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实验报告范本(完整版)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范本(完整版)

⽆机化学实验报告范本(完整版)报告编号:YT-FS-6510-55⽆机化学实验报告范本(完整版)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互惠互利共同繁荣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机化学实验报告范本(完整版)备注:该报告书⽂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
⽂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修改和使⽤。
Ds区元素(铜、银、锌、镉、汞)【学习⽬标】认知⽬标:掌握铜、银、锌、镉、汞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及配位性。
技能⽬标:掌握Cu+ \ Cu2+及Hg22+\ Hg2+相互转化条件,正确使⽤汞;思想⽬标:培养学⽣观察现象、思考问题的能⼒。
【教学安排】⼀课时安排:3课时⼆实验要点:1、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成和性质;2、锌、镉、汞硫化物的⽣成和性质;3、铜、银、锌、汞的配合物;4、铜、银、汞的氧化还原性。
【重点、难点】Cu+ \ Cu2+及Hg22+\ Hg2+相互转化条件;这些元素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及配位性。
【教学⽅法】实验指导、演⽰、启发【实验指导】⼀、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成和性质1、铜、锌、镉操作:0.5mL 0.2 mol·L-1MSO4→2 mol·L-1NaOH →↓→2 mol·L-1H2SO4; ↓→2 mol·L-1 NaOH 指导:离⼦Cu2+实验现象 H2SO4NaOH溶解释及原理Cu2+ +OH-=Cu(OH)2↓Cu(OH)2+2H+=Cu2++2H2O Cu(OH)2++OH-=[Cu(OH)4]2- Zn2+ +OH-=Zn(OH)2↓⽅程式同上溶溶浅蓝↓溶 Zn2+Cd2+结论⽩↓⽩↓溶不溶 Cd2+ +OH-=Cd(OH)2↓Zn(OH)2、Cu(OH)2具有两性,以碱性为主,能溶于浓的强碱中⽣成四羟基合M(Ⅱ)酸根配离⼦。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文档

2020无机化学实验报告文档Contract Template无机化学实验报告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报告一般是指适用于下级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按性质的不同,报告可划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按行文的直接目的不同,可将报告划分为: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
体会指的是接触一件事、一篇文章、或者其他什么东西之后,对你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法和自己的理解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无机化学实验报告1Ds区元素(铜、银、锌、镉、汞)【学习目标】认知目标:掌握铜、银、锌、镉、汞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及配位性。
技能目标:掌握Cu+\Cu2+及Hg22+\Hg2+相互转化条件,正确使用汞;思想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安排】一课时安排:3课时二实验要点:1、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2、锌、镉、汞硫化物的生成和性质;3、铜、银、锌、汞的配合物;4、铜、银、汞的氧化还原性。
【重点、难点】Cu+\Cu2+及Hg22+\Hg2+相互转化条件;这些元素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及配位性。
【教学方法】实验指导、演示、启发【实验指导】一、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1、铜、锌、镉操作:0.5mL0.2mol·L-1MSO4→2mol·L-1NaOH→↓→2mol·L-1H2SO4;↓→2mol·L-1NaOH指导:离子Cu2+实验现象H2SO4NaOH溶解释及原理Cu2++OH-=Cu(OH)2↓Cu(OH)2+2H+=Cu2++2H2OCu(OH)2++OH-=[Cu(OH)4]2-Zn2++OH-=Zn(OH)2↓方程式同上溶溶浅蓝↓溶Zn2+Cd2+结论白↓白↓溶不溶Cd2++OH-=Cd(OH)2↓Zn(OH)2、Cu(OH)2具有两性,以碱性为主,能溶于浓的强碱中生成四羟基合M(Ⅱ)酸根配离子。
化学无机实验报告模板

化学无机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某种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并通过实验手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实验原理
在这一部分,将对本次实验所涉及的无机化合物进行简要介绍,并说明实验原理。
实验仪器与试剂
本次实验所用的仪器包括:试管、酒精灯、蒸馏水装置等。
所用的试剂包括:XXX(无机化合物)、XXX(酸)、XXX(碱)等。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将所需试管及试剂洗净,准备好其他所需实验设备。
2. 预处理:将所需试剂按照实验要求进行预处理,如纯化、研磨等。
3. 实验操作:根据实验要求,按照特定顺序将试剂投入试管中,并进行特定的试验操作。
4.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数据和结果。
5. 数据处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计算和分析,并写出推导过程。
6.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解释原因或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与讨论
在这一部分,将详细记录实验结果及讨论实验结果所得的结论。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到了XXX的性质,并通过实验数据得出了结论。
实验感想
在这一部分,可以写下自己在实验中的观察、思考和感受,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反
思和改进意见。
附录
在这一部分,列出实验中所用到的数据、图表和其他必要的补充材料。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格式要符合学校或教师的要求,并按照引用的顺序列出。
> 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实验报告模板应根据具体实验要求进行调整。
最好与教师或实验指导书进行核对,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无机制备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无机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并熟悉实验室常见无机的制备过程。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了解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性质和用途。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种无机化合物的制备:1. 氢氧化钠的制备:利用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然后通过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得到氢氧化钠。
2. 硫酸的制备:利用硫酸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沉淀,然后通过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得到硫酸。
3. 氯化钠的制备:利用氯化钙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然后通过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得到氯化钠。
三、实验步骤1. 氢氧化钠的制备(1)称取10g氢氧化钙,加入100ml蒸馏水溶解。
(2)称取5g碳酸钠,加入50ml蒸馏水溶解。
(3)将氢氧化钙溶液缓慢倒入碳酸钠溶液中,边倒边搅拌,直至沉淀完全。
(4)过滤,收集沉淀。
(5)将沉淀用蒸馏水洗涤3次,每次约50ml。
(6)将洗涤后的沉淀放入蒸发皿中,在60℃下干燥至恒重。
2. 硫酸的制备(1)称取10g硫酸铜,加入100ml蒸馏水溶解。
(2)称取5g硫酸,加入50ml蒸馏水溶解。
(3)将硫酸铜溶液缓慢倒入硫酸溶液中,边倒边搅拌,直至沉淀完全。
(4)过滤,收集沉淀。
(5)将沉淀用蒸馏水洗涤3次,每次约50ml。
(6)将洗涤后的沉淀放入蒸发皿中,在60℃下干燥至恒重。
3. 氯化钠的制备(1)称取10g氯化钙,加入100ml蒸馏水溶解。
(2)称取5g硝酸银,加入50ml蒸馏水溶解。
(3)将氯化钙溶液缓慢倒入硝酸银溶液中,边倒边搅拌,直至沉淀完全。
(4)过滤,收集沉淀。
(5)将沉淀用蒸馏水洗涤3次,每次约50ml。
(6)将洗涤后的沉淀放入蒸发皿中,在60℃下干燥至恒重。
四、实验结果1. 氢氧化钠:制备出的氢氧化钠固体质量为4.5g,产率为45%。
2. 硫酸:制备出的硫酸固体质量为4.0g,产率为40%。
化学实验无机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无机化学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4月10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者:[姓名]一、实验目的1. 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2. 熟悉常用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3. 学习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性质和鉴别方法。
4. 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以无机化学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学习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性质和鉴别方法。
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通过化学反应制备特定的无机化合物。
2. 无机化合物的性质:观察和分析无机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无机化合物的鉴别:通过实验方法鉴别不同的无机化合物。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实验器材:- 烧杯- 烧瓶- 试管- 滴管- 铁架台- 酒精灯- 玻璃棒- 玻璃片- 镜子- 移液管- 实验桌- 实验椅2. 试剂:- 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锌溶液- 氯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固体- 硫酸锌固体- 氯化钠固体- 铁粉- 硫粉- 氢氧化钠晶体四、实验步骤1.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1)取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放入烧杯中。
(2)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均匀。
(3)观察沉淀的形成,记录沉淀的颜色、形状和溶解性。
2. 无机化合物的性质:(1)取一定量的硫酸锌溶液放入试管中。
(2)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沉淀的形成。
(3)观察沉淀的颜色、形状和溶解性。
3. 无机化合物的鉴别:(1)取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放入试管中。
(2)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沉淀的形成。
(3)将沉淀过滤,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沉淀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实验中,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沉淀为蓝色絮状,不溶于水。
2. 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实验中,硫酸锌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锌沉淀。
沉淀为白色絮状,不溶于水。
3. 无机化合物的鉴别:实验中,氯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钠沉淀。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编号:QC/RE-KA3493无机化学实验报告标准范本The new situation in operation, especially the emergency, makes the information open and transparent by reporting the details, and then forms a closer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工作汇报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机化学实验报告标准范本使用指南:本报告文件适合在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
文件可用word任意修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编辑。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检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复盐(NH4)2SO4·FeSO4·6H2O 的制备原理;2.练习水浴加热、过滤、蒸发、结晶、干燥等基本操作;3.学习Fe3+的限量分析方法—目视比色法。
[教学重点]复盐的制备[教学难点]水浴加热、减压过滤[实验用品]仪器:台秤、锥形瓶、水浴锅、布氏漏斗、吸滤瓶试剂:(NH4)2SO4(s)、3 mol·L-1H2SO4、10%Na2CO3、95%乙醇、1.0 mol·L-1KCNS、2.0 mol·L-1HCl、0.01 mg·mL-1Fe3+标准溶液、铁屑或还原铁粉二、实验原理(NH4)2SO4·FeSO4·6H2O(392)即莫尔盐,是一种透明、浅蓝绿色单斜晶体。
由于复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组成中的每一个组分的溶解度都要小,因此只需要将FeSO4(152)与(NH4)2SO4(132)的浓溶液混合,反应后,即得莫尔盐。
高中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日期:2023年4月15日实验目的:1. 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习使用酸碱指示剂和滴定管。
3. 计算酸碱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并验证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实验原理:酸碱中和滴定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来确定未知溶液的浓度。
在本实验中,使用标准溶液(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通过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
实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玻璃棒、滴定管夹、铁架台、滴定台、滤纸- 试剂:0.1000 mol/L NaOH标准溶液、0.1000 mol/L HCl标准溶液、酚酞指示剂、蒸馏水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仪器是否完好,洗净锥形瓶、滴定管等实验器材。
2. 配制待测溶液: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适当浓度。
3. 准备指示剂:将酚酞指示剂溶解于少量蒸馏水中,配制成1%的溶液。
4. 滴定:将配制好的NaOH溶液倒入锥形瓶中,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
5. 开始滴定:用碱式滴定管滴加HCl标准溶液,边滴边振荡锥形瓶,直至溶液颜色由粉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即为滴定终点。
6. 记录数据:记录所用HCl标准溶液的体积。
实验数据:- NaOH溶液体积:25.00 mL- HCl标准溶液体积:20.00 mL- HCl标准溶液浓度:0.1000 mol/L数据处理:根据化学计量关系,计算NaOH溶液的浓度。
\[ c_{\text{NaOH}} = \frac{c_{\text{HCl}} \timesV_{\text{HCl}}}{V_{\text{NaOH}}} \]代入数据:\[ c_{\text{NaOH}} = \frac{0.1000 \text{ mol/L} \times 20.00\text{ mL}}{25.00 \text{ mL}} = 0.0800 \text{ mol/L}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计算结果,NaOH溶液的浓度为0.0800 mol/L。
大一无机化学实验报告模板

大一无机化学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目的】
1. 学习使用常见仪器进行无机化学实验;
2. 掌握制备无机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3. 了解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实验原理】
在这里介绍实验所涉及到的无机化学原理,如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反应机制等。
【实验仪器与药品】
1. 仪器:火法炉、电热板、电子天平、玻璃仪器(烧杯、试管、砂芯漏斗等)、移液器等;
2. 药品:氯化钠、硫酸铜、碳酸钙等。
【实验步骤】
1. 用烧杯称取Xg氯化钠;
2. 把氯化钠倒入试管中;
3. 依次加入Xg硫酸铜溶液;
4. 加热试管,观察反应现象;
5. 冷却后,加入Xg碳酸钙,观察产物。
【实验结果】
1. 观察到氯化钠在加热后溶解;
2. 加入硫酸铜溶液后,观察到产生了颜色变化;
3. 加入碳酸钙后,观察到产生了白色沉淀。
【实验数据与数据处理】
1. 如称量药品的质量;
2. 如记录产物的质量;
3. 如计算反应的摩尔比例等。
【实验讨论】
1. 分析实验结果,解释实验现象;
2. 探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与改进方法;
3. 比较实验得到的数据与理论值的差异。
【总结与感想】
在这里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提出改进的方案。
【参考文献】
这里列举了实验所依据的参考文献。
【附录】
这里附上了实验中用到的原始数据、计算过程、图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告编号:YT-FS-6510-55无机化学实验报告范本(完整版)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互惠互利共同繁荣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无机化学实验报告范本(完整版)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
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Ds区元素(铜、银、锌、镉、汞)【学习目标】认知目标:掌握铜、银、锌、镉、汞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及配位性。
技能目标:掌握Cu+ \ Cu2+及Hg22+\ Hg2+相互转化条件,正确使用汞;思想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安排】一课时安排:3课时二实验要点:1、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2、锌、镉、汞硫化物的生成和性质;3、铜、银、锌、汞的配合物;4、铜、银、汞的氧化还原性。
【重点、难点】Cu+ \ Cu2+及Hg22+\ Hg2+相互转化条件;这些元素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及配位性。
【教学方法】实验指导、演示、启发【实验指导】一、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1、铜、锌、镉操作:0.5mL 0.2 mol·L-1MSO4→2 mol·L-1NaOH →↓→2 mol·L-1H2SO4; ↓→2 mol·L-1 NaOH 指导:离子Cu2+实验现象 H2SO4NaOH溶解释及原理Cu2+ +OH-=Cu(OH)2↓Cu(OH)2+2H+=Cu2++2H2O Cu(OH)2++OH-=[Cu(OH)4]2- Zn2+ +OH-=Zn(OH)2↓方程式同上溶溶浅蓝↓溶 Zn2+Cd2+结论白↓白↓溶不溶 Cd2+ +OH-=Cd(OH)2↓Zn(OH)2、Cu(OH)2具有两性,以碱性为主,能溶于浓的强碱中生成四羟基合M(Ⅱ)酸根配离子。
Cd(OH)2碱性比Zn(OH)2强,仅能缓慢溶于热浓强碱。
2、银、汞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操作::0.5 mL 0.1 mol·L-1 AgNO3 →2 mol·L-1NaOH→→↓+ 2 mol·L-1HNO3(2 mol·L-1 NH3·H2O) :0.5 mL 0.2 mol·L-1 Hg(NO3)2 → 2 mol·L-1NaOH→→↓+ 2 mol·L-1HNO3(40% NaOH) 指导:离子实验现象解释及原理Ag+Ag2O褐↓HNO3溶溶无色氨水溶 NaOH 不溶Ag2O+ 4NH3 + H2O =2Ag(NH3)2+ +2OHHgO + 2H+=Hg2+ +H2O-Hg2+HgO 黄↓结论AgOH、Hg(OH)2沉淀极不稳定,脱水生成成碱性的Ag2O、HgO。
二、锌、镉、汞硫化物的生成和性质;操作::0.5 mL 0.2 mol·L-1 ZnSO4、CdSO4、Hg(NO3)2→1 mol·L-1Na2S→(浓HCl、王水)。
指导:离子 Zn2+Cd2+Hg2+结论结论溶解性硫化物 CuS Ag2S ZnS CdS HgS颜色黑黑白黄黑稀HCl 不溶溶溶溶不溶浓HCl 不溶溶溶溶不溶浓HNO3 溶(△)溶溶溶不溶王水Ksp-5→↓→2 mol·L-1HCl实验现象溶解性稀ZnS白↓溶 CdS黄↓溶 HgS黑↓不溶HCl浓溶溶不溶王水溶溶溶-解释及原理M2+ + S2=MS↓ MS + H+ = M2+ + H2S臭↑(H2S),CuS、CdS易溶于酸,最难溶的是HgS,须用王水溶解。
溶×10溶溶2×106×10-49-36-28溶×10溶2×10-52三、铜、银、锌、汞的配合物1、氨配和物的生成操作::0.5 mL 0.2 mol·L-1 CuSO4、AgNO3、ZnSO4、Hg(NO3)2 →2mol·L-1氨水→2mol·L-1氨水。
注意:离子 Cu2+氨水↓浅蓝溶过量-解释及方程式Cu2++2OH=Cu(OH)2↓2+Cu(OH) 2 + 4NH3=Cu(NH3)4+2OH-2、汞合物和应内容Ag+Zn2+Hg2+结论操作Ag2O↓褐溶Ag(NH3)2+溶Zn(NH3)42+无色不溶Ag2O+ 4NH3 + H2O =2Ag(NH3)2+ +2OHZn2++2OH=Zn(OH)2↓--↓白↓白Zn(OH)2 + 4NH3=Zn(NH3)42+ +2OH-Cu2+ 、Ag+、Zn2+可生成氨配合物。
Hg2+ Hg22+与氨会生成溶解度很小的氨基硝酸汞(或氨基氯化汞),所以它们不形成氨基配合物。
现象橙红↓解释Hg2++2I=HgI2↓-的配生成用0.5 mL 0.2 mol·L-1 Hg(NO3)2 →0.2mol·L-1KI →↓→KI固体至↓溶解→ 40% KOH→氨水 (可用于鉴定NH4+) 结论↓溶2+2KI=K2[HgI4](无色)碘配合物红棕↓a) K2[HgI4]与KOH混合溶液(奈斯勒试剂)可用于鉴出微量的NH4+。
b) 在HCl下可溶解HgS: 5d 0.2mol·L-1Hg(NO3)2 →0.1mol·L-1KSCN-白↓2++2SCN=Hg (SCN) 2↓↓溶2++4SCN=Hg (SCN) 42---白↓→KSCN→ ZnSO4(可用于鉴定Zn2+)SCN 配合物结论白↓2++Hg (SCN) 42=Zn[Hg (SCN) 4]↓) (反应速度相当缓慢,如有Zn2+存在时,Co2+与试剂的反应加快。
四、铜、银、汞的氧化还原性。
内容操作现象解释0.5 mL 0.2 mol·L-1 CuSO4→过量6 mol·L-1 NaOH→→1mL 10%葡Cu2O萄糖溶液△→↓→两份 (黄↓→红↓)2 mol·LH2SO4 →静置→△ 1mL浓氨水→静置-1浅蓝↓↓溶红↓溶解,有红色固体Cu↓溶,深蓝色Cu2+ +OH-=Cu(OH)2↓Cu(OH)2+OH-=[Cu(OH)4]2-2 [Cu(OH)4]2- + C6H12O6= Cu2O↓+ C6H12O7 +4OH-+2H2O被O2氧化成Cu(Ⅱ)c)10 mL 0.5 mol·L-1 CuCl2→3mLHCl浓、Cu屑→△至绿色消失→几滴+10 mL H2O→如有白↓→全部倾入100mLH2O,洗涤至无蓝色。
CuCl3mL浓氨水白↓分两份3mLHCl浓[指导]:↓溶解↓溶解CuCl + 2NH3=Cu(NH3)2+ + Cl-银镜反应3、CuI的生成和性质操作现象-解释及方程式2Cu2+ +4I=2CuI↓+I20.5 mL 0.2 mol·L-1 CuSO4 →0.2 棕黄色mol·L-1 KI →棕黄色白色↓→0.5 mol·L-1 Na2S2O34、汞(Ⅱ)和汞(Ⅰ)的转化操作1、Hg2+的氧化性 0.2 mol·L-1 Hg(NO3)2 →0.2 mol·L-1SnCl2(由适量→过量)2S2O32+I2=S4O62+2 I(碘量法测定Cu2+的基础) ---现象适量: 白色↓过量: 灰黑↓解释及方程式Sn4+量少-Hg2+ + Sn2++4Cl= Hg2Cl2↓白色+SnCl62- Sn4+量多Hg2Cl2+Sn2++4Cl= 2Hg↓黑色+ SnCl62--2、Hg2+转化为Hg22+ 0.2 mol·L-1Hg2+→1滴金属汞金属汞溶解2+ + Hg=Hg22+白色↓22+ +2Cl=Hg2Cl2↓白色-清夜→0.2mol·L-1NaCl清夜→0.2 mol·L-1NH3·H2O灰色↓ Hg22++2NH3+NO3-=[ NH2 Hg] NO3↓+2Hg ↓+NH4+[问题讨论]1、使用汞应注意什么?为什么要用水封存?1、选用什么试剂溶解?物质2 2试剂稀HCl 热稀HNO3AgI 氨水2S2O34、区别:Hg(NO3)2 、Hg2(NO3)2、AgNO3物质3)2 Hg2(NO3)2AgNO3黄色↓先产生白色↓后溶解KI液红色↓灰色↓灰黑色↓过量氨水白色↓这里填写您企业或者单位的信息Fill In The Information Of Your Enterprise Or Unit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