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会考篇目知识点归纳 (3)

合集下载

高二会考语文知识点

高二会考语文知识点

高二会考语文知识点高二会考是中学生中重要的考试之一,其中语文作为主要科目之一,是考生需要重点复习的内容。

以下是高二会考语文知识点的详细介绍:一、古诗文知识点1.古诗文常见鉴赏方法:诗的作者、创作背景、意境描写、修辞手法等。

2.常见的古诗文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如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3.古代文言文的翻译和解读方法,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二、现代文学知识点1.了解现代文学的起源和发展,包括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

2.熟悉现代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家,如鲁迅、茅盾等。

3.分析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不同文学形式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三、修辞手法知识点1.了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和分类,如比喻、夸张、反问等。

2.学习分析鉴赏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和用法。

3.熟悉修辞手法在诗歌、散文、小说中的运用,分析其效果和意义。

四、阅读理解知识点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掌握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技巧。

2.理解并分析文章的主旨、作者意图等。

3.梳理文章结构,识别文章中的论点和论证。

五、写作技巧知识点1.了解不同类型的写作要求,如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

2.熟悉写作流程和构思技巧,包括提纲、行文逻辑等。

3.注意文章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注重段落落款和词句的运用。

六、文化典故知识点1.熟悉与语文相关的古代典故和名言警句。

2.了解典故的来源和背景,理解其在文章中的引用和象征意义。

3.学习运用文化典故丰富文章内涵和表达。

七、应用文写作知识点1.学习书信、广告、招聘启事等应用文的写作要素和格式。

2.熟悉常用应用文写作技巧,如提供明确信息、简洁有力的表述等。

3.注意应用文的文体和语气的选择,灵活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八、语言文字运用知识点1.掌握词汇的正确用法和拼写,避免常见的语法错误。

2.熟悉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和作用。

3.加强语言文字的组织能力,注意文段之间的过渡和衔接。

以上是高二会考语文知识点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对考生复习提供帮助。

高二语文会考知识点

高二语文会考知识点

高二语文会考知识点“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句话饱含着周恩来对祖国的热爱。

中国要强大起来,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多读书,增加知识,扩展自己的视野,促使祖国的科技发达。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语文会考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你!高二语文会考知识点11.小说三要素:A人物B情节C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B论据C论证3.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因why何过how何果what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偶尾同韵C中联对偶D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E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B列数字C打比方(喻)D作比较E分类别F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B总分结构C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B按空间顺序C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B对比法C喻证法DE归谬法F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E反问F设问G反复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14.七种短语类型:A并列短语B偏正短语C主谓短语D动宾短语E动补短语F介宾短语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A名词性短语B动词性短语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B谓语C宾语D补语E定语F状语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B数量代C副介连D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B倒叙C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B表列举事项省略C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A表解释说明前文B表后文跳跃转折C表声音中断延长D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A表引用实际内容B表讽刺反语C表特定称谓D表着重强调高二语文会考知识点2一、中国文学之最: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古代最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古代最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古代最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高二语文考试必考的知识点概括

高二语文考试必考的知识点概括

高二语文考试必考的知识点概括(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二语文考试必考的知识点概括在学习过程中重视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你的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为高三复习阶段深化知识网络结构提供基础。

高二语文学业水平测试考试知识点归纳

高二语文学业水平测试考试知识点归纳

高二语文学业水平测试考试知识点归纳高二语文学业水平测试考试知识点11.而(1)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连词,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3)连词,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问客(4)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2.之(1)助词,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2)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凌万顷之茫然(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吾与子之所共适(4)代词,它、它们。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3.于(1)介词,在。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2)介词,从。

月出于东山之上(3)介词,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乎(1)语气词,表示疑问。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羡乎(2)介词,在。

相与枕藉乎舟中(3)形容词词尾。

郁乎苍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高二语文学业水平测试考试知识点2常见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者……”;(2)“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二)被动句:(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判断.(2)“为”、“为……所……”、“……为所……”表判断(3)“被”(4)意念被动(三)省略句:(1)省略主语:(2)省略宾语(3)省略介词”.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四)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4)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五)定语后置:(1)者(2)……之……者:(六)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备查知识3:常见固定结构(一、表示疑问①何以……?(凭什么……?)②何所……?(所……是什么?)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④如……何;奈……何?(把……怎样呢?)⑤孰与……?(与……比,哪个更…?)⑥独……耶?(难道……吗?)高二语文学业水平测试考试知识点3《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人被释奴隶伊索所编,搜集有古希腊民间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_教故事,共三百五十余篇。

高二年级语文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二年级语文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二年级语文会考知识点总结【导语】由于高二开始努力,所以前面的知识肯定有一定的欠缺,这就要求自己要制定一定的计划,更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付出的汗水不会白白流淌的,收获总是自己的。

作者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年级语文会考知识点总结》,助你金榜题名!【篇一】重点学习:1.知识目标:简单了解孔子其人。

2.能力目标:简单知道儒家思想。

3.情感目标:用看待人的眼光看待孔子。

重点难点:对文句的解读。

考点分析:浏览与写作论语名句解读:1.关于孔子年逾古稀2.文本解读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篇二】(文学常识)1、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有诗和散文合集《踪影》,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和《松堂游记》等。

2、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

现代着名作家。

“左联”发起人之一。

代表作小说《沉溺》。

还有着名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

3、梁实秋(1903-1987),现代着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

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

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等。

4、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5、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

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等。

《我与地坛》是他的散文代表作。

高二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

高二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

高二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语文学科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不仅仅是学习文字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高二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评价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下面是对高二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的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诗词古代诗词是高中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二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古代诗词的背诵、赏析和写作。

学生需要掌握古代诗词的基本背景和意境,熟悉古代诗词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二、古代文言文阅读古代文言文阅读是高二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的重点部分。

考生需要理解古代文言文的基本意思,分析句法结构和修辞手法,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内涵。

同时,还需要熟悉古代文言文的常用词汇和典故,以便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三、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是高二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的必考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解答与现代文相关的问题,包括理解文章主旨、分析作者观点和论证思路,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词汇和修辞手法,理解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写作技巧写作技巧是高二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部分。

考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话题写作、命题作文和校园记叙等写作形式。

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文体、结构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五、古代文学作品鉴赏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是高二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的考点之一。

考生需要熟悉经典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内涵,理解作品的主旨和思想,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手法。

同时,还需要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比较。

六、修辞手法运用修辞手法是高二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考点。

考生需要熟悉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用法,能够分析修辞手法在诗词和文章中的运用效果。

同时,在写作中也需要注意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七、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是高二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的一部分。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包括文化传统、历史典故、人物故事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与现代社会和文化相关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现代文本。

高二会考语文知识点必看

高二会考语文知识点必看

高二会考语文知识点必看实际上,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熟记这些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然后熟练的运用。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高二会考语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梳理一、中国文学之最: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古代最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古代最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古代最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二、文化常识: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高二会考知识点总结语文

高二会考知识点总结语文

高二会考知识点总结语文高二会考知识点总结语文是高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备战会考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语文会考,下面将对高二会考的语文知识点进行总结。

1.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文考试中常见的题型,同学们需要掌握各类修辞手法的用法与特点,比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通过分析文本,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

2. 古诗文鉴赏高考中,古诗文鉴赏是必考的一项,要求同学们熟悉唐宋元明等不同时期的作品,掌握其背景和作者的风格特点。

在备考过程中,同学们应多读、多背古诗文,通过理解作者的意图、把握诗词的情感,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3.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是语文会考中的难点,同学们需要熟悉文言的基本语法和常见的词汇搭配。

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如断句、辨析义项、理解上下文等,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是高二语文会考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同学们需要读懂并分析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现代文学作品,可以提高同学们对于文学艺术的鉴赏力和批评能力。

5. 写作技巧写作是高中语文考试中的重要部分,同学们需要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如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

在备考过程中,同学们应多练习写作,培养自己的写作思维和表达能力。

同时,要注意语法、修辞和结构的运用,写出准确、流畅、有逻辑的篇章。

6. 古代文化常识高二语文会考中也会涉及到古代文化的常识,比如名著、古代科技、重要历史事件等。

同学们要扩大阅读面,了解更多与古代文化相关的知识,以便在考试中能够正确回答相关问题。

综上所述,高二会考语文知识点的总结主要包括修辞手法、古诗文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技巧和古代文化常识。

同学们应该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充分掌握这些知识点,并灵活运用于解答题目,以取得优异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会考篇目知识点归纳一、《沁园春-长沙》1、关于‚词‛: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两汉,奠基于隋、唐,大盛于宋代。

每一首词都有词牌。

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

不同词牌规定的各种词调和词体,都有特定的字数、句数和格律。

有的词不分段(段,又称‚片‛‚遍‛‚阕‛等),称作‚单调‛;有的词分两段,称作‚双调‛;还有分三段、四段的,称作‚三叠‛‚四叠‛。

此外,按词的字数多少,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的字数在 58个字以内,59—90个字为中调,而长调是91个字以上,如《沁园春》共114字,属长调。

2、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3、重点知识: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本整句为了填词的需要,变动了词序。

据词义,其正确的词序应怎样?答:正确的词序应该是:深秋时节,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只见)湘江水滚滚向北流去。

B. ‚湘江秋色图‛如何描绘?作者用了什么方法?答:抓住典型,点面结合,多种角度,铺陈描画。

作者选取了山林、行船、雄鹰、游鱼等最能体现秋色的典型,各作为一个点,再用‚万类‛概括面,从视觉的不同角度远望—近看—仰观—俯视;不同色彩:‚红遍‛‚碧透‛;不同形态:‚层林‛‚漫江‛‚争流‛‚击‛‚翔‛等,描写湘江秋色多姿多彩的画面,构成‚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哲理图画。

此段描写,用词精当,极富表现力:‚遍‛写枫色之广,‚层‛写枫林之茂,‚染‛写树色之奇,‚漫‛写江水之溢,‚透‛写湘水之清,‚争‛写行船之奋,‚击‛写雄鹰之健,‚翔‛写鱼儿之乐。

锤炼之妙,令人拍案叫绝。

4、背诵本词《沁园春长沙》。

★二、《劝学》1、作者简介:荀子(约前325~前238),名况,字卿。

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唯物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

晚年,他积极从事教学和著述,总结百家争鸣的理论成果创立了先秦时期完备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

其思想反映在《荀子》一书中。

他推崇孔子,崇尚仁义礼乐,却又主张‚性恶论‛而与孟子一派分道扬镳。

其‚性恶论‛更成为法家思想的基石,所以,他的两个学生韩非子和李斯都是法家人物。

荀子的文章,已演变成专题政论文,格局严整,说理精细,逻辑周密,尤其善于使用比喻,使文章既严饬整肃,又生动形象。

《荀子》的专题论文是议论文格局成熟的标志。

2、文言文知识:A.词类活用。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的‚水‛是名词用作动词。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中的‚日‛是名词作状语。

B.特殊句式。

(1)介词结构后置:A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是由水凝冻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2)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

)C.固定用法。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D.一词多义。

(1)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 停止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隔绝以为妙绝《口技》 --------- 极点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 非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 --------断绝(2)强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杜甫《前出塞》-------------有力的弓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强健、强壮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有余、略多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qiǎng,勉强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 强盛(3)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借助、利用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假装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4)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远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盼望、希望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 声望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农历十五日(5)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听见博闻强志《屈原列传》-------------------------------见闻、见识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军官收河南河北》-----------------听说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使上级听见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五人墓碑记》---------------------声望、声名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闻名、出名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3、背诵古文《劝学》。

★三、《师说》1、解题:‚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说‛比‚论‛随便些。

初中学过的《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刚才说过,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

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2、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为昌黎伯,故又称韩昌黎。

又因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

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

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世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本文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

3、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

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

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韩愈用其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指导后进写作古文。

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师说》可看作是提倡古文的庄严宣言。

4、语言积累。

A.师(1)作名词,有三种情况:①作‚老师‛讲-------------------------古之学者必有师②作‚专门技艺人‛讲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③作‚姓‛讲----------------------------孔子师郯子……师襄(2)作动词,有三种情况:①作‚学习、效法‛讲----------------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②作‚从师‛讲-------------------------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③‚师道‛,偏正关系------------------或师焉,或不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④作‚以……为师‛讲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B.之(1)作代词,有两种情况:①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②‚这类‛、‚这些‛ -----------------郯子之徒巫医乐师百工之人(2)作助词,有四种情况:①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古之学者②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③表示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④音节助词,无意义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3)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①作代词,指代自己 ----------------君将哀而生之乎②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③作动词,‚到‛、‚往‛-------------吾欲之南海C.其(1)作代词,有三种情况:①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②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作兼语余嘉其能行古道(他)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2)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①表猜测------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②反问----------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欲(难道)5、背诵古文《师说》。

★四、《获得教养的途径》1、注意音形义:狭隘跋涉闲暇慰藉麻痹望洋兴叹戕害(伤害)给予符箓真知灼见出类拔萃炽热彷徨按部就班倘若余暇何妨推陈出新一概而论桑梓(故乡)甄别四、《想北平》1、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一位京味很浓的现、当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2、解题:(1).‚想‛。

(标题的‚想‛为什么不换成‚写‛?)明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带有浓烈的主观情感。

‚写‛可能只是客观的描写,‚想‛表明作者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什么样,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平的爱。

文章开始,老舍就情不自禁地说:‚我真爱北平。

‛但马上又说:‚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

‛‚说不出‛三个字,在两段文字中四次出现,表明老舍难以用有限的文字道尽自己对北平的爱。

(2).‚北平‛。

(学生研读1-3节思考,作者笔下的北平是怎样的北平?他对北平有着怎样的‚爱‛?从1-3节中找出相关语句)明确:是‚我的北平‛(第一节);‚我爱我的母亲……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