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参观花圃》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参观花圃》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参观花圃》教学设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试商不准确、计算错误等问题,需要教师引导他们逐步掌握试商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3.学习特点
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但在自主学习和总结归纳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同时,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在学习能力和数学基础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理解试商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在试商过程中如何调整商的大小。
2.教学难点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时,商的位数的确定和初商不合适时的调整方法。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教法学法
五、教法学法
1.教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参观花圃”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引导探究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启发学生自主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试商技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讲解演示法:对于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试商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具体。
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观察比较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的试商方法和计算过程,比较它们的异同点,从而加深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参观花圃》(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参观花圃》(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参观花圃》(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参观花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章《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节《参观花圃》。

本节课主要通过参观花圃的情境,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掌握人民币的单位换算,以及培养学生的购物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包括各种面额的人民币以及它们的用途。

2. 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单位换算,包括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3. 通过参观花圃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购物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单位换算,以及通过参观花圃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购物能力。

难点:人民币单位换算的灵活运用,以及如何在购物过程中正确使用人民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人民币模型、花圃商品价格标签、购物清单学具: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份人民币模型、一份花圃商品价格标签、一份购物清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真实的花圃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教师向学生介绍各种面额的人民币以及它们的用途,让学生对人民币有基本的认识。

3. 讲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教师向学生讲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演示,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单位换算。

4. 分组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份人民币模型、一份花圃商品价格标签、一份购物清单。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购物清单进行购物,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人民币的单位换算,并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人民币的用途人民币的单位换算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实际例子演示购物能力的培养购物清单购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根据购物清单,计算出需要支付的金额,并使用人民币模型进行模拟购物。

答案:根据购物清单,计算出需要支付的金额,并使用人民币模型进行模拟购物。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2《参观花圃》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2《参观花圃》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2《参观花圃》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参观花圃》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参观花圃的情景,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能力,他们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乘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

但是,学生在实际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参观花圃的情景,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乘法运算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能够进行有效的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的花圃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花圃的图片或者视频,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一本数学书,以及一支笔和一张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花圃的图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花圃的情景。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如果要计算花圃中一共有多少盆花,我们应该怎么做?”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6.2《参观花圃》(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6.2《参观花圃》(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6.2《参观花圃》(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今天,我们将在数学课上一起走进花圃,探索其中的数学奥秘。

我们将使用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教材,第六章的第二节《参观花圃》来进行学习。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从教材的6.2节开始,主要学习参观花圃中的数学问题。

这部分内容包括花圃的面积计算,以及如何根据不同花卉的生长习性进行合理的布局。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花圃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数学并不是抽象的,它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安排我们的生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花圃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进行合理的布局。

难点在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学习,我准备了一些花圃的图片,以及一些计算工具。

学生们则需要准备好他们的笔记本和笔,以便能够记录下他们的学习和思考过程。

五、教学过程我会向学生们展示一些花圃的图片,让他们观察并思考,这些花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我们可以用数学的什么知识来描述它们。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们学习花圃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一些实际的例题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

接着,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我会组织一个讨论环节,让学生们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法,并一起讨论如何进行合理的布局。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主要包括花圃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一些关键的步骤和提示。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主要包括一些实际的计算题目,以及一些布局设计题目。

例如,计算一个花圃的面积,或者设计一个花圃的布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花圃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他们是否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运用数学知识,让数学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参观花圃》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参观花圃》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参观花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参观花圃》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参观花圃的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材以实际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参观花圃的路线规划、花的种类及数量统计等,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轴、统计图等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如加减乘除、数轴等,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在实际应用方面,还需要加强。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数轴和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如参观花圃的路线规划、花的种类及数量统计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参观花圃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数轴和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数轴和统计图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统计图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花圃参观活动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参观路线规划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数轴和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数轴和统计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课堂讲解:通过实际案例,讲解数轴和统计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轴和统计图解决问题。

4.动手操作:学生分组讨论,利用数轴和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如花的种类及数量统计。

5.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年级数学上册参观花圃的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参观花圃的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参观花圃的练习题在四年级数学上册中,有一个关于参观花圃的练习题。

让我们一起来解答这个题目,来提高我们的数学能力吧!假设我们参观的花圃面积为A平方米,花圃里分别种植了红花、黄花和蓝花。

红花所占的面积为花圃面积的1/4,黄花占的面积是红花的1/2,蓝花占的面积是黄花的2/3。

首先,我们要求花圃里每种花的面积。

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红花面积 = A × (1/4)黄花面积 = 红花面积 × (1/2)蓝花面积 = 黄花面积 × (2/3)根据这些计算关系,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转化为代数表达式来求解。

红花面积 = A × (1/4)黄花面积 = A × (1/4) × (1/2)蓝花面积 = A × (1/4) × (1/2) × (2/3)我们可以继续计算得到具体数值。

假设花圃面积A为16平方米,代入计算公式中:红花面积 = 16 × (1/4) = 4平方米黄花面积 = 16 × (1/4) × (1/2) = 2平方米蓝花面积= 16 × (1/4) × (1/2) × (2/3) ≈ 2.67平方米所以,参观花圃时,我们可以看到红花占据了4平方米的面积,黄花占据了2平方米的面积,蓝花占据了约2.67平方米的面积。

接下来,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计算每种花所占比例。

比如红花面积与整个花圃面积的比例为:红花面积比例 = 红花面积 / 花圃面积= 4 / 16= 1/4同样地,黄花面积比例为1/8,蓝花面积比例为1/12。

这些比例表示了每种花在整个花圃中的相对比重。

通过这道参观花圃的练习题,我们巩固了数学计算能力,并且学会了如何通过代数表达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的世界里,有很多有趣的题目等待我们去探索和解答。

让我们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吧!通过对这个题目的分析和解答,我们不仅提高了数学技能,还锻炼了思维能力。

6.2《参观花圃》(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6.2《参观花圃》(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6.2《参观花圃》(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6.2《参观花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六单元《参观花圃》。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参观花圃的相关知识,包括花圃的面积计算、不同形状花圃的面积计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花圃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不同形状花圃的面积。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花圃面积的计算方法,特别是不规则花圃面积的计算。

2. 教学重点:掌握花圃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不同形状花圃的面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剪刀、彩纸。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带领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花圃,让学生观察花圃的形状和大小,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计算花圃的面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尝试计算一种形状的花圃面积。

学生们可以利用彩纸剪出不同形状的花圃,并用尺子测量边长,计算面积。

3. 课堂讲解:讲解花圃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花圃的面积计算公式。

通过示例,让学生们清楚明白地理解计算过程。

4. 练习巩固:给出几个实际的花圃形状,让学生独立计算面积。

在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花圃面积计算正方形花圃:边长× 边长长方形花圃:长× 宽三角形花圃:底× 高÷ 2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家里花园的面积。

答案:花园面积 = 长× 宽2.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尝试计算不规则花圃的面积。

答案:不规则花圃面积 = 各三角形面积之和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们通过参观花圃、自主学习和课堂讲解,掌握了花圃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实际应用环节,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2《参观花圃》(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6.2《参观花圃》(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6.2《参观花圃》(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参观花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6.2节《参观花圃》。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和记录来了解和分析一个场所的特点和布局。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参观花圃的地图、参观路线图、花圃的各类花卉和设施的分布图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1. 理解参观花圃的地图、参观路线图、花圃的各类花卉和设施的分布图的含义;2. 学会通过观察和记录来了解和分析一个场所的特点和布局;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来了解和分析一个场所的特点和布局。

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参观花圃的地图、参观路线图、花圃的各类花卉和设施的分布图的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参观花圃的地图、参观路线图、花圃的各类花卉和设施的分布图等。

学具:学生手册、记录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让学生观察参观花圃的地图,引导学生发现地图上的重要信息和符号,如花圃的入口、出口、各类花卉和设施的分布等。

2. 讲解:通过参观路线图,引导学生了解参观的顺序和路径,让学生明白如何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

同时,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花圃的各类花卉和设施的分布图,让学生了解花圃的经营范围和特点。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地参观,每组选定一种花卉或设施,进行观察和记录。

学生可以利用学生手册和彩笔,将观察到的事物画下来,并在旁边注明名称和特点。

5. 练习:让学生根据参观花圃的地图和路线图,设计一条从入口到出口的参观路线,并说明设计的理由。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花圃地图入口 > 出口各类花卉和设施分布七、作业设计1. 请根据参观花圃的地图和路线图,设计一条从入口到出口的参观路线,并说明设计的理由。

答案:根据花圃的地图和路线图,设计一条从入口到出口的参观路线,如:入口 > 花卉区 > 设施区 > 出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 20 22 7 7 0 66 110 110 0
20 ×5 = 100,很 接近110,初步判 断个位的商是5。
总 结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 1. 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 数来试商。 2. 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 比除数小,再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 3.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 面。 4. 每次除后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想一想,算一算。
856÷34 = 25 …… 6 30 25 34 8 5 6 68 176 170 6
被除数的前两位大于除 数,所以商是两位数。 个位上的“6”要写下 来,与“17”组合成新 的数“176”。
600÷29 = 20 …… 20 30
20 29 6 0 0 58 20
不要忘记了个位 还有一个“0”。
6 18 1 2 0 108 12
余数要比除数小。
1.先说一说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算一算。 30
2 62 8
30
5 140 19
50
7 378 3
50
7 329 22
3.新学期开学,学校从图书馆的藏书中调拨出216本图
书,为全校24个班级的“小小图书角”增加一些书。 平均每班可以分到多少本书?
复 习
1. 用竖式计算。
928÷50 780÷60
168÷20 460÷80
第六单元
参观花圃
平均每个小花坛有多少盆牡丹花?先估一估, 再用竖式计算。 154 ÷22
已 知 条 件
① 有154盆牡丹花
② 摆了22个花坛
22接近20,可以用“四舍五入”法 把22看作20来试商,可以先用 7 来 试商,因为7 ×20=140,很接近154。 所以:大约是7盆牡丹花。
180÷12 736÷61 584÷73 416÷52
198÷22
549÷61
344÷43
Tips:记得先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进行试商。摆几个 三角形
120÷18 = 6 (个) …… 12 (盆)
20
除数不是整十数时,可 以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 看作是整十数来试商。
154 ÷22 = 7 (盆)
20
7 22 1 5 4 154 0
22×7= 154,积与被 除数相等,说明商7 是合适的。
答:平均每个花坛要7盆牡丹花。
Tips:
除数不是整十数时,很难用乘法口决来试商, 要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这样 就可以较快地算出商。
巩固练习 1. 竖式计算。
108÷12
5.某奶牛养殖场有38头奶牛,8月某一天牛奶产量 约为800千克。你同意淘气的说法吗?
同意
800 ÷38 = 21 (千克) …… 2 (千克)
6.森林医生。
6 23 138 13 28 10
6 30 180 180 0
20 27 640 54 10
最后余数“20<29”,个 位不够商“1”,所以在个 位上写“0”占位。
4.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和同伴说说为什么,再计算。
550÷22
438÷21
=25
=23
989÷43
=20……18
=25……36
961÷37
=14
756÷54
=12……16
700÷57
举例说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如何试商。 例如:计算 770÷22 1. 在计算时用“四舍五入法”把“22”看作“20”。 2. 用 20×3 = 60,60<77,初步判断商的十位可能是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