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语言逻辑性共24页文档
关于议论文的逻辑

关于议论文的逻辑虞晴把本文与《反对党八股》《选择与安排》作比较阅读。
把本文阐述的十条逻辑要点做成十张卡片,可以用文章原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力求十张卡片能分别概括十条的意思。
写议论文,时常会碰到一些逻辑问题。
概念准确,判断恰当,推理能够联贯,这是一类逻辑问题;论证充分,这又是一类逻辑问题;此外,还有一类逻辑问题,是在研究了实际材料、形成若干观点以后,找出一个中心思想,一个论述问题的角度,以便把有关的观点贯穿起来,组织成一个条理分明、思路畅顺的全篇结构。
这后一类的议论文逻辑问题,是整篇文章范围内的思想结构问题,对于正确地表达思想、反映现实,有重要的意义。
斯大林曾经描写列宁演说的逻辑说:“当时使我佩服的是列宁演说中那种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这种逻辑力量虽然有些枯燥,但是紧紧地抓住听众,一步进一步地感动听众,然后就把听众俘虏得一个不剩。
我记得当时有很多代表说:‘列宁演说中的逻辑好像万能的触角,用钳子从各方面把你钳住,使你无法脱身:你不是投降,就是完全失败〔当时使……失败〕见《斯大林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50页。
’”斯大林的这段描写,讲的虽然是演说的逻辑,但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关于议论文逻辑的刻画。
“一步进一步地感动听众”,“用钳子从各方面把你钳住”,这些印象之所以获得,正是由于演说者的思路清楚,思想联贯、周密,许多观点组织得好,安排得好。
这些都是思想结构方面的逻辑。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中曾经说过:“一篇文章或一篇演说,如果是重要的带指导性质的,总得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所说的,实质上也是议论文写作中思想结构方面的逻辑。
任何一篇议论文,不论具体写法怎样不同,但是总离不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结构的原则。
说是原则,意思是指这些逻辑并不是公式。
如果把议论文的逻辑变成刻板的公式,就会陷进形式主义的泥坑。
议论文写作之 语言的逻辑性

议论文写作之语言的逻辑性作者:陈艳辉来源:《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2022年第40期陈老师:什么是议论文语言的逻辑性?运用哪些语言表述可增强作文的逻辑性?议论文语言的逻辑性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判断准确、层次清晰、推理严密上。
在议论文写作中,可以运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或议论句式来增强作文的逻辑性,在论证时,可以通过运用多种推理形式来增强语言的逻辑性。
下面,我们通过一篇佳作来探讨如何加强议论文语言的逻辑性,感受逻辑的力量和语言的魅力。
作文欣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自强精神◎谢凯茜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留下的最可贵的精神财富,发挥着感人、化人、育人、培人的重要作用,是滋养青年奋进的重要源泉。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自强精神,需要我们有坚定不移的强大信念。
坚定的信念是自强的基石,亦是红色基因的基石。
我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顾诵芬,从小立下保卫祖国蓝天的志愿,坚定不移地刻苦学习,最终成为国之栋梁;港珠澳大桥的总工程师林鸣,抱着必胜的信念,使港珠澳大桥跨越深海,闻名于世界;我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王亚平,从小立下远大志向,自强不息,最终实现了飞天梦。
他们之所以能在各个领域书写属于中国的传奇,是因为他们信念坚定、自强不息。
正是传承了百年的红色基因,才让自强精神更加光彩夺目,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自强精神,需要我们有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勇气。
勇气是自强的加固剂,亦是红色基因的加固剂。
第一位驾驶轰—6K飞向远海的空军飞行员刘锐,他有着过人的勇气与技术,因而敢于成为先行者和探路人,巡天掠海,为国仗剑;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朱彦夫,不畏强敌,冲锋陷阵,即使失去四肢和左眼,仍然自强不息,建设家园;从事高原医学研究的吴天一,正因为心中有勇气,才敢于挑战研究高原医学,即使身体屡遭重创,也书写了自强的奇迹。
试想,倘若他们没有勇气,没有自强,又怎会谱写出如此华丽的篇章?又怎会使自强精神赓续得生机勃勃、稳步前行呢?传承红色基因,赓续自强精神,需要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态度。
议论文写作思维逻辑

议论文写作思维逻辑一、从确定中心论点中理清逻辑思路确定中心论点的逻辑思路主要体现在动笔之前的构思上。
那么,动笔之前,怎样进行构思呢?构思好比是设计文章的草图,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让学生编写提纲的方式来对文章进行构思。
1.列议论文提纲的方法(一)引论:①用什么方法提出中心论点?②用判断句表述中心论点。
(二)本论:用三种方法(并列、递进、对照)之一将中心论点分解为几个分论点,理清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将各个分论点按一定顺序置于各段之首,为每一个分论点找出论据,论据要兼顾事实道理、正面反面、古今中外。
论证要揭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必然联系。
(三)结论:①用什么方法作出结论?②注意点题、扣题。
2.议论文本论部分三种提纲模式:(一)并列式注:A代表论题(1)A的内涵(本质属性、内容)是什么(2)A的外延(范围)是什么(3)为什么要有A(或A有什么用)(4)怎么样才会有A(二)对照式(1)分论点对照(2)分论点内部对照(三)递进式(1)按议论步骤递进(2)按论点内涵递进例如:《愿景》(2006年天津卷)(一)并列式(1)愿景的内涵是什么①愿景是对人生未来状态的一种期待②愿景是对事业发展前景的一种向往③愿景是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种憧憬(2)愿景的外延是什么①愿景是普通人的人生追求②愿景是企业家的发展蓝图③愿景是政治家的社会理想(3)为什么要有愿景①愿景是指引人们前进的灯塔②愿景是鼓动人们前进的风帆③愿景是团结各种力量共同奋斗的纽带(4)怎么样才会有愿景①实现愿景需要矢志不渝的意志②实现愿景需要坚忍不拔的毅力③实现愿景需要天时地利的帮助(二)对照式(1)分论点对比对待外来文化(大宅子)的三种态度:①全盘肯定。
大吸剩下的鸦片。
孱头②全盘否定。
放火烧掉。
混蛋③占有挑选。
新人建设新文化的愿景(2)分论点内部对比分析对外来文化怎样占有挑选----建设新文化的愿景:①对鱼翅,象萝卜白菜一样地吃掉。
(取其精华)②对烟土,送药铺(半益半害)③对烟灯、烟枪,送博物馆,毁掉。
高考议论文逻辑分析

——高考议论文的逻辑性分析
太和八中 代春生
琴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一、作文与逻辑
➢ 作文的核心是思维,作文训练的核心也是思 维训练,作文的意义也在于思维的训练与发展。 在此意义上,是否有缜密的思维和严密的逻辑 是高考议论文成败的先决条件。
温馨提示:根据范例,分析原因时应从主体对象、客 观角度以及行为本身的角度出发。
(二)在举例论证中,紧扣议论对象索因析果(索果析因)
法国卢浮宫中一面空墙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由 于盗窃,一幅举世闻名的蒙娜丽莎了无踪影,只剩下 一面空白的墙,然而这依然没有让从世界各地为著作 慕名而来的观赏者热情消减,相反,来到这面空墙伫 足的人反而更多了。何以如此?其实是空墙给人们精 神留下的魅力。它留给人们一片自由猜想的空间,曾 经达芬奇笔下那一抹神秘嘴角的微笑?曾经他如何灵 感而至才有了今日让人们目眩神秘的骇俗之作?它们 在观赏者的思考中一一浮现。尽管画已被盗走了,可 是盗贼却无法盗走人们对没的猜想,正是这些奇妙的 猜想,给人们更为充足的想象,比收获视觉上的震撼 来得更为深刻,自由的猜想让他们在精神的泉流中享 受甘之如饴、荡涤心灵的享受。
二、巧用关(勾)联词,凸显逻辑性
➢ (1)惟有放下,你才能欣赏到沿途风景,享受人生。
➢ (2)我们固然不能放下。但试问除此之外,有多少东 西真的放不下?
➢ (3)放下不是满不在乎,而是和平待之,不急功近利。 放下也不是丢弃,而是为了更多的拥有。
➢ (4)然而,反观今日社会,多少人对金钱、权力放不 下,不但侵蚀自身心灵,亦祸患了社会。
。 ”作为开头,选择一个素材,
运用“索因析果(索果析因)”的方法写一个片段。 写作时注意材料本身的因果关系以及材料与观点的关 系。
议论文语言的逻辑性

一、推理、论断和关联词: 按推理过程的思维方向划分,有三种
①演绎推理 :由普遍性的前提推出特殊 性结论和推理。常用“ 因为……所 以”“如果……所以”“只有……所以” ②归纳推理 :由特殊的前提推出普遍性 结论的推理。 “……所以” ③类比推理 :从一个对象的属性推出另 一对象也可能具有这属性。“……所以” 二、推理出来的结论叫论断。
1)、对立论断: 例1、生活比你想象的要容易得多:只要 学会接受呢邪不可接受的,放弃那些不 愿放弃的,容忍那些不可容忍的,就会 轻松起来。 例2、最好的节约是珍惜时间,最大的浪 费是虚度年华。 例3、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 永远无法弥补。
2)、换位论断: 例1、孩子把玩具当朋友,大人把朋友当 玩具。 例2、有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 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不再年轻。 3)、跨度论断: 例1、个性即价值。 例2、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虽然……但是……
尽管……还是……
…… 却……
既然......也......
(四)假设关系 如果……就…… 即便…...也…… 即使……也…… 倘若……就……
(五)选择关系
是…… 还是……
要么…… 要么……
与其……不如……
宁可(宁愿)……也不(决不)……
(六)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由于……因此……
(七)条件关系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 (不论、不管、任凭)……都(也、
还) 。
四、关联词造句: 1、如果没有李时珍的跋山涉水,遍尝百 药,没我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 不息,那么那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的问世 。 2、如果没有司马迁忍辱负重,遍访古迹, 没有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查阅古籍,笔 耕不辍,就不会有《史记》这部纪传体通 史的诞生.
议论文语言的逻辑性

关键领悟
领悟三:运用关联词及议论句式的基本要求
注意关联词及议论
1 句式的连接词在句 子中的位置是否恰 当。
2 注意关联词及议论 句式的连接词是否 配套使用。
注意分句间自然形
3 成的语意关系是否 与关联词及议论句 式的连接词所表达 的关系相符。
常见关联词突破
01
02
如果
但
03 因为、所以
突破点一:怎样运用“如果”进行假设?
小练笔 1
请在下面的横线里紧接上文补 写一段话,针对前一语句的判 断内容作因果推论。
在人生短暂而漫长的路途中,
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
让你美丽的也许是你的追求,
令你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
但是,使你温暖的必定是你的
母亲。因
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续写示例
她用她的身体为你阻挡着寒气袭人的风 霜,更用她的爱心为你消除了成长中的 烦恼,用她的智慧为你化解了一次又一 次的迷惘;母亲永远是你的灿烂阳光。
关键领悟
1
领悟一:概念
2
议论文语言的逻辑性主 要表现在议论文语言判 断准确,层次清晰,推 理严密,这是议论文语 言最基本的要求。
3
从写作角度而言,议论 文语言的逻辑性主要体 现在各种推理形式和关 联词的运用上。
关键领悟
巧用关联词及议论 句式是议论文语言 的逻辑性的基本体
现。
领悟二: 作用意义
从语法意义而言, 关联词及议论句式 不但能体现复句关 系和句群关系,而 且也能体现议论文 的内在联系,是各 种推理形式的语言 轨迹。
思考:下面材料运用了假设性关联词“如果” 来推论,简要分析材料是如何进行假设的。 01
浅析议论文语言逻辑的严密性

攀比 ……各种 琐碎 的诱 惑如 同猛 兽撕扯 着将
有一 次三 毛去 赴一 个宴 会 ,觥筹 交错之
我 们 拖 入 万 丈深 渊 ,我 们 却 愚 蠢 地 甘 愿 作 世 间 .她 突 然把 杯 子 一 推 ,站 起 来说 :“我 们 来
俗 卑 贱 丑 钝 的傀 儡 ,在 名 利 场 中粉 饰 、 周 旋 、 做 小孩吧 。” 大家停住 了谈 笑,片刻之后 ,有
现 象 及 思 考 问 题 , 自然 也 会 增 强 议 论 文 的语 恐怕 并 非 如 此 。 童 心 其 实 只是 假 借 孩 童 之 名 ,
言逻辑性 和严 密性 。
本 质 上 却 是 一 种 人 性 自然 的 状 态 , 是 对 世 界
除 了 上 面 这 种 处 于 开 头 对 观 点 阐 释 的段 毫 不掩饰的惊奇和热 爱。
以 理 服 人 是 议 论 文 的 最 终 目 的 。 许 多 考
这个 核心 语段 紧 紧围绕 童心 的价 值 即能
生对议 论 文的论 点 、论 据都 给予 了充 分 的重 帮助 我们 找 回精 神 的明亮 来 论述 ,选 用金 岳
视 ,但是 ,在利 用 材料 对观 点进 行深 层次 分 霖 和丰子恺 两 位老 先生 的事例 ,先交代 其行
是 指关联 词 的使 用。单 句之 间使 用不 同的关 的段落 来合 理过 渡衔接 。尤 其是 在议论 文中
联 词可 以形成 句 意完 全不 同的 复句 ,例 如转 “是什么…‘为什么”“怎 么办 ”或者 “引议联结”
折 、假设 、条件 等等 。选 择不 同关联 词 的过 等不 同层次 之间更 需要 设置 过渡 句或 者过 渡
妥 协 ,成 了 生 活 的 附 庸 。 坚硬 冷 涩 的 心 脏 没 人 笑道 :“好 啊 ,三 毛 你 来教 我 们 怎 么做 吧 。”
议论文的逻辑

逻辑思维是议论文写作的灵魂易错点缺乏逻辑无所谓层次结构思维是议论文的生命,议论文从审题、立论、谋篇、布局、结尾,以及整个行文中,处处都要运用思维方法。
好的议论文应既有思想的深度又有思维的宽度,中档的议论文有思维的线性发展而缺乏开阔感和灵动感,下等的议论文思维没有延伸或者断裂为几个片段。
在议论文“三要素”中,这些年来,论点和论据问题已经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议论文如何在“论证”过程演绎推进,一线的师生对这个问题仍重视不够。
具体体现就是:一篇800多字的文章,基本就在一个层面上展开讨论,这种“同层面绕来绕去”的情况实际是受前几年“文化散文”的影响。
正如孙绍振老师批评的那样:“好像议论文就是先有一个论点,然后铺开三个例子,四个故事,五个名言,最后得出结论,证明论点。
”把随意一篇满分作文的某两个中间段对调位置,读起来居然还是“通顺”的———因为缺乏逻辑,所以无所谓层次、无所谓结构———这也是现在中学生写议论文最可怕的恶俗习惯,甚至每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这种问题也屡见不鲜。
可把它称为无逻辑无层次无灵魂的高考议论文。
实例分析主体论述没有拓展和演进1.无层次(主体论述只有一个层面)请看《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北京2007年高考满分作文)的中间主体部分:“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不畏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的后果,不畏玄宗的赐金放还。
虽有昭昭明月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他是长安的细雨,他是朝廷的闲花……胸纳幽兰,神容主若。
他,一个不爱仕途,但爱美人,不爱富贵但爱超然的翩翩公子,虽出身显赫却博古通今……他忧郁而终,短短31载,弹指一挥间,却创作出人间最动人的诗词。
这滴细雨,这片闲花,发出炫目的光,震撼你我的心灵。
萧红,近代最伟大的女作家,却饱受了人世间的一切悲苦———亲人逝世,家族歧视,爱人背叛,恩师离去,穷困潦倒……这片闲花,给中国文坛注入了清泉,注入了活力。
这就是典型的一个论点三个例子,三个事例除了有时间先后之分,内在并无逻辑的先后,此文实际并没有有效地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