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的治疗方法
疼痛科常规治疗方法介绍

疼痛科常规治疗方法介绍
目录
01. 疼痛科概述 02. 疼痛科常规治疗方法 03. 疼痛科治疗原则 04. 疼痛科治疗效果评估
疼痛科概述
疼痛科的定义
疼痛科是专门研究、诊 断和治疗各种疼痛疾病 的学科。
疼痛科采用多种治疗方 法,包括药物治疗、物 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疼痛科主要针对慢性疼 痛、神经病理性疼痛、 癌痛等疾病进行治疗。
牵引治疗:通 过牵引,缓解 肌肉紧张和疼 痛
运动疗法:通 过运动,增强 肌肉力量和关 节活动度
康复治疗:通 过康复训练, 恢复身体功能 和生活质量
介入治疗
01 02 03 04
概念:通过微创手术,将药物或器械 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
优点: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
适应症: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骨 关节炎等
D
睡眠质量:患者对疼痛对 睡眠影响的评价
客观评估
疼痛程度:使用疼痛量表进行评估, 如视觉模拟量表(VAS)
功能恢复:评估患者疼痛缓解后的活动 能力,如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
心理状态:评估患者疼痛缓解后的心 理状态,如焦虑、抑郁等
药物副作用:评估患者使用药物后的 副作用,如头晕、恶心等
功能评估
疼痛程度:通过疼痛评分量 表评估疼痛程度
活动能力:评估患者日常活动 能力,如行走、站立、坐卧等
生活质量:评估患者生活质量, 包括睡眠质量、情绪状态等
社会功能:评估患者社会功能, 如工作、社交、家庭生活等
谢谢
定期评估治疗效 果,调整治疗方 案,以达到最佳
治疗效果
预防为主原则
D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C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不良姿势
B
外科学—麻醉—疼痛治疗

(二)癌痛治疗
恶性肿瘤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疼痛称为癌痛(cancer pain)。癌症患者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因此,缓解这些患者的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对这些患者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包括病因治疗和对 症治疗。 1.病因治疗 通过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可使肿瘤消失或缩小,同时达到止痛目的。
3)第三阶梯:对第二阶梯治疗效果不好的重度癌痛,选用强阿片类,如吗啡,也可辅助第一、第二阶 梯的用药。
(二)癌痛治疗
(2)神经阻滞疗法:当采用“三阶梯”止痛药方案仍不能达到有效止痛时,可采用神经阻滞疗法。其 止痛效果显著,可采用周围神经阻滞、硬膜外腔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交感神经阻滞以及神经破坏术 等。
(一)疼痛的分类
1 按疼痛的程度可分为 (1)轻微疼痛:程度很轻或仅有隐痛 (2)中度疼痛:较剧烈,但尚可忍受 (3)剧烈疼痛:难以忍受
2 按疼痛的病程长短可分为 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3 按疼痛的来源可分为 (1)浅表痛:位于体表或黏膜,为锐性痛,比较局限,一般定位明确 (2)深部痛:位置较深,通常为钝痛,定位不明确,可能牵涉到其他部位 4 按疼痛的部位 可分为头面痛、颈肩痛、胸腹痛、腰背痛、四肢痛等
(5)激素疗法:各种癌症晚期广泛转移所致的癌痛采用激素疗法均有效,但要注意副作用的发生。
(6)其他方法:心理治疗、物理治疗、中医中药及生物免疫治疗等均有一定的止痛效果。 Nhomakorabea、术后镇痛
七种疼痛的解决方法

七种疼痛的解决方法疼痛是一种身体反应,它可以是生理上的,如肌肉酸痛、头痛等,也可以是心理上的,如心灵创伤、忧虑等。
无论是哪种疼痛,都会给我们带来不适,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学会解决疼痛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七种解决疼痛的方法,并向大家分享一个五步骤,帮助你更好地表达疼痛。
1.寻求医疗帮助当遇到严重的疼痛时,首先要寻求医疗帮助。
医生可以通过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疼痛评估来确定疼痛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进行物理治疗或推荐其他治疗方法。
及时的医疗帮助可以帮助你缓解疼痛,恢复健康。
2.采用自然疗法自然疗法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治疗疼痛的方法,因为它通常没有副作用,且有效。
例如,可以使用温热或冷敷治疗,这可以帮助减轻肌肉疼痛、关节疼痛等。
此外,一些草药和精油也被证明对缓解疼痛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在使用自然疗法时,要确保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并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
3.进行理疗理疗是指通过物理手段来治疗疼痛。
常见的理疗方法包括按摩、针灸、拔火罐等。
按摩可以放松肌肉、改善血液循环,针灸和拔火罐可以通过调整气血流通来减轻疼痛。
选择适合自己的理疗方法,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可以帮助你缓解疼痛。
4.进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人们管理心理上的疼痛。
心理治疗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认知行为疗法、催眠疗法等。
通过改变思维方式、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可以减轻心理上疼痛的感受。
此外,心理治疗还可以帮助人们应对焦虑、抑郁等与疼痛相关的情绪问题。
5.进行运动虽然运动可能是最后一件你想做的事情,但它却可以帮助减轻身体的不适和疼痛。
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改善关节的稳定性,减轻骨骼的负担。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游泳、瑜伽等,每周坚持几次,可以改善疼痛症状。
6.采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治疗疼痛的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非处方药包括扑热息痛、布洛芬等,可以缓解轻度到中度的疼痛。
膝关节疼痛怎么治疗方法

膝关节疼痛怎么治疗方法
治疗膝关节疼痛的方法会根据疼痛的原因和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休息和减轻活动:如果膝关节疼痛是由过度使用或损伤引起的,休息一段时间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并避免进一步损伤。
减少高强度运动和长时间站立或跪着的活动也是很重要的。
2. 应用冷敷或热敷:在疼痛初期,冷敷可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在疼痛慢慢减轻时,热敷可以增加血液循环,并缓解紧张的肌肉。
3. 使用非处方药物:非处方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可以缓解疼痛和减轻肿胀。
但是请务必按照用药说明和剂量使用,并咨询医生或药剂师。
4. 物理疗法: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按摩、理疗和康复运动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减轻疼痛和增强肌肉力量。
5. 使用支撑器或绷带:支撑器或绷带可以提供额外的稳定性,并减轻膝盖的压力,适用于轻度到中度的膝关节疼痛。
6. 手术治疗:如果膝关节疼痛非常严重,且保守治疗无效,可能需要考虑手术
治疗,例如关节镜手术或全膝关节置换术。
请注意,这些方法仅为常见的治疗方法,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人情况和专业医生的建议而定。
15种疼痛科常见治疗方法资料

15种疼痛科常见治疗方法资料以下是疼痛科常见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非处方药物、镇痛药、抗炎药和抗抑郁药等。
根据疼痛类型和程度,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药物来减轻疼痛。
2.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包括电疗、热疗、冷疗和按摩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肌肉紧张和促进组织修复来减轻疼痛。
3. 针灸疗法: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缓解疼痛的中医疗法。
它可以调节身体的能量流动,促进自愈和恢复。
4. 特殊治疗技术:特殊治疗技术包括脊椎调整、神经阻滞和神经刺激等。
这些技术可以直接影响疼痛信号传递,从而减轻疼痛症状。
5.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通过锻炼和物理疗法来改善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和姿势控制,以减轻疼痛并提高功能。
6.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应对长期疼痛的挑战,减轻焦虑和抑郁,提高生活质量。
7. 干预性手术:干预性手术是指通过微创手术来切断或改变疼痛信号的传输,如神经消融、椎间盘手术等。
8. 神经短路术:神经短路术是一种通过切断或短路疼痛信号的传输来减轻疼痛的手术方法,如椎骨融合术和髓周切除术等。
9. 脊髓刺激:脊髓刺激是一种通过电刺激脊髓的方法来减轻疼痛的治疗,适用于慢性疼痛患者。
10. 医疗器械治疗:医疗器械治疗包括TENS疗法、电疗仪和康复设备等。
这些设备可以用于减轻疼痛和促进康复。
11. 替代疗法:替代疗法包括中草药、气功和瑜伽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改善身体和心理健康,从而减轻疼痛。
12. 跳跃神经成像:跳跃神经成像是一种通过核磁共振技术来观察神经信号传递的方法,可以帮助了解疼痛的机制,并指导治疗。
13. 背部牵引:背部牵引是通过拉伸脊柱来减轻压力和疼痛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14. 疼痛管理计划:疼痛管理计划是一个多学科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等综合手段来管理疼痛。
15. 手术治疗:对于某些严重的疼痛病症,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如关节置换术和椎间盘手术等。
如何有效治疗身体各种疼痛

如何有效治疗身体各种疼痛身体疼痛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当我们感到头疼、胃疼、腰疼、关节疼等各种不适,我们总是希望尽快解决它们。
不过,并非所有的疼痛都需要用药物来治疗。
事实上,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非药物的方法来缓解疼痛,或者避免它们发生。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有效治疗身体各种疼痛的方法。
1.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通常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它们可以避免疼痛的发生。
考虑到食品过敏、坐姿不正确、久坐不动、身体劳累、不健康的饮食,这些都是导致身体疼痛的常见原因。
为了避免这些情况带来的不适,我们可以改变些日常生活习惯。
比如,若长时间久坐在办公室,我们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就站起身来走动一下,或者采取伸展手臂和腿部的姿势。
另外,我们还应当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并避免摄入过量无益的食品,如咖啡因、糖分等等。
2. 热敷和冷敷热敷和冷敷是缓解疼痛的常见方法。
这两种方法的原理是对身体造成不同的刺激,从而疏通血液和淋巴流动,减轻疼痛。
冷敷适用于关节疼痛和肌肉酸痛,热敷适用于背部疼痛、经期痛和轻微头痛等。
一般来说,热敷可以用热水袋、热毛巾或热水浴缸进行;而冷敷可以用冷毛巾、冰袋或大蒜水泡浸泡的毛巾进行。
3. 按摩按摩也是缓解身体疼痛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按摩可以疏通血液和淋巴流动,缓解肌肉和关节疼痛。
许多人缺乏对于身体按摩技巧的了解,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的按摩师进行身体按摩,或者自己采取简单的按摩方法。
对于颈部和肩部疼痛,我们可以用手腕按摩颈部和肩部的穴位;对于腰部和腿部疼痛,我们可以放松身体,用手掌沿着腰部和腿部肌肉轻轻按摩。
4. 瑜伽和呼吸练习瑜伽和呼吸练习可以帮助舒缓身体疼痛,放松身体和改善心理状况。
瑜伽是一种身体的物理、心理和情感平衡练习,可以通过放松和调整身体,来缓解身体疼痛。
呼吸练习则可以加强肺部运动和血氧水平,增强身体的氧气摄取能力。
如果您正在寻找一种能够同时放松身体和提高心理平衡的练习,那么瑜伽和呼吸练习是值得考虑的健身练习。
女人浑身疼痛治疗方法

女人浑身疼痛治疗方法
女人浑身疼痛的治疗方法取决于疼痛的原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休息和放松:如果疼痛是由于过度劳累、压力或焦虑引起的,休息和放松可以帮助缓解疼痛。
2. 热敷和冷敷:通过使用热敷或冷敷可以减轻炎症和疼痛。
热敷适用于肌肉疼痛,冷敷适用于关节炎和肿胀。
3. 疼痛管理药物:根据疼痛的原因,可能需要使用非处方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来缓解疼痛。
然而,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带来副作用,所以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包括按摩、热疗、电疗等,可帮助放松肌肉、减轻炎症和疼痛。
5. 运动和体育锻炼:适当的运动和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从而缓解疼痛。
6. 心理治疗:如果疼痛是由于情绪或精神问题引起的,心理治疗可以帮助解决根本原因,从而缓解疼痛。
7. 手术治疗:如果疼痛是由于严重的疾病或损伤引起的,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来缓解疼痛。
请注意,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法应根据疼痛的原因和个人情况来确定,建议咨询医生以获取专业建议。
慢性疼痛治疗的方式方法介绍

慢性疼痛治疗的方式方法介绍一、药物治疗WHO的三步“镇痛阶梯”最初推荐用于癌痛治疗,而且强调按疼痛强度使用口服阿片药,最后扩展到非癌治疗。
第一步:对轻度疼痛患者,使用非阿片类药物,例如对乙酰氨基酚或NSAIDs,可以使用或不使用其他辅助治疗;第二步:对于中度疼痛患者,包括使用弱阿片类药物或联合使用非阿片类药物,也可选择使用其他辅助治疗;第三步:对于重度疼痛患者,建议使用强阿片类药物,可伴或不伴有其他辅助治疗。
(一)对乙酰氨基酚对骨骼肌疼痛包括骨关节炎和下腰痛有效。
其不良反应少,而且与典型的胃肠、肾脏、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或心血管毒性无关。
也可使用弱阿片药,如可待因或曲马多进行补充治疗。
但长期使用推荐的最大剂量对乙酰氨基酚时,可能发生对乙酰氨基酚的肝脏毒性是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原因。
由于有肝毒性和肾毒性,一般建议每日不超过2g。
有肝脏疾病者不宜使用。
(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SAIDs是使用最广泛的处方药之一,用于治疗疼痛、炎症,尤其是肌肉-骨骼疼痛以及骨转移的癌痛。
NSAIDs比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持续性炎性疼痛更有效。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推荐,对骨关节炎的治疗,考虑使用口服NSAIDs或选择性COX-2抑制剂。
在下腰痛治疗的早期,如单独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而疼痛不缓解时,NSAIDs也是一种治疗的选择。
NSAIDs比对乙酰氨基酚镇痛效果更佳,但也增加了心血管、肾脏和胃肠不良反应的风险。
(三)阿片类药物阿片类药对许多持续性疼痛综合征提供了可耐受的、有效的镇痛方式。
疼痛可能会限制功能性活动,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应在伴有中度至重度疼痛的患者中使用阿片类药。
随机对照试验已证明其在持续性骨骼肌疼痛,包括骨关节炎、下腰痛以及各种神经病理性疼痛短期的有效性。
便秘是阿片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但在老年人中,也可由许多其他原因引起。
1.弱阿片类药物弱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和可待因,常用于运动系统相关疼痛的基础和支持治疗,尤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疼痛的治疗方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一、疼痛的概述1.疼痛是什么?虽然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程度不同的疼痛,但这个问题仍然很难回答。
国际疼痛研究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IASP)曾经给疼痛下过一个定义:"疼痛是与实存或潜在组织损伤相伴随的一种保护性的、主观的个体化感觉,很容易受到注意、焦虑及过去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疼痛是一种保护性的信号,因此在疾病未确诊前不应滥用药物镇痛。
但剧烈和长期的疼痛会影响到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如引起睡眠障碍,消化功能受抑制,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关节功能下降和心理障碍。
部分慢性疼痛的病人由于长期得不到良好正规的治疗而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甚至产生自杀行为,因此疼痛不仅是医学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
特别是一些晚期癌痛病人常常得不到充分的止痛治疗而“痛不欲生”。
因此作为一个有现代意识的医务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开展疼痛治疗的重要性,运用现代镇痛新药物、新技术为病人消除或减缓痛苦。
疼痛是集感觉、情绪、认知、内脏和行为反应于一身的复杂现象群。
对疼痛的药物或非药物调节,对上述过程的各个方面都可能产生广泛的影响。
疼痛及其调制的研究已经并必将继续为机体感觉过程乃至其他相关过程的生理调节机制的研究发挥深远的影响。
2.疼痛的分类根据疼痛的性质,人们常将疼痛分为三类:3.疼痛的研究方法 a. 痛阈(又可分为痛感觉阈与痛反应阈)的测定 b. 动物的操作式条件反射模型的建立 d. 电生理学指标观察 e. 神经通路或神经核团内记录二、疼痛的治疗疼痛涉及的情况较为复杂,既有生理病理的因素,又有心理因素,在治疗上不能片面强调某一疗法的独特性,要采取多元化治疗。
作为一位疼痛临床工作者应熟悉各种疗法,知道它们的特点、适应征和副作用,做到综合应用,扬长避短,使治疗效果更迅速更完善。
1.药物疗法药物治疗是疼痛治疗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目前临床90%的疼痛药物处方为以必利通等为代表的水杨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和以可待因为代表的阿片类,其他有抗抑郁药、神经安定药、激素等。
药物治疗是缓解疼痛的重要手段,使用得当多数患者可获良好的止痛效果。
患者的有效镇痛量个体差异很大,应遵从用药个体化的原则,按符合药代学的固定时间间隔给药,可取得最好的镇痛效果及避免用药间隙疼痛。
(1)理想的临床镇痛药物特点:* 能对抗临床常见的各型急、慢性疼痛。
* 镇痛域内发生耐药性低。
* 良好的长期应用耐受性。
* 无或低依赖性和滥用倾向。
* 与其他药物无相互作用。
* 多种剂型,抗痛谱广泛。
(2)常用镇痛药物 a.非甾体抗炎药物。
此类药通过抑制环氧酶,从而抑制抑制炎症局部前列腺素的合成,对于持续性钝痛(多为炎性疼痛)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传统非甾体抗炎药物缓解炎症相关疼痛确实有效,不过,由于这类药物可以同时抑制环氧化酶-1和环氧化酶-2,影响了具有胃保护效应的环氧化酶-1。
新近发展起来的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则因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炎症途径的关键靶环氧化酶-2,故在保留止痛和抗炎活性的同时更少引致毒性,尤其是胃肠道反应。
b. 阿片类物质对严重疼痛的治疗是临床需求远未满足的主要领域之一,所以现在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医疗卫生政策研究署都不得不推荐使用更强的止痛药即阿片类物质来治疗这一甚为扰人的疾病。
阿片类物质激动内源的阿片受体,通过突触前抑制,减少传导痛觉冲动的兴奋性递质(如P物质,Ach)的释放。
但是连续使用极易产生耐受性和成瘾性,主要用于其它镇痛药无效的急性锐痛,心肌梗塞,肿瘤晚期剧痛。
现由Johnson&Johnson、 Pharmacia和Gruenthal等公司生产的一个非麻醉类阿片类药物曲马多已在全球达到了年销售额近10亿美元的规模。
尽管此药缓解严重疼痛能力劣于吗啡(morphipe),但它的优点是成瘾性极小和副反应少,同时亦为未来开发新型阿片类药物提供了一个成功先例。
现有及研究中的疼痛和炎症治疗药效类别(3)癌痛的治疗在疼痛患者中,癌痛占很大的比例,尤其晚期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高,且随着癌肿扩散,疼痛进行性加重。
医疗实践说明止痛药物是治疗癌症疼痛的主要手段。
正确使用止痛药物(即正确的药物、正确的剂量、正确的给药方式和间隔)可使90%以上病人的疼痛得以缓解。
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痛治疗专家委员会提出了简便易行,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镇痛药临床应用五项基本原则:按阶梯、按时、个体化给药、尽可能口服给药和其它注意的问题。
并且推荐了镇痛药三阶梯用药方案。
癌症三阶梯用药方案:轻度疼痛: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中度疼痛:可待因、强痛定、曲马朵,或解热镇痛药+可待因。
剧烈疼痛:美沙酮、哌替啶、吗啡等。
2.神经阻滞疗法神经阻滞是指在末梢的脑、脊神经(或神经节)、交感神经节等神经内或神经附近注入药物或以物理方法阻断神经传导功能。
神经阻滞应用于诊疗,即称为神经阻滞疗法。
该疗法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全身药物治疗常带来较大副作用、手术治疗有时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且病人不易接受的缺点,成为现代疼痛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神经阻滞疗法特点是镇痛效果确实可靠,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范围及时效可选择性强,副作用小,与操作技巧密切相关。
适应于各种急、慢性疼痛,非疼痛性疾病。
随着医疗仪器的改进、新药物的涌现及对疼痛机制的新认识,神经阻滞疗法在现代疼痛治疗中有了长足的进展。
神经阻滞疗法虽适用于大多数痛症患者,但它不是万能的,它有严格的适应征和禁忌征。
神经阻滞疗法在临床疼痛治疗中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疼痛病人特别是慢性疼痛病人,仍强调应用综合治疗方法。
3.物理疗法是应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素作用于机体,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的疗法。
主要包括两大类: a.利用自然的物理能源,如日光疗法、大气疗法、海水疗法等。
b.利用人工物理因素,例如:* 电疗法包括直流电离子疗法,低频电流疗法,静电疗法等;* 光线疗法包括红外线疗法、可见光疗法、紫外光疗法、激光疗法、超声波疗法等;* 水疗法包括各种温热疗法、冷冻疗法等。
4.心理疗法疼痛是多种疾病共有的症状,但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除器质性疾病所致的头痛外,一般功能性疼痛如头痛、胃痛、腹痛、关节痛等,采用心理疗法,都可收到明显效果。
心理疗法包括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支持疗法、催眠暗示疗法、放松疗法等。
适用于疼痛是随心理失调而发生者,或因疼痛而使患者背负沉重心理和情绪上的负担者。
5.手术疗法常选用的方法为: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脊髓前外侧束切断术、前联合切除术、交感神经切除术、垂体破坏术、皮层毁损术、三叉神经感觉根及其末梢切断术等。
6.辅助疼痛治疗方法常用有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疗法、按摩疗法、电刺激疗法等。
三、针刺镇痛机理概述几十年来,经过多学科专家的多层次(从细胞水平进入分子和基因水平)、多角度(神经、体液、经络)的探索,已经证实针刺镇痛是一个生理性调整过程,正如张香桐教授早就提出的:"针刺镇痛是痛觉传入信号和从穴位传入的信号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相互作用的结果。
"神经、体液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针刺镇痛的外周机制多数学者认为,针感的形成,是多种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的综合感觉效应,并与穴位感受器能将针刺刺激转换为相应的神经冲动有关,如局部封闭或阻断支配穴位的肌神经,针感及镇痛作用即被取消。
据统计,在所有穴位中,神经干、神经支和血管出现的频率几乎是100%,其次是自由神经终末,肌梭在肌肉丰厚的穴位中其数量仅次于游离神经终末。
一般刺激神经、神经干、肌肉和肌腱、骨膜可分别引起麻感、电击感和酸胀感,刺激血管则多引起痛感;典型的针感90%出现在深层组织,分布于深层的感受器主要有肌梭、键器官、环层小体、关节感受器以及游离神经末稍和血管等。
2.针刺镇痛的中枢神经机制实验证明,中枢神经系统各级水平,例如脊髓、脑干、丘脑、尾核和皮层都参与针刺镇痛过程,针刺镇痛是一种多通路、多水平的综合过程。
(1)脊髓是针刺信号和伤害信号的初级整合中枢。
针刺信号进入脊髓后,一部分针刺信号使脊髓背角内发生节段性抑制(过去主要认为是突触后抑制,近来认为突触前抑制可能也是针刺镇痛的重要机理之一),从而影响痛觉信号进一步向上传递,大部分针刺信号则沿着脊髓外侧索上行,如切断脊髓腹外侧索后,则针刺镇痛效应消失。
(2)脑干各部分结构在针刺镇痛过程均有重要的作用。
中缝大核是关键部位之一,脑内与镇痛有关的大多数核团都有纤维直接或间接(通过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蓝斑)投射到中缝大核,再通过中缝大核终止于脊髓背角。
实验证明,针刺中缝大核可以明显增强针刺镇痛效应。
蓝斑的作用可能正好相反,损毁蓝斑可以使原先无明确镇痛效应的动物镇痛效应显着提高;电针穴位或是直接电刺激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均能使动物痛阈显着提高。
上述针刺效应在延髓中断横切脑干后,几乎完全消失。
针刺镇痛的后效应可能与中脑边缘镇痛回路的反馈机能有关。
近年对中脑红核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有关研究报道较多。
电刺激红核可加强电针的镇痛效应,该效应可被纳络酮翻转。
(3)大脑皮层参与疼痛的调整。
关于大脑皮层参与针刺镇痛的机理,除认为其对痛觉具有感知和定性作用外,还以两种方式参与疼痛的调整过程:一方面传入大脑皮层的针刺信息和疼痛信息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痛知觉和痛反应;另一方面,通过皮层的下行控制机制来控制疼痛信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
大脑边缘系统被公认与情绪活动有关。
正常人体的实验研究证实,针刺可抑制痛的情绪成分,提示边缘系统在针刺镇痛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3.参与针刺镇痛的中枢神经递质现已证明,在针刺镇痛过程中,针刺信号可以到达许多脑区,激发多种中枢递质的释放。
这些递质中,有些是加强针刺镇痛的,如5-羟色胺、吗啡类物质、乙酰胆碱等,而有些是对抗针刺镇痛的,如儿茶酚胺类(包括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γ-氨基丁酸、胆囊收缩素(CCK-8)等,近几年对后一类递质以及两类递质之间的交互关系研究较多。
(1)脑内阿片样物质。
脑内阿片样物质的发现,对针刺镇痛机理的研究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针刺刺激激活了机体自身的阿片系统,阿片样物质可能在中枢和外周均参与发挥镇痛效应。
针刺镇痛时,脑内内啡肽含量明显增加,阻断针刺冲动,或注射拮抗剂可影响针效。
在炎症局部,注射少量的纳络酮(20μg)以阻断针刺镇痛效应,提示针刺可能促使炎症区释放内阿片肽,作用在被炎症致敏的阿片受体,导致炎症区产生更强的针刺镇痛效应。
(2)5-羟色胺能系统。
5-羟色胺是实现针刺镇痛的重要环节,不仅脑内5-羟色胺含量增加或减少可以相应地增强或减弱针刺的镇痛效果,而且还发现脑内多种受体在电针镇痛中作用的一部分也是通过中枢5-羟色胺能系统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