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习题
第一章 总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法的形式中,效力仅次于宪法的是( )。
A.《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B.《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2.下列选项中,对我国宪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B.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基本问题C.具有最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D.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3.王某因保险合同纠纷,将乙保险公司告到法院,王某并未声明有仲裁协议。
人民法院受理后,通知乙保险公司2010年4月5日开庭审理。
2010年4月1日,乙保险公司向法院提交某市仲裁委员会认定王某与乙保险公司仲裁协议有效的决定书。
人民法院对该案的处理方式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
A.驳回起诉B.王某与乙保险公司协商解决C.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由法院继续审理D.乙保险公司提交决定书,视为放弃仲裁协议,由法院继续审理4.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 )以上的单数。
A.1人B.3人C.5人D.7人5.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有关地域管辖的说法中,不符合规定的是( )。
A.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B.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法院管辖C.因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由票据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D.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实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管辖6.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组成合议庭的成员,应该是3人以上的单数B.针对延付或者拒付租金提起的诉讼,诉讼时效期间是2年C.因不可抗力引起诉讼时效中止的,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D.当事人不服第一审判决的,应当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7.1992年6月15日夜,值完夜班的纺织厂工人吴某在回家途中被人用木棍击伤昏迷并抢走现金300元,随后吴某被路过的好心人送往医院。
1第一章 总论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参考答案】:D【答案详解】: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故答案为D。
2、【参考答案】:D【答案详解】:分散核算形式也称非集中核算形式,是指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发生的经济业务,由各部门进行核算。
分散核算形式适合于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
3、【参考答案】:DD【答案详解】:谨慎性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但如果有合理的基础可以估计的,应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
企业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正是谨慎性的体现。
故答案为D。
4、【参考答案】:D【答案详解】:会计分期也称会计期间5、【参考答案】:DD【答案详解】:会计的一般对象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6、【参考答案】:B【答案详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货币计量,通过价值量的核算才能够综合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因此会计核算从数量上反映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以货币计量为主7、【参考答案】:B【答案详解】: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A选项说法正确。
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是单位在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包括引起或未引起资金增减变化的经济活动,并不是发生的所有交易或事项都需要进行会计核算,在签订合同时,并不需要进行会计核算,B选项说法错误。
只有当引起资金运动时,才进行会计核算,C选项说法正确。
会计核算内容真实与否是关系到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环节,任何单位都不得以虚假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核算,D选项说法正确8、【参考答案】:C【答案详解】: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中期可分为月度、季度和半年度。
9、【参考答案】:C【答案详解】:以银行存款上交税金,意味着这部分资金退出企业,不再参加企业的经营活动,故为C10、【参考答案】:B【答案详解】:会计核算的基本环节[解析] 会计核算的基本环节有四个: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会计确认一般借助于“填制和审核凭证”来完成;会计计量一般借助于“货币计价”和“成本计算”等方法来完成;会计记录一般借助于“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登记账簿”等方法来完成;会计报告一般借助于“财产清查”、“期末计价”、“编制会计报表”等方法来完成,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11、【参考答案】:C【答案详解】: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第1章 总论练习题及其答案

第1章总论练习题及其答案第1章总论练习题及其答案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资产范围的有()。
a、经营方式租入的设备b、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设备c、委托代销商品d、已卖出但购买方尚未运出而存贮企业仓库的商品2、下列各项业务中,最终能使企业资产和所有者权益总额同时增加的是()。
a、支付应付债券利息b、发行债券取得款项存入银行存款c、宣告发放股票股利d、接受固定资产捐赠3、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以下有关总收入和弹鼠的定义中,恰当的就是()。
a、总收入来源于日常活动,弹鼠也可能将来源于日常活动b、总收入可以影响利润,弹鼠也一定会影响利润c、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应确认为收入d、总收入可以引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弹鼠不一定会引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4、甲公司2021年发生的部分业务如下:(1)以560万元出售一项专利权,账面价值为500万元;(2)出售一批商品,取得收入480万元(不含增值税),成本320万元;(3)收到投资者投入现金300万元;(4)发生广告费支出55万元;(5)预收b公司账款15万。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上述事项对甲公司2021年营业利润的影响金额是()万元。
a、165b、160c、180d、1055、以下各项中,属轻易扣除所有者权益的弹鼠和损失的就是()。
a、可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b、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c、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d、拒绝接受投资时构成的资本溢价6、下列各事项中,使负债增加的是()。
a、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b、用银行存款购买公司债券c、发行股票d、支付现金股利7、以下各项中,彰显实质著重形式建议的就是()。
a、使用双倍余额递增法计提固定资产固定资产b、期末对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工作c、期末对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d、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作为自有固定资产核算8、以下各项会计信息质量建议中,对相关性和可靠性起至着制约促进作用的就是()。
1第一章 总论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总论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C.;2. C;3.D;4.C;5. C;6. A ;7. A;8.B;9. C;10.A ;11. A;12. B;13. C;14.D;15.C;16.C;二、多项选择题1.ABCE;2 ABC;3.ABC;4.ABD;5.AB;6.ACD;7.ABCDE;8.ABCE;9.ABCD;10.ABCE;11.ABC;12.ABE;三、判断题1.对;2.错;3. 错;4. 错;5. 错;6. 对;7. 错;8. 错;9. 错;10. 对;11. 错;12. 对;四、思考题1. 现代财务会计有哪几个基本程序?现代财务会计主要包括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程序或步骤,也是组织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基本措施或方法。
会计确认和计量贯穿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
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作为一种基本程序有其具体内容。
(1)会计确认是依据一定的标准,确认某经济业务事项,应记入会计账簿,并列入会计报告的过程。
正确进行会计确认,首先要有客观科学的确认标准。
会计确认的基本标准是指以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和会计核算基本要求为基础所形成的会计确认的原则性标准,主要包括:符合定义性、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流出企业和可计量性。
(2)会计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各项财产物资都须以某种尺度为标准确定它的量。
会计计量主要应考虑计量尺度和计量属性两个方面。
计量尺度是指计量所依据的单位,会计计量应当以货币计量为主,实物计量和时间计量只能作为货币计量的补充。
;(3)会计记录是指各项经济业务经过确认、计量后,采用一定方法在账户中加以记录的过程,会计记录要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
通过会计记录,可以对价值运动进行详细而具体的描述与量化,也可以对经济业务数据进行初步的加工、分类与汇总。
它是生成会计信息的必不可少的步骤。
(4)会计报告是指以账簿记录为依据,采用表格和文字形式,将会计数据提供给信息使用者的手段。
第一章总论习题

第一章总论一、最佳选择题1、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是A. 乙醇B. 水C. 丙酮D. 乙酸乙酯E. 正丁醇1、【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常用于中药成分提取的溶剂按极性由弱到强的顺序如下:石油醚<四氯化碳<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甲醇(乙醇)<水。
2、凝胶过滤法分离原理为A. 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分配比(或称分配系数K) 不同分离B.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差异分离C. 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分离D. 根据物质的分子大小差别分离E. 根据物质的解离程度不同分离2、【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凝胶过滤色谱(排阻色谱、分子筛色谱)原理:主要是分子筛作用,根据凝胶的孔径和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大小而达到分离目的。
3、色谱法分离原理为A. 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分配比(或称分配系数K) 不同分离B.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差异分离C. 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分离D. 根据物质的分子大小差别分离E. 根据物质的解离程度不同分离3、【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色谱法分离原理为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分配比(或称分配系数K) 不同分离.4、水蒸气蒸馏法的适用范围A. 适用于酸性成分提取B. 适用于碱性成分提取C. 适用于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的提取D. 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不稳定或含大量淀粉、树胶、果胶、黏液质的成分提取E. 适用于水溶性成分提取4、【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的提取。
此类成分的沸点多在100 度以上,并在100 度左右有一定的蒸气压。
5、鉴定化合物结构,确定化合物中碳及质子类型,数目及相邻原子或原子团的信息,可采用A. 红外光谱B. 紫外光谱C. 质谱D. 核磁共振谱E. 旋光谱5、【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NM R 可确定信息:分子中有关氢原子的类型、数目、互相连接方式、周围化学环境,以及构型、构象等结构信息。
第一章 总论(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税务会计以()准绳。
A.会计制度 B.会计准则 C.国家税收法令 D.财务会计2.我国的税务会计模式()。
A.所得税会计为主体 B.流转税会计为主体C.流转税会计与所得税会计并重 D.以上都不正确3.所得税递延的前提是()。
A.货币的时间价值 B.持续经营 C.纳税年度 D.年度会计核算4.税务筹划的内在原因()。
A.纳税主体 B.持续经营 C.货币的时间价值 D.纳税年度5.支持并规范“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原则()。
A.确定性原则 B.可预知性原则C.配比原则 D.划分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的原则6.以下说法()是正确的。
A.税收会计就是税务会计 B.税收会计的产生早于税务会计C.税务会计是一个独立的专业会计 D.税务会计比税收会计简单7.以下说法()是正确的。
A.税务与会计计量依据相同 B.税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是全部经济业务C.税务会计坚持历史成本原则 D.税务会计是应计制8.关于纳税主体()是正确的。
A.税务会计纳税主体与财务会计中的“会计主体”相同B.会计主体不都是纳税主体C.纳税主体不一定是会计主体D.纳税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9.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税务会计的应计制与财务会计上的应计制存在一些区别B.税务会计的应计制必须考虑支付能力原则C.税务会计的应计制可保护政府财政税收收入D.税务会计的应计制与财务会计上的应计制相同10.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税务与会计目标不同 B.税务与会计计量所得的标准不同C.税务与会计内含的概念不同 D.税务与会计计量的依据相同答案:1.C 2.C 3.B 4.C 5.B 6.B 7.C 8.C 9.D 10.D二、多项选择题1.税务与会计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
A.目标不同 B.计量所得的标准不同 C.内含的概念不同 D.计量的依据不同2.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A.目标不同 B.对象不同 C.核算基础、处理依据不同 D.计算损益的程序不同3.税务会计的特点 ( )。
第一章 总论习题

第一章总论1.1成本涵义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制度下成本的经济内涵是(D )。
A.已耗费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B.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C.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D.已耗费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2.下列各项中可以列入产品成本的开支是(C )。
A.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的支出B.购置和建造无形资产的支出C.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D.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各项费用5.下列各项费用中,计入产品成本的是( B )。
A.管理费用B.制造费用C.销售费用D.财务费用7、属于生产经营费用范围的有(C)。
A.购买无形资产的费用B.报废固定资产清理的损失C.利息费用D.水灾造成的生产损失8、一般来说,实际工作中的成本开支范围与理论成本包括的内容(B )。
A.是相互一致的B.是有一定差别的C.是可以相互替代的D.是不相关的12.按产品的理论成本,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是( B )。
A.生产管理人员工资B.废品损失C.生产用动力D.设备维修费用14.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是(D )。
A. 成本与费用是一组既有紧密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B. 没有发生费用就不会形成成本C. 成本的发生期与补偿期并非完全一致D. 成本在利润表上被列为当期收益的减项下列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的是(C )。
A.废品损失B.季节性的停工损失C.管理费用D.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4.实际工作中的产品成本是指()。
A.产品的制造成本B.产品所耗费的全部成本C.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已经耗费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资料价值与相当于工资的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总和D.产品生产的变动成本3.按成本习性或可变性可将成本分为(B )。
A.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B.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C.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D.机会成本和差别成本4.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生产成本的是( B )。
A.辅助生产工人的工资B.基本生产工人的工资C.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D.生产车间的办公费17. 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都应()A 列作为当期损益的期间费用B 计入产品制造成本的费用C 计入制造费用的费用D 计入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费用16. 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生产费用的是()。
第一章总论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导致企业短期财务决策倾向,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财务管理目标是( )。
A.利润最大化 B.股东财富最大化 C.企业价值最大化 D.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答案】A【解析】利润最大化目标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财务决策倾向,影响企业长远发展,而其他三个目标能不同程度的避免企业短期行为。
2. 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冲突的方法是( )。
A.市场对公司强行接收或吞并 B.债权人通过合同实施限制性借款c.债权人停止借款 D.债权人收回借款【答案】A【解析】限制性借债;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是协调所有者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市场对公司强行接收或吞并是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冲突的方法。
3. 下列各项中,能够用于协调企业所有者与企业债权人矛盾的方法是( )。
A.解聘 B.接收 C.激励 D.停止借款【答案】D【解析】为协调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矛盾..通常可以采用的方式包括:(1)限制性借债;(2)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
4.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与利润最大化相比,属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缺点的是( )。
A.不能避免短期行为 B.没有考虑风险因素C.不仅仅适用于上市公司 D.股价受众多因素影响,不能完全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管理状况【答案】D【解析】本题考核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缺点。
与利润最大化相比,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主要优点是:(1)考虑了风险因素;(2)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企业短期行为;(3)对上市公司而言,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比较容易量化,便于考核和奖惩。
股东财富最大化强调得更多的是股东利益,而对其他相关者的利益重视不够。
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另外还有两个缺点:(1)通常只适用于上市公司;(2)股价受众多因素影响,不能完全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管理状况。
5.按照财务战略目标的总体要求,利用专门的方法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描述的是( )。
A.财务预测 B.财务决策 C.财务预算 D.财务控制【答案】B【解析】财务决策是指按照财务战略目标的总体要求,利用专门的方法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习题1、用治疗剂量时,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是指药物的( )。
[2009年真题]A.副作用B.变态反应C.毒性作用D.继发性反应E.特异质反应2.四环素类药物的抗菌作用机制是抑制( )。
[2009年真题]A.细菌叶酸的合成B.细菌蛋白质的合成C.细菌细胞壁的合成D.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E.细菌DNA回旋酶的合成3.对于“药物”的较全面的描述是( )。
A.是一种化学物质B.能干扰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C.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D.是用以治疗、预防或诊断疾病而对用药者无害的物质E.是具有滋补营养、保健康复作用4.大多数药物在机体内吸收和转运,多用何种方式通过细胞膜( )。
A.主动转运B.被动转运C.易化扩散D.简单扩散E.胞饮作用5.大多数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属于( )。
A.有载体参与的主动转运B.一级动力学被动转运C.零级动力学被动转运D.易化扩散转运E.胞饮的方式转运6.主动转运的特点是( )。
A.顺浓度差,不耗能,需载体B.顺浓度差,耗能,需载体C.逆浓度差,耗能,无竞争现象D.逆浓度差,耗能,有饱和现象E.顺浓度差,不耗能,无饱和现象7.吸收是指药物进入( )。
A.胃肠道过程B.靶器官过程C.血液循环过程D.细胞内过程E.细胞外液过程8.一般来说,吸收速度最快的给药途径是( )。
A.外用B.口服C.肌内注射D.皮下注射E.静脉注射9.药物进入循环后首先( )。
A.作用于靶器官B.在肝脏代谢C.由肾脏排泄D.与血浆蛋白结合E.与组织细胞结合10.药物的首关效应可能发生于( )。
A.舌下给药后B.吸入给药后C.口服给药后D.静脉注射后E.皮下给药后11.药物一旦与血浆蛋白结合成结合型药物,则( )。
A.易穿透毛细血管壁B.易透过血脑屏障C.不影响其主动转运过程D.影响其主动转运过程E.加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12.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
A.是永久性的B.对药物的主动转运有影响C.是可逆的D.加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E.促进药物排泄13.对肝脏功能不良的患畜,应用药物时需着重考虑到患畜的( )。
A.对药物的转运能力B.对药物的吸收能力C.对药物的排泄能力D.对药物的转化能力E.以上都不对14.肝功能不全的患畜应用主要经肝脏代谢的药物时需着重注意( )。
A.个体差异B.高敏性C.过敏性D.选择性‘E.酌情减少剂量15.对于肾功能低下者,用药时主要考虑( )。
A.药物自肾脏的转运B.药物在肝脏的转化C.胃肠对药物的吸收D.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E.药物的排泄16.肾功能不良时,用药时需要减少剂量的是( )。
A.所有的药物B.主要从肾排泄的药物C.主要在肝代谢的药物D.自胃肠吸收的药物E.以上都不对17.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是指( )。
A.药物的活化B.药物的灭活C.药物的化学结构的变化D.药物的消除E.药物的吸收18.药物经肝代谢转化后都会( )。
A.毒性减小或消失B.经胆汁排泄C.极性增高D.脂/水分配系数增大E.分子量减小19.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是( )。
A.单胺氧化酶B.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C.辅酶ⅡD.葡萄糖醛酸转移酶E.水解酶20.水合氯醛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是产生的( )。
A.直接作用B.选择性作用C.经氧化还原后D.干扰中枢代谢E.水解作用21.药物的生物转化和排泄速度决定其( )。
A.副作用的多少B.最大效应的高低C.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D.起效的快慢E.排泄途径22.药物的排泄途径不包括( )。
A.汗腺B.肾脏C.胆汁D.肝脏E.乳汁33.青霉素在体内的主要消除方式是( ).A.胆汁排泄B.肾小管分泌C.被血浆酶破坏D.肾小球滤过E.肾小管重吸收24.丙磺舒增加青霉素疗效的机制是( )。
A.减慢其在肝脏代谢B.增加其对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C.减少其在肾小管分泌排泄D.对细菌起双重杀菌作用E.增加青霉素的血药浓度25.弱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 )。
A.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B.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C.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D.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E.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快26.某碱性药物的pKa=9.8,如果增高尿液的pH,则此药在尿中( )。
A.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B.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C.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D.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E.排泄速度并不改变27.药物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 )。
A.起效快慢B.代谢快慢C.分布D.作用持续时间E.与血浆蛋白结合28.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 )。
A.作用强弱B.吸收快慢C.体内分布速度E.体内消除速度29.药物的t1/2是指()。
A.药物的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B.药物的稳态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C.与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相关,单位为小时D.与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相关,单位为克E.以上都不是30.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是指( )。
A.药物消除量恒定B.其血浆半衰期恒定C.机体排泄及(或)代谢药物的能力已饱和D.增加剂量可使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按比例延长E.消除速率常数随血药浓度高低而变31.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血浆半衰期与K(消除速率常数)的关系为( )。
A.O.693/K B.K/0.693 C.2.303/K D.K/2.303 E.K/2 32.某药半衰期为4小时,静脉注射给药后约经多长时间血药浓度可降至初始浓度的5%以下( )。
A.8小时B.1 2小时C.20小时D.30小时E.48小时33.属于一级动力学药物,按药物半衰期给药1次,大约经过几次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
A.2~3次B.5~6次C.7~9次D.1 O~1 2次E.1 3~1 5次34.药物吸收到达稳态血药浓度时意味着( )。
A.药物作用最强B.药物的消除过程已经开始C.药物的吸收过程已经开始D.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E.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平衡,35.需要维持药物有效血浓度时,正确的恒量给药的间隔时间是( )。
A.每4h给药1次B.每6h给药1次C.每8 h给药1次D.每1 2h给药1次E.据药物的半衰期确定36.静脉恒速滴注某一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时,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取决于( )。
A.静滴速度B.溶液浓度C.’药物半衰期D.药物体内分布E.血浆蛋白结合量37.静脉注射2g磺胺药,其血药浓度为1 Omg/dl,经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 )。
A.O.05 L B.2 L C.5 L D.20L E.200L38.为了维持药物的良好疗效应( )。
A.增加给药次数B.减少给药次数C.增加药物剂量D.首剂加倍E.根据半衰期确定给药时间39.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 )。
A.药物能通过胃肠道进入肝门脉循环的分量B.药物能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量C.药物能吸收进入体内达到作用点的分量D.药物吸收进入体内的相对速度E.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量和速度40.药物在体内的转化和排泄统称为( )。
A.代谢B.消除C.灭活D.解毒E.生物利用度41.对肝功能不良患者应用药物时,应着重考虑患者的( )。
A.对药物的转运能力B.对药物的吸收能力C.对药物的排泄能力D.对药物的转化能力E.以上都不对42.药效学主要是研究( )。
A.药物在体内的变化及其规律B.药物在体内的吸收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D.药物的临床疗效E.药物在体内的排泄43.药物作用是指( )。
A.药理效应B.药物具有的特异性作用C.对不同脏器的选择性作用D.药物对机体细胞间的初始反应E.对机体器官兴奋或抑制作用44.药物产生副作用主要是由于( )。
A.剂量过大B.用药时间过长C.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高D.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E.药物作用的方式45.药物作用的双重性是指( )。
A.治疗作用和副作用B.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C.治疗作用和毒性作用D.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E.治本和治标46.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
A.副作用B.毒性反应C.过敏反应D.局部作用E.后遗效应47.药物的配伍禁忌是指( )。
A.吸收后和血浆蛋白结合B.体外配伍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C.肝药酶活性的抑制D.两种药物在体内产生拮抗作用E.以上都不是48.利用药物协同作用的目的是( )。
A.增加药物在肝脏的代谢B.增加药物在受体水平的拮抗C.增加药物的吸收D.增加药物的疗效E.增加药物的生物转化49.联合应用两种药物,其总的作用大于各药单独作用的代数和,这种作用叫做( )。
A.增强作用B.相加作用C.协同作用D.互补作用E.拮抗作用50.药物的极量是指( )。
A.一次用药量B.一日用药量C.疗程用药总量 D.单位时间内注入总量E.以上都不是51.半数有效量是指( )。
A.临床有效量的一半B.LD50 C.引起50%动物产生反应的剂量D.效应强度E.以上都不是52.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 )。
A.致死量的一半B.中毒量的一半C.杀死半数病原微生物的剂量D.杀死半数寄生虫的剂量E.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53.以下论述中,安全性最大的药物是( )。
A.药物的LD50(mg/kg)为1 OO,EDso(m/kg)是5B.药物的LD50(mg/kg)为200,EDso(mg/kg)是20C.药物的LD50(mg/kg)为300,EDso(m/kg)是20D.药物的I,D50(mg/kg)为300,EDso (m/kg)是1 OE.药物的LDso(mg/kg)为250,EDso (mg/kg)是2054.治疗指数为( )。
A.LD50/ED50 B.LD5/ED95 C.LDl/ED99 D.LD1~ED99之间的距离E.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55.安全范围为( )。
A.lDso/ED50 B.LD5/ED95 C.LDl/ED99 D.LD1~ED99之间的距离E.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56.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能激动受体,也可.能阻断受体,这取决于( )。
A.药物的作用强度B.药物的剂量大小C.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D.药物是否具有亲和力E.药物是否具有内在活性57.药物的内在活性(效应力)是指( )。
A.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能力B.药物对受体的亲和能力C.药物水溶性大小D.受体激动时的反应强度E.药物脂溶性大小58.下列关于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体是首先与药物结合并起反应的细胞成分B.受体都是细胞膜上的多糖C.受体是遗传基因生成的,其分布密度是固定不变的D.受体与配基或激动药结合后都引起兴奋性效应E.药物都是通过激动或阻断相应受体而发挥作用的59.当某药物与受体相结合后,产生某种作用并引起一系列效应,该药是属于( )。
A.兴奋剂B.激动剂C.抑制剂D.拮抗剂E.以上都不是60.硫酸镁的临床疗效应取决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