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的中医药治疗
济生肾气丸加味配合针刺治疗老年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

济生肾气丸加味配合针刺治疗老年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观察济生肾气丸加味配合针刺治疗老年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 60例糖尿病并发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采用控制血糖、排尿训练、营养神经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中药,同时针刺配穴,30 d为1疗程。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60%,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济生肾气丸加味配合针刺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变;针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属中医学中的“癃闭”、“淋证”范畴。
主要因为消渴日久,耗气伤阴,损伤阳气,加之老年人体质渐弱、精气日衰,肾之元阴元阳均已亏虚,使中气下陷或命门火衰,不能蒸腾气化,导致膀胱气化无权,小便排出困难;或膀胱开合失司出现小便失禁等〔1〕。
其临床治疗比较棘手,不易奏效。
作者对济生肾气丸加味为主,同时针刺配穴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了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0例病例均为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女18例,男12例,年龄61~72岁,平均(65.7±4.1)岁,病程5~20年,平均11.5年;对照组30例,女20例,男10例,年龄63~70岁,平均(64.8±2.4)岁;病程6~18年,平均12.1年。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2.1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1999年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或随机血糖≥11.1mmol/L,并符合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参考《泌尿外科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2〕及《实用糖尿病学》〔3〕制定:①有糖尿病病史,符合诊断标准。
神经源性膀胱的针灸治疗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神经源性膀胱概述 • 针灸治疗原理及作用机制 • 常用针灸方法与技巧介绍 • 针灸治疗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 临床试验案例分享与讨论 • 总结:提高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生活质量
01
神经源性膀胱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 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
临床疗效评价与安全性分析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和 生活质量。
针灸治疗相对安全,无明显副作用和并发症。但需注意操作规范和消毒措施,避 免感染等风险。同时,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针灸治疗可能无法完全替代其他治 疗手段,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
03
常用针灸方法与技巧介绍
03
选穴原则
在普通毫针刺激法的基础 上,选取对膀胱功能有良 好调节作用的穴位。
操作方法
将电针仪连接在毫针上, 通过微电流刺激穴位,以 患者感到舒适为度。
疗程与频率
电针刺激的疗程和频率与 普通毫针刺激法相似,但 需注意电流强度不宜过大 ,以免对膀胱功能有调节作 用的穴位,如足三里、三 阴交等。
阐述了针灸治疗神经源 性膀胱的理论基础和临 床实践。
03
分析了针灸治疗在改善 膀胱功能、缓解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 疗效。
04
讨论了针灸治疗的优势 、安全性及未来研究方 向。
强调针灸治疗在改善膀胱功能方面优势
针灸治疗能够刺激膀胱及尿道 括约肌的收缩,改善排尿功能 。
针灸治疗可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从而 改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
预后评估
神经源性膀胱的预后因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 异,一般来说,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针灸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已经在临床上得到 了广泛应用。
靳氏“尿三针”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

137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8 No.10·中医中药·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e bladder)是指由于神经系统病变而引起的尿道或膀胱的功能障碍,进而所产生的一系列下尿路病症及并发症的总称。
其发病原因主要是脊髓损伤、脑卒中和糖尿病等,主要临床表现为尿失禁、排尿障碍、尿潴留等。
临床治疗多以药物治疗、神经电刺激疗法治疗、康复训练及手术治疗,虽能较好改善患者症状,但疗效不够稳定,易反复[1]。
“尿三针”是岭南派针灸学家靳瑞教授根据长期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的治疗泌尿系病证的有效穴组,对“尿三针”加减配穴,结合艾灸、电针、耳穴贴压、理疗、康复训练等中医疗法,能有效提高神经源性膀胱临床治愈率。
1 “尿三针”概述“靳三针”是岭南派针灸学家靳瑞教授根据长期临床经验,结合针灸治病的理、法、方、穴,总结了有效且精华的穴位,按照中医传统理论整合了多组三针穴组来治疗疾病的方法[2]。
“尿三针”属“靳三针”之一,其穴位包括关元、中极、三阴交,临床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遗尿、尿潴留等泌尿系病证。
研究表明,该三穴为针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最常用输穴,其中又以中极-关元的关联程度最高[3]。
1.1定位与解剖关元穴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
解剖:在腹白线上,浅层有12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深层有12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中极穴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上。
解剖:在腹白线上,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前皮支。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解剖:浅层布有隐神经的小腿内侧皮支,深层有胫神经。
1.2针刺方法针刺输穴部位用75%酒精常规消毒。
徐徐进针,关元直刺或向下45°斜刺,进针0.8~1.0寸;中极直刺向下45°斜刺,进针0.8~1.0寸,针刺深度不宜过深,必要时可改为向曲骨穴透刺;三阴交直刺1.0~1.5寸。
得气后关元穴、三阴交穴行捻转补法,中极穴行捻转泻法,留针30 min。
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研究概况

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研究概况陈一鸣;邱晶晶;黄睿;谢斯婷;彭炳森;郑永泽;李赛美【摘要】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中医多种外治法如针刺、穴位贴敷、艾灸、耳穴贴压、推拿等,均可改善DNB患者症状和体征.文章通过对近3年中医外治法治疗DNB相关文献资料的进行综述,认为临床上治疗DNB应当在重视基础疗法如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定期排尿训练等,积极结合中医外治疗,以改善DNB患者症状和体征,减少西药副作用,避免外科手术创伤,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危害.【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7(026)017【总页数】4页(P28-31)【关键词】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中医外治法;研究概况【作者】陈一鸣;邱晶晶;黄睿;谢斯婷;彭炳森;郑永泽;李赛美【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4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69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越发上升,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都会面临泌尿系的慢性并发症[1],而其中以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iabetic Neurogenic Bladder,DNB)发病率最高,达25%~85%[2]。
DNB是指由糖尿病引发的控制膀胱排尿的中枢及周围神经损害所致的下尿路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导致膀胱容量增大,残余尿量增多,逼尿肌无力等[3]。
中医上归属“消渴”、“癃闭”范畴,基本病机为肾与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且与肺、脾、肝、三焦有密切关系。
常见症状为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晚期可发展为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最后致慢性肾功能不全[4]。
西医治疗DNB在控制血糖上,多采用修复和营养受损神经、外科手术导尿、排尿训练等[5]对症治疗支持方法,疗效欠佳。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神经源性膀胱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神经源性膀胱研究进展李生龙1,赵永强 2,贾云鹏2,梁永林3,卢刚刚1,赵渊博1,马 旭1(1.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2.甘肃省中医院泌尿外科,甘肃 兰州 730050; 3.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摘要] 糖尿病性神经源性膀胱(DNB )是一种由高血糖引起的自主神经受损导致的异常排尿反应和膀胱功能障碍的统称,多见于糖尿病病史15年以上的患者。
近年来,中医药被广泛应用于DNB 的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小,且能够避免外科手术创伤,减少并发症的危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DNB 的发病机制、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西医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认为可能与糖代谢改变、神经传导通路障碍、逼尿肌细胞损伤、氧化应激损伤、尿路上皮的改变及尿道的形态和功能改变等有关。
中医则认为DNB 病位主要位于肾和膀胱,与肺、脾、肝、心、小肠、三焦关系密切。
中医药治疗方面多采用著名医家的独到疗法,结合针灸、穴位贴敷、中药封包、循经走罐、滚珠式手足按摩、耳穴贴压、穴位注射、低频脉冲及推拿等外治方式,内外合治,临床疗效突出。
参考文献41篇。
[关键词] 糖尿病性神经源性膀胱;发病机制;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综述[中图分类号] R255.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257-358X (2024)04-0435-06DOI :10.16295/ki.0257-358x.2024.04.020Research Progress on Treating Neurogenic Bladder of Diabete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I Shenglong 1,ZHAO Yongqiang 2,JIA Yunpeng 2,LIANGYonglin 3,LU Ganggang 1,ZHAO Yuanbo 1,MA Xu 1(1.College of Integrativ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Lanzhou 730030,China ;2.Urology Department ,Gans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anzhou 730050,China ;3.College of Basic Medicine ,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Lanzhou 730030,China )Abstract Diabetic neuropathic bladder(DNB ) is a condition characterized by abnormal urination reactions and bladder dysfunction caused by autonomic nerve damage due to high blood glucose level. It is common in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diabetes for more than 15 years. In recent year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DNB due to it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icacy ,minimal adverse reactions ,avoidance of surgical trauma ,reduction of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ment in patients ’ quality of lif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athogenesis ,etiology ,and progress of TCM treatment for DNB. Western medicine has not fully elucidated its pathogenesis which is currently thought to be related to altered glucosemetabolism ,blocked neural conduction pathways ,damage to detrusor cells ,oxidative stress damage ,changes in the urothelium ,and morphological and functional changes in the urethra. According to TCM ,DNB is primarily located in the kidneys and bladder ,closely related to lungs ,spleen ,liver ,heart ,[收稿日期] 2023-12-10[基金项目]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2JR5RA638)[作者简介] 李生龙(2000—),男,甘肃临夏人,2023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临床泌尿外科研究,邮箱:2827033**********。
针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30例

针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30例杨雪蓉;黄俊;徐佩英;陶枫;顾逸梦;徐隽斐;陆灏;沈远东【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13(034)001【摘要】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成2组,空白对照组采用同等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针灸联合耳穴贴压,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残余尿量、中医证候积分、糖代谢、脂代谢指标.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治疗后残余尿量、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糖代谢和脂代谢指标无组间差异(P>0.05).结论:针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有疏导膀胱气机,振奋气化的功效.【总页数】3页(P64-66)【作者】杨雪蓉;黄俊;徐佩英;陶枫;顾逸梦;徐隽斐;陆灏;沈远东【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12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4.5【相关文献】1.针灸联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及对尿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J], 钱华2.针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疗效分析 [J], 梁勇军3.针灸联合黄酮哌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分析 [J], 于惠翀;余大海;吉日嘎拉;王超奇;宋杰4.α-硫辛酸、甲钴胺联合电针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 [J], 宋爱华;方薇5.针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可行性 [J], 李丽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针结合膀胱训练治疗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

认为由瘀血阻滞而导致“不通则痛,痛则不通”,故治疗当以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养血舒筋之法。
热敷方中羌活、独活、透骨草、延胡索、伸筋草、路路通祛风除湿通络,制川乌、制草乌、细辛、威灵仙温经散寒止痛,地鳖虫、川芎、延胡索化瘀止痛,赤芍、川芎、当归、桃仁、没药、红花活血通经,诸药共奏活血通络、祛瘀止痛之功。
现代医学认为,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对神经根机械、化学及自身免疫刺激是导致腰腿痛最根本的病理机制,机械、化学及自身免疫刺激所引起的无菌性炎症是产生症状的直接原因。
腰痛是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
由于纤维环外层后纵韧带受到突出髓核压迫和刺激,引起神经根充血、水肿,周围组织发生炎性反应,产生大量的炎性物质在局部蓄积,使局部血管痉挛,微循环发生障碍,神经组织缺血缺氧,从而产生下腰部感应痛,影响到臀及下肢则伴有下肢放射痛[3]。
因此,如何有效地消除无菌炎症是治疗的关键。
中药热敷是通过温热刺激引起局部皮肤和患处的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使肌肉松弛,减轻疼痛,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和整体功能,从而消除和减轻神经根的充血水肿及炎症反应[4]。
经骶管注入硬膜外腔的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硬膜和神经根,阻断疼痛的传导通路及其恶性循环,解除病变部位的肌肉血管痉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物质的吸收、排泄,起到消除炎症、解除疼痛的作用[5]。
综上所述,中药热敷配合骶管冲击疗法可以起到以下作用[6-7]:①能抑制神经组织对“H ”物质的反应,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②有免疫抑制作用,减轻免疫反应;③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减轻水肿,从而缓解疼痛;④有液体松解椎管内粘连的作用。
所以,笔者认为,中药热敷配合骶管冲击疗法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可靠、患者痛苦小、治疗费用低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 ].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687.[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3]吴在德,吴肇汗.外科学[M ].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76.[4]余红超,刘德玉.中药热敷配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31(5):42-43.[5]任国臣,郝京.大剂量骶管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30例[J ].人民军医,2008,53(8):604.[6]徐思多.局部解剖学[M ].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71.[7]晏佳琪.针灸加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8例[J ].河北中医,2009,31(10):1525.膀胱的协调活动受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的调控,当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导致神经功能异常从而引起膀胱的储存和排空机制发生障碍时,即发生所谓的神经源性膀胱[1]。
益气补肾方加减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

仙灵 脾l 、 5g 鹿角胶 1 , 可用茯苓 、 0g 另 山药研 细 , 量长期 少
服用 。伴 有 小 便 黄 , 灼 热 或 疼 痛 感 , 干 , 有 口 口苦 加 用 淡 竹 叶 1 、 前 子 ( ) 0g 麦 冬 1 、 银 花 1 、 茅 根 0g 车 包 1 、 0g 金 5g 白 3 。 有 情 志 抑郁 , 烦 易 怒 , 胁 胀 痛 , 眠 差 , 0g伴 多 胸 睡 口苦 , 加
膀胱 , 与 肾有关 , 胱 由肾主 宰 , 但 膀 中医称 为劳 淋 , 名 思 顾
义, 即房劳过度或久病体 虚 , 便不利 且反 复发作 的意思 , 小
病 史 久 的糖 尿 病 患 者 和 老 年 人 最 容 易 出 现 。 小 便 的 通 畅 与 否 , 尿 量 , 尿 气 力 与 膀 胱 和 肾 的 功 能 密 切 相 关 , 尿 排 排 糖 病 为 慢 性 终 身 性 疾 病 , 医 认 为 乏 力 为 气 虚 , 干 或 口渴 中 口 为 阴 虚 , 以 临 床 上 多 以气 阴 两 虚 为 主 , 者 可 因 劳 累 或 所 患 者 病 情 迁 延 不 愈 , 致 怕 冷 、 酸 等 阳气 虚 衰 的 表 现 , 而 导 腰 久
中 图 分 类 号 :1 8 . 1 72 5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 9 3 2 1 ) 5— 8 1 0 0 5— 34(00 0 0 1 — 1
1剂/ , 下午 水 煎 服 。 2周 为 1 程 , d上 疗 2个 疗 程 后 作 疗 效
糖 尿 病 神 经 源 性 膀 胱 属 于 糖 尿 病 的 慢 性 并 发 症 , 医 西
现报道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显效 2 4例 , 有效 6例 , 无效 5例 , 总有效率为 8 %。 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俞.原配穴治疗脑卒中后无抑制性神经源性膀胱60例[J]. 江苏中医药2008,40(12):80-81.
11
1.针灸治疗-针刺
俞原相配是将本经脏腑所属原穴与其背俞穴相 配,取其原穴与背俞穴在主治性能上的共性, 以相互协同增强疗效的一种配穴法。虽两者皆 可治疗脏病,但就其主治性能而言,原穴擅扶 正祛邪,以调脏器之实质;俞穴偏调和阴阳, 以调脏器之功能。两者相配功效显著,对各脏 腑之虚实、邪气之盛衰皆有调节作用。
• 重症肌无力、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家族性淀粉样变性 多发性神经病变等。
4
神经源性膀胱的分型
1、逼尿肌过度活 跃+括约肌过度活 跃
• 此型多表现为无规律 的反射性尿失禁
2、逼尿肌迟缓+ 括约肌迟缓
• 可导致神经源性压力 性尿失禁,如果排尿 不完全,可合并充溢 性尿失禁
3、逼尿肌迟缓+ 括约肌过度活跃
• 不能自发性排尿,如 果不能规律适时地排 空膀胱很快出现上尿 路损伤
4、逼尿肌过度活 跃+括约肌迟缓
• 该类型几乎不存在上 尿路损伤的风险,反 射性尿失禁与压力性 尿失禁共存
5
并发症
1、尿路感染
• 最常见
3、膀胱输尿管 反流
• 通常为可逆性,可 并发肾盂肾炎,肾 衰竭,肾积水等。
2、尿路结石
6
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 (1)导尿 间歇式清洁导尿法是脊髓受伤后,患者处理排尿的最佳方法 • (2)辅助治疗 ①定时排空膀胱;②盆底肌肉训练;③训练“扳机点”排尿;④男 性使用外部集尿装置。 • (3)药物治疗 ①治疗逼尿肌过度活动的药物,如M受体阻滞剂。②治疗逼尿肌 收缩无力的药物,M受体激动剂。③降低膀胱出口阻力的药物,如α受体阻滞剂。 ④增加膀胱出口阻力的药物:α受体激动剂。⑤减少尿液产生的药物,如去氨加 压素等。⑥其他药物。 • (4)针灸疗法 ,中医中药治疗 • (5)封闭疗法 • (6)膀胱训练和扩张 对尿频、尿急症状严重,无残余尿或残余量很少者可采用 此法治疗
9
1.针灸治疗-针刺
冯卓等将10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 组(53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取穴:百会、 中极、大赫、三阴交;配穴:膀胱湿热加三焦俞、水 道、阴陵泉;痰瘀阻络加血海、阴陵泉;脾肾亏虚加 脾俞、肾俞、关元;气阴两虚加气海、太溪。对照组 予口服甲钴胺片,500 μg/次,3次/d,两组均治疗1个 月。结果:两组与治疗前比较,临床表现积分、膀胱 残余尿量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 组。
神经源性膀胱 的中医药治疗
1
概念
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 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 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尿不畅或尿潴留 是其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由此诱发的泌 尿系并发症,如上尿路损害及肾衰竭等 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2
3
病因
所有可能影响储尿和排尿神经调控的疾病都有可能造 成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碍
1.中枢神经系统因素
• 包括脑血管意外、颅脑肿瘤、基底节病变、脊髓病 变、椎间盘病变及椎管狭窄等。
2.外周神经系统因素
3.感染性疾病 4.医源性因素 5.其他因素
• 糖尿病、酗酒、药物滥用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脊髓灰质炎 • 脊柱手术、根治性盆腔手术如直肠癌根治术、前列 腺癌根治术、区域脊髓麻醉等。
12
1.针灸治疗-电针
张素花采用电针治疗45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 膀胱患者,选取肾俞(双)、会阳(双),针 刺后并接通电针,以正极连接肾俞,负极连接 会阳,以患者能耐受为度,1次/d,30 min/次, 6次治疗后休息1 d,2周为1个疗程。结果经治 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3.3%。
张素花.电针治疗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45例临床观 察[J].浙江中医杂志,2008,43(11):654.
罗庆禄,王诗忠,陈岚榕.针刺八髎穴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 残余尿量和排尿功能的影响[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2(1): 12-14.
冯卓,赵伟,袁薇,等.针灸治疗糖尿病性膀胱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 2014,6(1):46-47.
10
1.针灸治疗-针刺
孙正军
以俞原配穴治疗脑卒中后无抑制性神经源性 膀胱60例,治疗组选取五俞穴及相应经之原穴,针刺 得气后行补法;对照组常规选取三阴交、阴陵泉、中 极、膀胱俞,针刺得气后按辨证行补泻手法,30 min/ 次,1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3 个疗程 。结果,治 疗组总有效90.0% ,对照组总有效率73.9%。
13
1.针灸治疗-电针
罗庆禄等将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26例)和对照组(13例)。两组在基础治疗上,对照组 针刺八髎穴、气海俞、关元俞、膀胱俞、中极、关元;实 验组针刺膀胱经八髎穴,1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结果两组与治疗前比较,膀胱残余尿量均明显降 低(P<0.01),排尿功能明显好转(P<0.05),且实验 组优于对照组。提示针刺八髎穴能明显改善脊髓损伤患者 的膀胱残余尿量和排尿功能,达到多穴位针刺的效果。
2.手术治疗
• 需经非手术治疗证明无效,并在神经病变稳定后进行。
7
神经源性膀胱中医治疗目录
1.针灸类治疗 2.中药治疗 3.中西医结合治疗 4.常用刺激穴位 4.中医药治疗的缺陷和前景
8
1.针灸治疗-针刺
岑珏等将61例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中极组(31例) 和外关组(30例)。患者进行首次尿动力学检查后,中极组予针 刺中极穴、外关组予针刺外关穴,运用尿动力仪检测针刺治疗前 后充盈期尿动力学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中极组初尿感容量 (FDV)、初次急迫膀胱容量(FUV)、强烈急迫膀胱容量(SUV)、 最大膀胱测量容量(MCBC)均明显升高(P<0.05),最大逼尿肌压 力(Pdetmax)明显降低(P<0.05);但外关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 (P>0.05)。两组FDV、FUV、SUV、MC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岑珏,尹平,侯文光,等. 针刺对神经源性膀胱储尿功能影响的穴位特异性研究[J].上海中医 药杂志,2012,46(6):1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