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课件: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主要让学生掌握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整数加减法和乘除法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学生对于“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加强。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也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难点: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案例和练习题。
2.教学案例: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3.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二年级数学进一法和去尾法应用题

二年级数学进一法和去尾法应用题二年级数学课程中,进一法和去尾法是重要的应用技巧。
这两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轻松地进行数学计算。
下面我们来看看二年级数学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题。
一、进一法应用题进一法是指将一个数向最近的十位数进一位。
例如,将23进一法到30,将37进一法到40。
进一法对于一些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非常有用,例如统计物品数量、计算面积或周长等。
1. 小明有27个糖果,小红有35个糖果。
两人共有多少个糖果?解:小明有27个糖果,小红有35个糖果,将这两个数都进一法到最近的十位数:30和40。
则小明和小红共有30+40=70个糖果。
2. 一根长32cm的钢管要被切成长度相等的4段,每段长度应该是多少?解:将32进一法到最近的十位数:40。
然后把40分成4份,即40÷4=10。
所以一段的长度应该是10cm。
二、去尾法应用题去尾法是指将一个数向最近的十位数去掉个位数。
例如,将23去尾法到20,将37去尾法到30。
去尾法对于一些需要估算但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非常有用。
1. 小明估计他和他的朋友要走500米到学校,实际上他们要走多少米?解:小明估计500米,将500去尾法到最近的十位数:500→500-0=500。
所以他们实际上要走500米。
2. 一家饭店里有30个人,每人要吃10元钱的饭菜,这家饭店一共要赚多少钱?解:将30去尾法到最近的十位数:30→30-0=30。
每人要吃10元钱的饭菜,则饭店一共要赚30×10=300元。
以上是二年级数学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题,通过练习这些题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使用方法。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学情、教材分析: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水平,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学习了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后学生再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不会感到太困难。
应重点引导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准确地分析,选择准确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数。
“解决问题”是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教材分别安排了两道小题实行教学。
因为这两道题算出的结果都是小数,而需要准备的瓶子和包装的礼品盒都必须是整数,所以都要取这些结果的近似值。
在取近似值时,不能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舍”还是“入”。
教材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下面说一说“解决问题”中的例题10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
2.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使用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解决问题的水平,体会“进一法”和“去尾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
会根据实际情况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流程:一、情境再现导入一个大袋里面装了22个水果糖。
把它分装在小袋,每小袋装4个,需要准备几个小袋?(2)小明昨天过生日,家里来了很多朋友,他想给每个饭桌上放10个糖,这大袋水果糖能够放几桌?1.请欣赏分析题意。
2.学生试着列式。
3.教师引导学生准确取商的近似值,得到结果。
4.引出课题,板题。
二、探究新知(一)学生合作学习例10.课件出示例10:(1)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子?(2)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绳包装礼盒。
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能够包装几个礼盒?2.小组汇报。
解决问题(进一法去尾法)

02 03
计算时间
如果一个计时器的最大显示时间为1小时,而需要计时的活动时间为1.5 小时,那么使用去尾法,应该选择一个最大显示时间至少为1小时的计 时器。
分配物品
如果一个包装盒的最大容量为10个物品,而现在有12个物品需要放入 包装盒,那么使用去尾法,应该选择一个最大容量至少为10个物品的包 装盒。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去尾法概念
去尾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近似计算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必须对数据进 行四舍五入取整,而在取整时,如果遇到非整数部分小于0.5,则将整数部分不变。
去尾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经常用到,例如在制作食品、测量长度、计算时间等场合中都需要用到 去尾法。
03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场 景
如果过度使用去尾法,可能会导致资源不足,无法满足实 际需求。
05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实际案 例分析
进一法案例分析
超市购物
如果一个超市的购物车可以容纳100千克的物品,而现在有110千克的物品需要放入购物 车,那么使用进一法,应该选择一个容量至少为120千克的购物车。
容器装水
如果一个容器的最大容量为10升,而需要装载的水量为11升,那么使用进一法,应该选 择一个最大容量至少为12升的容器。
解决问题(进一法去尾法)
目录
• 引言 • 进一法去尾法的基本概念 •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场景 •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优缺点比较 •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实际案例分析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问题的提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需要将一些物品平均分配的问 题,例如分发糖果、分配座位等。然而,当物品的数量不能 被平均分配时,如何处理剩余的物品就成了一个问题。
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课件

1.判断下面各题如何处理结果?
(1)有110米的布,做儿童套装,每套 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
去尾法
(2)有110吨的煤,用载重2.3吨的小车 运,需运多少车?
进一法
14
2.幸福小学有378人去秋游,每辆客 车限乘40人,需要几辆客车?
进一法
3.装订一种笔记本需要用纸60页,现 在有同样的纸2800页,可装订多少本 这样的笔记本?
18
作业:
教材第40-41页 练习九第1、2、5、7、8、 9题
19
★去尾法
4
5
趣味操练
张老师带100元去为学校图书室买新词典, 他可以买回几本?
100÷18.5≈5 (本)
答:他可以买回5本词典。
18.5元
6
趣味操练
果农们要将680千克的葡萄装进纸箱运走, 每个纸箱最多可以盛下15千克.需要几个纸箱?
680÷15 ≈46(个) 答:需要46个纸箱。
7
对比两个题目: 同样是取商的近似数有什么不同? 进一法 2.5÷0.4=6.25 (个) 2.5÷0.4≈7(个) 去尾法 25÷1.5=16.666······(个) 25÷1.5≈16 (个) 四舍五入法
④:仓库有18.6吨水泥,用载重2.5吨的卡车运到工 地,需要多少辆卡车才能运完? 18.6÷2.5=7.44(辆) 【18.6÷2.5≈8(辆)进一法】
11
(判断下面各题,对的打”√“错的打”ד,并改正。)
①学校食堂准备买进10千克菜油,并用每只 能装4千克的油桶来装,需要几只桶去买油? 10÷4=2.5(只)≈32((只只)) 进去一尾法法 ②张华带了11元钱去买钢笔,每支钢笔2.5元, 他最多可以买几支?
二年级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用法

二年级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用法
一、进一法
进一法又称“上限法”,是指将原来的数字往大的方向进一位,即加一;如1.24 应进一位变为1.3:0.99应进一位变为1.0;11.4 应进一位变为12.0等。
二、去尾法
去尾法又称“下限法”,是指将原来的数字往小的方向去除一位,即减一;如1.24 应舍去一位变为1.2;0.99应去尾变为0.9;11.4 应去尾变为11等。
注意:
使用进一法或去尾法时,不能仅仅考虑小数点后一位,必须将数字一位位的考虑,从而弄清数字的真实和准确的数值,即在进上一位的时候,必须考虑小数点前的数字是否能进一位,如果可以,则将小数点前面的数字+ 1,然后将小数点后面的数字变为0,如果不可以,则只将小数点后的数字+ 1. 同样的在去尾法中,也要考虑小数点前面的数字,如果可以,则将小数点前面的数字- 1,然后将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赋为0,如果不可以,则只将小数点后面的数字- 1。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解决问题

QD 二年级下册
习题课件
知识点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
1.每个盘子最多放8个草莓,42个草莓至少需要几个 盘子?
进一
42÷ 8 = 5 ( 个 )…… 2 ( 个 )
2
5 + 1 = 6 ( 个 ) 答:至少需要 6 个盘子。
2.星期天同学们在海边捡贝壳,每9个贝壳穿1串链子, 68个贝壳最多可以穿几串链子? 5
68÷ 9 = 7 ( 串 )…… 5 ( 个 ) 答:68个贝壳最多可以穿 7 串链子。
易错点
3.我是小法官。(对的画“√”,错的画“×”)
(1)在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时,只要有余数就用“进一
法”。
()
(2)在解决用布料做衣服的问题时,无论剩多少布料,都
只能用“去尾法”解决。
()
辨析: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进一法”和
“去尾法”
提升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4.30名同学去游乐场玩。 (1)如果明明带20元钱去坐摩天轮,
最多可以坐几次?如果他想多 坐一次,还差几元钱? 20÷8=2(次)……4(元) 8-4=4(元) 答:最多可以坐2次,如果他想多坐一次,还差4元钱。
(2)如果30名同学全部坐小船,每条小船可坐4人,至少 要坐多少条小船? 30÷4=7(条)……2(人) 7+1=8(条) 答:至少要坐8条小船。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五(4)班孙跃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有时需要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才合理,掌握具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引导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的合理性,并掌握具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结合实际情况用所学习的方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复习常见的数量关系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的知识。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小组交流前置作业2、教学“去尾法”。
(1)交流反馈:a:300÷45=6.6666……(张)b: 300÷45≈7(张)(因为300÷45=6.6666……;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所以最多买7张)c: 300÷45≈6(张)(因为300÷45=6(张)……30(元),30元不够买一张,所以最多买6张)(2)在讨论争辩中明白采用“去尾法”的道理与方法。
问题:为什么要把商保留整数?那么除到哪一位就可以了?余数是多少,怎样处理?(3)教师归纳小结,并板书。
在取商的近似值时,我们要考虑到实际情况,不管余数是几,都只能把它省略,要自觉地取整数商,在竖式上只要除到个位就够了。
我们把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去尾法”。
(板书“去尾法”)(4)请举出生活中使用“去尾法”的事例3、教学“进一法”。
(1)随机抽选一组同桌和全班交流汇报问题:“怎样取值更符合生活实际?”(2)质疑探究(3)在争辩中明白采用“去尾法”的道理。
思考:除到哪位就可以了?余数怎样处理?(4)教师归纳小结,并板书。
在这道题中,瓶子的个数必须取整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也是不合理的,只要有余数,不管余下多少千克的香油,都只能再装一瓶,所以就没有必要再往下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 业 请完成教材第69~70页练习十五第1题、第2题、 第3题、第6题、第7题。
补充作业请完成“应用提升练”和“思维拓展练”习 题,具体内容见习题课件。
作业提升方向
1.运算能力训练 2.通过练习加深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
作业提升练
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和余数。 39÷9= 4 …… 3 70÷8= 8 …… 6 51÷6= 8 …… 3 23÷4= 5 …… 3
归纳总结:
用“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解决“购物”、“裁衣”、“截绳”等问题时,
计算结果如果有余数,最后的结果要用“去尾法”, 即无论余数多大,都要舍去。
小试牛刀
1.(选题源于教材P67做一做第2题)
(1)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 买几个? 10÷3=3(个)……1(元)
归纳总结:
用“进一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解决“租船”、“租车”、“装载”等问题时,
计算结果如果有余数,最后的结果要用“进一法”, 即用商加一。
小试牛刀(选题源于教材P67做一做)
1. 有27 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 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27÷8=3(次)… … 3(箱) 3+1=4(次) 答:至少要运4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答:最多能做 7 套这样的衣服。
易错辨析
3.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画 “ √”,错的画“×”。
(1)在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时,只要有余数就用“进一
法”。
( ×)
(2)在解决用布料最多能做多少套这样的衣服问题时,若布料
有剩余,一般要用到去尾法。
(√ )
辨析:不能正确判断是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来解决问题。
夯实基础
1.每盘放8个草莓,36个草莓至少要放几盘?
36 ÷ 8 = 4 ( 盘 )…… 4 ( 个)
4
8 36
4 + 1 = 5 ( 盘) 答:至少要放 5 盘。
32 4
2.有50米布,做一套衣服用布7米,这些布最多能做几套这样的
衣服?
50 ÷ 7 = 7 ( 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 米 ) 7
7 50 49 1
22个学生去划船, 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 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思考:1. 这个问题和刚才解决的划船问题哪儿相同? 哪儿不同?
2. 刚才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现在余下“1 元”,怎么不增加1个面包呢?
3. 想一想今天研究的问题,你有什么想对大家 说的?
探究点 2 用「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10÷3=3(个) … … 1(元)
1. 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2. 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10÷4=2(个) … … 2(元)
点击播放动画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 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思考:1. 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 为至少需要6条船,你觉得呢?
2. 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提示: 实际生活中经常有这种情况,无论是租船、租
车,还是装袋、装盒等,不管余数是几,最后的结 果都要用商加1。
75÷8=9(辆)……3(人) 9+1=10(辆) 答:至少要租10辆车,最后一辆车要坐3人。
yFdfFtEJJZ|+_A4CVBN"")(yFdfFtE JJZ|+ _A4CV BN"") (
“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 “至少”是什么意思?
提示: 1. “最多4人”就是最多是4人,不能是5人或5人以上,
但可以少于4人。 2. “至少”就是要求租船的数量最少。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 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请你自己试一试。 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
(2)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说说理由。 10÷4=2(个)……2(元) 说理由略。
用数学(一):
1. 用“进一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解决“租船”、“租车”、“装载”等问题时,
计算结果如果有余数,最后的结果要用“进一法”,即 用商加一。 2. 用“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解决“购物”、“裁衣”、“截绳”等问题时, 计算结果如果有余数,最后的结果要用“去尾法”, 即无论余数多大,都要舍去。
5.30名同学去游乐场玩。 (1)如果明明带20元钱去坐摩天轮,
最多可以坐几次? 20÷8=2(次)……4(元) 答:最多可以坐2次。
(2)如果30名同学全部坐小火车,每节车厢可坐4人,至少 要坐多少节车厢? 30÷4=7(节)……2(人) 7+1=8(节) 答:至少要坐8节车厢。
作业拓展练
6.至少要租几辆车?最后一辆车要坐几人?
6 有余数的除法
第4课时 用“进一法”和 “去尾法”解决问题
R 二年级下册
你会划船吗?
1 课堂探究点
(1)用「进一法」解决实际问题 (2)用「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课时流程
探索 新知
课堂 小结
当堂 检测
课后 作业
探究点 1 用「进一法」解决实际问题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 至少要租多少条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