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之源】浮梁县
【瓷之源】中国·浮梁---我的家乡

【瓷之源】中国·浮梁---我的家乡浮梁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
东邻婺源县,西毗鄱阳县,南接乐平市和昌江区,北连安徽祁门县、东至县和休宁县。
县域面积294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9.2%,现有林业用地355万亩,占国土面积的80.4%,耕地面积27万亩,水田25.3万亩,总人口28.2万,其中农业人口22.6万,下辖9镇8乡。
浮梁交通十分便利,景德镇机场距县城仅3公里,航班直飞广州、北京、上海等城市;206国道、皖赣铁路、昌江河道三大交通动脉纵贯全境;景九高速公路直抵县境,景婺黄(常)高速公路和景鹰高速公路穿越境内,行政村油(水泥)路硬化率达90%。
浮梁历史悠久,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因“溪水时泛,民多伐木为梁”而更名浮梁。
县制历经多次变迁,1960年浮梁县建制撤销,行政区域由景德镇市直辖;1988年11月2日,经国务院同意,民政部批复,撤销鹅湖区、蛟潭区建制,恢复浮梁县建制。
县治大石口,离景德镇市区仅6公里。
浮梁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瓷茶文化闻名于世。
它孕育了千年窑火不息的瓷都景德镇,创造过“浮梁歙州,万国来求”、“浮梁之茗,闻于天下”的辉煌。
英文单词CHINA,大写是中国,小写是瓷器,是浮梁古昌南镇的谐音。
据史志记载,浮梁自汉代开始冶陶,唐宋时期烧瓷技术日臻成熟,窑址遍布。
宋景德年间(公元1004年)昌南镇更名为景德镇,仍属浮梁县管辖,明清时已成为全国产瓷中心。
郭沫若曾经说过:“解读瓷都,必以浮梁为原始版本”。
浮梁茶叶在唐朝就久负盛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其著名诗篇《琵琶行》中写下了“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县内的“仙芝”、“嫩蕊”、“福合”、“禄合”等茶历数代而不衰,成为经世名牌,诏为贡品。
浮梁“功夫红茶”1915年获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97年,浮梁县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红茶之乡”,2003年被确定为建设无公害茶生产示范基地县。
婺源瑶里古镇景点介绍

婺源瑶里古镇景点介绍
瑶里古镇,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东部,祁门、休宁、婺源、浮梁四县交界处,距离景德镇市区和浮梁县城50千米。
瑶里古镇境内古建筑是典型的赣派建筑,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矿山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2001年4月2日,瑶里古镇被列为江西省省级自然保护区。
同年10月9日,被批准为江西省省级风景名胜区。
瑶里古镇有展示徽派“三雕”艺术的狮冈胜览、程氏宗祠;有展现封建家族礼仪思想的进士第;有再现革命斗争历史的陈毅旧居、抗日动员大会会场、红军游击队驻址;有印证往日繁华景象的明清商业街、徽州古道;有反映瑶里风土人情的灯彩、地戏,等等。
明清商业街是古徽州大道上最为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全长一千多米,分为上街头、中街头、下街头三段。
昔日有上百幢店铺鳞次栉比地分布在街道两旁,至今仍保存较好,其中以景德镇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商店最具特色。
东埠古街是浮梁四大古街之一,由古街、古桥、古码头等组成,是明清之际装运高岭土之地,因运输繁忙而成街。
街道两旁林立的店铺和青石板上独轮车辗出的凹痕,是古代
东埠码头装运高岭土繁忙景象的真实记录。
瑶里物华天宝,人才辈出,是西汉长沙王吴芮、南宋开国侯李椿年、清朝工部员外侍郎吴从至等历史名人的故里和邻里。
开国元帅陈毅曾在此工作和生活过,并领导了新四军改编。
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地方,既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又是人们享受大自然的绿色仙境。
她集自然与人文为一体,融历史与民俗为一身,是旅游休闲、访古修学、寻幽探奇的绝佳之地。
磨洗历史的陈迹:以元代浮梁瓷局为中心(1)

磨洗历史的陈迹:以元代浮梁瓷局为中心(1)磨洗历史的陈迹:以元代浮梁瓷局为中心向以鲜神秘元青花青花瓷最早出现于唐代,在宋代却神奇消失了。
宋代瓷器制造各方面均已达到罕见的精致和高妙境界,但唯独没有青花瓷的影子。
唐青花的倩影直接越过了漫长的宋朝,在元朝的景德镇出人意外地崭露头角。
而且,它一出现就是那样完美和不可思议,似乎整个宋代的湮没无闻,都是在为它的出现而做足准备:元青花象一个神奇之子,受孕于唐代,结胎于宋代,在元代终于从天而降,并且一旦出世,则有惊世之姿。
元青花同万物一样,也是在一定物质与社会条件下产生的。
元青花的出现,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元代瓷器艺人博取众长,推陈出新。
在继承制瓷传统方面,如唐代三彩中对钴蓝的早期探索与运用,唐代长沙窑的釉下铜红釉(直接影响到元瓷另一大宗釉里红或青花釉里红)、宋代磁州窑的黑白装饰技法以及吉州窑釉下彩瓷技艺等,均对元青花瓷器形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至于自宋即开始兴盛的景德镇青白或影青瓷器的成功经验,无论是胎土还是釉料的提炼上,均有不可替代的功劳。
元青花的成功问世,并非空穴来风。
什么是标准的元青花?答案可能是言人人殊。
简而言之,一件标准的元青花,应具备下述几个条件,缺一而非真元青花。
第一,元青花是高温(1280度左右)下烧成的二元配方白瓷胎;第二,元青花所用青花钴料是进口苏麻历青料或国产青料(至正型标准元青花则必须是苏料),青料则是由元代具有高超绘画技艺的匠人(不排除有部分从北方而来的优秀画师),在素瓷胎上以中国传统书画技巧手工描绘而成;第三,在入窑前罩上透明釉,以彰显白胎青花之美。
素胎(二元配方)成型、以青料(尤其是苏料)在素胎上绘画再罩上透明釉,入窑高温一次烧成,一件元青花就问世了。
从物质的硬性条件而言,二元配方和进口苏料,是元青花独特的生命标记。
元青花的出现和消失,在中国陶瓷史上,都是一个异数:如前所述,元青花远绍唐代,超越宋代,至元代而大放异彩;可是元以后,这个曾经闻名于世的青花品种又突然再次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瓷都之源元代景德镇“浮梁瓷局”

瓷都之源元代景德镇“浮梁瓷局”说到陶瓷,有人歌青花,有人颂景德镇,却鲜有人想起它——浮梁瓷局,元朝唯一一个瓷局,这在当时中国的许多瓷区中是绝无仅有的。
它是皇家御瓷的制作机构,它却以开拓者的身份,惊艳了70年时光。
它确立了自己在景德镇的地位,引领了一场旷古烁今的创新浪潮,它将景德镇的瓷业推向了风口浪尖,使之成为全国瓷业的代表。
又正是这条创新之路影响了民窑,继而推动了外销瓷的发展。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故宫博物院藏高27.5cm,口径20.4cm,足径19cm。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浅圈足,砂底。
内外施白釉,外壁以青花为饰,自上而下用青花双弦线分隔成4个纹样带。
颈上绘缠枝栀子花,肩部绘缠枝莲花,腹部绘缠枝牡丹,近足处绘仰莲瓣。
这件青花罐造型饱满庄重。
青花色调明艳,呈宝石蓝色而带黑色斑点,表明使用的是外来青料。
画笔流畅,构图繁而不乱,每层纹饰之间因有弦纹相隔,既突出了主题图案,又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宋代,景德镇因优质的制瓷原料、丰富的柴火资源以及便利的水路交通,成为了当时重要的瓷窑之一,这里生产的青白瓷享誉天下。
公元1278年,忽必烈大笔一挥,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
浮梁瓷局是元王朝在景德镇设置的全国唯一的一所为皇室服务的瓷局。
浮梁瓷局秩正九品,掌烧造瓷器,并漆造马尾、棕藤笠帽等事。
大使、副使各一员。
在瓷局的掌管下创烧了枢府釉瓷、青花、釉里红、蓝釉、蓝地白花、孔雀蓝釉瓷器等。
元孔雀蓝釉带盖梅瓶1987年杭州市朝晖路窖藏出土通高35cm 口径6cm 腹径20.5cm 足径12.5cm折沿撇口,束颈,丰肩,圆腹,近底足部稍外撇,上有覆钵形盖。
胎粗松厚重,呈土黄色。
胎上施白色化妆土,外施孔雀蓝釉,近底足无釉。
胎釉结合不牢固,剥釉现象严重。
肩部釉下书“内府”二字,釉下字款需在釉上有水的情况下才清晰可见。
元王朝在建国初年就设置浮梁瓷局。
瓷局实物的特异纹饰由元廷“将作院”提供。
该院下属机构分工极细,除有制造物品的专业司,局二十五所之外,还设有一职能特殊的画局。
实行“五区一网一台账”浮梁县林长制开花结果

绿色风采GREEN STYLE浮梁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隶属景德镇市,境内昌江两岸绿树成荫、湿地竟芳,206国道沿途千峰含翠、层峦叠嶂,五谷尖下百花争艳、瓜果飘香……一幅饱含诗意的山水画卷呈现在世人面前。
浮梁县是名副其实的“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
2018年初,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浮梁县先行先试推行林长制,探索实行“五区、一网、一台账”的做法,得到了江西省级林长和省林长办的充分肯定。
2019年6月12日,全省林长办主任培训班现场观摩会在浮梁县召开,浮梁林长制的经验、做法,在全省产生了广泛影响。
划分“五区”建组织体系浮梁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林业用地面积324万亩、森林蓄积量1360余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1.4%。
为充分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中的政府主体责任,浮梁县将全县324万亩山林根据历史沿革、山形走势等因素区划为“东南西北中”5大林区。
县级设立总林长和第一副总林长,分别由县党政主要领导担任;设三名副总林长,分别由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副县长担任;县政府五名副县长各负责一个林区,担任林区长。
各乡镇也将3—4个村划为一个片,每个乡级副林长负责一个片。
村级林长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副林长由村委会主任担任。
全县围绕五大林区,按照“党政同责、划区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形成了以三级书记任林长的组织体系。
创立“网格”建责任体系按照森林资源源头管理责任体系建设要求,浮梁县建立村级“一长两员”构架,创新整合公益林、天保林管护资金和森林防火专项经费,按“县建、乡聘、站管、村用”的原则,在全县范围内聘请了340名专职护林员,承担全县森林资源管护任务。
全县324万亩林地按照“相对集中、大小适宜、便于管理”的原则进行网格化分片,并在地形图上统一编号,将护林员落实到相应的网格。
护林员不再有公益林护林员、天保林护林员、森林防火护林员之分,也不再有村、组之分,在网格化责任林区内每个护林员须同时承担上述三类实行“五区一网一台账”浮梁县林长制开花结果■李 勇护林员巡山护林县林长办主任李勇指导乡镇推进林长制工作542019.10绿色风采编辑 王琪wangqi8809@ 护林员的职责。
宣传浮梁县陶瓷的作文

宣传浮梁县陶瓷的作文浮梁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陶瓷之乡。
这里不仅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而且陶瓷历史悠久,陶瓷技术先进,最具代表性的是“青花”和“玲珑”两大瓷系列产品,所以到了浮梁你可别忘了带些回去哦!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吧:浮梁县的陶瓷制作工艺十分有名,被称为中国民间三绝。
一绝是青花瓷器,那独特的烧制方法及各种色彩斑斓的纹饰使它赢得了世界陶瓷艺术中心的地位;二绝是玲珑瓷器,那奇巧雅致的造型深受人们喜爱,特别是五彩缤纷的鸡蛋瓷成为景德镇一绝,至今仍畅销海内外;三绝便是剪纸艺术,素有“天下第一剪”之誉的浮梁民间剪纸吸取民间艺术之精华,经过不断探索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与风格,同时也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还有一种是窑变釉,因窑炉内温度高低不均而出现流动不定的釉色效果,这样才能呈现千姿百态的艺术效果。
景德镇陶瓷在我国陶瓷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景德镇生产陶瓷已有近一千年的历史。
那么在古代,景德镇陶瓷都有哪些种类呢?首先是建筑陶瓷,这个有很多。
比如说陶瓦、陶瓷井圈等。
其次是日用陶瓷,这个种类更加繁杂,但在唐宋元明时期的朝代对于瓷器的管理就相当严格了。
像官窑就设置在了御厂附近,还要求每一个朝代只开设一座。
然后就是彩绘陶瓷,又叫珐琅彩,此项制作从清康熙时期开始盛行。
我觉得珐琅彩既让整件事看起来美观大气,而且保存的时间长。
再者就是陶瓷用具,包括陶瓷酒坛、各式花瓶,甚至厨房用具等,这类的就更加齐全了。
如果想把这些东西买回家也并不难,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普遍,我们可以通过电脑上的淘宝或者京东网购平台购买。
虽然网购的价钱会贵许多,但在安全的前提下,不怕贵一定要找正规店铺。
而且在选择商品时也应该注意辨认真伪,防止上当受骗。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有关这类陶瓷的消费纠纷是比较多的,所以要谨慎处理好售后问题,不要吃亏呀。
在选购陶瓷的时候应该做到三不,不听、不看、不摸。
即使买错了也没什么大碍,毕竟是可以退货的嘛!。
昌南雨针:让浮梁茶重焕青春——访江西省昌南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益青

编辑/周小红z h o u-x-h o@163.c o m农百访谈昌南雨针:让浮梁茶重焕青春记者:千百年来,一代代勤劳智慧的浮梁人将茶事做到极致,这让浮梁地区的茶叶生产、销售和茶文化得到传承,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本土特征。
您能讲讲浮梁茶的前世今生吗?胡益青:说起浮梁茶,一定要先了解一下浮梁县。
历史上,浮梁县县属品级为五品(一般县为七品)。
早在唐代,浮梁县就成了全国茶叶加工和贸易中心,呈现“万国来求”的鼎盛局面。
当时的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其税收竟然占据全国茶叶税的八分之三。
白居易有诗佐证:编者按素有“瓷之源,茶之乡”美誉的江西省浮梁县,境内群山环抱,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达79.2%。
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完美的生态环境,成就了浮梁茶“朝朝出贡品,岁岁产好茶”的经典品质。
随着浮梁茶品牌力的不断提升,浮梁茶品牌价值从2.03亿元提升到2016年的14.56亿元,进入全国区域品牌的第一方阵;同时,一批诸如浮瑶仙芝、浮红、崖玉、昌南雨针、孚钉等系列的浮梁茶产品也屡获大奖。
2018年秋天,农百记者到浮梁县来了一场与茶的相遇,采访了做茶事做到极致的昌南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益青。
——访江西省昌南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益青2019/2农 百 访 谈“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如今闻名全球的“中国瓷都”景德镇,当时仅仅是浮梁县下属的一个镇。
可见,当时的浮梁县名震全国,浮梁茶叶盛极一时。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浮梁地区的茶叶生产一度陷入困境,尤其是1960年浮梁县建制被撤销之后,浮梁茶在市场上几乎销声匿迹。
很多人对浮梁茶叶不甚了解,甚至不知道浮梁县在哪里。
28年后,浮梁县恢复建制,为浮梁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浮梁县政府努力转变发展方式,狠抓茶业发展,坚持走“红”“绿”相结合的发展路子,“双牌双名•母子商标”,公用品牌与企业产品品牌互推共促运行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同。
这期间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茶企,创造出了系列浮梁茶优质品牌,我们公司创立的昌南雨针品牌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
描写《瑶里古镇》的800字作文

《瑶里古镇》瑶里古镇,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东部,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
这座古镇历史悠久,始建于西汉末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这里不仅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还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好地方。
踏入瑶里古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老的牌坊,上面刻着“瑶里古镇”四个大字。
穿过牌坊,便能看到一条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两旁是古色古香的建筑,这些建筑大多是明清时期的风格,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极具特色。
沿着街道漫步,可以看到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瑶里古窑址、陈毅旧居、程氏宗祠等。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瑶里古窑址,这里是中国古代制瓷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曾经烧制出了许多精美的瓷器,被誉为“瓷都之源”。
在古窑址内,还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瓷器和工具,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的制瓷场景。
除了历史文化遗迹,瑶里古镇还有许多自然风光,如瑶里大峡谷、汪湖原始森林、南山瀑布等。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瑶里大峡谷,这里山高谷深,水流湍急,景色十分壮观。
在峡谷内,还可以看到许多珍稀的动植物,如红豆杉、银杏、金丝猴等,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
瑶里古镇不仅风景秀丽,而且还有许多美食,如瑶里豆腐、瑶里绿茶、瑶里糕点等。
这些美食都是当地的特色,味道鲜美,让人回味无穷。
在瑶里古镇,还可以体验到当地的民俗文化,如舞龙舞狮、打糍粑、做陶瓷等。
这些活动让人感受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让人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座古镇的历史和文化。
瑶里古镇,是一座充满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古镇,这里不仅有古老的建筑和遗迹,还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美食。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制瓷的历史和文化。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江西,一定不要错过这座美丽的古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瓷之源】浮梁县1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浮梁县外文名称:Fuliang County别名:瓷都之源,茶乡,新平,新昌行政类别:县所属地区:中国华东、江西省、景德镇市下辖地区:浮梁镇、鹅湖镇、经公桥镇、瑶里政府驻地:浮梁镇电话区号:0798邮政区码:333400地理位置:赣东北面积:2867平方千米人口:约30万(2010年)方言:徽语祁婺片浮梁小片、景德镇话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著名景点:红塔、浮梁古县衙、瑶里镇、高岭国家矿山公园、东埠老街、五股尖机场:最近的机场为4C级景德镇机场火车站:最近的二等火车站为景德镇站车牌代码:赣H2简介浮梁县位于江西省北部,东西与上饶市的婺源县、鄱阳县相接,南连景德镇市所辖的珠山区、昌江区以及乐平市,北与安徽省黄山市所辖的祁门县、东至县、休宁县毗邻,是六山三湖(黄山、庐山、龙虎山、三清山、九华山、武夷山;鄱阳湖、千岛湖、太平湖)的地理中心。
县城距景德镇市中心城区仅6公里。
全县南北长约88千米,东西宽约67千米,总面积2867平方千米。
总人口约30万人(2010年),其中非农业人口约6万人。
全县辖9个镇、8个乡:浮梁镇、鹅湖镇、经公桥镇、蛟潭镇、湘湖镇、瑶里镇、洪源镇、寿安镇、三龙镇、王港乡、臧湾乡、黄坛乡、兴田乡、江村乡、峙滩乡、勒功乡、西湖乡。
共有4个居委会、158个行政村。
县政府驻浮梁镇向阳大道,距景德镇市中央6千米。
3地理特征地貌为山地、丘陵、平原,河流众多。
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属中亚热带潮湿天气。
年均温17℃,年降水量1764毫米。
沙金、煤、瓷土、大理石、石灰石、莹石储量丰硕。
产业以陶瓷、建材、农副产品加工、采矿4大工业为支柱。
农业以种植水稻、油菜籽、茶叶为主。
特产有“浮红”茶。
皖赣铁路、206国道直通全境,景德镇飞机场距县城2千米。
名胜古迹有宋代建筑红塔、宝积寺,清代县衙署遗址,宋代古瓷矿遗址和瓷窑遗址在高岭和白虎湾南市街。
瑶里镇建有新四军改编纪念碑和留守处旧址。
浮梁县境内以中低山、低山和丘陵为主,均属黄山、怀玉山余脉,总的趋势为东西北三面高,三条山脉缓向西南低去,所以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最高峰五股尖海拔1618.4米,最低点金竹坑海拔仅28米,境内最大相对高差1590.4 米。
昌江、南河及东河流域有零星分布的山间盆地,地势较为平缓。
境内地貌类型以山地地貌为主,次为岗阜和流水侵蚀堆积平原。
按其山地的成因,可分为构造山地、剥蚀山地及岩浆岩活动有关的山地。
县城距景德镇市中心仅6公里,与市区是一种连而有隔,隔而不断的关系。
我县的湘湖镇、洪源镇分别是景德镇的东、西门户。
全县总面积2867平方公里,县界轮廓呈树叶形,南北长约88公里,东西宽约674历史沿革概述浮梁县在历史上曾两撤两立,三易县名,五迁县治。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浮梁县的前身新平乡从鄱阳县东界析出,置新平县,由于当时的新平县包括了现在的祁门县和婺源县的一部分,版图是现在的两倍多,因此当时县域的地理中心——现在的江村乡沽演村就成了新平县县治。
新平县的历史很短,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新平县撤销,重新并入鄱阳县。
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在原新平县范围内置新昌县,县治设在昌江与其支流东河交汇处的南城里。
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析东南游金乡与休宁县西南合置婺源县,版图缩减四分之一以上。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新昌县更名为浮梁县。
唐代宗永泰二年(公元766年)分出浮梁县东北部与歙州黟县西南部合置祁门县,版图再次缩减三分之一以上。
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因水患,县治迁往昌江之西的高地,即今日的浮梁镇旧城村,从此历1100年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浮梁县县治迁往景德镇,1927年至1929年一度改为景德市,后恢复为浮梁县。
1949年解放后市县分离,景德镇单独划出建立景德镇市。
1960年浮梁县建制撤销,行政区域由景德镇市直辖。
1988年重置浮梁县,县政府驻浮梁镇大石口,至今不变。
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2000年人口普查)5大事年表·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新平乡从鄱阳东界析出置新平县。
·开元四年(716年)置新昌县。
·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析东南游金乡与休宁县西南合置婺源县。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更名为浮梁,为上县。
关于县名的来源,《唐书*地理志》曰:“本新平也。
”《郡县释名》曰:“以溪水时泛,民多伐木为梁也”。
县属鄱阳郡。
·永泰二年(公元766年)析浮梁北境入歙州合黟县南置祁门县。
·1960年浮梁县建制撤销,行政区域由景德镇市直辖。
·1980年4月1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景德镇市鹅湖区、蛟潭区。
·1988年10月11日,民政部(民批[1988]39号)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景德镇市鹅湖区、蛟潭区,设置浮梁县,县政府驻旧城乡。
·1985年6月21日,蛟潭区设置勒功乡、罗家桥乡、蛟潭乡;鹅湖区设置臧湾乡(赣府厅字[1985]333号)。
·1988年12月10日,浮梁县撤销蛟潭乡、经公桥乡,分别设立蛟潭镇、经公桥镇(赣民函[1988]138号批复)。
1989年1月9日,撤销鹅湖乡,设立鹅湖镇(赣民字[1989]06号批复)。
1989年7月20日,撤销昌江区旧城乡,改设为浮梁镇(现属浮梁县)(赣民字[1989]102号批复)。
1990年2月17日,将昌江区竟成乡洋湖村委会、青塘村委会的河北村民小组划归浮梁县浮梁镇。
(赣民字[1990]29号批复)。
1994年8月26日,撤销瑶里乡、湘湖乡、洪源乡,设立瑶里镇、湘湖镇、洪源镇(赣民字[1994]137号批复)。
1996年10月18日,撤销寿安乡,设立寿安镇。
(赣民字[1996]226号批复)。
1999年,全县辖8个镇、15个乡:浮梁镇、经公桥镇、蛟潭镇、湘湖镇、瑶里镇、鹅湖镇、洪源镇、寿安镇、勒功乡、兴田乡、金竹山乡、福港乡、臧湾乡、王港乡、罗家桥乡、西湖乡、江村乡、储田乡、峙滩乡、黄坛乡、天保乡、三龙乡、新平乡。
2000年,全县辖8个镇、15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79008人;其中:浮梁镇17375 、瑶里镇8235 、鹅湖镇20759、湘湖镇27023、寿安镇35923、洪源镇15962 、蛟潭镇12961 、经公桥镇8186 、西湖乡8070 、勒功乡7057 、储田乡6267 、江村乡9829 、兴田乡8693 、峙滩乡12338、福港乡9010、三龙乡10434 、黄坛乡10853 、罗家桥乡7258 、金竹山乡5188 、天保乡5976 、庄湾乡12846 、王港乡8352、新平乡10413(人)。
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2000年人口普查)2000年12月8日,浮梁县撤销储田乡,划归经公桥镇;撤销天保乡、金竹山乡,划归鹅湖镇;撤销罗家桥乡,划归洪源镇;撤销福港乡,划归蛟潭镇;撤销新平乡,划归浮梁镇(赣民字[2000]373号批复)。
2002年末,浮梁县总人口27.96万人。
2003年8月19日,将鹅湖镇的东埠(竹岭、竹新、界田、界新、良溪、良新、莲花山自然村除外)、高岭、南泊、查坑村委会划归瑶里镇管辖(赣民字[2003]188号批复)。
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27.5万人。
6所辖乡镇2004年底,全县辖8镇9乡。
1、浮梁镇2004年辖:城南居委会、城北居委会、旧城村、大洲村、教场村、洋湖村、新平村、韩源村、茶培村、查大村、金竹村、浮梁镇林场。
2、鹅湖镇2004年辖:鹅湖村、京山村、朱锦村、创业村、桥溪村、潘村村、盛家墩村、张村村、邓村村、柳溪村、小源村、桃岭村、集源村、曹村村、界田村、鹅湖园艺场。
3、经公桥镇2004年辖:经公桥村、鸦桥村、歧田村、源港村、港口村、港北村、储田村、柳溪村、金家村、新田村、新源村。
4、蛟潭镇2004年辖:蛟潭村、勤坑村、外蒋村、胡宅村、礼芳村、洪村村、梅源村、南村村、舍埠村、洛溪村、芳村村、石古村、光明村、建胜村、官中村、浯溪村、早马湾林场、金家门分场。
5、湘湖镇辖:陈家坂村、进坑村、古田村、湘湖村、双风村、灵安村、洞口村、东安村、前程村、北安村、西安村、兰田村、九英山林场。
6、瑶里镇辖:瑶里居委会、白石塔村、寺前村、新屋下村、长明村、罗源村、五华村、南泊村、高岭村、查坑村、东埠村。
7、洪源镇辖:方家村、洗马村、洪源村、大垅村、桂花村、李家村、鸣山村、罗家村。
8、寿安镇辖:柳溪村、鸿兴村、丰旺村、宁厂村、朱溪村、仙槎村、灵珠村、月山村。
9、王港乡辖:王港村、金山村、坑口村、高沙村、港口村、河源村、墩口村、马源坞茶场歧源坞林场。
10、庄湾乡辖:庄湾村、马家村、寿溪村、施家村、古铜桥村、仓下村、午项村、寒溪村。
11、三龙乡辖:三龙村、杨村村、双蓬村、芦田村、杨家村。
12、黄坛乡辖:黄坛村、东港村、七甲村、南溪村、吴家村、港口村。
13、兴田乡辖:兴田村、朱家村、程家山村、城门村、锦里村、潭口村、方家坞村、山田林场。
14、江村乡辖:江村村、严台村、浩峰村、中洲村、柏林村、沽演村、槎口村。
15、峙滩乡辖:峙滩村、龙潭村、流口村、清溪村、梅湖村、侈溪村、大河里村、明溪村、英溪村、金竹林场。
16、勒功乡辖:杨家坂村、查村村、勒功村、沧溪村、石溪村、白茅村。
17、西湖乡辖:西湖村、桃墅村、茶宝村、柘坪村、番溪村、西溪村、合源村。
18、罗家垦殖场辖:农业分场、程家村、石岭分场、茶叶分场。
19、浮梁工业园区辖:宝石村、铁炉村、高墩庙村、7陶瓷渊源China 大写是中国,小写是瓷器。
中国是瓷器的国度,景德镇是世界闻名的瓷都,浮梁是瓷都的源头。
浮梁制瓷历史悠久。
县志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
至唐代,烧造技术日臻成熟,新平霍仲初创素瓷名闻天下。
宋代,是陶瓷生产大发展的时期,据《陶记》载,当时“村村陶埏,处处窑火”,窑址遍布县城东南各地。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置景德镇,首创青白瓷,“光致茂美”,达到了“天下咸称”的境地。
特别是高岭土的入,开创了陶瓷生产的新纪元。
元代,无论是陶瓷质量,还是生产规模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朝廷在浮梁设立瓷局,建有专烧御器的枢府窑.同时,民窑也大大增加,景德镇成了“业陶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