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工基础知识学习

合集下载

食品检验工食品检验的基本知识

食品检验工食品检验的基本知识

• 二、有效数字及其运算和应用
• 三、分析数据的处理
• 四、检验报告单的填写
2020/2/24
35
一、准确度与精密度
• 1. 准确度的定义 • 准确度就是分析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 • 2. 误差的定义 • 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 • δ=x-α • 3. 误差的表示方法 • a. 绝对误差 δ=x-α • b. 相对误差 r = δ/α
及用于非水滴定,但使用不当,常会引
起爆炸,为此要掌握正确使用方法。若
浓缩高氯酸水溶液到85%(相当于一水
合物)以上时,就会逐渐变色而爆炸。
注意:在热时一定不要烧干!浓高氯酸
决不可以在聚乙烯器皿中加热,否则会
发生爆炸。 2020/2/24
33
第二节 误 差 理 论
2020/2/24
34
• 一、准确度与精密度
41
1
2020/2/24
2020/2/24
19
(7)切割玻璃管(棒)及塞子钻孔,往 往造成伤害。要记住使用玻璃和打孔器 的安全工作的基本规程。
(8)装配或拆卸仪器,要防备玻璃管和 其他部分的损坏,以避免受到严重的伤 害。
2020/2/24
20
4.其他方面
(1)分析室应置备足够数量的安全用具, 如沙箱、灭火器、救火毯子、冲洗龙头、 洗眼器、护目镜、屏障、防护衣和防毒 面具,每个工作人员都应知道其放置位 置和安全使用方法。
10.实验时必须先接好线路再插上电源, 实验结束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再拆线 路。
11.停止电流供应时,要关闭一切加温
和其他电气仪器,只连接着一盏检查灯,
电灯明亮时指示电流已恢复供应,然后
遵守为开始接通仪器时所规定的一切预

食品检验员食品检验基础知识培训

食品检验员食品检验基础知识培训
目的是要保证样品十分均匀,使在分析时 取任何部分都能代表全部样品的成分
第一节 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1、液体、浆体或悬浮液体 将样品摇匀,充分搅拌 玻璃搅拌棒、电动搅拌器
2、互不相溶的液体(如油与水的混合物) 将不相溶的成分分离,再分别进行采样
3、 固体样品 粉碎法:水分含量少、硬度较大的固体样品(谷物) 匀浆法:水分含量较高,质地软的样品(果、蔬) 研磨法:韧性较强的样品 粉碎机、组织捣碎机、研钵
按杀菌锅取样,每锅检取1罐,但每批每个 品种不得少于3罐 袋、听装奶粉
按批号采样,自该批产品堆放的不同部位采 取总数的1‰,但不得少于两件,尾数超过500 件者应加抽一件。
第一节 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四)采样数量
考虑分析项目的要求、分析方法的要 求及被检物的均匀程度三个因素。
样品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检、备查 每份样品不少于0.5kg。检验掺伪物的样品 取样数量要一些平均样品:“四分法”
无包装的散堆样品
划分若干等体积层,每层的四角和中心点取得 检样
第一节 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 组成不均匀的固体食品(如肉、鱼、果品、 蔬菜等)
这类食品其本身各部位极不均匀,个体大小及成 熟程度差异很大,采样更应注意代表性
肉类 从不同部位取样,混合后代表该只动物; 从一只或很多只动物的同一部位取样,混合后 代表某一部位的情况 水产品 小鱼、小虾可随机多个取样,切碎、混匀后分 取缩减到所需数量 个体较大的鱼,可从若干个体上切割少量可 食部分,切碎混匀分取,缩减到所需数量
第一节 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4、罐头 水果罐头在捣碎前须清除果核; 肉禽罐头应预先清除骨头; 鱼类罐头要将调味品(葱、辣椒及其它)分出
后再捣碎。 高速组织捣碎机

食品检验工_第二章_基础知识_2.1-2.4

食品检验工_第二章_基础知识_2.1-2.4

第二章食品检验的基本知识教学目标:掌握基本的是食品卫生知识和食品检测知识;着重掌握样品的采集、处理、分析检测的方法以及分析结果的记录和处理。

§2.1 食品卫生的基础知识(复习和回顾为主)食品和食品卫生的概念: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因此食品应包括原料、半成品和成品。

它既包括已经加工好的能够直接食用的各种食物,如饮料、糕点等,还包括一切食品的半成品及原料,如粮食、奶类、肉类、蔬菜等,也就是说食品是一切食物的总称。

食品卫生:(WHO)从食品的生产、制造到最后的消费之间,为确保食品的安全、卫生、完好而采取的所有必要措施。

二、食品污染来源及其危害某些食物天然含有有毒物质或含有对人体有着生理作用的成分,比如:河豚毒素、苦杏仁苷、蛋白酶抑制剂等。

案例:2011.9山东泰安7人食用野外采摘蘑菇中毒,3人死亡。

淡玫红鹅膏菌,是一种毒伞肽,抑制核糖核酸聚合酶,引起肝肾损伤。

2.食品在生产、制造、贮藏、运输、销售过程中,被有害物质或微生物污染,如:农药、重金属、病毒、滥用食品添加剂、黄曲霉毒素等。

案例:2011.12 蒙牛乳3.在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诱发食品内或生物体内生成有害物质,如油脂的氧化、丙烯酰胺。

案例:2005 KFC炸薯条事件。

马铃薯中的天冬酰胺经高温油炸,在美拉德反应中形成致癌致突变的丙烯酰胺。

最近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在薯片烹炸前同时添加0.39%的柠檬酸和甘氨酸可减少40%的丙烯酰胺形成,而不影响食品的风味。

碳氢化合物在800-1000℃供氧不足下,产生苯并比。

(二)食品污染: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正常食品的过程。

1.生物性污染:细菌和霉菌及其毒素、病毒、寄生虫及虫卵、昆虫等。

2.化学性污染:工业三废、农药残留、滥用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污染等。

3.放射性污染:发射线物质的开采、核泄漏等。

案例:继蔬菜、牛奶、牛肉被检查出含有放射性物质铯之后,日本明治公司6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明治奶粉检测出放射性铯。

2024食品检验工岗位知识学习总结

2024食品检验工岗位知识学习总结

2024食品检验工岗位知识学习总结
2024年的食品检验工岗位知识学习总结可能会涉及以下内容:
1.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学习并掌握国家对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包括食品安全法、食品药品监管法等。

了解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法律要求,熟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相关政策。

2. 食品卫生知识:学习食品卫生相关知识,了解食品污染的种类、来源和传播途径,学习食品安全控制的方法和措施,包括食品的储存、运输、销售等方面的卫生要求。

3. 食品质量检验技术:学习食品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包括对食品样品的采样、样品制备、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要求。

了解食品质量检验的常用仪器设备和检验方法,熟悉食品质量标准和规范。

4. 食品卫生管理体系:学习食品卫生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食品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内容,包括食品质量控制、食品卫生监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知识。

5.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学习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流程和步骤,包括食品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估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6. 食品安全事件处理:学习食品安全事件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食品安全事件的种类和处理流程,学习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和调查取证等技能。

7. 食品质量监测:学习食品质量监测的方法和技术,了解食品质量监测的目的和要求,熟悉食品质量监测的常用仪器设备和检测方法。

总结起来,2024年的食品检验工岗位知识学习需要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卫生知识、食品质量检验技术、食品卫生管理体系、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事件处理以及食品质量监测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将帮助食品检验工岗位的从业人员更好地进行食品质量监测和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食品检验基础知识

食品检验基础知识

第一章食品检验基本知识第一节绪论一、食品检验的内容1.感官检验:色香味、外观、组织状态、口感等。

2.理化检验:营养成分检验:水分、无机盐、酸、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

添加剂检验:甜味剂、防腐剂、发色剂、漂白剂、食用色素等。

有害物检验:有害元素(在金属Cu、汞、Cd、Pb)、农药3.微生物检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

二、食品检验的任务检验的任务,简单地说,就是按照制订的标准,对食品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验,然后对食品质量进行评价,对开发新的食品资源,试制新的优质产品,改革生产工艺,改进产品包装和贮运技术等提供依据和方法建议。

三、食品检验的方法和国家标准方法1.食品检验的一般方法感官鉴定法:化学分析法:物理检验法:仪器分析法:微生物分析法:酶分析法:2.国家标准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微生物部分四、食品检验常用的技术规范用语1、表述与试剂有关的用语。

如“取盐酸2.5mL”:表述涉及的使用试剂纯度为分析纯,浓度为原装的浓盐酸。

类推。

“乙醇”:除特别注明外,均指95%的乙醇。

“水”:除特别注明外,均指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2、表述溶液方面的用语。

除特别注明外,“溶液”均指水溶液。

“滴”,指蒸馏水自标准滴管自然滴下的一滴的量,20℃时20滴相当于1mL. “V/V”:容量百分浓度(%),指100mL溶液中含液态溶质的毫升数。

“W/V”:重量容量百分浓度(%),指100mL溶液中含溶质的克数。

“7:1:2或7+1+2”:溶液中各组分的体积比。

3、表述与仪器有关的用语。

“仪器”:指主要仪器;所使用的仪器均需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及规程进行校正。

“水浴”:除回收有机溶剂和特别注明温度外,均指沸水浴。

“烘箱”:除特别注明外,均指100~105℃烘箱。

4、表述与操作有关的用语。

“称取”:指用一般天平(台称)进行的称量操作。

“准确称取或精密称取”:指用分析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

食品检验工一般知识

食品检验工一般知识
3
三、食品检验有关常识
* 常量分析——样品中组分> 1 % 常量分析——样品中组分 样品中组分> * 微量分析 微量分析——样品中组分 0.1 %~1 % 样品中组分= 样品中组分 ~ * 痕量分析——样品中组分< 0.1 % 样品中组分< 痕量分析 样品中组分
4
* 水为蒸馏水、去离子水 水为蒸馏水、 * 常用带刻度的玻璃仪器是在 ℃条件下标注的。 常用带刻度的玻璃仪器是在20℃条件下标注的。 * “称取”——称至 称取” 称至0.1g。 称至 。 精密称取” 必须按所列数值称取, “精密称取”——必须按所列数值称取,精确至 必须按所列数值称取 0.0001g。 。 精密称取约” 必须精确至0.0001g,可接近 “精密称取约”——必须精确至 必须精确至 , 所 列数值,不超过所列数10% 。 列数值,不超过所列数
一、食品检验的性质和作用 食品检验——是专门研究各种食品组 是专门研究各种食品组 食品检验 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 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 评定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 评定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 消费者需要高质量、安全、 消费者需要高质量、安全、有营 美味可口、有益健康的食品。 养、美味可口、有益健康的食品。
12
(三)灵敏度 灵敏度——分析方法所能检测到的最低限量。 分析方法所能检测到的最低限量。 灵敏度 分析方法所能检测到的最低限量
13
七、不同分析方法结果差异性的检验
(一)t 检验法
14
15Leabharlann 二、F 检验法16
八、 食品分析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一)误差的来源 系统误差——是由固定的原因造成的, 是由固定的原因造成的, 系统误差 是由固定的原因造成的 在测定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反复出现, 在测定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反复出现, 有一定的方向性。这种误差大小可测, 有一定的方向性。这种误差大小可测, 又称“可测误差” 又称“可测误差”。 偶然误差——由一些偶然的外因引起, 由一些偶然的外因引起, 偶然误差 由一些偶然的外因引起 原因往往不固定、未知、且大小不一, 原因往往不固定、未知、且大小不一, 不可测,这类误差往往一时难于觉察。 不可测,这类误差往往一时难于觉察。

食品检验技术基础知识

食品检验技术基础知识
一、粉碎 二、匀浆 三、预干燥 四、脱脂
第四节
样品预处理
(一)溶剂提取法
利用样品中各组分在某一溶剂中溶解
度不同将其溶解分离的方法.
常用方法:浸提法
萃取法 常用溶剂:
1、浸提法(液-固萃取法) 将样品浸泡在溶剂中,将固体样品中
的某些待测组分浸提出来的方法。
提取方法
① 振荡浸渍法 样品切碎→置溶剂中→浸渍振荡
我国按标准物质的属性和应用领域分为13大类
钢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有色金属及金属中气体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建材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核材料成分分析和放射性测量标准物质、 高分子材料特性测量标准物质、


化工产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地矿产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环境化学分析与药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临床化学分析与药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食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煤炭石油成分分析和物理特性测量标准物质、 工程技术特性测量标准物质、
3、原始样品经处理,再抽取其中 一部分作为分析用,称分析样。
四、采样方式
1、随机抽样
使总体中每份样品被抽取的机率都相等 的方法。
适用:对被测样品不大了解或检验食
品的合格率。
2、系统抽样 已经了解样品随时间或空间的变化 规律,按此规律进行采样的方法。 适用:检验食品的保质期
3、指定代表性样品
用于检验有某种特殊检测重点的
分类 1、按物质状态 2、按分离原理 3、按固定相形式
石油醚 色素 碳酸钙颗粒 玻璃柱
根据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状态,色谱法分类
第三章
食品分析方法的评价
第一节 分析方法的评价和选择
分析方法的质量评价参数 (一)平均值
表示的是一组测定数据的集中趋势

第一章 食品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 食品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浓度,以bB表示;
单位为mol· -1。 kg
3. 质量分数
单位质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质量,或者说混合物中 某一组分B的质量与各组分质量之和的比;
4. 体积分数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体积,或者说混合物中某 一组分B的体积与混合物总体积的比。
5. 体积比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比。例如王水,是由3体积的浓
5. 在加减法的运算中,以绝对误差最大的数为准 来确定有效数字的位数。 6. 乘除法的运算中,以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 即相对误差最大的数为准,确定有效数字位数。 7. 对数的有效数字位数取决于尾数部分的位数 。 8. 如果要改换单位,则要注意不能改变有效数字 的位数。 9. 分析结果通常以平均值来表示。在实际测定中, 一般只要求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盐酸和1体积的浓硝酸混合而成的。 当液体试剂互相混合或用水稀释时,常用这种表示法。
6. 质量浓度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质量,以内表示,单位为 g· -1。 L
7. 滴定度
滴定度是指1 mL标准溶液A(又称滴定剂)相当于被 测组分B的质量,用符号TB/A表示: TB/A = mB / VA 式中:mB为被测组分质量;
高纯试剂和基准试剂的价格要比一般试剂高 数倍乃至数十倍。因此,应根据分析工作的具体情
况进行选择,不要盲目地追求高纯度。
试剂选用的一般原则:
1. 2. 3.
滴定分析常用的标准溶液,一般应选用分析纯试剂配制, 再用基准试剂进行标定。 仪器分析实验一般使用优级纯或专用试剂,测定微量或 超微量成分时应选用高纯试剂。 某些试剂从主体含量看,优级纯与分析纯相同或很接近, 只是杂质含量不同。若所做实验对试剂杂质要求高,应 选择优级纯试剂;若只对主体含量要求高,则应选用分 析纯试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样品的预处理
一、预处理目的 1.测定前排除干扰组分 2.对样品进行浓缩 二、预处理原则 1.消除干扰因素 2.完整保留被测组分 3.使被测组分浓缩
预处理的方法
一.有机物破坏法 1.干法灰化 1.干法灰化 原理:将样品至于电炉上加热, 原理:将样品至于电炉上加热,使其中的有机 物脱水、炭化、分解、氧化, 物脱水、炭化、分解、氧化,在置高温炉中 灼烧灰化,直至残灰为白色或灰色为止, 灼烧灰化,直至残灰为白色或灰色为止,所 得残渣即为无机成分。 得残渣即为无机成分。
优点: 优点: (1)有机物分解速 度快,所需时 度快, 间短。 间短。 (2)由于加热温度 低,可减少金 属 挥发逸散的损失。 挥发逸散的损失。
缺点: 缺点: 产生有害气体。 (1)产生有害气体。 (2)初期易产生大 量泡沫外溢。 量泡沫外溢。 试剂用量大, (3)试剂用量大, 空白值偏高。 空白值偏高。
三、评价准确度的方法
准确度主要是由系统误差决定的,它反映测定结果的可 靠性。准确度高的测定方法精密度必然高,而精密度 高的方法准确度不一定高。 准确度的高低可用误差来表示。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 绝对误差: 绝对误差:等于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占真实值(通常用平均值代表) 的百分率。 回收率(回收实验) 回收率(回收实验)
用随机抽样是不够的,必须结合代表性取样。
ϒ 1.样品的采集(采样、样品的制备):包括抽样、取样和制 ϒ ϒ ϒ
ϒ ϒ
样,一般为一式三份,供检验、复验与备查或仲裁用,每一 份不少于0.5kg。采用硬质玻璃瓶或聚乙烯制品。 采样一般步骤:原始样的采集、原始样的混合、缩分原始样 至需要量。 (1).液体样品的采集 对于大型桶装、罐装的样品(如大型发酵罐内的样品),可 采用虹吸法分别吸取上、中、下层样品各0.5L,混匀后取 0.5-1L。对于大池装样品可在池的四角、中心上、中、下三 层分别采样0.5L,充分混匀后取0.5-1L。 (2).固体样品的采集 应充分均匀采集各部分样品的原始样,以使样品具有均匀性 和代表性。对于大块的样品,应切割成小块或粉碎、过筛。 经常采用四分法,其基本步骤是:先将样品充分混匀后堆积 成圆锥形,然后从圆锥的顶部向下压,使样品被压成3cm以 内的厚度,然后从样品顶部中心按“十字”型均匀地划分成 四部分,取对焦的两部分样品混匀,如样品的量达到需要的 量即可作为分析用样品,如样品的量仍大于需要量,则继续 按上述方法进行缩分,一直到样品需要量。
四分法
样品的制备
对样品的粉碎、混匀、缩分等过程。 固体样品—含水较低,粉碎过筛 ;含水较高, 取食用部分切碎或先 烘干后粉碎过筛 液体、浆体—搅拌混合均匀 互不相溶的液体—先分离,再取样 特殊样品—根据要求特殊处理
样品的保存
样品采集后应于当天分析,以防止其中水分或挥发 性物质的散失以及待测组分含量的变化. 如不能马 上分析则应妥善保存,不能使样品出现受潮,挥发,风 干,变质等现象,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制备好的平均样品应装在洁净,密封的容器内(最 好用玻璃瓶,切忌使用带橡皮垫的容器),必要时贮存 于避光处,容易失去水分的样品应先取样测定水分. 容易腐败变质的样品可用以下方法保存,使用时可 根据需要和测定要求选择. 1. 冷藏 短期保存温度一般以0~5 0C为宜.
掩蔽法
向样品中加入一种掩蔽剂使干扰成分仍在溶液中, 向样品中加入一种掩蔽剂使干扰成分仍在溶液中,而失去了干扰作 用,多用于络合滴定中。 多用于络合滴定中。
五、浓缩
1、 常压浓缩 、 待测组分不易挥发,可用蒸发皿直接加热浓缩,也可 待测组分不易挥发,可用蒸发皿直接加热浓缩, 用蒸馏装置等。 用蒸馏装置等。 2、 减压浓缩 、 适用对易挥发、热不稳定性组分的浓缩。 适用对易挥发、热不稳定性组分的浓缩。
2、湿法消化法
ϒ 原理:样品中加入强氧化剂,并加热消煮,使 原理:样品中加入强氧化剂,并加热消煮,
样品中的有机物质完全分解、氧化, 样品中的有机物质完全分解、氧化,呈气态逸 出,待测组分转化为无机物状态存在于消化液 中。
ϒ 常用的强氧化剂有浓硝
酸、浓硫酸、高氯酸、 浓硫酸、高氯酸、 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 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
减压蒸馏 常压蒸馏
水蒸汽蒸馏 蒸馏法 扫集共蒸馏 共沸蒸馏 精馏 萃取精馏
1、常压蒸馏 适用对象: 适用对象:常压下受热不分解或沸点不 太高的物质。 太高的物质。 装置: 装置: 注意: 注意: —爆沸现象 爆沸现象 —温度计插放位置 温度计插放位置 —磨口装置涂油脂 磨口装置涂油脂
2、减压蒸馏 适用对象:常压下受热易分解或沸点太高的物质。 适用对象:常压下受热易分解或沸点太高的物质。 装置: 装置:
3、紫外光分解法
4、微波分解法
二.溶剂萃取法 溶剂萃取法
溶剂萃取法 优点: 优点: 操作迅速、 操作迅速、分离效 果好、应用广泛。 果好、应用广泛。 缺点: 缺点: 萃取剂往往易燃、 萃取剂往往易燃、 易挥发、有毒。 易挥发、有毒。
三.蒸馏法
ϒ 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种组分挥发度的不同而将其
分离。 分离。
o 在相同条件下用同种方法对加标样品和未知样品进行预处理和 测定,以计算出加入标准物质的回收率 回收率。 回收率 o 加标样品:加入已知量的标准物的样品; o 未知样品:未加标准物质的样品。
P%=[(x1-x0 )/m] × 100%
P%: P%:加入标准物质的回收率 m:加入标准物质的量 x1::加标样品的测定值 1:: x0:未知样品的测定值四.化学分离源自 化学分离法磺化法和皂化法
用来除去样品中脂肪或处理油脂中其它成分, 用来除去样品中脂肪或处理油脂中其它成分,使本来憎水性油脂变 成亲水性化合物,从样品中分离出去。 成亲水性化合物,从样品中分离出去。
沉淀分离法
利用沉淀反应进行分离。在试样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 利用沉淀反应进行分离。在试样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被测组分 沉淀下来或将干扰组分沉淀下来,再经过滤或离心把沉淀和母液分开。 沉淀下来或将干扰组分沉淀下来,再经过滤或离心把沉淀和母液分开。
优点: 优点: ①此法基本不加或加 入很少的试剂, 入很少的试剂,故 空白值低。 空白值低。 因灰分体积很小, ②因灰分体积很小, 因而可处理较多的 样品, 样品,可富集被测 组分。 组分。 有机物分解彻底, ③有机物分解彻底, 操作简单。 操作简单。
缺点: 缺点: 所需时间长。 ①所需时间长。 ②因温度高易造成易 挥发元素的损失。 挥发元素的损失。 ③坩埚对被测组分有 吸留作用, 吸留作用,使测定 结果和回收率降低。 结果和回收率降低。
ϒ 灵敏度
表示在我们注意到仪表指针或读数装置的差异 之前,在所测体系上能作出多大的变化。
ϒ 检测限
是在一定置信率(或统计显著性)下可以检测 的最低增量。
评价精密度的方法
一. 绝对偏差: 绝对偏差:测定结果与测定平均值之差, 相对偏差: 相对偏差:绝对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比。 平均偏差: 平均偏差:指单项测定值与平均值的偏差(取 绝对值)之和,除以测定次数。它是代表一 组测量值中任意数值的偏差。所以平均偏差 不计正负。
采样的一般方法
1、随机抽样 2、代表性抽样 —可按不同生产日期 —可在流水线上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抽样 —按分析的目的取样 具体的取样方法因分析对象的不同而异,对于粮食、 油料类物品,由原始样品混合均匀,进而分取平 均样品或试样的过程,称为分样。分样常用的方 法有“四分法”和“自动机械式”。 注意:随机抽样≠随意抽样;对于不均匀样品,仅
五、误差
ϒ 不可避免 ϒ 理想情况:变化程度小,尽可能稳定 ϒ 因此,要了解分析方法的误差来源
误差的来源
ϒ 系统误差 —— 是由固定的原因造成的 , 在测 系统误差——是由固定的原因造成的, ——是由固定的原因造成的
定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反复出现, 定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反复出现 , 有一定的 方向性。这种误差大小可测,又称“ 方向性 。 这种误差大小可测 , 又称 “ 可测误 方法误差、仪器误差、 试剂误差、 差 ” 。 ( 方法误差 、 仪器误差 、 试剂误差 、 操作误差《 操作误差 《 如滴定终点颜色深浅的判断因人 而异》 而异》) ϒ 偶然误差 —— 由一些偶然的外因引起 , 原因 偶然误差——由一些偶然的外因引起, ——由一些偶然的外因引起 往往不固定、未知、且大小不一,不可测, 往往不固定 、 未知 、 且大小不一 , 不可测 , 如空气的流动, 这类误差往往一时难于觉察 。 ( 如空气的流动 ,
2. 干藏 可根据样品的种类和要求采用风干,烘干, 升华千燥等方法.其中升华干燥又称为冷冻干燥,它 是在低温及高真空度的情况下对样品进行干燥(温 度:-30~-1000C,压强:10~40Pa),所以食品的变化 可以减至最小程度,保存时间也较长. 3. 罐藏 不能即时处理的鲜样,在允许的情况下可 制成罐头贮藏.例如,将一定量的试样切碎后,放人乙 醇(φ=96%)中煮沸30min(最终乙醇浓度应在78%~ 82%的范围内),冷却后密封,可保存一年以上. 一般样品在检验结束后应保留一个月以备需要时 复查,保留期从检验报告单签发之日起开始计算;易 变质食品不予保留.保留样品加封存入适当的地方, 并尽可能保持原状. 采样时,必须注意样品的代表性 和均匀性,要认真填写采样记录.
相对平均偏差: 相对平均偏差: 公式:平均偏差除以平均值(注意最后求 出的是百分数) 标准偏差: 标准偏差:
二.变异系数(CV) 变异系数(CV)
CV(Coefficient of Variance):标准差与 均值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CV=s/x平均
•CV即相对标准偏差,其小,说明精密度和重现性高; CV即相对标准偏差,其小,说明精密度和重现性高; CV即相对标准偏差 •虽然不同类型的分析对CV有不同的要求,但一般说来, 虽然不同类型的分析对CV有不同的要求,但一般说来, 虽然不同类型的分析对CV有不同的要求 CV小于5%就可以接受了。 CV小于5%就可以接受了。 小于5%就可以接受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