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组装件零件自制与外购分析
产品零件自制与外购分析表

产品零件自制与外购分析表
1. 背景介绍
在制造业中,企业在生产产品时需要通过自制或外购来获取零件。
自制是指企
业内部生产所需零件,外购则是向外部供应商购买。
在决定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时,企业需要进行分析和比较,以确定最优解决方案。
2. 自制与外购的优缺点比较
2.1 自制的优点
•控制生产过程和质量
•更好的保密性
•更灵活的生产调度
2.2 自制的缺点
•需要建立和维护生产设施
•需要培训员工
•需要投入资金购买设备和原材料
2.3 外购的优点
•专业供应商可能更具专业知识和技术
•可以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
•可以快速获得所需零件
2.4 外购的缺点
•无法控制供应商的生产质量
•可能存在供应不稳定性
•可能影响企业的商业机密
3. 自制与外购的分析表
零件名称自制单位成本(元)外购单位成本(元)最优选择
零件A 10 8 外购
零件B 15 12 外购
零件C 20 25 自制
零件D 18 16 外购
零件E 25 22 外购
4. 分析结果
根据上表的分析结果,对于零件A、零件B、零件D和零件E,外购是更优的选择;而对于零件C,自制是更优的选择。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成本、质量和交货时间等因素,制定适合自身的零件自制与外购策略。
5. 结论
在产品零件的自制与外购决策中,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和比较。
通过制定合理的策略,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产品组装零件自制与外购分析

产品组装零件自制与外购分析在制造业中,产品组装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零部件的自制或者外购的决策。
对于企业来说,选择自制或者外购零部件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本文将对产品组装零件的自制与外购进行分析,并讨论如何在实际生产中做出恰当的决策。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自制零件的优势。
自制零件意味着企业可以完全控制制造过程,包括质量、交货时间和技术参数等。
自制零件还缩短了供应链,减少了对供应商的依赖,降低了采购成本并提高了反应速度。
此外,自制零件也有利于企业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然而,自制零件也存在一些劣势。
首先,自制零件需要企业拥有相应的生产能力和设备,并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和风险。
其次,自制零件也可能导致生产过程的瓶颈,限制了企业的规模和产能。
而且,自制零部件的制造过程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从而延长了产品的生产周期。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外购零件的优势。
外购零件的最大优势在于降低企业的成本和风险。
通过外购零件,企业可以将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和资金占用转移到供应商身上。
此外,外购零件可以更快地获得,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并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
然而,外购零件也存在一些劣势。
首先,外购零件可能受到供应商的交货能力和质量控制问题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
次外,外购零件可能受到供应商价格波动的影响,从而增加了企业的采购成本和风险。
再次,外购零件也可能导致企业对供应商的过度依赖,降低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产品组装零件的自制与外购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在实际生产中,企业需要综合考虑生产能力、技术水平、质量要求、交货时间、成本和风险等因素,做出恰当的决策。
一般来说,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较强的零部件,可以选择自制;而对于非核心竞争力的零部件,可以选择外购。
此外,企业还可以采取自制和外购相结合的方式,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降低成本和风险。
最后,在实施自制或者外购战略时,企业还应该注意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管理,包括签订合同、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和质量控制机制等。
产品组装件零件自制与外购分析

产品组装件零件自制与外购分析
1. 介绍
在制造业中,产品组装件的制造通常涉及到对零件的购买和选择。
决定是自制零件还是外购零件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本
文将对产品组装件零件自制和外购的利弊进行分析。
2. 自制零件的优点
•灵活性更高,能够根据需求进行定制化制造
•对制造过程有更多的控制权
•可控制质量和供应链
3. 自制零件的缺点
•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时间和资源
•需要维护设备和技术更新
4. 外购零件的优点
•降低生产成本和时间
•减少人力和设备投入
•利用供应商的专业知识和资源
5. 外购零件的缺点
•依赖外部供应商的供货能力和质量控制•难以实现定制化需求
6. 自制与外购综合分析
•针对产品特性和市场需求进行综合考量•制定合理的供应链管理政策
•评估成本、质量和交付时间等因素
7. 成本核算方法
•比较自制与外购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考虑各种费用如物流、管理和维护成本•建立成本核算模型
8. 决策指导
•基于成本效益分析制定自制与外购策略•开展供应商评估和风险管理
•确定适用于不同产品组装环境的最佳方案
9. 结论
产品组装件的零件自制与外购决策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制定合适的战略,以增强竞争力和降低成本。
以上是产品组装件零件自制与外购分析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精品文档自制或外购决策

自制或外购决策自制或外购决策概述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是指企业围绕既可自制又可外购的零部件的取得方式而开展的决策,又叫零部件取得方式的决策。
企业生产产品所需要的零部件,是自己组织生产还是从外部购进,这是任何企业都会遇到的决策问题。
需要指出,无论是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并不影响产品的销售收入,只需考虑两个方案的成本,哪一个方案的成本低则选择哪一个方案。
自制或外购决策分析的方法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分析一般可采用相关成本分析法和成本平衡点分析法。
1.零部件自制不需增加固定成本且自制能力无法转移在企业已经具备的自制能力无法转移的情况下,原有的固定成本属于沉没成本,不会因零部件的自制或外购而发生变动。
因此,在这项决策分析中,只需将自制方案的变动成本与外购成本进行比较。
如果自制变动成本高于外购成本,应外购;如果自制变动成本低于外购成本,应自制。
【例】某企业每年需用A零件100 000件,该零件即可以自制,又可以外购。
若外购每件单价为40元;若自制,企业拥有多余的生产能力且无法转移,其单位成本为:∙直接材料30元∙直接人工6元∙变动制造费用3元∙固定制造费用5元∙单位成本合计44元A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根据题意,可采用相关成本分析法。
由于企业拥有多余的生产能力,固定成本属于无关成本,不需考虑,自制单位变动成本为39元(直接材料30元,直接人工6元,变动制造费用3元),外购单价为40元。
有:∙自制总成本为:100 000×39=3 900 000(元)∙外购总成本为:100 000×40=4 000 000(元)∙企业应选择自制方案,可节约成本100 000元。
2.零部件自制不需增加固定成本且自制能力可以转移在自制能力可以转移的情况下,自制方案的相关成本除了包括按零部件全年需用量计算的变动生产成本外,还包括与自制能力转移有关的机会成本,无法通过直接比较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与外购单价作出决策,必须采用相关成本分析法。
自制或外购决策例题

自制或外购决策是企业经常需要进行的一项重要决策,涉及到企业的成本、质量、交货时间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个自制或外购决策的例题,供您参考:假设某企业需要生产一种零件,有两种选择:自制或外购。
该零件的材料成本为每件1元,加工成本为每件5元,外购价格为每件1.5元。
该企业每年需要生产5万件零件。
自制决策分析:1. 优势:自制可以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和交货时间,因为企业可以亲自监督生产过程。
此外,如果企业能够扩大生产规模,还可以降低单位成本。
2. 劣势:自制需要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同时,如果企业生产能力不足,可能会影响其他产品的生产。
3. 成本分析:如果选择自制,企业需要投入加工成本和设备折旧等费用,总成本约为25万元。
如果选择外购,企业只需要支付材料成本和外购费用,总成本约为75万元。
因此,从成本角度来看,选择外购更划算。
4. 质量分析:自制零件的质量通常会比外购零件更高,因为企业可以亲自监督生产过程。
但是在这个例子中,由于加工成本较高,自制零件的质量可能并不一定比外购零件更高。
因此,质量并不是决定自制或外购的唯一因素。
5. 交货时间分析:自制零件通常可以更快地交货,因为企业可以亲自监督生产过程。
但是在这个例子中,由于加工成本较高,交货时间可能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因此,交货时间也不是决定自制或外购的唯一因素。
综合以上分析,自制可能会使企业面临更高的成本和质量控制压力,而外购则更有利于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因此,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做出决策。
另外,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1. 市场供应情况:如果市场上存在优质的外购供应商,企业可以考虑与他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降低采购成本和风险。
2. 战略考虑:企业可能需要考虑长期战略和投资回报率等因素。
例如,如果企业需要扩大生产规模或进入新市场,自制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总之,自制或外购决策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成本、质量、交货时间、市场供应情况和战略考虑等。
产品组装件零件自制与外购分析

产品组装件零件自制与外购分析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组装件零件的自制与外购是一个重要的决策问题。
自制意味着企业内部生产零件,而外购则是从外部供应商购买零件。
对于企业来说,选择自制还是外购需要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首先,自制组装件零件有其优势。
自制可以带来更高的控制权和稳定性。
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控生产过程,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时间。
此外,自制还能够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
通过自主生产,企业可以积累更多的制造经验,提升技术实力。
此外,自制还能够降低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减少集成风险。
然而,自制组装件零件也存在一些劣势。
首先,自制会带来更高的成本。
自制需要购买设备、培训员工,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另外,自制还需要维护设备和场地,增加了企业的固定成本。
而外购则可以通过选择备选供应商来进行更好的成本控制。
其次,自制可能存在专业技术不足的问题。
生产组装件零件可能需要特定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如果企业自身没有这些能力,可能会面临生产质量下降和技术滞后的问题。
最后,自制也可能会导致供应链延长。
企业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资源来管理生产过程,从而可能导致交货时间延迟和供应链不稳定。
相比之下,外购组装件零件也有其优势。
外购可以带来更低的成本,特别是在规模经济方面。
供应商可以通过规模效应和专业化生产来实现更低的成本,并且可以通过竞争相对较高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更好的采购条件。
此外,外购还可以快速采用新技术和创新。
外部供应商通常与多个企业合作,能够在行业内了解最新的技术和创新,从而及时应用到产品制造中。
最后,外购可以带来更高的灵活性。
由于外部供应商有多个备选项,企业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然而,外购组装件零件也存在一些劣势。
外购可能导致信息不对称和依赖风险。
企业对外部供应商的生产过程了解有限,难以全面控制和监管质量。
另外,如果供应商出现问题或突发事件,企业可能会面临零部件短缺的风险。
此外,外购还可能导致产品的差异化不足。
自制与外购决策

产品、零部件、原材料等是运用自身的设备和技术力量自制还是直接外购,是每个企业不可避免地所要回答的问题。
每个企业所涉及到的产品、零部件、原材料的范围极为广泛,所幸的是,对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实际上无需考虑去制造生产。
象纸夹、铅笔和橡皮这样的文具,由于已实现了生产专业化,所以除它们的专门生产厂家,对于别的企业来说,再去制造它们是不经济的。
产品设计完成后,关于其详细的说明都已概括在蓝图或图纸中了,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产品可能是由几个、几十个或者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组成的。
例如,一架大型运输机是由5万多个零件组成的,其中哪些自制,哪些外购?在对此作出决策时,应采取什么样有效可行的标准来进行衡量呢?绝大多数的生产管理者都会把成本作为制定自制与外购决策的主要标准。
如果一个部件外购比自制便宜,那就直接购买好了。
可是,当需要真正进行成本比较时,问题却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因为实际上并不存在一种适用于各种不同情况的成本比较方法。
对每一种情况,都需要对所涉及的增量成本进行分析,而对不同的情况,这种成本在性质上都有很大的差异(请回忆一下我们在第五章中关于增量成本的讨论,那里所举的许多例子都是关于自制与外购决策问题的)。
对自制与外购问题进行经济分析的唯一准则是增量成本分析原则。
我们必须弄明白,对某种零部件我们不去自制而是外购,我们到底能节省下来什么成本,而这些成本的减少是否大于外购该部件所花费的成本?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应当外购;相反的情况,如果我们现在采取的方式是外购而不是自制,那么改为自制时实际上会有些什么增加?它是否小于我们停止外购这些部件所可能减少的成本?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应采取自制方案。
这些原则听起来很简单,但在实际中还需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
例如,如果必要设备的生产能力有闲置的成分,那么自制方式的成本应当更具有吸引力,因为我们没有理由把原有的设备投资、占地空间和监督管理等间接成本再分摊到新产品上去。
但另一方面,如果上述间接成本是必须再追加的,则这一事实在分析时也应予以考虑。
自制与外购

问题: 某企业生产电动机,电动机外壳原来为自制, 成本为每台100元,其中:变动成本60元、固定 成本40元。电动机年产量为10万台。另外一企 业愿意以每台80元的价格提供电动机外壳。试 进行自制与外购决策。
边际贡献分析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利 润
1、财务分析 外购虽然可以节省(100-80)x10=200万元,但是 固定成本照样要发生:40x10=400万元
用 户 讨 价 还 价
广告费的核定
某啤酒厂生产能力为5万吨,去年的产量为3万 吨,每吨啤酒为1500瓶。若今年做一广告,广 告费用为60万元,试问:今年至少比去年多卖 多少瓶啤酒,才能将广告费赚回? 每瓶啤酒的成本利润构成如下:
变动成本0.5元
固西湖啤酒厂的生产能力为20万吨,产量为 20万吨,在杭州的市场占有为率15%,成本 构成如下:
如果剩余的生产能力能创造400-200=200万元以上 的边际贡献,那么选择外购、否则还是自制。
2、其他分析
对供货商的依赖性;质量问题、信誉问题等。 一般自制需要较多的资金,生产能力扩充在 技术上不一定都可行。外购可能会造成技术 决窍的外流。将风险转移给供货商。
边际贡献在定价方面的应用
变动 成本 固定 成本 利润
变动成本0.5 价 格 1 元 4 角
固定成本0.2
利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