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讯》实训大纲

合集下载

《 移 动 通 信 》教学大纲

《 移 动 通 信 》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教学大纲学分:4学分学时:72学时适用专业:高职类通信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移动通信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的任务: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问题,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常见通信系统的结构、组网方法、工作过程,主要移动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

前导课程:《通信技术概论》,《通信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

后续课程:《移动网规网优设计》、《无线通信工程》、《毕业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如下基本要求:1.理解移动通信的特点,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和发展状况。

2.理解电波传输的原理,了解各种环境对电波传输的影响。

了解移动通信系统中主要的干扰*。

3.了解移动通信中的话音编码、调制技术*、分集技术等基本技术。

4.了解频谱资源的管理,理解移动通信网络的多址技术、区域覆盖与信道配置技术、网络结构、信令交换*。

5.理解FDMA、TDMA、CDMA三种多址技术的工作原理,了解三者的容量比较。

6.深刻理解GSM系统的网络结构、无线接口、信号处理技术、网络控制与管理技术、移动通信天馈线系统*、GSM系统基站硬件与数据配置*、GSM系统的网络规划技术*、GSM系统的室内覆盖技术*、GPRS技术、移动新业务及终端设备介绍*。

7.深刻理解CDMA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网络特征。

8. 了解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我国移动通信现状及发展趋势。

掌握第三代移动通信主要标准和关键技术,了解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掌握LTE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条件使用多媒体教室,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

实验部分在移动通信实训室进行,需配备移动通信设备(GSM,CDMA,WCDMA等),移动通信实验箱、逻辑分析仪、频谱仪、示波器等,需两名教师指导。

五、教法说明本课程综合了通信技术中大部分前沿技术,其中话音编码技术、调制解调技术、分集技术、信道编码技术等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尽量通过实际案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移动通信技术》实验教学大纲(18.6)

《移动通信技术》实验教学大纲(18.6)

《移动通信技术》实验教学大纲1.实验课程号:B453L075002.课程属性:(限选)3.实验属性:非独立设课4.学时学分:总学时36,实验学时105.实验应开学期:秋李6.先修课程: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实课程是移动通信技术的配套实验课,要求通过实验课的练习与实践使学生加深对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并掌握典型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技术,以适应信息社会对移动通信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二、实验的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比较抽象的移动通信理论容产生一个具体的感性认识,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使学生达到“知其然,且知英所以然”,从而提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考核方式及办法实验成绩评分办法:实验成绩占课程成绩的15%。

四、实验项目一览表移动通信技术实验项目一览表序实验项目实验实验适用学号名称类型要求专业时1数字调制与解调技术验证性必做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22扩頻技术验证性必做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23抗衰落技术脸证性必做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2 4GSM通信系统实验综合性必做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2 5CDMA通信系统实验综合性必做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2五、实验项目的具体容:实验一数字调制与解调技术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实验了解QPSK. OQPSK.MSK.GMSK调制原理及特性、解调原理及载波在相干及非相干时的解调特性。

将它们的原理及特性进行对比,掌握它们的差别。

掌握星座图的槪念、星座图的产生原理及方法。

2.实验容1)观察I、Q两路基带信号的特征及与输入NRZ码的关系。

2)观察IQ调制解调过程中各信号变化。

3)观察解调载波相干时和非相干时各信号的区别。

4)观察各调制信号的区别。

5)观察QPSK、OQPSK、MSK、GMSK基带信号的星座图,并比较各星座图的不同及他们的意义。

3.需用的仪器移动通信原理实验箱(主控&信号源模块、软件无线电调制模块10号模块、软件无线电解调模块11号模块),示波器。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1.2 课程代码:X1.3 学时:学时1.4 学分:X学分二、课程目标2.1 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原理2.2 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3 熟悉移动通信网络的组网及其运行管理2.4 能够分析和解决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常见问题三、教学内容3.1 移动通信系统概述3.1.1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3.1.2 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与特点3.1.3 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3.2 GSM系统3.2.1 GSM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2.2 GSM系统的物理层技术3.2.3 GSM系统的数据业务3.2.4 GSM系统的网络结构与接口 3.3 CDMA系统3.3.1 CDMA系统的基本原理3.3.2 CDMA系统的空中接口技术 3.3.3 CDMA系统的网络架构3.4 高速数据业务3.4.1 GPRS技术3.4.2 EDGE技术3.4.3 UMTS技术3.5 移动通信网络组网与管理3.5.1 移动通信网络的组网结构 3.5.2 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行与管理3.5.3 移动通信网络的故障排除与维护四、教学方法4.1 理论讲授4.2 实践操练4.3 讨论与案例分析4.4 课程项目设计五、教材5.1 主教材《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设计》5.2 辅助教材《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六、考核要求6.1 平时成绩占比6.1.1 出勤情况6.1.2 课堂表现6.1.3 课堂作业6.2 期末考试占比附件:1.教学课件2.相关案例分析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著作权法所规定的对作品所享有的权益保护。

2.专利:对发明技术的独占权,需要经过专利申请和审批程序。

3.商标:用于区分商品或服务的标志,具有独立性和显著性。

4.法规:依法制定,强制性规章制度。

移动通信大纲1

移动通信大纲1

移动通信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建议学时:48+16学分:3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移动通信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具有理论、系统复杂度高,实践性要求高等特点。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针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网络技术等方面,具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并能够应用其所学知识阐述常见的移动通信方式、各自的特点和关键技术;能够分析、规划简单的移动蜂窝网;为以后从事通信、信息系统与工程的管理维护、研发和设计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练就一定的实践技能。

三、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所学内容和学校实验室条件,完成实验16课时。

四、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概述1.教学内容(1)移动通信概述。

(2)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

(3)移动通信新技术。

2.重点与难点重点:移动通信的特点、发展历程。

难点:移动通信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技术。

3.课程教学要求本章采用讲授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了解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学科性质及应用范围;了解移动通信概念及其含义,并能简单陈述移动通信发展各个阶段的主要技术;知道移动网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数字信号频带传输1.教学内容(1)移动通信频带传输概述。

(2)调制与解调技术。

(3)扩频通信技术。

(4)多载波调制技术。

(5)信道编码技术。

2.重点与难点重点:MSK、CDMA和OFDM信号调制原理及特点。

难点:信道常用编码技术。

3.课程教学要求本章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了解CDMA、OFDMA等技术,掌握编码与译码、调制调解、扩频通信等关键基础技术。

第三章无线信道技术1.教学内容(1)无线信道基本理论。

(2)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3)移动信道抗摔落及其分集接收技术。

(4)多天线及毫米波技术2.重点与难点重点:移动通信无线信道的相关概念。

难点:移动通信系统的电磁波传输模型。

3.课程教学要求本章采用直观演示、讲授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了解移动网络的基本结构,知道直射波、反射波、地面波、自由空间、自由空间传播、地球等效半径、多普勒频移、快衰落、慢衰落等概念;了解与无线传输信道有关的地形地物分类,以及不同地形、地区传播损耗的估算。

移动通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z0808012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英文名称:Mobile communication适用专业:通信工程开设学期:第6学期实验学时/总学时:18/50 实验学分/总学分:1/3大纲拟定人:课程实验内容简介本实验课程是《移动通信》课程的实验环节,主要通过验证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手实验,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及工作过程,包括信息码的扩频与解扩、调制与解调、DS-CDMA的工作过程、移动系统7号信令、数字时分复接系统等。

同时,通过本实验环节,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谨、严格、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二、实验项目三、实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以上每个实验均需移动通信实验箱1套,数字示波器1台。

四、实验成绩评定方法实验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实验预习和表现(20分)、实验报告(20分)、实验考试(实际操作和理论问答)(60分)。

1、实验预习和表现:在实验之前要求学生必须结合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制定实验计划,并列出实验中所涉及的实验仪器和实验步骤,教师应通过课堂提问等方式检查预习效果。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依据学生使用仪器的能力、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主动排除故障的能力、实验结果和数据的正确性以及学生的课堂纪律、实验态度、保持实验室卫生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考核,学生实验的原始数据须由教师签字认可。

2、实验报告:编写实验报告不仅是对实验情况的总结,也是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编写实验报告可以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

基于这一思想,要求每次实验结束后,必须及时上交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充实、图表齐全、数据处理正确、书面整洁、结构合理、回答思考题等。

3、实验考试:通过考试了解和掌握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掌握的程度和实际操作水平,建立操作技术与口试、笔试相结合的考试方法,教师出实验考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报告,且回答有关理论问题。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移动通信技术》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程,学习移动通信技术时,必须具备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

开设《移动通信技术》课程,使学生能适应现代社会通信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并对移动通信原理、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个人通信有较深刻的理解,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移动通信的原理、移动通信线路的传输特性及移动台和基站的组成。

2.了解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抗衰落措施。

3.了解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技术、网络结构、接口互连及信令变换、协议和标准等。

4.了解典型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主要性能。

5.了解个人通信的基本技术和发展动态。

三、教学学时分配表第一章移动通信概述…… 4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和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掌握移动通信的特点;掌握移动通信的分类、工作频带、蜂窝小区。

重点和难点:移动通信系统构成、蜂窝小区的内容。

第一节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一、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二、移动通信的特点第二节移动通信工作频段一、移动通信的分类二、移动通信的工作频带第三节蜂窝小区的概念一、蜂窝小区的定义二、蜂窝小区的划分第二章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6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掌握调制解调技术、抗衰落技术、语音编码技术、多址技术、电波传播干扰技术,了解这些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应用范围和方式,未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和难点:调制解调技术、编码技术、多址技术以及CDMA技术及语音和信道编码。

第一节调制技术一、调制二、解调第二节抗衰落技术一、快衰落二、慢衰落第三节多址技术一、频分多址二、码分多址第四节电波传播与干扰一、电波传播干扰技术二、抗干扰的方法第三章 GSM移动通信系统…… 8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GSM发展、GSM系统结构及相关接口;重点掌握GSM 的关键技术;理解GSM移动通信网络结构和信令网以及业务流程。

移动通信实习指导书

移动通信实习指导书

移动通信实习指导书一、实习目的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实习全面了解移动通信设备的组成,巩固和扩大所学知识,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良好基础;2.熟悉移动通信系列设备的构成、性能、作用及运行情况;3.通过现场现场实习实训,了解移动通信设备的基本组成,掌握移动通信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技能;4.了解移动通信设备和通信网的组成管理与发展趋势。

三、实习的主要内容和实习指导1、移动通信核心侧设备①认识华为WCDMA 3G移动核心侧设备MSoftX3000、UMG8900、HLR9820、SGSN9810、GGSN9811等设备的外观及结构,了解其型号、参数、性能指标和运行情况;②认识移动核心侧设备的基本组成,认识WCDMA核心网网元设备及各个单板的认识,加深理解移动核心侧设备在整个通信网中的地位;③学习交换机的基本操作过程和常规维护管理;④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诸如MSOFTX3000数据配置、HLR数据配置和UMG8900数据配置等等多项实训子项目。

⑤先听指导老师讲述硬件结构和操作方法,然后在操作终端上进行脱机操作,符合基本要求后,再轮换进行联机操作,观察和分析操作结果。

⑥实习前和实习期间,重点参考网络教学平台上的教学课件2、移动通信无线侧设备①认认识华为WCDMA 3G移动通信无线侧设备DBS3900、BSC6810等系列设备的外观及结构,了解相关设备的型号、参数、性能指标和运行情况;②认识华为DBS3900、BSC6810等设备内各单板的位置和作用,加深理解移动无线侧设备在整个通信网中的地位;③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诸如BSC6810全局设备配置调试、BSC6810接口调试和DBS3900基站维护操作等实训子项目。

④先听指导老师讲述硬件结构和操作方法,然后在操作终端上进行脱机操作,符合基本要求后,再轮换进行联机操作,观察和分析操作结果。

⑤实习前和实习期间,重点参考网络教学平台上的教学课件三、实习方式集中式:本实习以长沙理工大学现代通信实验室为生产实习场地。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章: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1.1 无线通信基本概念
1.2 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历程
1.3 移动通信系统架构与组成
1.4 移动通信标准与规范
1.5 移动通信频谱分配与管理
第二章:无线信道与调制技术
2.1 无线信道特点与分类
2.2 移动通信信道传播模型
2.3 调制与解调技术
2.4 近场通信技术
第三章: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结构
3.1 移动通信系统网络架构
3.2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令与控制
3.3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性管理第四章:移动通信协议与接口
4.1 GSM协议与接口
4.2 CDMA协议与接口
4.3 LTE协议与接口
4.4 5G协议与接口
第五章: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与管理5.1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
5.2 移动通信网络性能管理
5.3 移动通信网络故障排除与维护第六章:移动通信安全与隐私保护
6.1 移动通信安全机制
6.2 移动通信隐私保护技术
6.3 移动通信法律与政策
附件:
1、移动通信相关术语表
2、移动通信系统架构图
3、移动通信系统频谱分配图
法律名词及注释:
1、通信法:规定了与通信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通信服务管理、通信内容监管等内容。

2、信息安全法:对网络安全、信息处理和传输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并对相关的犯罪行为提出了相应的处罚和制裁。

3、隐私保护法:保护个人和组织的隐私权利,规定了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和披露等方面的限制和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通讯》实训大纲一、实训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次实训移动通信业务的实现,它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专业的一门实践教学课程,它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可以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而更好地在实践的层面掌握移动通信业务的相关知识。

它的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完成GSM移动台开机入网和关机实验,移动台主叫和被叫实验,掌握移动系统通信实验,从而掌握移动通信业务的应用。

二、教学基本内容1.GSM 移动终端开机搜索网络的过程;2.GSM 移动终端同基站建立RR连接的信令过程;3.GSM 移动终端开机入网时IMSI附着的信令;4.GSM 移动终端关机时IMSI分离涉及到的信令;5.移动台同MSC之间的信令链路建立过程;6.移动台主叫的呼叫建立过程;7.与通话连接相关的七号信令消息;8.移动台被叫的信令流程;9.呼叫释放时的信令流程;10.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框图;11.移动通信系统中主被叫通信过程。

项目一 GSM 移动台开机入网和关机实验(12学时)1.目的要求(1)了解GSM移动终端开机后接入网络进入工作状态的全过程;(2)掌握GSM移动终端开机入网位置登记的信令过程;(3)掌握GSM移动终端关机离开网络的信令过程。

2.方法原理(1)移动台开机搜索网络的过程:移动终端MS开机或者从盲区进入覆盖区时,手机将寻找PLMN(公共陆地移动网络)允许的所有频点,搜寻最强的BCCH载频,接收到FCCH信道信息,锁定到一个正确载频频率上。

紧接着,MS开始解码SCH信道上与同步有关的信息。

这时,MS也可以接收BCCH信道上有关小区信息的系统消息了。

MS比较系统消息中所携带的本小区的LAI和手机中所存储的LAI。

如果两者相同,则触发IMSI附着过程。

否则,则触发正常位置更新。

(2)IMSI附着的信令过程介绍:MM层消息交互的建立是以RR层连接建立为前提的。

信令过程中,首先是MS收到来自基站(BS)的系统消息,其中包含了基站广播的本小区的LAI号,由于这个LAI号同MS中先前存储的LAI号相同。

即表示MS上次关机时所处的位置区同现在开机时所处的位置区相同。

从而MS开始IMSI附着的信令过程。

(3)MS关机的信令过程介绍:关机的过程同其他的过程相同,开始是MS和BS之间进行RR连接的建立过程。

之后在MS发向MSC/VLR的SABM帧中就包含消息IMSI DETACH INDICATION。

收到这条消息以后,MSC/VLR就将与此MS对应的记录改为“未附着”状态。

MSC/VLR维护IMSI的附着与否,作用在于当别的MS呼叫此MS时,MSC/VLR对MS寻呼之前,先查看是否附着这一位,若已附着则进行正常的寻呼,否则就不进行寻呼,直接告诉对方的MSC/VLR此MS未开机或者不在服务区。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1)基站一台;(2)移动终端实验箱一台;(3)台式计算机一台;4.掌握要点(1)GSM 移动终端开机搜索网络的过程;(2)GSM 移动终端同基站建立RR连接的信令过程;(3)GSM 移动终端开机入网时IMSI附着的信令;(4)GSM 移动终端关机时IMSI分离涉及到的信令。

5.实训内容(1)老师将实验箱关机,在实验箱右下的A扩展接口安插上“GSM开发模块”,用配套的RS232连接线连接“GS M开发模块”和计算机。

打开对应基站电源。

打开交换机的电源,交换机上按下两次“确认”键进入工作状态,显示屏上显示所属实验箱的状态;(2)打开计算机上的“移动系统信令软件”。

(3)打开主叫移动实验箱电源,等待初始化完成。

(4)按“GSM开发模块”左下角的“工作方式选择”按钮,使模块右上角“PC-SYS”对应的指示灯亮,此时计算机和实验箱上的主单片机连接;(5)在“移动系统信令软件”主界面上点击“开机信令”按钮,进入此实验界面;(6)实验箱上,先按“菜单”键,再按数字键“9”进入系统通信实验,相当于MS 开机,液晶屏自动显示本实验箱的号码;(7)当实验箱液晶屏本机号码后显示“*”时,表示移动实验箱开机入网正常,否则重复该步骤(2)或者移动实验箱关机后再开机,重复步骤(2)。

观察消息框中显示的开机的信令过程。

开机信令过程若正常结束,会弹出对话框“开机过程完成,终端处于空闲状态”;(8)点击“退出”按钮退出开机信令实验。

下面进入关机信令实验。

(9)在“移动系统信令软件”主界面上点击“关机信令”按钮,进入此实验界面;(10)实验箱上,按“菜单”键从系统通信实验中退出,相当于MS关机;(11)观察消息框中显示的关机信令过程。

关机信令过程若正常结束,会弹出对话框“关机结束”;项目二移动台主叫实验(12学时)1、目的要求(1)掌握移动台主叫正常接续时的信令流程;(2)了解移动台主叫时被叫号码为空号时的信令流程;(3)了解移动台主叫时被叫用户关机或处于忙状态时的信令流程;(4)了解移动台主叫时被叫用户振铃后长时间不接听的信令流程。

2.方法原理处于开机空闲状态的移动台要建立与另一个用户的通信,在用户看来他只要输入被叫用户的号码,再按发送键,移动台就开始启动程序直到电话拨通。

实际上,移动台和网络需要经过许多步骤才能将呼叫建立起来。

以移动台同移动台进行通信为例,就包括主叫移动台和主叫MSC建立信令连接、主叫MSC通过被叫电话号码对被叫用户进行选路,即寻找被叫所处的MSC、被叫MSC寻呼被叫MS并建立信令连接过程等三个过程。

本实验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移动通信中移动台主叫时MS和MSC之间的信令过程、以及为了完成通话连接,主叫MSC和被叫MSC之间的信令过程(即七号信令中的部分消息)。

并通过作为被叫的移动通信实验箱的配合,去了解在出现被叫忙、被叫振铃未接电话等信令过程。

本节先介绍一般的主叫信令流程。

关于移动台被叫的信令过程以及通话链路释放信令过程我们将在下一个实验中进行。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基站一台、交换机一台、移动终端实验箱两台、计算机一台。

4.掌握要点(1)移动台同MSC之间的信令链路建立过程;(2)移动台主叫的呼叫建立过程;(3)与通话连接相关的七号信令消息。

5.实训内容(1)呼叫建立正常的信令流程1)将与实验箱1相连的电脑上的移动系统信令实验平台软件打开,在主界面上点击“移动台主叫信令”按钮,进入此实验界面;2)主叫在实验箱1上输入被叫移动台的电话号码,并按动对话框边的“确认”按键。

主叫移动台开机拨叫被叫号码;3)由于被叫处于开机空闲状态,很快被叫试验箱电话将振铃,同时显示主叫号码。

被叫振铃后,控制被叫的学生按动被叫实验箱上的“确认”键进行摘机。

此后,主被叫之间的通话链路完全建立,能够进行通话。

主叫学生电脑上的移动系统信令实验平台软件将显示移动台主叫的信令过程;4)通话结束,主叫主动挂断电话。

主叫学生按动试验箱上的“取消”键,网络将自动进行挂机;5)点击“退出键”退出主叫信令实验。

(2)被叫关机的信令流程1)实验箱2(被叫),按“菜单”键退出系统通信实验,相当于被叫关机;2)将与主叫实验箱1相连的电脑上的移动系统信令实验平台软件打开,在主界面上点击“移动台主叫信令”按钮,进入此实验界面;3)主叫在实验箱1上输入被叫号码,并按动对话框边的“确认”按键。

主叫试验箱1拨叫被叫号码;4)之后,主叫学生电脑上的移动系统信令实验平台软件将显示移动台被叫关机的信令过程。

(3)被叫号码无效的信令流程1)将与主叫实验箱1相连的电脑上的移动系统信令实验平台软件打开,在主界面上点击“移动台主叫信令”按钮,进入此实验界面;2)主叫在实验箱1上输入被叫号码80(此号码不对应任何实验箱,因此可认为是个不合法的号码),并按动对话框边的“确认”按键。

主叫试验箱1拨叫被叫号码,主叫实验箱1将显示“空号”;3)之后,主叫学生电脑上的移动系统信令实验平台软件将显示移动台被叫号码无效的信令过程;项目三移动台被叫实验(10学时)1.目的要求(1)掌握移动台被叫正常接续时的信令流程;(2)掌握通话结束呼叫释放时的信令流程;(3)了解被叫用户振铃后长时间不接听时移动台被叫的信令流程。

2.方法原理本次实验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移动台被叫的信令过程以及通话链路释放信令过程。

(1)移动台被叫的信令过程当一个端局MSC收到它局发送的IAM消息后,MSC会首先向相应的VLR查询有关该被叫用户的用户信息,如果VLR通过查询用户信息,发现该用户可以接受此次呼叫(未关机且允许接受呼叫),会向MSC发送寻呼命令消息,在该消息中,含有用户的位置信息(LAI),MSC收到此信息后,查询数据,得到控制此位置区的BSC的信令点编码,向相应的BSC下发寻呼命令,BSC通知所控制的BTS在寻呼信道(PCH)下发寻呼请求消息PAGING REQUEST。

手机一直在侦听该信道,当收到寻呼自身的消息后,在随机接入信道(RACH)上报寻呼响应消息PAGING RESPONSE,同时MSC向VLR发送处理接入请求消息,VLR首先启动鉴权流程,查看该用户的鉴权参数组,如果VLR中没有该用户的鉴权三参组,VLR会发起向HLR取鉴权参数的过程,否则VLR会直接向MSC发送启动鉴权消息,在启动鉴权消息中含有该用户的一个鉴权三参组(RAND,KC,SERS),MSC收到该消息后,会继续通知对应的BSC、BTS下发鉴权命令,MS收到鉴权请求后,根据SIM卡中的KI,计算出对应的SERS,之后,将SERS在鉴权响应消息中上报MSC,MSC回送至VLR,VLR收到鉴权响应消息后,核对上报的SERS和从HLR得到的三参组中的SERS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向MSC发送接入请求接受消息,通知MSC该用户的此次接入请求被接受。

并通过完成呼叫消息向MSC回送被叫的用户信息;如果不一致,此次呼叫将被拒绝。

(2)通话链路释放信令此程序的目的是去活正在使用的所有相关专用信道。

当信道释放后,MS返回到CCCH配置的空闲模式。

当一方用户挂机时,系统开始清除通信连接。

从第三层(L3)的CC子层开始清除,最终到物理层(L1)。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基站一台、交换机一台、移动终端实验箱两台、计算机一台。

4.掌握要点(1)移动台被叫的信令流程;(2)呼叫释放时的信令流程。

5.实训内容(1)呼叫建立正常的被叫信令流程。

1)将与实验箱1相连的电脑上的移动系统信令实验平台软件打开,在主界面上点击“移动台被叫信令”按钮,进入此实验界面;2)主叫在实验箱2上输入被叫移动台的电话号码,并按动对话框边的“确认”按键。

主叫移动台开机拨叫被叫号码;3)由于被叫处于开机空闲状态,很快被叫试验箱电话将振铃,同时显示主叫号码。

被叫振铃后,被叫的学生按动被叫实验箱上的“确认”键进行摘机。

此后,主被叫之间的通话链路完全建立,能够进行通话。

被叫学生电脑上的移动系统信令实验平台软件将显示移动台被叫的信令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