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词五首》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 25词五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25词五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第二课时江城子苏轼武陵春李清照破阵子辛弃疾作者简介: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江城子》、《武陵春》和《破阵子》。

2、了解引用典故在诗中的作用,提高赏析诗歌的能力。

3、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学指导一:比正确、流利朗读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语气、语调,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自学指导二:比快速正确理解诗意。

要求: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自学指导三:比精彩回答问题一、《江城子》1、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2、你知道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吗?是怎样具体表现这种心情的?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3、下阕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他的情怀?具体表现在哪些诗句上?<<渔家傲》明确: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和对朝廷的不满。

苏轼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学上,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李清照简介: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

济南人,南宋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

其作品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绝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辛弃疾简介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1140-1207),别号稼轩,山东济南人。

明确:1.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

)2. (1)、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显得英姿威武,精神抖擞)狂:(2)、狂在百姓倾城,观看狩猎(场面二、《武陵春》1、此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内心和生活状态?哪些词句最能这种内心和生活状态?2、下片中“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3、《望江南》和《武陵春》这两首词有何共同之处?三、《破阵子》1、“醉里挑灯看剑”是一种怎样的心境?这种愿望在词壮观,“卷”字说明行走极快,可见猎者情绪高昂)(3)、狂在自比孙郎,乘马射虎(表明自己虽已年暮却依然有勇气有能力去抵御外侵)总结:上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身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词五首》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词五首》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5 词五首教学目的1.积累语言,了解作者,背诵课文。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教学设想反复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词,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生活经历、思想风貌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望江南》《武陵春》2.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

教学内容与步骤学习《望江南》情景激趣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官终国子助教。

精通音律,诗词兼工。

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

他们多写闺情。

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

现存诗三百多首,词七十余首。

后人辑有《温飞卿集笺注》等。

《望江南·梳洗罢》是一首写闺怨的小令。

此词以江水、远帆、斜阳为背景,截取倚楼顒望这一场景,以空灵疏荡之笔塑造了一个望夫盼归、凝愁含恨的思妇形象。

全词表现了女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情真意切,语言精练含蓄而余意不尽,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风格清丽自然,是温词中别具一格的精品。

探究生趣第一步,背诵《望江南·梳洗罢》,在背诵过程中积累下列词语:梳洗:梳头、洗脸、化妆等妇女的生活内容。

独:独自,单一。

帆:船上使用风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词。

皆:副词,都。

斜晖:日落前的日光。

晖:阳光。

脉脉:本作“眽眽”,凝视貌。

《古诗十九首》有“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后多用以示含情欲吐之意。

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愁苦。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学设计1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学设计1

《词五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

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检查预习三、朗读1、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将这五首词浏览通读一遍。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四、学习《望江南》和《武陵春》《望江南》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

晚唐太原祁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2)花间派。

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

他们多写闺情。

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2、理解大意。

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

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3、体会文章写作特色。

(1)教师提问:“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投影展示)“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你认为白蘋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2)学生讨论。

(3)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指正,必要的时候,教师要予以讲解。

(4)答案提示:“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词五首》教案1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词五首》教案1 新人教版

词五首《望江南》章节(课题)名称25 词五首《望江南》学时5-1总课时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2.把握作者的感情。

过程方法品味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学生特征分析作为一名初三的学生,早已对古典诗词的学习不陌生了,但他们的学习往往是停留在记忆与背诵默写上的,认为只要能背熟默写对就可以了。

实际上,由于对作品的理解不够深入,在记忆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作品数量的增多而导致记忆的混乱,出错率也比较高。

因此,本课的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赏析作品、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古词,互相讨论朗读节奏与语气、引导学生收集背景资料、品味词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使得学生在体验与品味的基础上,能够将自己的感受与评价表达出来,并以讨论争鸣形式,让学生进行思想与理解的碰撞,找到正确的理解途径,开阔学生学习的视野。

教师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与反思中,发挥其学习主体的地位。

教学重点1、理解背诵名句。

2、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师生互动过程设计意图教学札记一、创设情境二、朗读诗歌三、了解文学常识一、导语设计词发展到宋代,面对被唐人推到顶峰的诗歌创作,宋人独辟蹊径,把词这种文学样式演绎得更加完美,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让我们在词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做一次艺术的巡礼吧。

二、朗读,注意几个字的读音倚yǐ脉脉mòmò蘋pín三、文学常识关于温庭筠和花间词派温庭筠(公元812~870?)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县人。

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传说他作诗,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

他年轻时行无检束,生活放荡,长期出人歌楼妓馆。

不为统治者所喜。

他屡试不第,却常替人代作文。

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个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通过此环节使学生了解文学常识四、理解大意五、进一步体会词句含义“多写闺情”,较少政治内容,极尽“艳丽”之能事,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5课《词五首》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5课《词五首》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

25 词五首教学目标:1、熟读背诵这五首词。

2、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五首词的内容。

3、把握作者的感情,品味诗歌语言。

教学重点:1、熟读背诵这五首词。

2、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五首词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赏析《望江南》、《武陵春》。

教学过程:一、导入。

词发展到宋代,面对被唐人推到顶峰的诗歌创作,宋人独辟蹊径,把词这种文学样式演绎得更加完美,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让我们在词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做一次艺术的巡礼吧。

二、赏析《望江南》。

(一)、温庭筠和花间词派:温庭筠(公元812~870?)本名歧,字飞卿,某某祁县人。

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传说他作诗,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

他年轻时行无检束,生活放荡,长期出入歌楼妓馆。

不为统治者所喜。

他屡试不第,却常替人代作文。

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

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奠定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在文坛上的地位。

他的词“多写闺情”,较少政治内容,极尽“艳丽”之能事,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花间词派:五代西蜀的一个词派。

以后蜀赵承祚(zuò)所编《花间集》而得名。

词在晚唐,受社会风气的感染,渐渐背离了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的特色,走上了剪翠裁红、调脂弄粉的歧途,专在女人的容貌、服饰和姿态上下功夫。

晚唐词人温庭筠的作品代表着这种创作倾向。

在温庭筠死后半个世纪,五代西蜀的赵承祚收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薛昭蕴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成《花间集》。

此派尊温庭筠为鼻祖,以韦庄成就最高,写闺情,写离别相思,风格绮丽,在当时颇有影响。

(二)、朗读,理解大意。

1、朗读背诵。

本词较短,先背诵再讲解。

2、本词给我们讲了一个很美的故事。

请同学们讲讲。

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词五首》【教学目标】1、积累词中优美诗句,培养词的赏析能力。

2、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品味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

3、领会词中丰富深刻的意蕴,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1、领会词中意境,明白主旨。

2、背诵课文并会默写。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望江南》、《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我们的前人为我们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

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六朝的风碑巨制、韩柳欧苏的大块文章、明清之际的小说画卷,无不表现了前人对社会国家的情怀,对宇宙世界的期待。

今天我们就有幸见到“艳语传绮怨”的温庭筠的《望江南》,听到范仲淹吹的苍凉悲壮的号角,感受到辛弃疾那种报国有心、请缨无门的无限悲愤之情……它们或悲愤难忍,或柔情万千,或气壮山河,或低声浅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词五首》,首先欣赏著名词人温庭筠的《望江南》。

二、师范读《望江南》,注意抑扬顿挫,要求学生认真听,师读完要检测学生对这首词朗读节奏和重音的把握。

三、点生简介温庭筠及其作品。

四、生预习课文:1、做《古文练习》上的与这课有关的基础题,夯实基础。

2、结合书下注释及古文资料翻译课文。

五、师抽查这课的重点字词,并以小组为单位采用推火车的方式翻译课文。

六、揣摩课文:《望江南》描写的是什么内容?诗中人因何而断肠?① 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她清晨梳洗后登楼远眺,盼望自己的心上人早些归来,但是“千帆过尽”却仍旧不见归人,她被相思折磨得柔肠寸断。

②思念和盼望的人始终没有出现又没有音信。

七、师引导学生赏析这首词。

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不到30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蘋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

景物层出,情感起伏。

全词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掌握词作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3.利用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词作鉴赏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新版)的教材,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包括图片、图表、视频等。例如,可以准备毛泽东的词作手稿图片,以及与他相关的生平介绍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作背景和作者情感。
②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如“万类霜天竞自由”,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自由。而在《沁园春·雪》中,他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来形容北国的雪景,既展示了雪的壮丽,又表达了革命者在艰难环境中的坚韧不拔。
③两首词都体现了毛泽东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在《沁园春·长沙》中,他提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革命事业的思考;而在《沁园春·雪》中,他用“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表达了对祖国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对革命事业的执着。
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词,参加诗词创作比赛或社团活动,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学生可以尝试进行诗词表演或朗诵,通过语音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词的美感,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诗词鉴赏讲座、研讨会或文化活动,与其他同学和专家交流自己的观点和心得,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重点题型整理
七、重点题型整理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词五首》内容,强调《词五首》的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词五首》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5课词五首第1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5课词五首第1课时

年级九科目语文任课教师刘春兰授课时间10.12课题词五首授课类型新授一、教材分析《望江南》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不到30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景物层出,情感起伏。

全词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渔家傲》在这首词中反映的是作者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他自己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所以全词读来真切感人。

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

从题材、情调和艺术方面来说它都为宋词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

与温庭筠的《望江南》格调截然不同。

写此词后,苏轼曾写信给朋友说这首词“虽无柳七郎(柳永)风味,亦自是一家”(《与鲜于子骏简》),可见当时的作者已意识到词应有两种不同的风格,苏轼在他的一些词作中便是自觉地实践着自己的风格。

《武陵春》写于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

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

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

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

他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

陈同甫,名编号:22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

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课《词五首》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反复诵读直至背诵默写,掌握吟读欣赏词的技巧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重点与难点
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通过反复诵读直至背诵默写,掌握吟读欣赏词的技巧与方法。

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

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望江南》
1、夯实基础
(1)字词过关
筠()脉脉()蘋()倚()
(2)知人论世作者简介。

温庭筠(yún),原名岐,字飞卿。

晚唐太原祁人。

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有“花间鼻祖”之称。

花间派。

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

他们多写闺情。

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教学过程
2、读文本
理解这首词的大意。

文章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

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3、读文学
“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白频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4、本词小结总评
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

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5、再读一遍本词。

(三)学习《武陵春》:方法同第一首,并比较阅读。

三、作业:背诵两首词,准备默写。

板书:望江楼
梳洗独倚江楼→希望
望过尽千帆斜晖、水→失望
肠断→绝望
武陵春
只恐载不动
花已尽… 倦梳头
愁物是人非欲语先流闻说
也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