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10元钱买菜教案_1422
十元钱买菜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物价上涨、消费观念转变等问题。
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我校决定开展“十元钱买菜”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有限的预算内,学会合理消费、节约资源,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市场行情,体验买菜的乐趣,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2. 培养学生合理消费、节约资源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3. 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与协调能力。
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三、活动内容1. 活动前期准备(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确定买菜的地点、时间及预算。
(2)学生分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负责协调本组成员的购物事宜。
(3)教师向学生讲解活动规则,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2. 活动实施(1)学生携带十元钱,前往指定的菜市场或超市。
(2)在组长带领下,学生根据预算,挑选心仪的菜品。
(3)学生在购物过程中,注意观察价格、质量、新鲜程度等因素,学会辨别商品。
(4)购物结束后,学生将所买菜品进行分类、清洗,准备回家烹饪。
3. 活动总结(1)学生分享购物心得,交流购买经验。
(2)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总结活动成果。
(3)评选出“最佳买菜能手”、“最佳团队协作奖”等。
四、活动成果1. 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合理消费、节约资源,树立了正确的消费观念。
2. 学生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学会了辨别商品、比较价格。
3. 学生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了沟通与协调能力。
4.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了生活的乐趣,学会了感恩和奉献。
五、活动反思1. 活动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购物经验,导致预算超支。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在活动前充分了解市场行情,学会合理分配预算。
2. 部分学生在购物过程中,过于注重价格而忽略了商品的质量。
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商品的新鲜程度、品质等因素,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大班区域观察记录《十元钱买菜》

大班区域观察记录《十元钱买菜》一、泐目标1.情感目标:喜欢参与“10元钱买菜的数学活动,体验用钱购物时的乐趣。
2.技能目标:能够辨别1元、5元、10元人民币,并能正确使用人民币购买蔬菜。
3.认知目标:知道常见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用途。
二、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能够学会使用人民币购物。
2活动难点:知道人民币在生活中的用途,感受购物时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不同蔬菜的图片,1元、5元、10元人民币练功钞若干。
2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1元、5元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作用。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一歌曲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歌曲《买菜》,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引出活动主题。
师:小朋友们歌曲中讲了什么事情呢?(二)展开部分1教师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并联系生活经验(1)教师提出关于蔬菜的问题,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回答。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什么蔬菜呢?你们知道你们喜欢吃的蔬菜都怎么卖呢?(2)教师出示蔬菜的图片及每种蔬菜对应的价格,幼儿看图介绍蔬菜价格。
师:现在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图片上蔬菜的价格。
2分发操作材料,幼儿身体验使用人民币买菜(1)教师出示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练功券,引导幼儿回顾1元和5元并认识10元人民币。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手上拿的是几元的人民币呢?它们有什么特点。
师小结:我们之前知道了1元的钱币是绿色的,钱币上面有数字是“1”; 5元的钱币是紫色的,钱币上面是数字“5”;今天又知道了,10元的钱币是蓝灰色的,钱币.上面是数字“10"。
小朋友们在买菜时一定要注意使用正确的钱币。
(2)教师分发1元、5元的人民币练功券,引导幼儿制定购买蔬菜的清单。
师: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目前手中的人民币制定自己的想要购买的蔬菜清单。
(3)教师单独分发10元人民币练功券,引导幼儿思考并感受用10元人民币买菜的变化。
师:现在小朋友们看看,假如我们只有10元钱,我们又可以买哪些蔬菜呢?跟之前1元和5元有什么变化吗?师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人民币可以买各种我们自己喜欢的蔬菜,还知道了1元、5元、10元能够买不同数量的菜,不同蔬菜的价格也不-样,用10元钱买的蔬菜多,用1元和5元买的蔬菜少,所以不同价钱的菜要用不同的钱币。
大班数学教案十元买菜

大班数学教案十元买菜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货币的基本概念,并理解十元的价值;2.培养学生对货币的辨别能力和简单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准备1.十元面额纸币和硬币;2.不同种类的蔬菜图片或实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货币概念,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十元的基本面值,引发学生思考。
2. 货币辨识(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给一些不同面值的纸币和硬币,让学生对这些货币进行辨识并记录下来,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3. 十元买菜游戏(20分钟)1.分组训练: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每个小组一名“买家”和一名“卖家”,并给每位“买家”发放十元面值纸币或硬币。
2.角色扮演:卖家出示不同种类的蔬菜图片或实物,告诉买家各种蔬菜的价格,要求买家根据自己手中的十元面值货币购买指定的蔬菜。
3.游戏进行:买家根据自己手中的十元货币选择购买蔬菜的种类和数量,并用自己手中的货币支付给卖家。
卖家确认金额无误后给予相应的蔬菜。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但不能互相提供钱币。
4.游戏结束后,每组进行总结,分析购买蔬菜的经验和困难,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十元进行购物。
4. 学习反思(5分钟)让学生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在小组内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 在游戏中,你们遇到了哪些难题? - 如何解决这些难题? - 对货币的使用有什么新的认识或体会?5. 拓展应用(10分钟)老师给学生出示一些简单的购物清单,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十元货币进行计算,并将所能购买的物品写出来。
四、教学延伸1.可以利用手中的十元货币进行更多的购物游戏,增加学生对货币的实践操作和计算能力;2.引导学生思考不同面值的纸币和硬币之间的兑换关系,拓展学生的货币知识。
五、板书设计大班数学教案十元买菜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货币的基本概念,并理解十元的价值;2. 培养学生对货币的辨别能力和简单计算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幼儿园大班10元购买计划教案:生活经济与实践能力培养

文章标题:幼儿园大班10元购买计划:生活经济与实践能力培养一、引言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生活经济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们经常会设计一些生活实践教案,比如10元购买计划。
在这个教案中,孩子们将有机会通过实际的购物体验来学习理财、计算、选择和决策能力。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并共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深入分析10元购买计划的内涵1. 10元购买计划的概况10元购买计划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给予每位学生10元购物资金,让他们在一定范围内自由选择商品进行购买。
通过这一活动,教师旨在让孩子们在实际的购物过程中学习理财知识,培养实践能力。
2. 生活经济意识的培养在10元购买计划中,孩子们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选择商品,并对商品的价格进行计算和比较。
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逐渐理解金钱的价值、如何合理支配金钱以及如何根据需求进行选择购买。
3. 实践能力的培养孩子们需要在10元的预算下进行购物,并在多个商品中进行选择和决策。
这个过程可以锻炼他们的决策能力、计算能力和沟通能力。
并且在购物后,他们还需要学会合理规划和管理所剩余的资金,这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三、为什么10元购买计划对幼儿园大班教育有益1. 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在10元购买计划中,孩子们需要独立进行商品选择和购买决策,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
2. 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在购物过程中,孩子们可能会需要互相商量、协调和合作,这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培养孩子的理财和消费观念通过10元购买计划的实践,孩子们可以初步了解金钱的重要性,学会理性消费和合理分配资金,这对于培养他们正确的理财观念具有积极意义。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我个人认为,10元购买计划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
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会理财、选择和决策,增强实践能力和生活技能。
而且这样的活动也能够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前教育】大班我的10元晚餐计划教案

大班我的10元晚餐计划教案嘿,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经常幻想着自己能当一次小厨师,用有限的预算做出一顿超级美味的晚餐呢?今天,我们就来一场特别的“大班我的10元晚餐计划”活动,看看我们能不能用10元钱,变出一桌让大家都赞不绝口的晚餐吧!食材采购篇:首先,我们要去超市进行一次“精打细算”的采购。
记住哦,我们的预算只有10元,所以要挑那些既便宜又好吃的食材。
比如,一根小黄瓜(1元)、两个鸡蛋(2元)、一把面条(3元)、一小块豆腐(2元),再加点葱花和调料(2元以内搞定)。
看,我们是不是很厉害,10元就买到这么多东西啦!食材准备篇:回到家,我们先来洗洗切切。
小黄瓜切成薄片,豆腐切成小块,葱花切成小段,鸡蛋打散备用。
看,小朋友们的小手是不是也很灵巧呢?开始烹饪啦:1️⃣ 第一道菜:黄瓜炒蛋锅烧热,放一点点油(记得要省油哦),倒入打散的鸡蛋液,等它凝固成蛋饼后,用铲子切成小块,盛出来备用。
再倒点油,放入葱花爆香,然后加入黄瓜片翻炒几下,最后把炒好的鸡蛋倒进去,加点盐调味,一盘清新可口的黄瓜炒蛋就完成啦!2️⃣ 第二道菜:豆腐汤锅里加水烧开,放入豆腐块,小火煮一会儿,让豆腐吸收水分变得软软的。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点盐、一点点酱油和几滴香油调味。
最后,撒上葱花,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豆腐汤就做好了!3️⃣ 主食:葱花面面条煮熟后捞出来,放在碗里。
另起一个锅,放一点点油,把葱花炒出香味,然后加入一点点酱油和一点点水烧开,这就是我们的葱花酱汁啦!把酱汁浇在面条上,拌匀,一碗香喷喷的葱花面就出炉啦!吃美食的感受:小朋友们,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是不是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呢?尝一口黄瓜炒蛋,清新爽口;喝一口豆腐汤,温暖人心;再来一口葱花面,劲道十足。
哇,这真的是一顿超级美味的晚餐呢!而且,我们还学会了怎么在有限的预算内,做出既营养又美味的饭菜,真是太棒啦!活动总结:通过这次“大班我的10元晚餐计划”活动,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精打细算地过日子,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十元钱买菜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十元钱买菜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识货币的基本单位是元,了解十元的含义,学会用十元钱购买菜品,培养孩子的消费观念。
2.锻炼孩子的口算能力和数学思维,学会进行简单的算术运算。
3.提高孩子的合作意识,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二、教学内容本次活动将以“十元钱买菜”为主题,让孩子们通过教师讲解、实物展示以及实践操作等方式,学会用十元钱进行菜品的购买,并在过程中掌握简单的口算技巧。
三、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最初,需要教师将孩子们引导到活动现场,并介绍活动主题和活动目的。
在介绍中,可以带领孩子们观看可以食用的菜品,同时给孩子们展示十元钞票,让孩子们对钞票进行认知。
2. 十元钱的学习引导孩子们认识十元钞票,将钞票放在桌子上,并请孩子们围绕桌子坐下,然后出示十元钞票,用图案和文字向孩子解释纸币的含义和作用。
由于孩子们的认知能力较弱,需要反复解释和重复。
3. 菜品的展示将水果蔬菜和其他可以食用的食品放在桌子上,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食品,也可以选择其他学生挑选的食品。
最后确定每个食品的价格,为孩子们出示菜品标签。
4. 购买菜品现在,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食品进行购买,将十元钞票领取并用单张或多张组合的方式进行购买。
教师在旁边帮助孩子进行口算和购物车的搭建。
5. 议价的技巧当孩子花费的钱少于十元时,可以引导孩子询问商家是否能打折,即教孩子们如何进行议价。
例如,如果孩子要买一个价值2元的苹果,孩子可以问商家是否可以打折,只需要花费1元即可购买。
这样可以让孩子们学会进行简单的谈判,以及如何花费更少的钱。
6. 反思活动教学结束后,让孩子们回顾整个活动,分享他们购买食品的感受,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表达自己的意见。
四、教学反思本次活动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方法进行教学,孩子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基本的口算技巧。
但是,孩子们的注意力比较短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与孩子们保持良好的互动和交流。
同时,还需要对孩子们在购物时的行为进行引导,让他们养成优秀的消费观念,理智消费,珍惜资源。
幼儿园大班10元购买计划教案的实施

幼儿园大班10元购买计划教案的实施幼儿园大班10元购买计划教案的实施1. 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孩子们的生活技能和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金钱的概念以及学习如何妥善地使用和管理金钱,许多幼儿园采取了10元购买计划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大班10元购买计划教案的实施,以及其对幼儿的教育意义。
2. 教学目标在实施10元购买计划教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我们的教学目标。
通过这个教案,我们希望幼儿能够:1. 理解金钱的概念和价值;2. 学习如何妥善地分配和使用金钱;3. 培养消费观念和理性消费能力;4. 认识到劳动和金钱之间的关系。
3. 课程内容和活动安排本教案的实施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步骤一:引入金钱概念- 向幼儿介绍货币的概念,以及货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使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面值的纸币和硬币,并让幼儿辨认和认识它们;- 通过游戏或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货币交换的过程。
步骤二:讨论金钱的用途- 引导幼儿思考金钱的用途,如购买食物、玩具等;- 组织小组讨论或绘画活动,让幼儿表达他们对金钱的理解和认识。
步骤三:介绍10元购买计划- 向幼儿解释10元购买计划的概念和目标;- 告知幼儿每人会得到10元用于购买物品,并解释他们需要在一定规则和限制下进行购买。
步骤四:购买活动的准备- 带领幼儿分析不同商品的价格,并讨论哪些物品值得购买;- 组织幼儿分组,让他们制定购买计划,考虑不同商品的价格和自己的购买需求。
步骤五:购买活动的实施- 创建一个类似超市的角色扮演环境,让幼儿在其中进行购买活动; - 提供一些商品供幼儿选择,并指导他们按照自己的购买计划进行购物;- 观察和记录幼儿的购买过程,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
步骤六:反思和总结- 带领幼儿分享他们的购买体验和感受;- 引导幼儿思考他们是否有买对自己需要的商品,以及为什么;- 总结本次活动的经验和教育意义,强调理性消费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幼儿园大班10元购买计划教案创新方案

幼儿园大班10元购买计划教案创新方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
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如何通过创新的教案方案,让孩子们更好地接触和体验生活,是每个老师都面临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探讨幼儿园大班10元购买计划教案的创新方案。
1. 概述幼儿园大班10元购买计划教案我们需要了解幼儿园大班10元购买计划教案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这个教案的核心内容是让孩子们带着10元钱去超市购买食品、生活用品等,并通过这个过程来锻炼孩子们的观察力、计算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这个活动旨在培养孩子们的生活技能,并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如何正确地使用金钱。
2. 创新方案的设计针对幼儿园大班10元购买计划教案,我们可以进行创新的教案设计,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有趣。
可以加入一些实用性和趣味性并重的元素,比如引入一些小游戏或角色扮演,让孩子们在购物过程中更加主动和积极参与。
3. 实施方案的注意事项在实施幼儿园大班10元购买计划教案的创新方案时,需要注意孩子们的安全和心理健康。
确保活动的安全性,同时在孩子们之间营造和谐的氛围,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参与和收获。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大班10元购买计划教案的创新方案,不仅仅是培养孩子们生活技能的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对孩子们生活体验的美好呈现。
通过创新的教案设计和实施,可以让孩子们在购物过程中感受生活的多彩和奇妙,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形式既具有实践性,又具有趣味性,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了更多的乐趣和启发。
总结通过对幼儿园大班10元购买计划教案的创新方案的深度和广度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这一教育形式的意义和价值。
创新的教案设计和实施方案,既能够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又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欢乐和启发。
希望在今后的幼儿园教育中,这样的创新教学方案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推广。
在实施幼儿园大班10元购买计划教案的创新方案时,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提供更丰富多彩的教学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10元钱买菜教案大班10元钱买菜教案时间:07-30:大班买菜教案大班音乐买菜图谱大班语言教案大班买菜的教案篇一:大班数学教案(买菜)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买菜去作者:吕亚薇时间:2013-10-13 10:15:17 活动目标:1、认识1元、5元、10元人民币,学习钱币的兑换。
2、尝试迁移兑换经验,运用符号表示兑换结果。
活动准备:1元、5元、10元的纸币各一张,幼儿玩具纸币若干。
活动过程:一、认识1元、5元、10元纸币。
1、观察1元人民币。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2、比较和观察5元、10元纸币。
你们看,这些又是多少钱?上面有什么?﹙数字﹚还有什么字?﹙元﹚。
3、辨别三种纸币。
逐张出示纸币,让幼儿观察纸币。
二、学习1元、5元、10元的兑换。
小朋友,这是1元,5个1元是多少钱?和这张5元一样多吗?(把5个1元放在一只手中,另一只手举起一张5元问幼儿,使他们知道它们是一样多。
)10个1元是多少?(同时一张一张地拿10个1元)10个1元和这张10元一样多吗?(一样多)10元钱是几个5元?5元是几个1元?(拿不同面值的纸币让幼儿数一数,了解几种不同兑法。
)三、尝试迁移兑换经验,运用符号标示兑换结果。
1、出示挂图,讲述画面的含义。
玲玲和妈妈买菜,她需要兑换一些钱币,要把10元的分别兑成1元、5元的纸币,请小朋友把兑换到的纸币圈出来。
然后在右边圈出与左边硬币相同数量的纸币。
交流兑换结果,同伴间互相检查。
四、游戏"凑钱"。
(1)、教师交待活动要求"今天小朋友上课很认真,特别棒,老师想到超市去买东西奖励小朋友,可我只有一张10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元、2元、5元的零钱去请你们帮我换,你们想想可换几张1元、几张2元、几张5元,请你将每种钱的数目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将活动结果展示出来。
(4)、集体检查凑出的每份钱是否都是5元。
(5)、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5元钱。
五、活动延伸。
1、在幼儿认识人民币面值时,教师应从钱币上的数字上引导幼儿认识不同面值的钱币。
2、本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利用其他时间(活动角、下午活动等)再认幼儿玩凑钱的游戏,巩固幼儿对人民币的认识。
大班数学活动:买菜--课例设计意图:我们从幼儿在数学活动室的操作和集体活动表现看出:幼儿已对抽象的加减算式有一定的立即,但字实践运用中比较欠缺。
此外,我们经常将计算与应用题分开教学,使幼儿无法把抽象的加减算式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
为此,我们试图通过集体活动为幼儿创设一个运用的情境,即帮助幼儿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又激发幼儿在生活中继续主动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目标:1.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进一步立即10以内的加减,学习用编题三要素表述计算过程。
2.在编题表述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加减法结局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准备:小菜场场景布置:青菜1.00、西红柿2.00、大白菜3.00、鱼6.00、肉7.00、螃蟹8.00.供幼儿操作的小菜图卡各18张,调价标牌2个。
幼儿操作记录纸1份,笔1支。
过程:一、了解价格1.今天,我们一起去娃娃城的菜场买菜吧。
这些菜都要多少钱? 2.今天的菜价有什么变化?分析:从幼儿原有经验出发,关注调价牌,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运用了情境游戏的创设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二、调价1.用编题三要素表述加价的菜。
例:谁能用三句话把青菜价格的变化说出来?提问: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为什么?2.用编题三要素表述减价的菜荤菜价格有什么变化?(降2元)例:您那个用编题的方法说说肉的价格变化吗?第三句话有什么不同? 3.降价了你是怎么算的?请幼儿摆减法算式。
分析:运用编题的三要素,学会以陈述的方式讲述调价的过程,并且在教师的引领下,尝试编带提问句的应用题。
发现幼儿在编题的时候按照自己的方式表达,编题的严密性不够,而且自己在执教的时候,也不敢回应孩子,如有的幼儿说:"青菜原来是1元钱,现在涨价了1元钱,现在又变成了多少钱?"编题的两个条件和提问的精炼不够,对于孩子懂的意思,课堂上的我只是提醒了孩子们注意表达更清晰,忽略了编应用题的严密性和孩子们适当要选择富有逻辑的编题关键词。
如"原来……现在……",应该给与孩子们更为确切的表述。
三、买菜算钱 1.如果我给你10元钱,你可以买2样什么菜?2.幼儿买菜3.算两种菜的价格(1)谁能用你们买的菜来编一道三句话的应用题?(提示:第三句话要问问别人。
)(2)算得出你用了多少钱吗?请把算式列在红线上。
4.算还剩多少钱(1)拿了10元钱去付钱,营业员该找给你多少钱?用什么方法算?(2)算算,还要找你多少钱?结束:你们会用加法算自己买菜花了多少钱,还会用减法算出营业员找你多少钱,那我们一起领钱去菜场玩买菜的游戏。
分析:该环节是控股幼儿编应用题的能力,让幼儿学会随情景转换编题,并列式计算。
从课堂效果看,孩子们买菜之后,表述一共用掉多少钱是可以的,基本编题的元素也是能够体现的。
但是在算还剩下多少钱的时候,孩子们拘泥于操作的材料,对自己花掉多少钱在课堂上没有针对性的提示,因此孩子们在编这道题目的时候,出现连减的方式编题,如"我有10元钱,先去买了青菜2元,又去买了鱼6元,请问还剩下多少钱?"这个编题的失误最大的原因是我在设计的时候把这个环节作为延伸活动,因此没有考虑孩子们仍旧有很大的兴趣去编题和计算,因此对用掉多少钱这个部分数没有给与孩子们强调,所以出现连减,以及总数是10元钱还是用掉的8元钱没有让孩子们清晰。
而且买菜环节中设计的是幼儿自主购买两样菜,没有规定不超过十元,所以有的孩子超支了,有的孩子刚好十元,这个就导致了最后算账环节的时候有的孩子不能够编题,有的孩子等于0的计算还比较模糊,其实这个环节可以省略,只要个别幼儿编题以及列算式,对于特殊情况做回应即可。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买菜——课例(2) 妈咪爱婴网2013年03月20日22:30:44 大班数学活动:买菜--课例设计意图:我们从幼儿在数学活动室的操作和集体活动表现看出:幼儿已对抽象的加减算式有一定的立即,但字实践运用中比较欠缺。
此外,我们经常将计算与应用题分开教学,使幼儿无法把抽象的加减算式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
为此,我们试图通过集体活动…… - 调整后的活动:买菜目标: 1.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10以内的加减,学习用编题三要素表述计算过程。
2.在编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加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准备:菜场场景布置:青菜1.00/棵;西红柿2.00/个;大白菜3.00/棵;鱼4.00/条;猪肉5.00/块;螃蟹6.00/个。
记录纸过程:一、了解价格 1.今天,我们一起去娃娃城的菜场买菜吧,这些菜都要多少钱?2.带领幼儿了解素菜、荤菜的价格。
篇二:《10元钱买菜》钱10元钱买菜活动名称:10元钱买菜(数)活动目标:1、运用10以内的加减运算去买菜。
2、在买菜的过程中,体验货币的等价交换功能。
活动准备:在教室里创设“蔬菜超市”、幼儿每人一个“小菜篮”;摸奖箱活动重点:运用10以内的加减运算去买菜活动难点:会心算买菜所用的钱,能买多样菜活动过程: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师:平时你们家里谁买菜?都买些什么菜?小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白天上班,下班后还要忙着买菜做饭,太辛苦了。
今天,我们也来学做小当家,去蔬菜超市买点菜回去,让他们省点力。
二、游戏“买菜”——探索10以内的加法或连加运算1、第一次买菜(1)提出买菜要求:请你们帮家里选点合适的蔬菜,总价必须少于10元。
(2)幼儿买菜。
(3)交流:说说你买了哪些蔬菜?一共花了几元钱?小结:每种蔬菜的价格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花掉的钱也是不一样的。
2、第二次买菜(1)师:家里突然来电话,有客人要来,刚才的蔬菜不够,还需要增加一些。
这次要买的菜总价正好是10元钱。
(2)幼儿买菜。
(3)好朋友互相检查双方都买对菜了吗?(4)请买多样菜的幼儿说说,你是怎么计算价钱的?小结:要算出2种以上蔬菜的总价,有很多方法,可以先把前面的价格加起来,然后再加上后面的价格,也可以?? 三、游戏“对奖”——巩固两数、三数相加1、出示摸奖箱,交待“兑奖”规则师:今天超市正好有抽奖活动。
来超市买菜的顾客,可以随意挑选2种蔬菜,价格不可以超过10元。
如果我摇奖开出的号码正好是你这两种蔬菜的价钱,这两种蔬菜就可以送给你,另加一个小奖品。
2、摸奖(重复几次)。
大班数学活动:十元午餐时间:2011-01-31 08:38来源:未知作者:小崔老师点击: 设计思路579次我班幼儿挑食的问题比较严重,每天午餐时,遇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就很高兴,遇到不喜欢吃的食物就愁眉苦脸。
因此,我试图通过学习活动让幼儿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
另外,刚升入大班的幼儿,遇到问题还是喜欢找教师帮忙,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
综合以上两点,我设计了“十元午餐”的数学活动。
《一元午餐》原来是一本绘本,其中包含很多数学元素,反映了一个小学生的生活。
因此我决定适当改编故事,开展一次数活动。
我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调整:第一,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一元钱可选购的东西太少),把故事改为《十元午餐》,将餐厅价目表上的价格全部换成以元为单位的。
第二,原来菜单上只有奶酪、比萨饼、冰激凌等食品,考虑到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我将菜单调整为有各种荤菜、素菜和水果等(鼓励幼儿科学合理地选择有营养的食物,做到荤素搭配,引导幼儿不挑食、不偏食)。
第三,改编故事,使之更加精炼(改编后故事围绕吉米口袋里的十元钱展开,吉米通过观察菜谱,精心计算,合理运用十元钱),故事中包含了认识钱币和计算等内容。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为吉米安排一份合理的午餐。
2.鼓励幼儿能与同伴合作记录并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图片1、2(具体见教案),统计表,钱币(1元、5元、10元),幼儿菜谱,黑板。
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1.出示图1 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吉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观察图片) 小结:午餐时间到了,吉米肚子饿了,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吉米需要自己去餐厅买午餐。
2.出示图2 (1) 看一看,吉米一共有多少钱?(1O元)(2)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又快又准确地数出这里一共有多少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结:把相同面值的钱币放在一起,就能很快地数出一共有多少钱了。
二、取钱(1)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不同面值的钱币,请你们用自己的办法取出10元钱。
(2)你们是怎么取钱的?(各取了几张什么面值的)把取钱的方法记录在统计表中。
(教师统计) 小结:可以拿各种面值的钱币,(合起来是10元)这样买东西会很方便,不用一直找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