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习题总结
《静女》选择题、文言现象、赏析题

《静女》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题型:【选择题】【文言现象】【简答题】【原文】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C)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解析】C。
分析:C.“七八个”“两三点”分别修饰“星”“雨”,中间不能断,断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2、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解析】C。
分析:C “说怪女美”意思是“喜爱彤管的美丽”。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
富有情趣。
【解析】C。
分析:C没有根据判定“发生在同一天”。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D)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静女》优秀课后同步练习题(带答案解析)

《静女》课后同步练习题一、基础巩固1、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答案】D 【解析】“用借代的手法”错。
2、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答案】C 【解析】说:通假“悦”愉悦,喜欢女:通假“汝”,你,你的喜欢你的美丽,为你的美丽感到愉悦。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
富有情趣。
【答案】C【解析】“都发生在同一天”错。
4、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答案】C 【解析】应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静女》试题及答案

《静⼥》试题及答案静⼥⼀、选择题1、下列有关⽂学常识得叙述,错误得⼀项就是()A、《诗经》就是我国最早得⼀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
B、《诗经》中得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都就是劳动⼈民创作得民间歌谣:“雅”分为⼤雅、⼩雅,共105篇,⼤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及诸侯们祭礼时得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得社会⽣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法基本上就是现实主义得。
D、《诗经》中都就是四⾔诗,普遍采⽤赋、⽐、兴得表现⼿法2、下⾯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得⼀项就是()A、国破/⼭河/在,城春/草⽊/深B、静⼥/其姝,俟我/于城隅;C、七⼋个/星/天外,两三点/⾬/⼭前D、岂⽈/⽆⾐?与⼦/同袍3、对这⾸诗词句得理解,不正确得⼀项就是()A、题⽬“静⼥”,就是指⽂静美丽得姑娘。
B、“爱⽽不见”得意思就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伙⼦着急。
C、“说怿⼥美”得意思就是指姑娘美丽得彤管映衬得您更美。
D“⾃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她得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4、对这⾸诗得赏析,不恰当得⼀项就是()A、这⾸诗基调欢快⽽富有情趣,叙写了⼀对青年男⼥约会得过程。
B、“爱⽽不见,搔⾸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伙⼦当时那种焦灼不安得情态。
C、⽆论就是赠彤管,还就是赠荑草,都发⽣在同⼀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得恋情已到极致。
D、这⾸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了双关及移情⼿法,因⽽⽣动活泼。
富有情趣。
5、选出对《静⼥》⼀诗内容理解有误得⼀项就是()A、《静⼥》就是⼀⾸赋体诗,它运⽤“直陈其事”得⼿法,采⽤三章连唱得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得特⾊。
B、本诗以⽣动得语⾔,风趣得细节,表现了⼀对男⼥青年热恋中得情趣,⼈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美”、“匪⼥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上男青年就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她得信物,实则表达了她对姑娘挚爱之情。
《静女》选择题、文言现象、赏析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静女》选择题、文言现象、赏析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静女》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资料:【原文】【翻译】题型:【选择题】【文言现象】【简答题】【原文】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翻译】姑娘温柔又静雅,约我城角去幽会。
有意隐藏不露面,徘徊不前急挠头。
姑娘漂亮又静雅,送我一束红管草。
红管草色光灿灿,更爱姑娘比草美。
送我野外香勺药,勺药美丽又奇异。
不是勺药本身美,宝贵只因美人赠。
【精品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2、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
富有情趣。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静女》试题及答案

静女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3.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
富有情趣。
5.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静女》选择、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静女》选择、简答题及答案【必修上册】【原文】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翻译】姑娘温柔又静雅,约我城角去幽会。
有意隐藏不露面,徘徊不前急挠头。
姑娘漂亮又静雅,送我一束红管草。
红管草色光灿灿,更爱姑娘比草美。
送我野外香勺药,勺药美丽又奇异。
不是勺药本身美,宝贵只因美人赠。
【精品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2、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
富有情趣。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静女》课后习题及答案

《静女》课后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训练1.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城隅.()搔.首()踟蹰..()()彤.管()2. 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和解释是否完全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静女其姝,俟.(yì)(等待)我于城隅。
()(2)爱而不见.(jiàn)(出现),搔首踟蹰。
()(3)静女其娈.(luán)(美好),贻我彤管。
()(4)彤管有炜,说.(shuō)(喜爱)怿女美。
()(5)自牧归荑.(tí)(初生的茅草),洵美且异。
()3. 找出并解释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说怿女美:()通()()通()(2)匪女之为美:()通()()通()4.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静女其姝.(美丽)B. 贻.(赠给)我彤管C. 彤管有炜.(红而发光)D. 洵.(灿烂)美且异5. 知识填空。
《诗经》是我国诗歌总集,它收入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篇,分为、、三部分,《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是、、。
《静女》是一首表现的诗歌。
二、阅读能力训练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 本诗共分三章,第一章重在写场景,后两章重在写心理。
其中表现男子等待女友焦灼不安的句子是,意思是。
2. 翻译下列句子。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2)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答案:一、1. yǘsāo chíchútónɡ 2.(1)×(2)×(3)√(4)×(5)√ 3.(1)说悦喜爱;女汝你(2)匪非不;女汝指荑 4. D 5.第一部305风雅颂赋比兴男女爱情生活二、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女子)故意躲藏起来,让(男子)找不到她,(男子)挠着头,焦急不安地走来走去。
《静女》选择题、文言现象、赏析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静女》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资料:【原文】【翻译】题型:【选择题】【文言现象】【简答题】【原文】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翻译】姑娘温柔又静雅,约我城角去幽会。
有意隐藏不露面,徘徊不前急挠头。
姑娘漂亮又静雅,送我一束红管草。
红管草色光灿灿,更爱姑娘比草美。
送我野外香勺药,勺药美丽又奇异。
不是勺药本身美,宝贵只因美人赠。
【精品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2、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
富有情趣。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1·《诗经两首·静女》总结一、实词1.静女其姝....静女:其姝:2.俟.我于城隅..俟:城隅:3.搔首踟蹰..踟蹰:4.静女其娈.娈:5.贻.我彤管贻:6.彤管..有炜.彤管:炜:7.说怿..女美说怿:8. 自牧.归荑.牧:荑:9. 洵.美且异洵:二、指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爱而不见 ____通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通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2)说怿女美 ____通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通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3)自牧归荑 ____通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4)匪女之为美 ____通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通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二、翻译全诗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译: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译: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译: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译: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译: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四、填空:(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最早称“_________”,“ _________”代时被称为经典,始称“诗经”。
共收录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歌词______篇,从内容上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三大类。
(2)《诗经》的形势以_________言为主,多数为_________用韵,在章法上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诗经》是我国诗歌_________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与“爱而不见”主语不相同的一句是()A、俟我于城隅B、搔首踟蹰C、自牧归荑D、美人之贻(2)“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这两句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A、重章叠句B、夸张C、对比D、对偶(3)“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这几句诗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A、反复、比喻B、顶真、回环C、顶真、对比D、比喻、回环(4)诗中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的句子,接着又说“匪女以为美”,而是因为“美人之贻”,下列哪一个成语可概括反映男子的心理?()A、红豆相思B、情窦初开C、爱屋及乌D、一见钟情(5)下列对“静女其姝”中的“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代词,指“静女”B、形容词词头,可译为“多么”C、助词,指“的”D、代词,要译为“她的”(6)对“爱而不见”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句中的“而”是转折连词,可译为“却”。
B、这句诗可译为:“静女”为了表达对男的爱意,故意隐藏起来。
C、静女之所以不出现,是因为男子来迟了,心中不高兴。
D、刻画了“静女”的活泼、机灵和浪漫的形象。
(7)对“搔首踟蹰”一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写男子非常着急不安的心理。
B、反映了男子对“静女”的深情和迷恋。
C、写男子不理解、不耐烦地心理。
D、反映了男子憨厚纯朴,忠贞善良的性格。
五、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后面的问题: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1)《静女》是以谁的口吻写的?描绘了什么场景?有何风格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认为女主角“爱而不见”有哪些原因?这样写有何表述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静女”见男子来了,却故意找个地方把自己藏起来,男子禁不住“搔首踟蹰”,这反映男子什么心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的静女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简要分析彤管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7)《静女》诗具有活泼风趣的情调、含蓄蕴藉的风格,请从诗中任选两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修1·《诗经两首·静女》归纳练习答案一、实词1.静女其姝....静女:文雅的姑娘。
其姝:姝,美丽。
其,形容词词头。
下面“静女其娈”的“其”用法相同。
2.俟.我于城隅..俟:等待,等候。
城隅:城上的角楼。
一说是城边的角落。
3.搔首踟蹰..踟蹰:亦作“踟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4.静女其娈.娈:美好。
5.贻.我彤管贻:赠送。
6.彤管..有炜.彤管:红色的管萧。
管,有人说是茅草。
炜:鲜明有光的样子。
7.说怿..女美说怿:喜爱。
说,通“悦”,和“怿”一样,都是喜爱的意思。
8. 自牧.归荑.牧:野外放牧的地方。
荑:初生的茅草。
9. 洵.美且异洵:的确,确实。
二、通假字1.爱.而不见.爱:通“薆”隐藏,遮掩。
见:通“现”,出现。
一说是看见。
2.说.怿女.美说:通“悦”,和“怿”一样,都是“喜爱”的意思。
女:通“汝“,你。
3.自牧归.荑归:通“馈”,赠送。
4.匪女..之为美匪:通“非”。
女:通“汝“,你。
三、翻译全诗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译:美丽姑娘真可爱,她约我到城头来。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译:故意躲藏逗人找,惹我挠头又徘徊。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译:美丽姑娘真好看,送我一只小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译:彤管红红闪亮光,让人越看越喜欢。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译:牧场归来送我荑,荑草美得真出奇。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不是荑草真的美,美人送我含爱意。
三、1.诗汉 305 风雅颂2.四言隔句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现实主义四、B A B C B D C五、1.本诗是以男子口吻写的,生动逼真的描绘了一对民间男女约会时的情景,充满了愉快、幽默的情趣,富有活泼的生活气息和明朗纯朴的民歌风味。
2.此题为开放式问题。
或者是因为害羞、矜持;或者是因为女子先到了不好意思,故意躲起来制造男子先到的假象;或者是因为调皮,制造一点情趣;或者是因为善于体贴人心,先到了却故意后出现,免得男子又迟到的内疚感。
究竟是害羞矜持还是调皮活泼,让男主人公捉摸不透,也让读者捉摸不透,如雾里看花,朦胧绰约,越发引人遐想。
3.既表现男子心神不宁,也写出对静女的痴情迷恋。
4.既加强了诗意的表达,又增强了抒情效果;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
5. 静女是一个美丽调皮的恋爱中的女子形象。
6. 彤管是爱情的信物,也衬托了女子的美好。
7. 如“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写男子如赴约会,恋人起初故意藏起来不见,惹得男子抓耳挠腮,这个情节活泼风趣,令人忍俊不禁。
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从侧面写出男子对女子的爱恋之情,显得含蓄蕴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