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大全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详)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一、实验目的:1、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2、了解细胞的结构;3、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二、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可换)松针、动物血液、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三、实验用具: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滴管、镊子、土豆、刀片、显微镜(物镜5X、10X、40X)四、方法步骤:1、制作松针的临时切片:(1)取干净的载玻片一个平置于试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
(2)将土豆切成条状(截面约:0.5X0.5cm)取两条,将一根松针夹在两个土豆条之间,用刀片削成尽量薄的薄片,削时,手腕不动,靠大臂带动小臂移动刀片。
切片数次。
从中选取较薄的切片,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上。
(3)从一侧轻轻盖上盖玻片,不要产生气泡。
用吸水纸轻轻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水滴,即完成临时切片的制作。
2、观察切片:(1)取出显微镜,置于试验台上靠左的位置,打开光源。
(2)将上步制作好的切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位置,使盖玻片对准光源。
(3)使用5X物镜观察切片,使松针切片在视野中心,换成10X物镜,观察松针叶面横切结构。
(4)换成40X物镜观察,注意细胞及细胞内物质结构,画图。
3、动物血液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除了不用切片,其他类似)4、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的观察。
五、考点提示:1、松针的叶面结构是什么样的?2、动物细胞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与植物细胞又什么不同?3、显微镜的物镜倍数愈大,视野的亮度如何?物体的大小如何?4、如何调节焦距?5、如何才能使切片尽量的薄?切片的厚薄对显微镜下观察的效果有什么影响。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阐明实验原理—颜色反应,识记和区分用于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的试剂及产生的特定颜色,初步掌握鉴定上述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学会描述实验现象,掌握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高中生物学实验的颜色反应大全

高中生物学实验的颜色反应大全1 、斐林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原理: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注意: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等量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而且是现用现配,条件需要水浴加热。
应用:检验和检测某糖是否为还原糖; 不同生物组织中含糖量高低的测定;在医学上进行疾病的诊断,如糖尿病、肾炎。
2 、苏丹Ⅲ、苏丹Ⅳ检测脂肪原理:苏丹Ⅲ+ 脂肪→橘黄色;苏丹Ⅳ+脂肪→红色注意: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脂肪。
3 、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原理: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注意: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先加A 液再加B液,反应条件为常温(不需要加热)。
应用:鉴定某些消化液中含有蛋白质; 用于劣质奶粉的鉴定。
4 、碘液检测淀粉原理:淀粉+ 碘液→蓝色注意:这里的碘是单质碘,而不是离子碘。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淀粉5 、DNA 的染色与鉴定染色原理:DNA+ 甲基绿→绿色应用:可以显示D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鉴定原理:DNA+ 二苯胺→蓝色应用:用于DNA 粗提取实验的鉴定试剂。
6 、吡罗红使RNA 呈现红色原理:RNA+ 吡罗红→红色应用:可以显示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注意:在观察DNA 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的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而不是单独染色。
7、线粒体的染色原理: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应用:可以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存在。
8 、酒精的检测原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应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制作果酒时检验是否产生了酒精;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驶。
9 、CO2 的检测原理:CO2 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在变黄。
应用: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 的产生情况。
高中生物经典实验汇总

高中生物经典实验汇总1、细胞学说建立----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2、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英国科学家虎克。
3、(细胞学说的修正)“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德国学者魏尔肖。
4、利用离心方法分离细胞组分----克劳德。
5、发现溶酶体----德迪夫。
6、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欧文顿。
7、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桑格和尼克森。
8、成功的将构成水通道的蛋白质分离出来----美国阿格雷。
9、测得钾离子通道的立体结构----美国麦金农。
10、证明脲酶是蛋白质----美国萨姆纳。
11、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美国切赫和奥特曼。
12、发现叶绿素集中在叶绿体中----德国萨克斯。
13、利用水绵和好氧细菌实验得出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恩格尔曼。
14、植物能够更新空气----英国普里斯特利。
15、植物体只有在阳光下才能更新空气----荷兰英格豪斯。
16、植物体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光能转化化学能----德国梅耶。
17、证明光合作用产物为淀粉----德国萨克斯。
18、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来自于水----鲁宾和卡门。
19、用小球藻做实验,用14C标记14CO2,探明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C的途径----美国卡尔文。
20、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揭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1、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名为“基因”,并提出表现型和基因型概念----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
22、理论上预测,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魏斯曼。
23、基因在染色体上-----萨顿的假说。
24、利用红眼和白眼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方法:类比推理)----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
25、第一个提出色盲的人----道尔顿。
26、利用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将R型转化为S型----1928年格里菲思。
27、利用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第一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1944年艾弗里。
高中《生物学》实验类归纳

六、实验过程中常用试剂的作用、检测指标的设置及实验条件的调控1.化学物质的常用检测试剂或方法(1)淀粉——一碘液(2)还原糖一—一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沸水浴,砖红色沉淀)(3)CO2一一—Ca(OH)2溶液或酸碱指示剂(4)乳酸一一—pH试纸(5)O2—一—带火星木条复燃(6)无O2—一—火焰熄火(7)蛋白质—一—双缩脲试剂(不加热,紫色反应)(8)染色体—一—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液(9)DNA—一—二苯胺试剂(沸水浴,蓝色反应)(10)脂肪一一一苏丹Ⅲ染液(橘黄色)或苏丹Ⅳ染液(红色)2.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1)光合速率一—一O2释放量或C O2吸收量或淀粉产生量(2)呼吸速率一—一O2吸收量或C O2释放量或淀粉减少量(3)物质代谢途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4)细胞液浓度大小———质壁分离(5)细胞是否死亡———质壁分离、细胞质流动(6)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动物耗氧量,发育速度等(7)生长激素的作用———生长速度(体重变化.身高变化)(8)胰岛素的作用一一—动物活动状态(9)菌量———菌落数或亚甲基蓝溶液褪色程度(10)大肠杆菌———伊红一一美蓝琼脂培养基(鉴别培养基)3.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1)增加水中氧气———泵人空气或吹气或放人绿色植物(2)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3)除去容器中的C O2———NaOH溶液(4)除去叶片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中(饥饿处理)(5)除去叶片中叶绿素———酒精加热(6)除去光合作用对细胞呼吸的于扰———给植株遮光(7)得到单色光———棱镜色散或彩色薄膜滤光(8)血液抗凝———加入柠檬酸钠(9)线粒体提取———细胞匀浆离心(10)细胞膜提取———清水处理哺乳动物红细胞(11)骨的脱钙———盐酸溶液浸泡(12)灭菌方法———培养基用高压蒸气灭菌:接种环用火焰灼烧灭菌;双手用肥皂洗净,擦干后用75%酒精消毒;实验室或接种箱用甲醛蒸汽或紫外灯灭菌;整个接种过程都在实验室无菌区或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是高中生物实验的集合,包含了各种与生物学相关的实验,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
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培养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以下是5个高中生物实验的示例:
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通过制作植物组织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观
察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通过检测生物组织中的不同
化合物,了解生物组织的组成和特性。
3.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酶促反应的速率,了解
温度、pH等对酶活性的影响。
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通过制作植物或动物组织的临时装片,使用显
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5.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实验:通过使用不同浓度的植
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扦插枝条,观察其生根情况,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
总结:高中生物实验大全是指高中生物实验的集合,包括各种与生物学相关的实验。
这些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培养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提高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高中生物教材六个检测类实验

高中生物教材六个检测类实验以下是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六个检测类实验的范例,供您参考:一、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检测1. 实验原理:利用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的原理。
2. 实验材料: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等。
3. 实验步骤:制备组织样液→加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4. 实验结果:如果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样液中含有还原糖。
二、实验二: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1. 实验原理:利用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的特性。
2. 实验材料:花生种子(取子叶)、甜菜等。
3. 实验步骤:制作临时装片→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洗去浮色(用50%酒精洗去浮色)→制作装片→镜检观察。
4. 实验结果:橘黄色脂肪颗粒。
三、实验三: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1. 实验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2. 实验材料:豆浆、鸡蛋清、牛奶等。
3. 实验步骤:制备组织样液→加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观察颜色变化。
4. 实验结果:如果出现紫色反应,说明样液中含有蛋白质。
四、实验四:观察叶绿体1. 实验原理:叶绿体主要存在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里,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故叶肉细胞呈绿色,可以利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2. 实验材料:新鲜藓类的叶、黑藻的叶。
3. 实验步骤:制片→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
4. 实验结果: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五、实验五: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1. 实验原理: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该细胞所处的有丝分裂时期。
2. 实验材料:洋葱根尖(分生区是根尖的一部分,也叫生长点,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
3. 实验步骤:解离根尖→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4. 实验结果: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六、实验六: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1. 实验原理:减数分裂是原始生殖细胞产生配子的特殊方式,其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分裂的结果是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大全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大全高中生物实验是学习生物知识和培养科学实验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一些常见的高中生物实验,并总结实验方法、结果和意义,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生物学知识。
实验一:种子萌发实验实验目的:观察种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萌发情况,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
实验材料:花盆、土壤、各种种子(如大豆、小麦等)。
实验步骤:1. 准备花盆和土壤,一种种子一个花盆。
2. 按照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分别种植不同种子。
3. 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生长情况,包括发芽时间、生长速度等。
实验结果:根据观察数据,不同种子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可能会有所差异。
实验意义: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进一步明白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
实验二:DNA提取实验实验目的:了解DNA的提取过程,掌握基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实验材料:动植物组织样本、盐溶液、洗涤液、酒精等。
实验步骤:1. 取动植物组织样本,将其放入离心管中。
2. 加入盐溶液,研磨组织样本,使细胞破裂,释放DNA。
3. 加入洗涤液,混合离心管,使DNA与洗涤液中的DNA结合,形成DNA沉淀。
4. 加入酒精,沉淀DNA。
5. 用棉签或牙签挑取DNA沉淀,放置在干净的物品上,观察DNA的形状和结构。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操作,我们能够从组织样本中成功提取到DNA,并观察到DNA的形态。
实验意义:DNA提取实验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还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
实验三:光合作用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光合作用对植物的重要性,了解其机制。
实验材料:水生植物、水槽、水、盐溶液、漏斗等。
实验步骤:1. 准备水生植物,放置在水槽中。
2. 向水中加入盐溶液,制造植物生长受限的条件。
3. 在其中一部分植物上覆盖黑色物质,使其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高中生物21个实验总结表(3篇)

第1篇一、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1. 实验目的:了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实验原理: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切片,了解其形态结构。
3. 实验步骤:(1)制片:将洋葱鳞片叶或口腔黏膜细胞制成切片。
(2)染色:用碘液染色,使细胞核和细胞质着色。
(3)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4. 实验结果: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二、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1. 实验目的:了解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掌握有丝分裂各阶段的特点。
2. 实验原理:通过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了解有丝分裂各阶段的特点。
3. 实验步骤:(1)制片:将洋葱根尖制成切片。
(2)染色:用醋酸洋红或碱性品红染色。
(3)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观察有丝分裂各阶段的特点。
4. 实验结果:有丝分裂分为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三、实验三:观察减数分裂1. 实验目的: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掌握减数分裂的特点。
2. 实验原理:通过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或果蝇细胞的减数分裂,了解减数分裂的特点。
3. 实验步骤:(1)制片:将洋葱根尖或果蝇细胞制成切片。
(2)染色:用醋酸洋红或碱性品红染色。
(3)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观察减数分裂各阶段的特点。
4. 实验结果:减数分裂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四、实验四: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1. 实验目的:了解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结构,掌握观察方法。
2. 实验原理:通过观察洋葱细胞或叶绿体,了解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结构。
3. 实验步骤:(1)制片:将洋葱细胞或叶绿体制成切片。
(2)染色:用健那绿或亚甲基蓝染色。
(3)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结构。
4. 实验结果:线粒体呈线状或粒状,叶绿体呈扁平囊状。
五、实验五: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1. 实验目的:了解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掌握观察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实验原理: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实验步骤:1.准备样本:从洋葱、鱼鳞、人口腔等样本中取得细胞。
2.制作干片:将样本切成薄片,用干片夹将其固定。
3.染色:用甲苯染色或碘酒染色,使细胞更加清晰可见。
4.观察:将干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实验四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原理: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
实验步骤:1.准备样本:从植物叶片或动物肌肉中取得细胞。
2.制作干片:将样本切成薄片,用干片夹将其固定。
3.染色:用碘酒染色,使线粒体和叶绿体更加清晰可见。
4.观察:将干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实验五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实验原理: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不同溶液对膜的透性的影响。
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葡萄糖、淀粉、蒸馏水、试管、漏斗、滤纸、膜。
2.制作实验装置:将试管中部用膜隔开,分别装入葡萄糖和淀粉溶液,用漏斗和滤纸将膜固定在试管中部。
3.观察:观察不同溶液对膜的透性的影响,如是否通过膜进入另一侧的溶液。
实验六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原理: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和低渗溶液中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洋葱片、高渗溶液(如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低渗溶液(如蒸馏水)。
2.观察:将洋葱片放入高渗溶液中,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过程;然后将洋葱片放入低渗溶液中,观察细胞质壁复原的过程。
实验七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原理:通过探究不同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了解酶的特性和作用。
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淀粉酶、淀粉溶液、酶试剂、试管、恒温水浴。
2.制作实验装置:将淀粉酶、淀粉溶液和不同因素(如温度、pH值、酶浓度等)混合在试管中,放入恒温水浴中反应一定时间。
3.观察:观察不同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如酶活性的增加或减弱。
实验八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原理:通过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了解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植物叶片、丙酮、乙醇、滤纸、离心管。
2.制作实验装置:将植物叶片切碎后加入丙酮和乙醇,振荡后离心,将上层液体倒入滤纸上过滤,得到叶绿体色素。
3.观察:观察叶绿体色素的颜色和结构,了解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九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原理:通过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呼吸方式,了解酵母菌的代谢特性。
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酵母菌、蔗糖、氧气、酒精试剂、试管。
2.制作实验装置:将酵母菌、蔗糖和氧气混合在试管中,观察产生的气泡数量和速度,用酒精试剂检测产生的酒精量。
3.观察:观察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呼吸方式,如产生的气泡数量和速度,以及产生的酒精量。
实验十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原理: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了解细胞分裂的机制。
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动植物组织、显微镜。
2.制作干片:将组织切成薄片,用干片夹将其固定。
3.观察:将干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如染色体的分离和移动。
实验十一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实验原理:通过模拟实验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对细胞生长和代谢的影响。
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模拟细胞(如泡沫塑料球)、刻度尺、计时器。
2.制作实验装置:测量模拟细胞的直径,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然后将模拟细胞放入水中,计时并观察细胞的膨胀和收缩。
3.观察:观察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对细胞生长和代谢的影响,如细胞膨胀和收缩的速度和程度。
实验十二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原理: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
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动植物组织、显微镜。
2.制作干片:将组织切成薄片,用干片夹将其固定。
3.观察:将干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如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
实验十三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原理:通过低温处理诱导染色体加倍,了解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动植物组织、低温处理器。
2.处理样本:将样本放入低温处理器中处理一定时间,观察染色体加倍的情况。
3.观察:观察染色体加倍的情况,了解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十四调查常见人类遗传病实验原理:通过调查常见人类遗传病,了解遗传病的发生机理和预防措施。
实验步骤:1.调查常见人类遗传病:如先天性心脏病、血友病、地中海贫血等。
2.了解发生机理:如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等。
3.了解预防措施:如基因检测、遗传咨询等。
实验十五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实验原理:通过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机理。
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植物枝条、生长调节剂、培养基、试管。
2.制作实验装置:将植物枝条放入含有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中,观察生根情况。
3.观察:观察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如生根数量和生长速度。
实验十六模拟尿糖的检测实验原理: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不同尿液样本中的尿糖含量。
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正镜检鉴定包括低倍镜观察和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蛋白质的检测需要使用双缩脲试剂,其中A液为0.1g/mL的NaOH溶液,B液为0.01g/mL的CuSO4溶液。
将样液加入试管中,加入A液和B液后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常见的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而非还原性糖包括淀粉、蔗糖和纤维素。
采集植物组织时,应选择含糖量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样本。
在研磨中添加石英砂可以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影响鉴定结果。
斐林试剂甲、乙两液需要混合使用,混合后产生氢氧化铜,但氢氧化铜不稳定。
加入斐林试剂后,还原性糖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浅蓝色、棕色和砖红色。
花生种子切片需要切得很薄才能透光,观察时如果细胞模糊不清,可能是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在脂肪鉴定中,乙醇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双缩脲试剂A、B两液不能混合使用,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同时需要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实验。
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需要使用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以及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叶绿体在显微镜下呈现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取用藓类的小叶时,由于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因此可以直接使用。
而取用菠菜叶时,需要稍带些叶肉,因为表皮细胞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为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可以进行光照、提高水温或切伤部分叶片,最适温度为25℃左右。
对于黑藻的细胞观察,我们发现叶脉附近的细胞质流动现象最为明显。
如果在视野中观察到某个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那么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实际上仍然是顺时针方向流动的。
并不是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会流动,实际上所有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会流动的。
如果我们想观察植物根毛细胞细胞质的流动,那么我们应该适当调暗视野,并且可以使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来采光或者缩小光圈。
在强光照射下,叶绿体的向光面会发生变化,叶绿体的受光面积较小,有一面会面向光源。
在进行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洋葱根尖,制作装片的过程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
在观察时,我们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然后换到高倍镜下观察不同分裂期的细胞,特别是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量最多。
在培养根尖时,我们需要经常换水来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
应该选用旧洋葱,因为新洋葱尚在休眠,不易生根。
每条根只能使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因为此时细胞分裂活跃。
解离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压片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散开来,再加一块载玻片是为了受力均匀,防止盖玻片被压破。
5.若观察到的组织细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这是因为压片时用力过大。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应该在压片时用适当的力量。
6.盐酸在解离过程中的作用是分解和溶解细胞间质,而丙酮不能代替盐酸。
相反,硝酸可以代替盐酸。
7.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盐酸,这样才能进行染色。
这样做可以提高染色的效果。
8.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染色质或染色体。
这是因为染色质和染色体中含有大量的DNA,而DNA可以被染料染色。
9.如果所观察的细胞各部分都是紫色的,那么这是因为只有分生区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
分生区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
无法用高倍镜找到分生区,因为高倍镜所观察的实际范围很小,难以发现分生区。
10.找分生区的目的是为了观察分裂的细胞。
分生区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
不能用高倍物镜找分生区,因为高倍物镜所观察的实际范围很小,难以发现分生区。
染液浓度过大或染色时间过长也可能导致观察到的细胞各部分全是紫色。
11.分生区细胞中,间期的细胞最多,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
12.所观察的细胞不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因为所观察的细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时期的死细胞。
1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不能看到染色体,因为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
14.如果观察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可能的原因是没有找到分生区细胞,没有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染液过稀或染色时间过短。
实验五:比较酶和Fe3+的催化效率1.选择新鲜的肝脏是为了保证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不会因为细菌破坏而降低。
2.应该选用较粗的试管,因为在较细的试管中容易形成大量气泡,影响实验效果。
3.选择动物的肝脏组织来做实验是因为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含量较丰富,而其他动植物组织也含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可以替代肝脏组织。
4.肝脏研磨液的催化效果比块状肝脏好,因为肝脏研磨液增加了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
5.不可共用吸管,以防止过氧化氢酶与氯化铁混合,影响实验效果。
实验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或无水乙醇中,从而提取色素。
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
2.提取色素的步骤包括研磨肝脏、制备滤纸条、画滤液细线和分离色素。
在分离色素时,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本文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有问题的段落。
1.为什么要选择紫色的洋葱?如果紫色过淡怎么办?紫色的洋葱有较大的紫色液泡,方便观察液泡大小变化;如果紫色过淡,可以让阳光照射一段时间。
2.洋葱表皮应该撕还是削?为什么?洋葱表皮应该撕,不能削,因为削的表皮往往太厚。
3.为什么植物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动物细胞会吗?当细胞失去水分时,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所以会出现质壁分离;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所以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4.质壁分离时,液泡大小和颜色会发生什么变化?复原时呢?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液泡会变小,紫色会加深;当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液泡会变大,紫色会变浅。
5.如果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无法复原,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细胞可能已经死亡,可能是由于外界溶液浓度过大,细胞失水过多或质壁分离时间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