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绘画中的点线面

浅谈儿童绘画中的点线面
浅谈儿童绘画中的点线面

浅谈儿童绘画中的点线面

---蔡利民

【摘要】:

点线面是绘画的三大艺术元素。一、正确认识点线面。二、拉根线条去散步。1.“流畅、自然的线条就是美的线条!”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2. 在“玩线”中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3. 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体验不同的点线面。三、点线面的综合运用。点线面贯穿在在儿童绘画教学的方方面面。要充分尊重儿童的心理特点,努力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才能让他们描绘出流畅、质朴、纯真、富有童趣的图画。

【关键词】:儿童点线面审美观好奇心想象力

点线面是绘画的三大艺术元素。如何让儿童正确认识绘画中的点线面,并能将三者综合运用,是儿童美术教学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正确认识点线面。

对于小学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抽象的点线面是不太好理解的。在教学《点线面》一课,我开头设计运用多媒体动画,形象而直观地展现了点线面:用跳动的圆点来介绍点,用从点开始扭动的轨迹来表示线;用从线条开始往下覆盖的区域来表现面。孩子们的视觉有了直观的感受,我又适时让他们找找教室里的点线面,“灯是点,窗框是线,门是面,黑板是面,我们是点……”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孩子们一下子就准确地找到了生活中的点线面。这时,我便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眼中的点线面都是怎样的呢?”通过引导和交流,孩子们了解了:点不是纯粹的圆点,他们有方形、三角形、椭圆形、菱形、心形、月牙形等各种形状的点;线有弧线、直线、折线、波浪线……;面也有各种形状的面。点线面是互相结合、有机统一在画面中的。明白了点线面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三大艺术元素。

二、拉根线条去散步。

线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元素。线条不仅可以勾勒物体的轮廓,描绘出明暗的质感,还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传达作者微妙的情感。在艺术作品中,有的线短促激烈,有的线柔美舒展,有的线粗狂有力,有的线沉静迟缓……不同的工具画出的线也给人以不同的美感。儿童绘画的开始(即涂鸦期)也是从线条开始的。可见,儿童美术教学中线条的运用尤为重要。

1.“流畅、自然的线条就是美的线条!”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

在辅导学生作业过程中,我有时会发现有的学生手上拿着一把小尺子,再看看作业本上是用尺子画出的笔直的线条。起先,我只是简单地让他们把尺子收起来,可后来发现又有学生用尺子画画,我偏问他们为什么要用尺子画画?得到的回答是:“用尺子画出的线条直!”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学生对线条的审美出现了误区:认为只有笔直的线条才是美的线条。素不知,他们笔下那稚嫩的线条是多么的自然而有灵动性!也许他们曾经受到成年人的干预和误导,要说服他们不能简单地制止。《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中讲道:“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于是,我让他们随手画一根线条,与他们用尺子画出的线条对比,哪种线条看上去更自然、更舒服?又经常给他们展示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通过讨论、比较等方法亲身体验和感悟。慢慢地,他们似乎明白:用尺子画出的线条虽然直,但在表现物体时,却显得僵硬,没有生气;随手画出的线条,只要是流畅的,反而显得自然,富有活力!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审美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如何培养?其中方法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从小接触大量高水平的美术作品,丰富学生的形象贮存。”于是,我结合美术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各类优秀的美术作品。例如,在教学《线条的魅力》一课中,我课前搜集大量以线条为主的美术作品,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在学生面前。有线条严谨、秀丽的中国传统的工笔画;有线条挥洒自如的水墨写意画;有线条粗狂的木炭条写生作品,有线条富有弹性的漫画作品……学生通过欣赏、讨论、比较,亲身感受了艺术作品中线条丰富的变化:线条的粗细,可以产生凹凸的变化;线条的深浅和疏密可以产生空间的变化;线条的长短可以产生丰富的节奏;线条的刚柔缓急可以产生丰富的情感变化……体验了线条的真正魅力,提高了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在紧跟着后面的《画性格》一课中,学生们通过欣赏大师创作的绘画作品,探究其艺术风格及富有创意的表现形式,能轻松地运用不同的点线面以及色彩等艺术元素来表现不同的性格,例如:他们会运用流畅的曲线和点的结合,配以明快的色彩来表现活泼的性格;用舒缓的线条和冷色调来表现温和的性格;用大的块面和饱和的色彩来表现暴躁的性格……从而将具象的性格用抽象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每个人的作业都体现出各自的个性。点线面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另外,在教学环节中,我设计让学生“与大师对话”,运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艺术大师的作品,拉近与大师的距离,感受大师作品中的线条魅力。在《点线面》一课,我运用多媒体展示《大师的画》,介绍了米罗、克利、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并配以优美的钢琴曲,孩子们一边看线条,一边“听”线条,心灵受到很大的震撼。游走在画家那简洁的、纯朴的、不受束缚的、富有童趣的线条中,感受着音符传达出的律动的线条,孩子们从大师的作品中找到了共鸣。明白了:只要用心、用情去画,画出自己心中的线条,线条的魅力是神奇而无限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个个迫不及待地拿起画笔,伴着优美的旋律,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点线面”。体验了一次做大师的感觉,享受着成功的快乐!

终于,学生们坚信:只要是用心画出的,富于感情的、自然的、流畅的线条就是美的线条!从此,再也没有学生用尺子去画直线了,随手画出的直线虽然没那么直,却是流畅的、自然的、律动的、有活力的、不为工具所束缚的、稚嫩的、富有童趣的。

2.在“玩线”中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水墨画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低年级学生初次接触水墨画,拿贯了水彩笔和油画棒的小手初次拿毛笔画线条,感觉有点难度。画出的线条显得胆小、滞顿而软弱无力,全然没有了昔日的活泼与流畅。

如何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让他们画出流畅的、自然的、律动的、有活力的、不为工具所束缚的、富有童趣的水墨线条呢?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水墨游戏》一课中,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采用游戏为主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水墨技巧简单化、情趣化、活动化,这样更能接近儿童的心理特征,抓住儿童对游戏的兴趣,让他们在“玩线”中感受笔墨,感受线条带给他们的乐趣。学生在玩中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这一节课的开头,我先在宣纸上用毛笔随手画了一根线条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今天,老师要拉根线条去散步,小朋友们想和我一起去吗?”“想!!!!!”话音刚落,学生们偏嚷了起来,学生的兴致被激发起来了。接着,我对他们说:“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一听玩游戏,孩子们兴致更高了,注意力全被我吸引过来了。“老师先给大家变个戏法!”一个个好奇的目光全聚集过来,我在原先画的线条上三笔四笔又添加了几根线条,画面上顿时出现了一列行进中的小火车。从他们惊奇的眼神中我找到了本节课的契机,这时,我适时揭示了课题。孩子们兴致盎然,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我先请一位同学在宣纸上随手画一根线条。初来乍到,这位同学未免有些紧张,只见他小心翼翼地在纸上画了一笔,与其说是线条,不如说是一个不规则的色块,我还是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这时,我问大家:“小朋友们想一想,他画的像什么呀?”孩子们的想像力顿时被激发起来,各式各样的答案一下子迸发出来了。我又说:“谁来添根线条,看看会变成啥?”教师里沸腾了,个个摩拳擦掌,纷纷走上前来,你一根,他一根,有直线、折线、弧线、波浪线等等,好像事先约定好似的,第一个上来加了个圆圈,第二个想了想,在圆圈的一侧画了一根粗粗的线条,第三个上来在另一侧也添了粗粗的线条,第四个上来在圆圈的上部画了好几根线条,一个小女孩的雏形偏跃然纸上,下面看的同学又惊奇又兴奋,个个蠢蠢欲动,后面上来的同学很轻松地画出了小女孩的五官和身体,我立即说:“哦,原来我们在散步中遇到了一个可爱的小朋友,请她随我们一起去散步,好吗?猜猜我们到了哪里了?”后面的同学又分别在人物的旁边添画了树木、小亭子、太阳、云彩……原先的一张大白纸经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共同参与,此时已被画满了各种各样的线条。原先的一张大白纸顿时变成了一幅生动的、丰富多彩的水墨画。他们画出的线条越来越自然,越来越流畅,孩子们画画的兴致更高了,胆子也更大了,也主动想画了,也有东西可画了。整个过程中,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了水墨的情趣,领略了水墨线条的魅力,初步了解了水墨线条有粗有细,有浓有淡,有干有湿……在玩中学到了水墨画的基本知识。我又趁热打铁,融入水墨画的其他知识,让他们画画时要做到点线面的结合。同样的游戏在同桌之间又做了一次,大家你画一笔,我添几笔,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不一会儿就呈现在纸上。孩子们的兴趣、胆量和创造力在线条的勾勒中得到了充分的挖掘。

另外,我在线描教学中还融入故事的创作,让他们用线描的形式去表现一个故事。从主要角色的勾勒到周围环境的添加,一样的故事,却有着不一样的画面。学生的兴趣和创作性思维被一步步挖掘,学生对线条的运用和画面的构图以及造型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提高。

3.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体验不同的点线面。

水彩笔和油画棒是儿童经常使用的绘画工具,儿童也容易掌握。在学校线描社团中,为了让他们了解线条的更多魅力,同时提高他们对线描的兴趣,在我的引导和建议下,他们带来了自己喜欢的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表现各种不同的线条,体验不同线条带来的乐趣。于是,有的带来了荧光笔,画出的线条亮晶晶的,倍受小女孩的青睐;有的带来了刮蜡纸,用竹签刮出线条,露出了底下彩色的底,在黑色的衬托下,线条是那样的绚丽多彩;有的带来了水墨工具,体验了水墨线条的韵味;还有的带来了毛线和彩色卡纸,用手工材料来表现线条,体验了手工制作带来的线条乐趣。

孩子们兴致很浓,不用你说,他们会经常更换工具,享受着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表现线条带来的不同乐趣,提高了他们学习线描的兴趣和对线条的表现力。

另外,我还培养学生在儿童画创作中融入点线面的装饰。在背景的处理上,将过去单调的涂色改为用点线面来表现,孩子们乐在其中,画面在视觉上比以前漂亮多了,内容也丰富

多了,也更耐看了。

三、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点线面如何结合起来运用是儿童美术教学的难题。从孩子们的作品中,我经常会发现他们会孤立地将点线面分开使用,画面就显得单一不够活泼和丰富。《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要培养学生学会欣赏自然,学会欣赏生活,在自然中寻找美、发现美。”于是,在教学中,我除了给他们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外,还引导他们在大自然中和生活中去寻找和发现点线面。引导他们去探究点线面是如何统一在起的。孩子们从田野里、森林中、花丛里……从书包的图案设计上;从教室的布置上……找到了很多的点线面,欣赏和了解了点线面的巧妙组合。慢慢地,我发现孩子们能将灵动的点和多变的线条统一在各种块面里,画面活泼多了,也丰富多了。

总之,点线面这三大艺术元素贯穿在在儿童绘画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儿童的心理特点,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美丑,应保护和发扬孩子身上天真无邪的优点,多给儿童欣赏和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努力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才能让他们在轻松的体验和和感悟中寻找到绘画艺术的乐趣和魅力,从而描绘出流畅、质朴、

纯真、富有童趣的图画。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2.4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教师教学用书.第10册/主编:陈通顺徐淳.-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12

本文获2012年“师陶杯”论文评比二等奖

儿童绘画心理学

儿童绘画心理学 儿童绘画心理学 (一)通过孩子的画走进孩子的内心想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那得先读懂孩子的画。孩子感知了外部世界,会产生表达的欲望,他看见什么都想“说”出来。但是因为年龄的限制,孩 子可能不擅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绘画作品,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以及他们头脑中的所思所想。孩子的画,是我们走进孩子内心的一扇窗户。绘画是孩子的一种特殊“语言”,具有内在的逻辑和表现形式。线条、色彩、图形、人物、环境、布局,显示着孩子的性格、气质、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当时的情绪特征等等。我们要学会倾听这种“语言”。(二)线条与心理线条清晰、力度适中:正常,情绪稳定。线条模糊、细到看不清:缺乏安全感、胆小、自我压抑。过于强劲、甚至把纸戳破:具有攻击性,发泄愤怒。断断续续总是改变方向:犹豫,焦虑,想要隐藏自我。(三)色彩与心理6岁前只用红色正常,6 岁后过度频繁使用,有暴力倾向,对感情自控力差。5岁前偏好蓝色,表示有分寸,6岁后大量使用,表示适应力好,但过度使用,表示孩子过于自我约束。偏爱暖色:活泼,热

情,精力充沛,心情愉快。偏爱冷色:安静,思考,严谨,悲伤,心情烦闷。喜欢很强烈的颜色:做事有激情,有领导才能,但属于易怒型,缺乏耐性。喜欢阴郁的颜色:被动,含蓄,焦虑,多愁善感。喜欢多种颜色搭配在一起:开朗,乐观,人缘好,受欢迎,但容易浮躁。只用一两种颜色:冷静,谦让,不喜欢与人交往,不容易接受挑战。(四)人物与心理(1)画谁:孩子经常画的那个人,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孩子在对他表达强烈的爱和依恋。孩子为人物画的细节(帽子,腰带,头饰,鞋子等)越多,表明对那个人的关注程度越高,感情越强烈。(2)手臂和手:孩子三、四岁以前,不画手的居多,其原因是此时期的幼儿还未完全确立自我。逐渐长大之后,开始画手。如果手臂向上举开,表示快活、得意,对自己所要求的都能获得满足。手代表对环境的支配,伸得越开支配力越强。若手臂部分画的比较大,是属于好打架、占有欲强的孩子。把手放下,贴近身体是比较温顺的孩子,另外也有可能是受欺负、胆小畏缩的孩子,经常有挫败感,需要引起注意。(3)耳朵:孩子不画耳朵,可能有逆反心理,不喜欢听家长罗嗦。画大耳朵,如果不是卡通形象,那么可能孩子比较敏感;(4)牙齿:愤怒的孩子,经常会在画中画出夸张的牙齿,说明有情绪、言语攻击性。(5)眼睛:眼睛画得太大的人,比较敏感、多疑、偏执;画睫毛的人,对美比较关注;不画瞳孔的人,在人际

论文幼儿绘画兴趣和欣赏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指导小班幼儿美术活动 美术活动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非常有利,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特有的表现力决定的。但小班初期的幼儿由于心理、生理正处于发育之中,他们的思想境界还处在涂鸦阶段,他们绘画并不是为了描绘某个物体的形状,只是为了绘画过程中体现愉悦感,初入园的幼儿还不习惯于有组织的活动,对绘画是怎样一回事也并不清楚,所以在幼儿美术方面教师应该着重引导和帮助幼儿由不习惯过渡到习惯,由不清楚过渡到清楚,并使之对美术活动产生 兴趣,对于幼儿的美术活动应怎样指导呢? 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并带有游戏性的教材 小班的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 择小班美术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比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我们就可以设计给小兔喂青草”、熊猫吹泡泡”、小鸭游泳”等绘 画内容。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如我帮妈妈绕绒线”、画气球”、捏糖葫芦”等等。同时选择的教材还必须具有游戏性,单调 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小班幼儿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所以 教师在选择小班幼儿的美术活动教材时一定要注意以上两点。 二、创造适应的美术环境、材料 创设具有可参与性的美术物质环境和可操作性。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往往取决于主观能动必的发挥,而主动能动性的发挥又常常与教育环 境提供的有利机会和条件有关。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而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小班幼儿 由于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 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各种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车,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提供弹 子让幼儿滚画等。如在喷画活动放烟火”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装有水粉颜料的喷壶,幼儿只需轻轻一喷,纸上便会散开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又如在印 章画小兔的新衣”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切成各种图形的蔬菜(胡萝卜、藕)等等, 儿用这些材料蘸上颜料印在衣服形的纸上,一件件漂亮的新衣就这样完成了。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仍乐此不疲地为小兔做新衣,有的幼儿还在为自己的 杰作而欢呼雀跃。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 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美术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小班幼儿,更离不开游戏。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而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 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 1、以游戏的口吻导题,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以激 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折纸贴画屋顶”的开始部分,我给幼儿讲了一个故事:前几天下大雨,大风刮走了小兔家的屋顶,小兔多伤心啊。”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个幼儿,并引起了幼儿对小兔的同情,纷纷表示要为小兔盖新房”。这时 教师就可以教幼儿用正方形的纸对角折成三角形,贴在小兔的屋子上,小兔的新房就这样造好了。还有在纸画活动帮妈妈绕绒线”中,我在活动的开始,就和幼儿一起玩绕绒线的模仿游戏,在体验绕绒线的手臂绕环动作后,再让幼儿在纸上为妈妈绕绒线”,学习画圆圈线。教师利 用小班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来设计生动有趣的开场白,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引过来,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2、在边做边玩中发展幼儿的美术技能。

浅谈对儿童美术创造力的培养

题目:浅谈对儿童美术创造力的培养 常杰沈阳市沈河区少年宫 【摘要】:美术以它独特的直观和再现性教学,极大地影响着各个年龄段少年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要教好儿童美术,在我们的头脑中要时刻牢记启发儿童的创造力这一宗旨,坚定不移的贯彻到我们的教学中去。即要教其绘画技法,又要重视启发儿童绘画思想中的创造力和创作激情,才能培养出高水准的艺术人才。 “关键词”儿童美术创造力培养 美术以它独特的直观和再现性教学,极大地影响着各个年龄段少年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要教好儿童美术,只有把握以培养儿童创造力为目的技法训练,才能培养出高水准的艺术人才。“儿童创造力”与“技法训练”这两者的辩证关系,在实际执行中,要灵活掌握,恰如其分地贯彻整个教学过程中。指导儿童绘画创作,很重要的是要从儿童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出发,培养儿童对美术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和手绘表达能力。美术创作是形象思维与手绘表达能力的过程,应该通过激发儿童对于美术的兴趣,培养儿童观察、记忆、想象、创造和手绘能力。这个过程,我们教师既要重视对儿童的绘画技法的训练,也绝不能忽视对儿童艺术素质的培养,两者都是缺一不可的。绘画技法的训练能使儿童心有所想,手有所绘,特别是能绘画出来,这不是短时间的训练能达到的,而是长期的学习过程,甚至是一生的过程。而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素质基础增

长,正处于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过程的重要阶段中,如果我们能科学、正确地掌握培养儿童绘画技法,不能因在大量、简单、“枯燥”、重复的训练,将头脑中产生的各种“思想火花”泯灭掉,而是要激发和保护好“思想火花”,使儿童心理能自由、健康的发展,将来成为有所创造力的“画家”,而不是“画匠”。从这个意义来讲,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重于绘画技法的训练。我们教师不单纯是指导儿童美术技巧训练的引路人,还应是儿童想象力保护人和创造力的指路人,要善于了解儿童,启发儿童对美的兴趣和感受,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下我们将重点论述儿童美术创造力的培养。 一、尊重孩子们的神奇的幻想 童年是孩子们充满幻想的时代,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他们能“异想天开”问出成年人想象不到的问题,甚至可能十分搞笑的事情,这也是儿童最可爱之处,我们在教学中,要始终把握启发儿童的创造力这一宗旨,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将这宗旨贯彻到我们的教学中,使课堂生动、活泼、自由、有趣。 1、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讲如何画好一幅画时,不光是注意儿童画的像不像,更要留心有无与众不同的之处,发现要及时给与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并深化和扩展讲解,启发、激励儿童的想象空间,使儿童思想活跃起来,打破墨守成规,敢想、敢画、敢创新。

儿童绘画心理学--读后感

儿童绘画心理学读后感 阅读这本书后,进一步深化了我对儿童绘画和儿童心里发展的认识,我相信渴望了解儿童绘画和热天心里发展的朋友读过这本书后也会和我有同感。 1、人人都需要游戏,人人都喜欢游戏。不管是大人,还是小人。 婴幼儿最初的画,都是无意识的。他会拿着工具,在纸上,在墙壁上涂涂,点点,他会惊异自己创造的东西,而且会非常的兴奋;再大点,他会反映生活了,一个圆加上一个梯形可能就是爸爸,圆上加两根线可能就是妈妈;他会画一些乱七八糟的线条,给亲人解释、述说,或者在画的时候念念有词。在这个时候,性急的、望子成龙的父母往往迫不及待的把孩子送进了绘画培训班——他们以为孩子是天生的热爱艺术。殊不知,孩子仅仅是把绘画当成了游戏而已,就像人需要吃饭一样:这只是一种本能需要而已!而某些不正规的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往往大多侧重于绘画枯燥的技法,没有照顾孩子心理,对孩子的这种本能需要置之不理!所以,我们的孩子往往有进了培训机构,反而对绘画失去了兴趣。 在幼儿园美术课堂中,如何让孩子对美术感兴趣?有资深美术专家说,不要让你的课堂看上去像上课的样子,尽情陪孩子玩,可能你的美术课就成功了。所以,关键是这个“玩”的方法,真的值得我们投入一生去研究呢。 2、孩子的绘画游戏里有秘密 从孩子的角度,去感知孩子的世界,你会发现,孩子的世界真丰富啊,孩子的内心也有不为人知的痛苦、欢乐。此本书里有大量的实例分析,让我们明白:任何人的涂鸦活动中都会透露一些信息,只要我们去仔细研究它。六岁的哈斯娜画的小人总是上肢有很多的手指,下肢总是一笔带过。对这样的画,你会洞悉出什么呢?原来,哈斯娜下肢瘫痪,平时都是靠上肢爬行,所以她的画想告诉大家:尽管瘫痪了,但是凭借上肢,她也能够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身体健康的孩子画出的图画通常色彩都是艳丽的,身染疾病的孩子正好相反,一个患白血病的孩子画的画,色彩出奇的暗淡,死气沉沉,其中一幅画的森林,歪七扭八的就像是交错的血管,大部分用了暗红的血色。这个孩子每周都要去医院化疗,他的画正是痛苦煎熬的表现。 所以说,孩子的绘画(当然我这里指的是原生态绘画,没有大人的干涉,纯粹无意识下画的画)中真的有秘密,他们通过绘画,表达家庭的幸福,述说心中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对绘 画的兴趣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中心幼儿园张喜艳我国幼儿早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国及省市级名目的比赛此起彼伏,幼儿绘画也不例外年轻的家长们都望子成龙,谁都不愿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纷纷给孩子报名学习。但是,怎么才能让孩子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不是在父母或老师的强迫下被动学习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了解幼儿绘画的特点后,为了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学好绘画,我们就要寻求培养孩子学会绘画兴趣的法。 一、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源泉。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法国着名艺术家罗丹也说:“自然总是美的”。自然界的景千姿百态、斑驳陆离、纷繁变换、美不胜收。大自然是幼儿活动的最好课堂,我们应经常带幼儿参加户外活动,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幼儿经常多看,经常参与社会生活,丰富其感性认识,增强其审美感受能力,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二、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幼儿美术教学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如果像以前那种依样画葫芦,幼儿简单地服从教师的命令,像木偶一样,他们就会兴趣索然,要使幼儿绘画兴趣始终高涨,教育内容、方法应该多

样化,应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的过程中运用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用鼓励的口吻,激发幼儿想象力,引起幼儿作画兴趣,让 幼儿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很自然地接受绘画技能。在系统学习中,要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孩子从“游戏行为”一步一步过度到“学习行为”上来, 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并通过传授一定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启发孩子们形象思维的活动。画画是是儿童智力开发的手段之一,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要根据 孩子们不同的心理特点,把他们天真的奇想引向生活、自然、社会美的生活欣赏和追求,把他们技巧的粗拙,逐步提高到精巧的水平,从而提高创作素质。 三、多鼓励,培养幼儿绘画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和自我评价的正确认识、体验和充分估价。幼儿需要鼓励和赞赏,当他们作出一幅画时,教师要适时说些肯定和鼓励的话语,帮助幼儿树立对绘画的兴趣和 自信心,要尽可能避免指责的话语,那样容易挫伤幼 儿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要尽量找出你赞赏的地方,一旦幼儿作品受到老师的承认和赞许,他们会表现出更大的创作热情,从而增强自信心,对绘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就会越画越多,越画越好。 四、通过实物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热情。 幼儿天生比较好动、喧闹,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挖掘 教材中适合与幼儿活动的一些因素来激发幼儿对学习的热情。比如,我在

美术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美术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四川省资中县重龙镇第一幼儿园魏兴菊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旧的美术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幼儿的好奇的心理,只有实施课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孩子们的眼界日益开阔,外面精彩的世界无时刻不在吸引着他们程改革、及时调整和变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才能适应和促进儿童在美术审美能力、美术技能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为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我们给幼儿创设了宽松开放的环境,允许幼儿自带参考书,自由交流,充分联想,大胆表现。除此之外,我们还设计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美术活动内容和形式,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幼儿期是形象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美的形象引起幼儿的联想产生丰富的想象活动。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将深深地铭刻在他们的头脑中,成为他们人生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益。在每次的绘画活动前,我都从引导孩子的思维入手,启发孩子大胆想象、相互表达、在学习交流中学会主动思考、探究、发现新的创意,不断改变原来的构想;而在绘画实践中为孩子创造一种信任、鼓励的氛围,使孩子们大胆的进行表现,看看谁和别人想的不一样、画的不一样。从一系列的主题画中就可以看到孩子们的思维越来越开阔,想象力、创造力越来越强——在“淘气的小猫”主题画中,孩子们想象并表现出了“小猫扑蝴蝶”、“小猫捉老鼠”、“两只小猫玩线团?”、“小猫赛跑”、“小猫捉迷藏”等不同情节的画面,创造能力在美术活动中得到了发展。 一、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创造的欲望。 创造激情来源于兴趣和好奇心,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动力。幼儿的好奇心重,对有趣的物体,有意思的事物,出于好奇常引发兴趣,好奇心驱使他们喜欢寻找奇异的、有刺激的事物,引起探索兴趣,激发创造的激情,促进创造思维活动。因此,教师要巧妙地抓住儿童纯洁稚拙的童心和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的特点,依据兴趣和绘画技巧特点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挖掘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欲望。例如:在粘贴画《有趣的春天》时,教师用变魔术的形式出示教具,引起孩子的兴趣,以提问引导的方式激

浅谈幼儿美术兴趣培养及其重要性

浅谈幼儿美术兴趣培养及其重要性 画画是孩子能够拿笔的第一部作品,可能是一条曲线,可能是简笔画。那是最初的,也可能是最美的。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画画就承担了表现美、想象美、创造美的责任。 美术教育是一把双面的刀刃,教多了幼儿极易成为教学内容与教师偏好的奴隶,教少了期待自然开花的结果,却又会常常看见幼儿因技巧的足而感到学习的过程只有刺激而没有收获。所以如何解决好这二者间的矛盾成了幼儿园美术教师共同探究的问题。 尊重幼儿美术发展规律,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幼儿美术发展规律。幼儿要经过2-3岁的涂鸦期,4-5岁的象征期和6岁以后的图式期等几个主要阶段,也就是说幼儿的美术才能是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技能技巧的掌握、社会阅历的丰富等诸方面的持续发展而发展变化的,我们从幼儿最初的美术作品中不难看出那些充满自然情感的象征性图案和那些夸张变形的物体,都是幼儿为了表达某些偶然的意向之作,因为这些最初的画面受外界影响较小,自然成熟的成分也就更少,因为这种浅层兴趣往往带有很大的情绪色彩,所以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但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美术目标也从简单的传达上升到了希望表现自己的愿望高度上来了,也就是说己将原来表面的热情转化为了主动参与美术活动的动力了,为了协助幼儿真正成为美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我是这样做的。注重美术活动中的情景创设。在美术活动中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幼儿置身于轻松愉快的美丽的情境之中,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幼儿对自然,对事物的热爱,激发幼儿用自己特有的符号去体现事物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创新力。 一、美术教学中幼儿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源泉。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 有人称儿童画是唯一没有被完全污染的领域,是儿童所特有的“原生命形态”。是一种“儿童原生命活动的显现和投射”。它伴随儿童的成长,反应儿童的天性表现儿童的思维活动和思想情感。 现在社会到处充斥着“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全面开发孩子的智商、情商”是说法。所以,保持幼儿的绘画兴趣是幼儿美术教育发展的第一要素。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对美术活动有了兴趣,才会有愿望参与其中,才能够认真地从事观察、绘画等活动。了解孩子本我的需求,画画是孩子的天性,无论什么活动能真正愉悦人的心灵才是最有意义的,孩子能用不同的线条,花费很长的时间涂满整面墙,这期间他得到多少的愉悦和满足,这些是我们无法体会,同时也是他们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儿童画更是孩子们纯真思想、强烈感情的直接流露,因其不受任何功利影响及思维特点的原创性。 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起幼儿参与美术的热情,使美术教育活动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 当前很多家长和教师过度强调幼儿在语言,计算方面的发展,认为孩子只要多识字,会数数,能做题,就是聪明的好学生。 其实不然,幼儿教育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教育。我们应该让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绘画活动中幼儿创造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绘画活动中幼儿创造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美术活动是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学活动。美术教育对幼儿创造潜能的开发具有的积极作用为现代教育所公认。创造是儿童艺术的精髓,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能与真正的艺术家媲美的只有儿童。美术活动具有形象性、情感性、表现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往往会表现出令成人难以想象的创造潜能。现代生理学、心理学、脑科学研究发现,幼儿时期是形成个性,开发智慧、潜能,拓展创造能力的关键时期,是创造性发展最自由、最迅速的阶段。美国学者史蒂芬利汉斯警告说:“2岁—6岁是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培养,那么创造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再被激发出来。” 目前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来看,由于传统落后的教育思想和儿童观的影响,还存在着种种弊端。在培养目标上,重技能技巧的训练,轻自由创造的培养。在教育内容上,强调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突出儿童作品模式化倾向,使之失去稚拙的天性。在教学方法上,灌输法仍然被大量使用,很难摆脱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模式。这种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学为中心的模式代替了孩子的感觉、思考和想象,使他们失去了孩子绘画语言和个性风格,最重要的是对孩子潜在的创造力的扼杀和自我创新意识的摧毁。 绘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本质就在于让幼儿懂得美、追求美、创造美。通过美的教育,培养幼儿热爱生活,促进知、情、意和谐发展,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儿童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带有直觉性、幼稚、肤浅,但有初步的审美意识,因此,正确把握方向,给予幼儿多方位、多元化的感知,是无可厚非的。绘画不仅能激发幼儿美感、陶冶性情,并涉及幼儿兴趣、态度、情感、意志、智能、知识及身体发育诸方面,而且能促使幼儿在想象力、创造力,尤其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实用价值: 教育专家认为:幼儿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而美术活动就是一个从感觉到艺术思维发展的过程,因此幼儿的绘画表现,制作手工物品的造型能力反映了他们不断成长的过程,反映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因此,对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美术启蒙教育,能使幼儿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

艾未石儿童绘画心理分析介绍

儿童绘画心理分析 Children's Drawings Analysis 适用4-12 岁孩子的家庭 ●为什么孩子会痴迷于画轨道或者小人? ●为什么在孩子笔下,树叶可以是红色的,太阳会是蓝色的,而东西是这样摆放的? ●生活中遭遇的特殊事件,有没有在孩子的内心留下印记?他在试图处理冲突中的伤害吗?他需要父母的帮助吗? ●孩子内心知觉的父母是什么样的形象?是一个压抑自我需求的妈妈还是轻松自在的妈妈? ●我们给孩子的一切只有进入到孩子的世界时,才能够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那么,孩子从父母那儿感受到足够的爱和归属了吗? ●为什么一个经常出差的爸爸能一直出现在孩子的家庭画里,而一个每天都能和孩子见面的爸爸反而可能是缺席的? 儿童绘画是孩子表达情绪、情感和理解事物的一种方式,它反映着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程度,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绘画特点与他们的心理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儿童绘画心理分析,艾未石可以—— ●评估孩子的心智发展阶段 ●筛查重要事件对孩子的心理影响 ●剖析家庭养育偏差和家庭关系在孩子内心世界的呈现 ●保障儿童心智健康 艾未石多年专注于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知识体系基于目前儿童心理学界专业研究的成果,保障了艾未石对儿童发展整体情况具有深入、全面的认知。 案例展示 右边这幅画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男孩(6岁8个月) 的作品,作品名称《我的学校》。分析师在了解了绘画 过程中孩子的状态、亲子互动内容等信息后,从几个方 面给出了心理分析反馈: 孩子的状态呈现 【认知能力】 砖红色的墙体、砖头与砖头之间的界线、带透明玻璃的学校大门、大门里的植物等等,他都倾向于用最逼真的手法来表达,这是在认知发展上“去自我中心化”的表现,孩子的这一能力发展已经达到7-9岁孩子的绘画水平。 【自我呈现的状态】 愉悦、自信的绘画过程,对作品的满意度都反映出他较高的自我接纳。创作过程中,他比较独立,有自己的想法,同时又知道在需要的时候去寻求妈妈的帮助。坚固的墙体和学校大门一方面表明他有不错的力量感,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他也会寻求机会不断向外在世界展示自己的力量感;另一方面墙体的厚重感和

浅论儿童画教学方法

浅论儿童画教学方法 内容摘要:儿童画在少儿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儿童画创作是小学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仅使学生具备完美的智能结构。获得美化生活的知识能力,而且可以促进人的各种感官的协调发展,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使人的感情高尚,而且培养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未来社会培养最有价值的人才。儿童画教学能否取得成功,是检验美术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艺术创作造型样式因人施教自由创作 儿童画一般泛指少年以下年龄段孩子们所画的画,是儿童为传达自己的思想、意识、情感,反映对世间事物的认识感受,用形象符号、色彩意蕴和画面形象关系表现出来的可视造型样式,是儿童陈述事物和表现自我的一种特殊形式。有人说,好的儿童画是一片“没有污染的领域”。事实确实如此,几乎所有同龄儿童的绘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落笔大胆、用色单纯、形象简练、随意夸张、不加修饰,或拘谨细腻,融入自己丰富的感情和想象力。所以,儿童画的画面往往是天真活泼的,甚至怪诞而不符逻辑,但正是这种鲜明的特征,使得儿童画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这是所有成人画所无法比拟的。伟大的画家毕加索就曾说过:“成人应该向儿童学习美术。”由此可见,儿童画在少儿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指导儿童画好儿童画不但能养成儿童良好的心理品质,而且能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对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如何更好地开展儿童画的教学,使之达到预期的目标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鼓励幼儿画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唤起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儿童的发展,他强调解放儿童,教育工作者“应化为儿童”,加入儿童的生活中去。 幼儿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游戏,尤其是很小的幼儿,这与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密切关系。由于年龄小,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低,幼儿会认为生活中的布娃娃、玩具小汽车甚至一切事物都跟他们一样是有生命和感情的,即“物我同一”性,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儿童泛灵论”。 所以,教者应顺乎涂鸦期幼儿这一明显的心理特征,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针对这一特征,可以将幼儿的绘画活动与游戏结合起来。 1、涂鸦游戏 幼儿对涂涂画画非常的感兴趣,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只能看到很多杂乱的线条、大块的色团、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体轮廓。实际上,涂鸦画也是儿童画,这个时期的幼儿有初步的视觉形象的感受力,能用简单的线条画出象征物体的外部

儿童绘画与心理解读心得

儿童绘画与心里解读心得 画一幅画时,儿童需要去选择、转译和安排各种线条、形状、颜色,需要去综合绘画的内容、风格、形式和构图等大量要素,从而表达思想、情感、事件和感受到的事物。对于儿童来说,绘画是他们综合许多例外经验,创造出新的、个性化的、独到的事物的过程。由于儿童绘画中整合了多种例外的要素和经验,所以我们不大可能对儿童的创造性工作做出简单的解释。过两天就是母亲节了,我在大班和小朋友谈话,了解妈妈的职业,小朋友都各抒己见,证明着大凡都在父母身边的小朋友心里是感觉安全的,内心填塞了色彩。小朋友在画画的时候填塞热情。 随着一步步的深入接触才发现,就像笔记分析或沙盘游戏一样,绘画分析也是投射测验的一种方式。 绘画是把人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以图像化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方法,它是表达我们潜意识的直接工具,因为人们在画画时,会把自己的性格倾向、心理需要、心理问题投射到图画中。通过绘画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一个人的情绪和人格特征、内部心理现实,而且还能看出绘画者的人生经历。 绘画分析能够很好的为咨询师打开一扇通往来访者内心世界的门,尤其在儿童咨询方面,除了能够很好的诊断鉴别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当下狐疑外,还能够在咨询中起到内心疗愈的作用,儿童及青少年群体恰巧是我咨询接待的对象。 儿童艺术能力的成长可以与儿童组织思维的过程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相对应。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艺术能力是儿童在运动、知觉、语言、符号形成、感觉意识、空间定向等方面发展中某种能力出现的指标。 在一些书籍上了解到:罗恩菲尔德描述了绘画发展的六个阶段: 1.涂鸦期(2-4岁):基于肌肉运动的最早的图画,随后成为心理活动的表征;各种各样的涂鸦包括无序乱图、纵向乱图和画圈;这个时期的后期,儿童可为自己的涂鸦命名。

浅谈幼儿美术兴趣的培养与指导

浅谈幼儿美术兴趣的培养与指导 摘要:美术教育作为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幼儿人生启蒙教育的重要 一环。幼儿美术教育和成人的专业美术教育是不同的。要了解幼儿美术的学习特点,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才能更好的发展幼儿的美术能力。培养幼儿的美术兴 趣具有重要的意义,老师和家长要正视到一些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有利于幼 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美术;兴趣;培养 要想让幼儿获得良好的美术兴趣和发展,就要了解一些幼儿美术的学习特点,才能让孩 子们从美术活动中获得无穷无尽的乐趣,并且可以发展出幼儿们诸多能力,比如动手动脑能力、创新能力、模仿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有效满足幼儿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幼儿 的创造思维、求异思维可以良好的发展。 一、幼儿美术的学习特点 (一)幼儿的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 根据国内外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的绘画发展过程分为几个阶段。第一,涂鸦期,一岁 半到三岁;第二,象征期或表象符号期,三到五岁;第三,主观感觉表现期,五到九岁;第四,视觉写实期,九到十三岁。幼儿对美术的感知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的一个过程。涂鸦期的孩子虽不能画出具体形象,但已有明显表达的意图,表现出他们希望凭借绘画 与别人交流思想的意图。“象征期”的孩子特点是简化、缺乏细节的描绘。他们用一些象征符 号(圆形、方形、三角形等)来表现对象的特征,随着他们认识的提高,画中的细节也逐渐 增多、形象也逐渐复杂。主观感觉表现期的孩子们,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他们在知觉现 实的同时,也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及主观感受。 (二)最开始图画的原始模式是杂乱无章的 幼儿们只要拿到笔就喜欢画画,这是本能。他们画在手上、身上、纸上、地上、墙上等,到处都有儿童绘画的痕迹,画画其实是伴随着孩子长大的。幼儿们最开始涂画显得杂乱无章,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很快就会对这种烦乱涂画有所控制,他们开始检验自己喜欢的画时, 就会从自己的画中进行形象思维了。他们开始理解自己的创作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知道画可 以作为其他事物的符号,所有这些非语言操作活动都是有利于孩子们以后阅读能力的发展。 幼儿们杂乱无章的涂鸦是一种学习活动,往往被大人理解为胡闹,比如,画画弄脏了衣服要 挨打,无意中就会抑制幼儿的绘画兴趣。 (三)具体形象思维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从最初的杂乱无章,到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手的控制力、灵 敏性的提高,对美术的表达能力也会出现跳跃式的进步。幼儿美术教育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是满足幼儿审美情感需要的教育。幼儿美术教育应为幼儿提供情感沟通与满足的机会。每个 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美术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 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个幼儿都有美术创 作的潜能,要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二、幼儿美术兴趣培养的策略

浅析儿童美术创造力的培养

浅析儿童美术创造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3-05-30T17:05:09.420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3月总第114期供稿作者:付德江 [导读] 孩子的幼小心灵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支持。而儿童认识形象,不会超出自己的理解能力。 付德江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东漳堡乡中心校057550 为了开拓孩子们的眼界,教师要求家长在休息天、假期里多带孩子出外写生,到公园儿童游乐场、动物园、马路、风景优美的地方写生,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丰富孩子的创作。一次我带着孩子参观盲童学校,那儿环境清静,一尘不染,绿树成荫,真如到了一座大花园,看到盲童在这里的学习生活,处处有人照料,健康愉快地成长。更使孩子们惊奇的是他们还能以手代目,进行雕塑、刺绣等艺术创作,甚至还能学习推拿医疗技术为人民服务,充分体现在祖国的怀抱里,残废人生活幸福,使孩子们很爱感动。他们回来后,立即创作了《推拿》、《勤学苦练》等作品,并获得好评。 在表现形式方面,孩子临摹画册也是一种学画的手段;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画活的东西,多观察,多写生,自己选材自己造型。同时要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不能单画一种画,要让孩子广泛涉猎,包括中国画、水彩画、水粉画、油画、腊笔画等等。经过多种实践,可以丰富孩子在造型、创作、色彩等多方面的表现能力。对于儿童画画的兴趣,要注意“留有余地”,爱护他们的积极性,不能让他们画厌了。儿童时期要以学文化为主,每天可有一定时间画画,保持他们精力旺盛,画兴不衰。熟悉儿童的美感情趣。 儿童崇拜英雄,崇拜解放军,哪个孩子不喜欢学解放军!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孩子在画着:五个孩子骑着马,一个举着红旗,第二个吹喇叭,第三个提着小木枪,第四个端起步枪瞄准,第五个还高举着大刀!嘴里还喊着“达、达底达、冲呀!”这不是一面在游戏,一面在创作吗?我们的责任就要从孩子“画画”的游戏中去启发、诱导,使儿童对画画的兴趣和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如果以成人的透视、比例等去要求儿童,儿童力不能及,必然会打击孩子的画兴。作为辅导教师,有必要蹲下来和孩子同一视平线,从孩子的角度去看事物的形象,看孩子画得是否真有道理,而不是武断的改这改那,有时成人看来“不完善”、“不正确”的,恰好是儿童天趣之所在。今天我们看到有些儿童缺乏真趣,往往是成人过多干涉的结果。尊重孩子,爱护童心,是儿童画指导者应有的素养。 儿童画指导者不仅是一位美术爱好家,也应是儿童心理学家。 指导儿童绘画创作,很重要的是要从儿童心理特征出发,教养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美术创作是形象思维。应通过激发儿童对于美术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儿童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这个过程,重要的是对儿童艺术创作的引路人,要善于了解儿童,启发儿童对美的兴趣和感受,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尊重孩子神奇的幻想。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他们可以“异想天开”: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上挂秋千摇荡;蝴蝶纷飞扑向孩子身上,说明我比花儿更美;不同国家的儿童可以用纸筒互相“打电话”。在成人看来似乎“荒诞不经”,对儿童说来,正是奥妙所在。因此,要指导儿童画,就要去发掘他们这种儿童审美的奥妙。 如老师要求孩子们创作一幅《救救大熊猫》的画。一个孩子在画面上画出一只大熊猫在哭,一群小朋友围了过来,有的送苹果、有的送香蕉,有的送巧克力。另一儿童异想天开,画了一个猪形的“扑满(储蓄罐)”,上面帖了红纸,与上“寄给大熊猫收”,还帖上一张邮票。真使人意想不到。发掘这种天真奇妙的创造力,首先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神奇的幻想,从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看问题,就会在他们心灵中挖掘不尽的美的宝藏,画出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 不可忽视,让孩子学会自己造型。孩子画画,开始往往是画小孩,他们总是先画一个圆圈,这是一个头,再画上嘴巴,嘴巴很重要,它能吃糖、唱歌、讲故事,作用可大呢。又点上两小点是眼睛,它不象嘴巴那样重要。再刷刷几根头发。这就是他脑子里有的印象。至于耳朵、鼻子他们往往疏忽了的。如一竖是身体,二横是手臂,手掌不清楚,但五个手指头是不会弄错的,两腿和脚就只有两竖和两个小圈儿了。 看到这里,我们首先要夸奖:“画得好!”鼓励他这样画下去。千万不能说:画得一点也不象,这样会扼杀孩子的兴趣。孩子的幼小心灵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支持。而儿童认识形象,不会超出自己的理解能力。孩子不能理解的东西,大人不能操之过急,强迫接受,这样就会引起儿童的厌烦,减退画画的兴趣。在启发儿童创作热爱祖国为主题的绘画时,教师启示以爱国旗为题。这时,孩子纷纷举手,说要画国旗。一个孩子提问:“能不能画降旗?”教师问:“为什么?”原来他记忆起去年学校中曾发生的一件事:一天突然下大雨,几个红领巾看见操场上国旗还没降下来,他们冒雨下了国旗。他想画这个场面。这是很好的设想,教师鼓励他进一步构想,这个孩子画了三个红领巾冒雨降旗,并将教学楼,操场上的篮球架、双杠、单杠等都画了进去。教师提示:这样画太庞杂了,主题不突出,绘画就是要画出生活中最美的东西。象教学楼、篮球架、双单杠和降国旗爱祖国有什么关系呢?孩子接受了意见,画面只剩下三个小朋友在呼叫,奔跑,解旗杆绳索,天上正下着大雨,并题名《下雨了》。画面集中,形象单纯,主题突出。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

儿童绘画心理分析

小学一年级儿童画解析 儿童画展示: 儿童绘画情况介绍: 绘画者年龄:6岁半 性别:女 家庭成员:父母、奶奶(日常由奶奶照顾)、爷爷(不在身边,只有寒暑假见) 绘画学习经验:今年暑假后开始学画画,至今3月有余 绘画实施背景:绘画课老师给出主题画一朵花,全图自由创作。 绘画心理分析: “图画天然就是表达自我的有效工具。它是表达我们潜意识的直接工具;图画是一种投射技术,它能够反映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人们对图画的防御心理较低;图画所传递的信息量远比语言丰富,表现能力更强,而且,在画图的过程中,人们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或相反)”。(严文华,2003) “绘画是一种语言,它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着绘画者的心声;” “绘画是一种情绪表达,它可以把绘画者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来;” “绘画是一种精神自我,它用视觉化效果呈现绘画者对生活的感受;” ……(雷秀雅,2017) 根据以上儿童画作,我们发现这里含容了孩子的心声、情绪与对生活的感受。同时也体现着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的一些特征。她内心世界通过这幅画,也在一点一点的为我们展现。 首先我们先介绍一下这位儿童的家庭,我们就叫她“小小”。小小是家里的独生女,有疼爱自己的爸爸妈妈,还有照顾自己饮食起居的奶奶,还有老家里未退休的爷爷。一般寒暑假,会跟着奶奶回老家跟爷爷一起过假期。

家里的爸爸妈妈都很忙,相对来说,与妈妈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爸爸做生意,晚上回家都很晚,周末也难得有时间陪她。因此她与妈妈的关系会比父亲要亲一些。这些在后面我们的分析中会相应的进行描述。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小小的作品。她此次画作主题是一朵花。不难看出,她把花画得跟树一样,有枝有叶。她还在花的主干上画着一朵她据说是蝴蝶结的图样。从投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把这棵花树看成是她内心自我的一个投影。 树木人格测试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科赫开发的投射心理测试,下面我们根据这个测试里面的一些理论来试着分析我们小小的这棵花树: 1、树冠和树枝 树冠和树枝的匀称、优美、比例恰合,代表一个人发展的平衡。树冠和树枝的变化程度、大小、形状,传递着成长信息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树冠的变化大、多,往往是个体成长过程中变化大的表现。在上图中树冠伸展舒畅,代表我们小小的成长是比较顺利的。但花冠的细节,线条稍显繁复,表明作画者有一定的强迫性或追求完美,或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做事比较细致。 花树的树枝整体向上生长,表示小小正在成长,而且积极向上,符合她本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 树枝有明确的路径,说明小小有一定的计划性,做事有毅力,有始有终。日常生活中,她要做的事情一般都会坚持到底。比如说登山,几十公里,爬七小时,她自己不用大人背不用大人抱,自己坚持爬到了山顶。这是毅力和有始有终的表现。 树枝折断:在成长过程中遭受过创伤;付出的努力遭到失败;伤心感、沮丧感。 我们发现树干的右侧有一根折断的树枝。说明小小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遭受过一些创伤或者沮丧,根据格鲁尔德空间示意图的示意,右边代表父亲,说明这个创伤或者沮丧的原因可能跟父亲有关。 2、树干 树干反映成长和发展上的能量、生命力。树干的疤痕是成长过程中受到创伤的标志,从它所处的位置可以对其创伤年龄进行大致判断。树干的粗细

儿童画绘画心理学知识

儿童画绘画心理学知识 一、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1)涂鸦期(自我表现最初阶段2-4岁),涂鸦是视觉经验和身体、手指肌肉动作协调的一种产品,反映其身心状态。 (2)样式化前期(再现的最初阶段4-7岁),儿童尝试用绘画语言与外界沟通;在对外界的探索中不断寻求新的观念,所以使用的象征符号经常改变。 (3)样式化期(形态概念的成立7-9岁),这一时期的儿童终于发展出种种令自己满意的符号象征,这些符号会反复出现2~3年,称之为样式!。 (4)写实倾向的萌芽诞生(9-12岁),这一时期的儿童力图去发现自己与周围事物之间的真实联系。 在绘画中,他们开始打破惯用的形式,并注意到周围事物的细微变化20世纪80年代,美国艺术教育家、心理学家加登纳提出的 U型曲线发展模式。他认为儿童早期的绘画表现处于 U型的左高峰,之后跌到 U型的谷底,这时若持续努力,就有可能达到 U型的右高峰,成就完整的 U型发展,但是一般人都只是 L型的发展。这两种学说都与心理学家皮亚杰所主张的儿童绘画能力单一发展路线理论相一致。 二、儿童画反映其独特的心理状态 儿童绘画是引领我们进入儿童心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绘画所表现出来的儿童身心发展状态,如对空间的表现与智力、知觉、人格的发展有关,而图画的色彩则与情感情绪成长有密切关系,。有研究表明,线条的品质与作者的情感相关。每个儿童的不同绘画阶段,无论是在造型、用色或空间表现上均有特定的概念,综合各种见解,我们可以归纳从以下几方面来对儿童画进行理解 第一、儿童绘画显示出的特点随年龄的提高,其复杂程度与作品的整体性也跟着提高;

第二、儿童偏向于夸张或省略作品中最有意义的内容,他们的作品反映出其生活经验与情感世界; 第三、学龄前后几年的儿童绘画强调样式化表现,后来逐渐发展到写实具象表现; 第四、儿童绘画反映出他们的生理发展,比如画中细节的详细程度与他们知觉上的成熟度相关,涂鸦期的线条也与他们的骨胳肌肉、手眼协调等发展相关; 第五、不同的内容与绘画方法可以让儿童有不同的目的驱使,比如描绘便于表达想法,而彩色绘制则便于情感抒发; 第六、儿童所用颜色、构图、样式等与他们的人格和社交相关; 第七、环境仍是影响学习的要素,但不同背景中的儿童,他们的创作视觉样式也大体相近; 第八、在绘画的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个性差别; 第九、儿童绘画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是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视觉语言的一个过程。我们要用严谨的态度来看待儿童画,在解释儿童画之前,要先了解他们的社会、家庭、学校中的一些情况,综合判断,就可以很好的通过绘画来了解儿童的心理状态。 三、儿童画中的无意识心理状态在儿童画中,儿童有一种奇妙的能力,所进行的独特创作是不可小看的,以为它是独一无二的,这种能力就是先天存在的无意识。通过绘画和原始艺术可以得到证明,原始艺术与儿童艺术都有一种简略性,其共同心理是无意识。儿童用眼睛看世界,以想象代替思维,把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只表现自己的无意识的心理感受(快乐),而忘记表达的技巧。这份淳朴,这份自然,赋予了儿童创作的幻觉性以及自主的冲动创作、激情创作和美感创作。而这一切都是无意识。 第一、隐藏的神秘性。无意识现象,古人称灵感!,近代美术学称为直觉!,在研究中发现,曼荼罗是最典型的图案,它反复出现在人类所有的艺术造型之中,我们可以在

(完整版)浅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绘画兴趣

初探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绘画兴趣 广洋湖中心幼儿园陈连霞 摘要: 幼儿的绘画过程是一个主动表现自我,不断创新的过程。幼儿对绘画的热情是与生俱来的。对于幼儿来讲,绘画就是一种游戏,一种能获得快乐的活动,他们全然不知要画得怎样才好,只要自己快乐就行,特别是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对任何活动持续的时间不长,那么就需要我们老师通过各种手段来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关键词:小班幼儿培养绘画兴趣 一般来说大多数幼儿对于绘画活动都有一定的兴趣,但持续时间不长,特别是小班孩子,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加之手部肌肉发育尚不完善,因此他们绘画并不是为了描绘某个物体的形状,只是为了绘画过程中体现愉悦感,对绘画是怎样一回事也并不清楚,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引导和帮助幼儿了解绘画,并使之对绘画产生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班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呢? 一、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观察是绘画创作的前言和基础,一个会观察的孩子,他的思维就会比别的孩子更加灵活,他所获得的经验也是与众不同的,他总会比一般的孩子更会发现新奇、有趣的现象。与此同时,观察和绘画又会形成良好的互动,每一次的观察是绘画的前提和基础,而每一次的绘画是观察的延伸和继续。小班幼儿,他们喜爱的是绘画的过程,对于画什么并不感兴趣。所以,不要急于教他们画什么,而是利用自然条件经常带他们参观,引导他们观察花草树木的形状、颜色等,引发他们对周围事物观察的兴趣。幼儿在绘画之前,首先要通过视觉来观察所要表现的对象,因此训练幼儿的观察力是提高幼儿绘画质量的基础。我

们老师作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就要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牢牢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引导他们去进行细致的观察,在脑海中留下清晰丰富的印象,然后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小班幼儿双手协调动作不完整,创造性和想象力异常丰富、千奇百怪,创作无意识、不稳定,幼儿最终的作品效果也许不如过程中好。但是我们要重视的是幼儿在表现物体过程中审美感知,肯定幼儿的作品,激发幼儿继续感知与创作表现的兴趣,不要过分注重结果。 二、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 小班幼儿由于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因此我们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例如我在版画区为幼儿提供各种拓印工具,通过这些工具来吸引幼儿从而能主动地参加拓印活动,体验到拓印活动乐趣。如在拓印“汽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形状不一的积木以及各种瓶盖,让幼儿用形状不一的积木蘸上颜料印在纸上,再用瓶盖印上轮胎,一辆辆气派的形状不一的汽车就完成了。活动结束时幼儿还在为自己的杰作而欢呼雀跃。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绘画过程中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过程,无论是对绘画能力强还是弱的孩子,我们都应做到因势利导,充分尊重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善意地接纳每个孩子的作品,对于孩子点滴的进步、闪光点加以表扬、鼓励。小班幼儿年龄小,在绘画中,边画边说话的现象较多,我也不横加制止,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绘画环境。 三、在游戏中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小班幼儿,更是离不开游戏。因此创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