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_苗磊
心脏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心脏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李玲(综述);石蓓(审校)【摘要】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往往死于心力衰竭(心衰),而目前对于难治性心衰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心脏移植。
但随着干细胞和祖细胞在再生潜能治疗和预防心衰方面的深入研究,心脏干细胞移植有望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最理想的方法。
本文旨在对心脏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综述。
【期刊名称】《中国循环杂志》【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3页(P290-292)【关键词】心脏干细胞;缺血性心脏病;干细胞移植【作者】李玲(综述);石蓓(审校)【作者单位】563003 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563003 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目前用于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的细胞主要包括胚胎干细胞、诱导的多潜能干细胞、骨髓源干细胞/祖细胞(如间充质干细胞、内皮祖细胞、单个核细胞以及以细胞抗原标记命名的细胞,如CD34+细胞、CD133+细胞等)和心脏干细胞等[1-3]。
由于存在伦理学争议,无法控制增殖能力及异体免疫原性等原因胚胎干细胞及诱导的多潜能干细胞仅用于基础研究,而其它几种骨髓源性的干/祖细胞由于分离、纯化技术成熟、低免疫源性及多向分化能力被广泛用于心肌再生治疗[4],也是目前主要的临床研究对象[5,6]。
但最新的研究发现心脏干细胞因其具有组织特异性和专一性,在用于心脏再生治疗中更具优势。
有研究表明心脏干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相比,心肌梗死后注射同等剂量的两种细胞到梗死边缘区,发现前者的作用效果显著优于后者[7]。
2002年,Hierlihy等[8]报道了心脏组织中有一群具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能力的干细胞,并命名为心脏干细胞,推翻了心肌细胞不能再生的观念。
然而心脏干细胞的来源问题仍是众多学者一直关注且存在争议的一个问题。
一项性别错配心脏移植的研究发现,部分心脏干细胞表现骨髓系表型,提示心外来源的循环干细胞迁移到心脏是心脏干细胞的重要来源之一[9];但仍有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心脏干细胞来源于胚胎时期就存在于心脏中的内源性细胞。
干细胞治疗心脏疾病的最新进展

干细胞治疗心脏疾病的最新进展心脏疾病一直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负担。
传统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症状、延长生命,但对于一些严重的心脏疾病,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近年来,干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为心脏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它们可以分化为各种类型的细胞,包括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
因此,通过将干细胞移植到受损的心脏组织中,有望修复或替代受损的心肌细胞,改善心脏功能。
目前,用于心脏疾病治疗的干细胞主要包括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等。
胚胎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分化能力,但由于其来源涉及伦理问题,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诱导多能干细胞是通过将成熟细胞重编程为类似于胚胎干细胞的状态而获得的,虽然避免了伦理问题,但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间充质干细胞则具有来源广泛、免疫原性低等优点,成为了目前干细胞治疗心脏疾病研究的热点。
在干细胞治疗心脏疾病的临床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
例如,一项针对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试验表明,通过冠状动脉内注射间充质干细胞,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梗死面积减小,心肌灌注增加。
另一项针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研究也显示,干细胞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然而,干细胞治疗心脏疾病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干细胞的移植效率和存活数量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在移植过程中,大量的干细胞可能会死亡或流失,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其次,干细胞的分化方向和机制尚不明确,如何精确控制干细胞分化为所需的心肌细胞仍然是一个难题。
此外,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也需要进一步评估,例如干细胞移植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免疫排斥等不良反应。
为了提高干细胞治疗心脏疾病的效果,科学家们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
例如,通过基因修饰等手段增强干细胞的存活和分化能力,利用生物材料作为载体提高干细胞的移植效率,以及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以实现协同增效的作用。
心脏病治疗的新进展干细胞疗法的前景与挑战

心脏病治疗的新进展干细胞疗法的前景与挑战心脏病治疗的新进展:干细胞疗法的前景与挑战在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中,心脏病一直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
心脏病患者的心肌受损后,常常无法有效修复,导致心脏功能逐渐衰退。
干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为心脏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探讨干细胞疗法在心脏病治疗中的前景和挑战。
一、干细胞疗法的原理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组织修复的能力。
干细胞疗法通过注射外源干细胞到心脏受损区域,促进心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从而达到治疗心脏病的目的。
常见的干细胞来源包括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
二、干细胞疗法在心脏病治疗中的前景1. 促进心肌再生和修复:干细胞疗法可以刺激心脏内部的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加速心肌的再生和修复过程。
2. 改善心脏功能:通过干细胞疗法治疗心脏病,可以显著改善心脏的收缩功能和心脏输出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降低并发症风险:干细胞疗法可减少心脏病的并发症,如心绞痛、心力衰竭等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病情风险。
三、干细胞疗法面临的挑战1. 安全性问题:干细胞疗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安全性和合规性问题,如干细胞移植后可能引发排异反应、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
2. 治疗效果不稳定:目前干细胞疗法的疗效因个体差异较大,有些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而另一些患者则没有明显改善。
3. 技术和标准缺乏统一:目前干细胞疗法的种类繁多,缺乏统一的技术和标准,导致临床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混乱和不确定性。
四、挑战与解决方案1. 加强研究和监管:加大对干细胞疗法的研究和监管力度,确保其安全有效的应用,同时建立规范的临床应用标准。
2. 多种干细胞的联合应用:结合不同种类的干细胞,如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的联合应用,可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稳定性。
3. 个体化治疗方案:进一步研究干细胞治疗的个体化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干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的心脏病治疗手段,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前景。
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

众所 周知, 在传统意义上 , 心肌细胞 被认为是永久性细胞 , 不能进行 完全修 复。但 是,随着众多科研工作者 的不 断探 索,
我们对心肌有 了更清 晰的认识 。 有研究人员在 2 0 0 4年 A HA学
缩功 能的改善 与冠状动 脉内输注 骨髓祖细胞有关 。研究提示 , 对于 OMI心肌 已经愈合 的患 者,骨髓祖细 胞移植 3 个 月后
My cri f co ) o ada I a t n 。该实验共选入 2 4例患者 。 lnr i 0 患者接受移 植的时间平均 为梗死后 4天,经 冠状动脉注射骨髓干细胞后 ,
随访 4个月 ,左室射血分数 ( VE )的绝对增 加值 在移植组 L F
为 ( 1 ±7 3 5 5 1 )%,对照组为 ( 1 ±6 5 3 0 1 )%,P O O 。分析 = I1
c r i my c ts a d o e el wh c r v d ep s i i t fmy c r i l o l t e t r t n T i p p ro e v e d t e ci i a au a d o o y e n t rc l h , ih p o i e t o s l y o o a d a mp h b i c o h n v
增 加 了 1%, 从 ( 17 1 )%增 加 到 ( 8 9 1 )% ,与 4 5 1 ±3 7 5 1 ±32
髓干细胞 的随机 对照实验 。入选 的标准是急性 S T段抬高性心 肌梗死 5天内,成功进行经皮冠脉 介入 治疗 ( C ) P I。移植 时间
为 P I 4 8 1)。 C 后( 1 ±I3 d 终点分别为 6 月、 8个月后 的 L E 个 1 V F 改变 ( j检 查 ) MR 。结果发现 ,6个 月时细胞移植 组 L E V F增 加显着高于对照 组, 是 ,1 个 月后两组 的差别 已无统计学意 但 8 义 。结果提 示,冠脉 内注射 骨髓 干细胞 ( MC )虽 不能提高 B s AMI后 L E 恢复水平 ,却可 以明显提 高恢复速度 。不仅如 V F
干细胞疗法改善心脏病治疗效果

干细胞疗法改善心脏病治疗效果心脏病是世界各地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传统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并不总是有效。
然而,近年来,干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技术,给心脏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干细胞疗法利用自体或异体干细胞的特殊能力,可以修复受损的心脏组织,改善心脏病的治疗效果。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包括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
这些细胞在体内或实验室中培养后,可以通过移植到患者的心脏组织中,以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干细胞疗法的核心理念是利用干细胞的多能性和自我更新能力,重建功能性的心肌组织,从而改善心脏病的治疗效果。
干细胞疗法有几种常见的类型,包括自体干细胞移植、异体干细胞移植和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PS)技术。
自体干细胞移植是指从患者自身的骨髓或脂肪组织中提取干细胞,经过处理后再移植到患者的心脏组织中。
这种方法具有较低的免疫排斥风险,因为干细胞来源于患者自身。
异体干细胞移植则是指从其他人的组织或胚胎中提取干细胞,经过处理后再移植到患者的心脏组织中。
这种方法的挑战在于免疫排斥反应的风险,需要进行免疫抑制治疗。
诱导多能性干细胞技术则是通过重新编程成熟细胞,使其具有类似胚胎干细胞的特性,从而可以分化为心脏组织所需的各种细胞类型。
在临床实践中,干细胞疗法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
研究表明,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心脏组织的再生,并改善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
例如,一项临床研究发现,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以显著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功能,减少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另外,一些研究还发现,通过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新的血管生成和心肌细胞的再生,从而改善心脏病的治疗效果。
然而,干细胞疗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干细胞的来源和获取仍然是一个问题。
虽然自体干细胞移植可以避免免疫排斥反应,但干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可能受到限制。
同时,异体干细胞移植需要解决免疫排斥反应的问题,以及伦理和道德问题。
福音!国内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项目正在开展中

福音!国内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项目正在开展中根据新民晚报的报道[1],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徐亚伟教授牵头的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取得初步成功,干细胞治疗心梗后心衰的项目已在临床开展。
该团队早在2010年已开展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研究[2],经过离心、分选、纯化后通过特殊的心脏导管经冠状动脉将干细胞回输至缺血区域,促进坏死心肌的修复,经过长达8年的随访,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
此外,国内还有其他机构也在开展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根据医学研究登记备案信息系统上的信息[3],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正在开展《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梗注射液”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
河北医科大学开展的这项临床研究已经完成了备案,计划招募124例急性心梗病人。
整个研究共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探讨干细胞安全性和最优剂量,预计招募24例病人;第二阶段计划在最优干细胞剂量的基础上,探讨阿伐他丁治疗与干细胞移植治疗心梗的协同作用,预计招募100例病人。
临床试验数据显示治疗的安全性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在多个临床研究项目中得到证实。
《干细胞转化医学》(Stem Cell Translation Medicine)曾对23项临床研究1148例患者的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评估[4],包含了509例急性心肌梗死,和639例缺血性心力衰竭。
结果发现,接受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患者总体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有显著的改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因此,这项荟萃分析的系统评价结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脏病看起来是安全的。
这批数据分析告诉人们,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心梗和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整体结果是积极的。
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前期可期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是十分热门的领域,全球有多个项目正在开展中,其中绝大多数采用的是间充质干细胞。
缺血性心脏病的再生治疗——聚焦心脏干细胞

脏组织并增强心脏组织活力, 在探 索心脏再生治疗方面 C C 优于其他干/ Ss 祖细胞 , 是一个合理的种子细胞。
C C 是 未分 化细胞 , Ss 它们 中的 一 些表 达 早 期 心肌 细 胞 系 的 转录 因子 ( k2 5 G T -, F ) S s N x . , A A4 ME 2 。C C 可通 过 几个表 面标记 如 cktSa 1MD 1 I. —i e1 、 R 、s 1等检 出, 这 些表 面 标 记 并 非 C C 、 1 但 S s特 有。C C S s与其 他 干 细胞 不 同 , 它们 是典 型 的 Ln ,D 4 和 C 4 一 目前 , 究 者们 以不 同 的干/ 细 胞抗 原 为 基础 已从 成体 i一 C 3 一 D5 。 研 祖 心 脏组 织 中分 离、 扩增 出未分 化细 胞 , 括 ckt 包 -i 细胞 、e一 sa1 细胞 、 群 (ie ouai , P 细胞 、 侧 s pl o S ) dp tn 心球 样 细
神 经系 的表面标 记 , 它们位 于 心肌细胞 的间质部 位 , 以心房 和心 尖部 密度较 高。
20 07年 B a i er 等 叫报道人类手术标本 中鉴定 出 c i z —t k 心脏 干细胞 , 类似 于动物模型 中所显示 的, 人
ckt .i 心脏 干细胞 在体 外显 示 出 自我更 新 、 成克 隆和 多 向分化 潜 能 , 形 并且 可 以移植 进 正 常和 受损 心脏 。 新 生的心肌 细胞 、 细血 管和 动脉 被鉴 定 出是人 类起源 的 毛 …。 4 Sa1 e. 心脏干 细胞 Sa1 干细胞 抗原 1 是造血 系干细胞 的共 同标记 , c., , 不过 它也表 达在 许 多干细胞 、 细胞 和不 同组 织 中分 祖 化 了的细胞 上 。在 ck 心脏 干细 胞报道 的同 时, h等 报道在 成体 小 鼠的心 脏 内鉴 定 出 Sa1的心 脏 .i t O c一 祖 细胞 , 且证 明在体 内和体 外这 些细 胞 能分 化 为 心肌 系细 胞 。Ma ur 并 t ur ¨ s a等 研 究 发现 鼠类 心 脏 Sa1 c一 细胞在 催产 素 的刺 激 下能分 化为 自发 性收缩 的心 肌细胞 。催 产 素刺 激 2周 后 , 多数 Sa1 大 c- 细胞 迅 速 复制 为高核/ 比例 的小 圆形细 胞 。这 些 结果表 明成 体 鼠心 脏 内的 Sa1 胞 具 有 干细 胞 潜 能 , 可促 进 受损 浆 c. 细 并 心脏 的再 生。在 Sa1 e. 细胞和 心脏 s P细胞 之 间有较 大 的重叠 , 过 7 % 的心脏 S 超 0 P细胞 同时也表 达 Sa1 e一。 Pie 等 研 究显 示具有分 化 为心肌 细胞 能力 的 Sa1 ftr s c- 细胞 多为也 表达 s P细胞表 型 的细胞 。 5 心球 衍生 的心 脏干细 胞
心脏疾病的干细胞治疗新进展

心脏疾病的干细胞治疗新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干细胞治疗作为一种创新的生物医学方法,逐渐被应用于多个领域。
心脏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和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传统的治疗方式无法完全修复受损心肌组织。
然而,干细胞治疗在心脏疾病领域取得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成果,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重点介绍心脏疾病的干细胞治疗新进展。
一、干细胞与心脏再生1. 细胞种类近年来,科学家们广泛探索了多种来源的干细胞用于心脏再生。
其中包括自体干细胞、外周血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及人工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PSCs)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干细胞都具有潜力分化为心肌细胞并替代受损的组织。
2. 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通过将干细胞移植到受损的心脏组织中,以促进心肌再生和修复。
多项临床试验显示,干细胞移植能够显著改善心脏功能、减少病情恶化,并降低了死亡率。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该治疗方法在长期效果上也表现出积极的趋势。
3. 综合治疗策略虽然单纯的干细胞移植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单一治疗方式难以完全解决心脏疾病问题。
因此,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将干细胞移植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形成更为有效的复合治疗策略。
比如联合使用基因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技术手段,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促进心脏再生过程。
二、iPSCs 的应用1. iPSCs 的特点人工诱导多能性干细胞是近年来快速崛起的一种干细胞类型。
它们具有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特性,并且可以从患者自身获得,避免了免疫排斥等不良反应。
这使得iPSCs 成为治疗心脏疾病的良好选择。
2. iPSCs 在心脏再生中的作用iPSCs 可以通过分化为心肌细胞替代受损组织,促进心脏再生过程。
并且,通过基因工程等手段可以对iPSCs 进行改造,增加其在心脏修复中的效果。
最近的研究表明,iPSCs 移植后能够显著改善受损心脏功能和结构。
3. 挑战与展望尽管iPSCs 在治疗心脏疾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需要解决。
例如,如何控制细胞分化过程、提高移植效率以及预防异常发育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第20卷 第6期 2016–02–05出版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February 5, 2016 Vol.20, No.6P .O. Box 10002, Shenyang 110180 906www.CRTER.org·学术探讨·苗磊,男,1974年生,汉族,辽宁省辽阳市人, 2008年中国医科大学毕业,硕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专业的研究。
通讯作者:苗磊,主任医师,辽宁省金秋医院心血管内科,辽宁省沈阳市 110016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4344 (2016)06-00906-07 稿件接受:2015-12-07 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苗 磊,刘培良(辽宁省金秋医院心血管内科,辽宁省沈阳市 110016)引用本文:苗磊,刘培良. 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6):906-912.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6.06.021 ORCID: 0000-0002-7111-1301 (苗磊)文章快速阅读:文题释义:移植细胞改善心脏功能的可能机制:①移植的细胞在心脏缺血等损伤区以及周围微环境的作用下,增殖和/或分化为形成心肌细胞和/或心肌样细胞,增加心脏可收缩物质的成分,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②移植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进而改善心脏功能,或表达具有调节细胞功能的肾上腺素能受体等,从而调节心脏功能。
③移植细胞促进宿主心脏缺血等损伤病灶的血管增殖与血管新生,改善病灶与正常部位血管联系和血液循环,防治心肌重构,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④增强宿主心脏的厚度、弹性,这能减少室壁扩张,改善心脏的几何构型,防止梗死区变薄、扩张,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⑤抑制心肌细胞发生凋亡和/或死亡。
⑥充当重组蛋白、生长因子和药物等分子的载体,诱导宿主心肌分子变构,实现基因治疗。
缺血性心脏病:由于冠状循环改变引起冠状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心肌损害疾病的总称,是冠状动脉疾病的后遗症,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摘要背景:干细胞移植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而言是一种富有前景的治疗策略,且近年来相关临床研究也已取得重要进展。
目的:分析2001至2015年Medline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录的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及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的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项目的发展趋势。
方法:①检索关键词:“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干细胞移植),“ischemic heart disease ”(缺血性心脏病)。
②检索文献时间范围:2001至2015年,分为3个统计时间段:2001至2005年,2006至2010年,2011至2015年。
③检索信息来源:Medline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的临床试验项目。
结果与结论:①在Medline 数据库:2001至2015年关于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的文献共 219篇,其中2006至2010年最多,而在2011至2015年时间段出现下降。
②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 2001至2015年收录的关于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的文献数量变化的整体趋势与Medline 数据库相似,且2011年后的数量减少更为明显。
③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在2001至2015年注册的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试验共63项,主要在2006至2015年注项目较多册,注册机构主要集中于欧洲和北美洲。
④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没有查询到2001至2015年关于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试验注册项目,这可能与国内相关管理较为严格有关。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肌缺血;文献分析 主题词:干细胞移植;心肌缺血;组织工程Miao Lei, Master, Chief physicia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Liaoning Jinqiu Hospital, Shenyang 110016, Liaoning Province,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Miao Lei,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Liaoning Jinqiu Hospital, Shenyang 110016,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Stem cell therapy for ischemic heart diseaseMiao Lei, Liu Pei-liang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Liaoning Jinqiu Hospital, Shenyang 110016, Liaoning Province, China)AbstractBACKGROUN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s a promising strategy for treatment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s, which has obtained great achievements in recent years.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trends of stem cell therapy for ischemic heart diseases reported from 2001 to 2015 in Medline, CNKI, Wanfang, and 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er. METHODS: The relevant articles addressing stem cell therapy for ischemic heart diseases were retrieved using the keywords of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nd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in Medline, CNKI, Wanfang, and 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er followed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retrieval time was from 2001 to 2015, including 2001-2005, 2006-2010 and 2011-2015. RESULTS AND CONCLUSION: In Medline database, there were 219 clinical studies about stem cell therapy for ischemic heart disease published from 2001 to 2015, and the number of retrieved articles was most from 2006 to 2010, and decreased from 2011 to 2015. In CNKI and Wanfang databases, the number of relevant articles which had a similar trend with that in the Medline database decreased remarkably after 2011. In , there were 63 clinical trials about stem cell therapy for ischemic heart disease, most of which were registered from 2006 to 2015 and came from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In 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er, there was no clinical trial about stem cell therapy for ischemic heart disease, which may result from the strict management in China.Subject heading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Myocardial Ischemia; Tissue Engineering.Cite this article: Miao L, Liu PL.Stem cell therapy for ischemic heart disease. Zhongguo Zuzhi Gongcheng Yanjiu. 2016;20(6):906-912.0 引言 Introduction缺血性心脏病的定义是指由于冠脉循环狭窄或堵塞引起心脏氧供与氧需的失衡,并由此导致心肌细胞的缺失及心肌瘢痕形成,最终致心室功能衰竭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1-2]。
由于成熟心肌缺乏有效的再生能力,一旦心肌发生缺血性损伤,会引起能量代谢障碍,伴发急慢性炎症反应,病变血管远端大量心肌细胞死亡,成纤维细胞增生,导致瘢痕组织形成,发生心室重塑,心功能下降,最终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3]。
由于成体心肌细胞缺乏再生能力[4-5],虽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对该病理过程有一定的阻断或逆转作用,但仍不能防止最终心力衰竭的发生[6-7]。
因此对大部分病程终末期患者来说,心脏移植是其惟一选择,但供体缺乏、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预后的不确定性以及费用高昂等原因限制了心脏移植的大规模开展[8]。
与骨髓、肝、皮肤、肠等具有再生能力的器官相比,一般认为心脏缺乏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干细胞池,并且心肌细胞不能分裂。
尽管这种传统的观点目前受到挑战[9-11]。
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激活心脏干细胞或/和恢复足够多的循环干细胞的分子信号而不能适应心脏大面积损伤或长期动脉硬化、心肌缺血修复所需。
但研究显示异源细胞移植后会出现强烈的免疫排除反应,而人胎心心肌细胞虽能有效改善缺血症状,但其伦理问题和难以获得足够修复大面积损伤可移植的心肌细胞也使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