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近十年的道路变化
关于寿县近十年发展的作文

关于寿县近十年发展的作文提起寿县,那可是我再熟悉不过的家乡啦!这近十年啊,寿县的变化简直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以前,寿县的道路那叫一个“曲折”。
坑坑洼洼的,一到下雨天,简直就是一个个小池塘。
我记得有一次,我骑着自行车去上学,那天下着小雨,路上的积水深得能没过半个车轮。
我就小心翼翼地骑着,结果还是不小心骑进了一个大坑里,溅了一身的泥水,到校的时候,整个人都狼狈极了。
可现在呢,宽敞平坦的柏油路四通八达。
不管是主干道还是小街巷,都修建得整整齐齐。
而且道路两旁还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春天有桃花、杏花争奇斗艳,夏天有紫薇花、木槿花灿烂绽放,秋天有桂花飘香,冬天有腊梅傲雪。
走在路上,心情都格外舒畅。
寿县的公共交通也有了极大的改善。
以前,公交车少得可怜,等一辆车得等好久,而且车上还特别拥挤。
现在,不仅公交车的数量增加了,线路也更加丰富了。
还出现了很多新能源公交车,环保又舒适。
除此之外,共享单车也入驻了寿县,扫码就能骑走,方便快捷,解决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再说说寿县的购物环境吧。
以前,想买点东西,只能去那些小小的杂货店或者街边的小摊。
商品种类少不说,质量也参差不齐。
但这几年,一家家大型超市、商场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像什么大润发、永辉,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从日常用品到进口食品,从时尚服装到高端电器,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
而且购物环境也特别好,干净整洁,宽敞明亮。
每次去逛超市,都感觉像是在享受一场“购物之旅”。
寿县的旅游业发展更是让人刮目相看。
寿县可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以前,虽然有很多古建筑和历史遗迹,但由于宣传不到位,开发不够,来旅游的人并不多。
但这十年来,政府加大了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宣传力度。
寿县古城墙经过修缮,更加雄伟壮观。
城墙上的宾阳门、靖淮门等城门楼重新焕发出昔日的光彩。
城内的报恩寺、孔庙等古建筑也得到了精心的保护和修复。
每到节假日,古城里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家乡十年发展的变迁作文

家乡十年发展的变迁作文
家乡是一个人永远的根,它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也见证了它自身的变迁。
回想十年前的家乡,那时候还是一个安静的小镇,生活节奏缓慢而悠闲。
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基础设施的改善,全镇修建了崭新的道路,安装了路灯,解决了以前交通不便的问题。
此外,还新建了一家综合性医院,极大地方便了居民就医。
家乡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不少闲置的土地被开发建设,拔地而起的是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商场超市和工厂车间。
一些老旧破败的建筑被拆除重建,取而代之的是错落有致的新式建筑。
绿化工程的实施,让家乡增添了不少绿意。
十年来,家乡不仅在硬件设施上有了长足进步,在软实力方面也有了提升。
村镇学校的教学条件逐步改善,师资队伍也得到加强,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好的教育资源。
随着企业的进驻,家乡的就业形势也有了极大改观,不少外出打工的乡亲纷纷返乡就业。
生活水平的提高,让家乡人民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大家信心倍增,对未来更加憧憬。
然而,我们也要警惕家乡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城乡差距加大等,希望通过共同努力,家乡能够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家乡道路的十年前和十年后变化作文感受

家乡道路的十年前和十年后变化作文感受我的家乡,是一个在地图上都不太起眼的小地方。
但对于我来说,那是世界上最温暖、最亲切的角落。
说起家乡这十年的变化,最让我感慨的,莫过于那一条条道路了。
十年前,家乡的路还是那种狭窄的泥土路。
晴天的时候,尘土飞扬,走一趟路回来,头发上、衣服上全是灰尘,简直就像刚从土里钻出来似的。
要是赶上雨天,那可就糟糕透顶了!泥泞不堪的路面,一脚踩下去,鞋子就会被深深陷进去,想要拔出来都得费好大的劲儿。
有时候,甚至会滑倒,摔得一身泥巴,狼狈极了。
记得有一次,我骑着自行车去上学。
那天刚下过雨,路面上全是大大小小的水坑。
我小心翼翼地骑着车,眼睛紧盯着路面,生怕一不小心就掉进坑里。
可越是小心,就越容易出事。
突然,前轮一滑,我整个人失去了平衡,连人带车摔倒在路边的泥水里。
书包里的书也全都掉了出来,沾满了泥水。
我当时那个委屈啊,坐在地上,看着脏兮兮的自己和摔坏的自行车,眼泪止不住地流。
心里想着:这破路什么时候才能修好啊!那时候,村里的人们都盼着能有一条平坦的水泥路。
每次去赶集,大家都要走好几里的土路,拉着装满农产品的板车,一路颠簸,累得气喘吁吁。
然而,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家乡的道路也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概是从五年前开始吧,政府开始大力改造农村的道路。
各种大型机械开进了村子,轰隆隆的声音打破了往日的宁静。
工人们热火朝天地施工,挖土机挖开旧的路面,搅拌机搅拌着水泥和石子,压路机把新铺的路面压得平平整整。
经过几个月的施工,一条崭新的水泥路呈现在了大家面前。
那宽阔平坦的路面,让人看着心里就敞亮。
路的两边还种上了整齐的行道树,就像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条通往幸福的道路。
自从有了水泥路,村里人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前,大家都不愿意出门,因为路不好走。
现在,每天傍晚,路上都能看到散步的老人、玩耍的孩子。
村里的农产品也能更方便地运出去卖了,外面的商贩也能开车进来收购,大家的收入都增加了不少。
我也再次骑上了自行车,感受着这新道路带来的喜悦。
家乡10年的变化话题作文(通用28篇)

家乡10年的变化话题作文(通用28篇)家乡10年的变化话题作文(通用28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10年的变化话题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家乡10年的变化话题作文篇1长这么大,从未离开过家乡。
也许,是这方净土让我得到了依靠;也许,是这片天空让我有了慰藉;也许,是这里的变化让我有了眷恋。
世界永远在变,家乡也在变化。
从我出生到现在,也有十五个年头,在这十五年里,扬州不断发展创新。
若要说,扬州的变化,恐怕说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小时候,家里居住在郊区,路都是泥泞小路。
上学放学也不方便,周边都是田野,人迹罕至。
可现在郊区的面貌已是焕然一新。
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一条条蜿蜒的柏油路,车水马龙。
设备齐全的西区大润发,热闹非凡的京华城,扬州体育公园、图书馆、音乐厅、美术馆、博物馆等均坐落在这一带,更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了不少方便。
奶奶总是给我讲他们那个年代的故事。
几十年前,他们住的是茅草屋。
夏日炎热,酷暑难耐,冬天寒冷,寒风刺骨,一家人挤在一间房子里过日子。
那时候,家里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全村人都来小茅屋看电视,由于屋子太小容纳不下太多人,许多人也没有机会看上。
奶奶又告诉我,后来,祖国飞速发展,村里人又集资修建了瓦房,才变成如今高大的楼房。
这一切的一切都得感激祖国,感激劳动人民,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以要报效祖国!听了这些,让我愈发不想离开扬州,不想离开伟大的祖国,愈发立志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短短的时光,扬州有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的时光,祖国飞速发展。
我为此感到高兴,感到自豪,人们正向小康生活迈进,祖国正向伟大的志向努力。
我坚信,家乡会越来越美丽,祖国会越来越强盛!家乡10年的变化话题作文篇2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
家乡十年变化社会实践报告

家乡十年变化社会实践报告家乡,是我成长的地方,见证了我成长的过程。
回顾过去的十年,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经济繁荣还是社会风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本次社会实践,我深入调研了家乡的变化,并将我的观察和见闻进行汇总和总结,以便对家乡的发展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一、经济繁荣十年前,家乡的经济相对落后,传统农业占据主导地位。
而如今,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经济发展的加快,家乡的经济焕发出勃勃的活力。
大型商超纷纷进驻,商业中心不断扩大,各种娱乐设施和休闲场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投资的增加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现在,家乡已经成为周边地区的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前来工作和生活。
二、城市建设城市建设是经济繁荣的重要体现,而家乡的城市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道路拓宽,交通更加便利。
城市规划合理化,绿化面积大大提高,公园、广场等休闲场所频繁出现。
同时,家乡的建筑设计也更加注重环保与美观,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更多的公共设施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品质。
而在环境保护方面,家乡也加强了污染治理,大力开展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为环境的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社会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家乡的社会文化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年前,人们的生活节奏较慢,文化娱乐活动相对单一。
而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变得多样化和丰富多彩。
各种文化活动,包括展览、演出、比赛等频繁举办,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
教育事业也有了飞跃式的发展,教育资源更加充足,教育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这些变化使得家乡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艺术氛围也更加繁荣。
四、生活环境十年前,家乡的生活环境相对简陋,在城市化进程中,环境问题成为了重要关注点。
但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家乡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出行更加便利,居住环境更加美观。
同时,在城市管理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社区互动更加紧密,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生态环境建设也是家乡的一大亮点,通过植树造林等活动,家乡的绿化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也逐渐向好。
我的家乡十年来的变化

我的家乡十年来的变化
我家乡在过去的十年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一副全新的景象。
最明显的变化就
是交通发达了。
以前,我们只有公交车和马车。
如果想前往其他地方,只能依靠公交车,旅行时间非
常长,出行不便,增加了许多麻烦。
但是,现在,我们有了高速公路,通车后,前往城市
和乡村的旅行时间大大减少,出行变得更加便捷。
此外,以前我家乡只有几个村庄,现在的村庄也发展起来了,建造了许多大楼,公共
设施得到了改善,如道路、公园和学校等。
并且,家乡不仅拥有大量的商店和超市,还有
一些专业的医疗机构,满足了当地人们的健康需求。
在交通发达和基础设施完善的背景下,当地政府还加大了文化教育的力度,新的学校、文化中心和科技馆等也都相继建设起来,使得本地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总之,过去十年来,家乡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不仅交通发达,公共设施完善,
教育文化水平也提高得很快。
家乡在未来会变得更加美好!。
近十年来家乡道路全域医疗的发展变化

近十年来家乡道路全域医疗的发展变化
一、看病和健康意识变化
有了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后,农村家里的人,健康意识是逐渐发生变化的,他们参与合作医疗的人,生病了身体不舒服了,开始去乡镇卫生院(乡镇医院有基础的检查检验设备,基础医疗条件是可以的)就诊看病。
二、医疗深化改革政策好
后来随着国家不断深化医疗改革,给予医疗单位很多支持,现在的发展也是迅速的。
后来就是一系列的改革举措。
XXXX年X月政策:取消药品加成医院多少钱购进的药,多少钱卖出去,真正的零差价。
XXXX年X月政策: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每年有一段时间,各地区的基层医疗单位免费为65岁以上老人体检。
XXXX年X月政策:全面取消耗材加成取消耗材加成,国家为老百姓看病又出省钱政策。
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个不是为老百姓减负担,增幸福的好政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我们的医疗深化改革持续进行,相信咱们的医疗会越来越好。
个人家乡十年变化(南宁)

个人家乡十年变化(南宁)
我家乡南宁是广西的省会城市,近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下是我个人对南宁十年来的变化的描述:
城市建设:南宁的城市建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城市建设更加现代化。
许多高楼大厦、商业中心、公共设施等相继建成,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交通建设:南宁的交通建设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城市内部的道路更加宽敞,交通拥堵问题得到了缓解。
同时,南宁的交通网络也得到了扩展和完善,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经济发展:南宁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城市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不断提高。
南宁的产业结构也得到了优化和调整,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生态环境:南宁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城市绿化覆盖率不断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南宁的生态旅游也得到了发展,许多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成为了南宁的重要旅游资源。
文化建设:南宁的文化建设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城市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文化设施更加完善。
南宁的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发展,许多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成为了南宁的重要品牌。
总之,南宁在过去的十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建设、交通建设、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
显著的进步。
我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骄傲和自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近十年的道路变化
我的故乡在到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
这里地处云贵高原,山区与半山区结合,人民主要聚居于坝子里。
我的故乡经济并不发达,十年前那里很穷,全县除了一条楚大高速公路和一条320国道,乡村之间几乎没有像样的公路,最好的也就是唐石路,很多地方都是土路,交通非常不便。
十年来,我们县的道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国道进行了翻修之外,各个乡镇之间也修了很多的公路,唐石路不在是主角。
先说一下那条国道,它的前身就是滇缅公路,抗日战争时期修的,通往缅甸支援东南亚抗日。
之后几经翻修,在七十年代修成里沥青路面。
这天公路的交通量很大,好几个镇之间的流通,已经通往县城都要经过这条公路。
在08年的时候,路面已经磨损的很严重,于是那一年进行了全维护,在祥云县内大部分地段进行了路面翻修。
楚大高速公路是我小学三年是修的,那时大约是1997年,它的全名叫做楚雄大理高速公路,现在这条告诉公路已经连到了丽江那边的瑞丽,改名为楚瑞高速公路。
这条高速路是全县唯一的高速公路,经过下庄和云驿两个大镇,并有收费站,还通往县城。
现在因为买车的人多了,在祥云县城收费站的路口时不时会发生堵车,虽然添加了两个出口,可只是能暂时的缓解交通压力。
县府所在地祥云县祥城镇,海拔1980米。
祥云县辖7镇2乡(、、、、、、、、)。
4个社区,132个村委会。
居住有汉、白、彝、苗、回、傈僳等6个世居民族,2003年末人口为44.6万人。
与楚雄州的南华县接壤,320国道也就是从这里进入祥云县,通过国道进入下庄,这是主要通道。
相对贫穷,至今还是乡,它是一条四级公路在云驿镇的榜桥接通320国道。
这条公路在去年也就是09年的时候铺成了沥青路面,一直通往鹿鸣街上,另外一段至今还是唐石路,通往鹿鸣山区更偏远的地方。
现在说一说我的家乡,刘厂镇。
刘厂镇地势相对较平,是典型的坝子。
我们镇于99年撤乡设镇。
我们镇的公路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从下庄镇到禾甸镇的禾庄公路,一条是从街上通往320国道的公路,那个路口叫做旧站。
先说说禾庄公路,这条公路联通三个镇,在我有记忆的时候就修好了,是一段是唐石路一段是土路。
在04年的时候,从下庄镇到刘厂镇这一段修成了沥青路面。
从刘厂到禾甸这一段是土路。
07年的时候从流产到禾甸这一段修成了唐石路。
10年,也就是刚刚过去这一年又修成了沥青路面。
另外一条镇上通往旧站的道路前一直是唐石路,在08年的时候开始铺沥青,于09年初完工。
现在来说一下禾甸到城里的公路。
那条公路有点名气,现在已经被定为省道。
在八十年代初修建的时候就规划的比较宽阔,两排种了白杨树,我寒假的时候经过一次,那两排白杨现在相当漂亮,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当时因为这条路规划的好,还被当作示范工程,省上的领导都来视察,可谓出尽风头。
在07年以前这里一直都是唐石路面,那一年铺设成了沥青。
路面宽阔、平整,交通压力不大,行车很舒服。
现在从我家去城里可以走
这条路。
就是先从家里去到镇上,让后经禾庄公路到达禾甸镇上,然后在走禾甸镇到城里,一路都是沥青路面。
而07年之前这一路都是唐石路,走的人很少。
另外一条就是从家里到镇上,然后从镇上到旧站进入国道,然后直通城里。
这一路现在也全是沥青路面。
我们镇上现在还有一条新修的公路,就是从我们镇通往东山乡的公路。
东山乡是我们县里最穷的乡,他们的交通也很不发达。
04年之前,我们镇上通往东山的道路是土路,07年的时候修成了唐石路,今年刚刚完工铺成了沥青。
全路一个28公路,四级路,造价六千多万元。
目前为止,我们镇上通往相邻的镇以及城里,都是沥青路,可谓四通八达,而且有不止一种选择。
还可以走高速公路。
现在说一下我们镇里村与村之间的道路。
我们镇一共有七个行政村。
我家的那个村叫做江尾村。
七个行政村中刘厂村是最大的,人口超过一万,其次大波那村也挺大,这两个村连在一块。
街镇就在在这两个村里。
我们村在山脚下,往北走同乡镇上,往南走通往王家庄村,往北走通往小波那村。
以前这三条路都是唐石路,今年回家我们江尾村通往小波那村的路有一段已经修成了水泥路面,另外一段正在修。
通往王家庄村的路也是一样,一半是水泥路,另一半正在修。
通往镇上的路目前并没有变化,不过修成水泥路已经提上了日程表。
不用一年的时间肯定是四通八达,不管骑自行车还是摩托或者汽车都很好走。
现在说一说我们村的道路。
我们村在山脚下,村子成条状,村里主要有两个姓,一个姓张一个姓何。
我们通常都说张家何家,把村子分成两个大的部分。
一条主要的道路连通张家何家,张家的通往小波那和镇上,何家的通往王家庄。
这条路随着村子的建成自然形成,所以弯弯曲曲,歪歪扭扭,有的地方宽有的窄。
我读小学三年的时候修成了唐石路,十多年后一直是唐石路,比起以前的土路是好走多了,特别是下雨的时候特别明显。
08年的夏天,我暑假的时候镇上拨了十五万元修水泥路,整个张家这一段修成了水泥路。
11年的冬天修何家那一段,也是水泥路。
现在比起以前是好走的太多了,我儿时下雨天去上学,走在泥泞的路上,举步维艰,感觉到的艰苦,从来也不敢想象会有一天即使下雨也不愁。
今天的孩子去学校上课真的是幸福了很多。
我们必须感谢政府的支持。
不过这条道路也有些不足的地方,现在村名闲谈时总是会抱怨。
道路修好了理应没有人抱怨,可爱的村名也并非不买账,而是因为在修路的时候原来并不够宽的道路修的更窄了。
而且路面提高了,原本的路面缘落空,如果两辆对头车相遇,根本错不开,得在路口处错车。
这是相当麻烦的,很多时候路会堵死了。
而道路越修越窄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镇上给的钱不多,二村里面并没有凑钱,预算吃紧。
另外一个原因是有的村民觉得道路侵占了他们家的土地,而这些土地本身就没有明确的界限,所以不管怎么闹都讲不清理所以原本弯曲的宽窄不一的道路显得更加别扭。
如今道路已经修好,很难有所改善。
村子里大大小小的胡同也不少,基本上现在村里的路已经没有土路了,最差的也是唐石路。
有点路段上村名集体出资修成了水泥路,还修了路边沟,排水不是问题,交通的主要难题就是原先建房子的时候规划不好,很多路比较窄,也较崎岖。
车子是开不进去的。
所以现在村名有钱了都把房
子建在道路方便的地方。
由大到小说了我们县我们镇我们村的道路情况。
其中还有几条道路也是很重要,其中包括通往旅游景区的和工业道路。
我们县最著名的风景区是水目山。
他是佛教圣地,在山上,道路不好走,而现在全线修成了沥青路面,虽然路很陡,坡很大,但是行车还是很方便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县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不仅道路,在农业、教育、医学、工业、旅游业等方面的变化也是相当的明显,全是往着好的方向走,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
十年前,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然后摩托慢慢的多起来,再接着有了汽车。
现在路上的摩托车数量几经超过了自行车,很少还会看到有人骑自行车。
几乎每家都有摩托了。
而这两年汽车的数量也开始剧增,每个村都有几乎人家是开汽车的。
村名的房子也有很大变化,现在小洋房的数量也很可观了。
农田的沟渠也基本上上修成了水泥沟,流水顺畅,方便农业。
方方面面,让我们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