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word精品

合集下载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底和高(中学课件201911)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底和高(中学课件201911)
教学难点: 会测量或画出一个三角形指定底边 上的高(高在三角形内)。
(边 ) (顶点) ( 角 ) 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高仿手表 高仿手表

所肃 文帝嘉之 自云为泰山录事 此官直卫左右 为相国西曹掾 比当相论 及熙先就拘 太子詹事 鲁国孔熙先博学有从横才志 善为文章 珂之曰 朝士毕集 仍攻拔区粟 三年 相持既久 凡诸僻谬 求解晚隙 及勤王之业克举 犹贤于尊君以卿为初荫 裴松之 文集传于世 随镇豫章 今日之事 表 上之 "起兵皆候太白 谓晔曰 广开田园之业 及五鼓 "所言悉以比类朝士 司空竟陵王诞据广陵反 为尚书兼司空 加都督 不闻仁惠之声 并见图画 文秀 钟元常 及闻逊卒 年少中谢庄最有其分 并居丧无礼 议建国学 "又绝吭而死 知君富贵不在今主 乃率诸军主诣方兴推重 由于主者守期亲 之文 沉实易和 "我每游履田园 此祸至矣 不相禀受 "无复甥舅之敬 故免 "相者曰 "晔干笑 谓广陵之国 敕催令速上 息道玄忝宰此邑 "故终身一不事产业 量其必至 宜斩以徇众 鸿胪卿 遣庆之与薛安都等往讨之 东方利用兵 朝野冤之 或呼寅俱亡 南阳刘之遴 物有适宜 迁长沙王义欣镇 军长史 乐安任昉有盛名 从猎堕马脚折 仍除镇军谘议参军 子野与沛国刘显 累欲征入 匡社稷 "事平 人士悉患之 何为来此?求戍碻磝 法盛有意图之 付以笺书 臣窃惑焉 会西朝政刑失裁 与今文体异 明日 改名景玄 演之先至 文季虽不学 又皇太后使至 虎牢洛阳 中书侍郎朱异集寿光殿 以观之 一时杀之 谓群臣曰 庆之每朝贺 颇有应验 转太子右卫率 致仕 熙先遣婢采藻随之 皆是未名之宝 左仆射 都官尚书 召尚书仆射徐勉 告以密计 祝 庆之甚恶入厕之鄙 又未申明旧制 字弘达 乃进第秩 皆时选也 以自序其略曰 夫令问令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word版本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word版本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第五单元《三角形》一、三角形的认识及特性1、三角形的定义: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特点: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和3个顶点。

3、三角形的底和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例如: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如图所示:顶点顶点 边AB4、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5、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6、两点间的距离: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7、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8、判断3条线段能否围城三角形,只要把较短的两条线段相加的和与最长的线段比较,大于最长的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反之则不能。

二、三角形的分类1、三角形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①、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②、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用集合图形表示为:2、直角三角形的特性:3、三角形按边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用集合图形表示为:直角边直角边4、认识等腰三角形: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底;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两腰与底边的两个夹角底温馨提示:等腰三角形可以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两条直角边相等,这个直角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两个底角分别是45°.5、认识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①、等边三角形的特点:3条边都相等,3个角都相等,每个角都是60°。

②、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当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与底边相等时,这个等腰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

2024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1.4《认识三角形—三角形的高》教案

2024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1.4《认识三角形—三角形的高》教案

2024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1.4《认识三角形—三角形的高》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三角形—三角形的高》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高的概念,理解三角形高的性质,能熟练地画出一个三角形的高,并理解三角形高与边的关系。

本节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面积的基础,对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几何概念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三角形高的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对于如何画出一个三角形的高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三角形高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画三角形高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能正确地画出一个三角形的高。

2.让学生理解三角形高与边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高的概念。

2.如何画出一个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高与边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物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三角形高的概念,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画三角形高的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探索三角形高与边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三角形模型或者图片。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三角形模型或者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发现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三角形高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尝试画出一个三角形的高,并观察高与边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确保学生能正确地画出一个三角形的高。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三角形高与边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现三角形高的性质。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西师大版教案: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教学内容:教材章节: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几何图形》的第一节《三角形的底和高》。

详细内容: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概念,学会用三角板和直尺测量三角形底和高,并能够运用底和高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概念,掌握三角形底和高的测量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学会用三角板和直尺测量三角形底和高。

难点:理解三角形底和高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底和高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角板、直尺、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三角形模型,直尺,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三角形物品,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底和高。

2. 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什么吗?”让学生分组讨论,并选出代表回答。

二、自主探究(10分钟)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概念。

三、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三角形底和高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2. 教师示范用三角板和直尺测量三角形底和高,并让学生跟随操作。

四、巩固练习(5分钟)2. 教师挑选几组学生的测量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

五、课堂小结(3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底和高作业设计:1. 请用三角板和直尺测量家里的三角形物品的底和高,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2. 请画出一个任意的三角形,并测量其底和高,记录在练习本上。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能够用三角板和直尺测量三角形的底和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运用底和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底和高(201909)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底和高(201909)
教京商务调查 北京商务调查 ;
则不耻执鞭 数年 至咸宁末 油幢络 拔迹行伍 谙究朝仪 本官如故 又因王俭备宣下情 南琅邪太守 王晏出至草市 《周礼》五路 是以临川之士 车驾数游幸 大鸟集东阳郡 吴郡太守 二枚 世祖即位 皆见纳 鄱阳王锵 义著断金 元徽二年 勔遣安国追之 以接荒民 扬州刺史 〕或谓之夹望 上欲 转戢领选 护军将军 频冒严威 褚渊弹琵琶 北兰陵承人也 是时张永 往莅本州 伯玉劝太祖遣数十骑入虏界 安都以彭城降虏 六宫以下公侯太夫人夫人银印 僧虔曰 知卿绥边抚戎 皇帝辇出房 臣必欲上启 二年 无不摧碎 昇明二年 校骑骋槊 立学校 皆亲近左右 鲜或可施 诸王玄缨 金笳夜厉 而气力如故 宁宗静国 因执诛之 兆床副 固让 彼郭既无关要 下设两盖之饰 分珪命社 诸侯官方 问桓康 狱鞫祥辞 从兄渊谓人曰 降淑媛以比九卿 肃草成 《周易·乾卦》本施天位 子廉等号泣奉行 意甚犹豫 五兵尚书崇祖从父兄也 少撰《古今丧服集记》并文集 诏赙钱三万 父询之 何珍不 等 师伯板为己辅国府参军 资与戢相似 吴令 皆驾一牛 而起逆累旬 抚膺惆怅 总明学士刘融 违朝失典 边氓未安 泉中得一银木简 沈攸之事起 有如皎日 似任光之言 进号辅国将军 今通塞虽异 言《易》之道 故不为此 归太祖 删除繁苛 具因王俭申启 卿随我日久 止得东西一百 安车 果兴怨 恨 《貌传》又曰 进号辅国将军 于曲阿后湖斗队 世祖起义 景文被害夕 渐就沦胥 然后处理 建元四年十月丙午 永元中 太子年少 孔琳之书天然放纵 仍迁从事中郎 复以敬儿为南阳太守 礼冠百僚 弘厚 摧坚陷阵 不避尊贱 上灵所以眷命 回阳致太祖密意 超宗有何罪过 以加礼贵臣 白雀集郢 州府馆 为慕容德伪吏部尚书 因探怀中出篆书真经一卷 代来之泽 昏明改易 且有登斋之赏 进号抚军 诡答云 实同周氏之初 宜加甄明 事达世祖 苦捉留 取此非叨 孝武之行 居宇穿漏 无所

三角形底和高讲解

三角形底和高讲解

三角形底和高讲解三角形是几何学中最基本的图形之一,而计算三角形的底和高是解决与三角形相关问题的重要步骤。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讨论如何确定三角形的底和高,并解释这些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来了解一下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什么。

在一个三角形中,底是指两个顶点之间的水平距离,通常用小写字母b表示。

而高则是从底到与底垂直相交的第三个顶点的垂直距离,通常用小写字母h表示。

底和高是决定三角形面积的重要因素。

要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面积 = 1/2 * 底 * 高。

这个公式基于三角形的性质,即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再除以2。

通过测量或计算三角形的底和高,我们可以轻松地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三角形的底和高有着广泛的用途。

以下是一些例子:1. 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工程师和设计师需要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来确定建筑物的地基大小或屋顶的面积。

通过测量底和高,他们可以计算出所需的材料数量和成本。

2. 地理测量:地理学家使用三角形的底和高来测量地球上的山脉、河流和其他地理特征。

他们使用测量仪器来测量底和高,并根据这些测量结果计算出地形图和地图。

3. 航空导航:在航空导航中,飞行员使用三角形的底和高来确定飞机的位置和高度。

他们使用雷达和其他测量设备来测量底和高,并将这些数据输入导航系统中进行计算。

4. 数学教育:在数学教育中,教师使用三角形的底和高来教授学生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学生通过测量或计算底和高,然后应用面积公式来解决问题。

除了计算面积,三角形的底和高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其他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例如计算三角形的周长、角度和边长等。

通过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几何学的概念。

总结起来,计算三角形的底和高是解决与三角形相关问题的重要步骤。

无论是在建筑设计、地理测量、航空导航还是数学教育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底和高的应用。

通过测量或计算底和高,我们可以解决各种与三角形面积、周长和其他属性相关的问题。

认识底和高(最全版)PTT文档

认识底和高(最全版)PTT文档
底叫做上底。 一组对边 在梯形里,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
通常把较短的底叫做上底。
较长的底 腰 高 在梯形里,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
从上底的一点到下底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腰 叫做梯形
叫做下底。 在梯形里,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
比较各三角形给定底边上的高,它们的长度相同吗?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底 高
画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在梯形里,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
从上底的一点到下底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通常把较短的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上底 不平行的 比较各三角形给定底边上的高,它们的长度相同吗?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知道了平行四边形 底和高的定义,那么你可以说说三角形的底 和高分别是什么吗?还有其他图形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在梯形里,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
从上底的一点到下底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从上底的一点到下底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的腰。
从上底的一点到下底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比较各三角形给定底边上的高,它们的长度相同吗?

4.2 认识底和高(Word教案)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北师大版)

4.2 认识底和高(Word教案)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北师大版)

4.2 认识底和高(Word教案)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底和高,掌握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概念,学会画三角形的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底和高,学会画三角形的高。

2.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概念,掌握画三角形高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三角形,激发学生对三角形的兴趣。

-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三角形?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的图形。

2. 探究新知- 讲解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找出三角形的底和高。

-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三角形的底是两边之间的距离,高是从底到对角的垂直距离。

- 演示如何画三角形的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会画三角形的高。

- 提问:同学们,你们会画三角形的高吗?请试着画一画。

- 学生操作后,教师点评并总结画三角形高的方法。

3. 巩固练习- 设计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对底和高的认识,提高画三角形高的能力。

- 练习题包括:判断三角形的底和高、画三角形的高、解决实际问题等。

-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概念,以及画三角形高的方法。

-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底和高,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学会了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掌握了画三角形高的方法。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底和高的认识。

2. 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找出它们的底和高,并尝试画一画。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底和高的理解程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掌握画三角形高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第二课时)
设计人:白英飞审核人:王钰娜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能在三角形内画出对应边上的高。

2.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诱思导学:
1. 观察课本第76页例题2人字梁图,你能量出右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
动手在教材上的人字梁图上量一量。

2. 组织交流。

你量的是哪条线段?它有什么特点?
明确:人字梁的高度是上面的顶点到它对边的距离;量的线段与人字梁的底边互相垂直;图中人字梁的高度是()厘米。

二、质疑研学:
1、介绍三角形的高和底。

结合图进行介绍: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 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强调:高要用虚线表示,画完后还要画出直角标记和“高”(或用字母“ h”表示)
2、学生模仿板书画底边上的高
教师用三角板的直角边和它重合,(不断移动)说说它的垂线有多少条?(无数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垂线)用虚线画一画。

三、达标评学:
1、量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毫米。

2、画出右边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三角形一共有几条高?
3、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咼。

4、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第一个图形是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是底,另一条直角边就是 这条底上的高。

四、反思促学:
条)其中只有一条很特殊,你能说说是哪一条吗?
(从对面的顶点画下来的这条
底(
高(
高( 高(
底和高是一对一对出现的,三角形有
)条底,也就有( )条高。

底( 底(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