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冉庄地道战后的感想
冉庄地道战观后感

冉庄地道战观后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怀着无比好奇和激动的心情,走进了冉庄地道战的遗址。
一踏入这片土地,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眼前的冉庄,宁静中透着一股庄严肃穆。
村里的老房子、旧街道,都像是在默默地诉说着曾经的故事。
走进地道,那狭窄的通道,昏暗的光线,让我瞬间感受到了当年抗日军民的智慧和勇气。
地道里的空间不大,人在里面得猫着腰走,可就是这样的地道,却成为了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
我仔细观察着地道里的每一个细节。
墙壁上的油灯痕迹,仿佛还能看到当年战士们在微弱的灯光下紧张地穿梭;那些小小的通风口,巧妙地隐藏在不显眼的地方,却保证了地道里的空气流通。
地道里还有各种各样的陷阱和机关,什么翻板、卡口,都是为了对付敌人而精心设计的。
我想象着当年的情景,鬼子们大摇大摆地走进村子,以为能轻易地占领这里。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脚下的土地早已被挖空,到处都是陷阱。
当他们发现不对劲的时候,已经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村民们通过地道神出鬼没,这边打一枪,那边扔个手榴弹,把鬼子们打得晕头转向,摸不着北。
记得有一个地方,地道特别窄,只能容一个人侧身通过。
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挤过去,心里不禁想,当年的战士们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奋勇作战,真是太不容易了。
还有一段地道,有个小小的斜坡,走在上面一不小心就会滑倒。
我小心翼翼地走着,心里琢磨着,战士们在紧急情况下,还能迅速通过这里,真的需要很强的身体素质和应变能力。
地道里有些地方还保留着当年战斗留下的痕迹,墙壁上的弹孔,仿佛在诉说着战斗的激烈。
我伸手摸了摸那些弹孔,粗糙的触感让我的心为之一颤。
这可不是普通的弹孔,这是历史的印记,是抗日军民顽强抵抗的见证。
从地道里出来,我来到了村里的一个小院。
院子不大,但收拾得很整齐。
院子里有一口井,据说这口井也和地道相连。
我站在井边,往下望了望,黑洞洞的井口深不见底,让人心里有些发毛。
但一想到当年这口井也为打击敌人发挥了作用,又不禁对它充满了敬意。
参观冉庄地道战的观后感

参观冉庄地道战的观后感你要是没去冉庄地道战遗址看看,那可真是一大憾事!一走进冉庄,就感觉像是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到处都是那种古旧的房子,矮矮的墙,小小的院子,但可别小瞧了这些地方,这下面可藏着大大的玄机呢!地道的入口那叫一个隐蔽,有的在锅灶下面,要是不知道的,还以为就是普通人家做饭的地儿呢;有的在马槽底下,我当时就想啊,这要是敌人来了,看那马槽,哪能想到下面别有洞天啊。
顺着地道口进去,里面弯弯曲曲的,就像个大迷宫。
地道有的地方高一点,能直起身子走,有的地方就得猫着腰,感觉就像在玩一场刺激的探险游戏,不过这游戏可有着沉甸甸的历史分量。
在地道里走着,我仿佛能看到当年的民兵们在这儿悄悄地穿梭,他们脸上带着坚定的神情,手里拿着简陋的武器,却有着无比强大的信念。
他们通过这些地道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敌人在明,他们在暗,把小鬼子打得晕头转向。
这地道就像一个地下长城,保护着村民,也是村民们反击的堡垒。
印象特别深的是,还有一些地道里保留着当年的瞭望孔和射击孔。
从瞭望孔往外看,外面的景象一目了然,而从外面看,却很难发现这些小孔。
这让我不得不佩服当时人们的智慧啊,这就是人民的智慧结晶啊。
就这么个小孔,在战争中那可是发挥了大作用,民兵们可以通过这些小孔观察敌人的动静,然后瞅准时机,“砰”的一枪,给敌人来个突然袭击。
而且这地道不是孤零零的,它四通八达,连接着各家各户,甚至还能通到村外的田野里。
这要是敌人包围了村子,村民们从地道就能安全转移,还能绕到敌人背后去偷袭。
这简直就是把整个村子变成了一个大的战斗堡垒,让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从地道里出来后,我还看到了一些当时战斗留下来的遗物,那些生锈的枪、破旧的大刀,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在当年那可是杀敌的利器。
每一件遗物似乎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诉说着英雄们的故事。
参观完冉庄地道战遗址,我心里满满的都是敬佩。
敬佩那些聪明勇敢的先辈们,他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能够想出这样巧妙的战斗方式,还能团结一致,与强大的敌人战斗。
参观西柏坡革命圣地冉庄地道战遗址的感想

参观西柏坡革命圣地冉庄地道战遗址的感想暑假期间,我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了西柏坡革命圣地冉庄地道战,这次参观收获很大,开了眼界,长了知识。
时间虽短,但受教育甚深,终生难忘,受益非浅。
通过参观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无数的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同时也更加增强了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并要以实实在在地行动,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强大和进步增砖添瓦。
进入西柏坡纪念馆,首先看到的是巨臂托起太阳的大门景,它告诉我们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气势宏伟的西柏坡纪念碑矗立在苍松翠柏之中,碑名西柏坡系邓小平同志手迹;碑上镌刻着江泽民同志的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碑座周围将党中央来到西柏坡、全国土地会议、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和赴京建国等重大历史事件,艺术地微缩在四块浮雕上,形象地揭示了西柏坡的历史贡献和党在这一时期的伟大实践活动。
面对着一间间普通的土屋、一张张斑驳的桌椅、一幅幅用红蓝毛线标注的作战地图以及毛泽东推过的碾子、周恩来雨夜救乡亲的马灯、董必武纺线的纺车、、、、、、这些珍贵文物、感人的故事,昭示桌共产党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对事业的执着忠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是在这里,毛主席和党中央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为新中国的诞生做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发出了“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的谆谆教诲。
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全党同志必须做到“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网络.com查看,要求全党同志务必继续地彼此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正是这两个“务必”,使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执政的考验,向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观后感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观后感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是一个让人深感敬佩和感动的地方。
在馆内展示的照片、文物和实物等,让我仿佛回到了那个艰苦的年代,感受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无私奉献和顽强拼搏。
馆内陈列的各种武器装备,让我对地道战的艰难和残酷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地道战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战斗形式,不仅需要战士们拥有坚强的意志,还需要他们具备高超的战斗技能和智慧。
在这个馆内,我看到了许多关于地道战的实际场景和实战经验展示,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内心。
在馆内还有一些关于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生活的展示,让我对当时人民的苦难和顽强生活态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他们生活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却依然坚持乐观地生活,为了保卫家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这种精神让我感动和敬佩。
通过观看电影纪录片和听取导游的讲解,我对冉庄地道战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这个战斗发生在抗战的深入阶段,对于中国的胜利和日本的失败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通过生动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历史的真实情景,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和勇敢。
总的来说,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是一个十分值得参观的地方。
它让我对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和无私奉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敬佩。
在这个馆内,我看到了历史的痕迹和人民精神的传承,这让我对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和自信。
我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继续发扬这种精神,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冉庄地道战观后感简介

冉庄地道战观后感简介1. 我看完 《冉庄地道战》后,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蹦个不停。
电影里那紧张的战斗场面,就像我上次考试时遇到难题,脑子一片空白,可人家八路军战士们却那么镇定,他们在地道里穿梭自如,好像地道就是他们的秘密武器库。
我就想啊,要是我在那时候,能有他们一半勇敢就好了。
2. 你知道吗?《冉庄地道战》里的村民们可聪明啦!他们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在地下挖出那么复杂的地道。
我和小伙伴们玩捉迷藏的时候,找个藏身的地方都费劲,而他们却能把地道挖得四通八达,还设下各种机关。
我不禁自问,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难道他们有魔法?3. 看了《冉庄地道战》,我觉得那些战士和村民就像超级英雄。
我邻居家的叔叔是个消防员,每次有火灾他都冲在前面,他说他要保护大家。
这和地道战里的人多像啊,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
我在想,是不是只要心中有信念,就能像他们一样无所畏惧呢?4. 电影中的地道战场景,真把我震撼到了。
那地道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敌人进去就晕头转向。
我在商场里有时候都会迷路,而他们却利用地道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我跟爸爸说:“他们太厉害了,我要是在地道里,会不会吓哭啊?”爸爸笑着说:“你要向他们学习勇敢呀。
”这让我明白,勇敢是可以锻炼出来的。
5. 《冉庄地道战》里的人们互相帮助,真让人感动。
就像我们班同学一起参加拔河比赛,大家劲儿往一处使。
他们在地道里传递情报、互相掩护,没有一个人退缩。
我就琢磨,要是我和小伙伴们遇到危险,我们能像他们那样团结吗?这团结的力量是不是比什么都强大呢?6. 看完这部电影,我对那些战士充满敬意。
他们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战斗,就像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灯塔。
我爷爷说他小时候生活也不容易,可和那时比起来,我们现在太幸福了。
我不禁感叹,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而不是总抱怨作业多呢?7.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 《冉庄地道战》里的伪装陷阱。
他们把地道口藏得那么好,就像魔术师变魔术一样。
我和弟弟玩玩具的时候,想把小玩具藏起来不让他找到,可总是失败。
参观地道战遗址所感

参观地道战遗址所感
参观地道战遗址所感
地道战是中国人民独一无二的创造,是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最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前往那里进行参观,收益颇多。
当时的地道因战后废弃以及水患等各种原因大多已经不能通行。
我们参观的是经过修缮加高,水泥加固后的地道。
但即使这样,地道里仍然阴暗潮湿,个子稍高点就得弯着腰走路。
为了方便游客参观,地道里每隔数米就装有电灯,然而整体仍然感觉很昏暗,特别是遇到拐弯处,需要打开手机才能看路前行。
并且整个地道非常潮湿,地面有很多水渍。
当年冉庄的游击队员们就在这样狭窄的地下通道里,提着枪猫着腰甚至爬行着狙击入侵者,履行了保家卫国的职责。
其中的艰辛不易非后人所能想象。
从地道里出来,我们看到了电影《地道战》里的老槐树和那口大铁钟。
导游说当年的大钟早就化成铁水、做成地雷用了,这是后来人们重新做的挂了上去。
两棵千年古槐也在65年拍完电影《地道战》后,仿佛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般枯萎。
钢铁有情,树木有灵,面对它们敬意油然而生,深深鞠躬难以表达心中的敬意于万一。
优秀的中华儿女用智慧和勇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用鲜血和生命成功阻止了外敌一次又一次的挑衅入侵,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和幸福。
饮水思源,我们要时刻谨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每一个学习和工作的机会,用踏踏实实的态度做人,兢兢业业的精神做事,为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冉庄地道战观后感

冉庄地道战观后感前阵子,我去参观了冉庄地道战遗址,这一趟下来,那感受真是刻骨铭心!一走进冉庄,那种浓厚的历史气息就扑面而来。
古老的房屋、狭窄的街道,仿佛都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我沿着石板路慢慢走着,思绪也被拉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当年,小日本鬼子可嚣张了,他们在咱们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冉庄的老百姓们可不会坐以待毙,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挖出了一条条神奇的地道。
我走进地道的时候,心里那叫一个惊叹!这地道简直就是个地下迷宫。
地道的高度不怎么高,我得弯着腰才能走进去,刚开始还有点不适应,总担心会撞到头。
地道里面有些潮湿,墙壁上渗着水珠,摸上去凉凉的。
里面的空间也不大,只能容一个人通过,要是胖点的人估计还得侧着身子走。
地道里隔一段就会有个小耳洞,据说是用来存放粮食和武器的。
我看着那些小小的空间,想象着当年乡亲们在里面紧张地准备战斗的情景。
还有那些隐蔽的射击孔,设计得可真巧妙,从外面根本发现不了,但是从里面却能清楚地看到外面的情况,一旦鬼子靠近,就能给他们来个突然袭击。
我在地道里小心翼翼地走着,脚下的地面有点不平,得特别小心才不会摔倒。
而且里面灯光昏暗,时不时还会有一阵凉风嗖嗖地吹过,让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这时候我就在想,当年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乡亲们还能坚持战斗,真是太不容易了!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比较宽敞的地方,这里应该是大家集合商量作战计划的地方。
我仿佛看到了乡亲们围坐在一起,表情严肃,眼神坚定,互相交流着如何给鬼子更沉重的打击。
出了地道,我参观了那些保留下来的作战工事。
有伪装成井口的地道入口,还有藏在灶台下面的秘密通道。
这些巧妙的设计,让鬼子就算进了村,也找不到地道的入口,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转。
我还看到了那些曾经在战斗中使用过的武器,虽然已经锈迹斑斑,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战斗的激烈。
那些土枪、土炮,虽然比不上鬼子的精良装备,但在乡亲们的手里,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冉庄,我听到了好多关于地道战的英勇事迹。
冉庄地道战博物馆观后感

冉庄地道战博物馆观后感你知道吗?去了一趟冉庄地道战博物馆,那感觉就像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心里也像煮开的水一样,“咕噜咕噜”直翻腾。
一到那儿,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一个个地道口。
你瞅着那些洞口,普普通通的,就跟大地随意张开的小嘴巴似的,可谁能想到啊,这下面居然藏着那么大的“乾坤”。
我当时就想,这就好比那些武侠小说里的绝世高手,表面上看起来平平无奇,可一出手就能让人大吃一惊。
走进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各种各样的东西。
那些老物件啊,就像一个个沉默的小老头,在静静地给我们讲述着当年的故事。
有生锈的土枪,看起来虽然没有现在的枪那么威风,但在当时,那可是抗日战士们手里的宝贝,指不定靠着它就干掉了好几个小鬼子呢。
还有那些粗糙的农具,你可别小看它们,在地道战里,这些农具也能摇身一变,成为杀敌的利器。
我就在想,那时候的老百姓可真是充满了智慧,就像变魔术一样,把身边的东西都变成了对抗敌人的“法宝”。
再说说那地道的构造,简直就是一个超级大迷宫。
我在里面走的时候,一会儿左转,一会儿右转,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迷失在巨大洞穴里的小老鼠。
不过这也让我明白了为啥小鬼子在这儿吃了那么多亏。
这地道啊,有好多机关,什么陷阱啦,暗堡啦,就像一个个隐藏在暗处的小怪兽,只要小鬼子一不注意,“啪”的一下,就给他来个措手不及。
而且这地道还四通八达的,连接着各家各户,说不定从这家的灶台一钻下去,就能从另一家的炕头冒出来,这多神奇啊。
看着墙上那些展示的图片,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冉庄村民们,他们虽然没有什么先进的武器,但每个人的脸上都透着一股坚毅。
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大家齐心协力,挖地道、做武器,就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
那时候的生活肯定很艰苦,可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
我想,要是我生活在那个时候,我能不能像他们一样勇敢呢?这还真不好说,不过我肯定会被他们的精神感染,说不定也能变成一个小英雄呢。
从博物馆出来的时候,我心里满满的都是敬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冉庄地道战后的感想
2010年11月18日上午8点整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党群工作部的领导组织全院09级第二批积极分子代表到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处的冉庄地道战遗址参观学习。
说起地道战,人们常把它与中国人民的团结和智慧联系起来。
小时候,我曾接触过许多包括《地道战》在内讲述抗日时期故事的电影,使我惊诧于中国人民的伟大。
我也曾来到河北省清苑县的冉庄地道战遗址,亲身领略地道战的奇妙。
今天再次来到地道战,我感受颇多。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路途,我们从城市到了农村,来到了这片红色的土地。
纪念馆周围非常清净,四周没有特别的建筑,唯有纪念馆显得庄严和威武。
进入展览室,旅途的疲惫全无,我们立刻被抗日时期的图片和实物所吸引,迫切地想结合着讲解,了解几十年前发生的一切。
简洁的展览和简短的介绍囊括了在这片土地上英勇抗争的事迹。
我们先后参观了冉庄地道战陈列馆、冉庄村公所、冉庄抗日军事指挥所和星罗棋布的掩体工事,并在讲解员的引领下,下到地道感受当年抗日军民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
据陈列馆讲解员介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冉庄民兵利用地道优势,配合武工队、八路军对敌作战157次,歼敌2100人,曾荣获“地道战模范村”称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为此聂荣臻、杨成武、吕正操等老一辈共产党给予了高度评价。
使我深刻认识到,正是依靠人民的支持,我们党的事业才获得了不断胜利前进的基础。
现在的冉庄,地道和与
革命相关的建筑都被很好地保护着,这里的人们希望后人们能够铭记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作为一名党员,对于这点我们当然更是责无旁贷。
在今天这样的和平年代里我们不用像前辈们那样在前线上英勇杀敌,但作为他们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记住他们为中国所付出的一切,包括鲜血和生命,作为他们的接班人我们有义务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地道中我们排成一条线,跟在讲解员的后边听着讲解员对地道内的各种物品做详细的讲解,我们认真听着每一句话,理解着里边的内容。
在地道中我们为了带起大家的气氛,唱起了《地道战》之歌,大家都很开心,在1500米左右的路中我们感受到了地道的气息,感受到了革命的气息。
离开地道,我们来到了一个院子里,我们在院子里合影留念,大家在各个地方照相,为这次活动增添了色彩,也使这次活动变得活跃起来。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端正思想,进一步明确入党动机,入党是光荣的,在党的领导下,在党组织的大熔炉里,更好地锻炼成长,时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考验,更好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奉献自己的一切。
通过这次宣誓活动,我的心灵接受了一次洗礼,在不断的学习中,我愈加成熟起来,更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也为我成为一名新党员而无比光荣。
我将以新的起点,牢记入党宣誓,为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与时俱进,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为党的事业多做贡献
最后我们来到地道战纪念馆前边合影留念,全院六个系的代表在院领导的组织下一起照了集体相,为这次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从冉庄回来我深深地感觉到冉庄人民的伟大,河北人民的伟大,中华人民的伟大!冉庄,不仅显示了中华人民的坚强勇敢,更加显示了中华人民的智慧!地道战,它是智慧的结晶,胜利的法宝,为中华大地的独立自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是使中华民族历尽沧桑而不衰败经磨砺而更强的精神体现。
我们要沿着光辉的足迹,继续实行改革开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巨大的贡献。
热爱祖国,热爱和谐,为使中华大地永无战火而奉献青春,奉献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