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
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

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一)轻轻合上已断断续续读了近两个月的《走在行知路上》一书,杨瑞清,这个响亮的名字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脑海。
这个以陶行知思想为指路明灯,用激情点亮人生,默默行走在农村教育路上的小学乡村教师,以自己对乡村教育的执着追求,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乡村大教育”的路子,成就了自己扎根于农村、做一个乡村教育家的梦想。
杨瑞清有无数的机会可以选择离开农村,尤其是在他取得了若干的对于别人看来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之后,走上一条光鲜的为官之道,但是,他始终抹不去自己自己的“农”字情节,一个农民的儿子,他的心灵的天平总是倾向农村、总是离不开农村的孩子。
20年来,他选择的是一条充满了曲折而又艰辛快乐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有理想支撑、有激情相伴,更因为杨瑞清有着人淡如菊的情怀。
他曾说过:我的付出,能改变孩子的一生呢!他用自己发明的人生价值公式,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体会人生意义,当荣誉接踵而来的时候,他说:如果要我自己再定位,那么我的选择仍然是“办行知小学,教农民孩子”。
真是因为如此,杨瑞清的农村教育之路走得虽然很辛苦,但是他很快乐、很幸福、很满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感受到工作的压力之大,大家的幸福指数更是越来越低,读罢此书,不妨大家认真学运用一下杨瑞清的人生价值公式,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心理定位,找到职业的幸福感,体会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二)从书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一位人民教育家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陶行知用他的一言一行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学校,他爱学生,他把学生和学校称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给我很大的启示。
下面是我读后的一点体会:一、我对“生活即教育”的感悟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二、教学做合一所谓“教学”即教生学;所谓“学生”意要于学会生存。
因此,归根结底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生存”。
走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模板

走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模板标题:行知路,人生之路引言:人生就如同一条漫长的路途,我们都在不断地向前行进,经历着各种绚丽多彩的风景和艰难险阻。
而走在行知路上,我体验到了人生的真谛和智慧的力量。
在这条路上,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让我受益匪浅。
下面,我将和大家分享我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
一、勇于探索,带着好奇心过生活人生就如同一本未知的书籍,而好奇心就是阅读这本书籍的钥匙。
在行知路上,我学会了不断地探索和追求新鲜感。
当我们拥有了好奇心,就会对世界充满了兴趣和热情。
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了解到,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奥妙和美好,只有我们敢于追寻,才能真正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二、恒心与毅力,促使我们不断进步行知路并不平坦,其中充满了坎坷和困难。
然而,我明白了只有拥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
有时候,我遇到了失败和挫折,曾经想要放弃。
但是,每次想起行知路上的点滴收获和成长,就深深激发了我的斗志和毅力。
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在新的困难面前勇敢地迎接挑战,最终成功地克服了困境。
三、与他人合作,取得更大的成就行知路并不是孤单一人行走的道路,而是一个集体前行的旅程。
在这个路上,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通过团结协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时常与同伴们一同探索、学习和分享,我们互相帮助、支持和鼓励。
这种团队合作的力量,让我深刻认识到,团队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只有与他人携手前行,我们才能克服困难,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
四、感恩与付出,传递爱与温暖行知路上,我真切地体会到了感恩的力量。
感恩让我们懂得珍惜身边的一切,懂得关爱他人。
我学会了用心感受每一次收获,回报给那些帮助过我的人。
同时,我也学会了主动地帮助他人,用自己的关爱和温暖去感染身边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我领悟到,只有付出爱与关怀,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五、自我反思,持续成长行知路上,我经常进行自我反思,不断评估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通过反思,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2024年走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范本(3篇)

2024年走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范本行知路是我家附近的一条小路,平时我经常会选择在这条小路上散步或慢跑锻炼身体。
行知路两旁是郁郁葱葱的大树和绿草,路面由鹅卵石铺成,非常平整。
每当步入行知路,我总能感受到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氛围,这里成了我思考与放松的天堂。
行知路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任何时候走在这条路上,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力量。
春天,行知路两旁的花朵争奇斗艳,五彩斑斓的花海将整条小路装点得如诗如画。
漫步其中,不禁令人心旷神怡,净化心灵。
夏天,葱茏的树荫给人带来清凉和舒适,走在行知路上仿佛感受到了一丝丝清风拂面的凉爽。
秋天,行知路的落叶如雨般飘落,路面一片金黄,给人以温馨的感觉,也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冬天,行知路两旁的大树被厚厚的雪花覆盖,仿佛进入了银白色的童话世界,让人感受到冬天的宁静与美丽。
除了美景之外,行知路还是一条十分适合散步和慢跑的地方。
行知路的路面非常平整,走在上面非常舒适,行走时不会感到太大的阻力,十分适合锻炼身体。
冬天的时候,天气寒冷,很多人选择在室内运动,但对于我来说,再冷的天气也不会成为我锻炼身体的借口,我仍会选择走在行知路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寒冷的刺激,慢慢地放松身体,排解工作和学习的压力。
行知路旁的环境也非常幽静,车辆很少经过,只有偶尔有人骑着自行车或者散步经过。
这里的宁静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思考问题,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在行知路上,我不再只是匆忙的行人,而是一个能够停下来思考人生、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人。
行知路的美景和宁静给予我很多灵感,每当我走在这条路上,都能让我思考很多问题。
有时,我会停下来观察花草树木,思考它们的生命力和坚强不屈的精神,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有时,我会看到路边的小动物,如松鼠、鸟儿等,在如此繁忙的城市中,它们对大自然的依恋和向往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渴望;有时,我会遇到其他的散步者,聆听他们的故事和经历,从他们身上我也能感受到很多的智慧和力量。
读走在行知路上

读走在行知路上-----有感韩集中学王斌杨瑞清校长是执着的,执着就是一种专注的精神。
师范毕业时,他就立志学陶师陶,为农民的孩子办好教育,并且付诸行动,草拟了方案,但引起了人的非议,认为他爱出风头,他不为所动。
毕业后,希望创办行知学校,领导犹豫劝告,后又坚持申请要到最偏僻的农村去实现心中的理想。
到了五里小学后,向领导软磨硬泡地挂牌了个行知实验班,凭着一股初生牛犊的冲劲,进行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试验。
而后又搞不留级试验,却经历了“一丑遮百俊”的挫折,依然坚持自己的立场与认识,这就是执着。
办教育是艰难的,办农村的教育尤其艰难,即使如杨瑞清校长这样有理想激情甚至有种天真的人有时也苦闷,也困惑,但我想也只有他能走下来,因为我觉得他有时会将一些难以看通的事合理化,比如对于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他能想得通,能做到释然,甚至还认为这是好事,这是一种境界。
思想的疙瘩解不开,又如何能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呢?在现实面前,在强大的体制面前,一个人的想不通是何等的无奈又何其的无力?最好的办法就是绕开它,做一个执着于自己的理想的人,办自己能办的事为教育!从个人价值实现来看,杨瑞清校长无疑是在一定程度上成功了,但他是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呢?为了争取好的发展空间,他简直是在变着把戏的依赖着联合着,这得牵制他多大的精力与智慧啊?或许,如果有一个好的发展空间,杨瑞清校长会在专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所以我并不认为杨瑞清校长的努力能为中国农村教育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发展道路,五里小学的发展仅有典型意义而没有普遍价值,也许有些领导会说,中国的农村如果多出几个杨瑞清或者是农村校长都是杨瑞清式的校长,那中国的农村教育就有希望了,先不要说这是不可能的,即使可能又能如何?中国从来都是喜欢捧起典型意义的事件与人物,如果人人都是杨瑞清,恐怕也就失去了典型意义而不可能独得领导的青睐了,五里小学也就无法一枝独秀地发展了。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呀!杨开始是借陶行知先生的影响力而引起有关领导的注意的,而后是因影响扩大了甚至有国际友人的关注激发了领导的教育政绩意识,后来的发展虽然也有机遇的因素,但不可否认,杨自己已有了全国性的影响力甚至还有点国际知名度,这时的领导重视就顺理成章了。
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2000字作文

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2000字作文英文回答:Walking on the road of knowledge, I feel a sense of enlightenment and inspiration. The book "Walking on the Road of Knowledge" is a great read that has left a deep impression on me. It is a book that not only provides knowledge but also encourages critical thinking and self-reflection. For example, the author's discuss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and the pursuit of truth has made me realize the value of being open-minded and curious. The book also emphas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empathy and understanding, which has made me mor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compassion and kindness in our interactions with others.中文回答:走在行知路上,我感到一种启发和灵感。
《走在行知路上》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不仅提供知识,而且鼓励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
例如,作者对持续学习和追求真理的重要性的讨论让我意识到开放的心态和好奇心的价值。
这本书还强调了同理心和理解的重要性,让我更加意识到在与他人交往中,同情心和善良的重要性。
2024年走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范本(二篇)

2024年走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范本____年,当我走在行知路上时,我的心情是无比激动和感慨的。
回顾这几年的学习和成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行知路给予我的宝贵财富,也明白了在这个旅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行知路告诉我要有目标和坚持。
在行知路上,我学会了设立目标,并且坚持不懈地去追求它们。
这一点在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至关重要。
行知路上的每一步都需要有目标来指引,只有明确自己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决策和规划。
同时,不论在行知路上还是在未来的道路上,坚持是成功的基石。
行知路上有过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我始终坚持下来,这让我明白了成功需要坚持和毅力。
其次,行知路教会我不断学习和探索。
在行知路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结识了很多导师和同伴。
行知路让我明白了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不断地进步和成长。
行知路也鼓励我去探索未知,勇于尝试新事物,这为我未来的发展和突破提供了无尽的可能性。
再次,行知路教会我团队合作和分享。
在行知路上,我有幸能够和各种各样的人一起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这让我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让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以及如何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团队合作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任务,还可以增加我们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
在未来的道路上,我将会不断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携手共进。
最后,行知路让我明白了责任和担当的重要性。
行知路上,我曾经担任过一些重要的职责和角色,这让我感受到了责任和担当的重量。
责任和担当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只有肩负起责任,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行知路上的责任感也教会了我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和挑战,而不是逃避和抱怨。
回顾行知路上的这几年,我明白了自己的成长和体会不是从天降,而是通过努力和经历得来的。
行知路给予我的宝贵经历和知识将会指引我在未来的生活和事业中继续前行。
____年走在行知路上,我将带着这些宝贵的心得和体会,继续我的旅程。
相信未来的道路将更加充满艰辛和困难,但我相信通过坚持、学习、团队合作和担当,我必将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2024年走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4篇)
2024年走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行知路,一条风景如画的道路,蜿蜒曲折地穿过青山绿水,连接着一座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
作为这座城市的居民之一,我每天都有幸能够走在行知路上,感受着它给我带来的种种美好和启迪。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并以此为模板,希望能够鼓励更多的人走出家门,走在属于自己的行知路上。
首先,行知路给予我的第一个感受就是它的美丽。
行知路两旁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无论春夏秋冬,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尤其是每当春天来临,樱花盛开的时候,整个行知路变成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粉红色的花瓣随风飘落,落在地面上形成了一条柔软的花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拍照。
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中行走,心情也不由得变得愉悦起来。
除了美丽的自然景观,行知路上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
这些遗迹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行知路上,我曾经看到了一座古老的寺庙,这座寺庙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它的建筑风格独特,雕刻精美,给人一种宁静和庄严的感觉。
每当我走进这座寺庙,闭上眼睛静心沉思,心中的烦恼都会烟消云散,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行知路的沿途还有一些小吃摊位,这些小吃摊位非常受当地居民和游客的欢迎。
每逢节假日,这些摊位上都会排起长龙,人们在排队等待的时候,既可以品尝到各种美味的小吃,又可以和朋友一边聊天一边欣赏沿途的景色。
其中,我最喜欢吃的是一种糖葫芦,它的制作方法非常有趣。
制作者会将一串串水果用竹签穿起来,然后蘸上糖浆,再放到冷却的糖液里面。
当糖液凝固之后,糖葫芦就制作好了。
它的口感酸甜可口,让人回味无穷。
每次走在行知路上,我都会买一串糖葫芦,一边吃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这种感觉真是太美好了。
除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和美食,行知路上还有一些艺术展览馆和艺术品商店。
这些展览馆和商店里面陈列着各种各样的艺术品,包括绘画、雕塑、陶瓷等等。
有时候,我会在这些展览馆里面参观一些艺术展览,欣赏一些艺术品,这让我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艺术家的智慧。
《走在行知路上》读书交流
《⾛在⾏知路上》读书交流追寻杨瑞清的脚步——读《⾛在⾏知路上》有感杨瑞清,⼀个陌⽣的名字——在我打开《⾛在⾏知路上》之前,没有听说过他,甚⾄不熟悉⾏知⼩学。
不知道是周围的环境闭塞,还是⾃⼰禁锢了⾃⼰的思想。
捧起《⾛在⾏知路上》,那素雅的封⾯,仿佛⼀股清风袭来,不禁多了⼏分亲近感。
“我的⼈⽣⽬标是,倾注⼀⽣的⼼⾎,为农民办⼀所真正的好学校,让农民孩⼦也能受到最好的教育……”蕴涵在封⾯中的⽂字引起了我的注意,也对杨瑞清肃然起敬,更多了⼀份亲切,因为我也是农民的孩⼦。
开始,我以为⾃⼰⼀定不能完整地看完《⾛在⾏知路上》,会像看其他教育理论专著⼀样,提纲挈领的浏览⼀下。
打开《⾛在⾏知路上》,我却被那平实的话语,感⼈的事例给吸引了,我像是看故事书⼀样跟随着杨瑞清的脚步,拾起他在⾏知路上的⼀个个脚印,⼀个“爱⼼、专⼼、全⼼”的陶⾏知思想的忠实实践者的⾝影逐渐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他⽤⾃⼰的实际⾏动实践着:“关爱教育、普及教育、民主教育、创造教育,尤其推崇教育要跟⽣活实际相联系,要跟⼤⾃然联系,要跟实践相联系”,这就是所谓的“⽣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
”追求着⾃⼰作为农民⼉⼦的教育理想和⼈⽣⽬标。
在杨瑞清眼⾥教育的本质就是爱,“被爱、施爱和⾃爱”是他营造和谐校园和追求⼈⽣幸福的核⼼内容。
正因为他的“⼤爱”,才会懂得感激,才会⼀⼼扎根于农村,抛开名利,钟情于乡村教育。
“坚持”是他⼈⽣的根基,⽽“成长”是他的⽣命状态。
从“⾏知实验班”到“不留级实验”,从“乡村⼤教育”、“赏识教育”到“赏识管理”,他从“坚持”中⼀路⾛来,坚定地⾏⾛在⾏知路上;“躬于实践,勤于读书,善于交友,精于思考,乐于动笔”,他在“坚持”中不断“成长”,⼏百万字的教育⽇记、150多本读书笔记、⼯作笔记就是最好的见证。
他说:“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才能够坚持;处理好得与失的关系,才能够感激;处理好⾏与知的关系,才能够成长。
坚持、感激、成长三者之间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不可以割裂开来去对待。
走在行知路上我的个人感想
走在行知路上我的个人感想
走在行知路上,我感到很荣幸。
这是一条充满挑战和机会的道路,让我了解到我的能力和不足之处,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首先,我从行知路上学到了自我管理。
在行知路上,我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
我所需要做的事情不只是完成自己的任务,而是为团队做出贡献。
因此,我需要在自己的时间规划上更加有效率,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此外,在团队中合作,我需要学会与人交流,互相帮助和尊重。
这些技能将对我的人生和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其次,行知路教会我学习的重要性。
在行知路上,我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各种各样的情况。
毕竟,没有谁能预料到未来会发生什么。
学习能够使我保持警觉并接受新的挑战。
我学习到的知识使我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也让我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无论是在职业还是生活方面。
最后,行知路也让我学会了不断改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的变化和未来的挑战,我需要不断适应。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行动和决策,重新思考我的未来和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我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并灵活应对各种变化。
行知路让我学会了不断适应并勇敢面对各种挑战和变化。
总之,走在行知路上是一个不断成长和提高的过程。
在这条路上,我学到了很多,成长了很多。
我相信这将对我的人生和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读走在行知路上
读《走在行知路上》有感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望着窗外点点星光,我静静地思考着有没有这么一个天平,把人生的价值放在上面称一称,就知道人生的价值是多少;有没有这么一个数学公式,只要把数字带入就可以很轻松地算出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人生的价值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怎么能称出来,怎么能算出来?有这么一人却在行知路上却发现了这么一杆秤可以称出人生的价值,在行之路旁栽活了这么一个公式,可以计算出人生的价值,他就是当代著名教育家杨瑞清老师。
一、寻梦行知,扬帆起航只是为了捧上“铁饭碗”他踏进了晓庄师范的校园,在这里他碰到了自己的恩师,在这里他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在这里他萌生了坚强的信念——向陶先生学习,走行知之路。
在进城和回乡之间他选择了回乡,带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刻草去”信念,他和同学一块开始了艰难的行知之路,办行知小学,办行知实验班两个年轻的小伙子忙的不亦说乎,他们的行知小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引起了领导对他的关注,很快他就被调入市团委,在从政和从教之间,杨老师进行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在心的天平上他偏向了从教,他说“做共青团工总不缺我一个,但是扎根农村教育不缺我一个”看着这句话,心中晋升起一种感动。
这种信念不是每个人都能萌生,这种坚持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而今天的我们,今天我们年轻的一代,更需要这种精神,这种精神怎么有,他是一种内化,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的起源就是我们的教育。
二、扎根农村,行知教育站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他对农村的教育,农村的行知教育进行呼吁,他说“农村教育太需要关注了”,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不止一次的被杨老师那种骨子里的对农村的感情所感动,他的扫盲班,他的农村新教育之路,有很多次他可以离开别人眼里贫穷的农村,可是那没有,很多恩想不明白,他用一个公式告诉了我们答案,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奉献量÷获取量,他说乡村女师的奉献量也许并不大,但是乡村教师的获取量也是很少的,用乡村教师的奉献量除以乡村教师的获取量就是一个很大的商数,乡村教师完全可以创造很大的人生价值,就如老黄牛,吃进的是草,但是挤出的却是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在行知路上》心得体会
职业让我们生活的有意义,读完了杨瑞清校长的《走在行知路上》专著,感受其人其事,内心敬佩、感动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文淡如菊,人淡亦如菊。
朴实的文字,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平白的话语,没有故作深刻的说教;平常的生活,没有波澜壮阔的篇章;平凡的岗位,没有叱咤风云的气势。
然而有一股无形的魅力征服了我,许多教育的故事感染了我。
从这些朴实的话语中我着实感到杨瑞清这位乡村教育家的不平凡:毕业时,原本有机会留在城里的他,却主动要求到最苦最偏僻的乡村小学当教师;有“升迁”的机会,却不在县城里当官,几次反复要求回到行知小学:“适合做青年团工作的人不少,不缺我一个,扎根乡村教育的人不多,不能再少我一个。
”在艰苦的条件下,搞教育改革,不断探索求新,并取得了许多的成果;从教20多年,始终以满腔热情献身于陶行知先生的“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他总结了20多年来办好乡村教育的三点经验,即办农村教育要学会联合,教农村孩子要学会赏识,当农村教师要学会自信;他先后创办了行知实验班、行知小学、行知基地,把一所只有7名教师、150多位学生、几间透风漏雨的教室和一些破旧课桌板凳的、教学质量低下的村小,办成了一所“省级模范学校”,用热血创建了一所新型的农村小学;他先后获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十杰教师、全国师德标兵等称号。
探寻杨瑞清教师的成长经历,我深刻地感觉到,他的成功之路,很大的原因还在于他吃透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不是片言只语地学,而是在实践中真学、真干、真发扬光大。
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信念的力量。
正是陶行知思想对他的深刻影响,正是他对陶行知思想的执着,才会让他选择到偏僻农村,几十年如一日地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想。
其实我们每个人初走上讲台,都曾怀抱着美好的教育理想,但可能随着时间推移、岁月流转,这份理想已是慢慢变淡,甚至不复存在,于是我们每天所从事的便成了工作,不再是一份事业,而以这样的心态去面对教育,只能出现职业的倦怠。
所谓信念决定成功,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实力决定魅力,杨瑞清的成功,离不开对行知思想的坚定信仰,离不开对行知思想的
再发展。
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坚持的力量。
在行知小学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他承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与磨难,但他始终坚持,不曾放弃,他也曾遇到行知小学办不下去的窘境,那时的他,充满了自卑,充满了失落,但他恁是坚持谋发展、求出路,在中国乡村教育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扛起了乡村教育的大旗在猎猎飞奔。
是啊,教育难免碰到这样那样的困惑和迷茫,在问题前面,是选择迎难而上,还是止步不前,需要的是一种勇气,一种对教育的坚持。
杨瑞清讲过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话:在中国搞教育的人,两个地方不能不去,一是曲阜孔庙,孔子代表了中国二千多年前教育思想的极致,堪称万代师表,二是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纪念馆,代表了近代教育家的思想,陶行知是被毛主席尊称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称他为万世师表。
所以,学习、弘扬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目的还是为了发展,在万世师表的肩膀上继续往前走,真学、真做、真发展。
正因为杨瑞清真学行知,认真做事,坚持不懈,真正学到了本质上,所以才能在全国学行知的千千万万学校中,明确地提出了南京浦口区行知小学的学校目标:“上千农家子弟健康成长的现代校园;上万社区农民终身学习的精神家园;众多城市学生尽情体验的乡村田园;无数有识之士热情共建的文化乐园”。
杨瑞清,一位行知路上的领路人,留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和敬佩,也留给了我们太多对教育对工作对自己的思考,做一名教师,他已经用自己的行动真实地告诉了我们。
尽管我们也会在工作中面临许多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自信、自强、自律,相信信念的力量,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寻我们一定会收获理想的教育,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我们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
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