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MW集控运行规程电气系统及配电装置概论
600MW第三篇电气部分

第三篇电气部分第一章发变组部分第一节发变组系统介绍三期#5、6发电机是由日本日立公司(HITACH)和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DEC)联合设计、联合制造的,额定出力600MW。
#5、6主变是法国JST公司生产的单相、户外、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其出口通过3/2接线接入500kV 系统。
#5、6发变组保护采用瑞士ABB厂家生产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REG216型微机保护,具有安装调试方便、便于维护、保护动作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第二节发变组电气一次主接线我厂三期一次主接线的母线都采用500kV电压等级,母线的接线方式,采用双母线一个半断路器接线(3/2接线)。
发变组则采用单元接线方式。
一、3/2接线具有供电可靠性高、操作检修方便和运行灵活等优点:1、在任两个断路器检修时不影响连接元件的连续供电,也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倒闸操作,减少了一次回路发生误操作的机会。
2、当进行母线的检修或清扫时,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操作。
3、当一组母线发生短路时,母线保护动作后只跳开与该组母线相连的所有断路器,不会使任何连接元件停电。
4、在3/2接线中,各隔离开关只作为检修断路器时隔离用,不需要象双母线方式中进行的倒闸操作,因此减少了隔离开关误操作的机会。
5、由于不装设旁路母线,一次回路的布置清晰,配电装置占地面积小,耗用材料少。
6、当一组母线或任一连接元件发生短路并伴随断路器失灵时,失灵保护动作后需要跳开断路器的数量最少,不会引起全厂停电。
二、发电机和主变压器之间采用单元接线方式,不设断路器和隔离开关,使用封闭母线,发电机出口采用离相式封闭母线有以下优点:1、可靠性高,每相母线于相互隔离的外壳内,可防止发生母线相间短路。
2、大大减小母线间的电动力,由于结构上具有良好的磁屏蔽性能,壳外几乎无磁场,故母线短路时之间的电动力可大为减少。
一般认为只有敞开式母线电动力的1%左右。
3、防止邻近钢构件的严重发热,由于壳外磁场的减少,临近母线处的钢构件内感应的涡流也会减少,涡流引起的发热损耗也减少。
600MW机组集控运行规程资料

600MW机组集控运行规程2010-10-01发布 2010-10-01实施1Q/1SD—104.001—2010前言本规程规定了一期工程#1、#2机组检修后的检查与校验;机组启动、停运;机组的运行调整、事故分析及故障处理等内容。
全规程共分六章,其中第一章机组设备概况,第二章机组辅助设备启停,第三章机组启停,第四章机组运行维护,第五章机组联锁保护及试验,第六章机组事故处理。
本规程引用了下述资料:部颁《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部颁《电业安全工作规程》、《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设备制造厂使用说明书、安徽&西南电力设计院设计技术资料及同类型机组的实际运行经验等。
1Q/1SD—104.001—20102 目录第一章机组设备概况 (1)1 机组设计概况 (1)1.1 机组总体设计 (1)1.2 机组主要设计指标 (3)2 锅炉设备概况 (3)2.1 锅炉总体概况 (3)2.2 锅炉本体主要部件性能参数 (3)2.3 锅炉热力性能计算数据表 (7)2.4 燃煤特性 (12)2.5 锅炉给水及蒸汽品质 (12)2.6 引风机 (13)2.7 送风机 (13)2.8 一次风机 (14)2.9 制粉系统 (15)2.10 等离子点火装置 (16)2.11 空气预热器 (16)2.12 火检冷却风机 (17)2.13 吹灰器 (18)2.14 燃油系统 (18)2.15 暖风器 (19)2.16 空压机 (19)3 汽轮机设备 (20)3.1 汽轮机规范 (22)3.2 主要蒸汽参数 (22)3.3 各级抽汽参数 (23)3.4 系统参数 (23)3.5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临界转速 (23)3.6 主机润滑油系统 (23)3.7 主机EH油系统 (26)3.8 汽动给水泵组 (27)Q/1SD—104.001—2010 3.9 电动给水泵组 (29)3.10 高压加热器 (30)3.11 低压加热器 (31)3.12 除氧器 (31)3.13 轴封系统 (32)3.14 辅汽联箱 (32)3.15 凝结水系统 (33)3.16 真空泵 (34)3.17 发电机定子冷却水系统 (34)3.18 发电机密封油系统 (35)3.19 开式冷却水系统 (36)3.20 闭式冷却水系统 (37)3.21 工业水系统 (38)3.22 消防水系统 (38)3.23 补给水系统 (39)3.24 氢气干燥器系统 (39)3.25 循环水系统 (39)3.26 真空提高装置 (39)4 电气设备概况 (44)4.1 发变组设备规范 (44)4.2 厂用电设备规范 (48)第二章机组辅助设备启停 (58)1 通则 (58)2 空气预热器启停 (59)3 引风机启停 (61)4 送风机启停 (63)5 暖风器投停 (65)6 一次风机启停 (67)7 密封风机启停 (69)8 火检冷却风机启停 (70)9 燃油系统投停 (71)10 制粉系统投停 (77)11 等离子点火系统投停 (82)3Q/1SD—104.001—201012 吹灰系统投停 (84)13 空压机启停 (87)14 补水系统投停 (89)15 消防系统投停 (91)16 循环水系统投停 (92)17 开式冷却水系统投停 (96)18 闭式冷却水系统投停 (97)19 凝结水系统投停 (99)20 除氧器投停 (102)21 电动给水泵组启停 (103)22 汽动给水泵组启停 (105)23 加热器投停 (108)24 主机轴封系统投停 (110)25 真空系统投停 (111)26 主机润滑油、顶轴油及盘车系统的投停 (113)27 主机冷油器投停 (116)28 EH油系统投停 (117)29 发电机密封油系统投停 (118)30 发电机氢冷系统投停 (120)31 发电机定子冷却水系统投停 (128)32 油净化装置投停 (131)33 变压器有载调压装置和分接头的调整 (138)34 变压器冷却装置投停和切换 (139)35 直流系统投停 (143)36 UPS投停 (147)37 柴油发电机启停 (150)38 厂用电系统操作 (151)39 发电机封闭母线微正压装置 (163)第三章机组启停 (166)1 机组整体启动前检查准备 (166)2 机组禁止启动条件 (167)3 启动前的试验规定 (168)4 机组冷态启动冲转前操作 (169)4Q/1SD—104.001—2010 5 汽轮机冲转 (175)5.1 启动状态分类 (175)5.2 高中压缸联合启动 (176)5.3 高压缸启动 (178)6 发电机并列带负荷 (179)6.1 发变组恢复热备用 (179)6.2 发电机并列带负荷(以#1发变组为例) (181)6.3 机组升负荷至正常 (185)6.4 机组启动过程中注意事项 (188)7 热态启动 (190)8 机组停运 (192)8.1 停运前的准备 (192)8.2 机组正常滑停 (193)8.3 机组停运注意事项 (198)8.4 机组停运后的保养 (199)8.5 冬季机组停运后的防冻措施 (201)第四章机组运行维护 (203)1 运行维护内容 (203)2 运行调整 (209)2.1 运行调整的目的、任务 (209)2.2 汽温调整 (210)2.3 负荷调整 (211)2.4 燃烧调整 (211)3 机组运行方式 (212)3.1 机组控制 (212)3.2 机组保护联锁运行方式 (215)3.3 冷却水系统运行方式 (215)3.4 辅汽系统运行方式 (215)3.5 发电机密封油系统运行方式 (215)3.6 氢气系统运行方式 (216)3.7 发电机正常运行方式 (217)3.8 励磁系统运行方式 (219)3.9 变压器运行方式 (222)5Q/1SD—104.001—20103.10 瓦斯保护运行方式 (226)3.11 厂用电系统运行方式 (226)3.12 电动机运行方式 (229)3.13 直流系统运行方式 (231)3.14 UPS运行方式 (232)3.15 配电装置运行方式 (232)4 正常运行参数监视 (237)4.1 锅炉正常运行参数监视 (237)4.2 汽轮机运行参数监视 (240)4.3 发变组系统正常运行监视参数 (247)5 设备定期工作 (249)5.1 正常运行定期工作 (249)5.2 机组检修前后工作 (253)第五章机组联锁保护及试验 (254)1 机组联锁保护 (254)1.1 锅炉联锁保护 (254)1.2 锅炉辅机联锁保护 (255)1.3 汽机主机联锁保护 (259)1.4 汽轮机辅机联锁保护 (264)1.5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282)1.6 电气自动装置及控制装置 (301)2 机组试验原则 (307)2.1 检修后的检查验收 (307)2.2 试验总则 (307)3 机组试验内容 (308)3.1 锅炉风门(挡板)试验 (308)3.2 锅炉辅机联锁校验 (309)3.3 锅炉水压试验 (310)3.4 锅炉安全阀校验 (312)3.5 调节系统静态试验 (314)3.6 AST电磁阀试验 (315)3.7 主机停机保护试验 (316)3.8 汽机主汽门、调门严密性试验 (317)6Q/1SD—104.001—2010 3.9 汽机抽汽逆止门活动试验 (317)3.10 汽机危急保安器注油试验 (319)3.11 汽机超速试验 (319)3.12 汽机真空严密性试验 (321)3.13 小机静态试验 (322)3.14 小机主汽门活动试验 (322)3.15 小机超速试验 (323)第六章机组事故处理 (324)1 事故处理原则 (324)2 事故停机及停炉 (325)3 厂用电全部失去 (327)4 锅炉MFT (328)5 锅炉RB (329)6 水汽质量劣化 (330)7 给水流量突降或中断 (331)8 给水温度骤降 (332)9 省煤器泄漏 (332)10 水冷壁泄漏 (333)11 过热器泄漏 (334)12 再热器泄漏 (334)13 尾部烟道二次燃烧 (335)14 锅炉结焦 (336)15 风机喘振 (336)16 汽水分离器温度高 (337)17 制粉系统故障处理 (338)18 等离子点火器断弧 (340)19 蒸汽参数异常 (340)20 汽轮机水冲击 (343)21 运行中叶片损坏或断落 (344)22 汽轮机轴向位移增大 (344)23 汽机轴承温度高 (345)24 机组负荷晃动 (346)25 机组甩负荷 (346)7Q/1SD—104.001—201026 凝汽器真空下降 (347)27 机组振动大 (349)28 主机润滑油系统故障 (350)29 周波不正常 (352)30 厂用气失去 (352)31 汽轮机严重超速 (353)32 DCS失电 (354)33 汽轮机跳闸后主汽门或调门卡涩 (355)34 发电机断水 (355)35 辅机一般故障 (356)36 循环水系统故障 (357)37 闭式冷却水系统故障 (359)38 EH油系统故障 (360)39 密封油系统故障 (361)40 汽泵组故障 (362)41 电泵组故障 (368)42 凝结水系统故障 (370)43 发电机氢冷系统故障 (372)44 发电机定子冷却水系统故障 (373)45 加热器故障 (374)46 除氧器系统故障 (375)47 电动机故障 (377)48 厂用电系统故障 (383)49 直流系统故障 (386)50 发电机故障 (388)51 励磁系统故障 (394)52 变压器故障 (399)53 配电装置故障 (402)54 火灾 (405)附录A:运行技术措施 (407)A1 防止汽轮机跑油化瓦的反事故技术措施 (407)A2 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的反事故技术措施 (407)A3 防止汽轮机进水引起大轴弯曲和动静摩擦的反事故技术措施 (407)8A4 制粉系统防火防爆的技术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600MW机组运行规程完整

600MW机组运行规程完整600MW机组运行规程1.机组主要控制系统1.1燃烧管理系统(BMS)1.1.1 BMS主要功能1.1.1.1点火前炉膛吹扫。
1.1.1.2油燃烧器自动管理。
1.1.1.3煤燃烧器自动管理。
1.1.1.4二次风挡板联锁控制。
1.1.1.5火焰监视。
1.1.1.6有关辅机的启停和保护。
1.1.1.7主燃料跳闸。
1.1.1.8减负荷控制。
1.1.1.9联锁和报警。
1.1.1.10首次跳闸原因记忆。
1.1.1.11与上位机通讯。
1.2协调控制系统(CCS)1.2.1CCS主要功能1.2.1.1控制锅炉的汽温、汽压及燃烧率。
1.2.1.2改善机组的调节特性增加机组对负荷变化的适应能力。
1.2.1.3主要辅机故障时进行RUNBACK处理。
1.2.1.4机组运行参数越限或偏差超限时进行负荷增减闭锁,负荷快速增减以及跟踪等处理。
1.2.1.5与BMS配合,保证燃烧设备的安全运行。
1.2.2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基本运行方式1.2.2.1汽机跟随的运行方式。
在这种运行方式下锅炉通过改变燃烧率以调节机组负荷,而汽机则通过改变调门开度以调节主汽压力。
1.2.2.2锅炉跟随的运行方式。
在这种运行方式下锅炉通过改变燃烧率以保持主汽压力不变,而汽机则通过改变调门开度以调节机组负荷。
1.2.2.3协调方式。
这种运行方式是锅炉跟随的协调方式。
机炉作为一个整体联合控制机组负荷及主汽压力。
1.3数字电液调节系统(DEH-ⅢA)1.3.1主要功能1.3.1.1汽机转速控制1.3.1.2自动同期控制1.3.1.3负荷控制1.3.1.4一次调频1.3.1.5协调控制1.3.1.6快速减负荷(RUNBACK)1.3.1.7主汽压控制(TPC)1.3.1.8多阀(顺序阀)控制1.3.1.9阀门试验1.3.1.10OPC控制1.3.1.11汽轮机自动控制(ATC)1.3.1.12双机容错1.3.1.13与厂用计算机DAS系统或DCS通讯,实现数据共享1.3.1.14手动控制1.3.2自动调节系统1.3.2.1转速控制在不同的转速围,阀门状态如下表所示:b.带旁路启动时(BYPASS ON)1.3.2.2负荷控制负荷调节是三个回路的串级调节系统,通过对高压调门的控制来调节机组负荷。
600MW电气规程解读

1.1.1. 电气主接线1.1.1.1. 500kV 系统接线1) #1、#2机组设有两回500kV出线,系统采用具有三个完整串的3/2交叉接线方式( 一个半断路器接线方式), 两台发电机及出线交叉接入500kV GIS。
2) 每台机组均以发电机-变压器单元接线接至厂内500kV母线,发电机出口电压由主变升压后经红茅甲线、红茅乙线两回500kV线路至茅湖500kV变电站。
3) 500kV系统为直接接地系统,通过主变中性点死接地。
4) 500kV配电装置采用屋内GIS。
1.1.1.2. 发电机- 变压器组接线1) 发电机出口装设断路器。
在主变低压侧与发电机出口断路器之间引接A 厂高变和B厂高变,正常机组起动电源可由系统通过主变,高压厂变倒送电取得,或由#01 高备变提供。
2) 500kV、22kV系统均采用离相封闭母线连接。
1.1.1.3. 高压厂用备用电源的引接1) 高压厂用备用电源取自#01 高备变,#01 高备变具有载调压功能,备用变容量为厂高变容量的60%。
2) 110KV配电装置采用线路-变压器型式,采用屋外GIS;3) #01 高备变通过高备变中性点刀闸接地。
4) 110kV系统采用架空导线连接。
1.1.2. 厂用电接线厂用电系统设6kV及380V两种电压等级,每台机组设一台A厂高变和B厂高变以作为6kV母线三段工作电源。
1.121. 6kV厂用电系统1) 6kV厂用电系统采用中性点经电阻接地。
根据负荷分布情况,在主厂房、脱硫系统、输煤控制楼设置了6kV厂用电系统。
2) 厂高变低压侧通过共箱封闭母线与6kV配电装置相连。
3) #01高备变的低压侧通过共箱封闭母线与6kV配电装置相连。
1.1.22 380V厂用电系统1) 低压厂用变压器按成对配置、互为备用的原则设置。
主厂房380/220V 厂用电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2) 每台机、炉分别设由两台低压厂用变压器供电的两个动力中心,下设机、炉控制中心。
600MW机组主机集控运行规程 规程修订内容(主机集控)

神华陕西国华锦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600MW机组主机集控运行规程(补充修订部分·2011年12月)批准:审核:编制:神华陕西国华锦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主机集控运行规程修订内容:修订1 第3页1.1.4 汽轮机的报警与保护修订2 第201页2.2 润滑油压联锁与保护修订3 第207页8.2.1.5 修改为:调整油温40~45℃。
修订4 第208页9.1.3.2 修改为:当润滑油压下降至0.082MPa时,应联动交流润滑油泵,否则手动启动;下降至0.072MPa时,联动直流润滑油泵,否则手动启动,下降至0.066MPa时,汽轮机应自动脱扣,否则应手动脱扣。
油压降至0.048MPa破坏真空紧急停机,并立即启动顶轴油泵;9.3.7 修改为:当润滑油压降到0.082MPa,应立即启动SOB和BOP运行,如润滑油压下降至0.066MPa,应紧急停机修订5 第213页5.1修改为:EH油箱油位正常,在550~620mm;6.1.3.1 修改为:EH油降至11.03MPa备用泵自启动,否则手动启动EH油备用泵;第221页4.3修改为:注意调节给水流量,保持锅炉水位正常,降低电动给水泵转速。
电动给泵出口流量降至200T/h时,注意再循环门自动开启;修订6 第221页4.3修改为:注意调节给水流量,保持锅炉水位正常,降低电动给水泵转速。
电动给泵出口流量降至240T/h时,注意再循环门自动开启;修订7 第224页2.2.3.1修改为:环境温度大于2℃时,四个防冻蝶阀开启,环境温度小于2℃时,四个防冻蝶阀关闭;修订8 第225页4.2修改为:旁路进汽时控制机组背压低于35Kpa,排汽装置热井水位900~1400间,低旁后温度小于150℃,高旁减温水压力大于主蒸汽压力1Mpa以上,高旁后温度低于330℃,低旁三级减温后温度小于80℃,避免旁路保护动作关闭旁路。
修订9 第225页4.3 修改为:机组冲转过程中,在机组转速为2100rpm完成阀切换前,调整旁路开度,适当降低再热蒸汽压力,保持中压调门较大的开度,阀切换完成后提高再热蒸汽压力,适当减少高压缸进汽量,保持较低的高排压力。
国华600MW机组集控运行规程

陕西国华锦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GHFD-04-01/JJ 600MW机组集控运行规程2006年7月1日发布 2006年8月1日实施陕西国华锦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发布说明本规程为陕西国华锦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600MW机组集控运行规程。
根据现行电力工业管理规范、北京国华电力公司《发电管理系统》以及制造厂、设计院提供的设计说明书、图纸,二十五项反措等资料编制而成。
同时,根据机组投产以来的运行经验、试验结论对本规程进行修订和完善。
下列人员应熟知本规程: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发电运行部、设备维护部、生产综合部及其它生产管理部门经理及助理;生产管理部门、设备维护部、生产综合部各专业人员。
下列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值长、发电运行部专工(或专业主管)及全体集控运行人员。
二○○七年六月三十日目录1 机组启动 (1)1.1机组概述 (1)1.2检修后的验收与试验 (8)1.3机组启动应具备的条件 (18)1.4机组启动前的准备 (18)1.5机组启动 (19)1.6冷态带旁路高中压缸联合启动 (22)1.7冷态不带旁路高压缸启动 (47)1.8机组热态启动 (50)1.9机组启动阶段化学监督 (51)2 机组运行 (53)2.1机组运行调整的主要任务及目的 (53)2.2机组运行中控制的主要参数 (53)2.3机组运行控制方式规定 (61)2.4机组正常运行检查、监视、维护 (63)2.5机组负荷控制与调整 (67)2.6锅炉燃烧调整 (67)2.7主汽压力调整 (69)2.8过、再热蒸汽温度调整 (69)2.9汽包水位调整 (71)2.10锅炉排污 (72)2.11锅炉吹灰与除渣 (73)2.12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运行维护 (74)2.13热控设备系统运行维护 (76)3 机组停运 (80)3.1机组停运基本规定 (80)3.2机组停运前准备 (80)3.3正常停机 (81)3.4滑参数停机 (86)3.5机组停运后的冷却 (90)3.6机组停运后的保养 (91)3.7机组停运后的防冻 (93)4 机组异常、事故预防与处理 (95)4.1事故预防 (95)4.2事故处理原则 (106)4.3事故停机规定 (107)4.4紧急停机操作 (110)4.5典型事故的预防及处理 (111)5 机组主要试验 (150)5.1热控调节系统试验 (150)5.2机炉电大联锁试验 (152)5.3甩负荷试验 (153)5.4锅炉主机试验 (154)5.5汽轮机主机试验 (159)5.6电气主机试验 (167)6 网控500KV系统运行 (168)6.1500K V系统运行方式 (168)6.2500K V倒闸操作原则 (168)6.3500K V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运行 (171)6.4500K V锦界电厂送出系统国调继电保护设备调度命名 (187)6.5调度操作相关规定 (189)6.6500K V系统事故处理 (192)7 机组辅机运行 (194)7.1辅机运行基本规定 (194)7.2润滑油系统运行 (196)7.3EH油系统运行 (207)7.4给水系统运行 (211)7.5空冷凝汽器的运行 (221)7.6旁路系统运行 (227)7.7闭式冷却水系统运行 (228)7.8凝结水系统运行 (231)7.9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运行 (238)7.10定子冷却水系统运行 (242)7.11辅助蒸汽系统运行 (250)7.12真空系统运行 (254)7.13高压加热器运行 (255)7.14低压加热器运行 (262)7.15除氧器系统运行 (265)7.16发电机氢气系统运行 (271)7.17发电机密封油系统运行 (278)7.18辅机冷却水系统运行 (284)7.19轴封系统运行 (289)7.20制粉系统运行 (290)7.21等离子点火系统运行 (303)7.22空气预热器运行 (306)7.23引风机运行 (311)7.24送风机运行 (319)7.25一次风机运行 (324)7.26火检冷却风机运行 (330)7.27吹灰系统运行 (332)7.28燃油系统运行 (335)7.29炉水泵运行 (341)7.30压缩空气系统运行 (348)7.31发电机励磁系统运行 (353)7.32变压器运行 (367)7.33厂用电系统运行 (386)7.34直流系统运行 (394)7.35UPS系统运行 (401)7.36柴油发电机运行 (408)7.37电动机运行 (415)7.38配电装置运行 (425)7.39继电保护、自动装置运行 (431)8 附录 (474)8.1汽轮机主机规范 (474)8.2锅炉主机规范 (476)8.3发电机主机规范 (484)8.4汽轮机辅机规范 (486)8.5锅炉辅机规范 (513)8.6电气辅机规范 (533)8.7附图与曲线 (553)9 附件:编写人员 (580)1机组启动1.1机组概述1.1.1汽轮机概述1.1.1.1汽轮机设备及其系统流程概述本汽轮机采用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设计制造的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轴、三缸四排汽、直接空冷凝汽式汽轮机。
600MW火力发电机组典型运行规程

附件:600MW级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集控运行典型规程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前言随着集团公司的快速发展,一批大容量、超临界参数火力发电机组近几年相继投产。
为满足单元机组集控运行的需要,规范600MW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管理,集团公司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国内已投产的600MW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集控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吸取集控运行经验,结合集团公司系统600MW超临界机组实际,编写制订了本规程。
本规程以中国大唐集团公司600MW超临界机组为主,兼容了其他集团公司部分机组的特性,有较强的通用性和实用性。
集团公司系统各发电厂应依据本规程,结合本厂设备实际制订本厂的集控运行规程。
对于各企业具体设备,当制造厂有明确规定时,运行单位应按照制造厂技术要求执行,当制造厂无明确规定时,应参照本规程执行。
鉴于热控、电气、继电保护、化学、输煤等专业专业性较强,各企业应根据有关专业技术规程、制造厂技术文件与本厂实际,单独编写相应的运行规程。
本规程提出了超临界600MW级火力发电机组集控运行的操作要求和基本原则,各单位编写的现场运行规程应以本规程为基础,根据现场实际进行内容扩充。
本规程适用于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系统600MW超临界机组火力发电企业。
本规程由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李伟项建伟高向阳石孝敏李子明宋铁军赵立奇本规程主要审定人:高智溥徐永胜王彤音潘定立王力光本规程批准人:刘顺达本规程由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负责解释。
目录1 总则 (5)2 引用标准 (5)3 主机设备系统概述 (6)3.1锅炉设备概述 (6)3.2汽机设备概述 (6)3.3电气设备概述 (6)4 主机设备规范 (6)4.1锅炉设备规范及燃料特性 (6)4.2汽机设备规范 (11)4.3发电机及励磁设备规范 (14)4.4主变、高厂变、启备变设备规范 (18)4.5 相关曲线和图表 (20)5 机组主要控制系统 (20)5.1 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 (20)5.2顺序控制系统(SCS) (20)5.3模拟量控制系统(MCS) (20)5.4 数字电液调节系统(DEH) (20)5.5 数据采集系统(DAS) (20)5.6 汽动给水泵调速控制系统(MEH) (20)5.7 励磁控制系统 (20)6 机组主要保护 (20)6.1汽机主要保护 (20)6.2锅炉主要保护 (21)6.3电气主要保护 (22)6.4机电炉大联锁保护 (24)7 机组启动 (24)7.1 总则 (24)7.2 启动前检查及联锁、保护传动试验 (26)7.3 启动前检查准备 (26)7.4 机组冷态启动 (28)7.5 机组热态启动 (36)8 机组正常运行及维护 (36)8.1 机组正常运行参数限额 (36)8.2 机组负荷调整 (39)8.3 锅炉运行的监视和调整 (40)8.4 发电机系统主要参数的监视与调整 (42)8.5定期工作 (43)9 机组停止运行 (45)9.1 机组停运前的准备 (45)9.2 机组正常停运 (45)9.3 滑参数停机 (47)9.4 锅炉抢修停机 (48)9.5机组停运后的保养 (48)10 事故处理 (49)10.1 事故处理的原则 (49)10.2 机组紧急停机的条件 (50)10.3 机组申请停机的条件 (51)10.4 机组综合性故障 (52)10.5 锅炉异常处理 (58)10.6 汽机异常运行及常规事故处理 (62)10.7 发电机异常及事故处理 (65)11 机组的试验 (73)11.1 锅炉水压试验 (73)11.2 锅炉安全门校验 (74)11.3 汽轮机超速保护试验 (75)11.4 汽机主汽门、调速汽门严密性试验 (76)11.5 真空严密性试验 (77)11.6 汽轮机阀门活动试验 (77)11.7 危急保安器喷油试验 (78)11.8 电动门、调门、气动门的传动试验 (78)11.9 抽汽逆止门活动试验 (78)1 总则1.1 为了满足超临界600MW级火力发电机组集控运行的需要,规范超临界机组的运行管理,确保机组安全、可靠、经济、环保运行,特制订本规程。
600MW机组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运行规程

600MW机组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运行规程第一章总则一、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一般要求及规定:1、继电保护屏前、屏后要有正确的设备名称,屏上各继电器、压板、操作及试验开关、熔断器、交、直流电源开关等均要有正确的标志,投入运行前均要检查正确无误。
2、继电保护装置是保证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装置。
运行和备用的设备,其保护及自动装置要投入,禁止无保护的电气设备投入运行。
当保护装置故障时,将该保护退出运行,禁止无主保护运行,变压器差动和瓦斯保护不得同时退出运行。
3、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及二次回路的检查试验,要配合一次设备的停电进行。
下列情况可经值长同意后,对不停电设备的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进行检查和试验。
①有两种以上的保护②以临时保护代替原保护。
③经值长同意退出运行的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④异常情况下的检查和调试。
4、正常情况下,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投入退出及保护方式的切换,应由运行值班员用压板和开关进行,不得随意采用拆接二次线头和加临时线的方法进行。
5、正常情况下,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投、停或改变方式必须按值长的命令及有关操作程序执行。
运行中,如发现可能使保护装置误动的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汇报,联系处理。
对有明显故障且情况紧急时,可先解除该保护,再汇报。
6、继电保护要改定值或变动接线,必须按定值通知单或设备变动报告由专业保护人员执行(一次设备停电检修),并由保护人员将变动及传动情况写于“检修交代记录中”。
更改后的整定值记录本上,属调度下达的定值,由值长和调度员核对无误后,方可投入运行。
7、更改运行设备保护装置的定值,均要先停用保护并防止TA开路和TV短路。
8、严禁在运行中的保护屏上做任何震动性的工作。
特殊情况下,必须做好安全措施或停用有关保护。
9、运行人员在清扫保护室地面时,注意不要碰撞保护屏、继电器,运行人员不得清扫继电器、保护屏的接线端子排。
10、在保护室内严禁使用手机或对讲机及其他高频无线电设备。
11、在继电保护二次回路上的任何工作,必须使用工作票,必要时停用相应的保护装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篇电气系统及配电装置第一章电气系统及设备的操作原则第一节电气操作的一般注意事项1.1.1 倒闸操作必须得到值长的命令后方可进行。
1.1.2 执行操作票或单项操作卡时,均应在模拟图上进行模拟操作,并核对系统的接线方式无误。
1.1.3 凡设备检修完工后,检修工作负责人必须在设备检修通知簿注明设备是否符合运行条件,并签名。
1.1.4 设备送电前应终结所有工作票,拆除为检修而设的安全措施,恢复固定遮栏和常设警告牌,对设备及所属回路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调度命令或现场有关规定检查或投入需要投入的保护装置,严禁设备无保护运行。
1.1.5 带有同期合闸的开关,应在投入同期后方可进行合闸,仅在开关一侧无电压时操作并应得到值长的同意后,才允许解除同期闭锁回路。
1.1.6 设备送电前,应将仪表及保护回路熔丝或小开关、变送器的辅助电源熔丝放上。
1.1.7 所有倒闸操作,均应严格遵守“操作管理制度”及《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
1.1.8 一切正常倒闸操作,应尽量避免在交接班时进行。
第二节基本操作的原则和有关规定1.2.1 停、送电操作1.2.1.1 合、拉刀闸及手车开关停、送电时,必须检查开关在断开状态。
1.2.1.2 严禁带负荷拉合刀闸,所装电气和机械(防误)闭锁装置不得随意退出运行。
1.2.1.3 停电时先断开关,然后拉开负荷侧刀闸再拉开母线侧刀闸,送电操作顺序与停电相反。
1.2.1.4 操作过程中,发现误拉(合)刀闸不准重新合上(拉开),只有在采取了安全措施后才允许将误拉(误合)的刀闸合上(拉开)。
1.2.2 环路操作1.2.2.1 系统合环操作须满足下列条件:相位一致;电压一致。
1.2.2.2 合环操作时,有同期鉴定的开关,应同期签定后合环,确无同期鉴定的开关合环时,应检查确在环网状态下方可合环操作。
1.2.2.3 解、合环操作前,应考虑电压的变动不超过规定值,并注意各潮流分布情况,有无电气元件过载等。
1.2.3 冲击合闸操作1.2.3.1 变压器、母线等设备在新安装投入运行前和大修后应按有关规程的规定进行全电压冲击,有条件时应尽可能先采取零起升压的方式充电。
1.2.3.2 变压器、母线等设备事故跳闸后,可按有关规定进行全电压冲击,有条件时应尽可能采用零起升压的方式充电。
1.2.3.3 冲击合闸操作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冲击合闸开关应有足够的遮断容量,且故障跳闸次数应在规定的次数内。
(2)冲击合闸开关保护装置应完整并投入运行,自动重合闸应停用,必要时在冲击合闸前可降低保护装置的定值。
(3)应尽可能选择对系统稳定影响较小的电源做冲击合闸电源,必要时应检查有关联络线的潮流并加以调整。
(4)对中性点接地系统中的变压器冲击时,其中性点应接地。
第三节事故处理的基本原则1.3.1 事故处理主要任务1.3.1.1 迅速限制事故的发展,消除事故的根源,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1.3.1.2 尽可能保证厂用电系统的正常运行,特别是保安电源的正常供电,避免全厂停电。
1.3.1.3 尽可能保持主机继续运行,以保证用户的正常供电,必要时应设法在未直接受事故影响的机组上增加出力。
1.3.1.4 尽快对已停电的用户恢复送电。
1.3.1.5 在事故已被限制并趋于稳定时,调整运行方式使之合理,并使系统恢复正常。
1.3.2 事故处理时,值长为统一指挥,单元长领导本机人员进行事故处理和操作。
1.3.3 电气系统发生故障时,值班人员应根据下列顺序进行判断和处理。
1.3.3.1 根据DCS、UACS报警画面显示,系统中有无冲击摆动现象,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动作情况,表计及故障录波器信息和设备外部迹象进行判断事故性质。
1.3.3.2 通过对设备的全面检查和测试,判明故障地点及范围。
1.3.3.3 如果故障对人身和设备造成威胁时,应立即设法解除这种威胁,必要时停止设备的运行,如果没有造成对人身和设备的威胁,则应尽力保持和恢复设备的正常运行。
1.3.3.4 保证非故障设备的安全运行,应特别注意对未直接受到影响的设备进行隔离,必要时启动备用设备。
1.3.3.5 对于故障设备在判明故障性质和范围后,值班人员应做好现场安全措施,以便检修人员进行抢修。
1.3.3.6 为了防止事故扩大和处理过程中不造成混乱,必须主动地将事故处理的每一阶段迅速而准确地汇报值长。
1.3.4 为防止事故扩大及迅速处理事故,值班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可执行下列操作后汇报值长。
1.3.4.1 将已损坏的设备及对人身及设备构成直接威胁的设备停电。
1.3.4.2 运行中的设备有损伤的威胁时应将其隔离。
1.3.4.3 母线电压消失时,将连接在该段母线上开关断开。
1.3.4.4 当厂用电部分或全部停电后恢复其电源。
1.3.5 在母线故障后,必须对母线进行检查,断开接在母线上所有开关测量母线绝缘合格后,才允许进行升压或冲击试验,若当时配电装置上有人工作,在升压或冲击前应通知其离开。
1.3.6 开关跳闸后手动强送应注意下列各项1.3.6.1 开关强送时,应注意电压、电流及系统冲击情况,以便区别有无故障,若有故障应立即拉开强送开关。
1.3.6.2 若发现设备有明显的故障现象,如冒烟冒火,弧光等则禁止强送。
1.3.6.3 在强送跳闸开关时应做好设备越级跳闸的事故预想。
第二章变压器第一节变压器的运行方式2.1.1 变压器正常运行规定2.1.1.1 变压器必须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方可按铭牌规范运行。
2.1.1.2 当冷却介质温度下降时,变压器顶层油温也应该相应下降,为防止绝缘油加速劣化,自然循环风冷变压器顶层油温一般不宜超过85℃,强迫油循环风冷变压器顶层油温一般不宜超过75℃。
运行环境(冷却介质)温度为+40℃时各油浸式变压器的温升、温度的限额按下表执行。
2.1.1.3 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的运行电压不应高于该分接头额定电压的105%。
2.1.1.4 无载调压的变压器在额定电压±5%范围内改换分接位置运行时,其额定容量不变。
有载调压的高备变运行电压变化率在额定电压-6~+12%以内时,额定容量不变。
2.1.1.5 强迫油循环风冷变压器,运行时必须投入冷却器。
2.1.1.6 高备变的有载调压开关应尽量减少切换操作,一般只允许在负荷高峰前夕和负荷低谷时作必要切换。
高备变可在厂用电自投后电压低时作必要的切换。
2.1.1.7 低压侧中性线引出的低压厂变,中性线电流不得超过低压线圈额定电流的25%。
2.1.1.8 分裂变压器低压侧绕组输出容量不得超过其相应额定容量,两低压绕组输出容量之和不得超过高压侧绕组额定容量。
2.1.2 变压器重瓦斯保护运行方式:2.1.2.1 变压器正常运行时,其主保护如差动保护、重瓦斯保护原则上均不得退出运行。
2.1.2.2 变压器轻瓦斯保护、高备变有载调压开关轻瓦斯保护投信号位置。
2.1.2.3 变压器重瓦斯保护投跳闸位置,重瓦斯保护停用应经生产副厂长或总工程师批准。
2.1.2.4 高备变有载调压开关重瓦斯保护于正常运行时投信号,在有载调压开关使用前,将该保护改投跳闸,有载调压开关操作完毕后,应将该保护恢复投信号位。
2.1.2.5 重瓦斯保护在下列工作开始之前应改投信号,在工作结束并正常后,应恢复投跳闸:(1)运行中校验瓦斯保护或在二次回路上工作。
(2)运行中进行滤油、补油、放油、换矽胶、疏通呼吸器和更换热虹吸净化剂(工作结束后,仍有气体时,不得投入)。
(3)处理油位计指示异常升高的缺陷,需要进行放气放油,清理呼吸器孔眼或其它工作。
(4)进行其它可能造成重瓦斯误跳的工作。
2.1.3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禁止将重瓦斯保护改投信号位置:2.1.3.1变压器在大量漏油而使油位迅速下降时。
2.1.3.2变压器轻瓦斯保护动作时。
2.1.3.3变压器重瓦斯保护和差动保护不能同时退出运行。
2.1.4 严禁变压器全部主保护同时退出运行。
2.1.5 变压器中性点运行方式:2.1.5.1 主变高压侧中性点采用固定直接接地方式。
2.1.5.2 高备变高压侧中性点采用固定直接接地方式。
2.1.5.3 高厂变及高备变低压侧中性点均经6.07Ω低电阻接地,当6kV侧发生接地故障电流超限时,继电保护动作于跳闸相应的断路器;当6kV侧发生单相金属性接地时,单相接地故障电流最大可达599.2A。
2.1.5.4 发电机正常运行期间经主变升压输出功率,并为高厂变提供电源。
2.1.5.5 高备变在机组正常期间应处于空载运行方式,其高压侧33kV 电源断路器××开关在合闸状态,低压侧6kV 电源开关处于热备用状态,6kV 各段母线快切装置投入。
2.1.5.6 正常情况下高备变只能供一台机组的安全停机负荷。
2.1.5.7低压厂用变压器均采用顺特电气有限公司生产的SCB9-2000/6.3/0.416系列干式变压器,绝缘等级为F级;干式变压器配LD-B10系列温度控制仪,可实现温度高报警功能及风扇自动控制。
2.1.5.8 低压厂用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接地方式:直接接地2.1.6. 变压器分接头运行方式:2.1.6.1 主变分接头位置调整现场调整;高备变分接头位置调整现场调整。
2.1.6.2 对于无载调压变压器,其分接头变换必须在变压器改检修状态后由检修人员执行,并对分接头改变情况作好记录。
2.1.6.3 干式变压器(不包括照明变)都为无载调压变压器;照明变采用电压自动分级补偿装置,正常运行时,投自动方式,可根据厂用电压波动情况自动调节输出电压。
2.1.6.4 高备变系有载调压变压器,正常运行时,根据厂用电压情况而决定高备变分接位置,但分接位置一般不能在高低极限位置。
运行人员调节分接开关时,应加强联系,注意监视高备变分接开关位置指示与6kV 电压是否匹配。
2.1.6.5 当变压器过载时,禁止进行变压器的有载调压分接头切换。
有载调压变压器宜安排在其空载或轻负荷的情况下进行分接头的切换。
2.1.6.6变压器有载调压分接头新投运或经吊出检查、检修投运前,至少进行一轮升降压循环的操作,正常后方可正式带负荷运行。
2.1.6.7 分接开关电动机构的档位显示应与有载开关的实际档位一致且它们处于正确位置,如不一致将会导致变压器损坏。
2.1.6.8 切换开关油室与变压器主体油隔开,油室内的油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过滤,以保证其适当的电气强度,同时防止机械磨损。
2.1.7. 变压器并列运行的规定2.1.6.1 变压器并列运行的条件:①绕组联接组别相同;②电压比相等;③短路阻抗相等。
2.1.6.2 变压器在安装后或检修中进行过拆接线等有可能改变相位的工作后,必须有工作负责人核相正确的书面通知,方可并联或环路运行。
2.1.6.3 变压器过负荷运行的规定(1)变压器可以在正常过负荷和事故过负荷的情况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