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研究课题
关于潮汐现象的调查研究报告

课题:潮汐现象班级:一(20)撰稿人:高尚导师:郭一一【摘要】地球上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称为潮汐。
潮汐主要是月球对海水的引力造成的。
潮汐现象现象的特点是每昼夜有两次高潮,这就对应着下面的事实:在任何时刻,围绕地球的海面总体上有两个突起部分,大体来说,他们分别出现在地表你月球最近和最远的地方。
太阳对海水的引力对潮汐现象的产生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比月球弱得多。
【关键词】潮汐引力引潮力大潮小潮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如果说潮汐是月球引力造成的,那么海水在离月球最近的地方隆起,是可以理解的,而为什么离月球最远的地方的海水也隆起呢?如果说潮汐是由引力造成的,而太阳的质量比月球的质量约大27000000倍,而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的平方只比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的平方约大150000倍,那么对同一位置的海水,太阳的引力似乎比月球要大180倍,而为什么月球对潮汐其主要作用呢?于是有必要进行调查研究以解决这些疑惑。
二、 目的和意义初步了解潮汐形成的原因和什么情况下出现大潮和小潮;初步解释为什么海水有两个突起;初步学习海水对潮汐起主要作用的原因。
以形成对潮汐的初步认识,激发自身对科学的兴趣。
三、 课题研究方法参考文献四、 课题研究进程一,进行开题讨论;二,完成开题报告;三,各成员分别查找资料;四,进行交流讨论;五,撰写结题报告。
五、 调查结果分析与结论地球是有体积的,它的各部分与月球间距不同,因此受到的引力也不同,如下图所示,假设地球上有质量相等的四个点A、B、C、D、E(其中C点位于地球质心)。
将A、B、C、D四处受力(用长箭头表示)分解为一个与C点相同的力(用长箭头表示)和另一个力F A、F B、F C、F D(用短箭头表示),可见F A、F B都是向内的,而F C、F D是向外的,那么如果A、B、C、D四处为海水的话,F A、F B、F C、F D表示的就是引潮力(可以理解为引起潮汐的那种力),在它们的作用下,离月球最近(E)和最远(D)的地方的海水隆起,A、B两处海水凹陷。
幼儿园大班探究潮汐规律教案

幼儿园大班探究潮汐规律教案
教学主题:探究潮汐规律
教学年龄:3-5岁幼儿园大班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潮汐,以及潮汐的成因和形式
2.通过实践探究潮汐规律,初步认识潮汐的周期和变化规律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
1.大海的图片或视频
2.海滩沙子、水盆、砖头等小道具
3.幼儿的安全带和教练的救生衣
教学内容和方法:
1.导入环节
(1)播放大海风景照片或视频,引导幼儿感受大海的宽广和浩瀚。
问幼儿:“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是什么样的?”
(2)展示海滩上的沙子和水盆,让幼儿触摸和感受,引导幼儿探讨海滩和海水之间的关系。
2. 潮汐规律的探讨
(1)寓教于乐,让幼儿来模拟海中的潮汐。
在幼儿园的游泳池边,把幼儿用安全带系在教练的救生衣上,让幼儿在自己的小水盆里,自由控制小砖头离开水面和沉入水底,观察小砖头的变化和水的深度。
引导幼儿思考:“小砖头自己上浮和沉没,与引力、浮力和密度有关系吗?”
(2)用色彩明显的标志,标出沙滩的干潮线和涨潮线,并在不同时间段观察海浪退潮和涨潮的变化,让幼儿亲身体验和观察潮汐规律的周期性变化。
让幼儿画下观察到的不同形状的海水潮汐线变化。
3. 结束环节
引导幼儿总结所学知识,并通过简单的游戏巩固潮汐规律的认识。
教学评价:
1.教师观察幼儿学习和探究的有效性和积极性,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2.通过幼儿完成的绘画和游戏,评估幼儿对潮汐规律的掌握程度。
拓展教学:
1.播放与潮汐有关的视频片段,引导幼儿探讨潮汐对海洋生态和生物的影响。
2.通过守护海洋生态的游戏,让幼儿理解保护海洋的重要性。
[物理]潮汐现象研究
![[物理]潮汐现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24202b7f121dd36a32d826a.png)
XXXXX中学研究性学习论文课题潮汐现象研究年级高一年级班级 XXXX班学生姓名 XXXXXX指导教师 XXXXXXXXXX年XX月一、潮汐现象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铅直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
二、潮汐现象的假设凡是到过海边的人们,都会看到海水有一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到了一定时间,海水推波逐澜,迅猛上涨,达到高潮;过后一些时间,上涨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滩,出现低潮。
如此循环重复,永不停息。
海水的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潮汐。
到了17世纪80年代,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之后,提出了潮汐是由于月亮和太阳对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假设,科学地解释了产生潮汐的原因。
三、潮汐的分类事实上潮汐有多种,就海洋潮汐而言,就有根据太阳、月亮、地球排列位置分的“大潮”和“小潮”;根据月球与地球距离分的“近地潮”和“远地潮”;根据引潮力方向分的“顺潮”和“对潮”。
以一昼夜高、低潮出现次数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类:半日潮,是指一昼夜内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全日潮,是指一昼夜内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混合潮,是指一个月内有些日子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有些日子出现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
所以潮汐现象不仅仅是一昼夜中海水的两涨两落现象。
四、引潮力地球在绕着太阳高速运动的同时,也绕着地球的轴在自转,所以地球是一个非惯性系。
在非惯性系中,存在一个惯性力。
随着地球的自转而旋转的海水,一方面受到惯性力的作用,同时也受到月球对海水的万有引力的作用。
月球对海水的万有引力跟月球距海水的距离有关,致使月球对海水的引力不均匀,所以不同处海水受到的惯性力与月球对海水的万有引力的合力就不同。
我们把海水的惯性力与月球对海水的万有引力的合力叫引潮力。
五、引潮力的计算(1)月球的引潮力公式以地月两球心的连线为平面坐标系的z 轴,垂直于地月连线的直线为y 轴,以地心为坐标系的原点。
潮汐现象的实验报告

潮汐现象的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研究潮汐现象的生成原理和规律,加深对海洋物理现象的理解。
2. 实验装置和材料- 实验箱模型(代表海洋物理环境)- 人造月球模型(代表月球)- 实验台- 计时器- 水- 尺子3. 实验原理潮汐是由地球上月球和太阳引起的引力相互作用所导致的现象。
月球对地球的均匀引力潮汐产生直接的引力,而太阳的引力则是通过差异引力潮汐产生间接的引力。
这些引力通过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产生潮汐现象。
4. 实验步骤4.1 搭建实验箱模型在实验台上搭建一个实验箱模型,模型中有一片水面。
确保实验箱模型处于水平状态,并且水面平整。
4.2 安装人造月球模型在实验箱模型的一侧,通过支架将人造月球模型安装在一定高度的位置,使其与水面相离一定距离。
确保人造月球模型处于垂直于水面的位置。
4.3 观察潮汐现象开始实验时,记录下水面的初始高度并记录时间。
然后开始计时,每隔一段固定时间(例如5分钟)记录水面的高度。
4.4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将每个时间点的水位高度画成曲线图。
观察水位高度的变化规律,分析潮汐现象的特点。
5.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观察到水位在人造月球模型一侧有规律地升高和下降。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在人造月球模型一侧,当水面靠近人造月球时,水位高度升高,形成涨潮。
- 在人造月球模型一侧,当水面远离人造月球时,水位高度下降,形成退潮。
- 潮汐现象的周期大致为12小时25分钟左右。
我们的实验证实了潮汐现象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进一步加深了对潮汐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6. 实验总结通过该实验,我们成功地观察和研究了潮汐现象的生成原理和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我们的实验操作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得到了验证和应用。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本实验采用的是简化的实验模型,无法完全还原真实的海洋潮汐现象。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实验方法,以更好地还原真实情况,并深入研究潮汐现象的更多特性和影响因素。
潮汐调研报告

潮汐调研报告潮汐调研报告潮汐是指海洋日常的涨潮和落潮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和月亮引力作用造成的。
潮汐是海洋的重要现象,对于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潮汐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我们展开了一次潮汐调研。
本次调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潮汐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 潮汐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3. 潮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 潮汐的预测和应用首先,我们对潮汐的基本原理和特点进行了研究。
潮汐是由于地球自转和月亮引力造成的,每天有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
涨潮时海水逐渐上涨,最高潮位称为高潮,落潮时海水逐渐下降,最低潮位称为低潮。
潮汐的周期通常是12小时25分钟左右,这是由于月亮绕地球公转的周期。
其次,我们研究了潮汐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潮汐的涨落导致海水的运动,对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有重要的影响。
潮汐会带动海洋中的营养物质和生物体进行运动和分布,促进水中生物体的交流和繁衍。
潮汐还对海洋中植物和动物的生活节奏产生影响,一些生物会根据潮汐的变化来选择繁殖和觅食的时机。
然后,我们探讨了潮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潮汐的涨落对于渔业和航运等海洋相关产业有重要意义。
在渔业中,潮汐的变化会影响鱼类的分布和活动,渔民可以根据潮汐的变化来选择最佳的捕鱼时机。
而在航运方面,潮汐的变化会影响船只的进出港口的时间和安全性,因此需要根据潮汐的预测来安排航运计划。
最后,我们研究了潮汐的预测和应用。
潮汐的预测是基于潮汐的规律和历史数据进行的,通过预测可以提前知道某个地点的潮汐情况。
潮汐的预测对于渔业、航运和海洋工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渔业中,渔民可以根据潮汐预测来选择最佳的捕鱼时机,从而提高渔获量和效益。
在航运和海洋工程方面,预测潮汐可以帮助安排船只进出港口的时间和工程施工的安排,从而提高航运和工程的效率。
通过本次潮汐调研,我们对潮汐的特点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潮汐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对于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潮汐”现象的探究

“潮汐”现象的探究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
一、定义分类作为完整的潮汐科学,其研究对象应将地潮、海潮和气潮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但由于海潮现象十分明显,且与人们的生活、经济活动、交通运输等关系密切,因而习惯上将潮汐(tide)一词狭义理解为海洋潮汐。
固体地球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弹性-塑性形变,称固体潮汐,简称固体潮或地潮。
海水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海面周期性的升降、涨落与进退,称海洋潮汐,简称海潮。
大气各要素(如气压场、大气风场、地球磁场等)受引潮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化(如8、12、24小时)称大气潮汐,简称气潮。
其中由太阳引起的大气潮汐称太阳潮,由月球引起的称月球潮汐。
二、形成原因潮汐力:潮汐力是万有引力的效果,它使得潮汐发生。
它就是万有引力的微小差别所引起的作用。
更严格地说,是万有引力与惯性离心力的差值,它源於在一个星体的直径上各点的引力场不相等。
当引力源对物体产生力的作用时,由于物体上各点到引力源距离不等,所以受到引力大小不同,从而产生引力差,对物体产生撕扯效果,这种引力差就是潮汐力【参见洛希极限】(洛希极限:行星与其卫星间的最小可能距离。
小于这一距离时,行星对卫星的潮汐作用将造成卫星解体。
也常用于双星系统。
因法国天文学家洛希首先求得而得名。
)对于月球与地球的关系而言,月球对于地球表面的不同地点的引力是有差别的。
这个差别导致了地球上的不同地点向月球有不同的降落速度,于是地球因此发生了变形,由正球体变成了长球体(在地月连线的方向被拉长)。
又加之地球的自转和月球的公转,因此,地球上的海水就发生了周期性的升降现象。
潮汐力会改变天体的形状而不改变其体积。
地球的每部分都受到月球的引力影响而加速,在地球的观察者因此看到海洋内的水不断重新分布。
关于潮汐力产生的原因有人提出了新的观点,内容摘要如下:地球既进行自转又进行公转,并且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同,那么地球面向太阳的部分绕太阳运动的速度就是公转速度减去自转速度,速度变小,离心力变小,太阳对它的吸引力大于它绕太阳运动的离心力,所以会隆起;地球背离太阳的部分绕太阳运动的速度是公转速度加上自转速度,速度变大,离心力变大,它绕太阳运动的离心力大于太阳对它的吸引力,所以也会隆起,这就形成了太阳潮。
潮汐的形成与应用

潮汐的形成与应用一.提出课题的原因1.对于自然科学的好奇与热情2.对于学生探索能力的加强3.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探索二.课题研究的目的1.对于科学现象及自然现象的掌握2对于未来清洁能源的了解3.激发物理学习及自然科学学习的热情4.激发学生的课外学习热情及探索精神三.课题研究的意义1.对潮汐等自然现象有了进一步了解2.加深了对自然科学的学习热情3.使学生的探索精神进一步加深四.研究方式1.书籍查找2.网络搜寻3.同组讨论五.研究成果一)大致概念潮汐是地球上的海洋表面受到太阳和月球的潮汐力作用引起的涨落现象。
潮汐造成海洋和港湾口积水深度的改变,并且形成震荡的潮汐流,因此制作沿海地区潮汐流的预测在航海上是很重要的。
在涨潮时会埋在海水中,而在退潮时会裸露出来的潮间带,是潮汐造成的重要海洋生态。
地球上的海水或江水,受到太阳、月球的引力以及地球自转的影响,在每天早晚会各有一次水位的涨落,这种现象,早称之为潮,晚称之为汐。
潮汐的变化位置与月球、太阳和月球的相对位置有关,并且会与地自转的效应耦合和海洋的海水深度、大湖及河口。
潮汐现象除了发生在海洋之外,也会在其它引力场的时间和空间系统内发生。
在每天的海平面变化,特别是在浅海和港湾实际发生的,不仅受到天文的潮汐力影响,还会受到气象(风和气压)的强烈影响,例如风暴潮。
二)特徵潮汐是海平面以下面几个阶段变化的重复周期:•海水经历几个小时的上涨或在海滩上进展,•水达到被称为高潮的最大高度。
•经历几个小时的海平面降低,或是像瀑布一样从海滩退出,•水面在所谓的低潮停止降低。
潮汐停止的瞬间称为滞水或憩潮,然后潮水会改变方向,称为转向。
憩潮通常发生在潮水最高和最低的附近,但是在高低水位的时刻,它们的位置有着显著的不同。
潮汐可能是半日潮(一天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或一日潮(每天只有一次循环)。
在大多数的地区,潮汐都是半日潮。
每天的分担是不同的,因此在选定的日子里,两次高潮的高度不同(日均差)。
课题探究:潮汐现象

课题探究:潮汐现象一. 潮汐现象凡是到过海边的人们,都会看到海水有一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到了一定时间,海水推波逐澜,迅猛上涨,达到高潮;过后一些时间,上涨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滩,出现低潮。
如此循环重复,永不停息。
海水的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潮汐。
法国文学称之为“大海的呼吸”。
潮汐现象的特点是每昼夜有两次高潮,而不是一次,“昼涨称潮,夜涨称汐”。
简而言之“潮”指白天海水上涨,“汐”指晚上海水上涨,不过通常我们往往将潮和汐都叫做“潮”。
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铅直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
涨潮时潮位不断增高,达到一定的高度以后,潮位短时间内不涨也不退,称之为平潮,平潮的中间时刻称为高潮时。
平潮的持续时间各地有所不同,可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
平潮过后,潮位开始下降。
当潮位退到最低的时候,与平潮情况类似,也发生潮位不退不涨的现象,叫做停潮,其中间时刻为低潮时。
停潮过后潮位又开始上涨,如此周而复始地运动着。
从低潮时到高潮时的时间间隔叫做涨潮时,从高潮时到低潮时的时间间隔则称为落潮时。
一般来说,在许多地方涨潮时和落潮时并不一样长。
海面上涨到最高位置时的高度叫做高潮高,下降到最低位置时的高度叫低潮高,相邻的高潮高与低潮高之差叫潮差。
从各地的潮汐观测曲线可以看出,无论是涨、落潮时,还是潮高、潮差都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根据潮汐涨落的周期和潮差的情况,可以把潮汐大体分为如下的4种类型:1.正规半日潮在一个太阴日(约24时50分)内,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从高潮到低潮和从低潮到高潮的潮差几乎相等,这类潮汐就叫做正规半日潮。
2.不正规半日潮在一个朔望月中的大多数日子里,每个太阴日内一般可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但有少数日子(当月赤纬较大的时候),第二次高潮很小,半日潮特征就不显著,这类潮汐就叫做不正规半日潮。
3.正规全日潮在一个太阴日内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像这样的一种潮汐就叫正规日潮,或称正规全日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潮汐现象的研究结题报告
撰稿人:车永乘
指导老师:王笑卿
【摘要】
地球上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称为潮汐。
潮汐主要是月球对海水的引力造成的。
潮汐现象现象的特点是每昼夜有两次高潮,这就对应着下面的事实:在任何时刻,围绕地球的海面总体上有两个突起部分,大体来说,他们分别出现在地表你月球最近和最远的地方。
太阳对海水的引力对潮汐现象的产生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比月球弱得多。
【关键词】
潮汐引力引潮力大潮小潮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如果说潮汐是月球引力造成的,那么海水在离月球最近的地方隆起,是可以理解的,而为什么离月球最远的地方的海水也隆起呢?如果说潮汐是由引力造成的,而太阳的质量比月球的质量约大27000000倍,而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的平方只比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的平方约大150000倍,那么对同一位置的海水,太阳的引力似乎比月球要大180倍,而为什么月球对潮汐其主要作用呢?于是有必要进行调查研究以解决这些疑惑。
二、目的和意义
初步了解潮汐形成的原因和什么情况下出现大潮和小潮;初步解释为什么海水有两个突起;初步学习海水对潮汐起主要作用的原因。
以形成对潮汐的初步认识,激发自身对科学的兴趣。
三、课题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四、课题研究进程
(一)进行开题讨论;
(二)完成开题报告;
(三)各成员分别查找资料;
(四)进行交流讨论;
(五)撰写结题报告。
五、调查结果分析与结论
地球是有体积的,它的各部分与月球间距不同,因此受到的引力也不同,如下图所示,假设地球上有质量相等的四个点A、B、C、D、E(其中C 点位于地球质心)。
将A、B、C、D四处受力(用长箭头表示)分解为一个与C点相同的力(用长箭头表示)和另一个力FA、FB、FC、F (用短箭头表示),可见FA、FB 都是向内的,而FC、FD是向外的,那么如果A、B、C、D四处为海水的话,FA、FB、FC、FD表示的就是引潮力(可以理解为引起潮汐的那种力),在它们的作用下,离月球最近(E)和最远(D)的地方的海水隆起,A、B两处海水凹陷。
另外,如图,取直角坐标系,以O点为地心,X轴沿地月连线。
设a为地表某处海水和地心连线与X轴的夹角,月球的质量为M1,地表某处海水的质量为△M,地月距离为R1,地球半径为R2,引力常数为G,则:
引潮力沿X轴方向的分力为:FX=(2G· M1·△M· R COSa)/(R1·R1·R1)
沿Y轴方向的分力为:FY=-(G· M1·△M· R2·SINa)/(R1·R1·R1)可见,当a=0或180°时,即离月球最近(E)和最远(D)处,引潮力沿地球半径,并背离地心,且最大(沿X轴方向),这里的海水将形
成高峰;当a=90°或270°时,(即A,B两处),引潮力沿地球半径,并向着地心,且最大(沿Y轴方向),将形成低谷。
因此随着地球的自转,一昼夜之间,两个高峰和低谷分别扫过海洋,形成高潮和低潮各两次,即潮汐现象。
并且,从上面两个式子可以看出引潮力与引发潮汐的星体质量成正比,与两个星体的距离的三次方成反比。
于是可以计算得出月球对潮汐现象的作用大约是太阳的2.18倍,所以,月球对潮汐现象起主要作用。
同时查阅资料表明,在朔日和望日,月、地和太阳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太阳潮与月亮潮叠加,形成每月两次的大潮。
在上弦和下弦时,月球和太阳的夹角约为90°,太阳潮将月亮潮抵消了一部分,形成了每月的小潮。
六、参考文献
高一《物理》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新概念《高中物理读本》(第一册)第一版第一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