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卷(八)及答案

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卷(八)及答案一、句子默写1.默写。
(1)明月松间照,。
(王维《山居秋暝》)(2),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4)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孟子《鱼我所欲也》)(5)申小海是个目标坚定又踏实苦干的上海初中生,为完成科技创新作品常常废寝忘食,还不忘用柳永《蝶恋花》中的名句激励自己:,。
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2.解释加点的词语“走”;“前途”。
3.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
B.诗人用极简省的笔墨刻画出差役凶狠蛮横的形象。
C.诗人对战争中处境悲惨的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D.诗人赞颂了老妇人顾全大局勇于担当的牺牲精神。
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就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妄曰:“吾轨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轨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轨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妻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妄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024年上海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

2024年上海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
(13分)1.默写(1)长风破浪会有时,。
(《行路难·其一》)(2)但愿人长久,。
(《水调歌头》)(3),锦鳞游泳。
(《岳阳楼记》)(4)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的句子是,。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石壕吏(节选)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成。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展炊。
【乙】醉翁亭记(节选)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丙】欧阳修传(节选)范仲淹以言事①贬,在廷多论救②,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
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
庆历三年,知谏院。
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
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
既多所张弛③,小人翕翁不便④。
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
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言事:直陈时弊。
2024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详解

浦东新区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年级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5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5分)(一)(13分)1.默写与运用(1)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
(《陋室铭》)(2)夕阳西下,__________。
(《天净沙·秋思》)(3)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小明竞赛失利一蹶不振,作为他的好友,你可以引用《游山西村》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来鼓励他重燃斗志。
(二)(22分)阅读下列诗文,完成各题【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丙】梁君出猎得善言梁君①出猎,见白雁群。
梁君下车,彀弓欲射之。
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
行者不止,白雁群骇。
梁君怒,欲射行者。
其御②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而怒曰:“袭不与③其君而顾他人,何也?”公孙袭对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之,曰:‘必以人祠④,乃雨。
’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
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卷(三)及答案

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卷(三)一、文言文(36分)1.默写(1)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无题》)(2)窈窕淑女,。
(《关雎》)(3),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4)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5)当家人或好友遇到坎坷,心灰意懒时,我们可以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来鼓励他(她)不消极气馁,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抬头向前看,前景无限好。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选)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2.【乙】文是《》中的一篇。
这本书和《孟子》同是记录诸子百家中家思想的著作。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从和两个角度论证了孟子的观点:【乙】文用与进行类比,逐层深入地论证了“”的观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①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
范蠡谏曰:“不可。
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
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②禁之,行者不利。
”越王曰:“吾已决之矣。
”遂兴师。
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③。
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④于会稽。
吴王追而围之。
【注】①勒:操练或调动、指挥。
②上帝:天帝。
③夫椒:地名,指无锡夫椒山。
④保栖:谓据山以守。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日夜勒.兵好.用凶器6.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上海中考语文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上海中考语文模拟题及参考答案上海中考语文模拟题及参考答案很多上海的学生都觉得语文中考的复习要紧扣课本,其实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通过做些模拟题来熟悉考试题型。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考语文模拟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春天一旦跨到地平线这边来,大地便换了一番风景,明朗又朦胧。
它日日夜夜散发着一种气息,就像青年人身体散发出的气息。
清新的、充沛的、诱惑而撩人的,这是生命本身的气息。
大地的肌肤--泥土,松软而柔和;树枝再不抽搐,软软地在空中自由舒展,那纤细的枝稍无风时也颤悠悠地摇动,诏唤着一个万物萌芽的季节的到来。
湖水因为春潮涨满,仿佛与天更近;静静的云,说不清在天上还是在水里……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撩人(liáo) 一番B. 抽搐(chù) 枝稍C.纤细(qiān) 充沛D. 涨满(zhǎng) 诏唤2.文中画横线的词语词性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一旦仿佛B.朦胧自由C.气息萌芽D.散发撼动3.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莱芜九龙大峡谷全长20多公里,谷内怪石嶙峋,溪水潺潺;两边奇峰突兀,层峦叠翠,真可谓巧夺天工。
B.据笔者观察,近年来我省小型剧目的创作一直比较活跃,涌现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
C. 摩拜单车一推出,便受到人们的欢迎,其始作俑者胡玮炜受邀登上了央视《朗读者》的舞台。
D. 5月19日,在第七个“世界家庭医生日”来临之际,芳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心积虑让家庭医生走进百姓家门。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现代著名作家吴伯萧的籍贯是山东莱芜人,他的散文大多以小见大,善于从平凡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
B.“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沿线国家共商合作大计,共享合作成果,共建合作平台,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C.通过“阿尔法围棋”的胜利,让人们更加清地认识到,人工智能必将引发新一轮的产业创新与变革。
2024届上海市闵行区名校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4届上海市闵行区名校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1.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
祥子最初老实,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到小说结尾却变成了麻木、狡猾、好占便宜的行尸走肉。
祥子的这一变化,正无情地批判了旧社会把人变成了鬼。
B.《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琐记》《藤野先生》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C.武松是《水浒传》中着力塑造的一位英雄好汉,他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曾经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桃花村,血溅鸳鸯楼,火烧瓦罐寺。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修铁路的时候得了伤寒和肺炎,这是他第四次面临死亡的威胁,最终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又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人家庭的温暖。
B.我们只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C.青年人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而贡献力量。
D.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我市推广并通过了“美丽乡村游”的休闲旅游政策。
3.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A.脂.肪(zhī)绮.丽(yǐ)忍俊不禁.(jīn)再接再厉B.秀颀.(qí)干涸.(hé)强.聒不舍(qiǎng)谈笑风生C.缄.默(qiān)菜畦.(qí)相形见绌.(chù)别出新裁D.禁锢.(gù)魁梧.(wú)袅袅..烟云(niǎo)温声细雨4.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①由于丝路路网规模太过庞大,故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以“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为名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24年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一)一、文言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2分)1.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2.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3.日光下澈,。
(柳宗元《小石潭记》)4.小语登高远眺,原野上艳阳高照,江中小洲草木茂盛,他不禁联想起崔颢《黄鹤楼》中的两句诗“, ”。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5-10题(23分)【甲】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乙】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丙】庆历末,富文忠公①镇青州,会河决商胡②,北方大水,流民坌③入京东。
公劝所抚八州之民出粟以助赈给,因坊村择寺庙及公私空舍,又因山崖为窟室,以处流离。
择寓居官无职事者,各给以俸,即民所赘聚④,籍而受券,以时给之。
明年夏,大稔⑤。
计其道里,资遣还业。
八州之间所活者,无虑⑥五十余万人。
仁宗嘉之,拜公礼部侍郎,公曰:“恤灾赈乏,臣之职也。
”卒辞不受。
【注释】①富文忠公:北宋名相富弼。
②商胡:地名。
③坌:并;一齐。
④即民所赘聚:让他们到流民聚集的地方去。
⑤大稔:大丰收。
⑥无虑:大约。
5.【甲】诗的作者是。
(2分)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1)属.予作文以记之()(2)卒.辞不受()7.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计算方圆百里的道路,出资修路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B.计算灾民回家的路程,出资修路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C.计算方圆百里的道路,资助路费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D.计算灾民回家的路程,资助路费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8.为【丙】文“籍而受券”中“籍”的注释选择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A.通“藉”,凭借B.书籍,书册C.登记入册D.籍贯9.【甲】诗和【丙】文都写到百姓的不幸遭遇。
【甲】诗“老翁逾墻走”的原因是“”,【丙】文“流民坌入京东”是因为“”。
【中考冲刺】2023年上海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附答案)

2023年上海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一、句子默写1. (1)了却君王天下事, 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2)秋风萧瑟, 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3)________________, 千骑卷平冈。
(苏轼《江城子》)(4)天色已晚, 班级黑板报还有些收尾工作未能完成, 小明此时就用《曹刿论战》中“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来劝导鼓励大家抓紧完成。
二、对比阅读阅读选文, 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乙】子曰: “贤哉, 回也!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 回也!”(《雍也》)子曰: “饭疏食, 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述而》)【丙】匡庐①奇秀, 甲天下山。
山北峰日香炉, 峰北寺曰遗爱寺, 介峰寺间, 其境胜绝, 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 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 若远行客过故乡, 恋恋不能去。
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明年春, 草堂成。
乐天既来为主, 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 自辰及酉, 应接不暇。
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 一宿体宁, 再宿心恬, 三宿后颓然嗒然②。
一旦蹇剥③, 来佐江郡, 郡守以优容抚我, 庐山以灵胜待我。
是天与我时, 地与我所, 卒获所好, 又何以求焉?(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 有删改)【注释】①匡庐: 即庐山。
②颓然: 松弛的样子。
嗒(tà)然: 物我两忘的样子。
③蹇(jiǎn)剥: 指时运不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一)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夜来城外一尺雪,。
(《卖炭翁》)2. ,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3.叫嚣乎东西,。
(《捕蛇者说》)4.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5. ,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6-7题(4分)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诗中“萋萋”的意思是(2分)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是一首表现报国无门的悲愤的作品。
B.这是一首思念友人、赞美友情的作品。
C.这是一首抒发诗人的满怀乡愁的作品。
D.这是一首赞美黄鹤楼风光优美的作品。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8.本文选自课文《》。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0.下列不能体现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的是(3分)A.愚公深受交通堵塞之苦,决定铲除大山B.愚公率领三人凿石掘土,获得邻里相助C.智叟认为愚公自不量力,嘲笑阻止愚公D.智叟听完愚公的言论后,没有话来回应(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人有鱼池,昔群鷧①窃啄食之,乃束草为人:披蓑戴笠持竿,植之池中以慑之。
群鷧初回翔不敢即下,已而审视,下啄;久之,时飞止笠上,恬不为惊。
人有见之,窃去刍人②,自披蓑戴笠而立池中。
鷧仍下啄、飞止入故。
人随手执其足,鷧不能脱,奋翼声“假假”。
人曰:“先故假,今亦假耶?【注释】①鷧:鹭鸶②刍人:草人1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1)乃束草为.人(2)窃去.刍人1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过了很久,(鹭鸶)有时会飞翔或停止在竹竿上,安然不被草人惊吓了。
B.过了很久,(鹭鸶)就经常飞到竹竿上面停着,安然不被草人惊吓了。
C.过了很久,(鹭鸶)有时会飞翔或停止在竹竿上,安然不产生惊异的样子了。
D.过了很久,(鹭鸶)就经常飞到竹竿上面停着,安然不产生惊异的样子了。
13.文中的鱼池主人“束草为人”的目的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4.下列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是(3分)A.赞扬了鱼池主人的机智B.表现了鹭鸶贪婪与不善观察C.揭示了草人的使用方法D.讽刺了不懂得灵活变通的人二、现代文(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20分)让记笔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①读书使人明智、使人进步、使人完善,比读书更重要、要求更高的是记笔记。
通过笔记可以记录读书过程的所思、所感、所得,让读过的每一本书都深深融入自己的头脑、融入自己的内心。
因此,记笔记应该成为伴随一生的习惯,更应该成为内化于心的个人修养。
②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记笔记的过程其实就是这样一个“解惑”的过程,是对知识进行记录、整理、提炼、加工、思考、理解、消化、吸收、创造、提高的过程。
对学生来说,记好笔记是学习好的基本要求和前提。
有研究发现,相比不记笔记的学生,那些记录笔记的学生成功记住学习内容的几率高出7倍。
杨绛先生在《钱钟书手稿集》的序言中说,许多人认为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其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还勤奋地做笔记。
他做的外文笔记有178册、万多页;“日札”有23册、2000多页。
《管锥编》里的许多文章都是日札里的心得经发挥充实而写成的。
由此可见,这数量惊人的笔记才是他“神奇”记忆力的源泉。
③当记笔记超越习惯,内化为一种个人修养,笔记的含义也就不再停留在笔记本身的层面,而是有了更多的延伸,成为一种知识的再创造和思想的再升华。
我常常在很多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交流活动中,看到很多知名学者在一丝不苟地记着笔记。
也许就在这字里行间,伟大的思想、伟大的发明就会应运而生。
④许多大师、大家都是“笔记迷”。
列夫·托尔斯泰的观察笔记、达·芬奇的腰带笔记、狄更斯的夜游笔记、契诃夫的卡片笔记、果戈理的万宝笔记、杰克·伦敦的纸片笔记、黑格尔的活页笔记……记笔记已经成为伴随他们一生的个人修养。
据说爱迪生总是随身带一个小笔记本,一想到什么新鲜问题和见解就立刻记在里面。
而爱因斯坦去世后留下数万份笔记和研究手稿,完整地记录了他毕生研究探索的学术过程。
着名作家史铁生在《务虚笔记》中写道:不管你对多少异性失望,你都没有理由对爱情失望,反映了思考的虚无,映透着一种对人世沧桑的如泣如诉、似幽似怨的领悟。
我一直放在案头的《钱学森手稿》,也是一份特殊的学术笔记,记录了钱学森的整个思维创新过程以及他对待科学严谨缜密的态度和求实探索的精神。
⑤在我国历史上,不少名人学者都十分重视做读书笔记,许多笔记涉及到政治、历史、经济、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季羡林老先生曾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喜藏书和读书的国家,古籍中便有许多藏书和读书的故事,堪称佳话。
⑥然而,当今的碎片化阅读、快餐式阅读冲淡了深度阅读和思考,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同样,学术交流中,有些国内学者不太喜欢记笔记。
这样的现象着实令人担忧。
一个民族渐渐远离阅读,如何建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一代人远离阅读、不再记笔记,又如何思考创造?⑦总之,记笔记一种学习习惯、个人修养的体现,从某种程度上说,代表着民族素质和文化修养的水平。
让我们从民族文化的高度重新认识笔记、弘扬笔记,让记笔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15.下列在第⑦段空格处填上的关联词中,正确是(2分)A.不仅是……更……B.不是……而是……C.即使是……也……D.如果是……就……16.结合第②段的内容,记笔记的过程体现了(3分)17.完成本文的内容结构图。
(8分)中心论点:(1)@雄海龟丶米尔顿18.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 (3分)A.杨绛先生的超强记忆力主要归功于他所做的数量惊人的笔记B.历史上伟大的思想与伟大的发明都是依靠做笔记而得以诞生C.记笔记对于许多大师、大家来说已经内化为一种个人的修养D.国民阅读缺乏思考与国内学者不再记笔记的现象令作者担忧19.有人认为第④段划线句中列举的三个事例可以删去一个,你同意吗?为什么?(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20分)母亲的石榴树王宗仁①我出生在八百里秦川北塬上的长命寺村,只有36户人家的一个小村庄。
长命寺有历史记载,嘉庆志载:“长命寺在县东三十里,唐时建,相传石上有彭祖足迹。
彭祖,史有其人,他是陆终氏的第三子、帝尧时的大臣,经历舜、夏时代,殷封于大彭。
所以是传说中的长命寺星。
民间有‘彭祖活了八百岁,不及老佛一觉睡’之说”。
原寺规模很大,曾发展为东、西、王三寺。
村即以寺而名。
我曾在长命小学读书,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学校门楼匾额上,“彭祖古迹”四个字赫然在目,现已毁之。
②我说长命寺史话,因为它与母亲的石榴树有关。
[1](2)[2]记笔记能促进知识的再创造与思想的再升华 许多大师、大家都是“笔记迷”有力地论证了 (3)反映了如今国民阅读时做笔记的现状,引发思考 论证结构: (4)分析记笔记的作用第②③段 列举名人 笔记事例第④段 反思 第⑤⑥段③有一天,母亲兴致勃勃地从长命寺带着一簇正待发芽的石榴树枝回到家里。
这树枝是住寺的道人普师赠送,那棵百年石榴树是他培育的结长命果的树。
普师小院内那棵石榴树叶茂果繁,多少人享受过这正果。
母亲跟随普师信佛行善众人皆知。
石榴树在我家院里向阳的墙角下落根后,母亲为它筑起篱笆墙,浇水,施肥,从不慢怠。
每逢初一、十五,还要点香叩头,在她眼里石榴树就是佛。
④记得是1965年初夏,我从青藏高原调往京城工作,路过秦川顺便回乡探亲,正逢石榴树第一次挂果。
奇怪的是,树上只有孤零零一颗果子。
村里人说,母亲听说我要从藏地回家,特地留下一颗果子。
其余的满树石榴都被母亲分送给各家各户了。
我手捧着成熟得饱满的红红的石榴,心里奔腾着激动,幸福!⑤母亲留给我的这颗石榴,我带到北京后一直舍不得吃,精心地保存在一个盒子里。
说句心里话,从得到石榴的那刻起,我就没有打算吃掉它。
我只是想着留它在身边,就是母亲的影子伴随着我。
至于它能伴随我多久,最终怎么处理,我也说不清楚。
当年金秋,我重返高原,也把它带在身边。
心里的谱儿是,母亲随儿子走一趟青藏公路,好让她看看儿子舍不下的高原是什么样儿。
儿子的身体,母亲的精灵,相得益彰闯青藏,别有一番情趣。
人的想法会在千变万化的客观事实面前作调整。
那天,我到了唐古拉山兵站,在和站长吕传銮交谈中得知,在这个海拔5300多米的冰雪世界里,官兵们一年中难得见片绿色,也听不见一声鸟叫。
他们的眼睛发涩,耳膜增厚。
有些兵实在熬不过这难耐的荒凉和寂寞,到了夏天便请假到昆仑山下的格尔木城去看树,他们抱着树呼唤远方故乡的娘痛哭一场。
我听了吕站长的讲述,心里疼了好久,我理解这些兵的无奈。
于是我便给吕站长讲了我随身带着的这颗石榴的故事,断然决定将石榴留在唐古拉山兵站,让雪山上的官兵们闻闻八百里秦川长命寺的果味香,也算是替母亲献了一份爱心。
当然,我非常清楚,唐古拉山的风雪依旧咆哮着,世界屋脊上的严寒依旧笼罩着兵站的小屋。
但是,毕竟有一位远方的母亲伸出温暖的手,抚摸着高原战士衣褶里的六月雪。
⑥后来,那颗石榴的结局会如何,吕站长没有告诉我,我也没有打问。
不必去问。
⑦我家院子里母亲栽培的那棵石榴树,长得越来越旺盛。
只是已经不是一棵树了,而是两棵。
那是从第一棵树的根部生发出来的一枝新芽,没有三年就出脱了差不多与母树一般高的个头了。
母子石榴树。
每年石榴挂果的季节,满树的石榴从枝叶间露出肥胖的身体,散发着淡淡的幽香。
村子里一些淘气的顽童总会偷偷溜进院里摘石榴。
母亲便搬来一把座椅,坐在树下一边干着针线活,一边提防孩子们糟踏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果子。
等到石榴熟透了,她便摘下装在篮子里,挨家挨户送给大家尝鲜。
当然,还有一件事她是不会忘记,就是要留几颗石榴等着我探家的日子……20.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3分)21.第④⑤段主要写了两件与石榴有关的事情,请概括。