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电容器
(完整)高中物理电容器

第12课时 电容器 电容一、知识内容:1、电容器:① 电容器:任何两个相互靠近而又彼此绝缘的导体组成电容器。
② 电容器的作用:是用来储存电荷。
使电容器带电量增加的过程是充电过程(如图双向开关接A ),使电容器带电量减少的过程是放电过程(图中双向开关接B )。
③ 电容器的电量:两极带等量的异种电荷,每个极板所带电量的绝对值-----电容器电量。
2、电 容:① 定义:电容器的带电量与两极间电势差的比值。
② 定义式: U Q C = 单位:法拉,(F 、 Fμ、pF 、) ③ 意义: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大小,大小由电容器的结构决定的,与电容器是否带 电、带多少电荷、以及电势差大小无关。
④ 计算式:UQ U Q C ∆∆==。
3、平行板电容器:kdS C r πε4=; (1)公式kd S C r πε4=是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只适用于平行 板电容器.(2)平行板电容器内部是匀强电场E=U/d .(3)电容器的电势差的测量:静电计(如右图)静电计是可用来测量电势差的仪器,使用时将它的金属球与电容器一极板相 连,外壳与另一极板相连,从指针偏角便可比较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指针 偏角越大,电势差越大.(静电计不能用伏特表代替)(4)电容器的d 、s 、r ε变化 → 电容器的Q 、U 、C 、E 的变化:A 、确定不变量。
当电容器与电源线连接时两板间电势差保持不变;当电容器 带电后与电路断开时电容器的带电量保持不变.B 、用决定式kd SC r πε4=分析平行 板电容器的电容的变化;C 、用定义式U Q C =分析电容器所带电荷量或两极板间电 压的变化; D 、用dU E =分析电容器间场强的变化。
二、应用举例:【例1】如图,A 、B 为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正对面积为S ,板间距离为d ,电容为C , 两板间有一个质量为m 带电粒子,静止于P 点,电源电动势为U ,讨论下述问题: ⑴ 带电粒子的带电量。
高中物理电容器知识点

高中物理电容器知识点
电容器是一种用来储存电荷的电器元件,它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关于电容器的基础知识,包括定义、单位、量测、组装等。
一、电容器的定义
电容器是一种被用来储存电荷的电器元件。
当两个导体之间存在电势差时,需要一种介电质将它们隔开,并且在这种介电质中,电子可以移动。
这种介质的容量来衡量储存电荷的能力,我们称之为电容。
二、电容器的单位
电容的单位是法拉(F),在SI基本单位中,其符号为F。
一个法拉电容意味着当一个电容器上的电势差为1伏,所存储的电荷量为1库时,它的电容量就是1法拉。
三、电容器的量测
在实践中,我们使用一种称为法拉计或电容伏特计来量测电容器的电容。
当我们将一个电容器连接到电容伏特计中时,伏特计的指针会随着电容器上的电势差变化而移动。
通过手动调节电容伏特计的刻度,我们可以得知电容器的电容大小。
四、电容器的组装
在实践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将两个导体隔开并在它们之间加入一种介质来组装一个电容器。
导体可以是任何形状,包
括平面、球面和圆柱形导体。
介质可以是空气、纸板、玻璃、塑料等非导体材料,以及异质材料组合。
在电容器中,导体扮演的是正电荷和负电荷的角色。
当电容器上存在电势差时,正、负电荷会被吸引并聚集在导体的两端。
当我们将电容器连接到电路中时,这些电荷会从一个导体流入电路,从而产生电流。
高中物理 几种常用电容器的结构和特点

几种常用电容器的结构和特点
电容器是电子设备中常用的电子元件,下面对几种常用电容器的结构和特点作以简要介绍,以供大家参考。
1.铝电解电容器:
成。
还需经直流电压处理,做正极的片上形成一层氧化膜做介质。
其特点是容量大、但是漏电大、稳定性差、有正负极性,适于电源滤波或低频电路中,使用时,正、负极不要接反。
2.钽铌电解电容器:
化膜做介质制成。
其特点是:体积小、容量大、性能稳定、寿命长。
绝缘电阻大。
温度性能好,用在要求较高的设备中。
3.陶瓷电容器:
其特点是:体积小、耐热性好、损耗小、绝缘电阻高,但容量小,适用于高频电路。
铁电陶瓷电容容量较大,但损耗和温度系数较大,适用于低频电路。
4.云母电容器:
压铸在胶木粉或封固在环氧树脂中制成。
其特点是:介质损耗小、绝缘电阻大。
温度系数小,适用于高频电路。
5.薄膜电容器:
较高,体积小、容量大、稳定性较好,适宜做旁路电容。
聚苯乙烯薄膜电容器,介质损耗小、绝缘电阻高,但温度系数大,可用于高频电路。
6.纸介电容器:
然后密封在金属壳或者绝缘材料壳中制成。
它的特点是体积较小,容量可以做得较大。
但是固有电感和损耗比较大,适用于低频电路。
7.金属化纸介电容器:
体积小、容里较大,一般用于低频电路。
8.油浸纸介电容器:
大、耐压高,但体积较大。
到电容器的标称容量,允许误差、耐压值、漏电电阻等技术参数;第三对于有正、负极性的电解电容器来说,正、负极在焊接时不要接反。
高中物理选修3-1电容器的电容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选修3-1电容器的电容知识点归纳电容器的电容这一内容在高中物理选修3-1课本中出现,有哪些知识点需要记住的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选修3-1电容器的电容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选修3-1电容器的电容知识点一、电容器1. 电容器:任何两个彼此绝缘、相互靠近的导体可组成一个电容器,贮藏电量和能量。
两个导体称为电容器的两极。
2. 电容器的带电量:电容器一个极板所带电量的绝对值。
3. 电容器的充电、放电.操作:把电容器的一个极板与电池组的正极相连,另一个极板与负极相连,两个极板上就分别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
这个过程叫做充电。
现象:从灵敏电流计可以观察到短暂的充电电流。
充电后,切断与电源的联系,两个极板间有电场存在,充电过程中由电源获得的电能贮存在电场中,称为电场能。
操作:把充电后的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接通,两极板上的电荷互相中和,电容器就不带电了,这个过程叫放电。
充电带电量Q增加,板间电压U增加,板间场强E增加, 电能转化为电场能放电带电量Q减少,板间电压U减少,板间场强E减少,电场能转化为电能二、电容1. 定义: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U的比值,叫做电容器的电容C=Q/U,式中Q指每一个极板带电量的绝对值①电容是反映电容器本身容纳电荷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跟电容器是否带电无关。
②电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容的单位是法拉,简称法,符号是F。
常用单位有微法(F),皮法(pF) 1F = 10-6F,1 pF =10-12F2.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跟介电常数成正比,跟正对面积S 成正比,跟极板间的距离d成反比。
是电介质的介电常数,k是静电力常量;空气的介电常数最小。
3. 电容器始终接在电源上,电压不变;电容器充电后断开电源,带电量不变。
第9节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要注意以下三点:1. 带电粒子受力特点。
2. 结合带电粒子的受力和初速度分析其运动性质。
高中物理电磁问题中的电容和电容器的概念及计算

高中物理电磁问题中的电容和电容器的概念及计算电容和电容器是高中物理中的重要概念,也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掌握电容和电容器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对于理解电磁现象和解题非常有帮助。
本文将针对电容和电容器进行详细的解析和说明,帮助读者掌握相关知识和解题技巧。
一、电容的概念及计算方法1. 电容的概念电容是指导体上储存电荷的能力。
当导体上带有电荷时,会在导体周围形成电场,而电容则是衡量导体上储存电荷的能力。
电容的单位是法拉(F)。
2. 电容的计算方法电容的计算公式为:C = Q/V,其中C表示电容,Q表示电荷量,V表示电压。
例如,假设一个导体上带有电荷量为2C,而电压为3V,那么根据电容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到电容为2C/3V=0.67F。
二、电容器的概念及计算方法1. 电容器的概念电容器是用来储存电荷的装置,由两块金属板和介质组成。
金属板上的电荷量与电压成正比,而比例系数就是电容。
电容器的单位是法拉(F)。
2. 电容器的计算方法电容器的计算公式为:C = ε₀A/d,其中C表示电容,ε₀表示真空中的介电常数(8.85×10⁻¹²F/m),A表示金属板的面积,d表示金属板之间的距离。
例如,假设一个电容器的金属板面积为0.1m²,金属板之间的距离为0.01m,那么根据电容器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到电容为(8.85×10⁻¹²F/m)×0.1m²/0.01m=8.85×10⁻¹⁰F。
三、电容和电容器的应用举例及考点分析1. 平行板电容器平行板电容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容器,由两块平行的金属板和介质组成。
当电容器上施加电压时,金属板上会储存电荷。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金属板的面积和板间距离有关。
考点分析:在解题时,需要注意根据电容器的计算公式,合理运用相关参数进行计算。
同时,还需要理解电容和电压之间的关系,以及电容器的储存电荷的能力。
高中物理电容和电容器的概念及计算

高中物理电容和电容器的概念及计算电容和电容器是高中物理中重要的概念,也是电学中的基础知识之一。
理解电容和电容器的概念,以及掌握其计算方法,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电容的定义、电容器的种类和计算公式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电容的概念电容是指物体在给定电压下储存电荷的能力,是电荷量与电压之比。
通常用C表示,单位是法拉(F)。
电容的计算公式为:C = Q / V其中,C是电容(单位:法拉),Q是电荷量(单位:库仑),V是电压(单位:伏特)。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电容器的电荷量为2库仑,电压为4伏特,那么它的电容为:C = 2C / 4V = 0.5法拉这个例子说明了电容的计算方法,即将电荷量除以电压即可得到电容的数值。
二、电容器的种类电容器是用来储存电荷的装置,常见的电容器有两种:电容器和电解质电容器。
1. 电容器电容器是由两个导体板之间夹有绝缘介质(如空气、塑料等)的装置。
根据导体板之间的结构不同,电容器可以分为平行板电容器和球形电容器等。
平行板电容器是最常见的一种电容器。
它由两块平行的金属导板组成,两板之间夹有绝缘介质,如空气或塑料。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可以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2. 电解质电容器电解质电容器是由两个金属电极浸泡在电解质溶液中构成的。
电解质电容器常见的有铝电解电容器和电解质电容器。
电解质电容器的电容可以根据电解质的性质和电极的面积等进行计算。
三、电容的计算方法在实际计算中,根据具体情况和题目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1. 平行板电容器的计算对于平行板电容器,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C = ε * A / d其中,C是电容,ε是介质的介电常数,A是电容器的有效面积,d是两板之间的距离。
例如,一个平行板电容器的介电常数为4,有效面积为0.1平方米,两板之间的距离为0.01米,那么它的电容为:C = 4 * 0.1平方米 / 0.01米 = 40法拉2. 电解质电容器的计算对于电解质电容器,可以根据电解质的性质和电极的面积等进行计算。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8节电容器的电容(26张PPT)

常见电容器的分类方法
①按形状分:圆柱形电容器,平行板电容 器,球形电容器等.
②按构造分:固定电容器,可变电容器, 半可变电容器等.
可变电容器通常是通过改变正对面积或改 变极板间距离来改变电容的.
③按极板间使用的电介质分:空气电容器, 真空电容器,塑料薄膜电容器,云母电容器, 陶瓷电容器,电解电容器等.
2、电容的定义式: C Q U
Q指每一个极板带电量绝对值, U表示电容器两板的电势差—电压.
3、物理意义: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本 领的物理量 4、单位:
国际单位制:法拉——法(F) 1F=1C / V 常用单位:微法(μF);皮法(pF)
1F=106μF=1012pF
思考:
甲同学说:“电容器带电越多, 电容越大,不带电时,电容为零”。 此说法对吗?为什么?
3、电容器的作用:容纳储存电荷
圆柱型水杯容器的储水问题:hhABC
1.水位每升高h,试比较A、B、C的储水量
2.哪个储水本领大? 如何反映其储水本领?
水量V 深度h
截面积S
思考与讨论
那电容器储存电荷的本领 如何表征呢?
CQ U
二.电容
1、电容器所带电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 电势差U的比值,叫电容器的电容。符号C。
1.8电容器的电容
知识目标 (1)知道电容器的基本构造,了解电 容器的充电、放电过程,认识常见的电 容器。 (2)理解电容的物理意义,掌握电容 的定义公式、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计 算。 (3)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 的因素,能利用公式判断平行板电容器 电容的变化。
观察图片
一些常见的电容器
d表示两板间的距离
εr是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与电介质 的性质有关。
高中物理电容器知识点汇总

高中物理电容器知识点汇总
以下是高中物理电容器的知识点汇总:
1. 电容器的定义:电容器是一种能够存储电荷的装置,由两个导体极板和介质组成。
2. 电容的定义:电容是指电容器存储电荷的能力,用C表示,单位是法拉(F)。
3. 电容量的计算公式:电容量C等于电容器两极板电势差(电压)V与所存储电荷量Q的比值,即C=Q/V。
4. 电容与极板面积和间距的关系:电容与极板面积的成正比,与极板间距的成反比,即C∝A/d,其中A为极板面积,d为极板间距。
5. 并联电容器的等效电容:并联连接的电容器可以看成一个总电容,其电容等于各个电容器电容的和,即Ct=C1+C2+...+Cn。
6. 串联电容器的等效电容:串联连接的电容器可以看成一个总电容,其倒数等于各个电容器倒数的和的倒数,即1/Ct=1/C1+1/C2+...+1/Cn。
7. 初始充电电路:电容器通过电源充电时,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向电容器的正极板,然后从电容器的负极板流向电源的负极。
8. 初始放电电路:电容器通过电阻放电时,电流从电容器的正极板流向电容器的负极板,并且电流的大小随时间逐渐减小。
9. 电容器的时间常数:电容器放电过程中的电流下降到初始值的63%所需的时间称为电容器的时间常数,记作τ=RC,其中R是电阻值,C是电容值。
10. 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曲线:电容器充电曲线呈指数增长,放电曲线呈指数衰减。
11. 电容器的应用:电容器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中,如直流电源滤波、信号耦合、定时器等。
这些是高中物理电容器的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压器电容器1.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负极板接地.两板间有一个正试探电荷固定在P点,如图所示,以C表示电容器的电容、E表示两板间的场强、φ表示P点的电势,W表示正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若正极板保持不动,将负极板缓慢向右平移一小段距离l0的过程中,各物理量与负极板移动距离x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2.如图所示,C为中间插有电介质的电容器,a和b为其两极板,a板接地;P和Q为两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在两板间用绝缘线悬挂一带电小球;P板与b板用导线相连,Q板接地.开始时悬线静止在竖直方向,在b板带电后,悬线偏转了α角度.在以下方法中,能使悬线的偏角α变大的是( ) A.缩小a、b间的距离B.加大a、b间的距离C.取出a、b两极板间的电介质D.换一块形状大小相同、介电常数更大的电介质3.一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距为d,极板分别与电池两极相连,上极板中心有一小孔(小孔对电场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小孔正上方d/2处的P点有一带电粒子,该粒子从静止开始下落,经过小孔进入电容器,并在下极板处(未与极板接触)返回。
若将下极板向上平移d/3,则从P点开始下落的相同粒子将A.打到下极板上B.在下极板处返回C.在距上极板d/2处返回D.在距上极板2d/5处返回4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有交流电源,当副线圈上的滑片P处于图示位置时,灯泡L能发光。
要使灯泡变亮,可以采取的方法有A.向下滑动PB.增大交流电源的电压C.增大交流电源的频率D.减小电容器C的电容5.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竖直放置,并接直流电源。
若一带电粒子恰好能沿图中轨迹穿过电容器,a到c是直线,由于电极板边缘效应,粒子从c到d是曲线,重力加速度为g,则该粒子()A.在ac段受重力与电场力平衡并做匀速运动,cd段电场力大于重力B.a到c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g/cosθC.a至d重力势能减小,电势能增加D.a至d粒子所受合力一直沿轨迹的切线方向6.如图所示,D是一只理想二极管,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AB内部原有带电微粒P处于静止状态。
下列措施下,关于P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保持S闭合,增大A、B板间距离,P仍静止B.保持S闭合,减少A、B板间距离,P向上运动C.断开S后,增大A、B板间距离,P向下运动D.断开S后,减少A、B板间距离,P仍静止7 一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如图1-所示,图中电阻R1、R2和R3的阻值分别为3 Ω、1 Ω 和4 Ω,为理想交流电流表,U为正弦交流电压源,输出电压的有效值恒定.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当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4I.该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图1-A.2 B.3C.4 D.58如图是一理想变压器的示意图,b为原线圈的一个中心抽头,S为单刀双掷开关,P是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R0是定值电阻。
保待输入交变电压U1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S置于a处时,向上滑动P,电流表示数增大B.当S置于a处时.向上滑动P,R0消耗的功率变大C保持尸的位置不变,将S由a掷到b,电流表的示数变为原来的4倍D保持P的位置不变,将S由a掷到b,电压表的示数变为原来的2倍9.如图所示,(a)是远距离输电线路的示意图.(b)是用户得到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已知降压变压器的匝数比为10:1.不考虑降压变压器与用户间导线的电阻.则A,发电机输出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B,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为2200 VC、辅电绕的电流只由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决定D、当用户用电器的总电阻增大时,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减小10. 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3 :1,在原、副线圈的回路中分别接有阻值相同的电阻,原线圈一侧接有电压为220V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如图所示,设副线圈回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原、副线圈回路中电阻消耗的功率之比为k,则A. U=66V,k=1/9B. U=22V,k=1/9C. U=66V,k=1/3D. U=22V,k=1/311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4:1,原线圈与一可变电阻串联后,接入一正弦交流电源;副线圈电路中固定电阻的阻值为R0,负载电阻的阻值R=11R0,是理想电压表;现将负载电阻的阻值减小为R=5R0,保持变压器输入电流不变,此时电压表读数为5.0V,则A.此时原线圈两端电压的最大值约为34VB.此时原线圈两端电压的最大值约为24VC.原线圈两端原来的电压有效值约为68VD.原线圈两端原来的电压有效值约为48V12图5为气流加热装置的示意图,使用电阻丝加热导气管,视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入电压有效值恒定的交流电并保持匝数不变,调节触头P,使输出电压有效值由220V降至110V。
调节前后A.副线圈中的电流比为1:2B.副线圈输出功率比为2:1C.副线圈的接入匝数比为2:1D.原线圈输入功率比为1:213如图所示,在AB间接入交流电U1=220V,通过理想变压器和二极管D1、D2给阻值R=20Ω的纯电阻负载供电,已知D1、D2为相同的理想二极管,正向电阻为0,反向电阻无穷大,变压器原线圈n1=110匝,副线圈n2=20匝,Q为副线圈正中央抽头,为保证安全,二极管的反向耐压值压值至少为U0,设电阻R上的热功率为P,则有()A.U0=402V,P=20 WB.U0=402V,P=80WC.U0=40V,P=80WD.U0=40V,P=20W14某的钳形电流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当通有交流电的导线从环形铁芯的中间穿过时,与绕在铁芯上的线圈相连的电表指针会发生偏转.不考虑铁芯的漏磁及各种能量损耗,已知,当用该表测交流电时( )A电流表g中通过的是交流电流B若g中通过的电流为,则导线中的被测电流为C若导线中通过的是矩形脉冲交流电,g中通过的电流是D当用该表测量的电流时,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15. 如图为远距离输电示意图,其中T1、T2为理想变压器,r是输电电阻灯L1、L2相同且阻值不变。
现保持变压器T1的输入电压不变,滑片P位置不变,当开关S断开时,灯L1正常发光,则A. 仅闭合S,灯L1会变亮B. 仅闭合S,r消耗的功率会变大C. 仅将滑片P下移,r消耗的功率会变小D. 仅将滑片P上移,电流表示数会变小21.Ⅰ⑴18.6 ⑵abe Ⅱ⑴0.007 0.638 ⑵见右图Ⅲ⑴80.0 ⑵略⑶0.00444 1.501.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负极板接地.两板间有一个正试探电荷固定在P点,如图所示,以C表示电容器的电容、E表示两板间的场强、φ表示P点的电势,W表示正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若正极板保持不动,将负极板缓慢向右平移一小段距离l0的过程中,各物理量与负极板移动距离x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C2.如图所示,C为中间插有电介质的电容器,a和b为其两极板,a板接地;P和Q为两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在两板间用绝缘线悬挂一带电小球;P板与b板用导线相连,Q板接地.开始时悬线静止在竖直方向,在b板带电后,悬线偏转了α角度.在以下方法中,能使悬线的偏角α变大的是( BC )A.缩小a、b间的距离 B.加大a、b间的距离C.取出a、b两极板间的电介质 D.换一块形状大小相同、介电常数更大的电介质3.一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距为d,极板分别与电池两极相连,上极板中心有一小孔(小孔对电场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小孔正上方d/2处的P点有一带电粒子,该粒子从静止开始下落,经过小孔进入电容器,并在下极板处(未与极板接触)返回。
若将下极板向上平移d/3,则从P点开始下落的相同粒子将DA.打到下极板上B.在下极板处返回C.在距上极板d/2处返回D.在距上极板2d/5处返回4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有交流电源,当副线圈上的滑片P处于图示位置时,灯泡L能发光。
要使灯泡变亮,可以采取的方法有BCA.向下滑动PB.增大交流电源的电压C.增大交流电源的频率D.减小电容器C的电容5.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竖直放置,并接直流电源。
若一带电粒子恰好能沿图中轨迹穿过电容器,a到c是直线,由于电极板边缘效应,粒子从c到d是曲线,重力加速度为g,则该粒子(B)A.在ac段受重力与电场力平衡并做匀速运动,cd段电场力大于重力B.a到c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g/cosθC.a至d重力势能减小,电势能增加D.a至d粒子所受合力一直沿轨迹的切线方向6.如图所示,D是一只理想二极管,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AB内部原有带电微粒P处于静止状态。
下列措施下,关于P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BDA.保持S闭合,增大A、B板间距离,P仍静止B.保持S闭合,减少A、B板间距离,P向上运动C.断开S后,增大A、B板间距离,P向下运动D.断开S后,减少A、B板间距离,P仍静止7 一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如图1-所示,图中电阻R1、R2和R3的阻值分别为3 Ω、1 Ω 和4 Ω,为理想交流电流表,U为正弦交流电压源,输出电压的有效值恒定.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当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4I.该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图1-A.2 B.3C.4 D.5[解析] B8如图是一理想变压器的示意图,b为原线圈的一个中心抽头,S为单刀双掷开关,P是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R0是定值电阻。
保待输入交变电压U1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A.当S置于a处时,向上滑动P,电流表示数增大B.当S置于a处时.向上滑动P,R0消耗的功率变大C保持尸的位置不变,将S由a掷到b,电流表的示数变为原来的4倍D保持P的位置不变,将S由a掷到b,电压表的示数变为原来的2倍9.如图所示,(a)是远距离输电线路的示意图.(b)是用户得到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已知降压变压器的匝数比为10:1.不考虑降压变压器与用户间导线的电阻.则ADA,发电机输出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B,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为2200 VC、辅电绕的电流只由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决定D、当用户用电器的总电阻增大时,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减小10. 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3 :1,在原、副线圈的回路中分别接有阻值相同的电阻,原线圈一侧接有电压为220V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如图所示,设副线圈回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原、副线圈回路中电阻消耗的功率之比为k,则A. U=66V,k=1/9B. U=22V,k=1/9C. U=66V,k=1/3D. U=22V,k=1/3【答案】 A11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4:1,原线圈与一可变电阻串联后,接入一正弦交流电源;副线圈电路中固定电阻的阻值为R0,负载电阻的阻值R=11R0,是理想电压表;现将负载电阻的阻值减小为R=5R0,保持变压器输入电流不变,此时电压表读数为5.0V,则A.此时原线圈两端电压的最大值约为34VB.此时原线圈两端电压的最大值约为24VC.原线圈两端原来的电压有效值约为68VD.原线圈两端原来的电压有效值约为48V【答案】AD12图5为气流加热装置的示意图,使用电阻丝加热导气管,视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入电压有效值恒定的交流电并保持匝数不变,调节触头P,使输出电压有效值由220V降至110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