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古诗词鉴赏优秀ppt教学课件

古诗词鉴赏优秀ppt教学课件

诗词的格律和韵律
格律
指诗词在字数、句数、平 仄、押韵等方面的规范。 如五言绝句、七言律诗等 。
韵律
指诗词中声音的和谐与美 感,包括押韵、平仄、节 奏等要素。
技巧
运用双关、对仗、比喻等 修辞手法,使诗词更具艺 术魅力。
诗词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
指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人物活动 等具体形象,表达内心情感和思想。
拓展学生视野
古诗词鉴赏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了解 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加 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B
C
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古诗词鉴赏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培养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升写 作水平。
培育人文精神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如爱国情 怀、民族精神、道德观念等。通过鉴赏教学 课件的制作与传播,有助于培育学生的人文
D
精神,塑造健全人格。
02
古诗词基础知识
诗词的起源和发展
01
02
03
起源
诗词起源于先秦时期,最 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收 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 歌。
发展
经历了汉乐府、魏晋南北 朝的文人诗、唐诗、宋词 、元曲等各个时期的发展 和演变。
传承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一直得到广 泛的传承和弘扬。
鉴赏
通过品味诗词的意象和意境,可以深 入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社 会的独特感悟。
意境
指诗人通过意象的营造,使读者产生 身临其境的感受,领略到诗人的审美 情趣和人生哲理。
03
古诗词鉴赏方法
知人论世法
了解作者
熟悉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 等元素。
探究背景
分析诗歌创作的特定时代背景,如 政治、社会、文化等。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加强实践与应用 建议学生加强实践与应用,如参加诗词朗诵比赛、创作诗 词作品等,将所学的古诗词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 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古迹、文物、历史人物等历史元素,营造厚 重深远的历史文化氛围
赠友送别诗
01
代表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董大》 等
风格特点
情感真挚,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和离别时的感伤与祝福之情
03
02
诗人群体
李白、王勃等为代表的赠友送别诗 人
意象运用
长亭、古道、芳草、杨柳等送别元 素,营造依依不舍的离别氛围
04
诗词的韵律、节奏和音韵美。
03 经典古诗词解读
《静夜思》-李白
诗歌背景
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 及《静夜思》的创作时间和地点。
诗句解析
逐句解读诗歌,分析诗中的意象 和情感表达,如“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 思故乡。”中所表现的孤独和思
乡之情。
艺术特色
探讨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如自 然、豪放、飘逸等,以及《静夜 思》中运用的比喻、夸张等修辞
有现代性的新作品。
影视音乐作品创作灵感来源影视作品中 Nhomakorabea古诗词元素
古诗词与现代艺术的融合
许多影视作品中都融入了古诗词元素, 如引用经典诗句、借鉴诗词意境等, 为作品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一些艺术家将古诗词与现代艺术手段 相结合,创作出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 作品。
音乐作品中的古诗词元素
许多音乐作品也以古诗词为创作灵感 来源,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来表现 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社会价值
古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重要载体,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传承 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古诗词中的思想情感、审美追 求等也对现代社会具有启示作用。

古诗词鉴赏 (共38张PPT)

古诗词鉴赏 (共38张PPT)

例:
遣 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①诗中“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 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②“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 “体轻,能为掌上舞”。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 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
③诗中“十年”与“一觉”相对,给人以“很久”与 “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纵观全 诗,可以发现诗人所遣之怀,不仅有忏悔之意,还有前 程恍惚如梦之意。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 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 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 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6、揭示写作时间、地点、背景、事件、 主旨等。
练习: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 一个重要节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乡
《咏素蝶诗》——
1、交代写作对象(素蝶)2、点明诗歌的类别(咏物诗) 3、暗示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思乡 、思亲;人生的园满、 缺憾;幽静、美好


离别、留恋、伤感、春 天的美好;
菊 花 高洁、隐逸
梧 桐 凄凉悲伤
浮 云 漂泊
意象与情感
杜 鹃 凄凉、哀伤 鹧 鸪 旅途艰险、离愁别绪 寒 蝉 悲凉 鸿 雁 思乡怀亲之情、 羁

古诗词鉴赏优秀课件(共34张PPT)

古诗词鉴赏优秀课件(共34张PPT)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
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大自然在这里凝 聚了一切 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 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 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
末句;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在漫长的封建社会
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作者以 满腔义愤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民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语言刚 正率直,说理入木三分,表现了深刻的思想性。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解: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 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欣喜地走近细
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了。
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解题方法:画面+主旨
质疑
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答: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 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 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 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寓情于景
“枯藤”老树“”“昏鸦”“古 道”“西风”“瘦马”一个个让人 刻骨铭心的凄凉镜头正是天涯断肠 人心境的直接反映,与“小桥流水 人家”形成对比,体现了背井离乡 之人愁肠寸断的悲苦与寂寞.
解题方法: 表达技巧 +内容+主旨

《古诗词鉴赏》课件

《古诗词鉴赏》课件
总结词
古诗词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题材、风格、时代等,同时也有许多 不同的流派和派别。
详细描述
按照题材分类,古诗词可以分为山水诗、边塞诗、送别诗、田园诗等;按照风格 分类,则可以分为豪放派、婉约派、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这些分类和流派都 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和哲思。
04
古诗词的鉴赏方法
读懂诗意
理解字词含义
在鉴赏古诗词时,需要先理解每 个字词的含义,从而把握整首诗
的内容。
梳理诗句关系
读懂诗意还需要理解诗句之间的逻 辑关系,把握整首诗的脉络和结构 。
把握意象意境
通过理解意象和意境,深入感受古 诗词所营造的美妙氛围和情感。
分析手法
01
02
03
修辞手法
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比喻 、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理解其表达效果。
语言风格
豪放派
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语言气势磅 礴、情感奔放。例如,苏轼的《念奴 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 尽,千古风流人物。”
婉约派
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语言细腻柔 美、情感含蓄。例如,李清照的《如 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 知归路。”
03
古诗词的主题与思想
山水田园
总结词
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详细描述
爱情闺怨诗以爱情为主题,通过对爱情的描 绘,表达出诗人对爱情的渴望、追求和无奈 。这类诗歌多以婉约、柔美的语言风格,展
现出诗人内心的细腻和深情。
哲理感悟
总结词
通过描绘事物或人生经历,表达对生命、宇宙、人性的思考和感悟。
详细描述
哲理感悟诗以事物或人生经历为载体,通过对它们的描绘和思考,表达出诗人对生命、 宇宙、人性的深刻感悟。这类诗歌多以深邃、抽象的语言风格,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智慧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古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词内容解读与赏析 • 诗词意境营造与审美体验 • 诗词文化内涵及价值意义 • 经典名句欣赏与解读 • 古诗词鉴赏方法指导与实践
01
古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时代背景及文化背景
唐朝盛世
文化交流
经济繁荣,文化开放,诗歌创作达到 巅峰。
修辞手法
阐述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反复等,以及它们对诗词韵律和 美感的影响。
03
诗词意境营造与审美体验
画面描绘与视觉感受
意象呈现
通过具象的景物、人物描绘,展 现诗词中的意象,如青山、绿水 、明月、落叶等,营造出身临其
境的视觉感受。
色彩运用
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表现出诗 词中的情感氛围,如寒鸦的黑白、 桃花的艳丽、雪山的洁白等。
历史地位及影响传承
文学瑰宝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 化底蕴和审美追求。
教育传承
古诗词在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 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国际影响
中国古诗词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世 界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05
经典名句欣赏与解读
名句来源及背景介绍
01
02
03
06
古诗词鉴赏方法指导与实践
鉴赏方法介绍及运用示范
01
02
03
04
意象分析法
通过解读诗词中的意象,理解 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
知人论世法
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 景等元素来鉴赏该诗。
诵读法
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感受诗 词的音韵美和节奏美。
比较法
将不同诗人的同类作品或同一 诗人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深

古诗词鉴赏之重点诗词流派 课件(共27张PPT)

古诗词鉴赏之重点诗词流派 课件(共27张PPT)
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 友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厌恶,和自己永远躬 耕田亩的决心。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尾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什么志向?
答:表达了诗人决心远离官场,归隐山林的志向。
诗经—现实主义源头 楚辞—浪漫主义源头
汉乐府 代表作: 《孔雀东南飞》; 《木兰辞》
诗歌的发展历程
魏晋南北 朝
唐朝
一、 “建安七子” 二、“竹林七贤” 三、东晋:
陶渊明—田园诗 四、南北朝:
谢灵运—山水诗
一、初唐 四杰:骆宾王,王勃﹑杨炯﹑卢照邻 二、盛唐 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维、王昌龄、高适、 岑参 三、中唐 白居易,韩愈,孟郊 四、晚唐:李商隐,杜牧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我欺。
田园派诗歌的特点 及陶渊明作品的风格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 表现了什么乐趣,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元曲四大家:
《西游记》《金瓶梅》
①关汉卿 ②白 朴 ③马致远 ④郑光祖 元曲四大悲剧:
清—《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红楼梦》
①关汉卿《窦娥冤》②白朴《梧桐雨》2.戏曲:明—汤显祖:《牡丹亭》
③马致远《汉宫秋》④纪君祥《赵氏孤儿》 清—洪昇:《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第一部分
三大流派及代表人物
猜猜我是谁?
具体风格:
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 率,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用事较多,不拘守 音律

古诗词鉴赏(超实用).ppt

古诗词鉴赏(超实用).ppt
13
初唐代表诗人:初唐四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杨炯《从军行》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卢照邻《长安古意》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误落尘网中,一 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 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 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ài) 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 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 里,复得返自然。
主要叙述的是诗人归隐的原因和归隐后的 愉快的田园生活。
29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 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首词是作者游览传说中“三国周郎赤壁”时写下的。 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祖国山川图画,成功塑造了一个 年少英俊的周瑜形象。上阙描写赤壁壮景,渲染环 境气氛。下阙怀古伤今,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自托。 艺术上,笔势开合有致,文势跌宕多姿,风格豪放。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 ,
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
且向花间留晚照。 26
宋词的第一个里程碑——柳词
柳永长期落魄江湖,因在其词中更能体现 一部分城市市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且 能采用民俗曲和俗语入词,善用铺叙手法, 创作大量慢词。柳词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形成宋词的新潮。
东晋陶渊明
1、作家生平:田园诗人之鼻祖,字元亮,一 说名潜,字渊明。世人称之五柳先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之,诗歌语言上有何特色,答案在下列词语中选择:
清新淡雅 平淡自然 明快浅显 辞藻华丽 委婉含蓄 简洁洗练 沉郁顿挫 浑厚雄壮 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三)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 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正侧 面描写、白描、工笔、渲染、直接抒情、间接 抒情) 2、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设问、 反问、借代等) 3、表现手法(衬托或烘托、动静结合、侧面描 写、象征、抑扬、悬念、伏笔、铺垫用典、联 想、想象、渲染、、对比对照、、照应、直抒 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古诗词鉴赏专题
古诗词鉴赏
具体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 和 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意象及象征意义
象征精神品质的:梅、竹、松,菊花、东篱、 香草(高尚品质) 表现别离的:柳、长亭、短亭 表现思乡怀人的:柳、月亮、大雁、落日、羌 笛 象征边塞生活的:大漠、黄沙、烽火、长烟、 长河、关山、孤城、羌笛、琵琶、号角等 象征爱情的:连理枝、比翼鸟、鸳鸯等 体现节日、时令的:赏菊、登高、插茱萸、踏 青、扫墓
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
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的目的。 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棵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闺怨
唐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先扬后抑,“不知愁”,“悔”等,表达触景伤怀的感伤和 哀怨的情绪,从而表现“闺怨”的主题。
⑵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诗 歌简要赏析。
A、诗人借物(景)抒情,托物言志。借杨花的随风飘荡,不能 自主,比喻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不得安宁。将旅愁离情融 合在具体形象之中,贴切感人。
B、对比烘托:“来明”与“去日”的对比,更突出了驻留时间 的短暂,奔波的辛劳。杨花“一春忙”与我“更飘荡”的对比, 更加显得深沉感人.
C、通感,颜色无轻重,但能在人们心中有轻重感。浓重的颜色 会使人感到沉重。而杨花的黄色淡到若有若无时,便使人感到 “轻飘飘”的感觉。诗人运用通感的手法,用触觉来描写视觉 感受,突出杨花随风飘荡不能自主的无奈。
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李白)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 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忆君王
北宋--谢克家
依依宫柳拂宫墙,楼殿无人春昼长。 燕子归来依旧忙。 忆君王,月破黄昏人断肠。
注:这首词一题为“徽宗北行作此”。北宋时士大夫称这首词 “语意悲凄,读之令人泪堕,真爱君忧国之语也。”试结合全诗, 分析前三句是怎样写出这种情感的。
参考答案:
第一句,春风中,柳枝招展拂拭着宫墙,暗含作者 对故国的一往情深和面对君王被掳的沉痛。第二句, 楼殿无人,突出冷落气氛,暗含国家灭亡之意;反 写“春日苦短”,突出作者痛苦暗叹之情。第三句, 明写燕子的无情不知悲戚,暗里突出自己的亡国之 痛。
烘托或衬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性质更 加突出。有正衬、反衬两种。
可以是以人烘托人,如《陌上桑》“行者见罗敷, 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 锄者忘其锄。 ”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 惊人的美貌。
以物烘托物,“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僧 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动衬静,是反衬。
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一四句是虚写,二句是实写,三句虚实兼而有之,形 象鲜明生动,意蕴丰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一二句实写,三四句虚写,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古诗词的语言
古诗词的语言一般包括:形象、生动、凝练、 含蓄、隽永、朴实、自然、幽默、辛辣。
含蓄/明快 简洁/细腻 冷峻/热情 婉约/豪放 朴实/华美 工稳/泼辣 典雅/俚俗 精细/粗犷 用典/平易 庄重/幽默 冷静/激昂
评价鉴赏时主要从动词、形容词的使用上分析。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 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 安禅制毒龙 。
虚实结合:这是古人论文章常用的概念,虚与实是相 对的。有为实,无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 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形为实, 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 虚;景为实,情为虚;直接描写和详写为实,间接描 写和省略之笔为虚……古典诗歌中,两者互相配合, 互相生发,从而使诗的形象鲜明生动,情感表达淋漓 尽致,又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诗文中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琵琶行》”醉不 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 惟见江心秋月白。“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人、引人 入胜和人物的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
反衬:为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外一些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
一起进行对照。常见的反衬有“乐景写哀情”、“以动衬静”、
“以静衬动”。“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是乐景
写哀情。“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
中。”是以动衬静。
绝句
石柔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授
⑴联系诗意,谈谈诗人抒发了什么感情?
诗人借杨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抒发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 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感慨。(或表达诗人借残春飘荡的杨花,抒 发了自己辗转仕途的无奈乡思。)
问题: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 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 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 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 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 哪一个字?为什么?
参考答案:
“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似乎显得阴 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 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