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第一课时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的主题是“赏名山大川、访名胜古迹”,共安排了《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这三篇课文。《黄山奇松》是继《黄山怪石》后又一篇介绍黄山的文章。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引出黄山奇松。由黄山作为“天下第一奇山”,说到它的“四绝”,然后从“四绝”引出令人们“情有独钟”的奇松,使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作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正是因为奇松的点缀才使它独领风骚。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一一描写了“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的不同姿态,以及它们得名的由来。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众多松树。一连用了许多“或”字,以显示松树姿态各异,美不胜收,点明山因树而“更加神奇”,以呼应前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文中众多的四字词汇,并扣住这些词语体会三大名松的姿态及其精神品质,进而通过这些关键词理出一条背诵课文第二自然的思路。

3、在朗读中感受黄山松的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

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扣词应题:

1、今天老师和大家要共同来学习的一篇写景文——黄山奇松。

2、理解奇的字义。(出示“奇”字在字典中的义项)

那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到底是怎样罕见的、特殊的、不平凡的松树让人们情有独钟?

师:课前,大家进行了预习,哪个生字你最想给同学提个醒,我们都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预设:“屏”字头上不能多一点,“屹”字不能多一横,“卧”字左边为“臣”。

评点:“屹”、“陡”要注意左窄右宽,“卧”为左宽右窄。

2、小结过渡:字词是学习语文的基础,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几组词语。

3、中国的汉字很神奇,有时候,一个词就是一个画面,一个词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一个词就是一种情境;我们在读这些词的时候就要读出画面、读出情感来。想不想试一试,好,一起来。

4、同学们读得真好,那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呢?你看到了谁呢?原来,这组词都是在写黄山松的。

1、下面啊,我们就把这些四字词语送进课文,轻声读课文, 用你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仔细地找一找, 用你敏锐的心灵触角尽情地品一品描写松树的语句,想想它们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自读课文。这一棵又一棵的松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可以结合刚刚学习的一个或几个词语具体说说。

黄山奇松是如此潇洒挺秀、千姿百态, 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生: 美!师: 板书“奇”

6、大家的表述虽各有不同,但所说的都是这三大名松 "可是,黄山松并不仅有这几棵,那作者为什么却偏偏把目光聚焦在这三棵松身上呢?

7、是啊,奇松是黄山“四绝”之首,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课文就是选择了这三棵典型的松树来写的,(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这种写作手法叫作:选择典型。那课文有没有将所有奇松一一介绍呢?

(本文在表达方法上的一个特点是运用了很多的四字词汇,抓

住这些四字词语是理解本文的一个抓手,诵读这组词语既为下面体会黄山三大名松的姿态及其精神品质奠定了基础,又为学生明晰本文结构埋下了伏笔。)

正因如此,奇松成为黄山“四绝”之首。一起来读。

三、赏姿态美,悟精神美

师:黄山奇松到底/奇在何处? 是什么原因使它们成为了黄山松的杰出代表呢? 请同学们再次走进文中, 用心读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语句,想想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它们的奇特的?"

生1:迎客松/奇在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 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 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师:这是你眼中的奇"

生 2 :送客松/奇在/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 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生3: 陪客松也有奇特之处,它/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 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师:大家结合句子,说出了这三棵名松的奇特之处"请你们再读读这些句子, 往深里想想,这些奇松的/奇都表现在哪些方面?生1: 我感觉这些松的/奇,主要表现为形态的奇特。。

"师: 黄山松奇在形态,不假,但是它们的/奇0仅仅只在形态吗?请大家读读这个句子,体会一下" (出示描写黄山松的句子,生读)生 2 : 我认为这些松不仅姿态/奇特0,而且像人一样有情义"生3:我拳现作者写这些松的时候, 都是先写它长的样子,再写作者的感受" 所以给我的感觉, 就是这些松都像人一样特别好客,特别热情"师:你的发

现很重要"

你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黄山松姿态的奇特, 你还品出了它们所特有的情义) /意美0"它们给人以好客!热情的感觉,所以, 人们亲切地称呼它们为)生:迎客松!陪客松! 送客松"

!师: 大家发现它们的姿态与名字之间有什么联系吗?生: 它们的名字正是由姿态得来的, 这三句话写出了它们名字的由来"师:你来黄山游览,有迎客松欢迎;你在山间游赏,有陪客松相伴;你要告别黄山,有送客松依依送别,你的感觉怎样?生:温馨,幸福,不孤单,,师:正是这奇特的名字,让我们有了别样的情感" 孩子们,它们本来就是三棵松, 但为什么会让我们有如此的感觉呢?生:是作者的联想丰富,赋予了它们人的情感"作者在写这三棵松树的时候都抓住了它们形态上的特点。而且在表达手法上也是一致的,前半句是松树的形态,后半句都是作者的联想。而且,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赋予了黄山松人的情态,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黄山松奇特的姿态。(板书:姿态奇特)

②师:大家再读读这些句子,读出自己的感觉"(生读)师:孩子们,看到黄山松这样奇特的姿态, 你心中有没有什么问题产生?生: 它们怎么会长成这样的姿态呢?师:带着这样的疑问,当我们再读第二自然段时, 相信有一个词会让你坪然心动的"生:饱经风霜"

师: /饱0 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¹满足了食量,跟/饿0 相对;º充分;»饱满"在这个词语里应该选第几种解释?生:选第二种解释一, 充分"师: 那整个词的意思就是)生:充分地经历各种风霜,形容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师:这里是说谁饱经风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