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第16课课后知能检测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课后习题含答案

第16课《青山不老》课后习题含答案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二、一锤定音(在划线字的正确读音后画“√”)。
所处环境(chǔchù)情不自禁(jīn jìn)参天杨柳(cēn cān)创造奇迹(jījì)生命归宿(sùshù)波光粼粼(pōbō)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炕()稍()肆()载()坑()梢()律()栽()四、词语点将(根据意思写词语)。
1.任意的残杀或迫害。
()2.非法占据、霸占。
()3.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4.一再,多次。
()5.对人谦恭有礼貌。
()6.以财物帮助。
()五、添枝加叶(补充词语)。
()的大树()的波光()的狂风()的环境()的设想()的波浪六、指出破折号的不同用法(填序号)。
A.表解释说明B.表语意转换C.表声音断续1.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为止。
()2.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以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3.丁——冬——丁——冬……()七、字斟句酌。
1.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1)在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面各字在句中的含义。
作:__________ 逆:__________ 擎:__________ 坠: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另一种东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几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6表里的生物 》课后同步作业 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6.表里的生物一、看拼音,写词语。
qīng cuì() zǔlán()kǒng bù() xīshuài()二、选择正确的词语打“√”。
1.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自如)地发出(和谐单调)的声音呢?2.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温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单薄)些。
3.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华丽美丽)的世界盖上。
三、句子加工厂。
(按要求改写句子)1.父亲主动给我看。
(改为双重否定句)2.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用加点的词语造句)四、课内阅读。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父亲没有回答。
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
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1.在选文方框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用“”在选文中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
3.根据选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吓了一跳”写出了“我”的意外和困惑,因为“我”实在想象不出,神秘美丽的表的世界里,会有一个小蝎子。
( )(2)我并没有把父亲说的表里面有个小蝎子当真。
( )(3)“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这一句与课文第1自然段末句形成呼应。
( )(4)“我”是一个对自然现象充满了好奇,喜欢不断探索的孩子。
( )4.“后来我见人就说……”作者会跟谁说,怎样说呢?展开想象写一写吧。
16.表里的生物一、清脆阻拦恐怖蟋蟀二、1.自动和谐 2.柔和单调 3.美丽三、1.父亲不得不主动给我看。
2.我那时以为凡能动的物体,都是有生命力的。
部编版六年级下语文第16课 表里的生物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3.写出文中带点词语的反义词。
僻静——( 热闹 )
柔软——( 坚硬 )
4.为什么爱迪生孵不出小鸡?请从文中找到答案,画上
“——”。 人的体温没有鸡的体温高
5.你认为爱迪生孵小鸡的体验有没有意义?为什么? __示__例__:__爱__迪__生__孵__小__鸡__虽__然__没__有__成__功__,__却__很__有__意__义__。__因___ __为__他__从__中__增__长__了__知__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实( 证明 ) 立即( 立刻 )
拒绝( 答应 ) 坚硬( 柔软 )
四、词语搭配。
坚硬的( 表盖 ) 恐怖的( 东西 )
清脆的( 声音 ) 美丽的( 世界 )
五、句子练习。 1.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
音呢?(改为陈述句) __不__可__能__有__死__的__东__西__会__自__己__走__动__,__并__且__能__自__动__地__发__出__和__谐__ __的__声__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不但……而且……”造句。 示__例__:__他__不__但__对__新__鲜__的__事__物__感__到__好__奇__,__而__且__乐__于__动__手__尝__试__。 3.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偶尔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修改 病句) ___此__后__我__就__常__常__请__求__父__亲__把__他__的__表__打__开__给__我__看__。_________
课后练习
基础练习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
3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6课《表里的生物》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6课《表里的生物》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第十六课《表里的生物》一、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以下练习。
1.《表里的生物》让我们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的形象;“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为什么呢?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这些句子都是________句。
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 ) A.“我”是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
B.“我”不怕失败,执着追求。
2.“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
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人物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
”“常常请求”写出了自己渴望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篇课文里,“我”好奇的是什么?又有什么发现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
”“入神”表现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恐”表现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也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
”“常常请求”写出了“我”__________________;“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也拒绝我”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不说”表示自己真正认识了____________,认识了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_____________的声音:滴答,滴答……这声音比蝉鸣要_______些,比虫的歌曲要_________些。
部编新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一分钟》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一)

部编新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一分钟》课后练习题及答案16一分钟课时测评方案一、将下列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ch________ìnɡt________ānɡzh________ònɡ迟定叹刚钟共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决定(juéjié)后悔(huǐměi)汽车(qìchì) 影子(yǐnyǐnɡ)三、看拼音,写词语。
yǐjīnɡxǐ shǒu fēnzhōnɡzuòxiàɡōnɡ ɡònɡliǎnɡyuán四、选字组词。
共公()鸡()同五、选字填空。
(填序号)①以②已③元④园1.妈妈,我()经长大了,()后我可以自己做一些事情了。
2.一()钱也可()做很多事情。
3.这个公()里的建筑很有特色。
六、照样子,写句子。
例:要是早一分钟,就能赶上绿灯了。
1.要是能赶上绿灯,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是能及时通过路口,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是能赶上公共汽车,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内阅读。
丁零零,闹钟响了。
元元打了个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睡一分钟吧,就睡一分钟,不会迟到的。
过了一分钟,元元起来了。
他很快地()了脸,()了早点,就()着书包上学去了。
到了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
他叹了口气,说:“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吃洗背2.在选文中的“____”上补写句子。
3.丁零零,闹钟响了,此时元元是怎么想的?请用“”画出来。
4.小朋友,你认为一分钟能做什么呢?请写一写。
06-16《智能家居》教学设计

06-16《智能家居》教学设计第16课:智能家居一、教材分析本课程介绍了智能家居系统,它是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生活的一个实例,也是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已成为智能家居系统中人与物之间管控的重要平台。
二、学情分析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们生性活泼、好奇心强,观察和分析能力较中年级有了很大的提高。
由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六年级的孩子一直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对互联网的研究、娱乐、交流等强大功能有一定的切身体会。
虽然物联网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学生已具备这方面的生活体验。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智能家电和智能家居系统,知道如何通过移动终端远程操控智能家电。
2.通过个体体验、小组合作等多样化的研究形式,感悟智能家居这一热门应用。
3.通过虚拟现实的体验,让学生切身感受智能家居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4.通过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物联网的探索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明确智能家居系统的组成。
2.难点:体验智能终端对智能家电的远程操控。
五、教法方法与手段情境模拟、远程操控智能家电示意图的分析和讲解、真实的远程操作和控制体验。
六、课时安排本课程安排1个课时。
七、教学材料PPT演示文稿、相关实验器材。
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交流:同学们,每天清晨当你们全家出门上班、上学后,往往最担心的事是什么?提问:如果小偷来到老师家,你们觉得老师会不会担心呢?明确:老师一点都不担心,不相信的同学欢迎来尝试“入侵”老师“家”(隔壁空教室),挑战老师刚才的肯定。
活动:学生主动挑战,假扮“小偷”,该同学刚入侵,手机立刻收到消息。
1分钟后假扮“小偷”者归位。
)交流:你刚才进门后的信息都传到了我的手机上,你相信吗?教师播放从该同学进门后的所有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手机电脑远程连接智能摄像头进行场内外互动,活跃了气氛,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知科技改变生活,为接下来的研究做好铺垫。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表里的生物》同步训练(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表里的生物》同步训练一、基础运用1.下面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蝎.子(xiē)柔和.(huó)钵.子(bō)B.蝈.蝈(gō)蒙.着(méng)蜇.人(zhē)C.狗吠.(fèi)丑恶.(è)清脆.(cuì)D.钉.住(dìng)似.的(sì)单调.(diào)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没有运用心理描写。
()(2)“我”是一个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心、喜欢不断探索的孩子。
()(3)父亲的表里有一个蝉,被父亲关在表里,所以他不许小孩动。
()3.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一阵春风过后,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有时舒展双臂,有时弯腰触地,有时左右摇摆,真像小孩子一样。
(2)井冈山的毛竹多,有的修长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了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4)桃花、梨花、海棠花……都开得笑盈盈的。
4.近义词和反义词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近义词:立即—呈现—反义词:增加—拒绝—。
(2)读句子,写出划线字的反义词。
①.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②.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
③.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
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放在桌子上的表横线上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横线上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
(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2)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3)这难道不是一件奇妙的事吗?(改为陈述句)(4)童年时的许多趣事,都是我记忆中的珍贵。
(修改病句)(5)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田忌赛马》同步训练(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田忌赛马》同步训练一、基础运用1.选字填空。
(1)弧狐线紫幼度(2)强佛像迫祖勉(3)俊峻秀岭良冷(4)竭揭力开枯晓2.查字典填空。
(1)用音序查字法查“忌”,应先查,再查音节,它是个结构的字。
(2)用数笔画查字法查“丧”气,应查画,读音,组词。
(3)“羸”的读音是,“赢”的读音是,它们可以分别组词为、。
3.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1)①成竹②擦掌③跃跃④勃勃⑤不动⑥出划(2)和词语③结构相同的词语还有,和词语④结构相同的词语还有。
(3)形容精神振奋,迫不及待地想试一下的词语是、。
(填序号)4.把下面的词语和对应的意思用线连一连。
赏识对人的推荐、荐举的意思。
信任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等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或赞扬。
对阵相信并加以任用。
好奇指两军摆开作战阵势,现也比喻摆开比赛阵势。
引荐流露或显示出好奇的(尤指对他人之事);对还不了解的新鲜事物有兴趣的。
5.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1)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孙膑,表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
()(2)这篇课文主要是批评齐威王没有谋略,结果导致失败。
()(3)这篇课文告诉我们遇到问题要善于思考,找出最佳办法。
()6.请你分别用一个四字词来形容一下孙膑、田忌和齐威王。
(1)孙膑是一个的人。
(2)田忌是一个的人。
(3)齐威王是一个的人。
7.下面句子表现了田忌怎样的心理变化?选一选,填序号。
A.信心十足B.缺少信心C.生气D.疑惑(1)田忌问道:“你是说另换几匹马?”(2)田忌有些不明白:“那怎么能有赢的把握呢?”8.根据课文填空。
(1)《田忌赛马》出自《》,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揭示如何善用自己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从而在竞技中获胜的事例。
(2)课文记叙了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帮助齐国大将田忌在和齐威王赛马时的故事,反映了孙膑的。
说明要办好事情,要对客观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并合理分配使用力量。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短文。
______________①我们的毛发为什么会有颜色呢?毛发的色调主要由两种黑色素构成:真黑色素和类黑色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一文中强调革命任务有三,即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它们分别是指()A.民族、民权、民生B.民权、民族、民生C.民族、民生、民权D.民生、民权、民族【解析】民族革命对应民族主义,政治革命对应民权主义,社会革命对应民生主义。
【答案】 A2.(2013·广东高考)“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解析】从题干材料中“革命”“剪掉辫子”“独立”等词语来看,这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歌谣。
据此可知,“鞑子”指满洲贵族,这一称呼体现了一种不正确的大汉族主义色彩的民族主义思想,并且当时这种思想已经影响到民众。
辛亥革命的主要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排除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排除C项;反帝并不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主流,故D项也排除。
【答案】 B3.孙中山汲取并发展了美国宪法中的“三权分立”思想,提出在国家机构中设立行政、立法、司法、监察和考试五院,彼此独立又相互制约,称为“五权宪法”。
该主张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D.扶助农工思想【解析】“三权分立”的“五权宪法”在于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反对专制独裁,体现了孙中山民权主义的思想。
【答案】 B4.(2014·福州高二检测)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一生致力于国民革命。
他领导辛亥革命的理论武器是“三民主义”。
这一革命理论中,最能反映孙中山奋斗的核心目标的是()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解析】在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前提,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是核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是补充和发展。
【答案】 C5.(2014·广州海珠区高二检测)1918年孙中山著《孙文学说》指出:“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
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该是()A.驱除鞑虏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D.扶助农工【解析】本题考查对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理解。
根据题干“致国家富强……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的提示,孙中山关于解决民生方面的办法是平均地权。
故选C项。
【答案】 C6.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有83%的台湾民众认为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国父”,这主要是基于孙中山()A.发动和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B.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C.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D.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解析】四个选项都是孙中山的主要活动,但孙中山被民众认为是“国父”主要因为他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答案】 A7.(2014·雅礼中学高二检测)辛亥革命后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但此后专制政权又相继建立。
可为这一历史现象提供较合理解释的是()A.专制殿堂的崩坍,中华民国的成立,民主法令的公布《临时约法》的颁发B.民国初年,“政党群兴,党争随起”C.民国元年,政党政治、议会政治高唱入云,党团林立,五彩缤纷D.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
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解析】A、B、C三项反映的是民主政治相关历史现象;D项从政治、国民素质、风俗习惯等方面说明,符合题意。
【答案】 D8.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最重要的原因是()A.中国的封建制度已被推翻B.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D.孙中山对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认识【解析】辛亥革命和此后一系列维护共和斗争的失败,使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不断升华,意识到三民主义的不足。
基于这种认识,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答案】 D9.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
“质的飞跃”主要表现是,它()A.超越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B.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C.增加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D.坚决反对封建专制统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旧三民主义思想异同点的准确理解与领悟。
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是对旧三民主义的最大发展,故B项正确;A、C、D三项说法错误。
【答案】 B10.孙中山先生阐述的新三民主义含有一定的富民思想,主要表现在()A.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B.反对民族压迫,发展资本主义C.限制小私有者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解析】新三民主义中平均地权的本质是限制地主的剥削,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节制资本是减轻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其中隐含了富民思想。
【答案】 D11.毛泽东曾提出:“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
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对此,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A.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B.新三民主义蕴含了三大政策的精神C.新三民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的纲领D.新三民主义有局限性,不可能实现【解析】A项说法片面,C项说法笼统,D项说法错误。
三民主义是斗争的革命纲领,蕴含着三大政策,三大政策是实现三民主义的方法和手段,而不是三民主义的内容,B项正确。
【答案】 B12.(2014·合肥高二检测)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节制资本的内容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一致D.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提出来的【解析】新三民主义蕴含了三大政策的精神,而不是发展了三大政策,A项错误;B项是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的不同,无法体现与中共纲领的相同之处;D项显然不是其原因,应排除。
【答案】 C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材料二并不是恨满洲之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
——《孙中山选集》材料三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公举。
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选集》材料四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
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孙中山选集》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四分析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局限性。
(2)材料三中所体现的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是什么?理论上解决了什么问题?(3)上述材料体现了孙中山的哪些革命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1)问在理解概括材料一、二、四的基础上进行归纳。
第(2)问材料三体现了民主共和思想,同时应联系孙中山的革命理论。
第(3)问材料一、二体现民族主义,材料三体现民权主义,材料四体现民生主义。
【答案】(1)材料一、二未明确提出反帝要求,并带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材料四未提出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要求。
(2)革命目标: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3)体现了孙中山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思想。
14.(2014·呼和浩特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
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
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请回答:(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孙中山的思想有了什么显著变化?(2)材料三所言“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与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四,说明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4)综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孙中山作简要评价。
【解析】本题选取了四则材料,折射出孙中山先生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取的人生轨迹。
第(1)问通过材料一、二比较分析可得出答案。
第(2)问借助材料三提供的时间信息(1924年),联系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即可得出结论。
两国革命的性质有着本质的不同。
第(3)问抓住关键词“思想和方针政策”分析即可。
第(4)问要根据四则材料所反映出的孙中山思想变化,并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一生追求进步、献身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等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答案】(1)方法:由采用温和的改革(或用改良的方法)变为主张革命;目的:由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变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主要原因是封建军阀统治和帝国主义压榨。
本质区别:俄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当时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
(3)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4)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一生坚持民主革命(或是民主革命的先驱);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