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
教具准备
3




前置测评:




一、复习巩固,激趣导入
你还记得吗?
1、长度单位有哪些?
毫米(mm)、厘米(cm),
分米(dm)、米(m)、千米(km)
2、面积单位有哪些?
平方厘米(c)
3、让学生测量出自己准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以备巩固练习中用到。
4、今天我们继续新家参观,装修一新的房子真漂亮,可是,豆豆却一直有个问题:这个新房子每个房间到底有多大呢?你们能不能帮助豆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能自选面积单位来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安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正确表象。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学科
数学
年级

教研组
三年级数学
单元
第五单元
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是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开始,是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图形)面积计算的必要基础






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生:将它们重叠,如果重合,说明一样大。如果宽度一样,长度大的就大;如果长度一样,宽度大的就大。
课件演示:将两个图形重叠后你发现了什么?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方帽子店》优秀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方帽子店》优秀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方帽子店》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方帽子店》,内容包括课文《方帽子店》以及相关的字词学习。

具体章节为第五单元第15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方帽子店的特点及寓意。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如“方”、“帽”、“店”等。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理解方帽子店的寓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生字卡片、方帽子道具。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方帽子道具,引发学生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方帽子的课文。

”2. 新课内容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b.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进行认读。

c.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了解方帽子店的特点及寓意。

3. 例题讲解:a. 出示例题:“根据课文内容,方帽子店为什么会没有顾客?”b. 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得出答案。

4. 随堂练习:a.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方帽子店的场景。

b.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

5. 情景引入:a. 让学生分组讨论,假如他们是一家方帽子店的店主,如何改进帽子,吸引顾客。

b. 各组分享想法,全班讨论。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方帽子店2. 生字词:方、帽、店、改进、创新3. 课文大意:方帽子店因不改进帽子,导致没有顾客。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想象一下,如果你是方帽子店的店主,你会如何改进帽子,吸引顾客?2. 答案示例:我可以设计一款既时尚又舒适的方帽子,采用柔软的材料,加入流行的元素,如卡通图案、亮片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方帽子店》,让学生理解了创新的重要性。

在课后,教师可以布置一道拓展作业:让学生以“我的创新设计”为主题,设计一款具有创意的帽子,并进行展示。

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部编版三年级体育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体育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体育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3. 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体育运动的种类和规则。

2. 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练。

3. 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种类的体育运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新知讲解(10分钟)1. 探讨体育运动的种类和规则,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体育运动的特点。

2. 讲解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如跑步、跳远、投掷等,并示范动作。

操作练(15分钟)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进行跑步、跳远、投掷等技能练,并互相观摩、交流。

小结(5分钟)总结今天研究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

第二课时复(10分钟)复上节课所学的体育运动种类和规则。

拓展练(15分钟)学生进行更加复杂的体育运动技能练,如短跑、跳远比赛等。

团队合作(15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集体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协作精神。

总结(5分钟)总结今天的研究内容,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的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练和竞赛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发展情况。

可以采用观察记录、小测验等形式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资料。

2. 运动场地和器材。

> 注意: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教案)第五单元 求简单的经过时间-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五单元 求简单的经过时间-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五单元求简单的经过时间-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教案课程名称:小学数学——第五单元求简单的经过时间适用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时间概念,如“年”、“月”、“日”、“小时”等;2.学生能够掌握用各种单位表示时间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计算;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时间计算问题。

二、教学重点1.时间的基本概念及单位;2.各种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时间问题。

三、教学难点各种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

四、教学方法讲授、演示、练习。

五、教学过程1.前置知识引入请学生拿起手表,指着当前的时间,问:“现在是几点几分?”引导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关注时间的单位,如“时”、“分”。

2.授课主题时间的基本概念及单位(1)年:一年有12个月,365天或366天。

通常使用“年”作为表示时间的单位。

如:“我今年8岁。

”(2)月:一个月有30或31天,2月有28或29天。

通常使用“月”作为表示时间的单位。

如:“这个月有30天。

”(3)日:一天有24小时,通常使用“日”作为表示时间的单位。

如:“今天是几号?”(4)小时:一小时等于60分钟。

通常使用“小时”作为表示时间的单位。

如:“我上课需要1个小时。

”(5)分钟:一分钟等于60秒。

通常使用“分钟”作为表示时间的单位。

如:“我们从7点开始上学,用时30分钟。

”3.各种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讲授各种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方法,并示范各种题目的解法。

例如:如果要求计算2年3个月共有多少个月,应该如何计算?解题过程:1年=12个月2年=2×12=24个月3个月=3个月2年3个月=24+3=27个月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解决诸如“5小时等于多少分钟?”等类似问题。

4.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时间问题请学生围绕实际生活中的时间问题进行讨论,如“我们每天有多长时间用来学习?”,“如果我们在上午10点开始游戏,玩了2个半小时,结束时间是几点?”等问题。

数学三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数学三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数学三班级下第五单元教案数学三班级下第五单元教案5篇每个三班级数学教师都应当让学生学到知识,爱上学习,把握学习的方法,并终身受益。

在数学教学工作中,你知道如何写三班级数学教案?不妨和我们共享一下。

你是否在找正预备撰写“数学三班级下第五单元教案”,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数学三班级下第五单元教案篇1一、教材(一)内容:人教版学校数学第三册第71页例1、例2。

(二)教材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倍的生疏”是第三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从这里开头教学有关两个数的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例1、例2是首先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思维方法。

教材以让学生实际操作为基础,联系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倍”的概念。

做到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内容安排是科学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知道“倍”是由两个数量比较得到的。

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育学生观看、推理、迁移的能力及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育学生擅长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爱好,培育他们创新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立“倍”的概念,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

难点:理解“倍”的概念与除法含义的联系。

二、教法与学法教法:依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接受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沟通等教学手段,创设肯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猎取知识。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学法: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沟通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教学程序设计(一)创设问题情景,寓学于情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简洁建立表象。

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4篇

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4篇

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4篇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听懂特殊疑问句What is this并能根据情况用It is a...回答。

2. 能使用特殊疑问句What is this向他人询问和确认某件物品,语音语调正确。

3. 能听懂,会说duck, cow, pig, dog, cat的单数形式,发音准确。

重点难点:1. 能听懂特殊疑问句What is this并能根据情况用It is a...回答。

2. 能使用特殊疑问句What is this向他人询问和确认某件物品,语音语调正确。

教学过程:一、Warmup1. Sing a song(歌曲营造活跃轻松的气氛。

)2. Read the words one by one.3. Each group introduces aname of animal themselves.(热身环节让学生复习学过的单词,为本课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为自己组取一个动物名字进行小组竞赛。

有趣的同时,从一开始就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并由此开始了一个过程性评价。

)二、Revision1. Ask and answer.T: Do you like animals What is thisSs: It’s a dog.T: Now we are on a farm. Theclass is a farm.Ss: Ok.T: Let’s listen to the tape.T: Now read after teacher:What’s this(学生跟读句型,师相机纠正学生读音。

)Ss: Read one by one.T: What’s this (师出示动物图片,提问。

)Ss: It’s acow/dog/pig/cat/duck.2. A riddle: It’s an animal.It’s big. It has a big nose and big ears. It has small eyes.What is it3. Draw a pig on theblackboard.(通过问答,复习所学的动物名词。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交流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交流意识,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提高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交流平台:学习基本的交流技巧,如倾听、表达、赞美、道歉等。

2. 初试身手: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将所学交流技巧运用到生活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交流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交流技巧,提高交流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实物投影仪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实例,引发学生对交流技巧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的基本概念和技巧,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所学交流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结与反思:总结课堂所学,让学生分享实践心得,提高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2. 板书内容:(1)交流平台:倾听、表达、赞美、道歉等技巧(2)初试身手:实际操作,运用交流技巧解决问题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所学交流技巧,并尝试运用到生活中。

2. 课后实践:布置一个实际任务,让学生在下一次课堂上展示所学交流技巧。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下一次教学提供借鉴。

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与指导。

3. 教学改进:根据课后反思,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交流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的第三步“实践环节”。

第五单元《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教案:第五单元《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交流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的意识;培养学生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交流技巧,提高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良好品质,使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到分享的快乐,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内容:1. 交流技巧:如何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如何倾听他人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2. 口语表达:运用所学交流技巧,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3.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的意识;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难点: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交流技巧,提高交流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视频、交流话题卡片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交流话题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第五单元《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的主题。

2. 学生齐读,了解本课学习内容。

二、新课内容学习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交流技巧,如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做好笔记。

3. 教师出示交流话题卡片,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4.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小组合作活动1. 教师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交流技巧,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2.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鼓励。

五、板书设计1. 课题:《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2. 教学内容:交流技巧、口语表达、小组合作3. 教学重点与难点: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的意识;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六、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所学交流技巧。

2.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交流技巧,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组课文教学计划二次备课教学内容:本单元共安排了《我们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水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习作5,练习5。

教材分析:《我们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骆驼妈妈到小骆驼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眼毛的作用,告诉人们要判断一种事物美不美,不光看外表,必须要用辨证的眼光去看。

《水上飞机》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形象地写出了水上飞机的广泛用途,展现了最新的科技成果,《跟踪台风的卫星》是一篇科学童话,作者用拟人手法讲述三代气象卫星紧紧地跟踪、监视台风的动向,为人类预防台风袭击减少损失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3.学会默读课文,能简要口述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向。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安排:《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2课时《水上飞机》 2课时《跟踪台风的卫星》 2课时习作5 2课时练习5 3课时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二次备课课型:讲读课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渗透正确的审美观教育。

2.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3.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能简要口述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渗透正确的审美观教育2.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红马、小骆驼、和骆驼妈妈头饰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1.谈话:小朋友见过骆驼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的?(指名学生说一说)2.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骆驼的,题目是: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板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题(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注意带点的字。

疙瘩自豪骆驼委屈足够沙漠小溪陷进养料风沙茫茫贮存俯下身子铺天盖地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及时辅导后进生三、检查自学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一说课文哪一部分是讲小骆驼跟着妈妈到沙漠旅行的。

(第3.4自然段)4.指名读自学题(2)的词语,注意3个带点字都读轻声,教师领读这3个词语。

5.说一说“自豪、委屈、足够、小溪、陷进、养料、风沙”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学生说出意思后,教师要进一步追问是怎么学会的。

学生说不出来要引导他们反复读课文、看课文插图来加以理解。

6.小结自学情况,表扬学得好的,鼓励学得不够好的四、精读体验,品味语言1.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第1.2自然段写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

二次备课3.指导朗读这一部分课文。

(1) 教师范读。

(2)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读。

(3) 指名读,引导学生说一说读得怎么样,提醒学生注意通过读体会小骆驼照镜子时候的心情,读准小红马批评小骆驼难看时的语气,并通过读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4) 分组齐读这一部分课文。

五、作业1.用钢笔描红。

(1)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字容易写错,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鼻”和“陷”的写法。

(2)学生当堂描红,教师注意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还可以适当播放一些轻音乐,以减轻学生课堂疲劳。

(3)及时反馈,指出优缺点,进行强化练习。

(4)欣赏佳作。

2.抄写课后第三题的词语,每个词语四遍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创设情趣。

1.听写词语。

2.说一说妈妈为什么要带小骆驼到沙漠里走一趟。

二、精读体验,品味语言(一)精读课文第二部分1.默读课文,完成课文后第四题。

2.教师巡视,相机辅导后进生。

3.讨论课文后第四题的答案并板书。

学生根据板书检查自己做的答案。

4.指导朗读课文。

(1)学生琢磨这一部分改怎么读。

(2)指名读,引导评判是否读得有感情,提醒学生:通过读突出沙漠的广大和环境恶劣,体会妈妈的良苦用心,体会文章用词造句的精妙。

妈妈的话耐人寻味,要反复读,读准妈妈说话时的语气、感情。

(3)学生再练读、齐读。

5.小结。

(1)这一部分课文写了什么?请同学说一说。

(2)指名同学复述这一部分课文。

(二)精读第五自然段1.过渡:妈妈的亲切教导,自己的亲身体验,使小骆驼明白了什么呢?2.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

二次备课读好这一段。

(1)思考:小骆驼想到了什么才说“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2)讨论。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齐读、4.教师小结。

(三)总结1.分组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话训练:同学们,小骆驼以后再听到小红马说它难看会怎么说呢?三、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板书设计:14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委屈自豪驼峰——贮存着养料——足够路上用各有各的用处脚掌——又大又厚——不会陷进松散的沙子里眼睛——双层眼毛——风沙过去了,没进一点沙子教后小记:二次备课课型:讲读课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用“究竟”、“渐渐地”造句。

2.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向。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教学方法:整体感知,情境朗读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1.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2.听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3.谈听读后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要求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自己不懂的词语。

3.感知全文,理清思路(1)出示生字词,认读,哪些字的音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2)各种形式读。

(3)谈谈这些词语哪些已经懂了,还有哪些不理解。

把自己理解的词语的意思介绍给大家听。

不理解的下节课再解决。

(4)再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标出自然段1)、自由轻声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3)、师生评议。

(5)指导识记生字。

三、作业1.用钢笔描红。

(1(2)学生当堂描红,教师注意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还可以适当播放一些轻音乐,以减轻学生课堂疲劳。

(3)及时反馈,指出优缺点,进行强化练习。

(4)欣赏佳作。

二次备课2.抄写课后第三题的词语,每个词语四遍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听写词语,导入新课茫茫货轮究竟救援输送物资森林佩服二、精读体验,品味语言1.学习交流第一自然段。

(1)导语:一天,小海鸥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飞翔,突然,它发现了一条奇怪的船,大家看——(图片)(2)讨论:这条船与我们看到的船有什么不同?看到它,你想知道什么?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齐读。

哪个词是无边无际的意思?问个究竟是什么意思?(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5)指导朗读,读出小海鸥好奇的语气。

过渡:小海鸥想去问个究竟,它是怎么问的?那个怪物又是怎么回答的?2.学习交流第二~7自然段(1)自读课文,说说那条奇怪的船到底是什么?(2)朗读训练。

思考:小海鸥是怎样问的?水上飞机又是怎么回答的?(3)分角色朗读。

(4)读了它们的对话,你读懂了什么?(5)重点品读5.6自然段。

①齐读。

②“我”是谁?“佩服”怎么理解?小海鸥佩服它什么?③练习用“迅速”造句。

(6)重点品读6.7自然段。

①读一读,想一想:给海上救护机的兄弟们分别起一个名字,说说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

②讨论交流。

③你能说说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吗?(7)指导分角色朗读2~7自然段,读出小海鸥好奇、佩服的语气,读出水上飞机自豪的语气。

(8)学习交流第8自然段。

①轻声读课文,用“~~~”画出水上飞机说的话,用“---”画出它出发的句子。

②想象:海上救护机是怎样救护遇险的船只的呢?③读了这段后,你有何感受?④用“渐渐地”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次备课三、延读创新,拓展运用海上救护机是怎样救护遇险的船只的呢?四、作业设计:1.完成“练习与测试”上有关作业。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15.水上飞机海上救护机救援船只海上战斗机参加战斗海上运输机输送物资海上灭火机扑灭大火教后小记:16.跟踪台风的卫星二次备课课型:讲读课教学内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他们从小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方法:整体感知,情境朗读教学准备:图片,录音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1.板书:跟踪指名正音想怎么读这个词?为什么要这样读?(如果体会不到可以演一演)2.知道我们今天要读谁跟踪谁的故事吗?板书:台风——卫星3.可以怎么读这个板书?还可以怎么读?4.看上去不相关的两样事物,他们会有怎样的联系呢?去课文里面找找好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盯住监视厉害怒吼建设甩掉牢固泄气躲避狂暴嘲笑惊慌自由读,开火车读。

你要特别注意读好哪些字的读音?生自由发言。

3.、感知全文,理清思路;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三、作业设计:1.比一比,再组词。

盯()监()厉()设()钉()蓝()历()没()2.自由大声朗读。

3.造句:谈笑风生 -------第二课时一、精读体验,口味语言(一)大家读书的本领确实很棒,短短的十几分钟就能读的正确、流利,还有不二次备课少同学读得绘声绘色了。

这个会跟踪台风的卫星到底是怎样跟踪卫星的?默读课文,画一画有关句子,再读一读。

(二)指名交流。

(三)学生自读课文,(四)反馈: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卫星是怎样跟踪台风的吗?找出有关句子读给我们听听。

“哈,”小星星笑了笑说,“我是第三代气象卫星,人们叫我时刻跟踪你,监视你,直到你消失为止。

”1.抓住“时刻”,举例子:卫星都会在什么时候跟着台风(说不出时教师示范举例子:他在走路时隔着他,做游戏时跟着他……)2.指名读这段。

板书:时刻3.过渡:卫星说到做到了吗?他是怎样时刻跟踪台风的?我们再接着听听其他同学的介绍。

卫星说到做到了吗?(生答)刚才xx的发言就能说明了。

“可我偏偏爱跟着你走……”1.课件出示本句话。

这个“你”是谁?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联系上下文看看)2.生回答。

播放台风的影片。

3.这么厉害的台风,卫星却偏偏爱跟着他,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呢?4.生交流。

板书:偏偏爱5.真是一个态度坚决的卫星啊!面对如此厉害的台风,他们之间的对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