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六年级必背古诗词教学内容
六年级复习古诗词必背课件

六年级复习古诗词必背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熟练背诵并默写上述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意义。
2. 分析古诗词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诗词的深层含义理解和作者情感把握。
教学重点:熟练背诵和默写古诗词,掌握古诗词的基本赏析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古诗词复习资料、练习本、默写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诗词所描绘的美丽景色,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回忆和兴趣。
2. 新课内容呈现:详细讲解每首古诗词的背景、作者、全文内容,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
3. 例题讲解:挑选经典例题,指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难点和重点,学会赏析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古诗词中的难点,促进生生互动,共同提高。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左侧列出本节课所学的古诗词题目,右侧展示每首诗词的重点内容和赏析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默写本节课学习的古诗词,并简要分析其中一首诗词的写作背景和作者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更多古诗词,参加诗词朗诵、写作等活动,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对古诗词的个性化解读,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古诗词的深层含义理解和作者情感把握。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
3. 板书设计中的重点内容展示。
4. 作业设计中的答案解析。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古诗词深层含义理解和作者情感把握1. 在讲解古诗词时,要注重分析诗词中的关键词语、修辞手法、意象等,以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
六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和古诗

六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和古诗一、必背古诗。
- 原文:“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解析:- 诗人孟浩然啊,坐着小船,停靠在烟雾朦胧的小洲边。
这“烟渚”就是烟雾笼罩的江中陆地。
你想啊,天快黑了,人在旅途,那种思乡的愁绪就像小虫子一样慢慢爬上来了。
“日暮客愁新”,这日暮时分,客居他乡的愁闷感觉又新添了几分呢。
- 再看后面两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野外空旷得很,感觉天都比树还低了,这是一种很奇妙的视觉感受。
江水清澈,月亮倒映在江水里,好像离人特别近。
月亮这个时候就像是诗人的朋友,在他孤独的时候陪伴着他,这种描写很有意境,让我们好像能感受到诗人当时那种淡淡的忧愁。
- 原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解析:- 苏轼可真是个观察细致的人。
你看,他说乌云就像打翻的墨汁一样,还没来得及把山都遮住呢,这形容得多形象啊。
“白雨跳珠乱入船”,白色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一样,噼里啪啦地打进船里。
这雨下得又急又大,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捣乱。
- 可是呢,突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一下子就把乌云和雨都吹散了。
再看望湖楼下的湖水,平静得像天空一样。
这变化可真快啊,就像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苏轼把这西湖上的雨景描写得活灵活现的。
- 原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解析:- 辛弃疾在夜里走在黄沙道上。
月亮太亮了,把树枝上的喜鹊都惊飞了,清风一吹,半夜里蝉也开始鸣叫。
这画面感多强啊,就像我们也跟着他在那个夜晚的小路上走着。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青蛙也在旁边呱呱叫着,好像也在庆祝呢。
这是一幅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农村夜景图。
- 天边只有七八个星星,山前飘来两三点雨。
最后啊,他走着走着,突然发现以前住过的那家茅草店就在土地庙旁边的树林边,转过溪上的小桥就看到了。
小学六年级上册的必背古诗

小学六年级上册的必背古诗1. 《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唐)内容: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简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应朋友的邀请到农村做客的情景,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2. 《春日》作者:朱熹(宋)内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简析:诗人通过描绘春日里寻芳的情景,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3. 《江南春》作者:杜牧(唐)内容: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简析: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繁华景象,以及南朝时期寺庙的众多和烟雨蒙蒙的景致。
4. 《书湖阴先生壁》(节选)作者:王安石(宋)内容: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两山排闼送青来。
简析:诗人通过描写湖阴先生庭院的洁净和花木的繁茂,以及远山的青翠,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和宁静。
5. 《宿建德江》作者:孟浩然(唐)内容: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简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夜宿建德江畔的情景,通过描绘日暮时分的景色和诗人的心情,表达了羁旅之愁和思乡之情。
6. 《浪淘沙》作者:刘禹锡(唐)内容: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简析:诗人通过描绘黄河的壮丽景象和想象中的银河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7. 《回乡偶书》作者:贺知章(唐)内容: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简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回到家乡后的感慨和思乡之情,通过描绘与儿童相遇的情景,展现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8.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节选)作者:辛弃疾(宋)内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简析:诗人通过描写夏夜的明月、清风、惊鹊、鸣蝉以及稻花香和蛙声,展现了乡村夜晚的宁静和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和期待。
小学六年级古诗教案

小学六年级古诗教案【篇一:校本教案六年级课外古诗】第1课时杳杳寒山道教学目标:1、认识《杳杳寒山道》古诗中生僻的字2、了解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3、理解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杳杳寒山道》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二、简介作者寒山是贞观时代的诗僧。
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就写刻在山石竹木之上,盈六百首,现存三百余首。
语言明浅如话,有鲜明的乐府民歌风,内容除用形象演说佛理之外,多描述世态人情,山水景物。
诗风幽冷,别具境界。
这首“杳杳寒山道”,很能代表他的风格。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古诗。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拓展活动:比一比把自己读过的友情赠答诗积累起来,比一比看谁积累的多。
七、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第2课时登幽州台歌教学目标:1、认识《登幽州台歌》古诗中生僻的字2、了解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3、理解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二、简介作者陈子昂(约公元659~700)初唐著名诗人,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精(今四川省射洪县)人。
唐睿宗文明元年(684)进士,官至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29首完整版1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2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3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4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5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6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7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
8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9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小学语文六年级必背知识要点

小学语文六年级必背知识要点一、古代诗词1. 了解《古诗十九首》中的经典古诗,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 掌握《乐府诗集》中的古乐府诗歌,如《白日依山尽》、《长恨歌》等。
3. 熟悉《唐诗三百首》中的代表作品,如《春晓》、《登鹳雀楼》等。
二、古代文言文1. 理解《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如“学而时习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2. 掌握《古文观止》中的典型文章,如《岳阳楼记》、《少年读史记》等。
3. 熟悉《文选》中的名篇佳作,如《孟子梁惠王下》、《论衡·修省刺》等。
三、修辞格和修辞性动词1. 了解修辞格的种类,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及其在诗歌和散文中的运用。
2. 掌握修辞性动词的常见用法,如“如”、“似”、“是”等,理解其在文言文中的修辞效果。
四、常见修辞手法1. 熟悉夸张手法,如夸张修辞法和夸张手法,能够从文中识别并解释其作用。
2. 掌握对比手法,如正反对比、事物对比和时空对比等,理解对比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3. 理解借代手法,包括指物借人、指人借物和指事借物,能够准确解读和分析作品中的借代表达。
五、古代名篇故事1. 了解《红楼梦》中的经典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等。
2. 掌握《水浒传》中的重要故事和角色,如宋江、林冲等。
3. 熟悉《西游记》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如孙悟空、唐僧等。
六、成语故事和歇后语1. 掌握常见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如“井底之蛙”、“狐假虎威”等。
2. 理解歇后语的表达意思,如“卧虎藏龙”、“一箭双雕”等,能够准确运用于日常交流中。
七、阅读技巧1. 掌握正确的阅读姿势和技巧,如端正坐姿、适当眼眄间距等。
2. 理解阅读材料的结构,如主题句、段落结构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会提取关键信息,如问题答案、重要事实等,训练阅读的提问和解答能力。
以上是小学语文六年级必背知识要点,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提升语文学习能力,丰富阅读体验,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六年级古诗词背诵导学案

六年级古诗词背诵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熟练背诵六年级课本中规定的古诗词。
2、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能够赏析古诗词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积累古诗词中的名句,为写作提供素材。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准确背诵六年级课本中的古诗词。
(2)理解古诗词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2、难点(1)体会古诗词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思想内涵。
(2)掌握古诗词的艺术手法,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三、学习方法1、多读多背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加深对古诗词的记忆和理解。
2、理解诗意结合注释、工具书和老师的讲解,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3、想象画面在脑海中想象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增强对诗词的感受。
4、比较分析将不同诗人的作品或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
四、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通读六年级课本中的古诗词,标注出生字词。
2、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二)课堂学习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古典音乐或展示一幅古代诗词的书法作品,引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朗读诗词(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3、理解诗意(1)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理解诗词的意思。
(2)小组讨论,交流疑难问题。
(3)教师答疑解惑,重点讲解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诗句。
4、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诗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通过诗人的身世背景和创作环境,深入体会情感。
(3)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读出其中的情感。
5、赏析艺术特色(1)分析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2)探讨诗词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3)品味诗词的语言特色,如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
6、背诵诗词(1)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
(2)开展背诵比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课后巩固1、默写古诗词,检查背诵情况。
六年级必背古诗词教学计划

六年级必背古诗词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理解六年级必背的古诗词。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静夜思》——李白2. 《春晓》——孟浩然3. 《登鹳雀楼》——王之涣4. 《望庐山瀑布》——李白5. 《江雪》——柳宗元6. 《游子吟》——孟郊7. 《悯农》——李绅8. 《出塞》——王昌龄9. 《望岳》——杜甫10. 《绝句》——杜甫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词的记忆和理解。
2. 讲解法:对诗词的背景、作者、意境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4. 创作法:鼓励学生模仿古诗词的形式,创作自己的诗歌。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静夜思》《春晓》2. 第3-4周:《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3. 第5-6周:《江雪》《游子吟》4. 第7-8周:《悯农》《出塞》5. 第9-10周:《望岳》《绝句》6. 第11周:复习前10周内容7. 第12周:古诗词综合测试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语文课本及相关辅导资料。
2. 多媒体: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古诗词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六、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
2. 背诵测试:定期进行古诗词背诵测试,检验学生的背诵情况。
3. 创作作业:评价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4. 综合测试:通过书面测试,全面评价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定期收集学生反馈,了解教学效果。
2.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3. 鼓励学生提出建议,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朝代:宋代作者: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朝代:唐代作者: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别董大二首
朝代:唐代作者: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游园不值
朝代:宋代作者: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竹里馆
朝代:唐代作者: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朝代:清代作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朝代:唐代作者: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赤壁
朝代:唐代作者: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朝代:唐代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芙蓉楼送辛渐
朝代:唐代作者: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竹石
朝代:清代作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
朝代:明代作者: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望洞庭
朝代:唐代作者: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朝代:唐代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钱塘湖春行
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小儿垂钓
朝代:唐代作者: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
二
朝代:宋代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寄扬州韩绰判官
朝代:唐代作者: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朝代:唐代作者: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绝句
朝代:唐代作者: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秋思
朝代:唐代作者: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朝代:唐代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长相思·山一程
朝代:清代作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
此声。
卜算子·咏梅
朝代:近代作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望岳
朝代:唐代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七步诗
朝代:两汉作者: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
鸟鸣涧
朝代:唐代作者: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登飞来峰
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朝代:宋代作者: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
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
径独徘徊。
房兵曹胡马诗
朝代:唐代作者: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使至塞上
朝代:唐代作者: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朝代:唐代作者: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朝代:唐代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己亥杂诗·其五
朝代:清代作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山行
朝代:唐代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江雪
朝代:唐代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
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