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急救与心肺复苏术
现场急救——心肺复苏

R————检 查伤 者 的清 醒程度
可 轻 轻 摇 动 伤 者 肩 部或呼唤伤者 ,或 向 伤 者 发问 “”“你 怎 么 了 ? ” “ 发 生 了 什 么 事 ? ”“清 醒 程 度 可 用
AVPU四个 字 母做 代号来记录。伤 病者对任何刺激都 没有
反应即 为意识丧失。
R一一 检 查 伤 者 的 清 醒 程 度
整理课件
急什 救么
是 现 场
• 优先处理 1. 为意识不清伤者畅通呼吸道,把他置于复原卧位 。 维持呼吸,为没有呼吸的 伤者进行人工呼吸。 维持血液循环,为没有呼吸和脉搏者进行心肺复苏法或 自 动体外心脏除颤术。 2. 制止出血,处理休克和固定骨折 。
• 安排送院 尽快将伤病者移交给医护人员。如果伤病者要 求将他情况代为转告亲友,应
A————检查伤 者 气道是 否畅通
留 意 伤 者 呼 吸 是 否 有 杂音 ,需 要时 清 除 伤 者 口 腔 内 的 异物,如 呕 吐物、痰、血 块 等 。
整理课件
A一一检查伤者气道是否畅通
B ————判 断伤 者是 否有呼吸检 查 伤 者 呼 吸 ( 1 0 秒 )
对无呼吸的伤者进行人工呼吸 。
意外事件的行动方案
环境安全→基本检查 →要求支援→详细检查 →安排送院
整理课件
迅速进行基本检查
急救志愿者应先对伤者进行 一次基本检查判断是否有足以 致命的伤势。
1. Danger 2. Response 3. Airway 4. Breathing 5 .Circulation
基本检查DRABC
确保现场环境安全 检查清醒程度 畅通气道 检查呼吸,必要时需进行人工呼吸 检查脉搏,必要时需进行心肺复苏
以上步骤完成后,检查/处理出血及其他严重伤势
★★现场急救技术-CPR及创伤急救

在发生肢(指)体离断时,应进行止血并妥善包扎伤口,同时将断肢(指)用干净布料包裹随送,最好在低温(4摄氏度)干燥保存存,切忌用任何液体浸泡。
(三)脊柱骨折的急救处理
一、判断
1. 从高空摔下,臀或四肢先着地者
2. 重物从高空直接砸压在头或肩部者
3. 暴力直接冲击在脊柱上者
4. 正处于弯腰弓背时受到挤压力者
2、轻度中暑:可服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气水等,太阳穴擦清凉油等。
3、重度中暑:用冷水擦浴,湿毛巾覆盖身体,扇吹风,或在头部置冰袋方法降温,并及时给病人口服盐水。
4、严重者送医院治疗。
高温中暑的预防
1.夏季露天劳动时尽量安排在早晚,延长中午休息,并戴草帽,开领卷袖劳动。
2.充分供应凉开水、饮料,并加少量盐,以补充体内盐分。
4、伤员需要转移、换施救人员时,中断操作不超过5—7s;上下楼、上救护车等不超过30s。
5、移动伤员或将伤员送医院时,除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其背部垫以平硬阔木板外,还应做好保暖工作。
1次电击后,应该重新进行胸外按压,实施5个周期(约2分钟)CPR后再评估。
终止心肺复苏术的条件:
1、已恢复自主的呼吸和脉搏;
伤口渗透血处理:
用比伤口稍大的消毒纱布数层覆盖伤口,然后进行包扎,若包扎后仍有较多渗血,可再用绷带适当加压止血。
内出血的处理:
高处坠落,撞击,挤压可能使胸腹内脏破裂出血,此时伤员虽然外观无出血,但表现是面色苍白,脉搏细弱,气促,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烦躁不安,甚至出现神志不清等休克状态。
处理:迅速将伤员躺平,抬高下肢,注意保温,随时检查记录伤员呼吸、脉搏等情况;立即陪同送医院,并向医生提供你所观察的情况。
步骤6:现场心肺复苏(CPR)
现场急救-心肺复苏术

现场急救---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术是针对心脏和肺部这两个器官的复苏方法。
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性在于,脑部缺氧4-6分钟即可造成无法修复的损伤,我们用心肺复苏来维持大脑的供养状态。
主要目的是抢救急危重症状的病人。
适用情况包括溺水、触电、呼吸苦难、药物中毒、气体中毒、异物梗塞等多种情况。
据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平均每年有几十万人因为抢救不及时在医院外死亡,这些人中大多数如果抢救得当都是有可能被拯救的。
心肺复苏术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应用在身边家人的身上,也就是说学好了心肺复苏术,就等于为身边的人提供了一份特殊的保障。
心肺复苏术发展史心肺复苏术最早的历史可以见于远古的埃及,那个时期由于科学技术的有限,人类只能是简单的利用物理的方法对死亡进行尝试性的干预。
因此复苏的方法多是感性的和经验性的,而且复苏也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
比较常见的方法是木桶法和马背法,原理很简单:将需要抢救的病人放在木桶上然后两侧的人滚木桶,或者讲其捆在马背上奋力抽打马屁股,在马背上颠簸可能讲患者救醒。
人类历史上最早研究身体构造的是中医医学,中医医学的身体研究在东汉时期到达鼎盛,最早的完整的心肺复苏术记载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在救助上吊死亡的案例时,张仲景提出:半刻之内,将其解下,手按胸上,数动之。
另一人,以管吹耳,此法最善,无不活也。
到华佗的时候青囊经已经将吹耳变为吹鼻,捂其口,竭气贯鼻,借以续命。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自华佗以后中医研究身体构造的这个学派就再也没有在历史记载中出现了。
最早大批量应用现代心肺复苏术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拿破仑,他的总军医名叫拉雷,这个精明的医生除了建议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战地医院外,还将心肺复苏术大批量运用于军队的抢救,一时间法国军队的中弹死亡率从31%降到了百分之11%,使得法军作战英勇无比所向披靡。
心肺复苏术定义心肺复苏术是针对于心跳和呼吸均已停止的病人来使用的一种紧急急救方法。
心肺复苏术具有其针对性。
首先,只有心跳和呼吸都停止的病人才可以应用心肺复苏术,那么就说明如果此病人有心跳或者呼吸那么就千万不可贸然使用心肺复苏术,不然有可能使得病人的状况进一步恶化。
现场急救程序CPR操作要点改版

挤压部位
心肺复苏—C(胸外按压)
• 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
心肺复苏—C(胸外按压)
●按压方法:
按压时上半身前倾, 腕、肘、肩关节伸直,以 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 用力,借助上半身的重力 进行按压。
心肺复苏—C(胸外按压)
正确
错误
心肺复苏—C(胸外按压)
●频率:100次/分~ 120次/ 分之间
●按压幅度:胸骨下5cm ~ 6cm之间压下后应让胸廓 完全回弹
●压下与松开的时间基本相 等
●按压-通气比值:30:2 (成人、婴儿和儿童)
胸外按压注意事项
◇按压和解压时间应相等1:1,每次 按压后胸廓回弹,解按压后掌根不 离胸壁;
◇按压应有力而快速,尽量不间断 避 免冲击式按压、猛压;
◇按压时目光聚焦在患者颜面部,不 是胸部;
其他心肺复苏器材
1、球囊面罩、苏生器; ---用于替代人工呼吸; 2、自动心肺复苏机; ---用于自动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BLS(CAB)
心脏按压有效的指征:
① 大动脉搏动恢复; ② 收缩压>60mmHg; ③ 面色由紫钳转为红润,四肢末梢转暖,唇甲由紫 绀转为红润瞳孔由大缩小,光反射存在; ④ 自主呼吸恢复; ⑤ 神志:可见病人眼球活动,甚至手脚开始活动, 意识转为清晰等。
◇按压与吹气之比为30:2。
心肺复苏—A(开放气道)
A:(airway)开放气道
• 使病人去枕后仰于地面或硬板床上,解开衣领 及裤带。
• 畅通呼吸通道,清理口腔、鼻腔异物或分泌物 ,如有假牙一并清除,畅通气道。(只有气道 畅通后,人工呼吸提供的氧气才能到达肺部, 人的脑组织以及其他重要器官才能得到氧气供 应)
CPR
急救原则和心肺复苏

平叠于另只手之上,两手 指缝合拢,交叠压紧,指 尖朝上翘起。
心脏按压术
•
施救者将双臂保持伸直的状态,手掌跟固定在胸骨上方,不 可移动,切记手臂一定要完全伸直,上身向前倾,使双臂与双掌 呈垂直,不可弯曲。施救者用肩膀的力量平稳地向下施力,通过 交叠的双掌向下压,使伤者的胸骨下降四分至五公分,然后停止 施压(但双掌的位置仍固定)。
步骤:①施救者立跪于伤者身侧肩旁,用手指轻轻触摸伤者之 。 胸膛,找寻伤者的最末一根肋骨,沿肋骨的边缘轻轻往上移, 找到胸骨的位置。
寻找正确胸外心脏按摩位置
②将该手的食指及中指并拢,
压在胸骨上,再将另支手 的手掌跟(切记:不可用 手指)置于两指之上方, 固定在胸骨下三分之一的 位置。
③将置于下方的两指抽出,
急救是针对短时间内威胁人体生命安 全的意外伤害和急症所采取的一种紧急医 疗措施。而在船舶上所采取的紧急的、临 时性的医疗措施称为基本急救。
时间就是生命
• • • • • • 心跳停止3秒钟:头晕 心跳停止10--20秒钟:晕厥 心跳停止40秒:抽搐 心跳停止60秒呼吸停止 心跳停止4-6分钟脑细胞开始发生损害 心跳停止10分钟脑细胞基本死亡。
急救步骤
• 呼叫120﹗迅速和当地急救机构取得联系。 • 检查患者的反应,如拍肩、掐皮肤、呼喊。 • 检查患者呼吸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 人工呼吸。 • 检查患者脉搏并保持血液循环畅通,必要时实 施心肺复苏。
救护人员须知:
• 发扬救死扶伤精神,激发勇气、树立自信心。 • 在120赶来之前,对患者只施以必要的救护手 段。 • 避免患者受到进一步伤害。 • 不要惊慌失措。 • 在患者身上寻找急救药、急救本。 • 尽量避免沾染患者的血液和体液。
呼吸道梗塞急救
现场急救五大技术

现场急救五大技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急救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
在紧急情况下,掌握一些基本的现场急救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介绍现场急救的五大技术,分别是心肺复苏术、止血术、人工呼吸术、骨折固定术和清除呼吸道阻塞术。
一、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术是指在心脏停跳或呼吸骤停时采取的紧急救治措施。
首先,检查患者的呼吸和心跳情况,如果发现没有呼吸或心跳,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术。
方法如下:先进行心脏按压,将手掌放在患者的胸骨中央位置,用力按压,每分钟100-120次,深度约为5-6厘米。
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将患者的头仰向后,捏住鼻子,用口对口或口对鼻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呼吸1-2秒钟。
心肺复苏术的关键是及时、准确地进行,以恢复患者的呼吸和心跳,争取时间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二、止血术止血术是处理大出血的一种急救技术。
大出血可能会导致患者失血过多,危及生命。
在紧急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止血:首先,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直接压迫出血部位,以阻止血液的流出。
如果纱布或绷带不足以止血,可以使用止血带。
将止血带绕在出血部位的上方,用力拧紧,直到出血停止。
但是要注意,使用止血带时要掌握好力度和时间,避免造成血液循环障碍。
此外,如果出血部位有异物,应先将异物取出,然后进行止血处理。
三、人工呼吸术人工呼吸术是在呼吸骤停或呼吸困难时进行的急救技术。
方法如下:首先,将患者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头部稍微仰起,以确保呼吸道畅通。
然后,用手捏住患者的鼻子,用口对口或口对鼻进行人工呼吸。
每次呼吸的时间约为1-2秒钟,频率为每分钟10-12次。
在进行人工呼吸时,要注意控制呼吸的深度和力度,避免过度压迫或过度松弛。
四、骨折固定术骨折固定术是在发生骨折时采取的紧急救治措施。
骨折可能会导致骨骼错位和软组织损伤,应及时进行固定,以减轻患者的疼痛,避免进一步伤害。
方法如下:首先,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包扎骨折部位,以固定骨骼。
现场徒手心肺复苏

•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濒死病人最基本、最 重要而且最紧迫的医疗急救技术,无论是医 务工作者还是普通市民,必须熟练、正确地 掌握。对于一个在短时间内发生的,未能事 先预料的突然心脏停搏者或称猝死者,或因 各种极重度的意外伤害(包括触电、溺水或 中暑等)和突发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暴发 性心肌炎、中毒性痢疾等)来说属于最严重、 最紧急的病情。意味着死亡的开始,但决不 等于死亡。
D 及早电击除颤
• 你们没有条件,可胸前区拳击2次 (说明身份,以免引起纠纷)。
触电的急救
迅速切断电源,救护员切不可用手直接拉扯触电者及电 线,更不可用潮湿或金属品解救触电者,应用干燥的木 棒、竹竿等绝缘物品排开触电者身上电线。注意抢救者 自身防护,高压电10米内不可进入。
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即抬至通风、干燥处,解开衣扣、 裤带。 保持呼吸道畅通,若头颈创伤,应注意保护脊髓,并处 理因触电致肌肉强直痉挛引起的骨折,保护创面,保护 骨折患处。
昏迷病人舌和会厌阻塞上呼吸道
开放气道:压头抬颏法
• 清除异物
• 压头抬颏开放气道 • 解除昏迷病人舌后坠
• 微弱或喘息样呼吸得到改善
• 简单、安全、熟练掌握
压头抬颏、舌和会厌抬举、 解除阻塞
• 压头抬颏的动作须温柔,缓缓地将病人 头往后仰,防止颈部过度伸展。 • 病人头后仰的程度为:下颌、耳廓之间 的联线与地面垂直 • 如果怀疑病人有颈椎损伤(外伤)就不 宜压头抬颏,改用不需仰头的“平推托 颌法”开放气道。
开放气道:托颌法 (头颈部外伤)
B Breathing 口对口人工呼吸 先判断是否有自主呼吸
• 压头抬颏后,随即耳贴近嘴、鼻。(看 病人胸部起伏,耳听呼吸气息声,脸感 受呼出气的气流拂面)在5-10秒钟内完 成判断(数数),若自主呼吸消失---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
徒手心肺复苏术讲

三.心肺复苏(CPR)概述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1.定义:
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技术,简称心肺复苏术
人工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
恢复心跳和呼吸
2.心跳、呼吸骤停的危害:
时间就是生命!
18秒后 脑缺氧 30秒后 昏迷 60秒 脑细胞开始受损 4分钟 脑细胞严重受损 > 10分钟 脑死亡 4分钟为抢救的黄金时间
实用医学常识
汉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周小丽
A.徒手心肺复苏术
A.徒手心肺复苏术
现场急救基础知识 一.现场急救处理 也叫现场抢救或入院前急救。
它是指一些意外伤害或急重病 人在未到达医院前得到及时有效 的急救措施。
你可曾知道:
• 人类猝死87.7%发生在 医院以外,没有医护人 员参与抢救。
• 猝死人员有35 – 40 % 如经现场及时进行心肺 复苏,可以挽救生命。
呼叫
叫
确认四周环境的安全后
检查意识反应
首先向意识清楚 的伤者表明身份。 如无反应,可用 “摇或叫”的方法, 轻摇伤者肩膀及在耳 边叫唤,测试伤者神 志是否清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呐!救命啊!”
检查呼吸
将脸颊靠近伤者口 鼻,距离大约 3厘米. •观察:胸腹起伏 •聆听:呼吸声 •感觉:呼吸气流 ,如伤 病者没有呼 吸,立即进 行人工呼吸。 (3L:Look/Listen/feeL)
(5)按压频率 成人100次/分。 (6) 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配合
单人、双人
心脏按压:人工呼吸= 30: 2 五个周期后,再评估有无循环现象。 –此后每3-5分钟检查一次。直到医护人员 到达现场为止。
CPR成功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