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词五首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25课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25课笔记八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二十五课《诗词五首》包括五首经典古诗词,分别是杜牧的《赤壁》、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及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这些诗词均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下面是本课的笔记内容:一、课文主题本课选取了五首经典古诗词,分别涉及历史、自然、人生、离别和壮志等方面,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诗词,了解古人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体会离别之情和壮志之志,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重点生字词杜牧(dùmù):唐代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文天祥(wén tiān xiáng):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
零丁洋(Líng Dīng Yáng):地名,位于中国南海,是著名的抗元英雄文天祥被俘的地方。
苏轼(sūshì):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豪放派代表人物。
水调歌头(ShuǐDiào Gētóu):词牌名,有多个调子。
辛弃疾(xīn qìjí):南宋著名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pòzhèn zi ·wèi chén tóng fūfùzhuàng cǎn yǐjìzhī):题目名,出自辛弃疾的词作。
三、重点词语解释折戟沉沙:形容兵器折断后沉入沙中,比喻失败或灭亡。
东风不与周郎便:指如果没有东风的帮助,周瑜就不会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人生如梦:形容人生短暂,像梦一样。
干戈寥落四周星:指战争频繁,四年的抗元战争中只有寥寥数次战斗。
人教版本语文学习知识点学习初中九年级上册的:第25课词五首.doc

人教版语文知识点九年级上册:第25课词五首一、要点字1、以下加点字注音。
斜脉mò脉白pín羌qiāng擎qíng舴zé艋měng霹pīlì2、解下边加点的。
老夫聊少年狂聊:临时,且。
会挽雕弓如月会:定将。
也泛舟:打算。
作的快作:像⋯⋯一。
二、要点句子背知清1、用原文填空。
尽千帆皆不是,斜脉脉水悠悠。
塞下秋来景异,衡阳雁去无留神。
持云中,何日遣唐?只恐双溪舴艋舟,不多愁。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家傲·秋思》中抒守将士的立功之志和思之情的句子是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无。
《江城子·密州出》中表达作者能担当重担,立功立,效朝廷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月,西北望,射天狼。
《破子·同甫壮以寄之》中从听双方面表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速,弓如霹雳弦惊。
2、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鹤发征夫泪。
耳中羌管悠悠眼前雪霜满地。
远征的人心事重重不强人睡,将军头发渐白士兵满脸泪水。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为了报恩全城的人都追随我狩猎的盛情,我要亲身射杀老虎,让你们看看孙郎当年的英姿。
事过境迁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光景仍旧,人事已变,全部都停止了,想要诉说眼泪却先流了出来。
了结君王天下事,博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鹤发生!能够了结君王光复中原、一致天下的心事,能够了结我那驰骋疆场、博得英名的心愿。
只惋惜我的头上又新添了鹤发。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渔家傲·秋思》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两首词。
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景色异,衡阳雁去无留神。
四周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夕阳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鹤发征夫泪。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疆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速,弓如霹雳弦惊。
了结君王天下事,博得生前身后名。
25课诗五首学习要点

25《诗五首》学习要点饮酒一、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 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自号五柳先生,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
有《陶渊明集》。
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爱好:“好读书”、“嗜酒”、“著文章”喜爱的花卉:菊理想追求:世外桃源二、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为什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心远地自偏”。
2、“问君何能尔”的“尔”指代什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喧”。
3、“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能否将“见”改为“望”?为什么?“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将“见”改为“望”不好。
“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将作者的主观情感(采菊的悠闲自得)与客观景物(南山美景)融为一体,相互映衬,达到物我合一,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心和自然亲近。
显示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与那些官场中人孜孜以求名利截然不同。
4、把握这首诗的思想情感的关键词是哪两个字上?“心远”。
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三、背诵默写:1、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抒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歌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次北固山下1、本诗的景物描写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阔”表现出了春潮上涌,江水与岸齐平的浩渺广阔之景。
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
诗句在描述时序交替的景物中,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怎样的情感: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9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笔记

9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笔记一、重点字词重点实词:包括“阙”、“怜”、“羌笛”、“戍楼”、“烽火”、“抵胡”、“貂裘”、“天子”、“塞垣”、“归雁”、“边庭”、“夜闻”等。
重点虚词:包括“但”、“长云”、“暗雪”、“孤城”、“千嶂里”、“万里征人”等。
通假字:“畔”通“叛”。
古今异义词:“强派作蛾眉”中的“蛾眉”,古义:美女的代称;今义: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
二、重点句子《渔家傲》中写思乡之情,感慨军旅生活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破阵子》中写将士们欢欣鼓舞,军容整齐的句子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江城子》中写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御敌立功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中写作者内心愁苦难以排遣,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句子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望江南》中写女主人公盼望丈夫归来的句子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三、内容理解这五首词都是婉约派代表作,风格清新秀丽,细腻感人。
其中,《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三首写战争生活,《武陵春》、《望江南》两首写妇女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渔家傲》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
词人以“衡阳雁去无留意”反衬自己不愿在朝为官的决心;用“孤城落日千嶂里”描绘边塞秋季奇异壮阔的景象;用“羌管悠悠霜满地”表达夜深人静时凄清、悲凉的思乡之情;用“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现将士们深深的忧虑和对战争的厌恶。
整首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江城子》一词开篇三句写词人对不赏识自己的朝廷的控诉和对壮志难酬的悲愤。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了词人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御敌立功的决心。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展现了词人豪迈奔放的性格和气概。
整首词感情豪迈热烈,风格豪放雄浑。
《武陵春》一词上片写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概括了词人对丧夫之痛的感受,“欲语泪先流”则表现了她内心的苦闷无法排遣。
25课 诗词五首的知识梳理

(八上)25 诗词五首的知识梳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著名诗人杜甫,字子美,人称“诗圣”。
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给国家、人民带来的苦难,所以他的诗又被称为“诗史”。
2、翻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惧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怎么才能有高楼大厦千万间?让天下的寒士们住下皆大欢喜,风吹不动,雨淋打不进,安稳如泰山。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惧欢颜”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和美好理想。
4、这首诗中作者描写风的威势的动词有:怒号、卷、飞、渡、洒、挂罥、飘转、沉。
5、翻译: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自从战乱以来就很少睡眠,漫漫长夜湿淋淋的何时才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什么时候眼前耸现这样的房屋?我的茅屋破烂,冻死了也心甘情愿。
《过故人庄》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田园诗人孟浩然。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诗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作者写景有序,先写“绿树村边合”这是近景;再写“青山郭外斜”,这是远景。
由近到远,景色越来越开阔。
4、从哪一句诗可以看出主客心情与环境的惬意?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5、作者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表现了朋友间的诚挚友谊以及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游山西村》1、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2、翻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穿过柳阴走过花丛又是一个村,箫声鼓声此起彼伏春社临近。
这联诗句既富情趣又富理趣,不仅描写了山村变化万千的迷人景色又蕴含了人生哲理:人在面对困境时要正视困难,不畏惧,不退缩,经过自己的努力,就有可能开出一片新的天地。
比喻人在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也叫绝处逢生。
3、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这首诗通过写农家的好客习俗以及农村的田园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渔家傲》1、《渔家傲》是一首词,“渔家傲”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第25课《诗词五首》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5古代诗歌五首《饮酒》陶渊明一、思想感情:作者通过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二、翻译:.建造房舍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请问您如何才能这样?心灵远离尘俗,住的地方自然觉得偏僻了。
在东篱下采摘菊花,不经意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间的云气在傍晚时更加美丽,飞鸟成群结伴归巢。
这里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三、句子赏析: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车马喧”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也就代表着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等。
这句概括写出世人生活的环境。
诗人身居闹市,却能不受世俗事务的干扰,为下文解释原因做铺垫。
2.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设问。
揭示了诗人能远离俗世,不受世俗事务干扰的原因:只要精神超凡脱俗,即使自己身居闹市,也能保持心灵宁静。
“心远”说的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炼字角度:“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悠闲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表现诗人恬淡的心境。
“采菊”不是一般的动作,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见”能否换成“望”?:不能。
“见”字的妙处在于无心,无意间偶见,才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将比于“见”字,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
4.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景物描写。
通过描写飞鸟飞返山林,含蓄寄托了人与山林为伍的情谊。
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的心情。
(2)描绘画面: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的飞回巢穴。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课文重要知识讲解《饮酒(其五)》一、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诗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影响了很多文人的思想和创作。
二、故事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三、理解诗义【注释】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悠然:自得的样子。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相与还:结伴而归。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四、古诗赏析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
但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课文预习及知识梳理

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知识点01生字组词戎:r6ng (戎机、戎装、戎马)尝:chang (未尝、何尝、尝试)诸:zhu (诸位、诸君、诸侯)竞:jing (竞争、竞赛、竞技)唯:w6i (唯一、唯恐、唯独)02多音字看:kan (看见)kan (看护)折:zhe (折腾)zh6 (打折)she (折本)课文主题:本文写的是年仅七岁的王戎能够根据情况分析出道旁李是苦李的事,表现了王戎的聪慧过人,也启发我们:遇事要仔细观察,动脑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不能盲目跟风。
[注解]①王戎:"竹林七贤”之一,自由聪慧。
②尝:曾经。
③折枝:压弯树枝。
④竞走: 争着跑过去。
竞,争看,争相。
走,跑,疾行。
⑤唯:只有。
⑥信然:的确如此。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着跑过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却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那人)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课内问题:1、文中哪句话解程了王戎"不动"的原因?答: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答:如果李子甜,早被路人摘光了。
3、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答:做事要仔细观察,动脑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不能盲目跟风。
课后习题答案: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多个小孩子游玩,看见路边的李子树有好多果实,枝断了 ,许多小孩争相奔跑去摘那些果实。
只有王戎不动。
人们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李)树长在路边却有许多果实,这必定是(一棵)苦味李子。
" 摘取果实(品尝)确实是这样的。
3、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答:李子树长在路边,过往的行人比较多,如果李子是甜的,早被路人摘光了,不可能多子折枝,因此,只有一种可能,这是苦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词五首》知识点梳理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斜晖脉ò脉白pín羌qiāng擎qíng
舴zé艋ěng霹pī雳lì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老夫聊发少年狂聊:姑且,暂且。
会挽雕弓如满月会:定将。
也拟泛轻舟拟:打算。
马作的卢飞快作:像……一样。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守边将士们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作者能够担当重任,建功
立业,报效朝廷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耳中羌管悠悠眼前雪霜满地。
远征的人心事重重不能人睡,将军头发渐白士兵满脸泪水。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都追随我打猎的盛意,我要亲自射杀老虎,让你们看看孙郎当年的英姿。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都停止了,想要诉说眼泪却先流了出来。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可以了却君王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心事,可以了却我那驰骋沙场、赢得英名的夙愿。
只可惜我的头上又新添了白发。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渔家傲·秋思》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两首词。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望江南》作者温庭筠,是唐朝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2、《渔家傲·秋思》作者是北宋朝的范仲淹。
3、《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是北宋朝的苏轼。
4、《武陵春》作者李清照,是南宋朝的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是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词人辛弃疾。
“赋”是写作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