报肥胖儿童脏器损的研究,这三个研究的选题模式属于()。

参考答案:现象类比4.临床研究问题的类型()。

参考答案:诊断问题;预后问题;治疗和预防问题5.临床研究的选题模式包括()。

流行病学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流行病学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人群分布
描述疾病在不同人群中 的分布特征和差异
揭示疾病的人群聚集性 和传播途径
01
02
03
分析疾病的性别、年龄 、职业、社会经济状况 等人群差异
04
为制定针对不同人群的 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05 疾病流行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气候变化
01
气候变化可以影响疾病的传播和流行,例如温度和湿
度等环境因素。
季节性变化
流行病学第二章疾病 的分布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疾病频率的测量 • 疾病分布的地区和时间特征 • 疾病流行强度 • 疾病的三间分布 • 疾病流行的影响因素 • 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
疾病频率的测量
01
发病率
01
定义
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 率。
02
计算公式
发病率 = 新发病人数 / 暴露人口数 × 100%。
流行和大流行
定义
流行和大流行是指某病在较大范围内(如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病例的现象。
特点
流行和大流行病例在时间、空间上高度聚集,病例数众多,且病例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传播关系。
影响因素
流行和大流行通常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环境因素、人口流动、社会经济状况等。同时,流行和大流行 的发生也可能与人际传播有关。
03
影响因素
与人群的易感性、传染力、接触率、免疫水平等有关。
患病率
1 2
定义
在特定时间内,某病在某地区某人群中的患病情 况。
计算公式
患病率 = 患病人数 / 调查人数 × 100%。
3
影响因素
与发病率、病程、治愈率、死亡率等有关。

流行病学第八版詹思延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

流行病学第八版詹思延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

第三节 疾病的分布
(一)人群分布
年龄
一般来说,慢性病有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随之增加的趋势,急性传染病有随年龄 的增加发病率下降的趋势。
我国年龄别慢性病患病率(‰)(2008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第三节 疾病的分布
(一)人群分布
年龄
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

横断面分析(cross-sectional analysis)
定义:指在某时间内被检人群中某病原体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通常用百分率表示。
受检者中感染人数 感染率 100% 受检人数
应用:较广泛,特别是对那些隐性感染、病原携带者及轻型和不典型病例的调查较为常用。
第一节 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三)死亡与生存概率
死亡率(mortality rate)
性的精神紧张均可导致疾病分布的职业差异。
第三节 疾病的分布
(一)人群分布
职业
在研究职业与疾病的关系时应主要考虑的因素:

职业是劳动者所处的作业环境、社会经济地位、卫生文化水平、体力劳动强度 和精神紧张程度等因素的综合指标。 疾病的职业分布与作业环境致病因子暴露有关。 不同职业人群疾病种类不同,防制重点各异。 职业暴露时间及既往职业史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主要分析同一时期不同年龄组或不同年代各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率或死亡率 的变化,多用于某时期传染病或潜伏期较短疾病的年龄分析。
第三节 疾病的分布
(一)人群分布
横断面分析(birth cohort analysis )
美国1988-2010年糖尿病年龄别患病率(%)
(改编自YILING J. CHENG ,2013)
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

《临床流行病学》word版

《临床流行病学》word版

临床流行病学第二章临床流行病学测量指标一.疾病频率测量1.发病指标发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K=100%,1000/千,或10000/万分母指观察地区内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多用该地区该时间内的平均人口①该年6月30日24时或7月1日0时人口代替②年初人口数加年终人口数被2除☻新发病例:观察期内新发生的病例☻暴露人口:也称危险人群,符合2个➢观察时间、观察地区的人群;➢有可能患所要观察的疾病;➢应除外正在患病,曾经患病或因免疫而不会患病的人。

☻发病时间:对于急性病,如流感、肠炎、急性心梗、脑溢血容易确定;而慢性病很难确定,以最早且较客观的事件作为发病时间,如症状初发时间、就诊时间、确诊时间应用:描述疾病分布、提出病因假说,探索可能的病因、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疾病监测资料、前瞻性研究罹患率:同发病率一样,测量新发病例,但它常用于较小范围内或短期内的流行。

观察时间以日、三日、周、旬、月,常用于疾病的流行或爆发时病因的调查。

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或流行率,对于慢性病来讲患病率高于发病率。

根据观察时间,分为某一时点一定人口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时点患病率= ———————————————×K该时点人口数(被观察人数)某观察期间一定人口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期间患病率= ————————————————×K同期的平均人口数(被观察人数)K=100%,1000/千,或10000/万患病率升高的因素患病率降低的因素病程延长病程缩短发病率升高发病率下降病例迁入病例迁出健康者迁出健康者迁入诊断水平提高治愈率提高报告率提高病死率提高未治愈者寿命延长易感者迁入患病率与发病率、病程的关系患病率如同一个蓄水池当流出量一定时,水源流入量(发病率)时,则蓄水池水量,即患病率。

若流入量(发病率)时,则患病率当流入量一定,而流出量(如死亡增加或痊愈及康复增快)时,则蓄水量(患病率)患病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发病率和病程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病率、发病率和病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患病率(P)=发病率(I)×病程(D)应用:病程较长的慢性病流行情况评价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程度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医院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要量等提供科学的依据横断面研究的常用指标感染率:指检查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阳性人数)所占的比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甲、乙两市2010年传染病报告病例分析显示:甲市乙型 肝炎病例占全部报告病例数的30%,而乙市乙型肝炎病 例仅占全部报告病例数的20%,说明甲市乙型肝炎的流 行较乙市严重。 4. 2010年某地肿瘤发病报告显示:该地城区的肺癌发病率 为50/10万,而郊区为45/10万,结论是城区人群肺癌的流 行较郊区严重。
• 2病死率fatality rate :指在患疾病X的人 中的死亡强度,死亡情况指直接死于疾 病X的死亡(Dx)或有疾病X的死亡 (Dx+Dxy),但研究对象是患病X的人, 而不是总人群。
病死率 fatality rate
定义:表示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患某种疾
病的人群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
某特定时间内现患病例数 k 公式:患病率= 同期平均人口数
k =100%、1000‰、或10000/万
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意义:是人群中某疾病的静态构成比例,是疾病
的存在状态,而不是发生过程的描述。
理解:
(1)观察时间:时点(time point)患病率 期间(period)患病率 (2)分子、分母的界定: 分子:为新、旧病例,即现患病例 分母:同期平均人口数 (3)和发病率和病程的关系: 患病率(P)=发病率(I)×病程(D) (4)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
第二章 临床流行病学测量指标
描述指标 临床流行病学指标 分析指标
几个实例(判断):
1. 某地在20岁以上人群中开展了一项高血压普查,共普查 对象20000人,发现高血压患者2000人,发病率为10%。
2. 2002年11月-2003年6月25日中国内地共发生SARS病例 5327例,其中因SARS死亡348例,死亡率为6.53%。
应用:
一般用于描述病程长的慢性病的发生和流行情 况,可通过横断面调查(也称“现况调查”或“现 患调查”)进行。
发病率与患病率比较
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 病新病例数 发病率 k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 k 100%或10000/ 万
某特定时间内现患病例数 患病率= k 同期平均人口数
k =100%、1000‰、或10000/万 疾病状态 时间 应用
险性大小,对疾病发生过程进行描述的一 种指标。
理解:
(1)发病时间:以新发病例来计算,必须了解发病时间。
急性发病的疾病:如流感、胃肠炎、心肌梗塞等容易确定。 慢性发病的疾病:如肿瘤、糖尿病、高血压等很难确定。
(2)观察时间:发病率计算必须以特定观察时间为准。一
般以“年”为单位。也可以很短,→如罹患率。
公式:
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病死率= 100 % 同期患某病的病人数
★ 率 Rate: tell us how fast the disease is occurring in a population
• 描述特定事件里某事件发生的速度 Numerator - 特定时间里观察的新发事件数 Denominator - 事件发生的人群基数(危险人口,population at risk) - 与事件发生的特定时间长短有关
死亡率 mortality rate, death rate 定义:指在一定期间某人群因某种原因的总死亡人
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公式:某期间内死亡总人数 死亡率= k k=1000‰、或 100000/10万 同期平均人口数
意义:反映一个人群总的死亡水平,是衡量人群因
病、伤死亡危险大小的指标。
I ID PT
I 是观察期间新病例的发生数 PT (person-time,PT)是该期间内观察人群产生的人时数 (人年、人月、人日)
ID的单位是1/时间
• 例:有一固定队列101人随访2年,在2个新病 例刚好发生在随访中点,计算发病密度。
PT ti
i 1
PT=99×2+2×1=200(人年)
真率或发病密度
• 在给定时间(点)上,疾病发生相对于观察队列 大小在单位时间的瞬时改变强度 • 该类测量指标有量纲,为时间的倒数(1/ 时间), 理论上数值范围0~∞,即针对观察的无病固定 或动态队列的发病密度(density)(发病数/观察 人时数)
2、估计 发病密度的估计 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ID)是指在一定 时间内发生某新病例的速度。
(3)分子、分母的界定:
分子:新发病例。注意发病的诊断。 分母:同期暴露人口,也称危险人口,必须符合 ①必须是观察时间内观察地区的人群。 ②必须有可能患所要观察的疾病。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以年平均人口计算。
应用:
一些急性疾病,死亡率较低的疾病分布的描述。 常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 假设和评价防疫措施效果。发病率的准确性受疾病 报告、登记制度以及诊断的正确性影响。
患病率、发病率和病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Incidence
Duration
Prevalence
Deaths, Cured, Lost...
患病率(P)=发病率(I)×病程(D)
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
分类 来源 发病率
队列研究或疾病登记报告
患病率
横断面调查
分子 观察时间内新发生的病例数
分母
平均人口数或暴露人口数
例:对100,000人随访5年,该期间发生膀胱癌新病例 500人,ID=500/100000×5=0.01/年
• 风险的估计
风险(风险概率)的估计常用方法有简单累计法和精算法
简单累计法(simple cumulative method):
对一组对象随访一段时期(△t),可以通过计算观察期间(t0,t)内新 发生病例的比例来估计风险(概率),这个比例即为累计发病率 (cumulative incidence,CI)
Observed in 2007
100
2 ----- = 0.02 / year
率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常用 %、 ‰、 1/ 万、1/10万等作单位。 率的结果常以保留1-2位整数为宜。
Rates and Proportions
• Rates: tell us how fast the disease is occurring in a population • Proportions: tell us what fraction of the population is affected • Rates and Proportions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extent and significance of disease burden in a community or population
N
ID=2/200=1/100/年或0.01/年
ti
指第i个被 随访个体的观察期间,即从进入研究到疾病发生 或中途退出。
中途退出包括:由于迁移或不合作等而失访;由于非研究疾 病的原因而死亡;研究观察活动终止;由于观察开始后某些 原因使被随访者不合格而被排除。
• 例:假设12人开始无病作随访个体,研究观察 活动期间5.5年,有5人发病,有2人因其他原因 死亡,有2人随访到研究终止,还有3人失访。 计算发病密度。
5. 某地有100000自然人群,2010年1-6月共登记新发肿瘤病 人200例,发病率为200/10万。 6. 某市共有两个区,甲区共有10万人口,乙型肝炎年发病 率为100/10万,乙区共有20万人口,乙型肝炎年发病率 为110/10万,该市平均乙型肝炎年发病率为105/10万。 7. 某地有报告胃癌的死亡率为120/10万,其中男性为75 /10 万,女性为45/10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
R(t0 ,t ) CI (t0 ,t ) I / N
/ 0
I (t0,t)期间新发生病例,N观察期初(t0)的非病例数 由于风险是条件概率,如果有失访或竞争风险(死于其他 原因,尤其在随访期较长时),CI将不是风险的精确估计。
• 精算法(octuarial)
在固定队列或是尤其是在动态队列(研究开始后仍有新对象进 入)中,非病例数个体的随访期(△ti)变化很大时,常用精算 法来计算CI以估计R。
罹患率 attack rate
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月、周、日)内新发病 例的频率。 用于测量一些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及传染病的 爆发和流行时的发病几率。
1、发病率的分类
从统计特征可将发病率分为风险(危险概率) 和真率(发病密度)
风险或危险概率
• 指个体在一个特定期间并以不发生其他原因的 死亡为条件(无竞争风险),发生某病或经历某 健康状态改变的概率。 • 该类测量指标无测量单位,数值范围0~1,可 表达为针对观察的无病固定队列的累计发病率 (发病数/观察期初无病人数) • 观察的“特定期间”是人为确定的 • 单纯从分数的观点看,风险属于比例,即分子 包括在分母之内
调查时点的病例数(新、旧病例)
调查人数或平均人口数 理论上无时间长度(一般为“时 点”) 构成比 静态比例 病程长的疾病 卫生服务投入依据
时间 有时间长度(一般为“年”) 性质 用途
频率 动态频率 各种疾病 病因分析、效果评价
第三节 死亡与生存频率 死亡频率
分类:
在随访期间(t0,t)发生的死亡事件可分为相 互排斥三种情况:
ID=5/(2.5+3.5+1.5+2.5+4.5+0.5+0.5+2.5+2.5+2.5+1.5+1.5)
=0.192/年
• 如果假设随访的动态人群是稳定的,即 人群大小和年龄分布保持恒定,人时 (PT)就可以用稳定的无病人群大小(N′) 乘以实际随访期(△t)来计算:
PT N (t )
/
2 --- = 0.5 = 50%
4
构成比说明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 常以%来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