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实验报告-DS区元素

合集下载

ds区元素实验报告

ds区元素实验报告

ds区元素实验报告DS区元素实验报告导言:DS区(Discovered and Studied Zone)是指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并深入研究的区域。

在这个实验报告中,我们将探索DS区中的元素,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一、氢元素的探索和性质氢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它在地球上以气体的形式存在。

氢具有轻质、可燃、无色无味等特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元素。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并观察了氢气的燃烧现象。

氢气的燃烧产生的唯一产物是水,这使得氢成为一种清洁的能源选择。

二、氧元素的探索和性质氧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它占据了地球大气中的大部分。

氧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对于维持生命至关重要。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观察了氧气对燃烧的促进作用。

氧气是一种强烈的氧化剂,许多物质在氧气中能够燃烧。

此外,氧气还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和冶金等领域。

三、碳元素的探索和性质碳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它存在于各种有机物中。

碳具有多种形态,如石墨、金刚石等。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加热蔗糖制取活性炭,并观察了活性炭对吸附的作用。

碳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池、电子产品和高温材料等领域。

四、铁元素的探索和性质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金属元素之一,它广泛存在于地壳和岩石中。

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磁性,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还原铁矿石制取铁,并观察了铁的磁性。

铁在建筑、交通工具和机械制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五、硫元素的探索和性质硫是地球上一种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它存在于地壳、水体和生物体中。

硫具有黄色,有刺激性的气味,以及较低的熔点和沸点。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加热硫磺制取硫酸,观察了硫酸的酸性反应。

硫在化学工业、农业和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结论:通过对DS区中的元素进行实验探索,我们深入了解了它们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文档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文档

2020无机化学实验报告文档Contract Template无机化学实验报告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报告一般是指适用于下级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按性质的不同,报告可划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按行文的直接目的不同,可将报告划分为: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

体会指的是接触一件事、一篇文章、或者其他什么东西之后,对你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法和自己的理解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无机化学实验报告1Ds区元素(铜、银、锌、镉、汞)【学习目标】认知目标:掌握铜、银、锌、镉、汞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及配位性。

技能目标:掌握Cu+\Cu2+及Hg22+\Hg2+相互转化条件,正确使用汞;思想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安排】一课时安排:3课时二实验要点:1、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2、锌、镉、汞硫化物的生成和性质;3、铜、银、锌、汞的配合物;4、铜、银、汞的氧化还原性。

【重点、难点】Cu+\Cu2+及Hg22+\Hg2+相互转化条件;这些元素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及配位性。

【教学方法】实验指导、演示、启发【实验指导】一、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1、铜、锌、镉操作:0.5mL0.2mol·L-1MSO4→2mol·L-1NaOH→↓→2mol·L-1H2SO4;↓→2mol·L-1NaOH指导:离子Cu2+实验现象H2SO4NaOH溶解释及原理Cu2++OH-=Cu(OH)2↓Cu(OH)2+2H+=Cu2++2H2OCu(OH)2++OH-=[Cu(OH)4]2-Zn2++OH-=Zn(OH)2↓方程式同上溶溶浅蓝↓溶Zn2+Cd2+结论白↓白↓溶不溶Cd2++OH-=Cd(OH)2↓Zn(OH)2、Cu(OH)2具有两性,以碱性为主,能溶于浓的强碱中生成四羟基合M(Ⅱ)酸根配离子。

ds 区 元 素

ds 区 元 素
锌、镉的化学性质比较相近,而汞较特殊,下面 着重介绍锌、汞的几种重要的化合物。
ds 区 元 素
2. 锌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1)锌的化合物。 锌的化合物主要有锌的氧化物、 氢氧化物和卤化物等。
①氧化锌(ZnO)。ZnO是白色粉末状不溶于水的两性 化合物,它既能溶于酸,又能溶于碱:
ZnO+2HCl →ZnCl2+H2O ZnO+2NaOH →Na2ZnO2+H2O
ds 区 元 素
由表可知,卤化银中只有AgF易溶于水,其余 均微溶于水,且溶解度按AgCl→AgBr→AgI的顺序 降低,它们的颜色也依此顺序加深。这种变化趋势 与从AgF到AgI键型的变化有关,即以离子键为主变 成以共价键为主结合。
ds 区 元 素
(2)二价化合物。 铜族元素中氧化态为+2的 只有铜,铜的化合物最重要的有CuO、Cu(OH)2、 CuSO4·5H2O等。
ds 区 元 素
氧化亚铜(Cu2O)是红色固体,很稳定,在自然界中以赤铜 矿形式存在,当灼烧氧化铜达1273~1473 K时,分解出氧,生 成氧化亚铜:
ds 区 元 素
因此,AgNO3晶体或溶液都应在棕色玻璃瓶内保存。AgNO3可溶 于水,其水溶液与卤化物作用,生成卤化银。固体AgNO3或其溶液都是 氧化剂,即使在室温下,许多的有机物都能将它还原成黑色的银粉。
2Cu+H2O+CO2+O2 → Cu2(OH)2CO3
ds 区 元 素
2. 铜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铜、银、金都可以形成氧化数为+1、+2、+3的化合 物,其中,Cu(+2)、Ag(+1) Au(+1) 态。不同氧化数的铜族元素离子能与CN-等简单配体形成稳 定配合物。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D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D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DS区元素实验11 ds 区元素(铜、银、锌、镉、汞)的性质一、实验目的1、掌握铜、锌氢氧化物的酸碱性;2、掌握铜、银、锌、汞的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6、掌握铜、银、锌、汞离子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IB IIBCu Zn Cu (+2,+1) Zn(+2) Ag Cd Ag (+1) Cd(+2) Au Hg Au (+1,+3) Hg(+2,+1) 蓝色的Cu(OH)2呈现两性,在加热时易脱水而分解为黑色的CuO 。

AgOH 在常温下极易脱水而转化为棕色的Ag 2O 。

Zn(OH)2呈两性,Cd(OH)2显碱性,Hg(I, II)的氢氧化物极易脱水而转变为黄色的HgO(II)和黑色的Hg 2O(I)。

易形成配合物是这两副族的特性,Cu 2+、Ag +、Zn 2+、Cd 2+与过量的氨水反应时分别生成[Cu(NH 3)4]2+、[Ag(NH 3)2]+、[Zn(NH 3)4]2+、[Cd(NH 3)4]2+。

但是Hg 2+和Hg 22+与过量氨水反应时,如果没有大量的NH 4+存在,并不生成氨配离子。

如:HgCl 2 + 2NH 3 = Hg(NH 2)Cl↓白+ 2 NH 4Cl Hg 2Cl 2 + 2NH 3 = Hg(NH 2)Cl↓白+ Hg↓黑+NH 4Cl(观察为灰色)Cu 2+具有氧化性,与I -反应,产物不是CuI 2,而是白色的CuI :Cu2++ I - = 2CuI↓白 + I 2将CuCl 2溶液与铜屑混合,加入浓盐酸,加热可得黄褐色[CuCl 2]-的溶液。

将溶液稀释,得白色CuCl 沉淀:Cu + Cu2++ 4Cl - = 2[CuCl 2]-[CuCl 2]-←稀释→CuCl↓白 + Cl -卤化银难溶于水,但可利用形成配合物而使之溶解。

例如:AgCl + 2NH 3 = [Ag(NH 3)2]++ Cl -红色HgI 2难溶于水,但易溶于过量KI 中,形成四碘合汞(II)配离子:HgI 2 + 2I -= [HgI 4]2-黄绿色Hg 2I 2与过量KI 反应时,发生歧化反应,生成[HgI 4]2-和Hg :Hg 2I 2+ 2I - = [HgI 4]2-+ Hg↓黑三、实验内容 1、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1) C u 2O 的生成和性质Cu 2+ + 2OH - =Cu(OH)2↓ 蓝色 Cu(OH)2 + 2OH - = [Cu(OH)4]-2- 蓝色2[Cu(OH)4]2-+ C 6H 12O 6 (葡萄糖) =Cu 2O↓(红) + 4OH -+C 16H 12O 7+2H 2O或:2Cu 2+ + 5OH - +C 6H 12O 6 = Cu 2O↓+ C 6H 11O 7- + 3H 2O (须加热)分析化学上利用此反应测定醛,医学上利用此反应检查糖尿病。

无机化学:第十一章 ds区元素选述.

无机化学:第十一章  ds区元素选述.

第11章ds区元素选述(I B、II B族: Cu, Ag, Au, Zn, Cd, Hg)一、铜分族、锌分族通性(掌握)101-21、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①电子层数;②有效核电荷;③核外电子排斥力。

2、ABIVB …… VIII IB IIB IIIAAlZ* 显著↗,主导Ti Cu Zn Ga r↗,次要Zr Ag Cd In ∴金属性渐弱Hf Au Hg Tl(周期性)副族(IVB ~ VIII)和IIIA主族(铝分族)金属性由上到下依次减弱(Z*因素占主导地位),与其它主族和IIIB族(Sc,Y,镧系,锕系)( r因素占主导地位)规律相反!主族(除IIIA外)和IIIB族金属性、:上→下金→。

3、熔沸点与升华热、颜色的比较:A、熔沸点与升华热熔沸点:IB >IIB IB>IA IIB<IIA升华热:IB >IIB IB>IA IIB<IIAB、颜色(d-d跃迁引起)IB(+1) :3d104d10 5d10 Cu +,Ag +,Au + 均无色IB(+2) :Cu2+ 3d9,Ag3+ 4d8,Au3+ 5d8 有色蓝色棕色棕色IIB:Zn2+ 3d10 、Cd2+ 4d10 、Hg2+ 5d10 均无色d1 - d9化合物或配离子有颜色(d-d跃迁引起);d0和d10化合物或配离子多数无色。

特例:HgI2黄色:O2—→ Hg2+ 电荷迁移跃迁引起。

[Hg(II) d10]金属性:同周期:IB<IIB同族:上→下:渐弱(有效核电荷Z*因素占优)1、与酸反应A、非氧化性酸(如HCl,H3PO4,稀H2SO4……)Zn ZnCl 2+H 2↑+ HCl =Cd CdCl 2+H 2↑而Cu 、Ag 、Au 、Hg 不反应。

B 、氧化性酸(如HNO 3, 浓H 2SO 4……)M + HNO 3→M(NO 3)2+NO 2、NO 、NH 4+ (M=Zn)M + H 2SO 4∆−−→MSO 4 + SO 2↑+ H 2O (M =Cu 、Ag 、Zn 、Cd 、Hg ,但Au 不反应。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以下是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无机化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1Ds区元素(铜、银、锌、镉、汞)【学习目标】认知目标:把握铜、银、锌、镉、汞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及配位性。

技能目标:把握Cu+ \ Cu2+及Hg22+\ Hg2+相互转化条件,正确使用汞;思想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题目的能力。

【教学安排】一课时安排:3课时二实验要点:1、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天生和性质;2、锌、镉、汞硫化物的天生和性质;3、铜、银、锌、汞的配合物;4、铜、银、汞的氧化还原性。

【重点、难点】Cu+ \ Cu2+及Hg22+\ Hg2+相互转化条件;这些元素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及配位性。

【教学方法】实验指导、演示、启发【实验指导】一、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天生和性质1、铜、锌、镉操纵:0.5mL 0.2 mol;L-1MSO4;2 mol;L-1NaOH;; ;2 mol;L-1H2SO4; ;;2 mol;L-1 NaOH指导:离子Cu2+实验现象H2SO4NaOH溶解释及原理Cu2+ +OH-=Cu(OH)2; Cu(OH)2+2H+=Cu2++2H2O Cu(OH)2++OH-=[Cu(OH)4]2-Zn2+ +OH-=Zn(OH)2;方程式同上溶溶浅蓝; 溶Zn2+Cd2+结论白; 白; 溶不溶Cd2+ +OH-=Cd(OH)2; Zn(OH)2、Cu(OH)2具有两性,以碱性为主,能溶于浓的强碱中天生四羟基合M(Ⅱ)酸根配离子。

Cd(OH)2碱性比Zn(OH)2强,仅能缓慢溶于热浓强碱。

2、银、汞氧化物的天生和性质操纵::0.5 mL 0.1 mol;L-1 AgNO3 ;2 mol;L-1NaOH;;;+ 2 mol;L-1HNO3(2 mol;L-1 NH3;H2O):0.5 mL 0.2 mol;L-1 Hg(NO3)2 ; 2 mol;L-1NaOH;;;+ 2 mol;L-1HNO3(40% NaOH) 指导:离子实验现象解释及原理Ag+Ag2O褐;HNO3溶溶无色氨水溶NaOH 不溶Ag2O+ 4NH3 + H2O =2Ag(NH3)2+ +2OHHgO + 2H+=Hg2+ +H2O-Hg2+HgO 黄;结论AgOH、Hg(OH)2沉淀极不稳定,脱水天生成碱性的Ag2O、HgO。

ds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报告

ds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报告

ds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报告DS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报告引言DS区元素是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元素,其化合物具有丰富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方法,探究DS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实验一:DS区元素化合物的溶解性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几种常见的DS区元素化合物,包括DS1、DS2和DS3。

首先,我们在不同的溶剂中分别加入这些化合物,并观察它们的溶解情况。

结果显示,DS1在水中能够完全溶解,而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性较差;DS2在水和有机溶剂中均能溶解,但溶解度较低;DS3在水中几乎不溶解,但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高。

通过这些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判断DS区元素化合物的溶解性与其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性质有关。

实验二:DS区元素化合物的热稳定性为了研究DS区元素化合物的热稳定性,我们对DS1、DS2和DS3进行了热分解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DS1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有毒气体,说明其热稳定性较差;DS2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稳定,但超过该温度后会发生分解;DS3在高温下能够稳定存在,不会发生分解。

这些实验结果提示我们,在应用DS区元素化合物时需要考虑其热稳定性,以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

实验三:DS区元素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电化学性质是DS区元素化合物中一项重要的性质。

我们选取了DS1、DS2和DS3,通过电化学实验研究它们的电导率和电极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DS1和DS2在溶液中具有一定的电导率,且能够参与电极反应;DS3的电导率较低,几乎没有电极反应。

这些实验结果揭示了DS区元素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与其分子结构和电子能级有关,对于研究其电化学行为和应用于电化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四:DS区元素化合物的光学性质光学性质是DS区元素化合物的又一重要性质。

我们选择了DS1、DS2和DS3,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实验研究它们的吸收特性。

实验结果显示,DS1和DS2在一定波长范围内有明显的吸收峰,而DS3则几乎没有吸收峰。

ds区元素实验报告

ds区元素实验报告
氧化 银
AgNO3+NaOH
2Ag++2OH-=Ag2O↓+H2O
沉淀+饱和NaOH,加热
沉淀+HNO3
Ag2O+2H+=2AgNO3+H2O
氢氧 化锌
ZnSO4+适量2M NaOH
Zn2++2OH-=Zn(OH)2↓
沉淀+2M NaOH,
Zn(OH)2+2OH-=ZnO22-+2H2O
沉淀+H2SO4
2)其他配合物
项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和/或反应式
卤化 银的 溶解 性
AgNO3+HCl
Ag++Cl-=AgCl↓
沉淀+6M NH3水
AgCl+2NH3=[Ag(NH3)2]++Cl-
上述溶液+KBr
Ag++Br-=AgBr↓
沉淀+Na2S2O3
AgBr+2S2O32-=[Ag(S2O3)2]3-+Br-
ds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1、氢氧化物和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项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和/或反应式
氢氧 化铜
CuSO4+2M NaOH
Cu2++2OH-=Cu(OH)2↓
沉淀+6M NaOH,加热
沉淀+饱和NaOH,加热
Cu(OH)2+2OH-=[Cu(OH)4]2-
沉淀+H2SO4
Cu(OH)2+2H+=Cu2++2H2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11 ds 区元素(铜、银、锌、镉、汞)的性质一、实验目的1、掌握铜、锌氢氧化物的酸碱性;2、掌握铜、银、锌、汞的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6、掌握铜、银、锌、汞离子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IB IIBCu Zn Cu (+2,+1) Zn(+2) Ag Cd Ag (+1) Cd(+2) Au Hg Au (+1,+3) Hg(+2,+1)蓝色的Cu(OH)2呈现两性,在加热时易脱水而分解为黑色的CuO 。

AgOH 在常温下极易脱水而转化为棕色的Ag 2O 。

Zn(OH)2呈两性,Cd(OH)2显碱性,Hg(I, II)的氢氧化物极易脱水而转变为黄色的HgO(II)和黑色的Hg 2O(I)。

易形成配合物是这两副族的特性,Cu 2+、Ag +、Zn 2+、Cd 2+与过量的氨水反应时分别生成[Cu(NH 3)4]2+、[Ag(NH 3)2]+、[Zn(NH 3)4]2+、[Cd(NH 3)4]2+。

但是Hg 2+和Hg 22+与过量氨水反应时,如果没有大量的NH 4+存在,并不生成氨配离子。

如:HgCl 2 + 2NH 3 = Hg(NH 2)Cl↓白+ 2 NH 4Cl Hg 2Cl 2 + 2NH 3 = Hg(NH 2)Cl↓白+ Hg↓黑+NH 4Cl(观察为灰色)Cu 2+具有氧化性,与I -反应,产物不是CuI 2,而是白色的CuI :Cu2+ +I- =2CuI↓白+I2将CuCl2溶液与铜屑混合,加入浓盐酸,加热可得黄褐色[CuCl2]-的溶液。

将溶液稀释,得白色CuCl沉淀:Cu +Cu2+ +4Cl-=2[CuCl2]-[CuCl2]-←稀释→CuCl↓白+Cl-卤化银难溶于水,但可利用形成配合物而使之溶解。

例如:AgCl +2NH3 =[Ag(NH3)2]+ +Cl-红色HgI2难溶于水,但易溶于过量KI中,形成四碘合汞(II)配离子:HgI2 +2I- =[HgI4]2-黄绿色Hg2I2与过量KI反应时,发生歧化反应,生成[HgI4]2-和Hg:Hg2I2+2I- =[HgI4]2-+Hg↓黑三、实验内容1、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1)Cu2O的生成和性质Cu2++2OH-=Cu(OH)2↓ 蓝色Cu(OH)2+2OH- = [Cu(OH)4]-2-蓝色2[Cu(OH)4]2-+C6H12O6(葡萄糖) =Cu2O↓(红) +4OH-+C16H12O7+2H2O或:2Cu2+ + 5OH- +C6H12O6 = Cu2O↓+ C6H11O7- + 3H2O (须加热)分析化学上利用此反应测定醛,医学上利用此反应检查糖尿病。

由于制备方法和条件的不同,Cu2O晶粒大小各异,而呈现多种颜色黄、橙黄、鲜红或深棕。

红色沉淀Cu2O离心分离后,分为两份:一份加酸:Cu2O + H2SO4=Cu2SO4+H2O=CuSO4+Cu +H2O一份加氨水:Cu2O+4NH3•H2O=2[Cu(NH3)2]+ (无色溶液)+3H2O+2OH-2[Cu(NH3)2]++4NH3•H2O+1/2O2=2[Cu(NH3)4]2+(蓝色溶液)+2OH-+3H2O(2)Ag2O的生成和性质2Ag+ + 2OH- = Ag2O↓(棕色)+ H2OAg2O + 2HNO3 = 2AgNO3 + H2OAg2O + 4NH3H2O = 2[Ag(NH3)2]OH + 3H2O (3)HgO的生成和性质Hg2+ + 2OH-= HgO↓(黄色)+ H2OHgO + 2HCl = HgCl2 + H2OHgO + NaOH= 不反应(HgO碱性)Hg22++2OH-=Hg↓+HgO↓+H2O (歧化反应)2、氢氧化物的生成与性质(1)Cu2+ + 2OH-= Cu(OH)2↓(蓝色絮状)加热:Cu(OH)2= CuO↓ (黑色)+ H2O加酸:Cu(OH)2 + 2H+= Cu2+ + 2 H2O加浓碱:Cu(OH)2 + 2OH- (6M) = [Cu(OH)4]2-Cu(OH)2两性偏碱,所以需强碱使之生成配离子(2)Zn2+ + 2OH-= Zn(OH)2↓ (白色)Zn(OH)2 + 2H+ = Zn2+ + 2 H2OZn(OH)2 + 2OH- = Zn(OH)42-Cd2++2OH-=Cd(OH)2↓白色Cd(OH)2+H2SO4= CdSO4+ H2O (沉淀溶解)Cd(OH)2 + NaOH (6M)= 不反应(Cd(OH)2碱性)3、硫化物的生成与性质铜、银、锌、镉、汞的硫化物的生成(与饱和硫化氢溶液反应)和溶解性(ZnS白色能溶于稀盐酸,CdS黄色溶于浓盐酸,CuS黑色和Ag2S灰色溶于浓硝酸。

HgS黑色溶于王水。

3HgS+12Cl-+2NO3-+8H+=3[HgCl4]2-+3S+2NO+4H2O4、配合物的生成与性质(1)Ag的配合物Ag+ + Cl-→AgCl ↓(白)Ag++ Br-→AgBr ↓(淡黄)Ag+ + I-→AgI ↓(黄)AgCl + NH3 = [Ag(NH3)2]+ + Cl-AgCl+ S2O32-→[Ag(S2O3)2]3-+ Cl-AgBr + S2O32- = [Ag(S2O3)2]3- + Br-(2)Hg的配合物①Hg2+ + 2I- = HgI2(红色沉淀)HgI 2+ 2I - = HgI 42- (无色溶液)②③ Hg 22++ 2I - = Hg 2I 2 (黄绿色沉淀) Hg 2I 2+ 2I - = HgI 42- + Hg (黑色粉末) 5、CuX 的生成与性质 (1)CuCl 的生成与性质Cu + Cu2++ 4Cl -=加热= 2[CuCl 2]- 深棕色[CuCl 2]- =稀释=CuCl↓白 + Cl-注:CuCl 2在很浓的溶液中显黄绿色(CuCl 4-配离子),浓溶液中显绿色,在稀溶液中显蓝色(Cu(H 2O)62+配离子)。

一份:CuCl + 2NH3=2[Cu(NH3)2]+ + Cl -2[Cu(NH 3)2]+ + 4NH 3•H 2O +1/2O 2 = 2[Cu(NH 3)4]2++2OH -+3H 2O另一份:CuCl + Cl -(浓) = [CuCl 2]- 深棕色 若稀释又生成沉淀 (2)CuI 的生成与性质Cu 2+ + I - = 2CuI↓白 + I 2(棕色)消除I 2干扰:I 2 + 2 S 2O 32- = 2I - + S 4O 62- (注意应严格控制S 2O 32-的用量)CuI + I -(饱和) = [CuI 2]-刚好使沉淀溶解,加水稀释时反应逆转又析出CuI 。

HgI 42-NH 4+2++++红棕色OH -4I -7H 2O 3ONH2Hg Hg ICuI + KSCN === CuSCN↓(白色或灰白色)+ KICuSCN + SCN-=== [Cu(SCN)2]-加水稀释时反应逆转又析出CuSCN。

6、Hg(II)和Hg(I)的转化Hg2+ + Hg=Hg22+(注意Hg的取用,回收)Hg22++Cl-=Hg2Cl2↓(白色)Hg2(NO3)2 + 2 NH3H2O = HgNH2NO3↓(白色)+ Hg↓(黑色)+ NH4NO3 + 2H2OHg2+和Hg22+与过量氨水反应时,如果没有大量的NH4+存在,并不生成氨配离子7、离子鉴定(1)Cu2+离子的鉴定(弱酸性或中性介质)2Cu2+ + [Fe(CN)6]4- = Cu2 [Fe(CN)6] ↓ (红棕色沉淀)Cu2 [Fe(CN)6] +8NH3 = 2[Cu(NH3)4]2++ [Fe(CN)6]4-(2)Ag+的鉴定Ag+ + Cl-= AgCl(白色沉淀)AgCl + 2 NH3H2O = [Ag(NH3)2]Cl + 2H2O[Ag(NH3)2] Cl + 2HNO3= AgCl↓+ 2NH4NO3(3)Zn2+的鉴定①中性或弱酸性介质下Zn2+ + Hg(SCN)42- = Zn[Hg(SCN)4] (白色沉淀)②Zn2+C NH N S NH N C 6H 5C 6H 5OH+1/2+C NH NN C 6H 5C 6H 52粉红色H 2O+(4)Hg 2+的鉴定2HgCl 2 + SnCl 2 = SnCl 4 + Hg 2Cl 2↓(白色沉淀) Hg 2Cl 2 + SnCl 2 = SnCl 4 +2Hg↓(黑色沉淀)四、注意事项1、 本实验涉及的化合物的种类和颜色较多,需仔细观察。

2、 涉及汞的实验毒性较大,做好回收工作。

五、思考题:1.Cu(I)和Cu(II)稳定存在和转化的条件是什么?Cu(I)在水溶液中不稳定,Cu 2+0.158 Cu +0.522 Cu ,易歧化。

在有机溶剂和生成沉淀或某些配合物时可以稳定存在。

Cu2++ I -= 2CuI↓白 + I 2CuI + I -(饱和) = [CuI 2]-转化:Cu(I)-Cu(II):水中歧化Cu 2O +4H += Cu2++ CuCu(II)-Cu(I):加入沉淀剂或配位剂Cu + Cu 2++ 4Cl - = 2[CuCl 2]-Cu2++ I -= 2CuI↓白 + I 22.在AgNO 3中加入NaOH 为什么得不到AgOH ? AgOH 不稳定,易失水变成Ag 2O3.用平衡移动原理说明在Hg2(NO3)2溶液中通入H2S气体会生成什么沉淀?Hg22+=Hg2++Hg 歧化反应加入H2S气体,会发生Hg2++H2S=HgS + 2 H+Ksp(HgS)=4×10-53 ,会促进歧化反应的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